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汇报(通用20篇)

小编:念青松

情况汇报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便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分析结果。以下是一些情况汇报的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撰写情况汇报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立足豫西北,面向省内外,充分利用xxx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区域物流为基础,省域物流为重点,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应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层次、布局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把xxx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物流与省际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20xx年为起步阶段。重点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初步建立较完整的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并形成1??2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相关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及xxx区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初步规划建设xxx物流港。

20xx年-20xx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以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为特征的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公-铁-空”多方联运物流,xxx物流港或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初见雏形。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多氟多、佰利联、科利达、风神轮胎等辖区进出口企业和博爱、济源、山西晋城等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以“公-铁-空”等多方联运为主,包括保税仓储、报关、报检、金融等服务内容,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打造成我省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确立我区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的地位。

20xx年至20xx年为完善阶段。现代物流的技术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基本实现物流现代化,物流产业成为xxx区的.重要新兴产业。

冬季畜牧业生产情况汇报

去冬今春的特大雪灾,严重影响到我县畜牧业生产,加之受融雪型洪水影响,使我县乌河一带打草场过水,漫泥沙,产草量普遍下降了30%,由于今年雨水较往年充裕,经过提前进行了踏看,我县冬牧场草情普遍好于往年,在不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满足今年远牧35万头只牲畜安全越冬度春。为扎实做好牲畜安全越冬度春准备工作,我县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合理布局,做好牲畜越冬度春安排。今年全县预计年末牲畜存栏61万头只,初步安排牲畜过冬布局为:南沙漠35万头(只),乌河流域18.69万头(只),沿山及阿克达拉一带8万头(只)。

(二)全力做好饲草料储备工作。自今年8月以来,按照、政府要求,县、乡(镇)两级领导干部进村入户,引导广大农牧民做到寸草必收,应收尽收,在全面打收各类饲草和农作物秸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草料、草畜串换和农区与牧区、农户与牧户互帮活动,科学合理调配全县饲草,尽可能备足饲草料,全县备草142077吨,备料12413吨,预计缺口饲草26454吨,缺口饲料6114吨。目前,冬牧场草料库调运饲草料前期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之中,已储备饲草10吨,计划存储饲料1000吨以上。

(三)认真做好秋季防疫工作,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为切实做好今年秋季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暴发流行,9月28日召开全县畜牧业工作会议,对秋季动物防疫、牲畜越冬度春等各项工作进行安排,我县的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从10月5日开始,到10月25日全面完成,共免疫牲畜549519头只,应免率达到了100%。

(四)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农牧民加强牲畜科学饲养管理。大力推广长草短喂、短草槽喂、精料袋喂等节草节料技术,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饲草料,以满足牲畜越冬度春的饲草料需求。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博斯坦乡党委、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到我乡调研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博斯坦乡2017年畜牧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2017年上半年,我乡在、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州、县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牧业强乡”,增加牧民收入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扎实有序地推进了畜牧业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博斯坦乡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乡。全乡5个村,1169户,4207人,由汉、哈、维、回等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3685人,占87.6%,其中哈萨克族2465人,占58.6%,维吾尔族861人,占20.1%,汉族522人,占12.4%,全乡农牧业人口3428人,占总人口的81.5%。全乡耕地面积1.68万亩,草场总面积 189.3万亩,可利用草场120万亩,截至目前,全乡最高饲养量达到11.8万头(只)。能繁母畜5.6万头(只),繁殖成活仔畜5.6万头(只),成活率99%。

强化一个基础(畜牧业),实施两大战略(科教兴乡战略、项目带动战略),抓好三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小集镇建设),发展壮大四大产业(良种牛养殖业,肉羊、绒山羊养殖业,畜产品加工业,草业),实现五个突破(设施农业、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经纪人队伍与协会、农牧民收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全力打造富裕、生态、平安、和谐,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博斯坦。

(一)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协调服务意识。 今年,乡党委、政府把畜牧业发展工作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及时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州县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畜牧业生产各项工作任务,制定下发《2017年畜牧业重点工作计划》、签订《畜牧业目标管理责任状》,将各项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增大了畜牧业工作在双目标考核中所占分值比重,在全乡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配合抓的有机工作格局。

(二)加强奶业发展。乡党委、政府将奶业发展作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制定和落实发展奶牛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与麦趣尔公司联系新建奶站一座,解决农牧民牛奶销售难问题,充分调动农牧民发展奶牛的积极性,教育引导农牧民增强投入意识,扩大养殖规模,采取外购和自繁自育相结合,扩大奶牛饲养总量,在自繁自育的基础上,增加外购奶牛投入,实现低成本扩涨。乡党委政府及时与金融部门联系,为农牧民解决购买良种牛启动资金,并制定优惠政策,对新增养殖户乡予以补助,每购进1头良种奶牛补助200元。到目前为止,我乡从吉木萨尔、呼图壁、阜康、奇台等地新购进良种奶牛212头,全乡奶牛养殖达到1427头,日产奶量达到2.7吨左右,鲜奶产量累计340吨,价值75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218元。

《冬季畜牧业生产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高度重视,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发改、集聚区、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物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物流项目的整体规划,确保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建设科学。同时,对全区的重点物流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要求分包领导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组织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召开物流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物流项目在手续办理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快速推进。

(二)统筹兼顾,做好整体发展规划。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作为和郑州相毗邻仅有一个小时车程的xxx区,我区依托我们便利的交通、资源能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四大优势,本着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统筹兼顾、互赢共利的原则,围绕建设xxx物流港这一目标,组织人员多次东赴山东、南下深圳进行考察,学习商贸物流建设经验,并邀请中国市场学会、山东金兰物流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和专家对我区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我区正在筹划编制《xxx区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全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全部涵盖在内,划分区域布局和几大功能区,并将制定全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为下步建设xxx物流港明确方向。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市物流办对我区的编纂工作进行指导,给予支持。

(三)加大投入,夯实物流产业发展基础。我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多数分布在x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内,为了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截止目前,集聚区内基础和配套设施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纬五路、经二南路建成通车,经四路、纬二东路全面开工,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27公里,归并电力线路9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集聚区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水、电、气、路畅通,为物流项目的顺利入驻提供了便利。同时,集聚区内分布着光伏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113家企业,以发展“氟、钛、锆、硅”等精细化工以及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据初步统计,目前集聚区内各类原料、产成品的吞吐量已超过230万吨/年(其中铁路运输目前约占40%),“十二五”期间将会达到400万吨,目前,集聚区内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有充足的物流货运保障。围绕建设xxx西部物流园区这一目标定位,我区以项目为支撑,加紧制定完善发展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鼓励吸引外界资金投资xxx的物流产业发展。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在建物流项目3个,规划物流项目1个,正在洽谈物流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约30亿元。

虽然,我区的物流产业起步较早,但物流产业实力不强,配套水平不高,发展尚未形成规模,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还未建立,物流产业发展的集聚和带动效应还不明显。同时,新建物流项目的规划以及土地手续变更相对麻烦,迟迟未得批复,制约了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巨大,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为了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正确的认识和研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相关问题,本人于2013年7-8月份暑假期间对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野鸡坪镇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中采用了个案调查、实地考察、寻访资料等方式从多方面对野鸡坪镇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当地今后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野鸡坪镇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春多阴雨,夏暑期长,秋多干旱。耕地29万亩,其中水田24万亩,森林覆盖率32%,是一个农业大镇。近年来,野鸡坪镇紧抓机遇,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乡域特色,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调查得知,野鸡坪镇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主要粮食种植种类调整

水稻是野鸡坪镇的传统优势农作物,近年来,在保证水稻产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对主要粮食种植种类进行了大力调整。由于野鸡坪镇容易受到旱灾的影响,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加大了旱粮生产力度。玉米、红薯、马铃薯是当地主要的旱粮作物,经过调整后,旱粮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如今的种植面积比5年前增加了30%左右。

2.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在政府的领导下,野鸡坪镇的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资助购进了催芽机、抛秧软盘等设备,建成了多个催种温室,在多个村实现了统一浸种、统一育秧的生产模式。另外,逐步采用以“天灯地鸭”、“猪—沼—粮”为核心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旱作节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为主的抗灾避灾技术等。

3.经济作物生产发展较快

野鸡坪镇的主要经济作物有黄花菜、柑桔等。邵东黄花菜是地理标志产品,野鸡坪镇的黄花菜产量十分可观,种植黄花菜成为当地人民提高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邵阳柑桔产业曾一度辉煌,现正在向柑桔产品加工转型。野鸡坪镇作为邵阳柑桔的主要产地之一,大力发展柑桔种植确实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4.农业生产产业化

薯片粉加工是野鸡坪镇的特色产业,有近百年的历史。如今已经产业化生产,以平陵、联谊、建新三个村为中心向周边村辐射,从业人员达300多户2000余人,年产值达3000万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农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缺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观念。

野鸡坪镇有许多农民都习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种植的种类很多,但是生产的产品数量少,只能到附近的集市上出售,获取的利润低。他们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不了解,不愿改变。

2.不知道如何调整。

经营规模小是野鸡坪镇在农村产业结构产业调整中存在的大问题,野鸡坪镇虽然已经逐步实行承包和合作社等制度,但是以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还是随处可见。由于缺乏农民合作组织,难以形成对种植的统一规划、指导,也难以形成由市场规范的收购加工体系,造成生产率低、无序竞争、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等后果。

1.解放思想,提高农民觉悟

政府应该利用各种渠道来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知识,并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增加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破除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思想,提高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思想基础。

2.进行产业化经营

农业不仅天生就脆弱,而且利润很薄。一旦遇到天灾还可能亏本。因此要将农业生产产业化,即实现产品、加工、销售、商品一条龙服务。产业化可以将许多小农户组织到一起进行大规模种植,这样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而且产业化生产过程中对农产品进行了加工,实现了农产品多次增值。野鸡坪镇的黄花菜和柑桔若能加工后再出售,定能提高农民收入。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必须符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特点,优化地域布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在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即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凭借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黄花菜和柑桔是野鸡坪镇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应该继续完善相关产业。

4.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提供服务与政策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和农产品的调剂运输能力;建立健全农业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促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的提高,使之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与农业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指导农民有目的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并确保能够得到执行,保证农产品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

经过调查,可以看到近年来野鸡坪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践表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该利用有效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凭借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优越区位条件,依托x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把握xxx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发挥省际交界城市特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引进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大物流企业组织与经营运作的创新力度,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xxx经济发展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xxx的新兴产业,为xxx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鉴于我区在物流产业发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特向市政府建议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推进产业发展。鉴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广域度,希望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根据全国、全省的物流发展规划,高质量、高规格的编制《全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整体规划全市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力争将我市的物流发展纳入全省范围,尽早建立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全市物流体系。

(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希望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和项目来xxx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市政府协调规划、国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简化物流项目入驻的手续办理流程,尽快为我区万里物流园等物流项目争取到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尽快入驻,更好发展。

(三)搭建信息平台,营造市场条件。希望市政府多组织一些行业活动,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同时,可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加工企业按照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建立物流中心等专门机构,依托新市场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市场区内的仓储区、商业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区等,依托重点企业,拓展连锁经营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行物流配送,为物流市场发展营造条件。

(四)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物流园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代物流业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支撑引领与推动提升作用,在此希望市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物流配套设施,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帮助我区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辖区和周边进出口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联运,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努力将我区打造成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贡献。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坚持与xxx区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要与xxx区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相配套,与x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二)坚持与xxx城市化建设相结合。要与xxx区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与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增加的人流物流相适应。现代物流节点的布局、物流通道的设置、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

(三)坚持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已有运输车辆、仓储设施、配送网络的作用,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新增投入,主要用于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原有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

(四)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起步阶段,为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综合各种因素与条件,全区要统一进行规划,分期进行。

(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着重在物流园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引导,营造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大环境;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

(六)功能定位。综合考虑xxx区所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在区域经济中所起作用及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等因素,xxx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成为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

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现如今,我们接触到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的主要内容有工作摘要、内容、花费时间、对应任务、完成情况、总结等,话说回来,你知道怎么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区与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和山西晋城市的产业关联度、经济融合度进一步增强,依托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网络,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势在必行。一直以来,xx区都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大力开展物流产业招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现将xx区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xx区现有上规模物流企业1家,即xx市方圆运业有限公司,拥有各种运输车辆300余辆,170万吨/年的货运能力,3000万吨/年货运周转量,年货运收入1.6亿元。物流项目5个,其中在建物流项目3个,分别是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焦运物流和盛通物流项目,规划建设中的物流项目有1个,万里物流园,正在跟踪洽谈物流项目1个,江苏雨润集团城市综合体和物流综合体项目。其中,武钢铁路物流园项目是在武钢xx矿铁路专用线基础上,按照分期投入,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原有站台、货场进行改(扩)建。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一期投资2.3亿元,基本完成了综合能力达到年150万吨的货运吞吐量,一次性20万吨的仓储能力,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主要包括铁路线路向南、向西增设和延伸,原铁路专用线服务功能的完善,20xx年底前形成一次性仓储能力50万吨,火车运输吞吐能力300万吨/年的规模。目前二期向西延伸300米的赔付资金2850万元已拨付到位,正在准备进行拆迁;三期工程主要包括增设线路和仓储能力,20xx年底前,建成以xx市xx区为核心,辐射豫西北、晋东南,“集运力、信息、仓储、加工、贸易、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

盛通物流占地49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项目由xx盛通地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佰利联、多氟多两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兴建,拟在经三路东,新园路南,纬五路北规划建设集仓储、物流、工业产品展示、批发零售于一体的物流集散中心,初步定位为规划建设xx市最大的工业产品市场。该项目整体规划和前期论证已结束,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

焦运物流项目占地248亩,计划总投资2亿元,由河南省xx运输集团总公司投资,项目所在地道清路南,中南路东,建设内容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办公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地面附着物清点已结束,1000万元首期土地赔付款已拨付到位,正在抓紧办理各项手续。

万里物流园项目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北临武钢铁路专用线,占地面积约550亩,建设总面积3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营业额将达30亿,年纳税约1亿元,主要包括仓储、物流配送、物流专线、物流信息、物流网络交易指挥平台、汽车销售、汽车配件、修理厂、挂车厂、加油站、lng加气站、配套公寓、停车、办公、酒店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正在做规划。

凭借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优越区位条件,依托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把握xx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这一重要发展机遇,发挥省际交界城市特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引进先进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加大物流企业组织与经营运作的创新力度,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具有规模效应、适应xx经济发展需求、能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xx的新兴产业,为xx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立足豫西北,面向省内外,充分利用xx区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区域物流为基础,省域物流为重点,构筑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交通运输网络;应用现代物流理念,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建立多层次、布局合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把xx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物流与省际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总体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

——20xx年—20xx年为起步阶段。重点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初步建立较完整的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物流增值服务,并形成1-2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相关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及xx区综合物流信息中心,初步规划建设xx物流港。

——20xx年—20xx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以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为特征的技术保障体系基本完善,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公-铁-空”多方联运物流,xx物流港或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初见雏形。园区内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多氟多、佰利联、科利达、风神轮胎等辖区进出口企业和博爱、济源、山西晋城等周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以“公-铁-空”等多方联运为主,包括保税仓储、报关、报检、金融等服务内容,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打造成我省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确立我区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的地位。

——20xx年至20xx年为完善阶段。现代物流的技术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现代物流产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基本实现物流现代化,物流产业成为xx区的重要新兴产业。

(一)坚持与xx区整体发展规划相结合。要与xx区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相配套,与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二)坚持与xx城市化建设相结合。要与xx区城市总体规划有机结合,与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增加的人流物流相适应。现代物流节点的布局、物流通道的设置、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协调。

(三)坚持存量整合与增量优化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已有运输车辆、仓储设施、配送网络的作用,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新增投入,主要用于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原有物流企业的技术改造。

(四)坚持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起步阶段,为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综合各种因素与条件,全区要统一进行规划,分期进行。

(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政府着重在物流园区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引导,营造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大环境;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

(六)功能定位。综合考虑xx区所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在区域经济中所起作用及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等因素,xx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成为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型中心城区。

(一)高度重视,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发改、集聚区、规划、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物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物流项目的整体规划,确保物流园区布局合理,建设科学。同时,对全区的重点物流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要求分包领导定期走访,现场办公,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期组织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召开物流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物流项目在手续办理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快速推进。

(二)统筹兼顾,做好整体发展规划。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作为和郑州相毗邻仅有一个小时车程的xx区,我区依托我们便利的交通、资源能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集聚四大优势,本着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统筹兼顾、互赢共利的原则,围绕建设xx物流港这一目标,组织人员多次东赴山东、南下深圳进行考察,学习商贸物流建设经验,并邀请中国市场学会、山东金兰物流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和专家对我区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我区正在筹划编制《xx区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全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全部涵盖在内,划分区域布局和几大功能区,并将制定全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为下步建设xx物流港明确方向。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市物流办对我区的编纂工作进行指导,给予支持。

(三)加大投入,夯实物流产业发展基础。我区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多数分布在xx市西部产业集聚区内,为了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我们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截止目前,集聚区内基础和配套设施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纬五路、经二南路建成通车,经四路、纬二东路全面开工,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铺设各类管网27公里,归并电力线路9条,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集聚区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水、电、气、路畅通,为物流项目的顺利入驻提供了便利。同时,集聚区内分布着光伏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氟化学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产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六大产业园区,113家企业,以发展“氟、钛、锆、硅”等精细化工以及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据初步统计,目前集聚区内各类原料、产成品的吞吐量已超过230万吨/年(其中铁路运输目前约占40%),“十二五”期间将会达到400万吨,目前,集聚区内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有充足的物流货运保障。围绕建设xx西部物流园区这一目标定位,我区以项目为支撑,加紧制定完善发展物流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鼓励吸引外界资金投资xx的物流产业发展。截止目前,我区共有在建物流项目3个,规划物流项目1个,正在洽谈物流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约30亿元。

虽然,我区的物流产业起步较早,但物流产业实力不强,配套水平不高,发展尚未形成规模,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还未建立,物流产业发展的集聚和带动效应还不明显。同时,新建物流项目的规划以及土地手续变更相对麻烦,迟迟未得批复,制约了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步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鉴于我区在物流产业发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特向市政府建议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推进产业发展。鉴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广域度,希望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产业发展,根据全国、全省的物流发展规划,高质量、高规格的编制《全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整体规划全市的物流企业和项目,力争将我市的物流发展纳入全省范围,尽早建立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全市物流体系。

(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希望市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和项目来xx投资建设。同时,希望市政府协调规划、国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简化物流项目入驻的手续办理流程,尽快为我区万里物流园等物流项目争取到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尽快入驻,更好发展。

(三)搭建信息平台,营造市场条件。希望市政府多组织一些行业活动,搭建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同时,可引导有条件的大型加工企业按照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建立物流中心等专门机构,依托新市场建设,高起点规划布局市场区内的仓储区、商业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区等,依托重点企业,拓展连锁经营范围和领域,积极推行物流配送,为物流市场发展营造条件。

(四)整合现有资源,打造物流园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现代物流业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支撑引领与推动提升作用,在此希望市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物流配套设施,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帮助我区规划建设保税监管区或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辖区和周边进出口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联运,逐步实现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国际贸易、全球采购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服务,努力将我区打造成豫西北进出口企业的货物集散地,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贡献。

畜牧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当前我县畜牧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畜牧业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是畜禽养殖总量不断增加。至目前,我县养羊饲养量达到127万只,与上年同比增加2万只,增长1.5%。其中存栏95万只,出栏32万只(出外省2.55万只,其余在省内销售);养猪饲养量达到9.7万头,与上年同比增加0.2万只,增长2.1%。其中存栏5.2万头,出栏4.5万头;养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与上年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存栏1.4头,出栏0.4万头;养鸡饲养量达到98万只,与上年同比增加3万只,增长3.2%。其中存栏70万只,出栏28万只。

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151”富民工程,以千家万户养殖为重点,重点推广“五配套”高效养羊模式。至目前,已初步落实“五配套”高效模式化养羊县级示范点2个,乡级示范点10个,“五配套”高效模式化养羊示范户1540户。同时,按照“大场大户进园区、规模养殖上水平”的思路,着力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园入区。今年市上下达我县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任务20个,至目前已落实23个,目前正在规划场地,进行养殖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大场大户负责人,开展集中培训6天。并印发实用培训教材1000余册,小反刍兽疫宣传等五个告知书5000余份。

四是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在全面做好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元旦、春节前后,我们集中专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力量,加大畜禽饲养场,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畜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集中开展监督检查活动4次。同时,加大畜产品安全源头治理,加强对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开展监督检查活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力量26人次,有效净化了兽药、饲料市场,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全力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今年我县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从3月15日正式开始,4月20日结束,历时35天,目前已将疫苗等防疫物资配发至各乡镇。集中防疫时将严格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五不漏”和“物资到位、宣传到位、质量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五到位”的要求,集中开展畜禽免疫注射。确保畜禽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应免畜禽免疫率达到100%。为今年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六是牧草种植规模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面落实人工种草面积的基础上,引导大场大户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已落实牧草种植示范点3个,其中3000亩以上苜蓿种植示范点2个,1000亩以上饲用玉米种植示范点1个。

二、存在问题

二是受经济、市场、环境、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农户和规模

养殖场发展肉羊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受畜禽市场价格影响,金融部门对发展养殖业的贷款力度不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紧盯县委、县政府“1151”富民增收目标,加大技术指导力度,采取县级畜牧技术人员包乡挂点,乡镇畜牧技术人员分片包村包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市场、运输、屠宰、产地检疫工作,加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和违禁药品的监督检查力度,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故。

3、重点围绕畜禽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秸秆综合加工利用、畜禽常见疾病防治等实用技术,采取集中培训与巡回宣讲的办法,开展多层次科技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科学养畜水平,增加养殖效益。

根据区安监局和镇布置的2017年安全工作重点任务,我公司召开了专门会议,就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并专人负责落实,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方面

1已根据要求设立了安全科,配别了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并组织职工不定期进行学习

2已制订了安全网格化管理图并张贴公布,落实责任到人。

3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已经取得安全培训合格,取得相应《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坚持按要求年度培训。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等也聘请了有资格证人员,并建立健全特种作业人员档案。

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

1按照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对工人进行教育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安全知识和职业卫生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厂里的'安全规定,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视频和国家法律法规等。

2职工已建立个人教育档案。

3本公司已根据要求开始使用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作业本(第三版),也组织职工集体学习,认真做好,并按要求批阅。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和运行。

本公司已于2017年7月份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并按照标准化评审要求,每年进行一次自评,并完成了形成自评报告。

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2建立隐患排查和整改台账,对每次的隐患检查落实责任人、资金、期限、防范措施,整改完成后由责任人进行签字确认,记档备查。

3今年已组织了外部安全生产专家进行安全检查,形成检查报告,检查专家应签字确认。排查出的隐患已安排专人逐项整改完毕。

六、应急救援工作。

1应急救援预案已备案。

2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处于良好状态;逃生标志设置符合紧急疏散要求,逃生路线保持畅通。

3设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4每年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七、职业卫生工作。

1职工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并每年进行职业病检查。

2安排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对职工进行职业病知识培训。

4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及急救药箱和洗眼器等。

八、物联网使用和管理。

1专人负责物联网登记和录入,信息基本录入完毕。

2生产区域和厂区关键部位安装了视频监控。

九、其他工作

其他安全工作也在按照要求不断完善进行中。

淄博市临淄齐瑞达塑胶有限公司

2017年7月24日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被赋予“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使命,这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九江有着22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形态多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变传统的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的文化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为此,我市多次举办“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专家问计会”,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专题问计调研,制定了《九江市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确立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作为九江城市定位的基点,在现代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以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为导向,构建起新的大九江城市发展格局。

截止目前,全市有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839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72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370家,网吧507家,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328家,文化市场其他经营单位161家,专业演出团体7个,新闻出版单位647家,出版物发行单位212家,印刷企业418家(含打字复印单位272家),报社3家,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单位14家。文化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

一、 加大设施投入,夯实发展平台

孚洋行景观区)、“两湖”周边景点和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改造完善工程、瑞昌市铜岭青铜文化产业园、中华商道文化园等一批文化项目相继签约、动工。

二、扩大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崛起

近年来,我市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并将文化旅游线项目列入全市项目建设大会战五条线之一进行重点调度。以抓施工进度倒逼投资进度,以抓调度、抓服务、抓进度、抓运营为手段,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文化旅游线项目快速推进。云南力奥印务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落户共青城,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烟标200万箱,将成为华东、华中地区烟标印刷龙头企业;共青统百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德安欣祥包装有限公司分别投资1亿元扩建,将在全省率先引进日本柔印设备;投资20亿元的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星子东林大佛项目、投资10亿元的归宗景区项目、投资5亿元的陶渊明文化村项目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运营。另外,为充分挖掘《桃花源记》的文化内涵,做好桃花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世外桃源项目保护与开发委员会,副朱虹,省政协副主席、九江书记钟利贵任顾问,代殷美根任主任。立足招大商、高标准、大手笔打造一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三、丰富文化产品,浓厚文化氛围

走进央视舞台;成功举办了《长白山阿里郎》大型朝鲜民族歌舞演出; 10集高清纪录片《人文圣山·庐山》在央视多频道播出; 3集抗战经典纪录片《万家岭大捷》在央视3套播出;报告文学集《决战决胜-赶超路上的.新九江》正式出版;电影《可爱的中国》、《庐山恋2017》以及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周俊军为创作原型的电影《今天我出警》在全国上映。

四、盘活文化资源,促进融合发展

截止到目前,全市现有文物点10000余处,已登记的地面文物378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全市有15家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34282件(套),珍贵文物735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12件(套),二级文物1664件(套),三级文物5383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收集:民间文学1355件,民间音乐3699首,民间舞蹈123个,传统戏剧894本,传统曲艺39本,传统体育1个,民间美术1598件,传统手工技艺26项,民俗92件,传统医药15项。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无不烙印着历史文化的遗迹,弘扬着九江文化的魅力。201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九江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由原来相对狭小的“红色”人文资源的小视野,向“鄱湖山水”以及“人杰地灵”这一更为宽阔的“人文资源”大视野转移。目前正在筹划成立九江市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九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逐渐产业化。

《九江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医疗卫生单位现状,建立健全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巡查制度。各单位均明确责任人员定期巡查消防安全工作,严格有毒有害化学试剂、毒麻药品等的安全保存、使用问题。各单位都有警卫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实行昼夜值班巡查制度,突出抓好办公楼、家属院及单位车辆的安全管理,坚持人防、物防相结合,增强了治安防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医德医风建设为重点,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卫生建设、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制定了《医德医风考评实施方案》,引导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忠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在全系统开展了医学伦理新理念学习培训,176人参加了培训。强化对干部职工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组织县红十字会向灾区募捐现金28786.86元。在5·12护士节利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天使之歌”歌舞晚会,对博湖县第一届“十佳护士”进行了表彰,营造了“廉洁行医,崇尚科学”的舆论氛围。

(八)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卫生系统女职工占大多数,为充分发挥广大妇女的积极作用,保护女职工的利益,制定了女职工有关待遇和权利保护制度,开展了“三八”妇女节庆祝、组织女职工到喇嘛庙进行植树、评选“十佳护士”等活动,同时开展了“示范户”活动,卫生局命名了39户为示范户。

二、认真做好社会治安防范,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一)深入排查,化解矛盾,全力为经济建设服务。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单位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抓排查及时调处,抓预防强化源头控制,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大规模件的发生。二是加强下属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卫生局调解组织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几年来,县卫生局举办了多期法律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调解水平。由于在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未发生一起因调解不成致使纠纷激化的事件,为全县社会治安的稳定做出了努力,较好地发挥了本系统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二)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在今年的综治工作中,我们把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深入开展卫生法律法规普及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针对卫生系统法律法规规章较多的现象,我局结合“五五”普法活动,利用宣传单、悬挂横幅、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介,认真宣传《执业医师法》、《食品卫生法》、《母婴保健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工作秩序。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网络。几年来,县卫生局制定了《博湖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博湖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博湖县食物中毒事故处理预案》、《博湖县甲型肝炎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等预案。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为综合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制定了《门卫管理制度》、《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制度,把各项制度的实施具体落实到单位及个人,严格落实职责要求,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汇报,责任明确。文件、记录、材料、小结等管理实行统一归档管理。由于制度完善,管理到位,为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和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了自行车防盗、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执法监督、节日会议期间等专项整治工作。在自行车、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等专项整治工作中成立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积极进行各项专项整治隐患宣传动员和调查摸排工作,对突出问题和主要问题进行解决。每逢节假日都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安全防范工作。同时,严格制度,对所有干部职工提出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严格值班纪律,值班干部一律不能出现脱岗、睡岗、醉岗等现象。2008年卫生系统没有发生一例违法治安案件,无重大恶性案件,无重大火灾事故,无群体性械斗,无吸毒贩毒人员。

(五)加大安全保卫设施资金投入。在重点部位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要求,这几年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投入。卫生局在监控设备、财务室防盗门安装,制作宣传牌等方面投入了1.5万元。今年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又投资1万余元修建了自行车车棚,从而使硬件设施逐步完善,达到了“三防”要求。县直各医疗单位都安装了监控系统,制作了永久性宣传牌,重点科室安装了防盗门和防盗窗,修建了自行车棚及单位和家属楼栅栏等。其中:县医院投入资金17万元,县蒙医院投入资金4.7万元,县疾控中心投入资金3万元,县妇幼保健院投入资金2.2万元。

(六)加强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工作。县卫生局及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租房户共16户,流动人口18人。通过加大对出租房屋人员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出租房主或出租人的治安责任,要求出租房屋人员逐户签定治安责任保证书,督促租房人依法履行登记、宣传和报告的责任,担负起发现、报告出租房屋中违法犯罪活动情况的责任,起到了调动出租房屋人员参与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和有效遏制犯罪现象发生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个别领导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落实不够;

二是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力度还不够,长抓不懈的思想还不牢。

四、今后的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正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狠抓治安防范各项措施和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不断探索平安创建的新路子、新经验,做到经常性管理与检查督促相结合,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给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一)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全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我县实际,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努力把突发事件处理好,维护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巩固平安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医疗安全生产工作,把医疗安全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方面、每个环节。深入开展医疗市场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人民健康。

(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党风带作风,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建设“平安卫生”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关于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维护好医院正常诊疗秩序,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建立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努力构筑农民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加强行风建设。扩大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继续推行“一日清单”、单病种限价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五)加强卫生运行机制管理,构建和谐卫生。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处理好干群关系,不断创新机制和规范医疗信用秩序。

(六)层层落实责任制,努力做好卫生信访工作。继续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体系建设,对卫生系统内的矛盾纠纷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处置,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确保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件。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日,黟县人大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宏村镇木坑竹海景区、金家岭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打鼓岭景区和洪星乡长春村长坑村民组等地,考察了解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旅结合的情况,同乡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农林部门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认真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做好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做强做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农业市场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要求,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旅结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5万亩,桑园面积3.6万亩,茶园面积3.2万亩,其中经认证的优质无公害茶园面积2.63万亩;果园面积0.4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有林地面积95万亩;生猪饲养量9.4万头,家禽36.8万羽;农村经济总收入28.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9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3135元,工资性收入2467元,各项惠农政策转移性收入438元。

1、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县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蚕桑,茶叶、木竹、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资源优势,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主要有五里为中心的3000亩水蜜桃基地;以五溪山为中心的2800亩有机茶基地,以黄姑为中心的l2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以碧东、叶村为中心的千亩高效桑园基地;以洪星为中心的47000亩竹木制品原料基地;金家岭、同川村的50000羽蛋鸡基地,碧山村60000羽肉鸡基地,柯村乡皖南花猪和黄山黑鸡保种养殖基地。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植专业示范村,西递镇叶村、美溪乡黄姑村、宏潭乡宏潭村及碧阳镇五里村荣获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营销收入达7.04亿元;华盛集团和杉森木业两家企业营销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中从事茧丝绸业的3家,从事食品加工业的6家,从事粮食加工业的1家,从事竹木制品生产的9家。五溪山茶厂有限公司利用宏潭五溪山优良生态自然环境条件,投资建立有机茶园2800亩、有机茶转换茶园2000亩,开发出“五溪山”牌生态有机茶省级知名品牌,茶农鲜叶价格大幅提高,实现企业增效、茶农增收的双赢效果等;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我县蚕桑、茶叶、粮食和木竹生产基地的建设和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蚕桑、茶叶、木竹、蔬菜、养殖、土特产品等行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76家,其中蚕桑类14家、茶叶类15家、木竹类20家、果蔬类4家、畜牧类9家、粮食加工类3家、其他类11家,入社农户约占全县农户的12%。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培训,种子、苗木、肥料的统一采购,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解决了广大农民在单一经营生产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黟县碧东漳溪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4、农旅结合有了新突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前景喜人。开发了木坑竹海、塔川秋色、西递鸳鸯谷、美溪打鼓岭、黄姑小桂林、柯村油菜花等一批以农业生态观光休闲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景点,涌现了“竹海人家”、“五里农庄”、“秀里农庄”等一批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户;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组过半数农户利用本地的“竹海”资源开办“农家乐”,从事住宿和餐饮等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达十万元以上。农旅结合还带动了竹笋、茶叶、香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动了黟县民间徽菜技艺的提高和传承,广大农民在参与乡村旅游服务中得到诸多实惠和效益。

5、“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搭建了新的平台。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就是将“有转移到二三产业和城镇就业意愿的农民,由政府的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近年来,共开展农村“阳光工程”培训132场次,培训新型农民4635人;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30场次,培训农民工2438人;举办新春企业用工招聘会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的1721人次;相关部门为农民工在计生、户籍等方面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大多数农民工都学到了一些专业技能和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外出务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015年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2100人,其中到外省市县务工的9380人,在本县从事二三产业的27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农村产业规划布局不尽合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产品单一化,附加值不高,企业带动作用力不够强。

2、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乐旅游服务管理滞后,与我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够协调。

3、农业科技队伍人员缺乏,服务职能弱化,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水平偏低,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1、加快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产品质量提升,依托结构调整促增收。要充分依托自身资源条件,不断增加投资力度,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蚕桑、茶叶、粮食、果蔬、木竹、养殖六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和质量的大幅提升。鼓励和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组织农产品质量有机认证,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2、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支持农民创业促增收。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申报成功的契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我县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徽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黟县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3、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带动效应,依靠科教兴农促增收。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及时解决农业科技人员短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积极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增收。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尚发展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村高技术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鼓励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

县畜牧局执法情况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后,我们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作为畜牧部门工作的一件大事精心组织、周密布置,狠抓落实。一是抓学习培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一部好的法律,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来实施,学好学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是贯彻执行好本法的前提。我局现有行政执法人员11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38人,中专学历的56人。为了提高我县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水平,县局派人分别到北京参加了农业部和省畜牧局组织的学习培训,所有检疫执法人员均参加了市畜牧局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培训。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县共举办《动物防疫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及《行政赔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班8期,参加培训的共有320人次,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和业务知识,对全县兽医执法人员进行严格的考试,对考试不及格的实行换岗,在省畜牧局组织的全省动物检疫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统考中,我县参加考试的96人,平均分数在全省名列前茅。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动物防疫监督员和动物检疫员,全县现有经农业部颁发“动物防疫监督员证”的7人,省畜牧局颁发“动物检疫员证”的96名,省公安厅颁发的“公路检查证”12人。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建立了一支懂法律、精业务的执法队伍。二是抓宣传,提高全民防疫法律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颁布实施以后,由于了解的人不多,社会知晓度不高,甚至有些人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认识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普法步伐,让生产者、经营者树立起有法可依、违法必纠的法制观念。县畜牧局就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先后发了专门文件并召开了局、站长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翻印成册达1000多份,分发到各乡镇站,据统计,全县畜牧系统共投入资金6万多元,用于宣传普及动物防疫法,张贴大幅塑料法律法规150多幅,刷写宣传标语和宣传画1800多张,彩色挂图48套,在主要街道拉横幅80余条,办宣传栏20多期,电视宣传10多天次,出动宣传车30天车次,开展法律技术咨询活动20余次,真正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文。通过宣传,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在全县范围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觉守法,履行法定义务,为我县依法兴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我县畜牧部门把畜禽防疫工作作为畜牧工作的重点来抓,在防疫模式上进行了四改。一改过去春、秋防疫为季防月补程序免疫;二改过去重猪、牛单项预防轻家禽防疫为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并重,近年来我县猪、牛免疫密度均达到98%以上,家禽免疫密度达到80%以上,达到或超过省规定标准;三改过去免疫登记为卡耳标记和签发《动物免疫证》;四改过去村防疫员持针防疫为专职兽医持针防疫。同时,我们还利用7、8、9三个月的高温季节,强制消毒灭源,从而提高了防疫效果,降低了畜禽疫病死亡率。全县猪、牛、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和8%以内,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依法检疫,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一)、全面开展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止疫病扩散蔓延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县畜牧部门把产地检疫作为动物检疫工作的重点来抓,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坚持优质服务,严格执法,做到临栏检疫,合格出证,凭证出售,一畜一证,证货同行,见证屠宰,换证调运。据统计,全县产地检疫开展面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今年全年共检活畜禽210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1.6万吨,共检出有病畜禽0.8万头(只),对检出非传染病畜禽就地进行隔离治疗,对检出的传染病畜禽和病害肉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真正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

(二)、重点抓好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督。

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督是检疫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放心肉”工程的关键,全县共有屠宰场点84个,肉类市场27个,活畜交易所33个,全部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人员负责检疫及监督,检疫人员严格按照检疫操作规程实施检疫,做到检疫设施落实,制度落实,实行见证屠宰,随宰随检,有宰必检,严禁病畜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县动物检疫站还向社会公开承诺,凡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上市的肉品是健康无疫的“放心肉”。

(三)、依法上路,认真履行动物运输专项检查职能。

省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为控制、扑灭牲畜疫病在我县界子墩、小池设置了省边境动物检查站。我们按照省政府鄂政办〔〕186号文件和省畜牧局〔1998〕114号文件规定派驻高素质的执法人员对进出省境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监督检查、补检和车辆消毒近三年来共检查消毒车辆25.6万车次验证检查活畜禽3652万头(只)动物产品2.7万吨检出病畜禽0.5万头(只)检出病害产品8.2吨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地堵截了动物疫病的传入、传出防止了疫情扩散和蔓延。

三、强化动物防疫监督,查处各类违法案件。

实施动物防疫监督,是动物防疫法赋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因此,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大了对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年来,全县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20余起,其中包括漫骂、殴打执法人员,拒绝、逃避检疫,销售病死动物、动物产品,执法违法、无证行医等,结案118起,处理的各类案件无一例败诉,也无一例上诉。有2起虽提起行政复议,但复议决定也是维持原处罚决定,从而狠狠地打击了各类违法者的气势,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此同时,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还加强了对新建动物饲养场、定点屠宰场(点)以及从事动物、动物产品经营、加工活动单位和个人的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工作,符合防疫条件的发给《动物防疫合格证》,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限期改正。全县共办(换)《动物防疫合格证》1200份,做到依法办证,亮证经营。在内部监督管理上,一方面加强对“两员”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技术的培训、考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全县从“两员”中共选送到华农大、黄冈职院、中央农广校学习的31人。另一方面,加大对执法违法人员的查处,全县三年来共取消检疫员资格的5人,对8名检疫违规人员进行了处罚,通过这些案件的处理,树立了部门形象,提高了执法的威信。

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证章的管理。

建立和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有效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县人大的指导下,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都建立健全了执法“三制”,即《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对执法人员提出来了具体要求,使每一个执法人员头上都有一个紧箍咒。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每一个执法人员的职责、权利、行为规范、操作规程、票据使用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范化的要求,使每一个环节有依据、有标准、有要求,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全国统一监督、发放使用的.检疫证、章、标志,是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规范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法的重要凭证。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把证、章的管理和使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专人管理、专柜存放、专帐记录,严格领发、回收、销毁的程序和相关手续,规范填写方法,明确使用范围,全县无一伪造检疫证、章及标志的案件发生。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后段打算。

1、有关动物防疫政策没有落实兑现,如预防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和有关物资所需资金,未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编内兽医人员工资也未列入预算,乡镇拖欠、截留、挪用防疫费问题突出,部分兽医人员工资不到位,导致个别乡镇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免疫密度存在差距。

今后的工作打算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继续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依法防疫、依法检疫意识。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车等多种形式,注重宣传的经常性、集中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围绕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效果,对违反动物防疫法的案件进行公开处理和舆论暴光,以案说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为我县依法治牧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组织广大动物防疫检疫执法人员,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技术素质,促进依法行政。

2、认真抓好动物免疫工作。动物防疫是政府行为,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全社会所饲养的畜禽必须依法实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继续推行畜禽防疫技术承包和双轨目标责任制。全县猪瘟防疫密度要达到98%以上,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要达到90%以上,猪、牛、羊、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1%、3%和16%以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的药品、生物制品和相关物资,应当有适量的储备,并纳入本级财政专项预算。按照国务院〔〕79号文件和省政府〔〕1号文件规定,在编制内的兽医人员工资要纳入财政预算。希望有关部门和领导落实各项畜牧投入政策,保持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稳定。

3、理顺检疫体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湖北省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为最基层的检疫组织,由于历史原因我县乡镇检疫仍由乡镇畜牧兽医站组织实施,我们将在近期内拟定方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理顺检疫体制,提高部门执法力度、执法质量和执法形象,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在我县顺利实施。

4、加强领导,搞好部门配合。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各级政府应把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当成大事来抓,要协调好有关方面的关系,搞好部门的协同作战。畜牧、工商、公安、司法、卫生、财政、物价、技术监督、商业、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搞好我县动物防疫工作,为我县畜牧业的发展,振兴农村经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11汝城县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汝城地处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湘、粤、赣),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称,是神农作耒耜、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和理学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温泉之乡、古祠堂之乡,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全县森林覆盖率73.69%,保有原始次生林13万亩。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高达17万个单位。汝城有山丘陵地34.2万亩,适宜种茶面积20万亩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6℃,而且处在全省发展茶产业的最优最适最佳地带,即平均海拔600多米(适宜值300—1000米),年降雨量1547.1毫米(适宜值1000—2000毫米),年日照时数1731小时(适宜值1500—2000小时)。2011年以来,汝城县把茶叶作为农业主导产业,按照“建设茶基地、培育茶龙头、创建茶品牌、打造茶产业、发展茶旅游、弘扬茶文化”的开发思路,新种茶叶24000余亩,东岗岭万亩生态茶园、松溪茶叶公司成为全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的主战场和主现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茶产业已成为加快汝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农业支柱产业。

一、汝城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已有茶园面积32000亩,其中老茶园8000亩,新茶园24000亩。

1

多吨,产值达1200万元,高产茶园每亩产值超万元,当地农户仅此一项年可增收2万余元。

2.新茶园发展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县新种茶叶面积24000亩,其中,去冬今春高标准种植6000亩,初步形成了东岗岭万亩生态有机茶园(附图)、南岭片万亩生态茶园(附图)和田庄暖水片万亩富硒茶园(附图)三大茶园产业。同时,松溪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60亩、年可加工茶叶5000吨的现代化茶产品精深加工厂(附图)。今年,按照国际红茶质量标准和国家绿茶质量标准已产茶40吨,销售后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

3.品牌创建情况。随着汝城茶产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都极为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在今年中华茶祖节上,我县的“汝城白毛茶”(简介,附图、奖杯)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附图)。目前正在注册汝城白毛茶地理标志产品。在2017第六届湖南茶业博览会茶祖神农杯名优茶评比中,我县所生产的红茶、绿茶两获金奖(附图)。在湖南经视、湖南日报等知名传媒上予以了重点推介(附图)。同时,汝莲公司提出了茶酒同源理念,积极打造茶庄园、酒窖园,把贵州懿台酒业的理念、网络、终端与茶业开发连为一体;百宝园合作社把茶叶高端品种金花茶、黄金芽等与珍稀树种海南黄花梨、沉香、金丝楠木、彩色桂花,以及百年古树茶(40多株)套种间种,形成树与茶相互生长、相辅相成,极大提高茶叶品质,成为郴州乃至全省目前最高端的'有机茶园。

二、汝城县茶产业开发的政策支撑

2

立高规格的茶产业开发指挥部,县委书记亲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农业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任副指挥长,明确各相关乡镇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茶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二是科学制定政策。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2年)》(附图),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汝城县农业产业项目奖励扶持办法》(附图)等优惠政策,鼓励并支持党政机关干部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此外,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加以督促落实。同时每年筹集茶叶产业开发专项资金1300万元,通过以奖代投、重点支持基地建设、老茶园改造、茶树良种繁育、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品牌建设、茶文化宣传、茶叶标准的制定和认证等。对种苗繁育基地给予每亩2000-3000元的奖励扶持;对连片规模的新建茶园给予每亩1300-1900元不等的奖励扶持;对改造老茶园的茶农给予每亩600元的奖励扶持等。对设立汝城茶叶公共品牌专卖店、直销店、超市专柜的,分别给予1—10万元不等的奖励;对取得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奖励10万元;争创为省级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争创为国家级驰名商标和争创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分别奖励50万元。三是加强机制考核。县政府与相关乡镇及部门签订茶叶产业发展工作责任书,把茶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评先评优及晋级直接挂钩。凡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年终考核总分中加2分,完成任务差的按比例扣分。

3

育基地(附图);县城新开2个高档茶馆(附木草人茶馆、松溪茶业)、10个直销店;金润茶业、松溪茶业分别自建基地4000多亩,成为郴州市自有自建基地最大的企业之一。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建议省政府大力组织整合农业、农开、扶贫、国土、林业、移民等国家投资项目,壮大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与项目资金配套使用,解决重点问题,培植龙头企业,完善茶叶产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帮助茶产业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茶农和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增加茶产业相关投入的力度,将茶叶做为一个富民强省的战略产业来抓。二是加大茶叶种植培训和研发力度。强化高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由茶叶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根据国内外市场对茶叶卫生安全质量要求的变化,重点解决提升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中的难题,探索与科技示范园、科技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重。并融入现代科技,深化加工,探索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茶用品系列产品开发。三是建议建立汝城白毛茶良种繁育基地。汝城白毛茶是湖南省三个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还有江华苦茶、城步峒茶),有良好的声誉和品质。建议省有关单位、院校大力等部门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共同研究开发,把汝城白毛茶这一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四是建议建设以汝城为辐射中心的茶市场体系。我县有地理、交通等优势,建议在我县建设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进一步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大市场,抓流通促生产,以大批量的产品外销,促进我县以及周边县市茶产业的大发展。

4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周庄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中东部,地处红石山南麓,并与五个乡镇毗邻。周庄镇山岭占55%,属丘陵地区。有净肠河、玉带河、乌江河、万泉河、燕子河5条主要河流蜿蜒流过。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全镇辖24个行政村,含61个自然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耕地4.7万余亩,人口37600,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600人。

周庄全镇以农业为主。建国前因陈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农业生产水平低且作物单一,复种指数较低,种子劣,生产技术落后,商品生产率低,可以说是农业衰败,广大农民在饥饿中挣扎。

建国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农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生产出现了了生机勃勃的好势头。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镇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结合本镇特点,为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在多方面付诸努力。

(一)抓实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地抓好粮烟生产,壮大畜牧业、林业和副业,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农民收入。

粮食生产方面,积极进行农作物良种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改革。豫麦、郑麦、周麦等多个小麦优良品种以高产、稳产、抗病旱、穗粒大的特点使亩产达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种使得亩产在700公斤左右;2003年政府出资引进9408红薯新品种并在全镇推广种植,亩产超过4000公斤。种植方法在传统的小麦玉米两年三熟的熟制下,进行新的作物组合,完成冬小麦、西瓜、白菜一年三种三熟的试验并积极推广。这些保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增长。

林业方面,切实履行中央的退耕还林政策,组织进行荒山绿化工作,倡导和先行植树造林活动,拍卖或承包宜林荒山荒滩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绿化尤为瞩目,走在镇的主要道路上,满眼尽是绿色,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畜牧业方面,猪牛羊鸡是农户家庭饲养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励群众发展养殖并重视品种改良,多次引进猪和鸡的良种,有力地提升了群众的积极性并推进了畜牧的发展。各自然村出现了许多养殖专业户,并形成了十多个大型养猪厂和5000只以上养鸡场11个。近年来肉兔、长毛兔的养殖也有了飞速发展。

副业上,有农副加工、高中档家具制作、包工建筑、运输、收购、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样,这一部分也难于统计。但副业项目逐渐增多,从事人员的年收入也不断上升。渔业方面本镇的大面积水面较少,难以天然繁殖,适合发展坑塘养殖,这个方面正在逐渐被重视起来。

(二)做大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丘陵的周庄,最不乏石原材料。产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庄镇自1985年筹建第一座建材厂起,先后扩建和建立多个石材加工厂,总雇用职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庄的一大丰富的矿产资源。周庄煤矿1985年4月筹建,占地15.4亩,当时投资28万元,职工68人,正式投产后年产煤1.1万吨,产值660000元。后经扩建和技术革新,产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与煤炭相关的加工厂如洗煤厂、选煤厂也兴建起来。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厂总投资3000万,2005年10月建成并完成机器设备的安装继而开工投产。

另外,木器加工,钢模板出租业已形成很大的规模。

(三)发展非农产业。

镇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从思想上跳出“农”字,从非农领域寻找突破口,发展劳务输出等非农产业,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认识到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发展壮大,凸显“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效益。这方面,政府还组织集中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同时,镇政府依法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土地适当集中,以满足部分家庭举家务工担心土地闲置荒废的需要。

据2007年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重视组织结构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据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原则对传统体制下所留下来的各类为农业服务的组织进行分类调整,优重组。其次,要重视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产业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村委会的经济组织职能。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

湖坪乡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乡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作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1、群众发展油茶产业积极性不高,无法形成规模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

2、政府扶持政策和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油茶产业的发展;

3、村委会集体山林在林改之后,已全部划分到户,发展油茶集体经济较难;

三、下一步工作和打算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负主要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林业、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共同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技术保障,促使油茶产业在短期内有一个大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

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湖坪发展油茶种植实施意见,乡、村干部积极投身于油茶产业,一个乡领导联系一户种植油茶大户,明确种植5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乡党委、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扶持,种100亩以上的'提供一定苗木款。乡党委、政府每年在经济工作会上表彰一批种植大户,并把该工作作为单位和干部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确定一名乡干部联系一户油茶种植大户,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乡林业工作站、农技站明确一名技术人员,专抓技术推广、使用,确保“富民产业”顺利推进。

四是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动员和组织种植大户参加合作社,进行抱团发展,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升产业效益。并结合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成立油茶林“三防”协会,乡、村、组立体联防,做到有病防病、有虫防虫、有火防火,为广大群众发展油茶产业保驾护航。

五是以点带面,全面参与。整合相关资金项目和技术力量,择优扶持,重点培养一批种植大户和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油茶示范林,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调动广大林农的种植积极性。

中共湖坪乡委员会

湖坪乡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4日

天麻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xx,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xx天麻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天麻产业发展概况

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xx天麻种植规模和总量的扩张初步实现,天麻交易的聚积效应日益凸显,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已经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省、市相关领导多次到xx调研天麻产业。云南城投、云南华西、云南省农科院、浙江地宏、四川山山药业等集团和科研单位对xx天麻资源的开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已达成初步入驻开发意向。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一个目标。围绕、省政府把昭通打造成为以天麻为主的现代化中药基地和、市政府强力推进天麻产业培育的总体要求,采取以天麻种植大户为基础、天麻协会为纽带、“两菌”适应技术推广为核心,把xx建成全国最好的天麻有机产品基地、最大的天麻交易市场,使之成为xx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力争到xx-xx年,天麻产值达到xx亿元,其中种植产值xx亿元,加工产值x亿元;到xx-xx年,形成天麻产业品牌,市场营销体系基本健全,天麻产业总产值达xx亿元以上。

业化和批量生产的能力,去年推广使用“两菌”xx-x万袋,基地两菌使用率达xx-x%;二是打造种植基地。坚持适宜区加快发展、基本适宜区提升改造、不适宜区坚决不种的发展原则,促进天麻种植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向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方向推进。科学划定了以小草坝为中心的xx公里范围内为天麻生长最适宜区,天麻种植总量控制在xx万亩以内,稳定发展x万亩,现已建立千亩连片种植示范基地x个x.x万亩,辐射带动大面种植x万亩,天麻种植总量突破x万亩。同时,加快推进了天麻gap种植规范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了天麻有性繁殖制种、无性繁殖栽培技术规程等x个地方标准。去年x月,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推荐上报,全国天麻有机产品示范县创建通过了国家认监委的认证初评;三是打造菌材基地。认真处理好天麻产业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行天麻许可种植制度,按照不低于x︰x的比例同步推进天麻菌材林的建设。麻农每种植x亩天麻,必须先营造x亩天麻菌材林,同时还必须按照规划种植、服从协会管理、统一栽培技术。目前,全县天麻种植许可证持证率达xx.x%,营造菌材林xx万亩;四是打造加工基地。力争通过x到xx年的努力,组建一个集生产、加工、研发、交易、物流、展示、推介等功能为一体的生物特色园区,形成产学研、科工贸为一体的生物产业链。目前,天麻交易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

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出台了生产检查验收办法、生产考核办法等文件,实行风险责任金制度,将天麻产业的发展纳入重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二是加大扶持投入。出台了天麻相关扶持政策及措施,按照“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建立天麻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对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xx-xx万元、整合资金xx-x万元以上,用于扶持天麻产业发展。仅去年,县财政纳入预算安排专项资金xx-xx万元,并争取扶贫贴息贷款xx-xx万元,共计xx-xx万元,每亩补助“两菌”款xx-x元,扶持天麻种植发展;三是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组建天麻协会x个,专业合作社x个,拥有会员(社员)xx-xx人,辐射带动xx-xx户麻农增收致富。同时,强化了对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服务,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在种植、经营、实用技术的推广、市场的联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各位领导,我县在天麻产业的培育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要做大做强天麻产业,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加强与各兄弟县区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做大做强xx天麻产业。

睢宁县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

截止2017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132万头,其中出栏96万头,规模养殖比重77.1%;山羊饲养量180.5万只,出栏104万只;奶牛存栏0.91万头,规模养殖比重86.1%;家禽饲养量5010万羽,规模养殖比重97%。全县共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1340个。

二、2011年畜禽产业发展目标

围绕“两个第一”目标,科学编制好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其中肉鸡和羊作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肉鸡重点突破数量,生猪重点突破品种和规模,羊业重点突破品牌;立江苏省睢宁白山羊研发中心,围绕羊业打造养殖-加工-消费-旅游产业经济链;有针对性地招引畜牧龙头企业,增强示范带动,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生猪饲养量135万头,山羊饲养量185万只,家禽饲养量7000万羽,奶牛存栏1万头;新增大型规模养殖场(小区)50个。

三、2011年1-8月份生产情况

1、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全县生猪饲养量93.7万头,羊饲养量145.29万只,家禽饲养量4523万羽,奶牛存栏0.97万头,分别完成任务的72.08%、78.54%、64.61%和97%;生猪规模比重78%,家禽规模比重达97%,奶牛规模比重84%。预计今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40万头,羊饲养量187万只,家禽饲养量7200万羽,奶牛存栏1万头,生猪规模比重79%,家禽规模比重达98%,奶牛规模比重85%。

2、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挖掘奶牛养殖潜力,并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省畜牧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等专家科学制定“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通过招大引强,助推产业发展。紧扣产业招商主题,引进了江苏和康源祖代禽公司、温氏集团、潘氏集团、太合集团、雨润集团、福丰一清公司、江苏浩然家禽公司、金山牧业公司等全国20强企业落户睢宁,我县的规模养殖业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天宇禽业、龙大禽业、和康源祖代鸭、宁山种猪、冠达羊业、申宁羊业等种畜禽企业,以浩然家禽、春雨禽业、天顺白山羊养殖基地、三羊开泰白山羊养殖、鑫和农业、福丰集团等养殖企业,以澳华肉食品公司、惠农益康、太合集团和温氏集团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基本完整的产业链。重点打造了古黄河沿线羊产业带;睢邳路、徐宁路、古张路沿线鸡产业带;机场路、徐淮路沿线生猪产业带。目前全县新建规模场(小区)48个,其中投产18个,在建26个,竣工2个,在建2个,另外4个合同已签,正在积极筹备开工建设。市考核的3个重大养殖项目全部落实。徐州圆梦牧业有限公司、睢宁茂军养鸡合作社、睢宁东方白山羊繁育养殖合作社三个列入全市“2020”工程重点建设的养殖场,三个项目均按照序时进度稳步推进, 7月底全部建成投产。通过龙头示范带动,有效促进了全县畜禽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县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东麓。北与重庆的南川市相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岗,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东与道真县相邻。全县辖19个乡镇,144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585518人,其中农业人口549258人,县域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2%,耕地11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8%。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61万亩,是一个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的发展列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实施畜牧业发展“1113”工程(即:到2017年实现生猪存栏100万头,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10万只,禽出栏300万羽)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使畜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7年全县猪饲养量115.74万头,出栏55.48万头,存栏57.87万头;牛饲养量36.5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18.4万头;山羊饲养量20.3万只,出栏8.1万只,存栏10.15万只;家禽饲养量315.6万羽,出栏155.48万羽,存栏157.8万羽;畜牧业产值5.22亿元。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以及“1113”工程目标,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睢宁县畜牧业2017年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我县草山草坡众多,山塘水库较多,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大户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作为工作主战场;三是多出台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四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畜牧业的开发;五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民增收。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畜牧小区我县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县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进“畜——沼——果”、“畜——沼——粮”等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县、市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圈舍建设,饲养管理,逐步实现畜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狠抓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培植和发展以大户、小区、重点乡镇为主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带动,提高辐射带动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粮食、秸秆、牧草、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五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六是结合我县农村“四在农家”、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沼畜工程,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农村沼气化。

有战略性意义,而且潜力巨大。选定肉牛这个项目,因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县,加上周边县市肉牛的饲养量都偏小,均没有形成规模,这正好给正安的肉牛发展提供了机遇。县内草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无霜期长,光照充沛,牧草生长周期长,同时还有田间空地,还可人工改良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引进一年生、多年生黑麦草、苜蓿草、芽茅等优良草种种植,减少养牛对天然林地和草场的依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强化品种改良,完善繁育体系积极发展外二元母猪繁育场,确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猪5000头以上,外三元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进一步推进牛、羊冻输配技术,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家禽,兴办良种家禽养殖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

五、强化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兽医制度和技术规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诊断设施,建立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互配套的动物防疫控制体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强化防检,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建立起一支强壮的防疫队伍。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动物检疫新格局,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和防疫监督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推动动物防疫承包合同制,鼓励和支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养殖大户签订常年防疫责任承包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的奖罚,不断提高防疫技术服务水平,巩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着力扶持畜牧业重点乡镇的防检疫点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六、积极开拓市,健全流通体系正安至今还未有一个大型畜禽交易市场,畜产品的交换还仅仅依靠小商小贩来贩进贩出,这样不但制约了产品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应尽快在县城建设一个大型的畜禽综合交易市场,与周边地区的畜禽市场对接,以市场来带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培训一支既懂技术又是会经营的运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把生产、销售、加工等产业各环节和经营主体通过协会经济组织加快流通,切实搞好产后服务,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县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全球金融危机以强大的`力量催生了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于面临增长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国,是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出全面部署的同时,提出了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

作者:宗翮作者单位:刊名:江南论坛英文刊名:jiangnanforum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生猪业是_____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__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20__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7812头,比20__年上半年增加386头(增长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20__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20__年我市年出栏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16781户(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1197户、年出栏100头以上164户、年出栏500头以上35户、年出栏3000头以上3户),20__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18.12头,同比增长136.5%。

1.3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15.7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6.8%,洋三杂面达到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_____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__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20__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20__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20__年规模化程度仅为26.8%,20__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2.5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20__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_____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_____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3、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建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经费和手段;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建议选择1—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或片区防疫员)。

3.2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20__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规划布局。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户)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由现在的2万元提高到10万元以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通过猪业专合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自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市畜牧局已于20__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积极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达到降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实体),通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3.4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建议市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年举办4—5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畜牧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每年举办4期以上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户)业主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养殖效益。二是加快推进生猪品改。近年来我市生猪品改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生猪品种仍然较差,特别是散养户仍以太湖、荣昌、内江猪和土二杂为主,外三元杂交面与周边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加快生猪品改步伐,建立和完善以纯外种猪场、二杂制种场和商品场或商品生产基地的“三级良繁体系”。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扶持华禹种猪场、晶顺种猪场和红源种猪场等多个外二杂母猪种猪场的建设,规范生产设施和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外二杂母猪的制种和供种能力。对引进优质外二杂母猪的规模场给予适当引种补贴,建立一批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存栏外二杂母猪30头以上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商品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建立10个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发展户养5头以上外二杂母猪的适度规模养猪户1000户,到20__年全市出栏优质外三杂肉猪45万头,外三杂面达到60%,切实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三是加强现代养猪技术的推广。开展现代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重点推广提高母猪繁殖能力、仔猪早期断奶与保育、猪病综合防控、规模养猪、标准化生产与环境控制与保护等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提高我市生猪生产科技水平。

3.5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养殖者的利益。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把饲料、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联结起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生猪最低收购保护价格,确保养殖者的利益。合理使用政府奖励资金,让真正的养殖者受益。我们应充分发挥食品加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平抑好生猪收购和猪肉销售价格,平衡各环节的利益关系,以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生猪业是_____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正值重要的转型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猪和粮食一样具有安天下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保持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市场有效供给。建议当前要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好生猪疫病防控、良种繁育、先进实用养猪技术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产业化经营等关键问题,推进我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