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优质17篇)

小编:琴心月

教学计划的编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对于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阅读教学计划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计划特点和要求。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p8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下图:

1、估计一下各部分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出示例题:

(二)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选择典型的解法让学生板演。

1-1/4-1/31-(1/4+1/3)。

(四)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让学生独立计算。

(六)问:通过解答这一道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七)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

三、运用知识,加深理解。

(一)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1-(1/2+1/6)。

1、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议(注意让学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题。

1、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还剩多少米?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课题教时(19)。

学习。

目标1、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

重点能用解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2、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

3、选择用除法计算借助线段图的动能理清思路。

板书:

二、尝试解决。

1、试一试第1题。

2、试一试,第1题(2)板书:

9×1/3=3(人)。

三、练一练。

1、解方程:

1/5x=73/4x=4。

5/8x=1/123/8x=1。

2、解决问题。

让学生先弄清“八折8/10,可利用方程法解,术法作基本要求”

3、解决练一练,第3、题学生活动。

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后,提出问题。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列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分数除法解决。

集体纠正。

学生独立解方程。

捐名板演。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集体纠正,即现价是原价也可用算术法解,算术法作基本要求。

学生独立解决。

或用算术法解决问题。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纠正。

板书设计。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x×2/9=6。

x=6÷2/9。

x=6×9/2。

x=27答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三分数除法教时(20)。

学习。

目标1、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及时分数运算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点求一个数的倒数及分数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求一个数的倒数。

1、出示数据。

1/91113/512/3。

2、求出以上数的倒数。

91/115/1313/2。

1的倒数是它本身。

二、计算分数乘除法。

1、出示计算题。

8×1/43/4÷44/9÷3/24/5÷44/7÷7/4。

2、计算以上各题。

三、解决方程。

1/9x=2/32/3x=54。

7/4x=358x=42。

1.5x=28.5。

四、解决问题:

1、练习三第4题。

2、练习三第5题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也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3、完成第6-9题。

方法同上。

4、完成第10题。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根据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1/3÷3=1/9也可以列出方程进行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数据。

独立写出各数的倒数。

然后交流纠正。

学生看清乘除法,然后独立计算,进行交流,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

学生独立解决。

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纠正。

学生认真审题,用方程解决问题。

说一说解设。

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仔细审题,找出数量关系,列成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同上。

1÷1/9=9(天)。

解答:1/3x=3。

x=9。

板书设计练习三。

1/9×9/111×1/11。

3/4÷4=3/4×1/4=3/16。

解:设:校园总面积为xm2。

3/40x=660。

x=8800答:校园总面积为8800m2教学反思。

学生计算掌握的可以,但是把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应用题防在一起,有时还是混淆。这大概是不十分理解吧!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习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一、在回顾后概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吉思汗和鹰》。

2、成吉思汗是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鹰是草原上正义的象征,是草原人民的左膀右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板书:杀、救)。

二、在研读前梳理。

1、鹰四次打掉成吉思汗的水杯,可是四次的情形一样吗?

2、那是怎样的一幕一幕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感受那扣人心弦的一次又一次矛盾冲突。

4、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前投影展示本小组所填表格内容。

次数鹰的动作成吉思汗的心情。

第一次打掉没有生气。

第二次撞掉有点生气。

第三次撞翻真的生气。

第四次扑掉气急败坏。

5、对照一下你们小组填写的表格,觉得自己小组填写得也不错的举手!

三、在愤怒中杀鹰。

(一)感受鹰的动作力度。

2、引导学生发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

深入引导学生注意两个、三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后一次到底比前一次猛烈在哪?

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得短促、逐渐有加大力度,读出变化和两三个词语比较出的区别。

3、仅仅是一个词,但是用得准确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画面,让我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朗读,相信会读得更好!

4、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再送回到句子里感受一下?让画面更加完整。指名读,点评,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突然,“嗖”的一声,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洒在地上。

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鹰第三次撞翻了杯子。

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

(二)感受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1、鹰一次又一次的阻挠,成吉思汗有什么反应呢?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吗?自由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重点指导后两句,再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抬头一看,原来是他那只宠爱的鹰干的。这次,他有点生气了。

成吉思汗真的生气了。“你怎么敢这样?”他大声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拧断你的脖子!”

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

朗读方法指导:我们朗读时要先动情,再传情。小溪都被烤干了,成吉思汗口渴得厉害,一滴一滴地接水,却被鹰几次三番地打掉,他得多生气啊!那是君王啊,谁敢冒犯他啊!鹰却一次又一次打掉他的水杯。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成吉思汗?(师板书:冲动)。

(三)感受鹰的忠诚、执着。

1、其实鹰第三次撞翻水杯后,成吉思汗就对它发出了严厉警告,可它是一只鹰啊!面对主人的严厉威胁和最后通牒,鹰能领会主人的意图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第4自然段中对鹰的描写)。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鹰能够领会主人的意图呢?读书方法:联系前文思考、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3、这是怎样的一只鹰?

5、主人的安危重于一切!这是怎样的一只鹰啊?(板书:忠诚)。

(四)感受相互联系。

忠诚的鹰一次又一次地撞杯,一次又一次激怒成吉思汗。作者通过反复叙事的写作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次又一次逐渐升级、扣人心弦的的矛盾冲突,让我们把有关鹰的动作和成吉思汗心情的句子对比着读一读,感受其中的变化和联系。

先同桌练习读,再师生合作读。

四、在懊恼中念鹰。

(一)体会懊悔不已。

1、阻碍成吉思汗喝水的鹰死了,当他费劲地爬上岩石顶峰终于找到水源的时候,他却愣住了,因为他发现水池里有一条粗大的--剧毒死蛇。

2、他忘记了口渴,回头呆呆地看着躺在岩石下的那只可怜的、死去的鹰。

让我们透过他呆呆地眼神,想一想,此时此刻,成吉思汗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什么情景?(音乐)。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复沓。(“那鹰救了我的命!可我是怎么回报它的呢?我把它杀了呀!”)。

(二)品味替换“拾起”

1、他懊悔不已,沿着石壁爬下来,小心翼翼地拾起死鹰,放进自己的猎袋。大家注意这个动词--“拾起”,可以换成--捡起、拿起。

2、再想一想,在这用个什么词更能映衬成吉思汗的小心翼翼,更能体现成吉思汗对宠鹰的痛惜与怀念呢?(抱起、捧起)。

3、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分别放到句子中试着读一读,品味品味,推敲推敲,如果觉得哪个词比原文中“拾起”更合适就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替换。

4、指名读读替换修改后的句子,读出体会。指名说,读,教师点评,齐读。

抱起,透过这个“抱”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抱起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抱起他的宠鹰。

捧起,透过这个“捧”字,我仿佛看到成吉思汗像捧起一件不小心被损坏的无价之宝一样痛惜、自责。

搂起,透过这个“搂”字,我似乎感受到成吉思汗已痛彻心扉的,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和鹰永不分离!

5、透过这一个饱含深情的文字我们似乎看到成吉思汗的心在滴血、痛彻心扉啊!可是,无论如何,这只忠诚的铁血苍鹰也不能复活了,然而,成吉思汗失去的仅仅是一只鹰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我失去了一个勇士。

五、在悔恨中明理。

1、他失去了一个伙伴,失去了一个向导,失去了一个勇士,他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2、这个沉痛的教训也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大家也记住它--齐读。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感悟:

(1)重读“永远”。刻骨铭心啊!成吉思汗真的永远牢记这个教训。从这以后,成吉思汗没有错杀过一个手下将士,也没有一个将士背叛过他。

(2)重读“发怒”。处理事情一定要在冷静的时候。如果当时成吉思汗冷静一点,他就会发现他那只宠鹰有多么反常,他就会静下心来想一想经过训练的宠鹰为什么这么反常,那么悲剧有可能就不会发生!可是冲动、唯我独尊的成吉思汗不动脑筋只动怒,才会盛怒之下冤杀他最宠爱的、对他最忠诚的鹰。

(3)重读“任何”。发怒的时候我们就什么决定都不要做,冲动往往使我们失去理智,做出错事、傻事。

4、总结升华:教训是沉痛的,是用鹰的生命换来的,同学们,我们的身边不也有许多这样爱护我们的“鹰”吗?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正因为他们,我们少犯很多错误,少走很多弯路,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些鹰,感谢这些鹰。

当你怒气冲天、怒不可遏的时候,别忘了我们今天读的这个小故事--《成吉思汗和鹰别忘了给我们的启示--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板书设计:救。

成吉思汗和鹰。

冲动忠诚。

分数的再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自由说出已知分数)。

师:谁能给老师说说,1/2表示什么?

(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

(愿意)。

师:好,大家都同意,那么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圆纸片,折出它的1/2。

(动手折纸)。

师:谁愿意将你折的展示给大家看呢?

(两名拿有不同大小圆片的同学展示)。

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他们都正确的折出了自己图形的1/2,可为什么同样是1/2,折后图形的大小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出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活动一:拿水笔。

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三人拿出的枝数不一样。

师: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

8支1/24支。

师:我们把水笔的总支数叫整体,将取出的1/2叫部分。(补充板书)。

师:水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不一样;水笔的总支数一样多,也就是整体“1”一样,它所对应的部分,1/2的量也就一样。

师:假设共有10枝水笔,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

(集体回答)。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活动二:说一说。

师:带着对分数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为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如果是同样的书,书的厚薄相同,也就是总页数相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一样多;如果书的厚薄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两人看的页数就不一样多。(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师:(演示课件)现在你觉得谁看的多呢?为什么?这里的1/3是把谁平均分成三份?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画一画:国庆阅兵式上,群众演员在天安门广场排出了各种不同的方阵,现在这个正方形是其中一个方阵的四分之一,你能猜测出这个方阵的完整形状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发挥想象,独立创作,板演到黑板)。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看来下次再有大型的表演,导演一定要来参考咱们的意见呀!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件示题)。

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件示题,指名回答)。

辩一辩: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画一画、选一选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填一填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辩一辩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四、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本课)。

分数乘法的练习6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其中理解意义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这一难点一旦突破,计算方法也将随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量在学生的操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开观察所涂部分与整张纸的关系。这样,通过图形语言,学生们体会到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到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还体验到:不管是3/4的1/4还是1/4的3/4,结果都相同的道理。

因为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所以学生们学习探究的愿望非常强烈,讨论也比较积极,算理说得头头是道。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六课时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的和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反思】。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整数乘分数这块内容学生在约分中书写还是有不规范情况出现:课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往上写,分母约分后的结果往下写,结果还是有学生把整数约分后的结果写在下方,计算时就出现了把它当分母乘了。并且有些学生最后结果不写最简分数。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一定的内容。

第七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2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5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多方支援”的人道主义思想。

学生做第7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000×200(克)1000×100(克)。

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得要约分。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的练习6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10--12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计算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11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再计算确认。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第1、2、4、5、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11页第8题。

如果有时间,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现价全部算出来。

3、教科书第12页第12、13、14题。

同桌互相讨论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1页第9题。

每人提三个问题后尝试解决。同桌交流。有异议提出来让全班评议。四、尝试练习。

教科书第12页“你知道吗?”。

鼓励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把问题求出来。比一比,谁完成得最快。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3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

作业设计教科书第15页第1题,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百分数的应用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说唱脸谱》。

……。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1)听了这韵味十足的歌曲,结合你课前的预习,谈谈你对花脸的了解。

(2)教师概括: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角。花脸是俗称。净角以面部化装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洪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课文中是指类似净角脸谱的面具。

2、揭示课题:花脸。

我们一起来学习班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他是怎么将自己对心爱之物--“花脸”的浓浓情感,传递给们们,并让我们产生共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带拼音的字多读两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积攒”“俨然”“咄咄逼人”“横刀立马”“张牙舞爪”等词语意思。

(3)全文每一部分的花脸是否指同一事物、人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字:

“掺、臭、斩”是翘舌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围绕花脸,写了“爱花脸--买花脸--演花脸”三件事。

5、理清文章脉络。

爱花脸(1-2自然段),买花脸(3-6)演花脸(7-10)。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勾画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1)讨论交流文中关羽花脸的特点。(色彩鲜艳、凛然不可侵犯)。

(2)课件展示关羽的脸谱。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惊喜和敬畏。

2、朗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讨论: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写一把刀?

“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

3、文中有多处表示“我”对关羽花脸的喜爱,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去长。’”

品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喜欢关羽的原因。重点结合下内容来体会:

(1)舅舅讲故事。

(2)其他人见“我”戴面具的反映。

(3)对关羽原不同称呼。

(4)不同年龄的人对关羽同样的喜爱和敬重。

4、课文几乎每一段都表现了“喜欢”。每一段表现的“喜欢”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找出一些关键的句子。

第一节:对一般花脸的喜欢。“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喜欢是因为可以炫耀(抓住“俨然”一词)。

第二节:对特别花脸的喜欢。“直缩脖子……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此时并不知花脸是关公的。)。

(体会“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喜欢因为敬畏惧怕,也想要别人惧怕。

第三节:对关公花脸的喜欢。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舅舅又告诉我关羽的英雄事迹,“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崇敬自豪,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此处可表演一下“自报家门”)。

知之愈深,爱之愈深。

5、小结。

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浑然融为一体,是几千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主题之外的个性化阅读,例如“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

(可出示冯骥才资料--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本文作者借一个男孩的视角描写“花脸”,也是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

2、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值得保留、继承和发扬?

大红灯笼、唐装、踩高跷、剪纸、中国结、舞龙灯等。

3、作业:

(2)上网查询或采访长辈: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除文中出现的形式外,还有哪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活动、事物等?(制作小报,配上插画)。

板书设计:。

买花脸喜爱自豪。

花脸。

演关公崇敬炫耀。

分数的再认识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标》或。

《大纲》要求。

析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实际上,本套教材非常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其中,图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通过直观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提供了直观表象,还可以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它也往往成为创造的源泉。

根据课程标准和整套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本单元仍然没有将分数应用题单列,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乘法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的引入与展开,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应用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析1、在探索和理解分数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时,要结合教科书上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操作活动,注意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2、学习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分数乘法的意义,只注重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因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让学生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去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略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将应用与计算紧密结合,体会分数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海口市第九小学-学年度第学期。

学科(年级)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2-4页《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把计算结果写在课本上,再仔细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教科书第5-6页《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分数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75页—76页《分数基本性质》。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谈一下教学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还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

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综合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

的分数化成分母(或分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初步养成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在自主探究中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

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我主要采用猜想验证与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故事设疑,揭示课题。以唐僧师徒分饼的故事创设问。

题情境,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组织讨论,动手操作。主要是组织学生动手进行折、画、标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基本性质。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主要的是学生找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多层练习,巩固深化。主要是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提高。

第五部分:梳理知识,反思小结。主要是总结全课。

其中,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可以细化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动手操作,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我给每组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长条纸,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比较大小。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环节二:呈现问题,引导观察。

这一环节主要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第一环节中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大小相等”,引导学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两方面去观察,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环节三: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学生没有概括出“0除外”就设计两组练习,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0,完善结论;如果概括出来了,再追加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0除外”,巩固结论。最终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应该强调的是,无论学生说的多么好,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确认是不可缺少的。

分数教学设计

1、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3、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说明: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师:庄子的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操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课本上的样子来操作验证庄子的'话。

根据对折,对折,再对折,得出:1111×=×=2242。

师:照这样的方式截下去,永远也截不完。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书上的方法折,涂色。

折一折,涂一涂。

31×=44。

331小组合作完成,先用图形表示出,再表示出的444。

3、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与相乘的积作为分子,

与相乘的积作分母。

思考: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尝试练习】。

351、填空:(1)×表示()78。

43(2)米的是()米。

54。

3、计算,结果约分成最简分数。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10~11页例3、例4。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1、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

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板书1/5×4)。

师: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让学生计算,并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根据“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的列式类推出,或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可以列出1/5×1/4)。板书算式。

师:(结合板书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1/5是多少。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那么1/5×1/4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是怎样涂的?(用折或量、分的方法把纸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如下图)。

小组汇报(把涂出的1/5部分再平均分成4份,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自己涂色。

师:从涂色的结果看,1/5的1/4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1/20。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板书)。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提出问题: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师:“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是求什么?(1/5的3/4是多少?)。

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5的34。怎样计算?

(板书)。

根据板书的两个计算算式讨论归纳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

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掌握积与因数的关系,能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判断。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10页。

2、计算。

3、我能辩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

1)、求1/6的5倍和求5个1/6的和列式都是1/6×5。             (     )。

2)、分数乘整数是求几个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

3)、4/21×3=4×3/21=4/7                                         (     )。

4)、2根1/4米长的铁丝比1根1米长的铁丝长。                 (     )。

二、合作探究:

2、分数乘分数,这里的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计算时先把带分数化成(          ),然后按(                    )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2)、分数乘分数,应该(      )乘(       ),(      )乘(       ),能约分的可以(        )再乘。

3)、一根木棒长7/8米,它的2/7是(        )米。

4)、一个长方形的宽是3/7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计算。

7页。

3、列式计算。

4、动手画一画。

5、解决问题。

1)、要修一条长3/4千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1/8,第一天修了多少千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4/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例4先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初步理解的、的的含义;再让学生联系示意图所显示的结果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算出两个分数相乘的积,建立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例5让学生验证猜想,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启发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结果。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例4、例5中几道题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比较分析,归纳出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其后,通过填空形式启发学生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计算整数与分数相乘,把计算方法推及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最后,教材举例介绍了计算分数乘法时更为简单的一种约分方法,简化计算过程。

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一)、建立猜想。

1、出示例4的长方形纸,学生观察。

2、依次呈现长方形图,逐步提问。

(1)出示长方形纸的涂色部分。问:涂色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出示斜线。问:画斜线的`部分各占的几分之几?

追问:的、的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明确:的是,的是。(板书)。

3、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呢。

口答。

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6、比一比:

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结合直观图,逐步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不断的追问、交流中形成完善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获得独特体验,同时建立了初步的计算方法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

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2、结合题意提问。

(1)说一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学生完成填空。

3、操作验证:。

(2)学生操作活动,一生板演,师巡视。

(3)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

(三)比较归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4、例5四道算式:

提问:在这些算式中,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各有什么关系?

2、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在交流中归纳总结方法;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设计意图:计算方法的得出是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后得出的,教师在活动中适时引导,学生则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试一试。

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核对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明确: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1、出示: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提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3、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填空。指名板演。

4、追问: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与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5、说明:分数乘法也可以像下面的这样计算,教师示范:

6、小结:今后计算分数乘法时,照上面的样子去做,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再加以介绍点拨,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四名学生板演。

交流时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2、完成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求小时耕地公顷,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

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订正。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先直接在书上写出得数,再引导学生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最希望得到应用。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练一练、改错比一比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新知,并学会反思,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乘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计算方法的?

(设计意图:必要的学习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方法。)。

练习九第2题、第5题。

分数教学设计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ppt课件

一、提纲导学

1、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5 0。75 0。2 0。9(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4 7/8 19/5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和分数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2、导学提纲:

(1)、用红笔画出关键句,题中讲的是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分别是什么?并相应列出等量关系式。

(2)、尝试列出算式,看一看列出的算式和我们前边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并尝试计算。

(3)、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小数乘以分数?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可知,应该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度看作单位1”,欢欢的尾巴长度=它的身体长度×3/4,也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

(2)之前学习的是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这节课里面式子里出现了小数。

(3)、可以把2。1化成分数,将原式转化为分数乘分数计算。

还可以把3/4化成小数,将原式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计算。因为2。4是4的0。6倍,所以根据整数乘分数的约分计算,可以将小数2。4与分数的分母4直接用4约分,将分母转化为1。所以还可以把分数的分母和小数直接约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2)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3)小数和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3、质疑解难: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导学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先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

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1/6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

万立方米?

3、编题自练

布置作业:练习二”第

2、3题。

分数教学设计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老师准备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习纸,练习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平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1、复习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习题1:“把1/2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张)通过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科学地验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验证猜想,理解计算过程。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平均分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理解计算的过程。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计算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会认为1张饼里有2个1/2,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吃,4张饼就能分别8个小朋友吃,列式为:4÷1/2=4×2=8(个)。但这个过程并不能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对倒数法解题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4÷1/2=4×2=8(个)并不能理解4÷1/2可以用4×1/2的倒数来计算。这时我引进了通分法来计算: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理解4÷1/2就是求4里面含有几个1/2。而4就是8/2,根据学生以前知识结构,学生易于知道里有8个,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方法,4÷1/2=8÷1/2=8;追问:8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再次从计算的角度去思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只需要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计算遵从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而倒数法的意义很难被学生理解,但它简洁的计算过程又是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两种计算方法同时渗透,力求使让通分法成为理解倒数法的基石。

这个教学过程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大量练习,使用计算方法。

数学的归纳过程不是把一个单一的数学现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点的数学现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特征,这就是建模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过程,我先出示了两道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1/3张、1/4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让学生模仿前面的例题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接着出示书中“画一画”的练习,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让学生体会借用图形来理解计算的优势,认识数形结合对数学解题的帮助,从而完成这三个教学目标。

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然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观察比较,选择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用通分法与倒数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倒数法在计算中简洁优美。但让学生体会:如果觉得通分法更适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进行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数学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允许他选择并不优化的方法,等知识水平有了进步再来运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进行学习。

5、归纳总结,完善计算法则。

通过前面多次的叙述和大量的计算,计算法则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学生的语言不够简洁扼要。这时我提出:看谁说的`计算方法与数学家说的方法最接近?并说出前一部分:“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让学生接着完成后面的部分。最后出示书中的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提出鼓励性评价——太棒了,你们大多数都有数学家的天份。

板书内容较多,从学生的猜测到验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2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