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旅游青岛作文400字通用(三篇)

小编:影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青岛作文400字篇一

那天我们坐上了火车,在度过了一个让我激动得难以入眠的夜晚后,我们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刚一下火车,一阵清爽的海风就扑了过来,这与充满尾气味的太原相比,显得清爽多了。导游先带着我们绕着海边走了一段,给我们讲了讲这里的风俗。其他人都在认真地听着,可我的心却早已飞向海边了。

终于,我们可以自由活动了!我拉着家人的手,像摆脱束缚的野兽一般竭力冲向海边。我一股脑地扎进水中。我享受着这种状态,这时我才体会到人类原始的时候,那种自由的生活。在水中折腾够了,我又发现了在沙滩上的乐趣。细细的沙子抚过身体,给人以安逸的享受。

到了傍晚,人们都出来散步、闲聊,这座城市变得喧闹起来。我细细地回味着在海边的欢乐。

我爱青岛,爱它的海,爱它的自由。我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到青岛来工作,每天都那么自在!

旅游青岛作文400字篇二

在青岛,最大特色自然就是喝啤酒。青岛人对啤酒的喜爱,无须多说,他们对外地人的友情建议是:你们那的青岛啤酒,不叫啤酒。青岛人对啤酒的定义是很严格的,最好是当天出产的啤酒,最多不能超过三天,否则就不叫啤酒。

厦门啤酒的销量也蛮大,个人最喜爱的啤酒,就是青岛啤酒。这个爱好估计起源于大学时,那时买青岛啤酒,得坐十几站公车,用“侨惠券”(一种海外归侨才有的优惠券)在友谊商店购买,一听大概1块2,然后在物理楼前的台阶上坐着,一边喝一边欣赏物理系的漂亮美眉。

在青岛喝青岛啤酒,味道就是与厦门的青岛啤酒不同,更鲜、更温润、更带一些麦芽味。喝多几次后,才真正感受到青岛人为什么那样说。

青岛的朋友说,在青岛买啤酒,是用塑料袋装的。一听之下,很觉奇怪,后来想想,你买啤酒,又不是现场喝掉,可以拿个杯子什么的容器盛,确实只能用塑料袋装啤酒,一则省了成本,二则途中不会洒漏。

有酒还须有下酒菜。青岛人在外喝啤酒,据说最常见的是来一盘蛤蜊外加一碟花生米。蛤蜊这个东东,乍听之下,以为是海蛎。后来见了,才知道厦门人叫花蛤、油蛤之类的。北方的花生米,也与南方不同,个大饱满,不象南方的只比米粒大些。炒一盘崂山磨菇下酒,也别有一番风味,也算是时尚绿色消费类。

说到崂山,青岛人又有一个自豪点,这“崂”字,在汉语中没别的意思,只能与“山”配对,几千年不变,是崂山的特有名词。查了一下字典,还真是这样。古人为某个地方或某事某人专配一个词的,记得只有武则天的“曌”字,那还是她当皇帝时专门下令制造的。

青岛的土特产还有一个是崂山茶,属于绿茶类,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崂山道士们制作出来的。想像一下当年崂山道士,在穿墙而过前,如果喝上一杯崂山茶,醍醐灌顶后,穿、还是不穿?这是个问题。在北崂山,从一水到九水,都有摆摊卖崂山茶的,兼卖别的产品。摊贩们算比较文明,不对游客拉拉扯,强买强卖。所以在穿过摊贩时,04年去陕西法门寺时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刚在寺门口下车,一个高大英俊的壮汉,步下台阶,直冲我而来,不由分说地抓住我的手,热情握手。然后说:先生,看您法相庄严、气度不凡,给您算个命吧。

青岛游玩的好去处,除了前文提过的三处外,市内恐怕就是八大关了,那里的环境,确实非常漂亮,嘿。其次是海边大浴场,在那游泳,环境不错、浴场也大,下水后混在其中,你就是不会水,也没人知道。

旅游青岛作文400字篇三

在一条条诱人的马路两旁,便是青岛那密密麻麻的、式样奇特的房屋了。在这里德国人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最明显的恐怕就要算是这些耸立在马路两旁的“人”字顶的楼房了。

登上小渔山顶上插入云霄的观赏阁最高处,俯瞰青岛市容,就会望见整个青岛是一片红、一片发灰的红,就像从阴雨中露出的晚霞。那一片片的红,便是那一个个的“人”字顶组成的。假如你走在街上或巷子里,猛然抬起头向马路两旁看看,又会发现你的身边立着一块块的黄,这就是土黄色的楼墙。红色的顶,配着黄色的墙,便构成了青岛的奇观。但是濒临海岸的新盖的一幢幢楼房,就大不一样了,这些楼房完全摆脱了德式的尖顶的古老式样,换上了新颖的外形。屋顶冲向蓝天,高大的窗户仿佛能吞掉大海,还有楼前那花园似的庭院,映衬着高高翘起的屋檐,这具有民族色彩的,而又现代化的建筑多有气派!住在里面又该多么舒适啊!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已经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自己的建筑了。我相信,等我下次再来青岛的时候,矗立在海边的摩天大楼,一定会把那一片淡灰色的红屋顶掩没住,出现在眼前的青岛,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青岛的马路像迷宫里的路,只是它交错相通,不会把你困在里边,也不会突然冒出一条死路来。青岛市内,除了三四条主要的长马路以外,便是短小的,分布得像蜘蛛网似的街道了。这些街道虽然很不起眼,名字却叫得很响。每一段马路都有一个馒头状的.山脊,不是上坡,便是下坡。上坡不难,很容易登上馒头似的脊背,而下坡时就有趣了,不时望见蓝色的海水。

在青岛我们每走一段路,都得小心翼翼,要不,你本来往东走着,三回两转地却绕到西边去了。为了避免这种麻烦,一边走一边问是最好的办法。在别的地方,问路是要选人的。只有老大爷、老大娘或警察才肯热心地为你指路,有的人则会给你一副冷冰冰的目光之后,继续走他自己的路。可青岛人不是这样。无论大人小孩、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人告诉你怎么走,乘几路车,甚至在汽车上,还会有人专门为你报站。我对这些人真是感激不荆

正是这些人,正是这些人的一副副真挚而热情的面孔,使旅游者们很快地适应了青岛的生活,踱着轻盈而悠闲的步子你看,在青岛主要的马路中山路上,外地人比本地人还要多,在拥挤不堪的商店里,你甚至难找到一个本地人,正是这些穿戴各具特色的,而又在旅游中得到充分休息的人们,汇成了青岛海潮般滚滚的人流。

记得在我们踏上归程的那一天,在青岛火车站的月台上,我快活得像一只小鸟。是呀!马上就要回家了。然而随着汽笛的长鸣,当我感到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我的心中却燃起了一股留恋之情,我猛地走向窗口,目送着这座渐渐远去的海滨之城。在火车上经过一夜的颠荡,我们终于到了家,出站走了不远,前门的广告牌就跃入眼帘,四个巨大的字——“青岛啤洒”被鲜艳的底画托着,使人感到那么亲切!顿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青岛,仿佛又走在那曲折的小巷里,又站在那戈壁式的房檐下,又汇入了那海潮般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