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通用12篇)

小编:GZ才子

经过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有针对性的教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六年级教案实例,来设计和编写自己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1.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非常喜欢旅游,并且去过好多地方。(出示老师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绍)。

【设计意图】:以自己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谁来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到山东的风景区去游览一下,好吗?(出示信息窗1)。

2、师:谁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山东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区?

生:……。

师:读一读下面的几句话和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旅游景区有关数据的统计导入新课,能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师:16%、9%、9.3%怎么来读?

生:16%读作:百分之十六9%读作:百分之九9.3%读作:百分之九点三(全班齐读,另举例指名读)。

【设计意图】:学生对百分数的读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导读出百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任意举出几个百分数让学生读,便于加深对百分数读法的印象。

1、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为例,小组讨论,指明解释9%、9.3%)。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书:百分数)。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过百分数?

【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寻找百分数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兴趣。渗透百分数的实际运用的普遍性。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自主练习。

1、使学生体会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意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课后练习第二题,仔细阅读题中的相关信息,说一说每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3、课后练习第3、4题,尤其注意100%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及反思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1.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3.练习。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知道了“成数”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的()%。

2.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60%42%100%95%。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种植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材第20-21页例2、第21页“做一做”及第23页练习五第4-7题。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反思范文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目的是渗透一些概率的思想。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活动贯穿始终,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因此在课始部分,通过创设摸奖的情境,复习以前学习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新知学习部分,先通过例题1猜左右决定由谁先发球引导学生认识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此想到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以此为桥梁,将可能性由以前的定性描述过度到定量刻画,这也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紧接着,组织学生完成试一试,通过摸球,继续感知在摸球过程中每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而例题2的学习比例1提高一个层次,为了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魔术表演中常见的扑克牌为载体,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整堂课始终为学生创设各种游戏活动,让其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意义和方法。

2、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一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了条件。如通过猜左右的方法决定发球权来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不同的摸奖活动方案中认识中奖率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概率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

3.注重对知识的深层挖掘。

试一试的第(1)小题是要学习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结合学生的多种思考方法,让其体会到解决问题时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此,在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时,提出如果任意摸一个球,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七分之三,可以怎么装球?此时,学生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也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中,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而六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了,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其善于思考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拥有一张网,去捕获所有的鱼。

本堂课由于放与收的度掌握的不好,而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不充分,对于例1的讲解也过于简单,这也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教材的解读能力还有待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钻研和探索。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关注课堂的原生态,关注学生的学,才能使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传输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与对话,才能由重学习结果转变为重学习过程,由重教师的作用转变为重学生的体验,由重知识的落实转变为重人的发展,才能真正赋予课堂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总之本节课中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附教案: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射阳县码头小学王春梅。

[教学内容]。

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教学过程]。

谈话:同学们,节假日的时候很多超市门口都设有摸奖活动,以此来吸引顾客。这是国庆节期间农工商超市设立的摇奖活动。

师:猜猜看中奖规则是怎样的呢?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吗?打乒乓时,你们用什么方法决定谁先发球?

师:同学们,这里的1/2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试一试。

师出示袋子、红黄两球。

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师在袋中又放入一个绿色球,师:现在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师:任意摸一个球,都是摸红球,为什么摸到的可能性不一样呢?

师追问:现在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师小结:袋中有几个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其中一个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

3、教学例2。

师:在图中你看到了哪几张牌?

师:看了这6张牌,你还能提出关于可能性的数学问题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四人为小组活动,互相提问。

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选择其中五个问题来研究。请看屏幕,大家把这些问题默读一遍。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该怎么解答呢?

课件分别呈示两种方法。

师:剩下的四个问题,请大家在本子上列式解答。

师总结:从这里可以看出,任意摸一张,摸到某种牌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我们要看一共有()张牌,()牌有()张,摸到()牌的可能性是()/()。

4、完成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学生口答,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解释自己作出的结论。

师:如果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3/7,那么该怎样装球呢?

1、完成练一练(出示农工商超市的转盘)。

2、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

3、游戏:幸运大抽奖。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说一说。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引路人,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北师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我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这一点十分重要。当然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现对半学期来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活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我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我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例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在新授前将设计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明白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趣味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明白何适不适宜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资料,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创设时代气息感强,学生感兴趣的分配利润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资料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新课标进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创设必须的教学情境,学生经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一样,认识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最终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具体思维水平又引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象这样给学生供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构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恰当的放手自学,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想写哪个比例,就写哪个。”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自学的效果就格外的明显。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再如:在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资料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和比进行比较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兴趣是人们进取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在教学《数学广角》一课时,我设计游戏环节,创设把小组中的每个同学当成一个抽屉的情境,班上的学生自我利用道具书本,根据自我的想法进行合作交流。

总之,我们要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本事”,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今年,我教学第一次教新教材六年级数学课。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进行了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四则运算的练习。由于学生计算能力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思考主要是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解决问题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反思课堂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本节课我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开课时,出示一个点,问:可以连几条线段?学生不假思索的说:一条。在片刻安静之后,学生突然恍然大悟,立刻反应:不能连成线段,因为线段有两个端点……接着在黑板上又点一个点,问,两个点之间可以连几条线段?(一条)。在学生及其兴奋的时候,我不再一个一个添点,而是一下点了8个点,问:8个点之间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学生喊着8条、10条……然后是相互的争论,互不相让。在学生兴奋的时候,我说:究竟是几条呢?给你们一个建议:在纸上画一画、数一数。由于点比较多,想一下子数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约1分钟之后,我又说:点多了,想比较快的数出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不容易,怎么办?有的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想到先研究点比较少的情况,找到规律后,再应用规律研究点比较多的情况。在这里我给学生建议,利用表格的形式记录是否更清楚呢?渗透了由难化易的数学思考方法。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丰富的连线过程后,整体观察和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从而进一步发现每次增加条数就是点数-1,接着让学生在发现中提升规律,从而解决复杂的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点连线段的方法和知识,还体会到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真是受益匪浅。

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应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渗透数学思想,指导学生的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方法,自主的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更多的数学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数学思想时,在引导学生研究了“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之后,出示了练习十八的第3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在研究的时候,为学生学生提供了画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表格,学生根据刚才研究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其中蕴含的规律。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的研究的,为什么多边形的内角和是(边数-2)×1800。在学生发现规律之后还要学生反过来思考这样的规律所形成的原因。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及创新精神。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之前发现的连线问题的规律,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更深刻的理解如何将数学问题化繁为简,运用数据学的不完全归纳法总结规律、验证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的这种抽象性,使得有些孩子学习数学时,会有困难。在研究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操作的手段。可以是实物操作、可以是在纸上的写写画画,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在实际的观察、分析、提炼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问题的本质,发现有价值的规律,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了问题研究的方法。并且常年的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操作并从中有所得,学生从实践操作中找到规律,同时也获得发现规律后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及数学知识的基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图中连线,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来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思维得到训练。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关注了这些问题。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课堂生成是随机的,在研究若干个点之间可以连多少条线段的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规律的总结,但是忽略了存在这种规律的原因。比如:”每增加一个点,所增加的线段的条数就是点数-1”,终于等到学生发现了规律,我就迫不及待的引导学生总结最终的规律,而没有引导学生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使学生更清楚的理解规律,进而进一步应用规律灵活的解决后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这个失误也说明,在公开课中,教师还是没有沉住气,仍然有走教案的迹象,我还要继续不断的修炼自己,以使自己的驾驭课堂的感觉更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