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敦煌莫高窟作文15篇(优秀)

小编:翰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一

茫茫的大漠中,当三危山闪耀出一束振奋人心的光芒时,当乐樽和尚在佛光的照映下开采出第一个洞窟时,我的心,便已被牢牢地束缚在此了,不断在中国的南方远望北方,想象着这神话一般的地方。

远处,我似乎能看到洞窟中千年的壁画和佛像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和信仰;似乎听到了月牙泉在不断地呻吟,请求人们不要破坏环境了。

走进莫高窟,每一个洞窟都充满着无限的吸引力,洞窟内的壁画,佛像,都不再是古人捏出画出的工艺品,已成为了纪念历史的象征,她们代表了莫高窟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代表了大西北,更是代表了中国的精神内涵。

盯着眼前的壁画,周围寂静,似乎每一位同学都在与古人默语,思考着曾经的一切,猜想着历史的一个个谜底。

莫高窟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倾听者,听着历史的低吟浅唱。莫高窟是绝美的,但它永远不是艺术品,因为肤浅的艺术品永远不及莫高窟的深度。莫高窟,意味着文化,意味着美,还意味着人类永久的信仰……

莫高窟不是妖艳的,不是凄凉的,它的颜色是浑浊沉重的,累积起来的是千年的文化砂石。莫高窟,它撑起了千年的风沙,千年的历史,千年的兴衰荣辱。有甜美,有辛酸,有愤恨,有苦涩,这些情感不断交织着,铺洒着,飞扬着,洋洋洒洒地铸成了一个个神话。

莫高窟,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莫高窟,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莫高窟,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大漠深处,河西走廊尽头。

我的敦煌,我的莫高窟……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二

各位游客,你们好!

我是你们这次参观的导游,我姓徐,大家也可以叫我徐导,大家本次的参观由我为大家讲解。

现在我们所在的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西大约25公里处,为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国家的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全世界洞窟艺术的瑰宝!莫高窟开始建造于公元339年,后面的几个朝代也继续建造,最后完成的壁画面积近45000平方米,飞天约2400尊,佛像约4000座,分布于492个石窟中。

游客们,你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第292窟的飞天壁画!飞天是中国古代佛教中的八大护法之一,形象接近于着盛装的美女,这些在空中飞舞的飞天神态各异,轻盈灵动,手上拿着佛教中的传说的宝器:莲花、笛子、砗磲、鲜花…….。在你们的左手边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佛像身上雕刻的线条清晰,颜色绚丽,体现着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

现在各位游客们注意了,你们来到了著名的第17号石窟,这里的飞天和佛像相比于其它洞窟不仅数量多,而且雕刻的特别精致。比如这座佛像,双腿盘坐于莲花座上,双手捏了一个手势放在膝盖上,手心朝天,双眼细咪,神态安详,仿佛若有所思;另外那个佛像则是一副满脸不高兴的样子,真是好笑;另外天空中的飞天衣带飘飘,洒落的花瓣就像是为人间送上的祝福。

但是近几年莫高窟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破坏,文物、壁画被盗,还有些则是因为保护不够被自然损坏,为了保护这个全世界洞窟艺术的瑰宝,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的行动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 不随便拍照,文明游览。

2. 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

3. 不要随意摸文物。

4. 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5. 看见不良行为及时阻止,看见垃圾随手捡。

让我们大家都出一份力,来保护我们的莫高窟吧!

各位游客,今天带大家的旅游参观到此为止,欢迎大家以后再来,谢谢。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三

经过漫长的颠簸之旅,汽车慢慢地爬过无人区的戈壁滩,远处漫漫黄沙逐渐被风吹散,揭开了敦煌神秘的面纱。那些瑰丽的珍宝就藏在这人迹罕至的荒原之中,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就是那荒漠中的奇迹敦煌莫高窟。

从骄阳似火的洞外走进莫高洞窟,眼前立刻昏暗起来,身体也被一股凉气所包围,仿佛走入了天然的清凉世界,。再往里走,石窟里逐渐呈现出一尊巨大的佛像,那清晰的轮廓让人叹为观止,佛像是由一整块大石头雕刻而成的,静坐于莲花之上,浑圆的手臂,垂肩的大耳,脸上呈现出若有若无的神秘笑意,双目微闭,仿佛在思索,又似乎在想诉说什么。千年的风霜侵蚀,万场战事的破坏,佛像身体已经残缺,但他微笑着,带着神秘的笑意端坐于荒漠山巅,默默看着人间的悲欢离合。

莫高窟内除了大大小小的佛像,就是栩栩如生的飞天了。借着洞内微弱的灯光,看到石壁上的飞天,不禁让人惊艳。她们姿态各异,翩翩起舞,有的穿短衣长裙,盈盈笑着,轻轻扭动着肢体,舞姿柔美灵动,飞舞在青云、莲花之间,有的袒胸赤足轻蹙娥眉,手执乐器,或横吹短笛,或怀抱琵琶,载歌载舞,千姿百态。虽然经过时光的雕刻,有些已经残缺不全,但她们飞舞着,拖着长长的飘带,穿越千年的岁月而来,我站在近处,还能看到那曼妙的舞姿和灵动的双眸,仿佛还能听到曲声婉转和琴声悠扬。

移目四望,墙壁之上,精雕细刻的壁画好似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长长展开,在以佛、菩萨、飞天为主要内容的画面中,还点缀着一些佛经故事画。那艳丽的色彩,曲折的线条,生动的画面,细致的描摹,仿佛把人带进了禅的世界。站在壁画前,看着古人对理想世界的描绘,虽然曾经鲜艳的已经黯然,曾经清晰的已经模糊,可是我透过残缺的画面,依然感受到了在大漠荒原上纵马驰骋的张扬想象。这壁画虽然无声,却默默诉说着不知多少寓意的故事,那些故事透过这残缺的壁画在时光里慢慢点染,渐渐湮开……

站在莫高窟外,我不禁感叹那是怎样谦卑无怨的工匠在碎石的迸飞之间,反复描摹历经百难不死的灵魂,雕琢出心中的慈悲。这是他们雕刻的不朽记忆,是不肯让它消逝的执着,才经过漫长的时间,虽然残缺,却呈现出惊世之美。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四

我们或许在课本中读到过有关莫高窟的文章,但想了解真正的莫高窟,还是得亲眼去看一看。

烈日当头,热浪扑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荒山。山并不高,却连绵至天涯,山上有一个个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洞窟。这里,就是莫高窟!

进入莫高窟,我们立刻对眼前壮观的景象惊叹不已:飞天仙女飞绕在佛陀的头顶,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她们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翩翩起舞的彩带,使她们显得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

一尊约15米长的卧佛侧卧在地上,大佛双眼半睁半闭,一副安然入睡的样子,身上的衣服雕刻得十分逼真,随体型而变化。卧佛后站着一群弟子,他们大多数神态肃穆,但有的在低头哭泣,显得痛不欲生。

走进另外一个洞窟,只见里面是一尊尊神态安详的佛像,有的坐在石凳上,雙手合十;有的表情温和,赤脚站在莲台上,双眼注视前方;还有的盘腿而坐,微微张开宽厚的嘴唇,仿佛在念经……这些佛像色彩绚丽多姿,泛着灼灼光彩。听导游介绍,这些都是工匠们用天然的矿石、珍珠、珊瑚等材料研磨成颜料涂上去的,所以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会褪色。

一天的时间悄然而逝,一座座石窟散发着一股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的肃然气息。再见了,莫高窟,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骞:“感谢你们提供的信息!它们让我领略到今天丝绸之路的繁华和华夏山河的壮丽。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出发啦!”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五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佳欣,欢迎大家来到敦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有洞窟七百三十五个,壁画四点五万平方米,泥质彩塑二千四百一十五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百闻不如一见,一进门,你们便会看见许多壁画,大家跟我往上看,莫高窟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都画有飞天。凭借飘曵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其姿态多样,体态轻盈,富有生气。但最有特色的是一幅大画:上面画了一排女子,她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和真人一般高!旁边是为她们打伞的奴才,皇帝则坐在龙椅上,好像在挑选哪个女子才适合做他的娘娘,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紧张而兴奋的画面。

洞窟北壁绘制了《张骞出使西域》,讲述了霍去病在攻打匈奴胜利后获得了两个“祭天金人”,汉武帝虽每日带领群臣焚香礼拜,但不知金人名号,故而派张骞赴西域问金人名号的故事。画面上汉武帝骑在马上,群臣持伞与张骞告别,张骞一行人马长途跋涉已近大夏国,城外已有比丘出城迎接。

走过壁画区便来到了彩塑大睡佛面前。它躺在一个画满佛像的石床上,头在石枕上微斜着,一手放在头下,一手放在弯曲的腿上,床前还放着一双石鞋,它的眼睛闭着显得那么安祥,嘴角微微扬起,仿佛正做着美梦,梦里是那千年历史。

你们对敦煌莫高窟了解了吗?壁画和彩塑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你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六

听说在祖国的西部有一处世界遗产,它就是莫高窟,我很想一睹它的真容。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圆了这个梦想。

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女儿,你不是一直都想去敦煌莫高窟吗?今年暑假爸爸带你去,好不好!”我一听要去莫高窟,心里万分激动,一口答应了。

在路上,爸爸给我讲解了敦煌和莫高窟:“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城市,它和张掖、武威、酒泉并称河西四郡。在敦煌还有两处著名的边关,分别是玉门关和阳关。”讲到这时,我马上说:“我知道,有古诗这样写‘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爸爸说:“是的,莫高窟是敦煌的一处文化景观,也是我们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了两天的车,终于到了莫高窟,我们先看了介绍莫高窟的形成和莫高窟壁画影片,接着又到实体洞窟。哇!怪不得叫莫高窟了,一座山崖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窟,星罗棋布的排列在三危山上。我们跟着讲解员一起步入石窟,讲解员阿姨讲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故事,从石窟屋顶的构造、壁画,再到石窟的彩塑,我如同听天书一般。爸爸对我说:“你还小,听不懂很正常,等你大了,就会对中国文化产生热爱。”

一路上,我们去了好几个石窟,其中一个就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96号窟。它好大呀!光脚背就可以坐四五个人。人熙熙攘攘,我与讲解员走散了,精彩的讲解自然错过了。后来,我了解到莫高窟的第一大佛叫九层楼,因为它的外围建有九层楼阁保护着,它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一天快乐的旅行。这一天,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莫高窟是我们祖国的瑰宝,体现了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文化!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七

暑假我随妈妈去甘肃旅游。印象最深的是敦煌莫高窟。

来到敦煌莫高窟门口。导游阿姨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个耳机,她的讲解通过耳机传送给我们,每个洞窟只允许1000人参观,但是今天人特别的多,导游阿姨说为了保护石窟我们先在外面对着图片讲解一下,到了洞窟的时候快速观看。

我们参观了9个窟,先去看了45窟,里面有释迦摩尼佛,左边是弟子阿难,右边是天王,他们在聚精会神的听佛祖讲经说法。佛祖穿的裤子上有很多花纹,真漂亮,阿难穿着袈裟,颜色非常美,天王穿着盔甲,下面踩着一个小鬼,这是盛唐的时候的作品,离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看起来色彩还非常好看。

我们还看了17窟藏经洞,洞里本来有很多经书,现在大部分都在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在我们国家只有4000本,被买走了80000多本。

我们还看了158窟,里面是释迦摩尼的涅槃卧佛像,佛祖是80岁涅槃的,他的灵魂到了西天极乐世界,旁边有他100多个弟子守护着他。100多个弟子造型都不一样,样子栩栩如生。

我看到了古人他们想象的极乐世界,学到了古人建造佛像的方法,看到了精美的壁画,收获非常大。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九

我们或许在课本中读到过有关莫高窟的文章,但想了解真正的莫高窟,还是得亲眼去看一看。

烈日当头,热浪扑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荒山。山并不高,却连绵至天涯,山上有一个个大小不一、密密麻麻的洞窟。这里,就是莫高窟!

进入莫高窟,我们立刻对眼前壮观的景象惊叹不已:飞天仙女飞绕在佛陀的头顶,飞翔在极乐世界的上空。她们有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振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翩翩起舞的彩带,使她们显得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

一尊约15米长的卧佛侧卧在地上,大佛双眼半睁半闭,一副安然入睡的样子,身上的衣服雕刻得十分逼真,随体型而变化。卧佛后站着一群弟子,他们大多数神态肃穆,但有的在低头哭泣,显得痛不欲生。

走进另外一个洞窟,只见里面是一尊尊神态安详的佛像,有的坐在石凳上,雙手合十;有的表情温和,赤脚站在莲台上,双眼注视前方;还有的盘腿而坐,微微张开宽厚的嘴唇,仿佛在念经……这些佛像色彩绚丽多姿,泛着灼灼光彩。听导游介绍,这些都是工匠们用天然的矿石、珍珠、珊瑚等材料研磨成颜料涂上去的,所以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会褪色。

一天的时间悄然而逝,一座座石窟散发着一股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的肃然气息。再见了,莫高窟,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张骞:“感谢你们提供的信息!它们让我领略到今天丝绸之路的繁华和华夏山河的壮丽。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出发啦!”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十

敦煌莫高窟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据文字记载,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暑假,我将去看看它的真面目。

因为我们提前一个月订票,所以我们有机会看数字电影。它讲述了莫高窟的故事。公元366年,一位名叫乐的和尚在三维山看到了佛光,认为这是佛祖的召唤。于是他在山边找到一个山洞,走进去,坐在那里念经。后来,许多人看到乐这样做,并发现了许多深和浅的洞穴,大大小小,沿着山。

我们不得不坐公交车去莫高窟。我们花了大约十分钟才看到莫高窟的真实面貌。洞穴像蜂窝一样排列,总共有492个。我似乎见过古代工匠站在烈日下的梯子上,听到他们敲击岩壁的声音。这座艺术宝库凝聚了多少古代工匠的汗水!

当我们到达莫高窟,我们将参观八个洞穴。导游会带20或30人参观。这些石窟里有雕刻的佛像:最外面的两个是天王,天王是菩萨,菩萨是佛陀最大的弟子叶佳和最小的弟子阿难,佛像在中间。在每个石窟中,除了奇妙的佛像,还有栩栩如生的壁画。这都是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一个勾画出来的。在古代,没有灯,所以工匠只能在白天用一点阳光勾勒出这些佛像的轮廓。一幅壁画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古人对佛教是多么真诚啊!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17洞:佛经洞。

藏经洞的面积很小,只有3平方米,但它曾经容纳了5万多册藏经书,是不是很不可思议?经文是从哪里来的?先从一个叫王的道士说起。

据说莫高窟的王道士在打扫时偶然发现了这些经文。他立即告诉清政府,当时清政府有内忧外患,腐败无能,对王道士不闻不问。道士王认为:政府不要经书,也就是说这些经书不重要,所以他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外国人。现在藏经洞里的许多经文都在外国博物馆里。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莫高窟的文化遗产。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在海外丢失的文物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十一

在大西北旅行的第三天,我们坐了八个小时的车,穿越柴达木盆地,翻过当金山,终于在傍晚来到了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

晚上,看了《又见敦煌》的演出,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前的光辉历史。其中,关于莫高窟的故事也让我身临其境,一位位古代的人物都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对明天即将要去的莫高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莫高窟,其实是因为一位僧人穿越戈壁滩时,路经鸣沙山,忽见山上金光璀璨,认为一定是有佛的存在,于是在戈壁滩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便在窟里坐禅修行。后来,经过秦朝、唐朝、明朝等的不断修建和改造,莫高窟就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我们来到了莫高窟,坐了观光车,看见的茫茫戈壁的石壁上的一个个洞窟,就是莫高窟。

我们去的第一个窟,是235号洞窟,这个洞窟是在唐代开凿的。走进去,我就看到后壁前有几尊佛像,在正中间的是弥勒佛,它盘腿坐着,左边和右边站着菩萨和天王。佛像精美绝伦,好像活了一般。两壁上边的是莫高窟壁画形象的代表——“飞天”。“飞天”这一形象在莫高窟壁画xxx出现了五千多幅。

我们还看了许多窟,149窟、238窟、123窟……有秦朝的、隋朝的、唐朝的。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28号洞窟了,这个洞窟左后方壁画上有着《七色鹿》的故事,在壁画中,把七色鹿描绘得栩栩如生,好像千年的七色鹿就展现在我眼前。

莫高窟,把千年以前的历史告诉了我们,所以我们要保护莫高窟,把历史传承下去。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十二

闭上眼,仿佛还能听到风沙中叮呤作响的驼铃声,开崖凿窟的击打声,还有忽远忽近的讲解声……

以前,我对莫高窟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丝绸之路。而去年暑假的西夏之行,让我对那片苍凉的西北土地,平添了些许的敬意。那分明是一个千年的文化圣地。走在贫瘠的黄土上,观望石窟群中的那座九层楼,依山而建,高耸飞檐。从楼下观望莫高窟,几百个洞窟遮遮掩掩,令人目光迷离。穿过历史的迷雾,仿佛看到古人对佛教的信仰、对安宁境界的追求是如此的执着。要不,他们怎么可能仅凭双手就开凿出这么庞大的莫高窟呢?无限感叹和佩服之中,我连忙加快脚步,渴望早点遇见那个虚无又高洁的世界。

一进洞窟,各种佛像壁画扑面而来,让人在这种狭窄的空间里,也能感受到空阔、伟岸。我的内心瞬间宁静,一如在佛祖的教导下顿悟一般。壁画中演绎着历史的沧桑,那阴森树林里饿狼的哀嚎,王子的善心……仿佛就在眼前。岁月使他们露出了本真的模样,褪黄的边边角角,抵挡不住美妙绝纶的故事。

洞口壁画上的凿洞人更是让我感慨万千,他们专注而又详和。都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细细思量,心底里极为认同这句话。正是他们有着这样的信仰,并满怀虔诚和幸福地搭建了这个“极乐世界”,才给世界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精神遗产。千年下来,这些文化积淀,让我们后人看了更觉安宁。

我们观赏的几个洞窟,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讲解员讲解的。她不时指着壁画,带我们细细品鉴。讲到高潮之处时,甚至会挥舞手臂,尤其是讲到英国人斯坦因,仅仅用几两银子就从王道士那收购走大量经卷画作时,她更是激动万分。是啊,国力衰弱,就连人们的生命财产都无法保证,更何况是那些还不知道有多大价值的文化遗产?女讲解员对这份工作竟执着了二十多年了,她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敦煌。我想,应该是信仰的魅力,让每个敦煌人都留有坚守敦煌的力量吧。

一切景语皆情语。旅程匆匆,再美的风景也留不住归去的心。细细品味敦煌的美,静静聆听敦煌人的坚守,好好感受这样的深情。很想再拥抱一会敦煌城的太阳,很想搭一列时光车回到古代敦煌……太多很想,却只能化为远方。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十四

天空高而碧蓝,泛着宝玉的颜色,仿佛历史的洪流中,哪一位人物腰间——那澄澈而悠远的神秘。

飞云腾成万千形状,指引着无数人,向那遥远的过去,摸索,逐渐的了解,然后得到心灵的归宿。

那一片大漠上,风沙漫漫,神光离合。

莫高窟

四百余洞窟,开放仅有一百有余,其余的,有些在外国人的破坏下丧失了生命,有些则被时光洗去的亮丽的神采,他们拖着沾上大漠风尘的衣摆,摆着奇特的姿势,柔和地舞。

我原本是不知那关闭的理由的,只是在走进第一个洞窟的一瞬间,从她们的眉眼,鼻子,嘴唇等等一切具有灵动美的地方,读出了那些逝去时光中的往事。

黑暗里,我看见一双双眼睛,无声地,默默地,在对我倾诉着什么。

我曾经听说过,这些飞天如何能够具有那些栩栩如生的仪态,在于——每一个飞天,都曾经是一个真正的人,因为她们的美,被古代的法师用法术封印在古老的墙壁上,画师加以修饰,终其一生,用静止演出灵动。

我原本自然是不相信的,只是到了这里才知道,那些舞姿仿佛根本是真实的,自然的,无法用虚假代替。尽管在现代人看来,她们并不美,只是染上历史的颜色,披上神秘的面纱,更是一种独到的华丽虚幻的韵味。

她们在笑,在舞蹈,在静谧无人的黑暗里展露绝世的笑颜。

从她们被画在墙壁上的一刻起,也就是余秋雨在《莫高窟》里面写到过的:乐樽和尚在三危山看到灿烂的神光,便起誓要修筑莫高窟。她们便是观望着一切的一切。帝王将相著其盖世伟业,一场场战争,一次次凯旋,一张张欢笑着的真诚面庞,红颜与英雄,有如周瑜小乔等等佳话。历史的巨轮隆隆碾过,她们看着繁盛一时的隋朝,看着兴盛富强的唐朝,画师给她们点上朱唇,勾勒出华丽的轮廓,翩跹的缎带,于是她们在飞翔,看到中国的兴盛,欣慰地微笑,舞蹈有如鲜红的花瓣飘落在静谧湖水中明月的影子里,华丽张扬的,色彩艳丽的,盛大地舞蹈!

她们在叹,在飞翔,在沉寂无人的黑暗里吐出低低的叹息。

终于,兴盛的时代过去了,北宋,南宋,宋末支离破碎的中国,也许它还像冰裂纹的瓷器,仍旧残留着那种华丽的美丽,但是,飞天们似乎已经看到了掩藏在虚伪下的真实,拨开重重伪装,直直看到中国的本质——逐渐向下走去。于是,色彩开始变得浓重了,灰暗了,一个窟中,大佛的手在时间的重压下破碎,雕塑师们想要把它完善,但是雕出的,终究没有隋唐之时的韵味和自然,正如就算元朝的脚步迈遍整个亚洲,也无法改变中国走向衰落的命运。飞天们脸上是那凝结了的笑容,舞姿依旧的飘逸,然而,却再没了往昔真实的快乐,那舞,是腐烂花瓣的凄靡的香味。

她们在哭,在流泪,在低沉压抑的黑暗里落下腥咸的血泪。

残酷的时代终于来临,清末的闭关锁国政策,把中国彻底带入不可挽回的深渊。血液渐渐坏死,也无新鲜血液注入,中国进入华夏历史上最大的低谷。她们流泪了,但是,黑暗里有谁能看得到她们透明的眼泪,只有消散在空气里,留给那后来打开石窟的人们,感受一下那泪水的潮湿。谁能够再为她们涂上胭脂水粉?谁能够再为她们添上柔和的缎带?谁能够再给她们那母亲一般的吻?中国在死亡,她们也在死亡,腥咸的泪合着腥咸的血,混杂在大漠的风沙里,无比凄凉。

她们在舞,在呐喊,在静如死亡的黑暗里尖声述说着那茫茫的无尽的永恒的悲哀!

她们的悲剧到来了。外国人走进了莫高窟,打开了重重风沙后包裹着厚厚封尘的历史,几枚银币,得以掠夺文化的财富,用技术复制下一面面墙上飞天们的身姿,流下一面空荡冷清的墙壁,她们的笑容,被用低廉的价格,买去送往国外。凝固的笑容无法改变,心中却在咆哮——中国啊,这里,这里,您,已经死去了么?她们留着泪微笑:母亲啊,我就要离开这里,带着死去的心,走向世界的囚牢。没有被带走的飞天们,听着同伴们的哭喊,看着无力挣扎的身影,暗叹着苦涩的人生。

她们在笑,在沉睡,在微光朦胧的黎明里瞌目走进长眠。

革命,反抗,建设,富强,中国终于走出黑暗的深渊,遥远的黎明把曙光撒在每一个革命者的身上,人们打开了莫高窟,看到无数艳丽绝伦的笔画,找到无数经典神秘的经文。就算晚了,迟了,终究还是找到了。飞天们露出了笑容,经历过悲欢离合的笑容,她们终于被发现了。一切都沉寂下来,尘埃落定,她们早已疲累不堪,维持着舞姿的绝艳,柔和如秋水的身姿,淡如薄烟的笑容,缓缓地,缓缓地,闭上了双眸,消失了神光,走进冗长的沉睡。

微光从敞开的门扉流泻进,为了保证壁画不会因为光而脱落,那如游蛇般的日光小心翼翼地撒在飞天微笑着沉睡的面孔上。

没错,她们从沉睡中睁开双眸。她们目光是澄澈的,对每一个参观这述说着中华五千年屈辱史,她们在说:请带着我们的爱与希望,走遍中国的每一寸土地。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十五

在我们人类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历史创造中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他们是希腊文化、xxx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在一个地方迷人地交汇过,并被最灿烂的表现出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的文化圣地——敦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敦煌莫高窟,亲自体验了莫高窟的无限神奇魅力。

我们来到了第96窟,导游说这座大佛高米呢!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它有十几层楼那么高,站在他脚下,仰望大佛,感觉我们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蚂蚁。这么高大的佛像,古代的艺术家却把它雕塑的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130窟,这座佛高约26米,是莫高窟第二大窟。古代匠师将佛像头部塑的较大,高达7米,超过人体的正常比例。匠师巧妙地利用来自洞窟前明窗的光线在这些面上投下的阴影,使得我们抬头仰视的人觉得佛像五官轮廓分明,高大雄伟、庄严神圣。由于长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气侵蚀,此画已受到严重损坏。

随后,我们又来到第148窟,这是释迦摩尼的涅槃塑像。佛身长米。由于涅槃像采用横卧姿势,俗称为“卧佛”或者“睡佛”。塑像虽然经过后代重修,但佛像仍然线条流畅。因为孔子有72个弟子,所以卧佛身边也有72个弟子,它们形态各异都站在卧佛后面。因为这座佛像已经涅槃,所以这个洞窟形状像棺材,洞窟壁上和顶上全部画满了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的佛像。

我们又参观了第17窟、103窟、112窟……其中有些洞窟的佛像都被卑鄙的盗贼给盗走了,有的被卖到国外展出。我国珍贵的文物流失了,多么可惜啊!

离开莫高窟,我万分舍不得,心里默默祝愿着: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啊,希望你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十六

中华大地上有许多世界文化遗产,比如规模宏大的故宫,历史悠久的长城,风景秀丽的颐和园……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现有洞窟735个,壁画万平方米,泥制彩塑2415尊,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

莫高窟的壁画举世闻名。壁画记录了佛教的传说与故事,画得栩栩如生,神仙好像就要腾云驾雾,和尚就要开口讲话一样。不同朝代的壁画甚至叠加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精湛的技艺。

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壁画,还有惟妙惟肖的彩塑。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等。我最喜欢的是一尊弥勒佛坐像,也叫“北大像”,高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第三大坐佛。这尊佛像外观轮廓错落有致,现在已经有九层造型。

莫高窟还有一个小房间――藏经洞。藏经洞是第17窟的简称,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佛教典籍,还有天文、历法、地理、方志、图经等。虽然这里由于多国从中抢掠,缺失了好多文物,但是它仍然是一个有着重要文化价值的地方。

我们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料,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发扬光大!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篇十七

有人说:“高原上的瑰宝就是甘肃”!为什么说它是瑰宝呢?是因为甘肃省地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你们知道甘肃名字的由来吗?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甘肃这个名字与张掖、酒泉这两个地方有关。在古时候,张掖被称为“甘州”,酒泉被称为“肃州”,这两个地方的首字加起来,就成了现在“甘肃”的地名。西夏的时候,甘肃的行政部中心在甘州,因此甘肃的省名就简称为“甘”。

甘肃还是个多民族的地方,有汉族、藏族、回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

在我们甘肃有世界遗产——莫高窟!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它与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莫高窟始建于公园366年,它经历了年代的修缮与扩建,现在仅存735个洞窟,内有大量的壁画及塑像,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

洞窟也有几大分类:塔柱窟、覆斗顶窟、殿堂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影窟等。最大的第16窟有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足一米。莫高窟的分布为南北两区,洞窟分布高地错落,很有规格,最高的96窟高33米,莫高窟的主体在南区,487个洞窟内平均都有壁画和塑像,栩栩如生的飞天壁画,真是赞不绝口,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这也是僧侣们从事佛教的场所。在北区共计248个洞窟,仅有5个洞窟有壁画和塑像,其余的洞窟是僧人们曾经修行和居住的地方。甘肃的热血舞者们也用真情演绎着千年文化,如大梦敦煌,敦煌神韵,丝路花雨等,如此磅礴,震撼的歌舞剧,真是深入人心啊!

“就在天的那边 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 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看那, 看那, 月牙泉,想那, 念那 ,月牙泉……神秘的月牙泉,奇特的地理位置,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广袤的沙漠之间有一处似月牙般清澈的泉水,坐在山顶的沙丘上,眼前惟妙惟肖的美景,不禁吟起:“大漠茫茫升紫烟,仙池有水月牙泉。长亭小榭山边寺,恰似桃园境外天”。

领略了大漠风情,我们看看丝绸之路的河西第一关隘——嘉峪关。

嘉峪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绵延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是比山海关还要早建9年,是明长城西边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嘉峪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关城有66座墩台,高耸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出连绵的祁连山犹如画绢。关城中也流传着各种传说故事,如定城砖的由来,击石燕鸣的凄美爱情故事,山羊驮砖等。

当然不止这些,还有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天水;令人震惊的古生物伊甸园和政;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风景秀丽的小江南陇南,人间仙境扎尕那,藏传佛教拉卜楞寺,盛夏甘南草原的万人锅庄更是震撼心灵……

甘肃除了历史盛地还有很多诱人的美食。被称为“中华第一面”的牛肉面;手抓羊肉尝起来细嫩绵软,烤全羊更是肉中极品;酿皮子是一份酸辣爽口的风味小吃;灰豆子,甜胚子更是清香可口,还有更多的人间美味!

看!甘肃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赞不绝口的人间美食,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美丽甘州肃州欢迎您,这就是了不起的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