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班数学教案设计范文(23篇)

小编:XY字客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手段。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学工作计划的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份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难点:

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

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

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

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二、探索新知。

(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

媒体演示例题。

(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

36+6=42(个)。

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

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

(4)教学试一试。

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

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

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

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

三、拓展练习。

(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

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

(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

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辅导班数学教案模板

郭晓萌忘不了的是你那整齐的作业书写和认真的学习态度。你为人文静稳重,尊师守纪,彬彬有礼,做事认真,成绩优秀。今后你更要大胆主动,积极动脑,敢于质疑,改正粗心的毛病,争取优中更优。

陈浩洋活泼好动的你有一颗上进的心,你爱学习。所以这段时间成绩有进步。可是不够自觉,贪玩,不爱动脑筋,所以学习上没有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如果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写作业,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郭子昂有聪明才智,勇攀学习上的高峰,强烈的上进心是你的动力,你爱动脑筋,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你上课能集中精神,你的成绩会有更大的进步。希望你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多参加体育、劳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李梓睿尊敬老师,讲礼貌,热爱劳动,作业书写端正,做事认真是你留给老师的最深印象。在学习上你专心听课,作业按时完成。但觉得你总有点胆小怕事,如果你在学习上、做事上再下苦功,放开胆量加快速度,不懂就问,那你成绩一定更有进步。孙宾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是你最大优点。一直以来,你学习上较自觉主动,这段时间成绩进步很大。可惜的是你的作业书写太马虎了,希望你能改正这个缺点,做一名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王泽同你是一个相对内向的男孩,但是在课上老师却能发现你专注的神情,感受到你对知识的渴望。你是一个很自觉的学生,就是学习有点跟不上,望认真掌握好基础知识,多练、多问,继续努力,老师关注着你的进步。

纳出10+的重点,阿谁看了以后,你才绝对这家伙还是蛮牛的,其邓论却是差那么一点。

清大学习吧暑期辅导班学生评语为期一个半月的暑期辅导班结束了,作为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跟学生相处过程中,对学生多少有一些了解,现在做出以下评价。

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陈雨康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

开朗乐观,聪明灵活,反应敏捷。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基础,课堂上老师基础性的提问都能回答。

该学生缺点:

课堂上容易走神,坐不住,有点小偷懒,作业并没有按时按量完成。

老师建议:望今后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并能够勤奋一些。老师相信,你如果能够花多一点时间在学习上,你聪明的小脑袋瓜会让你成为一个出色的好学生。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的。

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胡佳俊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课堂表现不断的有进步,越来越认真听课了,还会在课堂上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了。而且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完成的不错。几次测试成绩相对都有所提高。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该学生缺点: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刚来辅导班的时候,容易在课堂上睡觉,也爱说话,但是慢慢的有所改观。

老师建议:望今后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多读多看英语书,尽量克服在课堂上说话睡觉的坏习惯,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英语成绩提高上去,并给你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黄金宇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英语发音较好,并且写的一手的好英文。

该学生缺点:学习的自主性较差,有点小懒惰,碰到问题不能多思考,作业完成也不是很理想。

老师建议:黄金宇同学很聪明,如果聪明的小脑袋瓜再加上自己自主的去学习,那么不久的将来,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和回报的。老师希望你能静下心来,好好的去对待学习,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慢慢的你会从学习中获取很大的乐趣的。加油!

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黄一帆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学习的自主性较好,性格上比较安静,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作业完成情况也比较理想。

该学生缺点: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爱走神。

老师建议:老师希望一帆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好好的做好课堂笔记,并争取每节课都把所学知识吃透,并能灵活运用。

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何勋成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英语基础较好,反应敏捷,记忆力佳。

该学生缺点:做题容易粗心,课堂上过于活跃,比较爱说话。

老师建议:望今后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听课,做好课堂笔记,当场吃透老师所授的知识点,不要有骄傲的心理,能细心的处理任何一个英语学习上的问题。老师相信,你聪明的脑袋加上你今后的认真和努力,会让你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王平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英语基础较好,反应敏捷,记忆力佳,课堂上能安静听课,作业完成情况良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该学生缺点:做题容易粗心,学习上容易浅尝则止。

老师建议:老师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加强你的学习自主性,不要有骄傲心理,好好在你较好的英语基础上,更深入的去学习英语学科知识。老师相信,你的努力会给你带来很好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回报的。加油!

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魏文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英语基础不错,性格安静,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作业完成良好,特别能写的一手的好英文,学习自主性较强,几次测试成绩良好。该学生缺点:老师发现你的胆子较小,有问题不太敢跟老师交流。

老师建议:老师希望你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解决它,在你原有的基础上,老师希望你能更深入的去学习关于英语学科的知识,这会让你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更上一层楼。七年级英语辅导班,学生邹思昊评价如下:

该学生优点:英语学习上有点基础,但只是知识掌握不系统。

该学生缺点: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爱开小差,学习自主能力较差,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作业完成情况一般。

星宸拼搏初一数学暑期辅导班各学员学习情况报告与分析杨丽:杨丽是一个性格十分开朗,活泼可爱的女孩,能很快融入一个大集体中,在星宸拼搏和周围的同学相处得很融洽。在上课的时候,回答问题积极,反应很快,但是在考虑问题时思路不清晰,导致一些问题思考得不全面。上课做练习题时,不够仔细,会犯一些小错误。有时会反复犯同样的错误,每次评讲完后又会恍然大悟,这说明平时在家里没有认真复习和纠正原来的错误,建议把平时的错题都归纳在一个错题本上,复习时要有针对性,不要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在平时上课时,能够活跃上课的气氛,但是有的时候太过活跃,有说小话现象,导致课堂不够严肃,希望能够克制。总体来说,表现还是不错,每堂课的效率很高,接受能力很强,平时练习能保证一定的正确率,初一的知识大部分都能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

这次期末测试杨丽的成绩是77分,从这次期末考试可以看出杨丽的基础部分已经掌握,但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仍然不牢靠,遇到难题静不下心来好好思考,考试一遇到难题就空着,这个习惯不好,建议多练多做一些该方面的习题,只有克服了难题才能提高成绩。

最后,希望杨丽能在课外多用点功,好好复习、预习课本上的内容,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并且建立一个错题本。

孙皞哲:

孙皞哲的性格很外向,会主动与人打交道,与新同学在一起能很。

快地熟悉起来,大家与他在一起玩也会感到很快乐,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他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大优势。

但是,他现在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还不懂事,这导致了他在生活中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会置之不管,不会考虑之后的结果。在这个暑期对他的辅导中,我感觉到他现在对电脑“情有独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还没有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这导致了他在上课时总是静不下来,非常浮躁,抽他起来回答问题时,都没有怎么认真仔细地思考过,很多问题都是脱口而出的;有时感觉他上课十分痛苦,心里一直想着还有多久下课,所以他的上课效率并不是很高。虽然在暑期的一系列辅导中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他这样是不容易学好、学精的。

哲能够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过得充实,吃一堑,长一智,每年都有一个巨大的进步,有一个巨大的改变。

赵浩宇:

赵浩宇是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男孩子,刚开始对环境比较陌生的时候显得比较内向,但是过几天和大家熟悉了之后,言语就多了起来,也放得比较开了。在课堂上,赵浩宇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每次黑板上的练习题总是他第一个举手上去做,这说明他的反应是很快的,同时也说明了他很有勇气。但是他在做课堂练习题的时候显得没有主见,总是做一题问一题的答案,对答案有一种依赖感,怕自己出错。建议家长把平时给孩子买的练习题后的答案先暂时保管一下,每次等孩子做完一章节后的练习题再让他对答案,这样才能让他摆脱对答案的依赖。

在整个暑期的培训中,我了解到赵浩宇喜欢宠物,有时会给我们分享一些关于他和宠物的事情,大家都很有兴趣听闻;同时,他也喜欢收集昆虫的标本,有时也会带着他的那个收集了昆虫的小盒子给我们介绍。这些爱好都很好,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他有时也会带一些课外的书籍到教室来,在星宸教室里面人少,很容易被我发现并且制止,但是在学校就不一样了,一个班的人很多,有点小动作老师是很难发现的。我认为,这个习惯不好,上课就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外的书籍在课外去看比较合适,否则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希望家长能管理好这些书籍,让孩子在课外去阅读。

赵浩宇这次期末测试考了85分,从卷子上看,初一的整体知识掌握的还是不错,唯一掌握的不好的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回家能够自己再复习一下,多花点功夫在上面。新的知识总是会遗忘得很快,况且我们把四个月的课是浓缩到一个月里面讲的,这就需要孩子回家自觉复习,多做题练习一下,如果在课外不加以巩固的话,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数学设计教案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6以内数的分合形式。

2、练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看算式报出答案。

3、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6的组成和5的加减。

2、幼儿用书1-21页。

(一)游戏:碰球。

——鼓励幼儿前一已有经验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

——师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请幼儿看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口报的数字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是“5”。

2、游戏2—3遍后,可更换出示数字“6”。“4”,提醒幼儿口报的数字要和老师报的数字合起来与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

(二)游戏:开快乐火车。

——师友共同玩游戏,鼓励幼儿快速地报出算式卡片上的得数,要求既要算得快,又要算的对: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几点开?教师出示算式:你们猜?幼儿:()点开。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分合式填空格。引导幼儿观察圆点和数字分合式。启发幼儿在空格中填写相应数量的圆点或数字,并说一说分合式。

——看算式进行5以内加减运算。

——看图列算式。

——算式与答案连线。

(四)活动评价。

——鼓励个别幼儿大方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活动与记录,其他幼儿对照检查自己的操作活动。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画面整洁、正确的幼儿。

辅导班数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计划:

教师对学生依次进行作业辅导。由于学生学习程度有所不同,故教师以“学困生填平补齐,学懂生复习巩固,学优生竞赛辅导”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以保证学生保质保量、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学时间:

每周一和周三下午14:30——15:20,每次每次上课五十分钟。

三、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时分。

认识方向。

认识万以内的数。

分米和毫米。

两三数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角。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托班数学教案设计

一、目标:

1、懂得区分辨别拇指与小大拇指,且熟识它们的名字。

2、幼儿初步学习跟唱k曲,能依照歌词内容做对应的手指动作。

二、预备:

1、录音机及录有《拇指》的磁带。

2、两手的拇指与小大拇指各自用笔画上形象的微笑的脸庞。

三、过程:

1、展示画着微笑的脸庞的拇指与小大拇指,激起孩子的兴致。

拇指:“我叫拇指,孩子们好!”孩子:“拇指好!”

师:第二位客人也来啦,瞅瞅是哪个哩?

小大拇指:“我叫小大拇指,孩子们好!”孩子:“小大拇指好!”

2、使用大拇指谈话表演的方法熟识歌词。

(1)熟识第1段歌词。教师:拇指与小大拇指今日要来我们班找伙伴,你们明白它们想要找谁做伙伴吗?(孩子自由发言)它们想找此外一個拇指与此外一個小大拇指。究竟有没找着哩?我们来瞅瞅吧!(师边表演边咏诵歌词。)。

(2)提出问题:拇指找着伙伴了么?它们见了面,是怎么样问好的?(小大拇指的`提出问题和上面的一样)。

3、幼儿初步学唱k曲。

(1)听录音范唱1遍。教师:拇指找着伙伴后,可高兴啦,还唱起了歌哩,我们一块儿来听一听看!

(2)师范唱一次。教师:哇!它们唱的美妙吗?王教师也想唱啦,你们听一听王教师怎样唱的吧!

(3)孩子初步学唱,且能初步依照歌词内容做对应的手指动作。

师:你们想学拇指唱k吗?那我们一块儿来学一学!

(4)个别孩子表演。

4、学唱“小大拇指”。

小大拇指:你们唱的好好听,我亦要唱,我亦要唱。

师:你们听,小大拇指也想唱啦,让我们一块儿陪小大拇指与它的伙伴唱一唱吧!

5、教学游戏《找伙伴》。(请一孩子躲起来,集体孩子边唱边问,该孩子边唱边做答)。

辅导班数学教案模板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

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2、第三单元“字母表示数”

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2、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识别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与垂直等有关概念,从事折纸、模型以及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几何工具,画角、线段、平行线、垂线,制作七巧板、图案设计等活动。

(三)统计与概率。

1、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主要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据”

通过对报纸中数据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3、第七单元“可能性”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事件的发生存在必然性、可能性、不可能性,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1名学生,该生为女生。从性格上看,该生内向、腼腆;从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基本能够认真学习,但欠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数学基础较差。该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措施。

(一)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数学建模,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四)开展针对教学实验,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在两个半期复习中穿插复习。

第二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2课时(x月x日、x月x日))。

第三单元字母表示数1课时(x月x日)。

半期整理与复习1课时(x月x日)。

第四单元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课时(x月x日)。

第五单元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x月x日)。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据1课时(x月x日)。

半期整理与复习1课时(x月x日、x月x日)。

第七单元可能性1课时(x月x日)。

期末总复习2课时(x月x日、x月x日)。

根据学部领导刘校长、杨主任的指示精神,辅导班由奥赛变为竞赛的宗旨,超越课本,提高优生,最终达到竞赛出成绩的号召。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前段的辅导经验,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思想:以课本为纲,本着超越课本,凌驾于课本之外为原则,使学生在辅导班见到一些课堂上见不到的题型,通过方法思路的点拔让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复习巩固的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为竞赛做好必要的准备。另外,为了确保下学期竞赛能出成绩,在辅导期间提早发现竞赛苗子,有意思地及早进行个别培养和锻炼。

二、具体教学计划:

第五周:全等三角形基础题提高题;。

第六周:全等三角形提高题竞赛题;。

第七周:全等三角形综合题过关测试;。

第八周: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基础题提高题;。

第八周:等腰三角形提高题竞赛题。

第九周:等腰三角形综合题过关测试。

第十周:实数基础题提高题竞赛题;。

第十一周:项中考试。

第十二周:一次函数基础题;提高题;。

第十三周:一次函数竞赛题;。

第十四周:一次函数综合题过关测试;。

第十五周:整式的乘除基础题提高题。

第十六周:因式分解基础题提高题;。

第十七周:因式分解竞赛题;。

第十八周:整式及因式分解过关测试;。

第十九周:竞赛班期末考试。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一、教学思想: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用足用好每节课时间。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8.落实帮教措施。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尽量达到每个孩子都能提分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

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

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

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

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四、作业:

练习二:10、11。

《用数学》教案设计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

1指导语:小熊维尼听说动物新村在进行旧房改造,他决定去看一看。(点击ppt出现维尼形象)。

2幻灯1——依次出示三座房子,请幼儿猜猜各是谁的家。(房子后闪出灰兔、胖猪、羊羊三个动物头像)。

3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指导语:房子的外墙要贴瓷砖,可是动物们力气太小,所以就请维尼来帮忙运墙砖,看看维尼给他们搬来了哪些漂亮的墙砖?(幻灯1逐步点击,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的颜色和名称。)。

1、继续播放幻灯1,给三座房子贴上墙砖,

指导语:这么多漂亮的砖头,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1)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绿色,请幼儿找出对应的绿色三角形墙砖,以及和它对应匹配的红色三角形,幻灯演示拼贴。

(2)再次提问:“胖猪、胖猪,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粉色,幼儿找出对应的粉色长方形,同时匹配紫色的长方形。

(3)羊羊的演示方法同上。

2、小结:在这里,2个三角形、2个长方形摆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1、播放幻灯2,出示小猫、小狗家的两座房子。

指导语:灰兔、胖猪、羊羊家贴了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大家都想请维尼来帮忙,这次维尼会帮小猫、小狗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指导语:看到四个小图形,动物们犯了难,小朋友来试试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幼儿在作业单上操作探索)。

3、投影仪打出“大房子图”,提供众多对应图形,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的结果。

4、指导语: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告诉小猫和小狗吧!(操作幻灯2,将图形拼贴完整)。

1、指导语: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维尼和他的好朋友皮杰马上回到了百亩森林,决定把他们住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播放幻灯3,请幼儿猜猜两座房子分别是谁住的,然后点击跳动头像,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2、点击幻灯3,出示维尼搬来的三块墙砖:红色长方形、黑色正方形和紫色正方形,提问:三块墙砖也可以拼到正方形的墙上吗?(幼儿自我探索拼摆)。

3、请幼儿上前,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拼摆的结果。

4、继续播放幻灯3,演示维尼是如何拼的,并请幼儿指出维尼的拼摆错误。(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要边对边、角对角。)。

(说明:幻灯3中,皮杰的房子没有进行墙砖装饰,留白的原因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进行不同的创意拼搭。)。

1、指导语:皮杰也想来贴墙砖,还有维尼家族的其他成员,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请幼儿取出皮杰和维尼成员的立体贴,将动物头像贴在作业单的房顶上,代表各个动物的家。)。

2、指导语:老师有个要求,每个动物的房子贴的方法都要不一样,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他们该找不着自己的家了!

小班数学教案设计

1、在活动中引起数数的兴趣。

2、培养按数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实际意义,在操作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言来表达“2”的形成。

活动准备。

1、课件:大树、小鸟;

2、在教室里摆放许多小兔(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小兔来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它是谁?在哪呢?请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开。

1、体验2的形成。

(1)请幼儿从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师: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个小朋友找一只小兔来。

——你找到了几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请幼儿再找一只小兔。

教师:这一只小兔有些孤单,请小朋友再给它找一个伙伴好吗?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请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儿找到另一只小兔。

(3)现在你有几只小兔?

(现在我有2只小兔)。

(1添1是2)。

(4)请幼儿复述:1添1是2。

2、课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应该为小兔准备爱吃的萝卜和青菜。

(1)课件播放:

先请1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再请另一只小兔吃1个萝卜,

1个萝卜添上1个萝卜是几个萝卜?1添1是几?(1添1是2)。

()。

(2)教师用贴绒教具演示2的形成过程:

先请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请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几棵青菜?1添1是几?(1添1是2)。

3、认读数字2。

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菜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

幼儿认读数字2,2像什么?(2像小鸭水中游)。

4、理解2的实际意义。

(1)问2能表示2只小兔、2个萝卜、2棵青草,还能表示2个什么?

小结:2能表示所有数量是2的物体。

(2)课件播放若干数量是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2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2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2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用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概念略。举例:《上邪》《战城南》。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下列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

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她既极端的蛮横无理,又一味的独断专行。对焦刘的婚姻强行拆散,对儿子软硬兼施。(对话鉴赏略)。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对话鉴赏略)。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见二)。

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

四、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

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

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

五、本文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

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

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

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六、归纳“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参见有关资料与练习。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精彩语段;。

2、课后练习二三题;。

3、《知识与能力训练》。

八、教学后记。

《用数学》教案设计

1、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一、复习旧知,唤起经验。

(游戏)要求:一定发生的就立正,不发生的就坐着不动。

(1)太阳从东方升起。

(2)明天要上学。

(3)地球绕着太阳转。

(4)明天会下雨。

明天会不会下雨呢?都有可能,但可能性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举例:做游戏时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始,二个人每个人的可能性都是1/2。

1、教学例1。

同学在打乒乓球时是怎么决定谁先发球的?

提问: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共有2种情况,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对于运动员来说,无论猜左还是猜右,猜对的可能性是一半,猜错的可能性也是一半.

可能性是一半用分数怎么表示你怎么想到是。

追问:2表示什么,1呢。

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所以猜的结果只有"对"或"错"两种可能,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相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决定谁先发球是公平的。

2、同步体验。

拿出一个口袋。

(1)谈话:这里面原来有一些球,现在放入一个红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肯定有疑问)。

(2)打开袋子(一红一蓝)问:有答案了吗你怎么想的。

(3)交流中明理:一共2个球,任意摸一个,有2种情况,摸到红球是1种情况,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4)再往袋中放入一个绿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为什么。

(5)疑问:为什么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会不同呢这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6)小结: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

三、迁移和提升。

自学例2,并集体讲解。

“试一试”

“练一练”

四、实践与应用。

1、”非常6+1”,共有12只蛋,9只金蛋,如果你是第一个打进电话的人,你成为幸运星的可能性是多少?如果第一个人砸了一个蛋是金蛋,而你是第二个打进电话的人,你成为幸运星的可能性是多少?.

2、语文中的数学问题。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十拿九稳、天方夜谭、百发百中。

3、练习十八1-2。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用数学》教案设计

1.让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用简便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增强策略意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转化策略对学习的作用,能有意识、有目的、适当地运用转化策略。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增强策略意识。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讨论、观察。

多媒体课件。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形,你能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你是怎么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通过转化,我们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了规则的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出示练习十六第4题,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提问:在刚才的做题、交流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学生观察。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你会做这道题吗?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

出示题目右边的正方形图,提出要求:你能说说图中哪一部分表示这几个数的和吗?

引导:看图想一想,可以把这一算式转化成怎样的算式计算?

提问:这时该怎么做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和刚才的方法比较,这2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有时候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2.练一练。

1.练习十六第5题比较几种方法哪种更简单呢?你有什么体会呢?

2.练习十六第6题。

出示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图意。

明确图中每一排的点分别表示每一轮参加比赛的球队,把两个点合成一个点的过程表示进行了一场比赛。单场淘汰制就是每场比赛都要淘汰1支球队。

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计算方法吗?

进一步提问: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练习十六第7、8、10题。

弄清27+19的和就是最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长度之和。

作业布置练习十六第9、11、12、13题。

《用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从右向左数第4排的第2个。

师:谁还想说?

生:从左向右数第2排的第3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从后往前数,第4排的第3个。

师:怎么同一个人的位置有这么多种说法呢?

生1:人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观察的。

生2:人们的视觉不同,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说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生:有点乱。

师:我们能不能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来描述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用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在三年级上册中,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让学生直观认识四边形,其中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生已经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平行四边形通过活动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变相等这一特征。而梯形是第一次出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分析四边形内在的关系。

我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以下理念:

一、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

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听、记忆背诵接受而来的知识,理解较肤浅也易遗忘。而在体验中自身感悟的东西理解深刻、印象久远。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可能靠讲授、听而得来的,“能力”要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中、应用中、实践中锻炼而成。

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研究,我本着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的主题图,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序探究,自己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和补充的过程中,逐步把知识点完善起来,得到了有效地学习。

考虑到梯形的特征比较简单,而且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探究比较重复累赘,就在判断中使学生产生矛盾,通过争论中得出梯形的特征和定义。

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课始,我选取了与学生生活最贴近的材料——校园,让学生在校园里找熟悉的四边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资源来源于生活。

课末,我让学生思考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用处,截取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视频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许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

《用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口答。

60里面有几个十?800里面有几个百?240里面有几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教师板书:60÷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600÷3=。

(1)板书:600÷3=。

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

(2)尝试口算600÷3=。

(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板书:12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

1、列式并写出得数。

(1)6000除以3的多少?

(2)3600除以4的多少?

2、抢答。(口算卡)。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身边各种具体的事物来引出角的形象,在小学里角的概念基础上给出定义。通过具体的事物呈现角的各种变式图形,由此得到角的各种表示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从现实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再到角的表示这一条主线。在讲方位角这部分内容时,要求通过学生的活动和自主参与,使学生能了解方位角的意义与对生活的实际意义。整堂课要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使之能体会数学与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叙述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

认识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过程中,鼓励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角的表示方法。

难点:逐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会表示角的各种变式图形。

教学媒体:

一块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以让学生观察剪刀、时钟等物品,并让他们总结一下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并由此引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角。同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角的形象。

(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感受到角的形象,为下面引出角的概念作好铺垫。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这也是课改的需要与必然。)。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数学意识。

挖掘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探究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300立方米,仅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问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立方米?

小红家上月5日自来水表的读数为344米3,本月5日自来水表各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水表的示数是_______米3,所以一个月来她家用去_______米3水(读数到米3即可),应缴纳水费元.

水费是由哪几个量决定的?(答:单价、用量)。

三者之间的关系:单价×用量=水费.

二、呈现问题,自主探究。

(一)水费问题。

问题:实行新的阶梯水价后你会计算自家的水费吗?

资料表明:“按照《北京市水价调整及阶梯式水价初步方案》,对于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价格级差拟采用1:3,即第一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第二级水量价格为居民基本生活水价的3倍,阶梯式水价的计量方法将按四口家庭核定水量基数,每人月均用水量3立方米,为了方便居民用水淡旺季自行调剂,实行阶梯式水价以后,每半年查一次水表.”

分析:阶梯式水价水费的计算,需要分别按不同的单价进行计算。单价分别为3.7元和11.1元.

解:(元)。

设上半年用水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得。

下半年用水为:(立方米)。

答:上半年用水97立方米,下半年用水70立方米.

说明:本题也可采用计算的方法直接得到结果.

分析:

单价数量(立方米)水费(元)。

未超部分1.2201.2×20。

超过部分2(x-20)2(x-20)。

平均1.5x1.2×20+2(x-20)。

水费应按两部分计算,即单价分别为1.2元和2元.

解:设他家这个月共用x立方米的水.

1.5x=1.2×20+2(x-20)。

x=32。

答:他家这个月共用32立方米的水.

(二)出租车计费问题。

例2:

分析:收空驶费了吗?即超过15千米吗?如何判断?

15千米收费:10+1.2×11=23.2(元)。

3423.2。

所以,超过了15千米.

总费用应分三段计费:(1)10元:4千米;(2)1.2×(15-4)=13.2元:11千米;(3)超过15千米部分的费用,单价1.8元.

解:设甲、乙的路程大约是x千米,由题意得,

10+1.2×(15-4)+1.2×(1+50%)(x-15)=34。

解这个方程得:x=25。

答:甲、乙两地的路程大约是25千米.

巩固练习:书p119/2。

三、提高拓展,发展创新:

围绕出租车计费的多种情况,学生分组进行编题并解答。

由学生利用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给与评价.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共同点是:由于单价的变化,必须要分段计算.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

整理分组编题及解答的笔记.

《用数学》教案设计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683745。

×34×82×46。

2.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5)练习215309。

×32×25。

二、巩固反馈,深化知识。

1.第11页的做一做。

2.判断。

(1)57(2)306(3)193(4)403。

×35×35×36×35。

25515301158215。

17112043791612。

196513570494816335。

板书:用两位数乘(连续进位)。

48×72=3456114×59=6726(分)。

48114。

×72×59。

961026。

336570。

34566726。

答:要用6726分。

《用数学》教案设计

教科书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1.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每人一张例1的格子图。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1.谈话导入。

(分别演示蝴蝶平移的过程,第二幅图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旋转一次,第三幅图从左往右顺时针平移一周的过程)。

提问:(1)蝴蝶是按怎样的顺序变化而来的?

(2)花环两次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

(3)最后一幅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学生回答,师依次板书:平移,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提问:这两种平面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吗?(没有)你觉得它们象什么呢?(生发挥想象力回答,但要说明的是平面图形。)。

2.引导交流。

提问:你能从图上准确地数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不能)面积会相等吗?请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并可以在刚发下的作业纸上涂涂画画,验证你的结论。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指导。

3.指导验证。

师:你们组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你在观察这两幅图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说想的过程,并投影出示学生的作业纸。

(生可能回答上半圆平移下来就是下半圆,他们的面积吻合;“花瓶”突出来的半圆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圆,只要分别把他们旋转180度就可以了)。

教师及时评价并用演示刚才学生说的过程。

提问:这两幅图经过旋转和平移后都变成了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提问:变成长方形后它们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生:相等,长和宽一样,所以面积一样。)。

教师再次演示变化过程,提问:在两幅图变化的过程中,什么不变?(面积)都把它变成了谁的面积?(生:长方形。)。

小结:因为我们无法一下子看出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但分别把它们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我们就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三、应用策略,归纳方法。

1.谈话:刚才,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成规则图形来比较大小。在有关平面图形的计算中经常会用到“转化”的策略。请同学们试着来解决以下问题。

(1)练习十四第2题的左边两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相机演示。

(2)“练一练”右边的图形和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一幅图。

提问:你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快速地求出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个别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相机演示。

小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用到了怎样的策略?(转化)我们要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未为简单的图形,具体地说又是用到了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呢?(平移和旋转)。

四、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1.谈话: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很多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指名回答,生可能会说:1.推导三角形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推导梯形时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3.推导圆面积时,把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4.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5.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等等。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推导的过程,并相应演示推导过程。

小结:看来,“转化”的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题策略,在刚才的交流和演示的过程中,你觉得这种策略有什么优点?(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板书:化复杂为简单,化未知为已知,化不规则为规则------)。

五、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1.出示试一试:计算1/2+1/4+1/8+1/16。

提问:(1)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回答,并强调单位“1”相同。(2)相邻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后一个是前一个的1/2)。

师:我们一起来画图表示看看。师根据题目依次画图。

师:这题我们又可以怎样转化呢?学生看图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师提示:求阴影部分,空白部分又是多少呢?)。

小结:在解决这个分数加法的计算题时,我们借助图形来分析问题,把复杂的算式变成了简单的算式。这也是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数形结合。(板书)。

3、出示:比较大小:16/17和35/36。

你准备怎样比?先和同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体会: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般要通分后比较大小,通分很麻烦,现在只要转化成比较1/17和1/36的大小就可以了。

2.谈话: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有时我们也可以用“转化”的策略思考问题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些。请同学们看这一题:

出示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读题理解单场淘汰制的比赛规则并看懂图的意思。

(2)提问:什么是单场淘汰制?你能结合示意图来说说淘汰赛的过程吗?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进行解释。)。

(3)提问: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提示:不管第几轮,每场比赛都要淘汰几支球队?到决出冠军为止,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队?那么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这样看来求比赛了多少场就转化成了什么问题?)。

(4)如果有64支球队,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3.出示练习十四第2题的第3幅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评价并演示。

4.出示练习十四第3题的第2幅图。

要求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周长是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思路:转化成2个圆的周长),集体校对。

小结: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运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转化”随时随地都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在什么时候采用“转化”的策略能较好地解决问题?生回答。

七、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平移转化成体积相等的长方形。

旋转(顺时针,逆时针)不规则——规则。

s三角形——s平行四边形复杂——简单。

s梯形——s平行四边形未知——已知。

s圆——s长方形不熟悉——熟悉。

------。

小数乘法——整数乘法。

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初一数学教案设计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的难点是: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可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应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而后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用数学教案设计人教版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习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

电脑显示红花榜: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

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小雪比小华多几朵?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师:同学们,根据d的口答,你想对他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你为什么用减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为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所以用减法……)。

2.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师:咦,老师从这些题里发现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板书b和d,问: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用“12-8=4(朵)”来解答,是对还是错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吗?可以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还可以借助学具,通过摆红花来想一想。

教师巡视,给个别组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学具边摆边商量,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生a:“12-8=4(朵)”这个答案是对的。

生b:因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意思一样,所以算法也一样,都用“12-8=4(朵)”。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有没有信心?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73页“做一做”。

电脑示图: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基本练习加以巩固新知。】。

2.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二第1题。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跳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跳了多少下?电脑示图:

师:电脑博士给我们出了两道题。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读题后,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对比练习,加深“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关系。】。

3.选择题(教科书第74页第3题)。

电脑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加大难度)。

算式:44-40=4(盆)。

(学生独立思考后,选择答案,并集体订正。)。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还剩多少盆?

4.教科书第75页第5题。

电脑显示:

李平家养的家禽。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鸭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

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