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实用16篇)

小编:翰墨

写计划书是在实际操作之前,对各项事务进行有效规划的一种方法。阅读一些计划书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划书的结构和要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案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大力发展xx村的生产力,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xx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促进xx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突出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实现两大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三个转型:农村向城镇转型、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

实施“四化”“五通”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络。

达到“六新”目标: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保障、新风尚、新水平。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行蔬菜深加工,延伸蔬菜产业链。大力引进就业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五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引导农民围绕“二扩大、三提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二扩大”,即:扩大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三提高”,即:提高主导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

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家喻户晓,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

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开展“十星文明户”、“新风示范户”、“五好家庭户”、“诚信经营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

四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活动;

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降低社会犯罪率。开展“六无”村创建活动,即:无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和歧视残疾人现象;无黄、赌、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无群体性或恶性上访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七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九是弘扬农村文明传统,倡导邻里团结、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表现。促进村容整洁,就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二是加快农民新村建设步伐,以辐射带动农业的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发展服务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是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美在农家,富在庭院”活动,做到“四化”,即:美化(房屋建设规范化,格调、色彩统一)、硬化(村社公路全部硬化)、绿化(村内有公共绿地,公路两旁栽植人行树)、亮化(有路灯)。村成立环卫队,定期打扫卫生,清运垃圾,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让“乡下人”成为“城里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五通”(通电、通气、通水、通路,通网络)。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

四是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

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乌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新乌江,结合乌江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贯彻党的**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就建设二十字方针,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壮产业、完设施、美环境、固基础、强班子、创特色、促和谐,全力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大力争取国家、省市投资项目落户,全年至少引进项目资金50万元,引进企业2家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增长12%;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乡一类;不出现一粒违章建筑;无重大安全事故和不正当信访事件发生;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年度综合考评进入全乡综合先进行列;年底顺利通过市政府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挂牌验收考核。

三、工作内容。

1、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餐饮、葡萄为主的主导特色产业,启动乌江美食街规划、营销宣传,整合餐饮资源,打造品牌;增加优质高效葡萄种植面积100亩以上,利用近城优势在葡萄园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无公害蔬菜、西瓜、草莓种植等特色产业;依托便利的交通区位和颇具规模的个体经营户发展“路边经济”;提升乌江农家乐辐射范围,打造物流配送、餐饮住宿、旅游接待等特色服务品牌。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完成通向西头、冯家、白亭、月形等组的3公里道路硬化任务,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目标;争取区农办支持,在全村启动集中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全村户户实现饮水无忧;继续实施农电改造,争取增加2台350kw变压器,解决白亭、月形、乌江、下山等组现有用电负荷过低的突出问题。认真做好白亭、月形两组境内300米左右渠道整修任务,确保水系畅通。进一步做好全村境内骨干山塘的处险加固和灌溉渠道的整修任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亮化美化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力争实现“三清”(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率达85%;“五改”(改水、改厨、改栏、改厕、改浴)率达50%以上;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创”提质活动,集中整治京珠连接线、乌江美食街和收费站周围环境;积极扶持庭院绿化、村庄美化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完成4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力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50%以上;启动仓库组、下山组还建点建设,初步建成住宅样式统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村落。

3、狠抓“三项”基础工作。计划生育、控建控违、综治维稳等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三项基础工作,也是“一票否决”工作。在计生方面,确保全村计划生育率98%,多孩控制率为0,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100%,“三查”对象进站率100%,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80%以上。在控建方面,广泛开展宣传、学习城乡规划法、国土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懂法守法,依法办事,自觉参与到控建拆违工作,杜绝不合理建房、集中建房和严控区域乱建乱搭现象。在综治维稳信访方面,将开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大讨论,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深入开展“变群众上访,干部下访”活动,确保全村社会和谐稳定。

4、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守法规、讲道德、促和谐”农民素质教育活动和“十星级农户”、“文明屋场”创建评选表彰活动,创建“文明村镇”,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力争村内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发挥农家书屋、文化共享站点的作用,加强全村文化建设,弘扬文明新风;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100%;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做到特困户应救尽救、五保户应保尽保。

5、加强村组班子建设。进一步配优村民组长,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组织党员、组长外出学习考察;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更高标准、更严管理、更加公信力”要求活动,让全体党员组长,认真分析自身差距,加强学习,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树立良好形象;开展以“比忠诚、看品行;比智慧,看创新;比勤奋,看状态;比贡献,看业绩;比廉洁,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看”竞赛活动,提升和转变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在实践中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良好导向;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在区新农村建设办的指导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成立以支部书记任雄波任组长,支部副书记余赛保任副组长,高飞、任下放、杨梦兰、任平良、易学如和各村民组长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将目标分解到人,确保工作循序、持续推进。采取舆论发动、用典型带动、用服务触动、用政策激动全体村民自发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全村参与的良好氛围。

2、把握重点,循序渐进。将重点围绕发展优质高效葡萄种植、餐饮消费、农家乐等优势产业,尤其是发挥餐饮对于转移剩余劳动力、壮大村集体收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包装、营销推广力度,形成特色品牌,同时要以“吃喝”消费带动“玩乐”消费,发展垂钓、休闲、采摘等农家乐品牌项目。

3、坚持主体,发挥作用。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建设活动的力量源泉。村两委将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自主权,发挥其主体作用。把群众愿不愿意、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推行“4+2”重大事项民主管理机制和村务公开;规划、建设的过程置于村民的监督中,让村民参与规划,参与建设,让他们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当成家业来办、产业来兴、事业来管,把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4、开展培训,提升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转变村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学校、农家书屋等载体,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质工程,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新风貌,提升广大群众的守法规、讲道德、促和谐水平。深入开展具有浓郁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家庭、邻里和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洋草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下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调查准备阶段(2008年3月至4月)。

1、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职工作人员推进新农村建设,明确工作职责。

2、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深入村组,全面了解各村道路、住房、厕所、环境卫生、村情村貌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谋划村屯建设和产业发展思路。

(二)启动实施阶段(2008年4月至10月)。

1、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制订实施方案,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专门部署,迅速启动,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下发宣传材料、集中培训等形式,深入到农户进行宣传。

2、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搞好村屯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带和景观带的规划设计。

3、集中力量,稳步推开。在3至6月集中开展以“三清”为重点的村屯环境整治活动。7月至10月集中开展以“四改”、“五化”为核心的村基础建设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摘要:我国法治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农村法治建设的支持作用,需要在保证农村法治建设取得理想效果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进程的主要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相关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农村法治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影响因素有所掌握的条件下,提出完善农村法律法规等解决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党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要从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村民自治程度等方面出发,保证农民群众自觉行使自己权利,并将强化民主法治建设当作新农村建设主要工作内容。实现新农村法治化,是新农村建设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将农村建设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可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下,为农村建设提供广阔空间。

1.1农村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前提,同样是促使农村法治化的依据。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运行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立法不完善的缺陷,法律法规没有涉及到农村建设各个领域,使得农村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时无法可依。并且有的法律制度内容操作性较差,没有做到与农村法治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尤其是法律责任还没有明确界定,会降低法律制度的规范功能和强制功能。除此之外,农村有的法律规章还没有及时修正和完善,不能满足农村法治建设需求,无法发挥法律制度在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2农民法律意识薄弱。

农民法律意识是指农民有关法律的知识理论、心理、思想及观念的总和,能体现出他们的法律认知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还存在农民主体意识薄弱、对权力盲目崇拜等问题。农民法律意识对其法律行为有直接影响,是提升法治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来源。目前广大农民群众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极少借助法律手段来保障其自身权益,在农民法律意识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会对农村法治建设带来较大阻碍。

社会主义农村法治建设比较落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基层政治体系运行问题。我国在基层政权管理方面,通常采取党政两套班子共同管理的方式,在农村法治建设中运行这一政治体制,还存在执行力度不够的情况。相关制度规定中指出同级党委领导只单纯体现在关键决策制定上,不应由党委直接办理行政类工作。但实践过程中,无法做到各部门职能明确,这种情况下不会影响管理工作开展,但会造成农民诉讼无门,对农村法治建设有不利影响。二是经济发展落后会阻碍农村法治建设。长期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导致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农民收益增长缓慢,农业效益差。并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在交通和水电建设等方面有所不足,是制约农村法治建设良好开展的经济因素。

3.1健全农村法律法规。

为了推动农村法治建设进程,需要从健全农村法律法规这一角度出发,为农村建设奠定基础。需要将有关农村的法律制度作为法律体系重点内容,注重这些法律条例的完善和实施[1]。例如,我国加大了对《农业法》制定及实施的重视,围绕农业发展建立了结构合理、可操作性较强及相互影响的法律体系。另外,为了有效落实农村法律法规,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及立法原则,以促进和保障农业发展作为法律法治制定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做到法律法规的制定符合农村法治建设需求。另外,还应尽快制定有关农村经济建设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明确农村市场主体、保障农村市场正常运行、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条例,为农村发展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3.2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

要想保证农村法治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开展,则应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法治理念,这是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展的关键。实际进行农村法治建设时,要根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将涉农法律问题的解决放在突出位置,最大程度发挥法治力量在农村建设上的推动作用[2]。并且在法治理念有效树立基础上,能促使农民群众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提高农村法治化程度,将相关法律制度落实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做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尽快构建以工促农的经济增长机制,在城市发展带动下,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经济基础,是实现农村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其次,应遵循民主管理要求,适当加大农民基层干部的行政权力,为农村法治建设有序进行加以保障。具体来说,确定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群众能动性,能有效加快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

3.3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农民群众法律行为对农村法治建设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大对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以便确保农民行为规范。并且农民群众是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对其的法治素质是建设法治化农村的关键,只有在农民具备较高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才可为农村建设提供较大推动力。相关部门要针对农民群众组织相应的培训教育活动,以法律知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加强农民法治思想建设。要将有关农民利益的法律教育及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从建设和谐农村、维护农民利益等要求出发,加大对农民法律素质的培养,以便加强其自治能力。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激发基层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并实行考核机制,对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知识掌握情况、法律素质等进行评价,以便为其提供专门的法律知识指导,发挥他们在农村法治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3.4加强农村法律服务。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通过加强农村法律服务来确保农村法治建设。基层法律服务主要是农民学习法律知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是需要高质量完成的工作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完善法律服务工作体系,提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使得他们能做好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3]。

4结束语。

为了促进我国农村的良好发展,需要从农村法治建设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建设措施,为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新农村法治建设还面临农民法律意识薄弱和法治建设物质基础落后等问题,不利于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因此,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从基础制度建设、法治意识培养等多个角度出发,为农村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扩大白瓜籽种植面积,发展优势产业项目。预计2008年达到1500亩。并与收购方签订回收合同,以保护价收购。

2、依托山产品大市场,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预计2008年达到10万袋,三年内力争达到100万袋,成为我村的主导产业。

3、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开发养殖肉牛项目,加大肉牛发展规模。大力发展肉牛“放犊还牛”工程。2008年引进西门塔尔品种肉牛500—1000头。

4、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

5、项目建设工作。根据洋草村畜牧业发展较快的情况,大力发展畜牧业,在畜牧业上大做文章。2008年与鸡西林源牧业合作肉牛的养殖项目发展到500——1000头,力争三年内发展到3000头,实现规模化养殖,争取更大效益。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全面开展“三清、四改、五化”工作,全村在今年内完成“三清”工作,“四改”工作力争借助生态家园沼气建设项目进一步全面落实,2008年完成“两改”,没完善的进一步完善,没吃上自来水的争取上面支持,今年能吃上放心水。村屯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对道路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村屯环境得到改善。

——农业保护体系完善。全村优势产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总量的70以上。继续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实施科学配方施肥和“三三轮耕”制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村文明法制提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普法活动,各类宣传教育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以创建“文明村镇”、“新农村、新家庭”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建设文明村镇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基层组织活力增强。按照“五个好”要求,稳步建设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班子集体。配齐配强村级班子,优化班子的年龄、文化结构。拓宽发展党员渠道,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党建致富链活动扎实开展,开展率要达到100。

——民主管理机制健全。建立村级绩效考评机制,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承诺述诺制度,深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推行“村党支部领导、村代会决定、村委会执行”的农村民主治理新模式,确保村民自治在法制化的轨道有序运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工程。要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全村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3、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村领导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目标任务,层层抓好落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以“三清、四改、五化”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四新一好”为重点,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我“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据红河州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相关文件精神,我被选派作为20xx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后,于20xx年2月27日正式进驻金平县老勐乡新村村委会。入村后,根据《金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管理办法》的要求,我就新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活动,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与部分村干部、村民组长、农民群众积极交流沟通。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研,我加深了对新村发展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和认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新村村委会隶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老勐乡,位于老勐乡境内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交通方便,东邻营盘乡水塘村委会,南与老集寨乡百乐寨村委会隔河相望,西接老勐村委会,北与新安里村委会。辖新村一、二、三、四、五组、红九一、二、三、岔路、涵洞、龙头堡、磨石、攀枝花、铁丝桥、三家河、平坝河、火烧一、二组、灰竹坪共19个村民小组、世居着苗族和彝族,其中苗族为主要居民,占全村总人口98.5%。现有农户870户,有乡村人口3970人,其中农业人口3970人,劳动力20xx人。该村较为贫困,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全村国土面积36.6平方公里,农村经济总收入980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2400元。全村耕地面积7362亩,其中水田面积1448亩,旱地面积5914亩,人均耕地仅1.82亩,林地9586亩。人均有粮320公斤,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419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0xx毫米常年无霜,适宜种植香蕉、橡胶、木署、西贡焦、水稻、玉米、龙眼玉米、荔枝玉米、甘蔗玉米、芒果等热区经济作物。新村灰竹平有5户养牛31头,家家户户养有骆子,山地鸡养殖是新村的特色,养殖历史悠久,养殖周期短,卖价高、市场前景好,在党建示范户的带动下,辐射了周边200多户养殖户,促进了农民增收,增强了养殖后劲,体现了规模在促养殖在户的山区畜牧业发展模式。设有一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8个,预备党员6个),积极分子14名。

通过走访调查,我了解到新村在当前的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主要的困难和问题:

1、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部分村民及少数村组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尚存偏差,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的村组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要求他们这样做,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多数村组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农村感到手足无措,寄希望于上面有可资参照的模式或方案下来。总的来说就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了解的不够透彻,不能全面的理解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2、主导产业缺乏支撑,特色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村农业目前仍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少且发展速度较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渠道较窄,仅有木薯、养鸡和养猪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农民致富。由于各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未硬化及改水、改厕任务重,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群众自筹、州县级单位的帮扶资金仅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需要。村内有相当部分的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4、缺乏建设资金。经济建设和基础项目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所有项目只靠政府政策性的补助支持,村民投工投劳的方式,建设资金难以到位,把握不好长远规划和近期建设的关系,制约了村经济发展。

5、缺乏建设人才。村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没有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低下的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营性管理的需要。科学种田和养殖专业人才匮乏。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引进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技术比较困难。

针对以上面临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认为新村下一步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调研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是非常关心的,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积极性。但有不少村民认为建设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就是上级给钱给物给政策,许多农民都在观望,有的原来想干的事都不干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有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又是搞形式、走过场、瞎折腾,致使许多农村组织化、规模化的集体项目搞不成。这些都需要今后认真加强引导,搞好宣传教育。同时,还要培育造就新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只有农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子,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新村村委会位于藤条江河谷流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20xx毫米,常年无霜,有丰富的热区资源,是典型的天然温室,非常适宜发展甘蔗和橡胶等产业。下一步要加大经济作物的发展力度,有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扩大橡胶、甘蔗、西贡蕉、西瓜和山地鸡等基地,配合政府全力推广甘蔗的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增收。要扎实做好当前的甘蔗产业发展工作。大力发展甘蔗产业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以种植业为基础,发展养殖业。使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促进。开展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坚持农业“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支持和发动大户扩大种植和山地鸡养殖规模。要求家家户户学习多种蔬菜的种植,做到品种多样的蔬菜能自给。

4、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和党建工作。村委会组织是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重要组成部分,村委会班子和村委会成员素质如何,对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影响很大,必须加强村委会班子建设。一是坚持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凡涉及到全体村民利益的或重大事情都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同时建立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办事透明,做到办事公开化,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严格财务管理,遵守财政纪律,财务做到按规定收支,财务收支做到公开透明;二是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三是在党支部建设方面,全村委会设有一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8名,预备党员6名)积极分子14名。今后应该计划每年发展2名新党员。计划从党中培养一批后备班干部队伍。配合公安机关工作,加强综合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组织法律、法规培训。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落实各项村务政策,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利用已经建起的农家书屋,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室,发展群众文艺,加强娱乐活动,保障全民健身。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村文化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摘要:近几年,农业工程科技不断创新,使用集成技术并引进新技术,但仍有继续创新的空间,所以,农业技术人员会在原有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加入新技术,以增加农业工程技术应用的便捷性,把投入的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一直是其需要攻克的难题,由此,实现装备与设备的现代化,对农业工程的建设有重要影响,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实现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工程科技的创新,需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相符,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而我国科技发展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造成科学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率较低,有很多不足。

1农业工程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推行的理论之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农村经济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弱势,所以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方式之一,而建设新农村需要创新农业工程使用的技术,改变生产方式。即我国要加大农业工程科技的投入力度,引入新技术,以此增加农民的粮食产量,以及作物带来的收入,并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1]。

2农业工厂创新使用的技术。

2.1基础设施集成技术。

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开垦土地,并在适当的时间浇水、播种、施肥,并采用相应的方式抑制病虫害的出现,所以其使用的技术包括土地整理、水资源管理、节水、施肥技术等,有时也会用改造技术改造农田,或是把几项技术集成使用。但所有技术的使用必须以本地农业实际种植情况为前提,与实际种植情况建立联系,根据市场对作物的需求,决定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及使用哪些技术,保证基础农田设施的建设,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与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2.2机械集成技术。

实现农业技术的集成,可有效解决使用机械与技术不匹配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削弱农业生产对人工的过度依赖,提升生产的效益。对于机械集成技术,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研发并生产出粮食型机械,并形成产业,它主要用于水稻、玉米等生产,生产的全过程都由机械完成,消除其中的薄弱环节。其二,研发出带有地方特色的机械化产品,每个机械设备的研发,都是以某个种植作物的生产特点为依据,带有地方特色,它使用的作物范围包括棉花、花生等。其三,研发使用保护技术的耕作设备,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四,研发用于擒牧产业与草牧产业的设备,為农业发展提供设备支持。其五,农业生产需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并采用其他技术以节约肥料、化肥的使用,为精准化设备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加快研发速度。

2.3生产设施集成技术。

设施农业是用设施种植、养殖,具有可控的的特点,实现高产,而农业生产中,高效益是其基本目标[2]。

现在,沼气是农业生产使用的环保材料之一,而沼气的生产必须由设备完成,即农业种植人员会把人或动物日常产生的废料作为原材料,放到设备中,经过发酵后,把沼气变为生活中的燃料,转化为燃气,并用于发电,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用设置养殖并生产沼气,可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并为各类农作物与家畜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畜产生的废物可为农作物提供养料,而沼气又是燃气或供电的材料,这三者互为影响,又相互制约。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种植、养殖与沼气生产,三者有不同的管理内容与管理范畴,各自独自管理,互相并未建立联系,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并带来污染问题,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少。所以,对该项内容的研究需要把三者联系起来,即回收废物、进行生产、实际利用,找到三者均衡进行的措施,加以分析,了解废物转化的过程,使其达到动态平衡,科学布局,调整农业工程的结构。

2.4生物利用集成技术。

生物是农业生产产生的物质之一,而其也可以从林业生产中发现,包括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能源材料,以及木材生产后的废料,这些都可以再次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于农业与林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都可以运用生物利用集成技术处理,让其变成再生资源,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主要包括的手段有生物处理、物力处理与化学处理,分解废弃物,并把各个元素重组,变成一种新物质,实际应用后做到增产增收。

3结语。

总而言之,加快农业工程科技的创新,需正确认识创新的必要性,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集成技术、机械集成技术、生产设施集成技术、生物利用集成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王昭.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实现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吉林农业,20xx,08:36+47.[2]王爱荣.大力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j].农民致富之友,20xx,16:2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新农村应该是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农业的弱质性,人口的众多性,农村地域的广阔性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特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村经济实现了长足、快速、稳步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xx县农村现状。

xx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xx县辖6镇4乡,11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43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8.97万人,播种面积达71万多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xx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日,xx县农调队对六坝乡南庄村和朱王堡镇新堡子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零乱的村舍,稀疏的树木散落在村舍周围。调查中村民反映强烈的是教育负担重,教师老龄化,教学质量不高,而且近年来学生日趋减少,许多学校面临合并,离校远的孩子上学成为问题。去年近70%的村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报销标准低,受益不多。新堡子村肖存荣说,近几年国家政策好了,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只是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村上虽都建有文化活动室,但室内藏书甚少,活动也只限于个别节日,平时只有看电视,但即便是看电视,也只有几个台,有线无信号;另外,人们手里有了活钱,都想改善住宅,但缺乏合理规划、设计,小路四通八达,也为小偷行窃提供了方便,治安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农民现实的期盼。但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村级组织建设不强。为官一任,造富一方,为官者不仅要管理一方还要做群众致富的引路人和带头人,能选出真正的村官成为广大农民的企盼。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干部作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3、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新建的文化站藏书少,资料缺乏;邮政局架线,电信局不送信号,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

4、农村经济水平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影响,农村经济总量少,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新农村建设乏力。

5、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xx县建立了合作医疗组织,参保率虽达70%以上,但受报偿标准低的影响,还存在着因病返贫和看不起病的现象,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6、小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

7、村社缺乏规划,村庄零乱,渠、路、林不配套,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影响着村社的美观。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近年来xx县在大力发展致富项目入户工程,各村社都有致富项目带头人、个别村还有支柱产业、应继续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2、建设新农村应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xx县乡村,道路硬化率低,应从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3、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5、建设新农村要搞好村镇规划。只有抓好规划,确保建设的科学有序,才能逐步改变村镇建设杂乱无章、水平低下的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首先,抓好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其次,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推行“一户一宅”,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实行人畜分离。

6、建设新农村要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xx县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7、建设新农村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应围绕近几年村社建立的各种专业协会,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新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8、建设新农村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们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9、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11、建设新农村要长远打算,从农村教育着手。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我们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严禁体罚学生,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以及到城市就读借读费,让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12、建设新农村应整顿农村药品市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下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欢迎参考。

健康是福。

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扶贫帮困,患难相助。

推己及人,仁爱为本。

共同致富,天下大同。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争做科技致富的.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

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

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不搞赌博打骂,保持安宁和气。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突出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沼气工程,改善农村环境。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春耕不好误一春,育儿不严害一生。

生产发展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的。

群众心中有秆称,民主管理自公正。

君子守信讲良心,坑蒙拐骗是小人。

家有一老是个宝,要知人人都要老。

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建设美好家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

夫妻和睦家道兴旺,兄弟和睦源远流长。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深化“三有工程”,巩固完善“五道保障”。

爱岗敬业勤劳富,精打细算聚财富,遵纪守法健康富。

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农村新风貌。

用自己的双手把世代居住生活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农村“文明福万家”主题教育活动。

鼓励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富裕农民生活。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环保型农业、生态型农业和节约型农业。

深入开展清理垃圾、清洁河道、改厕改圈和村庄绿化活动,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

建设新乡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面貌、创建好班子。

爱岗敬业勤劳富,精打细算聚财富,遵纪守法健康富,家庭和睦同心富,邻里相亲互相富。

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水平。

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业绩!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演讲稿

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上午)好!我们xxx村是绩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历来民风纯朴、治安稳定。农村经济连年增长,公益事业不断推进。村两委干部开拓进取,敬业奉献,全体村民人心思富,富而思进。特别是2003年10月村级规模区域调整以来,邻近的陈村、东干村整村并入,尚田村成为拥有2000多人3100多亩耕地的中心村,全村干部群众本着"并村更应并心"的宗旨,团结一心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市文明村"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并作为"全市生态示范村"上报待评,村党总支还被县委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我们申报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有其独到的区位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首先,尚田村、组干部和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全村干群深刻体会到:只有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农村综合发展能力,农村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和提高!

其次,近年来,在村两委干部的身体力行下,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喜人的变化,3个自然村之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目前村村公路"路灯亮化工程"和总投资80万元的"村村通油路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运筹之中。使地处岭南岭北交界地带的尚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等有利条件。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优势明显是我们尚田村较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尚田西瓜"凭其瓜甜个大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全村已形成千亩绿色西瓜生产基地。年产值达50万元以上;除原有的传统木材加工外,笋竹两用林培育示范基地,经过近两年的高效运作,使盛产元竹资源的尚田村,在提高元竹附加值的加工上,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此外,我们尚田村的农村经济发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乡来看,相对较高,加上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组织发动群众能力较好,村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清晰,建设氛围浓厚。2005年村集体收入实现3。6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150元,位居全乡之首,无论是在捐资助学修桥补路,还是在扶贫济困/科技兴农上,广大干群都能以发展大局为重,齐心上阵,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

更为难得的是,我们村在农村结构调整,双培双带等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经济状况较好的致富先锋,他们乐于奉献,乐于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他们投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较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促进派!

以上5大优势寄托着我们尚田村2000多名父老乡亲的殷切盼望,体现着广大干群极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而近年来,多位省市县领导视察和指导尚田工作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对尚田村的工作思路和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尚田的发展未来充满了希望!

各位领导,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当前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任务,给我们尚田村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好机遇,我们全村父老乡亲企盼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扶农措施,更愿全力以赴投入建设美好新农村行列之中,为此,在村两委的倡议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商定下,尚田村将紧紧围绕中央"20"字建设目标,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群众自愿投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三大原则,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以增加农民整体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反差很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反差。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以卫生事业为侧,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费用8988.31亿元,其中城市医院占73.74%,县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费用分别仅占12.47%、3.22%、9.97%。可见,卫生费用还是主要流向城市医疗机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所得较少。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存在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尽管也有很大发展,但仍显得明显滞后。目前还有一些农村通不了路、打不了电话、看不上电视、喝不上干净水。四是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存在巨大反差。1990~2004年的15年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率有10年低于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1997~2005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9年低于城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农村建设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需之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杨继瑞(2005)认为,新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具有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特征,无疑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和谐和科学的范畴。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1)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努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从影响农村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方面的事权,中央和省级财政要承担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变“义务教育不义务”、“农民教育农民办”的情况,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加大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使农民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另外,要不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使农民也能有机会迈入管理者阶层。

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这是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关键。农民缺乏相应的技术,无论是搞种植、养殖,还是进城打工,他们的收入都低于有一技之长的人。农业科技人员要坚持走到田间地头,把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民手里,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国家应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尤其要加大对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加大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2)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满足农民衣食住行的需要,农村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农村扩大生产的需要。这三个层次的需要是一个递进的关系,第一个需要是低层次的,第二个需要是中层次的,第三个需要是高层次的。而就目前农村物质生产方面的现实来看,我国大多数农村处于第二层次,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其剩余刚好够再生产需要,所以农民手里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现金,导致了农民看病难、孩子上学难、养老难的现象。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政府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部署城乡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生产资料,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鼓励东西结合,制定有关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全面免征农业税,要从源头上降低农村生产的成本,进一步严格控制与农业生产投入相关的各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如果农民的收入增加速度与其生产投入增加的速度相当或者低于其生产投入增加的速度,那么,农民生活状况就会永远停留在第二个需要层次,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日益加剧。);加大政府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整队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村基本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对农村扩大再生产的扶持力度。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最突出的是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的农村发展,也可以说是一场生态革命。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层次上看,它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是培育农村生态产业、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以此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根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积极发展农村生态产业。依据农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农村生态产业体系。从福建省来看,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占优势。据国家林业局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森林面积1.15亿亩,其中森林覆盖率、竹林面积、毛竹总株数、人工林蓄积量4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我省拥有优越的自然风光条件,是为开发农村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有力的天然条件。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坚持服务城市、提升价值、拓展功能、打造品牌的开发理念,以现代农业展示、农村劳作体验、科技科普教育、田园风光欣赏为特色,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园、农业产业园、家庭庄园经济、生态农业示范走廊建设。至2009年底,福建省共有农业旅游示范点49个;乡村旅游扶持点78个,其中首批省级示范点创建单位28个;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单位165个,水乡渔村23个,农家乐330个。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8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亿元。发展质量安全、标准化农业也应当成为工作重点。注重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合理地使用地、肥、水、药、种、能等投入,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安全,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着力抓好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储运、加工、包装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第二,合理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高效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农村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生态资源的显著增值,逐步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一是要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抓好退耕退牧还林还湖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环城林业生态圈等重点工程建设,正确处理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经济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防止新一轮森林破坏,控制大树、古树移栽进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填塘、不砍树、不推山,吸取“大跃进”的教训。二是要珍惜利用水土资源。加强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避免耕地资源的缩减和退化。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大力发展农村小康水利,充分发挥其灌溉功能、观光功能、旅游功能和休闲功能,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防止水土资源流失。三是要推广利用新型能源。大力发展集约农业、循环农业。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能源村”、“卫生村”、“生态村”。

第三,着力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庄生态环境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小康水利、道路、电力工程建设,形成生态资源有效整合、环保设施统建共享、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新格局。二是要因地制宜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使村庄、街道的变化延伸到庭院,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切实保护好山体水系和植被,搞好农村沟渠、堰塘整治及田园绿化,完善村庄建设管理机制,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三是要分类指导开展村镇生态创建活动。积极创新载体和模式,推动村镇生态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着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当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既要预备走艰苦的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敢于迎难而上;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们深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xx镇地处省会郑州和古都开封之间,是县城的座落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村民组,总人中10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200x年以来,xx镇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城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信息化建设示范镇”三个国家级荣誉,镇党委是“省五好乡镇党委”。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0x年以来,我们从城关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强镇、三产富民”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通过大举招商引资,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使全镇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三产为主体、现代城郊型农业为增收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关实际、具有城关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05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2540万元,同比增长25%,比2001年净增15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9元,同比增长23%,比2001年增加2200元;8个村集体收入完成1300万元,同比增长10%,比2001年净增500万元。全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位居郑州市30强乡镇第一位、省百强镇前列。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我们更加注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投入40万元设立了城关镇大病医疗基金,建立了大病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投入30万元设立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基金,在全镇营造了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投入40万元设立了农民就业和素质教育培训基金,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投入30万元,设立教育抚助基金,对贫困学生和考入本科以上学生进行救助或补助。投入20万元,为8个村和机关各办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镇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作为享受各项保障体系的条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管理,促进了乡风文明。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200x年以来,镇党委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契机,在全镇开展了以“一村一条文明街、一街一个文明户、一户一件模范事、一家一个形象人”为内容的“四个一”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动。并抓住形象人这一核心,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四期形象人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形象人的整体素质。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夸媳妇、贺娘家”活动,在3月8日进行了统一表彰;2003年以来,陆续投入500万元在8个村高标准建设了农民文化大院和多个街头娱乐场所,每天群众进行表演;在元宵节组织全镇农民文化艺术队上街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镇开展“十佳文明户、十形象人、十件模范事、十佳经纪人、十佳纳税大户、十佳基层干部”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十佳先进,利用年初经济工作会时间进行统一表彰,并进行及时宣传报道,使全镇形成了争当形象人、争做模范事的良好氛围。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有5个是市级文明村、城关镇是“全国文明镇”。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我们按照县城整体规划,切实推进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200x年规划并建设了总投资达3.2亿元、可容纳住户2980户的“两寓五区”工程,即在一个村建设农民公寓、在两个村建设农民标准化住宅小区。如今工程已基本结束,并有600余户群众搬进新居,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优化了城关的投资环境。同时,投资3960万元建设了多座学校、医院;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26条道路,绿化美化了38条街道,亮化了50条道路,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除四害”、“健康教育”和“街道卫生清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04年,城关镇获得了“全国重点镇”的荣誉,有三个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康居示范村”;同时,全镇有2个是省级卫生村、1个是市卫生村,几个城中村全部是省级卫生单位。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多年来,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城关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镇管、组财民理村管、三书一单理财、五枚印章把关”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镇审计办每月集体进行汇审入帐,并经常进行审计监督。2005年在坚持每月8日前的村务公开的同时,还通过摄像、输入微机,使村务公开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延伸了村务公开的时效性,开创了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苏州市吴中区新丰村。

调查方式:走访村民,问卷调查,拍照等。

1、人口。

l劳动力。

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该村人口结构也不太协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

2.土地。

l耕地。

在以前该村经济也主要是靠农业及跟农业相关的副业,但是后来农民的土地都被国家征去了,农民的土地没了,有的也只是很少的农民的自留地。

l荒地/其它土地。

因为荒地一般都不归他们私人所有,所以这部分土地的使用权不在村民手中。除了一部分被上面划为坟墓的集中划分地。

其他的一些土地,一般的都用来盖集中型的商业厂房,现在的拆迁越来越多,就是这个原因、地理位置不错的,也会被用来发展商业,以便提高经济发展。

3.土地制度。

网格化土地督察制度,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的土地是承包制度。

4.生计(农业/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1农业。

l种植业/土地方面的收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该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非农产业为主,所以把土地方面的收益作为经济来源的很少。如家里包了大量土地的,这些人中的也多是经济作物。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生活条件不好的,还会靠自家的自留地,种些粮食作物,维持日常活动和生活。

l养殖业。

有些村民手里有点资金,对养殖比较有兴趣的,就投资搞了养殖业。大多数都投资在了家禽养殖上面,像猪,鸡,鸭……时下这些东西也是比较畅销的,像烤鸡,烤鸭,猪肉从前段时间起就涨价了。而且这些家禽相对而言比较好饲养。不过任何一种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这几年流感类的疾病频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收益。

l副业。

还有一些有一定手艺的,就靠”本事”吃饭。有些会刺绣的,就会做些绣品,自己到集市上卖或是提供给哪家小型加工厂。还有就是串手链或是一些手工艺品。

2非农产业。

l打工。

l经商。

现在农村的经商途径有:开个个体经营的店面(因为国际教育园建在了本地,学生很多,所以这些商店收益很好)或是招收几个受手艺人,出外包揽活计,做个小老板。或是几家一起合资承包一些小型公司。有些村民且本村有一些村办企业,其中吸纳了很多本村的村民,使得村里的农民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本村村民收入提高,从而也促进了本村经济不断发展。

5、村庄的历史。

l一般历史。

新丰村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中北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石湖之畔,该村的西面、北面被着名景点上方山所环绕;南临苏州市国际教育园,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浑厚。村内有一村级公路通往外部。该村历史现已无法考证。但据村里人介绍,他们的祖辈们一直就居住与此;又结合吴中区具有较长的历史,故可推断该村历史也较为悠久。但具体情况不详,还请见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2姓名:魏冬娟。

学号:120610122。

3摘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过去,我们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众并没有能很好地分享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成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对柳岩乡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基本经济情况及现状。

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新农村形象已成雏型。

未来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出路在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该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一定优势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常委和政府制定了具体政策措施,这些好政策将会有利促进该村发展。二是市委、市政府确定该村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村,将有一些政策、奖金倾斜,有利于加快该村发展。三是该村的水稻甘蔗主导产业发展有利于深度开发转化。该村水稻甘蔗农作物已形成一定规模,群众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四是经过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锻炼,已经涌现出近千人的打工队伍,有利于在外创业、交流信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二、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和村民素质。

该村有两所中学,以前每年入学人数较少,2000年达到入学年龄的有***人,入学人数只有***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有***人,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健全的教学体制,师生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教学工作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开展,教学质量明显提不高,全乡仅有少数人考上重点高中。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导致综合素质不高。,大多数人都看不起病,严重的只有等死的情况频频发生。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极发展农村卫生、文化教育事业,2006年我们调查的数据是入学人数已达到****人,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仅有****人,另外政府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师生都住进了新建的校舍,还增开了多媒体和计算机课程,招聘的教师都是本科毕业生。

在对漠沙镇进行调查中,镇党支部书记提出该镇主要从生产发展科学化、行走路面都硬化、养殖生产大发展、商品加工再上市、农户用上卫生水、种植收入是甘蔗、水稻、农作物、房前屋后小亭园七个方面来实现新农村建设,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展目标。

1、狠抓经济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玉米面积达到***亩,人平均实现***株,产量达到****吨,生猪出栏****头,山羊出栏****只,人平均纯收入实现****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以上,二、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建立专业合作组织网站农户****。

2、达到生活宽裕:农民居住楼房**%,电话普及率**%,五保集中供养率**%,社会保险参保率**%,60岁以上老人救助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率达**%。

3、实现乡风文明:广播覆盖率**%,彩电入户**%,高中水平**%,大专水平**%,有技术专长农民**%,法律知识普及率**%,十好家庭达到**%,计划生育保健知识普通率达**%。

4、确保村容整洁:村公路硬化率**%,一池三改户**%,喝卫生水**%,电网标准入户率**%,森林绿化率**%,清洁能源使用率**%,无公害绿色产品**%,垃圾无害化处理**%。

5、规范管理民主:村务公开知晓率**%,民主决策参与率**%,重大事项监督率**%,干部实绩考核群众参与率**%,产业带头户**%,市场营销户**%,文化中心户**%,治安联防户**%,科技示范户**%。

(二)主要措施。

1、突出发展主题,狠抓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引导农民把玉米这一产业做大做强,适度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甘蔗种植,力争坚持发展与转化并重,实现甘蔗收入人平当年**元,形成甘蔗专业大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户平生猪出栏*头以上,户平养羊*只以上;全镇菜牛出栏*头。

2、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各类企业,下功夫招商引资,开发本地矿产资源、水利资源,吸引更多的老板来村投资办厂,新发展投资过**万元企业*—*家,为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抓起,一是排水沟渠的维修整治,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农民自愿投资,完成****米,整修堰塘*口。二是继续搞好村级公路硬化,三年内再硬化*公里,完善道路维修管理办法。三是抓好一池三改,引导农民改善生活条件,让农民吃上卫生水。

4、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打工经济,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网站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三年里,每年要***人以上外出打工,五年实现转移劳动力***人。

5、科学制定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农民新村。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格控制建房选点,着力提高民宅设计水平,高起点,新风貌,逐步实行社区式、公寓式的农民聚居化和城乡一体化,三年内,理顺*—*个居民点,建造农民新村的人文景观。

四、报告分析。

少数民族比例太大,乡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封建残余思想仍然保留在上一代的身上,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引导下,各族人民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下,在“十一五”新思路的规划下,中国正在经历新一轮巨变,国家的农民亮丽未来不在是梦。

在一个假期多的调查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农村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些初步体会,主要是:

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延伸农副产品产业链;四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内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建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四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工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五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三是实行由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四是要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加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五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促进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国家在政策上,制度上各个方面都支持农村、农民、农业,均表现出发展农村的决心。但我认为,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生产过剩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鉴于这种情况,应当建立一种机制,让农民能够了解全国市场的信息,适时调整农业生产。还需培养农民自主努力、自我改革的精神,从侧面帮助农民。听取农民的意见,要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忌盲目的做出决定。必须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让农民自己去收集市场信息,选择种植什么农作物,提高生产率。政府进行干预,有时结果是好的,但农民会产生依赖性。农民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农产产品品牌,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还可以自己选定销售渠道,定向为客户供应农产品,这样可以保证收入。换言之,政府过多地进行干预,无法调动农民的潜力,农民自主努力是发展农业的根本。政府应当给予更多支持,农民应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的支持不可少,同时又要让农民愿意自主做出努力,保持两者之间的关系很重要,简言之,既要在政策层面保护农业,又要让农民有竞争意识。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各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稳定的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如何科学界定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职能作用等问题,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3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