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的女儿读书笔记三年级(四篇)

小编:笔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三年级篇一

无忧无虑生活在大海里有鱼一样尾巴的小人鱼是海的女儿。她救回海难中自己爱慕的王子。“只有得到一个人的爱情并与之结婚,才能获得人的灵魂”。做人的'企盼使小人鱼决心牺牲一切来换取王子的爱和不灭的灵魂。为此,她甘愿忍受双脚的疼痛和失去声音换取来人形。懵懂无知的王子却误认了别的姑娘为救命恩人并准备和她结婚。得不到爱情的小人鱼注定在下一缕阳光降临时变成泡沫。这时,姐妹们用美丽的头发从换来的匕首让小人鱼重新拾回重归大海怀抱的希望。而偏偏这希望又必须以王子的鲜血作为代价。这一情节的出现无非是突现小人鱼在选择中的主动。于是,作者安徒生静静地写道:“小人鱼毅然把刀子投入大海。她感到自己正在变成泡沫。”

死是爱的重新,生是爱的延续,在安徒生的童话国度里,爱是永生的全部要义,爱是永生的灵魂。或许自始至终小人鱼并不清楚何谓爱情,她宁愿这就是她一厢情愿的那种东西。她为此付出了自己。

“她为了拥有双腿而交出了自己的声音,

她因为失去声音而无法表达自己,

她因为无法表达自己而失去了爱情,

她因为失去了爱情而最终失去了生命。”

《海的女儿》中安徒生没有赋予小人鱼“灰姑娘”式的结局,而让她成就人与鱼之间不可能超越的悲剧一生。

十年前,初读《海的女儿》,满眶是替小人鱼委屈的泪水。

十年后,再读《海的女儿》,万分感慨于小人鱼对“理想”舍生忘死的执着追求。

安徒生说化身为泡沫的小人鱼还生活在我们周围,等待三百年修行后恢复为人鱼。他还说“如果有一天找到一个孩子,如果他给人带来快乐,并值得人爱他的话,上帝就可以缩短小人鱼考验的时间”。将希望寄托于一个个孩子身上,对人类抱有乐观、信任的态度,这下正是安徒生童话成永恒艺术的魅力所在。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三年级篇二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无数遍了,却还是百看不厌。

这本书主要讲海里七个公主,其中,里面最小的一个公主爱上了王子,最后化为泡沫的故事。

首先海里有七个公主快快乐乐的生活着。突然有一天,一个王子掉在了海里面,七个公主里,最小的一个人鱼公主把王子救上了岸,之后就离开了。但是那位人鱼公主在这次事中喜欢上了王子。所以他去巫婆那里,想让自己拥有一双人的脚。但是巫婆说要让她把自己甜美的歌声给她才可以。公主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随后,巫婆提醒她,假如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得到王子的爱,她就会变成海里的泡沫。

一天一天过去了,眼看着王子要和别人结婚了,但自己却没有。正在公主非常伤心的时候,她的姐姐来了,并告诉她只要把王子给杀了,让他的.血滴在自己脚上,就可以重新返回大海,重获自由。最后姐姐把刀拿了出来,给了公主。但是公主不忍心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被自己杀掉,让别人幸福。最后公主变成了泡沫。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公主是一位舍己为人、心地善良的公主。但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假如把王子救上岸后,等他醒了,告诉她是公主救的呢,这样,说不定王子会喜欢上公主,并和他结婚。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公主变成了泡沫,心里很不是滋味。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三年级篇三

第一次读《海的女儿》时,我还很小很小,那时我奇怪的在妈妈怀里问道:“为什么小美人鱼不杀了王子?”那时,妈妈没有回答,只是温和的笑着。

虽然从小就很疑惑,但潜意识里一直都认为小美人鱼很幸福。

是吧?她是幸福的吧?

再后来,长大些了,人生阅历多了,自己写的文章多了,读的小说里生离死别太多了。而当我再次读回《海的女儿》时,心中却一下子震撼了。望着结尾那个“心甘情愿”和那串省略号,突然非常想哭,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感情。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画面:微凉的天空,东边泛红的光亮,甲板上一袭华丽礼服,金色长发的少女,完美优雅的侧脸。风轻抚过她柔软的长发,她静静的凝望着海面,竟微微弯起唇笑了。当启明星出现的那一刹那,她抬手将短刀丢进海里,随即张开双手轻轻一跃,带着幸福的微笑在触到海面的那一瞬间化成泡沫再也消失不见。直至跃起的前一秒,她的眼神也依然那样平静。没有垂死的'惊慌,没有对王子的哀怨,只有淡淡的不舍与平静,更多的却是幸福。

或许,这就是爱的真谛了?

爱,并不一定要用言语表达出来。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这才是爱么?这样的爱往往是最经不住考验的。小美人鱼对王子的爱,只是默默的,没有多少人知道,却是那般刻骨铭心,不可置疑的。她情愿牺牲自己,也不让王子受半点伤害,为了爱的人,她连生命都可以弃之不顾,这,才是伟大无私的爱呀!

我有些怨恨爱徒生。就让她陪在王子身边,就让她每天看着王子的微笑,就让她每日为王子舞蹈,不行么?难道就不能给她一个幸福的结局,难道只有变成泡沫才是她最后的归宿么?

我想,小美人鱼一定去了天堂,她拥有一双洁白的翅膀,和她的长发一定很相配。她一定每日坐于云上,双手合十,愿主保佑她爱的王子。

如果有一天,你无意间看到一个天使,她很漂亮,拥有长长的金发,麻烦你告诉她:“你的王子很幸福。”

或许,你会看到她脸上漾起幸福的涟漪。

海的女儿读书笔记三年级篇四

喜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事实上除了个别篇章以外,我从来也没有喜欢过安徒生童话。我印象中,童话是美丽的纯真的,像灰姑娘、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那样的才是童话。但是,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却反而更加影响人的思想。有时回首看过去,我也感觉惊讶,无法衡量在我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建立的过程中,她给予过我多么重要的启迪,甚至可以和武侠、科学作品鼎足而立。在那个梦想高过一切的五年里,安徒生童话——而不是格林童话——伴随我度过小学二年级开始那些不肯上床睡觉的夜晚。

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现在就开始从那篇著名的《海的女儿》,回顾我对安徒生童话的.印象吧。

(《海的女儿》是我常常在幻想中——也就是白日梦——不断重复想象的故事,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我模糊地认识了爱情的牺牲精神。因为爱你,所以我敢于去做任何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去忍受好像无法忍受的痛苦,去经历超过地狱的苦难。这个理念,在后来的另外一个童话中得到加强——那说的是亲情的牺牲精神——那个拥有11个哥哥的天鹅公主用夜半墓地上采来的荨麻编制衣服的故事。牺牲,是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伟大的情操。它所包含的对付出的无限放大和对索取的无限缩小,始终像是遥远的光明,吸引我向它前进。我不喜欢利他主义这个词,它有很强的目的性,而牺牲却带有一种空旷的灵性,不可琢磨,神圣而洁净。)

作为值得纪念的读书笔记第一号我选择了安徒生。

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王的名字,我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和怀念。

我的童年非常地寂寞,是埋在书堆中度过的。

父母只要把我扔在图书馆,就可以放心地去工作。

我也很习惯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不停看书的每一个假期。

看起来很伟大的童年生活吧?

要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极其有限,

或许我现在已经成了天才文学家呢。

过去的日子随着砂漏一般的记忆力渐渐流失,

我对绝大部分的文字已经没有印象,

但一直以来没有忘记的,

就是蜷在外婆家的沙发上读的《安徒生童话精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版的这本安徒生实在不能说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字很小,每一个段落很长,而且版画般的插图出奇地严肃、恐怖。

但难得可贵的是,里面的文章没有经过简化,很严谨地翻译了安徒生的原著。

当然,这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与其说是在读童话,不如说是在读一本古老的文献。

而我却被这种神秘晦涩的气氛迷住了。

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认为《海的女儿》是恐怖故事的小孩,

插图中阴冷的海底和黑发的美丽公主似乎预言了悲剧的结局;

我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喜欢《践踏面包的姑娘》的小孩。

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局:踩面包的英格化为一只海鸥飞向太阳,雪白、闪亮。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我常常能看到一只飞向太阳的白色鸟儿,

它是那样的坚决而无悔,那美丽的幻觉,总是让我有流泪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