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精选18篇)

小编:LZ文人

通过对范文范本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写作的规律和套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一)缺乏多种类的、有效的形式。

现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建立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咨询机构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仅仅依靠几个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咨询和疏导工作,难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而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注重心理学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两种单一形式的`教育方式未能实现应有的成效。因此,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形式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队伍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和资金投入缺失,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师资队伍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教育需求。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常常由德育教师兼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这些教师多是非科班出身,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经过短暂进修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就接受工作任务,导致这些教师在开展工作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心理学教师的缺乏成为高职院校心里健康教育研究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认识到位。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从源头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涵,树立“心理育人”的正确理念,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学生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学校全局工作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和途径。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改变单纯依靠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单一形式,要通过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例如,相关部门可以不定期开展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如专家讲座、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全校学生中传播和普及,引导学生心理正确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及优秀的品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

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各院校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制度,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级专业认可的心理学教师能更好地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引导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强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整个高职院校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并取得相应成果,为科学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某种职业技能,然而若只培养技能而忽视素质教育,则学生只能是一项技术的容器而不可以称之为合格的人,因此显现出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重点探讨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为高职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助力。

一、引言。

当前,中国社会对人才的评判已经进入以质量及特色取胜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开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否则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其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实现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需要。[1]素质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它一般指一个人思想成熟程度、心理和人格发育健全程度、知识结构合理程度、为人处世通达程度等诸多方面表现的总和。素质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内涵通过知识传授等途径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的气质品德,使学习者能够具有较高的人文知识及优秀思想,通过素质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素质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优良品德的认识,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其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2]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具有正确的三观及政治立场,对国家和民族形成深厚的感情,使其树立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等高贵的个人品质。

三、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贯彻中国教育方针政策,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升华自身的人格,开阔自身的视野,形成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促进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能够将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不仅要以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以高情感进入社会经济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努力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素质教育也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二者有一定的一致性,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搞好素质教育,学生的价值取向就正确了,人文素养就提高了,这都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此外,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助于学生智慧的提高,素质教育与直觉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创造能力,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

第一,高职院校要转变功利化的思想观念,落实“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从认识上重视素质教育,才能在行动上落实素质教育。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受重理轻文的思想影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长期忽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应重塑人文精神,大力落实素质教育,在校园中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并制定相关的校园政策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与学生家庭间的联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家庭积极配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调动家长进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理,一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要落到实处,校领导要制订相关的课程计划,聘请优秀的人文教师,摆脱传统单一的专业教学思想,切实关心和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

第二,高职院校要构建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课程,创新办学理念及课程设置,努力探索出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质的素质教育道路。对于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来说,既可以是显性课程,如日常的思想政治课等,又可以是隐形课程,如充分利用校园图书馆,购置有关素质教育的图书供学生学习浏览,二者有效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三,高职院校要完善考评体系,来保证素质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地展开。考评体系不仅要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要从高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出发,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潜隐性和表征的多样性与模糊性特点,坚持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动态化原则、评价与管理相统一原则。

五、结束语。

只有高职院校从思想上重视素质教育,在行动上支持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宝立.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中国教育报,.

[2]布仁特古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4).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办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方法与策略,为后期高职院校社团创办提供借鉴。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保证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学生成长和在校学习与实践发挥中重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社团更多承载了高职院校教育及发展所要求的各类目标及任务,如何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来实现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学校社团创办应思考的问题。

对于高等本科院校教育而言,社团创办与发展有其固有的`模式,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社团创办与发展需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点,其模式与创新方面正在探索中。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院校招生中存在较大差异,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理论知识相对较弱,缺乏自信心。其二,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由于长期关注于技能训练,对理论学习较少,长期以来,学生会存在一定的畏惧及羞怯心理。其三,学生在校时间较短,社团文化及传统积淀不足等会对社团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二、高职院校社团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这几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情况,综合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社团组织结构落后,运行机制不完善。

如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缺乏有效引导,同时也缺乏相应管理,部分社团在日常运转中存在自弹自唱,未能有效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如社团成立与解散随意性大,社团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学校社团管理缺乏统一监督,使得学校社团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另,学校社团类型多样化且比例失调,如学校艺术类及体育类社团较多而学术类社团较少,这种不平衡的比例未能有效与学生需求相适应,其结果将使得学校社团难以壮大。

2、学生社团经费紧张,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

目前,在高校社团管理中还未出台相应政策,部分学校没有或很少设置社团经费,同时由于社团综合实力有限导致自身经费筹备能力不足,渠道单一,使得社团长期缺乏经费保障,其结果将导致社团创办活动能力有限,同时,对于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如目前社团指导老师形同虚设的情况较为严重。还有,社团指导老师一般身兼数职,过大的教学任务及工作压力使得教师对社团的关注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3、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及空间较小。

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学生学制的不同及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参与社团及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时间较少。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大学学习中不能有效将精力投身于社团建设与活动组织中,学生自身潜力及技能也为得到有效挖掘及提升,其结果使得社团创办及组织的意义不能有效凸显,限制了学生发展。同时,由于这些年我国高校大力扩招,使得短缺的教学资源进一步被压缩,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及经费被大力削减,使得其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4、学生社团层次及品味有待提高。

学生社团是否能够长久举办并得到很好发展需要大量学生加入,如何扩大学生社团影响力并吸引学生加入社团生存的基础。目前,高校大多社团为吸引更多社团加入,大力举办一些时尚、娱乐性的活动,以取得学生共鸣。社团这种活动所举办的实际意义不足,形式过于单调,为其后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并失去了社团创办的实际意义。此外,高校社团之间交流较少,部分社团在日常活动举办中各自为战,相互竞争,使得社团资源浪费,同时,也使得社团缺乏创新及影响力。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是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我国已将创新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的基本策略加以应对。在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社团发展与学生成长成才。关于对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学校及学生应将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应对。

1、加强社团机制建设,采取多级管理的社团管理模式促进社团良性发展。

学校可建立学校团委、社团指导老师等机构对社团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的思维引导,不断向社团及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观念,防止不良观念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再如,在社团内部强化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组织审批、监督等细则,并积极将学生社团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进行管理与规划。还有,加大学生社团审批力度,在现有社团基础上大力扩大理论类等专业社团审批力度,着力打造品牌社团,以扩大社团在校内及校外的影响力。

2、加大学生社团经费渠道及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积极性。

关于学生社团经费紧张而影响日常活动开展的问题。首先,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与学校教务、后勤等部门沟通,使学生社团活动物质保障得以明确。其次,积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向社会个体等组织募集资金,来解决企业经费困难的问题,以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有效进行。

3、重视学生社团内部人才培养与锻炼。

对于社团来讲,社员加入可为社团运作提供有效保证,但社团内部组织干部培养将对社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学生社团发展中,如没有具有一定组织经验及人脉的人对社团日常及未来规划作出有效安排,社团将失去其应有价值,社团是否还应举办有待考虑。同时,在社团成立中,加大干部培养,可有效避免依靠个人现象,不利于团队合作也创新。

4、做好不同社团、社会企业之间良好沟通与宣传。

在高校,各类社团有很多,社团之间相互配合及共同组织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加社团之间互信,还有利于资源节约及利用。基于此,学生社团应充分重视社团之间沟通,取长补短,使得社团在创办中不断吸收与总结其他社团优秀经验,以实现自身不断成长与壮大的目的。同时,社团应重视对外的宣传与交流,积极走出校门,与其他高校社团及社会企业共同创办活动及互动,以提高社团竞争力。此外,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如网站、qq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工具做好社团宣传,也可实现全方位宣传社团目的,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加入,提高社团生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对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及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社团创办及日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同强,刘振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几点探讨[j]。科技视界,(36)。

[2]胡华南。大学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j]。理工高教研究,(06)。

[3]田慧。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6)。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多年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针对目前学生面临实际问题,结合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现状,综合论述了化学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成就动机    情感。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转型时期。面对严峻的升学、就业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注重群体正面引导,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就化学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1  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1 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

心理健康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如果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对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疏导,用治疗取向代替预防、发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医学化的倾向,就会忽略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咨询仅仅面向个别学生,它只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成为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因为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把学生表面的行为“上纲上线”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视了行为背后潜藏的真正原因――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为是班主任和政教、团队工作者的任务。误将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代替心理教育。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内容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单纯地开设心理课,或开展心理咨询,或进行心理测验。首先,学校这方面工作者大多为半路出家,专业性不是很强,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需要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身体验的方式才能实现,而且心理课程只能解决一些共性的或一般性的问题,很难能解决个性的或特殊性的问题。常常因措施不当以致公开结果,人为分类,结果无意中伤害了学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疾病。

高职院校化学教育论文

(一)化学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中职教育中不重视中职化学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化学教学无需特别形式,不需要进行很多投资,致使很多学校在化学教学上迟迟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必备的化学实验仪器没有采购,很多化学实验在中职教育中没法完成。这使得中职化学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与校方以及上级部门不够重视有密切的关系。很多中职院校过分重视学生数量,而忽略教育质量问题,特别是在化学教育上不能加大投资力度,实验材料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化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留下了很多的教学难题。

(二)化学教学课堂气氛死板。

中职教育一直没有进展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多中职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讲解仅停留在老师讲理论,学生记笔记时代,没有实践创新性的课堂是不能吸引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中职化学教师对于新形势下课堂改革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其最重要的根源在于我国对中职化学教材没有深入的`研究,教师在教材选择上没有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职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三)有关部门对中职化学教育改革缺乏有效支持。

中职院校对教学缺乏一定创新,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中职教育缺乏足够重视度,把相应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上。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发展缓慢,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课程改革形式,致使中职化学教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同时,应该看到在中职教育上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建立化学实验基地。

中职教学课程的改革最主要是从形式上的改变,从之前注重理论到现在实践培养的转变。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变化,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建立中职教育的实验室,让化学教学真正走向实践。实践是化学最好的表现形式,很多化学结果在实验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记忆,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学习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中职教学来说,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改革,而是需要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觉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课堂的积极性有效的增加教学的乐趣,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化学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并把学习兴趣带入到化学学习中来。

(三)编制新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形式。中职教育化学教学的知识体系过于陈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跟上新教学模式。国家应该加强对中职化学教材的研究和出版,编制化学教材也要与时俱进,以供中职教育化学教学上的使用。很多中职教材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与社会脱节,不利于在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教学实践的形成。

(四)培养中职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中职教育不仅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更重要是对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注重教师观念和知识构造的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鼓励化学教师在课改的前提下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学校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

三、结论。

中职教育化学教学在新形势课程改革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需要教育部门一方面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实践性很强的化学教学,提供应有的实验设施,并重视化学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新教材的研究出版,为一线教学人员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课本。中职教师也就更新观念,在教学创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新课改中不断摸索适应现在学生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共同促进中职化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化学内容中蕴含的环境教育知识还是很多的,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教学研究,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准确掌握两者的结合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化学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环保意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环境教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化学中有很多的溶液,有些溶液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展示被污染的短视频。像平时家庭中使用的含磷的溶液,就是重要的水污染源,赤潮就是水体被污染的现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措施,不给学生做出错误的示范。但是常规实验中产生一些污染气体、液体在所难免,所以教师就要进行实验的.创新教学,尽量避免有毒和有害物体、气体和液体的排放,还可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化学技能。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绿色实验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在动手操作中注意对污染源的有效处理,逐渐增强环境保护的思想。

学生在课下进行习题练习时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有意地安排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题作业。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化学练习题册对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还不全面,那么教师就要做好课下的资源搜索,给学生的学习做好补充和安排。比如,在课上学习了关于“白色污染”的知识,如何能够更好地避免白色污染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课业思考题。学生通过对白色污染的产生过程的了解,就应当找到避免产生的方法,或者不可避免时又该如何优化处理。在课下,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多交流,多去搜集有用的资料,这个过程也是在不断扩充学生知识面的过程,并且会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增强合理利用资源的环保意识,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安全卫士。

化学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用真实的环境污染现象给学生做环境教育教学,让他们体会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伤害,从而自觉增强环保意识。首先,有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教授讲座,让专业的人士用具体的数据和事实来证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多参加环保讲座有助于他们学到更多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网,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联系学校当地的化工企业,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对污染处理的现场。用事实告诉学生,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持企业和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才是发展的正道,教导他们要时刻关心环境问题,学到化学知识和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用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去了解环保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组织环境教育方面的演讲比赛或是辩论赛,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环境问题的资料,准备过程中就会对这些突出问题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从而让他们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对高职化学环境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之后,才能真正为环境保护出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和教师要树立环境教育的教学思想,做好化学教学和环境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以及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绿色化学,又叫清洁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其实质是让反应过程保持原子经济性,使整个反应过程无污染,反应物充分利用,达到提高反应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对于预防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绿色化学的本质不谋而合。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就应该具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因此,他们应该深刻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丰富绿色化学的知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服务于社会做准备。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中普及绿色化学,融入绿色化学十分重要。

2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方法探讨。

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纷纷对推行绿色化学教育做出举措。但是由于绿色化学概念较为新颖,教学方式提出较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加强高职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部分提出几点建议。

2.1提高教师重视程度。

由于教师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更未关注绿色化学所独有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作为高校教师,面对化学教育上的重大改革,首先应端正态度,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的学习和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做到读书破万卷,讲课如有神的境界;其次,应宣传和推广绿色化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更新知识体系,将讲课内容向绿色化学方面过渡,及时向学生传达先进知识;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强化授课效果,并使学生对绿色化学有了清晰的认识,从而再日后的学习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拓展知识范围。

2.2编写绿色化学专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在教材中贯彻绿色化学理念,才能真正使其深入学生之心。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对传统化学的反应式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绿色化学的标准。例如接触法制硫酸一节中,硫铁矿燃烧后的残渣富含铁元素,可回收用于炼铁工业,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此时将其通过石灰乳或氨水,便可得到生石膏或亚硫酸铵,成功消除了污染并生产了副产品。再比如,cucl2制备中,涉及到消除溶液中铁和亚铁离子的问题,若是使用教材所述的naclo去除,则会产生新的杂质,增加了cucl2制备的难度。若是从绿色化学角度思考,可采用h2o2做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不会造成污染,而且其分解产物为o2和h2o,亦没有造成污染,因此是良好的氧化剂。再者,教材应对绿色化学有一个系统的讲解,以帮助学生了解该行业的作用,重要性及发展前景等。讲解除了基础的概念性质外,还应包括研究成果,作用原理,应用方面等。尤其是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作用。

2.3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也是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的.有效途径。

2.3.1微型实验的开展。

绿色化学倡导下,一种新的实验方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型化学实验。这种实验可以通过改良实验方式,用更少反应原料、更小实验仪器、更短实验时间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这样便能有效降低污染,减少能耗,节约资源。高职化学实验中不乏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试剂具有一定污染性,药品具有一定毒性的实验,这时采用微型实验便是绿色化学的集中体现。例如2,4-二硝基苯肼与醛,酮进行反应时,可在井穴板上,用滴管取一至二滴进行反应,即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再比如做氯气取用实验时,用针管取用可有效防止氯气外泄,并很好地控制了用量,避免了对人体的损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2.3.2利用多媒体开展实验。

对于一些危险性强,安全性要求高,原料消耗巨大,对环境影响恶劣的实验,在实验室内进行污染大,浪费大,操作难,并且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教学。使用教学软件可以准确模拟出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多媒体设备也更直观,更清晰,可以准确快速的得出结论,有效避免了浪费和污染,满足绿色化学的教学理念。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改变教学观念,编写专用教材,优化实验教学等措施,就能给学生们灌输绿色化学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理解、记忆并重视绿色化学的应用。我相信,通过以上措施,绿色化学便能在学生中有效的推广开来,在今后的国家建设事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化学工业绿色化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如果企业员工大多数都接受过绿色化学教育,那么便能够通过回收废物、节能预防和控制污染扩散等方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现代企业尤为注重员工的绿色化学意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化学工业将来的重要力量,需要充分理解并广泛推广绿色化学这一新生事物,同时在以后的岗位上通过自己形成的绿色化学理念和专业技术,引导化学工业生产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另外,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而且也拓宽了学校的办学领域,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让化学充满“绿色”尤为必要。

(二)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依然是传统的教学内容,绿色化学完全没有涉及。很多高职院校还未充分认识到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多数教师对绿色化学知识毫不知情。在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发展的今天,对于化学学科这一重大变革,化学教师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化学教育观,把绿色化学渗透到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一批有一批的绿色化学工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便是在化学基本知识的时候,将与之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一并讲解给学生。例如在组织学生观看合成氨、硫酸的工业制造方法等工业实际生产视频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产流程、化学反应知识的同时,重点观察工业“三废”是如何产生的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同时告诉学生,因为人们环境意识淡薄“,三废”治理工作需要投入大笔费用,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应该将资料污染的资金用在研发绿色新产品、新工艺上,从源头上切断污染,对企业、对社会大众而言都是一种“双赢”策略。

1、教师进行正确的示范,确保绿色化学的实施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演示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师环境教学的有效方式。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步骤中。

2、创新实验方式和实验内容。

高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危险性较高,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与修改。另外,还需要降低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有些能够明确辨别出颜色的定性实验尽量在点滴板上开展,比如fe的显色试验等。这种定性实验也能够在滤纸上进行,比如检验醛基的存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等等。同时,还能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来开展仿真实验,然而必须以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基础。

3、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

高职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知识与技能,了解了一些规范操作知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制定好预备实验方案,使得学生重点思考在实验过程别过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问题。其中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精神更加重要。

(三)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自主进行设计和实验,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切身感受到精神上的成就感。教师还可以采取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方式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到造纸厂、农药厂、制革厂和化肥厂等工厂去参观,对工厂在处理“三废”方面所实施的有效措施和采用怎样的设施来转化“三废”等工作进行观察与思考,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措施与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开动脑筋解决废液转化利用和处理意见,怎样变废为宝。另外,高职化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出周边环境污染的原因,并结合绿色化学知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这样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了绿色教育,而且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社会实践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绿色化学教育虽然迅速发展,然而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高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究绿色化学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化学教育真正渗透到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理念、树立绿色化学观、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科学素养,以同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为根本任务,使得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绿色公民。高职化学教师希望通过绿色化学教育所播下的绿色文明种子生根、发芽、成长,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披上绿装。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1.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生产的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员工职业道德标准和培训、管理体系。实力越强、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凝练、企业理念的探寻、企业精神的追求越迫切,对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越重视,对招收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高。如宁波方太集团的企业文化中就把“人品、企品、产品等三品合一”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设立孔子讲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员工培训;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他们采用“安全三级培训”、生活专管员等方式,实现了员工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全覆盖。

2.学院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根据对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的统计分析,发现学院没有系统开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关的课程为《就业指导》,共36课时,职业素质内容5课时。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零散分布于思政课、素质任选课和专业课中。在“学校是否聘用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12%的学生反映“有”。通过对学院“就业指导”任课教师进行统计,90%以上为思政课教师,不足10%的由负责就业的教师担任。以上数据表明,学院在专任教师的配备上存在缺失问题,导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得不到保证。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活动”这个问题上,8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开展过几次”或“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在“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效果评价如何”这一问题中上,同样有8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

3.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上重视,但行动匮乏对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重要”这一问题,95%的学生认为重要和比较重要。在“是否有必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一问题上,8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您是否了解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否经常关注与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方面,不了解、不关心的占大多数;对于“你平时通过哪种途径获得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这一问题,除了学校安排的相关途径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寥寥无几,通过网络获得的为0。对于“你认为职业道德的学习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这一问题,选择安排在第三年就业前或今后到工作岗位上再学的占到半数以上。

围绕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共性要求,通过对已就业学生、企业领导员工、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访谈,发现现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遵章守纪(65%)、诚信品质(53%)、责任意识(46%)、团队意识(44%)、敬业精神(41%)。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模糊。针对“你认为什么是职业道德教育”,62%的学生选择“就业指导”。其次是学生对所从事行业、专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规范了解程度低。在“是否了解自己以后要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一问题上,认为略知一二的和不了解的学生占83%。再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缺乏。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关职能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未形成合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学院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职业道德课程主要包含在思政课、就业指导、素质选修课及专业课程中,未设立自成体系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思政课老师是否会讲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的问题选择上,有91%的学生认为“会,但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认为“不会”。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与专业学习存在脱节的问题。在对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的调查中,86%的以理论考试、考查为主,此种评价方式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加剧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漠视,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的选择上,84%的学生选择来自教师的课堂讲授,16%的学生选择来自专家讲座、实践活动。这表明学生获得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五)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

在“对我院老师的总体职业道德印象如何”这个问题上,41%的学生选择满意,42%的学生选择勉强可以,17%的学生选择不认真。以上数据反映学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上,排序依次为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企业专家、其他。在“专业课教师是否能经常讲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的`问题上,65%的学生认为“有,但很少”,17%的学生认为“有,经常”,18%的学生认为“没有”。以上数据表明,专业教师能够更多、更深层次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

二、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规划体系。

学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组织专人进行研究。依据行业、企业及相关专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制定体现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挖掘、开发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教学科中。

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道德需求制订培养计划,选择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培养。其次,教师应注意在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时,应以实践性教学结合理论传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专业课教师应围绕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相关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了解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取向。

(三)采用“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

“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包括引企业人、引企业文化和引企业理念及精神进入学校,使教与学有的放矢,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需求。通过邀请企业人“现身说法”,开展讲座、报告会、座谈等,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理解企业、认同企业。通过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及精神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地与所学专业结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思政工作,探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途径、新方法。

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建议采用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强、有实效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小组拓展活动、集体讨论、职场模拟、分析总结等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学生体验、感受达到道德规范的内化。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演讲交流、职业规划设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高职院校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创新德育课程考核方式,发挥资助平台的正能量教育,开展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感恩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人生态度。学会感恩,学生可以与家长、教师以及身边的人和谐共处,会乐于帮助他人,会积极回馈社会。因此,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感恩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多为’95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更强,认为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尊重与感恩。学校教育应从基本的德育工作开始,而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应以职业教育为核心,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训练导向无可置疑,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给学生以精神上的粮食,让其以一种良好的精神和行为状态在社会中生存更为重要。

高职院校由于入学门槛低,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相对于本科类学校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纵然很多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对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依旧面临着许多困境。第一,家庭教育的忽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小开始,而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成绩较差,因此在家庭中常常被家长所忽视,部分学生家长甚至会将自己错误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第二,学生观念的落后。由于从中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门槛低,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教育前未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对自我的要求较松,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应从转化学生的观念开始,使其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大学生活之中。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重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针对其自身情况推出合理的德育考核方式,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资助平台,宣扬资助的正能量,设计更为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多样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将感恩教育最终落实到实处。

(一)创新德育课程考核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中,通过思想品德系列课程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其的考核大多是交一篇几百字的文章作为成绩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是对思想观念的引导,让他们通过课程的教育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在行动上有所改变,这才是德育课程教育的目的所在。以感恩教育为例,让学生识别感恩的机会,做到知恩图报,需要体现在行动中。因此,课程考试的方式可多样化,感恩主题演讲,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是学生思维方式转变的行为体现,让事实说话,才能做到教育更富有实效。

在各高校每年都会评定国家助学金,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对获得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国家资助是对自己的一种恩惠,以此激励自己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回馈母校,奉献社会,这是资助工作应发挥的价值所在。对于贫困生来说,可以获得国家的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应存有感恩之心,学校也应充分利用资助的平台,在大范围内进行正能量的宣扬和教育,让所有学生都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让更多的贫困生有机会获得国家资助。

(三)开展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场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其中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就必不可少。如,针对特殊节日―――母亲节、父亲节安排相应活动。也可以设计成按照学生年级开展的系列活动。如,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中的感恩大学,责任意识培育等活动;大二学生的感恩父母养育,感恩教师培育以及自我成长反思等系列活动;更有大三毕业季的感恩学校,一路陪伴的专场教育活动,让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依然感恩母校,不忘为母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知恩、惜恩,并将其转化到实际的行动中去。

四、结语。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需要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校园中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将感恩意识内在于心,外化于实际行动,实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技能学习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4]刘婷婷.“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高职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环境教育,体现“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的原则,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是教育为本战略思想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环境科学的结合点多、相容性大,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环保教育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初中化学课本介绍了我国淡水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127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严重不均,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讲氢气的性质时,让学生认识到氢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分析至今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将来攻破这些技术难关,为人类研发出更好更多的`新能源。

中学化学教材中某些环保教育内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结合二氧化碳的产生讲述“温室效应”;结合钢铁的冶炼讲述“发展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些知识充满着“从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各种垃圾和污染正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努力掌握知识,预防和消除污染,树立起治理好环境的信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教师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保护环境高尚,破坏、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

2.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水”这一节课时,老师往往觉得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可讲,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将环境知识渗透进去以后,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讲“甲烷”时,让学生了解到甲烷俗称沼气,是由农业废弃物经发酵产生的,建沼气池不但为农民提供了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还可避免因焚烧秸杆而污染空气,使学生感到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就是财富。

3.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污染物,象含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的教学与相关的环境知识结合,就可获得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管理手段等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学习,分析酸雨的成因、危害,学会其治理方法。结合中和反应的学习,学会酸性或碱性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等等。

要完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任务,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熟悉化学学科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结合部”、“结合点”,牢牢抓住这些“结合部”、“结合点”,通过每章每节化学知识的传授,恰如其分地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在讲授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时,带领学生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及时指出水资源是有限的,水的污染带有普遍性。通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在实验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实验技能的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某些污染物的测试原理及治理方法。如在学习有毒药品的取用,有毒气体尾气的吸收,易造成污染的实验的改进等内容时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在习题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化学知识的应用中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激发环保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延续、扩展和补充,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结合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实际的生产流程,其中对废水、废渣、废料的处理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工厂中对“三废”的处理实质上就是保护环境。通过学生参观,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组织学生实地考查。让学生独立分析水的质量、土壤的成分。如,测定河水、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查找污染原因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用心分析,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

(3)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本地区的污染问题。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知识讲座,补充有关环保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和环境保护的兴趣。如在校内黑板报开辟专栏,介绍“臭氧空调”、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等,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街上去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减少或消除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的今天,环境污染影响到每们公民的生存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全民族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化学教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化学教学应成为宣传、学习环保知识的前沿阵地。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就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从构建新的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这几个方面对未来教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尚职数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职院校向社会各层输送越来越多的“服务蛩”,“技能型”人才。以应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如何改革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各项实训上,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基础理论课的课时,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如专科转本科,专科升本科。

1.1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

现行教材偏重逻辑性,应用性不强。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

1.2教学方式落后。

灌输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机械的练习掌握一些固定题型的解法,而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教育论文

室内设计是高职院校新兴的一个专业,我国室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结合教育部的改革要求与市场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1.知识结构单一。

室内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家具安置。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室内设计的知识结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只要学会了家具的摆放,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就可以了,这是不全面的。除此之外室内设计还需要注重世界的潮流变化,要与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才能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但是当今室内设计的课程多数只是学习对室内物品摆放的顺序,很少考虑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

2.学生缺少积极性。

学生学习室内设计,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如cad、photoshop、3dmax等一系列画图软件。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就局限在画图软件的教授上,这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不能真正地感受到室内设计的魅力,也无法提高学生室内设计的.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轨的现象。虽然教师理论讲了很多,但是没有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最终学生学以致用的很少。甚至部分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只有教师的讲解,这种灌输性的教学并不适合室内设计课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讲的知识,也就无法融会贯通。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与人文结合,创新室内设计教育。

室内设计作为一种类别的艺术课,不仅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可以与人文结合。因此教师在讲授室内设计的时候应结合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到室内设计的人文价值。

2.运用模拟教学方法,展现室内设计魅力。

教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教学时,内容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模拟教学的方式,展现出室内设计的魅力。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设计,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实践教学知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发挥室内设计教学优势。

在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室内设计的变化、模拟实验的完成等,对学生多维感官的构建和室内设计理念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当今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司空见惯了,室内设计本身又需要多媒体设备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容量较大、直观生动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教学,展现出多媒体设备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绝对优势。

4.擅长教学反思,适应室内设计教学新要求。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授予者。因此在高职院校改革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擅长反思。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室内设计进行教学反思,考虑自己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分析教学目标是否都达到。其次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和行为进行反思,依据其行为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采用听评课的方式,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方式,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等。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影响,现如今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的教学难以满足市场的要求。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设计能力,提高其就业率,需要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了更好地完善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丰富课堂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运用模拟环境和多媒体设备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在不断反思中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浩.高职室内设计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李宏.室内设计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思维创新[j].山东工业技术,2016(5).

浅谈贵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教育论文贵州高职高专院校

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习进步为核心进行有效率的课堂教授。就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并进行探索研究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开创新的思维能力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和解决,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升。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教学效率则以此为标准而表现为相应的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1]。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将自身的经验与学习得来的科学成果和经验相联系结合,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以往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究者,并在学习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行构建整体性的学习体验,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得以独立完成学习。第二,学生学习的批判性。批判性的学习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有效教学的一项特征,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批判性学习的氛围中得到加强和提升,同时学生在思辨中明晰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并消化吸收,完成学习。第三,学生学习的跨界性。有效教学中,跨学科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跨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教学方法中也会增益。有效教学对于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会丰富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反映出来,学习任务要实实在在,不得抄袭应付,如此才会有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后有机会和时间向教师咨询和寻求指导,从而针对不同学生能够找到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习资源应充分提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而主动研究学习。同时,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应该以不断增强学科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使有效教学在教师的自身发展中朝着更明确的目标不断创新前进[2]。

第一,教学设计。为了促进有效教学,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在课程分配和单元规划中,学生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单元时间段学习的目标,同时课程考评方式,单元学习时间分配,学校对学生合格标准的具体要求等方面的教学管理也与学生的自身发展、个人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都应体现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之中。第二,教师素质。在教学管理的结构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规定内的学习内容、引导有效学习的因素、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及学生参与能力,课程知识的设计构建、学生成绩评价、学习资源的利用等等。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做到讲授课程内容时,语言流畅且表达清晰、上课要按时完成课程规定任务的同时不乏有趣内容的讲授,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之外获得课程外知识的相应补充。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能够及时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知识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适当补充以课外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在学生多样化的前提下,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课堂所做到的教学贡献,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第三,教辅设施。教学设施在教学管理中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包括相关的教学服务支持、职业帮助和咨询等无关教师教学的外在因素,如教学活动中所占用的场所和相关设施配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在咨询后得到及时的服务,这些外在客观的因素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第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估和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需教师在学习之前就对其进行充分说明,包括学习评价范围、评价过程及手段方法、相应的时间安排等,最后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参与教学建设情况评估两个方面,主要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主,可依据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等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估,包括专家(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务评教和学生评教四个方面,以学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最终形成综合性和有效性较高的评价结果。

四、结束语。

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仍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首先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前提,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行政成分较多,规范约束性条件太多。教学管理应逐渐向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价值导向方向转变,进而来加强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的内涵有实质上的进展和突破。对有效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宏观政策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标准要详细而明确,教学质量的评估和保障也需建立相应的机制[4]。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也将在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逐渐趋于完善,管理体制的合情理促使教师在有效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有效教学更接近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2008:185.

[4]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高职高专院校,2005.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电磁学是普通物理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是高职院校课程组成中的重要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存在太多的问题,阻碍高职院校中电磁学教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方法,改革电磁学的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各类技术人才成为各个企业的“抢手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职教育,再加上职业技术人才的紧缺,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许多在高考中没有选择物理的理科考生和文科考生,也在这样的形式下,到了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专业。

而这些进入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没有学习过高中阶段的物理电磁学内容,或学得很不好。

这样,学生学习电磁学课程时没有基础,或基础很差,就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路,不知从哪里着手开始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解决的能力不够;还有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不认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没有经常性开展实验教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亲自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不多,缺乏基本实验操作知识,实验操作技能,能力较差。

电磁学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课程体现“一强四多”的特点:“一强”是理论性较强,“四多”是指概念多,原理多,定律多,高等数学知识用的多。

针对以上分析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的问题,以及电磁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电磁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收效显著。

1降低课程理论要求、简化推导过程。

就目前而言,专供高职院校选用的电磁学教材比较少,大学物理电磁书方面的教材倒是较多,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大都是本科教材,难度高,内容多,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根本不适用,因此,我们也只能尽量选择适合高职学生实际的教材。

并在电磁学课程教学中,尽量做到降低课程理论要求,简化电磁学教材中涉及高等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

高职学生本来就是高考中成绩较为一般的学生,与高考拨尖的理工科本科生基本没有可比性,他们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上非常薄弱,因此学校在应用电子专业上,只排了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导数、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本的知识。

不过,高职的学生又不进行科学研究,也没必要学习多元函数微积分,微分法、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相关知识。

高职院校的性质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电磁学的目的是应用,会用这些公式解决生活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奠定基础,就根本没有必要对电磁学有关定理的数学公式了解得一清二楚,没有必要对其中的来龙去脉象搞得明明白白。

2突出高职教育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是精英式的人才,不是科研型的人才,我们不需要他们精、深、尖,只需要他们熟、通、广。

培养出来的是有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企业、公司等生产一线的技能熟练应用型人才。

因此,对于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课程讲授,技能培训,就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专业实际,改革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育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我们就结合相关理论向学生介绍了与工程技术、与现代科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如静电的危害、静电的防治与清除、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与危害、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超导技术原理及应用、新能源电池的原理与运用和磁悬浮列车等方面的内容。

3变单一的“填鸭式”为现代多种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在知识接受能力上有较大差距,他们早就厌倦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给学生的感觉是在被动接受知识,不仅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抵触情绪,这样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却感觉枯燥无味,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基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启发式”、“提问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营造师生互动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乐于表现自己。

这样就变被动地要我学为学生主动的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吸收新知识。

4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

电磁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电磁学理论知识,掌握电磁学技能,还要定期开展课堂讨论,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对电磁学知识点不能讲得太深讲得太透,要在教学中留有空白,突出重点,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可以全面系统地深入研究电磁学整个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拟定适合学生思考的讨论题目,当然这些讨论的题目还可以让学生自行提出,让学生自行质疑,自主解决。

总的来说,由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在学习电磁学课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的电磁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积极创新,让这门应用广泛、作用巨大、科技含量高的电磁学课程,发挥活力,放出光彩,只有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3]j,s布鲁纳,教育过程[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索教育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从长远看,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新的形势,从长远看,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仍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高职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离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不成体系。时至今日就业指导在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中还没有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也未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就业指导往往只安排在三年级的短短几周内,并且仅限于在毕业之前的突击教育,多侧重于政策教育,就业技巧教育,不全面。而未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相关教育就更加五花八门,或偶尔请一位社会名流来做一、二场报告,或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入一、两次职业道德教育,或在学生毕业前夕由有关领导进行一次动员。还未走上正轨,不成体系。

在就业指导的方式和内容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老师们对学生灌输的大都是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成大器,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似乎学生去的单位不理想、地处偏僻、工资不高,就是给老师抹黑,给学校抹黑。这无形中给学生择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而学校聘请的社会名流,又多是大谈特谈其成功经验,这些功名成就者让学生们仰慕不已,使他们朝思暮想成就大业,却不去思考其中的艰辛。

2、就业信息匾乏。就业信息对毕业生十分重要,毕业生只有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掌握就业信息后,才能拓宽就业渠道,而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量却很有限,两者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许多学校在就业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后,还是坐等用人单位上门,而非主动出击,更没有建立就业网络。学校自己只举行校内招聘会,很少主动出击与外界联系,就好像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学校关系不大。于是,毕业生无法静下心来搞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甚至放弃上课,腾出时间四处出击找信息、找工作,参加各种招聘会如同“赶场”,忙得团团转,可效果不好。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毕业论文质量,也大大挫伤了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

3、就业机构不健全,队伍建设不足。高校好比培养人才的“工厂”,学生便是工厂的“产品”,因此学校的运作也如同企业,即采购—生产—销售。但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招生和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却往往忽视了就业,就业指导更无从谈起。如今就业指导机构健全、人员充足的学校比较少,仅限于几十所顶尖的名校,一般学校就业难度更大,建立专门机构、强化就业指导更加紧迫和必要。然而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构,就是设置了类似的机构,也是人员偏少,大都忙于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就业指导。

4、心理咨询欠缺。大学期间,学生的焦躁感、压抑感以就业时表现最为突出。这种情况甚至已经影响到刚刚人校的新生,他们在人校时就为就业担心。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期间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中固执、烦躁和压抑表现较为突出;另外,焦虑感也较为明显,就业心理咨询对毕业生择业有很大帮助,但真正能开展就业心理咨询的高职院校并不是很多。

因此高等院校必须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和关心毕业生就业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学生就业排忧解难。

二、采取的对策。

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门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做好就业工作,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同时要科学分析就业形势,开展市场需求分析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积极搜集各地区、各行业、各种类单位的当年和未来几年人才引进的数量、专业、学历层次和素质要求等信息,积极搜集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信息,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由学校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形成一个学校领导亲自挂帅,就业主管部门协调,学院积极开展工作的新局面。

3、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指导形成体系,开展系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从学生人学到毕业,学校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就业教育,先后开展素质教育、专业和创新教育、就业观教育、就业形势、政策和就业技巧教育。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思想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成才意识纳人到社会总体发展的轨道上。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政策教育、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个体社会化所需素质锻炼的引导、正确成才意识和成才道路的引导。学校还要适时邀请一些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士来学校与学生座谈、对话,因为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平民”与大学生十分的贴近,也很容易沟通。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成功经验、创业艰辛、工作挫折和失败教训,对同样还是“平民”的大学生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也更有启发性。这对一些期望值过高的大学生无疑是一幅很好的清醒剂。

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毕业生能不能充分就业,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有没有得到足够的需求信息。信息服务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信息化手段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所有行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依托,加强就业信息网站技术自然而然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各学校要尽快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充分利用就业网站宣传学校,介绍毕业生,开展就业工作,建立完善学校毕业生的无形就业市场。并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在网上及时、快速公布,进一步加大需求信息量,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发布,提高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性及利用率。

5、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和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对宣泄学生不满、排解郁闷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他们以快乐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人到就业活动中去。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帮助毕业生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科学与合理地进行求职择业。

6、加强就业指导,特别是就业技巧的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职业生涯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它包括“对学生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测试;指导、帮助学生定位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及所修课程;指导学生拟定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一系列的讲座、讨论、咨询等活动丰富和深化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合作教育”,即让学生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使学生获得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在毕业阶段,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知识、方法、技巧等。这种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特征是: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就业技巧指导能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去先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盲目性和踏人择业的误区,从而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教育论文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本文通过对最近几年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主体思路的分析研究,从课程内容改革、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学辅助手段和培养应用能力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近年来,高等数学在各个理工专业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效非常显著。一个具体的方面就是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内容的选取与专业需求相结合。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各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能思考、会思考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这也为学生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另外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也能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考核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比如以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确定等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目前,各个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使用的通用教材或自编教材,内容经典但涉及现代的理论和方法的内容较少,特别与本专业教学结合的不紧密。虽然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有一定的更新和改革,但大的框架本质上没有改变,知识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专业发展的需要[2]。因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当然,这如果能与教学评估等其它相关措施协调好,高等数学的教改步子会更大,更快。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实际情况,明确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教学思路及方法,使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性。例如土木工程专业就要详细介绍、反复强调向量和空间解析几何知识;管理专业的就要关注导数和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最佳收益方案等教学内容;机械类专业的就应着重强调函数图像的描绘、曲线的凸凹性拐点以及与液体压力压强相关的积分等知识的重要性,因为这些问题跟专业息息相关。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因而我们应该根据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编著针对本专业发展集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等于一身的特定教材[3]。

二注重教学与学生本身特点的联结。

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是大一大二的新生,他们刚从中学跨入大学校门,由于学生习惯了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适应了在多重监管下的挑灯夜战和题海战术,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过分依赖性老师和家长的督导,缺乏自律性和主动性,不能适应大学松散管理和自主的学习方法。针对这种复杂状况,我们首先要把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中学数学有机结合起来,要强调中学数学知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高等数学是中学数学知识的延续。可以挑选一些用中学数学的知识不易解决或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椭圆的面积、点到平面的距离、点的个数和点的长度等等很多有趣的问题,用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则可以完满解决,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量借助于中学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高等数学中的问题,以彰显中学数学的基础价值。例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问题、函数的单调性等等问题可用中学数学知识轻松解决。让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再学习高等数学也很容易,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4,5]。另外,教师在系统讲解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将所学知识与专业内容以及以后的工作内容挂钩,多举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实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会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另外在解题时,要讲清思路,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且老师要强调所学内容对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作用,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大胆探索、大胆提问,尽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共性问题给予集体解答,个人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大家对“因材施教”这个字眼都不陌生,在教改措施中也经常被提起。但我们一般以不同专业方向为分类与划分的依据,而常常忽略同一专业方向不同教育个体的需求。因而有必要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针对具体专业方向的特点调整、教学学期和学时,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删、改。同一专业方向的学生的高等数学课程可以拆分成必修课部分和选修课部分。对于欲考研等有其他特殊需求的学生,可以通过高等数学数选修课设置、增加课后辅导的方式来扩充知识容量。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高等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容易只按课本内容讲,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反过来老师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影响到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板书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内容生动、清晰,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使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概念定理之间的关系具有可视性,在某些内容后可以插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当下研究现状,使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也开阔了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高等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让课堂又一言堂完全变成了ppt演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6]。我们要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要根据每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和问题,制定合适的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方式,让二者互为补充,从而使高等数学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出现,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把高等数学课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翻转课堂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而且锻炼了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信息社会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能习惯地用数学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树立自主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建模就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的良性循环。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在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一方面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再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也要积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的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而且能够在解决实际专业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让高等数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互利互助。

参考文献。

浅谈贵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教育论文贵州高职高专院校

摘要:现代汉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学生水平的矛盾等。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本课程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改革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现代汉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设置已经有数十年了。随着现代汉语实践的日新月异和现代汉语各学科的研究深入和科研成果的推陈出新,现代汉语也不断地将一些新兴的汉语现象和新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从首版、修订版到增订版、增订二版,篇幅不断增加。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或者说,通过这门课程,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下面本文从两个方面谈一谈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可试行的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课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现在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门课程存在一定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性。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为:

(1)教授学生有关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其通过学习本课程具有恰当运用语言的必要素质。

但是,本课程现在实际操作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分强调知识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静态的形式讲授,而忽视了动态的意义把握。课堂上,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让其死记硬背各种概念术语,并没有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更好更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来工作、生活。

我们知道,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方向大多是文秘及相关岗位。可就现阶段此岗位的情况反馈来看,很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单位的`需求。那么,作为基础课程的现行现代汉语教学,是否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脱节呢?现代汉语课程该如何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呢?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学生要胜任将来岗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现代汉语课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理论讲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程,提高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的矛盾性。

我们前面提到过,随着汉语研究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充。但是有一个现实情况是,内容再丰富,课时量却并没有增加。势必使教师在讲课时只能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而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也往往很茫然,似乎什么都了解到了一点,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印象。此外,语言类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需要讲授和练习相结合,我们知道,理论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学习理论是要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因为课时有限,再有经验的教师也难有足够的时间组织每一个知识点的课堂实践。在很多时候,一些课后的练习都没有时间来讲解,更别说向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领域进一步延伸了。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的不适性。

由于长期以来的中学语文教育存在“重文学轻语言”的倾向,加之高考试题结构中语言部分的比例又非常有限,所以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非常欠缺。以致绝大多数中学毕业生经过六年语文学习后,不论是汉语语音学、汉字学、词汇学还是语法学、修辞学的知识,大都还是停留在对于母语的日常习得与耳濡目染的一种感性知识阶段上。这种知识是非常零散、不成系统的,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吃力,进而对课程本身产生抵触情绪。在这方面,还需要教师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能从中学到大学进行更好地衔接。

二、解决办法的探讨。

(一)关于现代汉语课程内部再分类的教学设想。

现阶段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多采取一位老师通讲全部课程的方法,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课程本身就包含汉语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汉字学、修辞学几个部分。因为课时有限,很难就每个部分充分展开,所以学生往往囫囵吞枣,最后印象模糊。其实可以化整为零,把其中各个部分分离出来,使之独立成为一门课程。这种条分缕析、深讲精练的现代汉语分科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这些分科都已经是各自具有明晰学科规范和丰硕研究成果的独立学科。同时,这也为教学与汉语学术研究发展的同步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术业有专攻,对具体某个方向的教学进行充分备课和深入研究。同时,教学上的反馈也可以促进教师本身对该学科的研究。

(二)关于语言类课程上课方式的探索。

首先,ppt的内容要条理清晰,利于学生记忆。每节前面列出学习要点,每节后设置丰富的练习,这是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分析方法、提高语言能力所必须的。同时,在练习之后设置启发型思考题,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思考,进行讨论。由于这些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思维的扩展有很大好处。在每节ppt最后开列出本节的参考文献,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资料。此外,要注意语料选用的与时俱进和趣味性,注意图片的运用,这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好办法。

其次,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是有实用性的,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如让学生对校园内或者市区某个地方的各种悬挂标牌的语言规范性进行调查,从字形和词汇使用角度进行纠正;或者让学生考察一些店名或街头广告语的修辞手段,让他们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等。这些都是很有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调研能力的活动。

(三)关于课程测试与评估手段的讨论。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的测试与评估,现阶段大多还是采用书面试卷考试的方式。这种测试方式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是否通过这门课程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考察应该贯穿于课程始终,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等。最后的综合考试,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试卷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以自选的形式交一篇作品,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小论文,可以是实践调查报告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核问题就是学生的语音、词汇、汉字使用规范问题。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从事相关工作,在最基本的字词上却出现错误。因此,在大学的课程考核阶段就进行把关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来考核,现在还是一个问题,期待大家共同来解决。

以上仅就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革的想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作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课程改革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期待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淑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11月.

[2]关玲.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的思考.遵义师范学院学报,4月.

[3]王宇翔.浅谈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