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优秀15篇)

小编:琴心月

教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界面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和参与互动。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准备充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花儿也会放风筝》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草叶上的歌》教案

诗歌教学重在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诗歌,感受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2、通过学习诗歌,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歌二至四小节,感受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通过朗读与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的美。

1、课前布置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能够读通课文。

2、制作教学课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

在春雨的滋润下,沉睡了一冬的大地伸了伸懒腰苏醒过来了。花儿涨红了脸,柳树笑弯了腰,连草叶也唱起了动听的歌儿。同学们,想不想去听听?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作家高洪波写的一首优美的小诗草叶上的歌。(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说什么?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读后反馈。

谁来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草坪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

哪一节诗概括地描写草坪的这三个特点?(指名回答并齐读第一节诗)。

三、美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欣赏草坪,形象感知。

(二)感情朗读,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小节诗,感受草坪的美。

2、指导朗读、体会第二节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反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再次欣赏绿茸茸的草坪。

(4)引导想象:大森林睁开了明亮的眼睛,还看到了什么?

(5)引读:多美啊,绿茸茸的草坪,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绿茸茸的草坪比作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说明透过这绿茸茸的草坪我们看到了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自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节诗。

4、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1)学生汇报交流。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二至四小节诗。

6、美读第五节诗。

(三)、配乐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五、齐唱歌曲,升华情感。

师生齐唱歌曲《春天在哪里》。

六、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美美地把诗歌读给家人听,争取把它背下来。

2、练习写本课生字新词,比比谁写得最漂亮。

七、板书设计。

绿茸茸瞳孔。

草坪(美)。

亮晶晶明镜。

大自然(美)。

笑盈盈酒坑。

北师大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的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请大家集体喊出它的名字(板书课题上:小虾)。

师:喜欢它吗?能不能带着喜爱的感情再读一遍?

生:小虾(读出了喜爱之情)。

二新授:

师:这么喜爱小虾,你都想对小虾有哪些了解?

生:小虾长什么样?

生:它吃什么?

生:它生活在哪里?

……。

师:看来大家对小虾充满了好奇,那就请大家读课文,看看你都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虾生活在小溪里。

生:你知道了小虾长得什么样,它们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黑色,甚至背上、尾巴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都叫它千年虾。

生:我知道了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

生:我知道了小是的脾气也不好。

生:我知道了小虾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

生:我知道了最后缸里的小虾多了起来。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想了解小虾更多有意思的事吗?

生:想。

师:快来读读,课文对小虾的哪些描写最能吸引你?边读课文边找出来。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的一段,最能吸引我。

生:它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下,又后退,直到学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它们东西很小心,样子很可爱。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小虾吃东西的时候非常的小心。

师:小虾吃东西这么小心翼翼,连续做好几个动作才能吃到食物,你能在课文中找到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吗?用圆点标出来。

生: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

师:从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中,就可以看出小虾吃东西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

师:文中还有表示小虾吃食物时动作的词语呢,再来找找。

生:碰、后退、捧、游来游去。

师:小作者这样写就更能突出(小虾吃食物时的小心),也能表现出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师:小虾吃食物时是这么的有趣,你能试着读读吗?(生读并评议)。

生:表演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讨人喜欢的小虾,可爱的小虾,能试着用总是、然后、接、又、直到、才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句话吗?先和同桌说说。

生:我每天早晨,总是先收拾好床铺,接着收拾好书包,然后洗脸刷牙,又去吃饭,直到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去上学。

师:你的句子说得好,生活习惯更好。

生:爷爷去钓鱼时,总是先整理好钓鱼工具,然后推出自行车,接着把工具和小撑子捆到自行车上,又检查一下,直到觉得没有问题了,才出发。

师:说得真不错,吃饱了的小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略。

师:是呀,它们吃东西的时候是一个样子,吃饱了又是另一个情形,所以小作者说“小虾真有趣。”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生:小虾脾气不好。

师:课文是怎样写小虾脾气不好的呢?自由读,并动笔画画,再和同桌交流。

生: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直到这一段的最后。

师:谁还标出了写小虾生气的词语?

生:是“蹦”“舞动”“打起来”,还有“猛烈”。

生:还有“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你认为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生:“蹦”说明小虾跳得很高,速度也很快。

生:“猛烈”说明它们打架打得凶。

生:“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写小虾生气的样子很生动,我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

师:“就像是亲眼看见了它们生气一样”,说得多好啊!你能读读这吗?

生:读这一段。

师:小虾在生气的时候也这么的可爱,能不能借着作者的描述再发挥你的想象,给大家描述一段精彩的搏斗。

生:略。

生: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拾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生:课文最后一段说小虾产卵了,不久小虾也多了。这是因为我对小虾很关心,他们才会吃得好,玩得好,长得快,才会生出更多的小虾。

师:正是由于小作者的关爱,爱护,小虾们才生活得如此的快乐。

拓展延伸:

师:喜欢小虾吗?喜欢它什么呢?

生:略。

师:小作者就是怀着对小虾的喜爱亲自养小虾,认真观察小虾才把小虾写得如此的有趣。

师: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喜欢它什么?

生:略。

师:其实每个小动物都有可爱之处,只要我们走进它,接近它,关心它,爱护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与它们和平相处成为好朋友吧!

师: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 ,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

阅读的实质是一个动态的感悟过程。教师只有给予学生独立的与文本对话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文本的世界内撷取属于自我的东西,即学生的独特体验。虽然这些独特的体验有时略显稚嫩抑或稍嫌偏颇,但这却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幼芽。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管其感悟是清晰还是模糊,肤浅还是深刻,片面还是全面,谬误还是正确,都要小心地呵护之,激励之,保护好学生这种独立感悟的积极性,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方面应灵活交融、不着斧凿,才能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草叶上的歌》教案

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9个。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春天在哪里》),喜欢吗?喜欢大家跟着一起唱吧。

上的歌。

办法认识它,多读几遍。

牢。

3.生字认的怎么样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来当小老师领读这些词(课件出示生词)。

板书: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

(一)学习第二小节。

1.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这块绿茸茸的草坪好吗?哪位同学把第二小节读。

一读。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二小节),自己小声读一读。

3.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美)你能不能把这一小节美美的读一读。

呢?(指名读)。

4.是啊,多美的草坪啊,难怪沉思了一冬的大森林也睁开了明亮的眼睛,

同学们,想象一下,大森林睁开了眼睛它都看到了什么?

5.一起去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吧(课件播放flash动画),谁来把这一小节读。

一读(指名读2——3人)。

(二)学习34小节。

2.谁来读?(指名读)。

3.你想读那个小节(第三小节),好吧,读吧。

4.酣睡什么意思啊?(睡的很香)。

5.还有谁想读第三小节?

到了什么?(教师配乐范读第三小节)。

7.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8.亮晶晶的草坪真是映照春色的一面明镜啊!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9.瞧,笑盈盈的草坪在向我们招手了,谁来读?(2——3人)。

10.同学们,你们喜欢笑盈盈的草坪嘛?谈谈理由。

一小节。

(三)学习第五小节。

同学们,让我们来独独诗歌的最后一小节,再来品位令人陶醉的草坪吧。

这么美的诗歌,想不想把他背过啊,那么就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一背。(找2——3人汇报)。

咱班同学真了不起,当堂课就能把诗歌都背过了,课后把其他小节也背过,好吗?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草叶上的歌》教案

这是一首散文诗,全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不同时间草坪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一块草坪进行描写,赞扬了大自然的柔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掌握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草坪的美。

3、通过诵读诗歌,能够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诗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诗句写的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同学读来一定会兴趣盎然;由于诗歌跳跃性比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同学边读边想象画面,读进去,想开去,通过反复朗读,读懂诗歌,想象更广泛的画面,读出自身的感情。本课生字可以引导同学联系生活来认字。

(一)课件演示,激趣导课。

1、课件出示一片草地,让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看图,感受草地带来的那片绿色,那一片充溢旺盛生命力的草坪,根据同学的发言相机引发课题。)。

2、出示课题后,让同学说说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对同学提的问题相机处置(草叶唱的什么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身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淅淅沥沥、溢出、瞳孔、酣睡、蚱蜢、奶浆、梦境。

检查生字读音,然后引导同学借助生活记忆生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歌,其他考虑诗歌的主要内容。

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同学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感悟想象,交流品读。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想一想这是一块什么样的草坪?(引导同学抓住“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这三个词语,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谈出自身的感受。)。

2、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草坪,找出来默读,边读边画出不明白的问题。(同学可能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如:酣睡、瞳孔、酒坑、溢出。可随机进行解答。有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绿茸茸的草坪?为什么说是亮晶晶的草坪?为什么说是笑盈盈的草坪?针对这些问题,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问题,小组讨论。)。

3、要求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教师相机进行评价。

如:看出你是个有心的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

你还能抓住重点词语来谈出自身的感受,真不错。

你能依据课文内容谈出自身的看法,令人佩服。

你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令俺们大开眼界……。

4、全班交流第二小节。

(1)为什么说是绿茸茸的草坪?哪个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小组优秀代表汇报,其他的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指导同学感受到冬天已经过去了,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小草换上了绿装,大地充溢了一片生机。)(通过“拥挤的跳下云层”,感受到春雨非常调皮,春天使人心情愉快。)(透过绿茸茸的草坪看到了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春天,所以说绿茸茸的草坪是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板书:瞳孔)。

(2)同学们想像一下“睁开了明亮的眼睛”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3)这么美的景色你会读吗?自身试着读一读。指名读,点评读,竞赛读。

5、同样的方式学习第三、四小节。

6、这篇诗歌的语言很美,同学们都被感染了,那就将你喜欢的一小节记在心里吧!

(四)仿写儿歌,拓展延伸。

1、课文第一段与后面几段有怎样的关系?想一想课文是依照什么顺序写的?

2、想像生活中你看到的草坪还是怎样的,仿照第二小节自身编写一小节。(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五)作业。

1、编一小节诗歌写下来。

2、收集描写大森林的诗歌、散文,誊写在积累本上。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草叶上的歌》教案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汉字,草叶上的歌-第一课时。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及“破折号”用法。

了解诗的结构:总——分——总。

1、生字、词卡片。

2、优美音乐。

切入举偶。

1、谈话。(多媒体出示草坪中一棵小草的画面)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草叶”有关的诗歌。板书课题《草叶上的歌》。(读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问题赶快走进这首“草叶上的歌”吧!

对话平台。

自学。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诗,划出小节。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识字。

1、小组合作,互作小老师,交流识字方法。

2、通过识字卡片,举行生字认读比赛。

3、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读相关语句。

感知。

1、初读课文,汇报解决的问题。

2、再次感悟。

3、师配乐及课件进行朗读。

4、生评。

5、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来读一读,说一说原因,师生互评。

写字。

1、书写生字条中的相关词语。

2、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造型特点,看清笔画位置,下笔书写。

练习。

1、抄一抄,写一写。

淅淅沥沥拥挤溢出酣睡明镜洒坑。

奶浆梦境。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沥()溢()瞳()。

历()益()童()。

坑()浆()境()。

炕()桨()镜()。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心。

3、选择喜欢的一小节背诵。

4、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选读课文《神笔马良》,体会诗中展现的作者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纯真的爱心。

教学难点:

练习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合作写一小节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纸。

教学方法:

想像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马良吗,记得他手里的神笔吗?(观看动画片)。

读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想法和大家谈谈吗?

我想会有很多人想:要是我有这么一支神笔该多好啊!如果拥了神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画的东西,是吧?(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画什么)。

今天我们来一起读一首诗歌《我希望有一支神笔》。

二、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认读。

山脊(配图理解)撕破诗稿。

哭泣蜷缩(做动作理解)奔波忙碌。

3、请你准备一下,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分节指名读,思考:“我”有了神笔要给谁画,画什么,我的愿望是什么?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4、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西西是个怎样不幸的孩子?(双腿瘫痪,不能到处去)。

有了好腿,西西会干些什么?

(课件)师述:是呀,如果西西有了好腿,他就可以像小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去看蓝天白云,去看高山大河,去看树林田野,他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该多好啊!请你自己读第一小节。

师:现在,我真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生接读这小节。

再指名读。

如果我的心愿能成真就好了啊。

(2)听,邻居飞飞好像又哭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第二小节。

(3)自己读第三小节,看看我想为鸟儿们做些什么?

指读这一小节。

(课件)看,鸟妈妈和小鸟飞来了,它们想对我说什么呢?

(课件激发想像)朗读本小节。

5、自己完整读读课文。

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吗?(课件)。

再读课文,用你的慧眼去发现这4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先写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再写用神笔要给谁画什么,最后写美好的愿望)。

引领学生进行接力朗读。

6、你从这首诗歌中体会出了什么?(作者的爱心)。

现在你就是诗歌中的“我”,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可以动笔画一画,试着背一背这小节。

谁来展示一下?

我希望有一支。

马良的神笔,

要给辛勤工作的老师,

画一台智能计算机。

帮他(),

快速(),(),()。

三、读了这首诗歌,同学们一定都有很多话想说,那我们不妨把它写下来。

以“我希望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话,也可以跟同学合作写一小节诗。

在音乐声中展示交流(这就是我们的诗稿啊)。

四、总结。

正像一首歌中唱到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我们真的有了马良的神笔,那我们身边将到处是欢笑;虽然我们不能真的拥有神笔,但同样可以用我们的一份关爱之心,去使身边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18.我希望有一支神笔。

西西——好腿。

飞飞——飞机。

小鸟——家。

小树——太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分析: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对称轴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首先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其次,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再次,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内容: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以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难点:(1)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2)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3)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

3.关键:(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加强“做中学”。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

师:相传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手里的一块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氏璧。那么,这个绝世珍宝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这里边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氏献璧》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过渡:那第一次献璧的情形是怎样的?

1、学习第一次献璧。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想想卞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高兴、信心,满心欢喜)指导朗读。

卞和满心欢喜地去献璧,结果却被鉴定为(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师:此时的卞和,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急切)请你用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卞和说的话。(指名读,男女生读)师:卞和的急切解释顶撞了厉王,厉王大怒,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失去了左脚的卞和,心情是怎样的?(失望、伤心、难受)为什么?过渡:虽然失去了左脚的卞和伤心、失望、难受,但是他没有改变献璧的决心。

2、学习第二次献璧。

师:于是在武王登上王位后他又去献璧,玉匠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

师:“不屑”是什么意思?谁能带着不屑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师:就是玉匠这不屑的一句话让卞和失去了右脚。

师:失去了双脚的卞和,(生接读: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生接读: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3、学习第三次献璧。

师:请你默读课文5、6、7自然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句子: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指名读这句话,找出表示卞和动作的词。

师:请你做一做“捧”的动作。将“捧”换成“拿”可以吗?为什么?师: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师:哪个呢?(痛哭)“痛哭”说明卞和哭得怎样?(哭得十分伤心、伤心到了极点)那哪些词句表现了他伤心到了极点?(一连、直、三天三夜)。

师:是啊,他是多么地伤心啊!直哭得(生接读: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那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呢?(指名读句子)过渡:读到这,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吧。课件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师:谁会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你能告诉我这一句话的意思吗?没关系,老师给一点提示,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谁找到了?(生读)这是卞和说的话。

课件出示: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师:现在你知道卞和悲伤的原因了吗?(生答)那坚贞之士指的是谁呢?(卞和)。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伤心)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引读:是啊,事实被扭曲,是比砍去双脚更令人痛心的事啊!卞和悲伤地说:(生读)。

师引读:忠贞被诬蔑,受到侮辱和残害,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卞和无比悲怆地回答:(生读)。

师引读:双脚被砍,内心早已被割碎,心痛不已的卞和,泣不成声地回答:(生读)。

师:(课件出示)文王听到了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三、总结、升华。

师:卞和冒着生命危险三次献璧,他的故事确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扬卞和这种可贵的精神吗?(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忠心耿耿、坚贞)。

师:卞和献出的仅仅是一块玉吗?还有什么?(忠贞)这也是人最宝贵的品质啊!

课件出示:

卞和献出的不只是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他献出是更是自己的_______。

四、拓展延伸。

师:学到这儿,课文中的那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同学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1、收集带有“玉”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材第49页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体育运动吗?你们见过小动物的运动会吗?

多媒体出示动物运动会的主题图。

动物运动会上都有哪些比赛项目?仔细观察,你还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看来要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在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学习状况,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参与集体讨论,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和倾听。

产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

知1、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为了美化绿化校园,各个学校都在开展植树活动。(出示例题1情景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学校门口有6捆树苗(提示:每捆是100株,6捆就是600株)。

(2)图中还告诉我们,这600株树苗要平均分给2所学校,问每所学校分得多少株?

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写出。

600÷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算法。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

(2)汇报交流。

学生一:因为一捆是100株,6捆就是6个100,600÷2就是把6个百平均分成2份,6个百除以2等于3个百,就是300。

学生二:因为3个百乘2得6个百,所以600÷2=300。

学生三:因为原来我们学习过6÷2=3,60÷2=30,我想600÷2=300。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归纳小结口算方法。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联系旧知识和图意引导生说出算式的意义。

如果学生未能发现算法3,老师可加以适当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学生想……。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课堂活动1、师先找一个学生示范对口令的过程。

2、练习十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一小组为单位,开始对口令。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吗?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教案

1、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学会本课9个生字。

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录像带生字卡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2、播放《渴望》片断。

3、学生谈观后感想。

4、师:文中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呢?(出示课题:山沟里的孩子)。

二、检查预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不容易读好的语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正字音。(生字词、不容易读好的地方)。

3、指名读文。(个人读,小组读)。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订正生字的读音,激发起学生思维积极参与。)。

三、自主感悟,小组讨论。

1、师:那么,山沟里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2、学生自读自悟,圈点批注。

(习惯好,终身受益。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标记,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只要再课文多读几遍,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解决了相对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这样在全班的交流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是相对深刻的,对课文的认识也是相对全面的。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层次,有了深度。)。

四、识记生字。

1、师:下面,我来考考大家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互相提醒)。

3、师示范:罩、匙、貌、勤的写法。

4、生在本子上书写。(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把识字过程放在合作、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全班只解决难记的几个字,提醒学生生字的学习不忘方法,允许学生识字的方法五花八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

五、课后延伸。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一、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十二个成语三个一类字及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