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案例心得体会(精选14篇)

小编:紫衣梦

心得体会的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避免重复犯错。在学校参与运动会的过程中,我收获了不仅仅是奖牌,更多的是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教学案例写作方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_

i、标题;ii、正文。

(一)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二)主体。

(1)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2)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意义内涵,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3)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4)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5)将读过的内容,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也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也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更可以采用向老师或同学报告的方式来写。

2、注意事项(1)避免混淆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一般来说,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语言简洁,生动。文章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何写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1)与论文的区别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可行性分析1.案例素材比较丰富。

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分析1.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但往往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有些做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学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

案例是教学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学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1)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教师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时,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描述和分析,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的指导,使教学行为科学合理。要写好教学案例,需要把教学案例涉及的问题披露出来,深入分析研究,取得清晰的认识,较好地解决某个问题。教学案例尽管是个别现象,但具有典型性,代表了某种倾向。经常撰写教学案例,就能够敏锐地发现带倾向性的问题,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案例还能体现教学规律。典型教学案例深层次的认识积累多了,就能够通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真切地感悟教学的规律,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思维方式,高效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撰写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撰写教学案例是撰写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研究材料的基础,撰写教学论文是撰写教学案例的提高,撰写课题研究材料则是撰写教学案例的升华。三个方面结合,能够促使教师做到教学行动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科学紧密结合。这三个方面,撰写教学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基础打得牢,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撰写教学案例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有了撰写教学案例的基础,就为撰写教学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能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7.提高教师一般能力。

(1)提高观察能力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就要找出很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教学事例天天都有,层出不穷,但要从日常纷繁的教学事例中发现典型,并不容易,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撰写教学案例,讲述的教学故事要体现典型、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就必须将有关教学事实形成逼真的表象,也需要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能够促使教师注意观察教学现象,发现教学问题,持之以恒,就会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的能力。

(2)提高思维能力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能力。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枝节部分,教师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核心部分与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就需要运用教学理论的观点,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提炼出教学案例的主题,解决好教学案例反映的具体问题,探索出解决一般问题的途径,养成凡事用脑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习惯,掌握运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规律,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

(3)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写出的教学案例,可能是某项教学研究中的细化了的材料。从教学案例的线索引申开去,思考教学案例反映的教学现象,就有可能产生一些深刻的认识,独到的见解,再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使之带上条理性和科学性,就有可能发现某些教学规律,特别是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规律,从而产生某些创新。创新多了,就会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五、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及关键点(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写好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学案例,既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学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与评述型教学案例不同,它主要是把现实情况再现,不做评述和经验总结,由案例学习者进行讨论学习,一般也没有正确的答案。它适合用研究生等高层次教育的学习需要,因为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讨论和思维启发就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学案例集理念、实践、反思于一体,它是针对一个真实的具体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事件的描述、反思与探讨,是对实践中存在或者发生的事实的再现与思考。它是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例,是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主题鲜明的事件及行为的真实记录。因用途、使用主体等不同,其体例、格式、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一般可参照以下格式撰写:

一、案例主题(主题与背景)。

主题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还可包括教育背景: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二、案例描述。

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通过巧妙的事件描述,把问题寓于情节中,本质寓于现象中,答案寓于故事中。

案例描述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

三、案例诠释。

案例诠释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诠释教学活动,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来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水平。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隐含的丰富教育思想的阐释等。分析方法可以对描述中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四、案例扩展。

1.教学案例的定义: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的点评。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撰写论文相比,它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它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

(1)与论文相比,有自己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实录相比,有自己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写作虽与教学实录的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教学过程具体的实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而定。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

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

1.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挂钩,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教育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许多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了不少,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2.案例是总结教教育经验的有效形式。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因此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3.案例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最佳选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经验、教训。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4.案例是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的最好方式。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1.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独到的思考才能做到。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论文的泛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教学案例写作方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_

1、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可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育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他人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因此,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

(2)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就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教学案例的结构要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普通小学还是教学点,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新任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常态课”,学生基本情况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展现出来,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教师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是写好案例的关键,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是教学策略,还是学生认知放面,或学生行为等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分享你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增进理解,还是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等等。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4)检查你行动结果。?

2.写好案例的关键。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

四、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展示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他人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他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点评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

(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报告写作教学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此,我将分享我在报告写作教学中的案例心得体会。

第二段:背景介绍。

我的报告写作教学主要面对的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在英文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常常过于依赖网络翻译,缺乏结构化的写作技巧和目标读者意识。为了帮助他们改善这一情况,我采取了多种教学策略。

第三段:教学策略。

首先,我开始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研究。在授课过程中,我会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寻找可信赖的信息来源和评估相关数据。其次,我会带领学生学习如何规划和组织报告的结构。我会告诉他们如何使用提纲和小标题,使得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框架。最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对他们完成的报告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反馈。

第四段:效果评估。

在我对学生的评估中,我发现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得到了较大提升,对于所学内容和求职要求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销售报告、市场分析等商业领域的工作。

第五段:结论。

在教学案例和实践中,我发现成功的报告写作教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教学方法、时间安排、学生沟通等。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专业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通过高质量的报告写作教学,我们可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案例写作方法培训心得体会精选_

(一)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明确的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重点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二)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的优劣得失、意义内涵,看看它给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3](三)应用原文做导引,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四)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

记得唱过一首歌,歌词是这样写的: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赤胆忠心为人民,像一棵青松,像一盏灯,他是兰考人民的贴心人,以前只知道焦裕禄是名好党员好干部,但从内心却不十分了解他的一生,近来通过看电视剧《焦裕禄》,才真正从思想上了解焦裕禄同志确实是一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平易近人,作风廉洁,生活艰苦朴素,他的先进事迹使我很受感动和鼓舞,也深受教育。

焦裕禄同志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尽苦难的煎熬,七岁上学,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异,后因家乡遭遇灾荒,家庭贫困,被迫退学,跟随乡亲们去煤矿卖煤打工。他的父亲因无钱还债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泪未干,焦裕禄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抚顺煤窑做苦工,残酷折磨,这阶级仇、民族恨,给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给他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长大立志救国救民的种子,一次次紧握拳头高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後的吼声!起来,后来他找到了党组织,他在入党申请书上这样写到: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没有共产党,革命就不能胜利,穷人就不能翻身,我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为推翻旧社会,为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是这样说的,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兰考人民战胜自然灾害,不顾个人身患肝病的痛苦,他多次用钢笔杆顶着腹部坚持工作,同志们劝他去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这病医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

他常常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我们多少党的干部和群众,更感染了我。

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看,公仆精神是本质,奋斗精神是精髓,求实精神是灵魂,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作为党员要做到: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决不犹疑、决不含糊、决不动摇。

二是要坚定宗旨意识,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做群众的贴心人,做群众的主心骨。

三是要坚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干事创业热情与科学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焦裕禄同志当年在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90多万亩土地的兰考大地任县委书记,他既是一县之首,同时又是全县人民的公仆。他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正是为了这些穷苦百姓,正是为了这些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脱贫致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如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焦裕禄同志那种视人民如父母,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精神仍需发扬光大。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同志公仆精神的写照,也是党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主动加强党性修养,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我认为学习焦裕禄,不能单纯说说、写写,脑子热热,要做三个结合:一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与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身边的典型可能不是那么高大、那么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实际,可以用焦裕禄的精神激励自己,用身边的典型指导自己,学习那些优秀党员的做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三是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对照焦裕禄同志,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差距、定措施、选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具体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学习效果,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同志就是一个虽死犹生,活在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焦裕禄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的思想源泉。做为名党员,要求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以焦裕禄精神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在井冈山我们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长眠在这里的革命烈士献了花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和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哨口和红军造币厂;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向先烈宣誓,在茅坪八角楼学唱红色歌谣《八角楼的灯光》,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的两名教授分别作的《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几个重大问题》、《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报告。同时领略了井冈山巍峨雄伟、钟灵毓秀的山色风光。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了三湾改编的党旗飘飘,听到了大井练兵的阵阵杀声,感到了井冈会师的动人场面,闻到了黄洋界上的浓浓硝烟。感受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通过一系列现场体验互动式教学,使我对发生在1927年9月至1929年2月的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有了清晰的了解,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革命力量在农村能否存在和发展,革命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成了必须回答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斗争,而且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件中,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在敌人四面包围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并祥细分析了解决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问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全,初步解决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怎样坚持革命、怎样壮大革命力量的问题,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1月所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又科学地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几代中央领导都对井冈山精神作出精辟的论述:

毛泽东同志说: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邓小平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xx同志说: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征途上,全党和全国上下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xx同志说: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光芒。

那么什么是井冈山精神呢?xx同志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既是对当年井冈山革命的高度总结,又是对当今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标准。因此说,大力提倡和宏扬井冈山精神,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时代要求。坚持井冈山精神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坚定信念是对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是党性修养最核心的内容,是先进性的最起码的条件。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xx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

艰苦奋斗是我党一贯倡导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业精神。我们党正是发挥了艰苦奋斗的政治优势,才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领导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正是由于发挥了艰苦奋斗的政治优势,中国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蒸蒸日上。无论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时期,还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xx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如何写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达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

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

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

五、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一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1)一个好的案例必须包含一个典型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能算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案例。

(2)一个好的案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住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一个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现实生活场景——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学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案例所涉及的人产生移情作用。

(4)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故事——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5)一个好的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作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的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6)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包括从案例所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写作必须持一种客观的态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头的或书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对话、笔记、信函等,以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可读性。重要的事实性材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7)一个好的案例必须理清问题的性质——案例所说的问题是何种性质?是教学策略问题,还是学生行为问题,或是师生关系问题?如此等等。这是案例分析的关键,不要让纷至沓来的信息干扰了自己对问题性质的基本判断。

(8)一个好的案例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问题,它必须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具体措施,并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这应该是案例写作的重点。如果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话,那么最为适宜的方案,就应该是与特定的背景材料相关最密切的那一个。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案例这种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9)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有对已经做出的解决问题的决策的评价——评价是为了给新的决策提供参考点。可在案例的开头或结尾写下案例作者对自己解决问题策略的评论,以点明案例的基本论点及其价值。(10)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及其内心世界——案例要揭示出案例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等。换句话说,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展示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七、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还可包括教育背景: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第二部分。

案例描述。

案例反思。

案例反思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诠释教学活动,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来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水平。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隐含的丰富教育思想的阐释等。分析方法可以对描述中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让学生来演。

1.如何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民主、互动的合作学习。

3.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怎样转变。案例描述。

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状态,一个多月下来,学生已经非常喜欢这种开放、生动、多样、平等的上课方式,尤其是对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能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做法,学生非常喜欢,所以学生们乐意上《历史与社会》课,参与的热情挺高。

当课上到《学习化社会》的时候,我发现这块内容要是光靠教师讲的话,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枯燥难懂。我思前想后地琢磨了很久,有个念头在脑子里一直停留——让学生来导来演这节课,看看效果会如何?最终,我就这么决定了。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看上去还没玩尽兴的孩子们按时蹦蹦跳跳地返回了教室。上课时,面对学生齐刷刷的眼睛,我不由得怀疑起我这个想法的可行性了。坐着的他们还戴着红领巾,稚气未脱,也不是很安稳,《学习化社会》这样一块相对抽象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难了?然而,时间不允许我多想,“还是试试看吧,或许会有奇迹。”我告诉自己。

10分钟后,第一组举手了,示意我他们准备好了。15分钟后,其余三组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坐位上。这时,第一组的学生已经有点追不及待了,从他们自信而又兴奋的笑容里,我看到了一些希望。于是,匆匆准备出来的但又让我佩服的《小擦鞋匠的一生》就这样上演了。

第一组的学生采用了边讲故事进表演的形式,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山的那边有一个擦鞋匠,他已经给人家擦了十多年的皮鞋了,慢慢地积攒了点钱,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孩子。孩子从小就跟着父亲,看父亲给别人擦皮鞋,人们都叫他“小擦鞋匠”。8岁那年,父亲把他送进了学校,5年后父亲病故,小擦鞋匠辍学了,干起了父亲的老本行。20岁那年,他跟着老乡来到南方一个大城市,城市的繁华让他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依旧给别人擦鞋,只是在他工作的时候愈来愈多地想着一些问题:“为什么我只能给人擦擦鞋?要是有一天皮鞋用不着擦了,我去做什么……”想着想着,他更加拼命地擦鞋,原来他想多赚些钱去学习。后来他开始上夜校,学很多的东西……20年后,他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型家政服务部。他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工作,同时还要求员工参加各类与工作有关的培训班,鼓励他的员工学习各种知识。由于服务质量过硬,他的服务部规模不断扩大,在小擦鞋匠的服务部里还有小型阅览室,还在双休日对外开展家政工作知识的讲解……后来,他把他的妈妈从山的那边接过来,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小擦鞋匠从没停止过学习,一直到死。

我惊讶于学生能在这短短的10分钟内编出这样不偏离主题的故事,又配合着演得那么好。道具都是就地取材的:背起椅子当工具箱,拿块抹布做擦鞋布,挪桌搬凳地布置阅览室……这个故事表演完,教室里顿时被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所充盈。凭借着这样一个有着童话般美好结局的故事,接下去的课上得很顺利。我让学生结合课本联系实际来谈谈在这个表演中他们看到了、看懂了什么,小家伙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举手。

有人说:“故事表演里的小擦鞋匠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一个人必须学习,不学习就只有苦日子过。虽然擦鞋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学好了知识他就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了。”

有人说:“在这个社会里,知识更新是很快的,我从故事里看懂了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有人说:“小擦鞋匠只在正规的学校读了5年书,后来是边工作边学习的,这说明在学校学习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人们可以在社会中的一些业余培训机构学习。”

也有人说:“他还自己建阅览室,这样方便了员工的学习。对外还开展家政知识讲座,这样人们就可以去听了,为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做了贡献。”

还有人说:“他不光自己学习,还鼓励、建议别人学习呢,挺先进的嘛!有点像那种先富的带动后富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过上好日子。”

“老师,那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学习化社会了吗?”一个平时调皮但又爱思考提问的男生打断了我的讲课。我微笑着,并不反对这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插嘴”。

“同学们认为呢?我把问题交给了全体学生。

大多数的学生都大声回答“是”,但也有少数相反的意见。两方开始你一句我一言地争论起来。其中一个学生说:“我爷爷都去学电脑了,这还不是学习化社会啊?”另外一个学生马上提出异议:“可我爷爷就没去学,还是吧嗒吧嗒抽抽烟、晒晒太阳。”全班顿时大笑,天真的孩子真是可爱。

笑声平静下来后,我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准确地说,我国是正在步入学习化社会,大家不难看到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行为,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更为开放了。当然,我们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这项建设上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是建立学习化社会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战略,所以我国正在加快对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大家要知道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那么,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我们能为此做点什么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乎全班同学一下子就脱口而出。

“要多向身边的人宣传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和我一起学习、学习、再学习。”班里的“大嗓门”喊得字字有力。

“学好知识可以去做小老师,教社区的老爷爷老奶奶。”一位文静的女生说。

本节课教学的一个很大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教育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接受教育”、“被动教育”的思想,确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会学习。

我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如果发展创新的目的不能实现,那么一切的学习实际上都是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社会的发展需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人才,因此在教育培养上、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努力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大胆放手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初一的学生喜新好动,形象思维好,实践证明他们也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应变力。他们能把身边或生活中发生的、看到的事件储存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在自主学习中冒出来的灵感把它不偏离主题地呈现出来,从而很好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探究的过程,因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我想说的是:“其实,每个孩子都很精彩”。

今天,我们全班“怀孕”

[案例]2:

今天早上,学校出了件怪事,从我班中走出来的男生、女生们每一个都是大腹便便的,颇似“孕妇”。这引起了校内师生的一片惊讶和议论纷纷,到底怎么了?难道是……?不可能!全班都这样呢!原来,他们正进行一项体验活动呢,主题就是“体验母亲”。[背景]:

在昨天的《历史与社会》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堂调查:班中有多少同学知道父母生日的,并能为父母庆祝生日?原以为这是个很老套的问题,他们能解决的很好。没有想到,问题老套,答案却是一样的没变。举手的人少的出乎意料,我刚想向他们说说自己的关于孝心看法。有一个学生竟然靠在位置上恨恨的说,“他们有的时候都会忘记我的生日啊,凭什么让我为他们庆祝生日?有时候,看着他们对我的生日忘记或是无所谓的样子,我就觉得生气……”那个咬牙切齿的样子,让我有点心寒,“可是他们有那么多的事务,偶尔忘记也是可以原谅的啊?”我想要缓解一下气氛,“那他们既然这样对我,为什么还把我生出来?”这一切说的很自然,丝毫也没有不好意思。面对侃侃而谈的他,我感到震惊,更感到愤怒!但我还是冷静的压下了自己的怒火,并临时决定举行一次“体验母亲”的教育活动![实施措施]:

设定体验活动内容为“体验母亲”:每个学生准备2个8斤重的沙袋,从第二天早晨开始,将他们一前一后的缚在身上,并以此“身怀六甲”的身躯参与学习生活一天,以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具体过程]:

绑上沙袋的学生,酷似“孕妇”,一个个腆着肚子,样子十分可笑。有的调皮的学生还摸摸自己的肚子说,“孩子,快长大吧,老爸等你出来给你买好吃的呢!”有的孩子故意在别人身上摸摸,嘴里念念有词,“你的太小了,看看我的孩子,比你大多了,以后你的孩子肯定不是我孩子的对手!”有的则是和同学们挺起肚子将沙袋相撞,说是练习孩子未来的“铁头功”,也不怕脑震荡,真是的!一下子,教室闹哄哄的,他们也仿佛真正的沉浸在当母亲的快乐中,兴奋不已!上课了,他们陆续也回到位置上,但是兴奋的他们还是很难冷静,各种姿态的滑稽样都有!今天真是全班“怀孕”啊,呵呵!

下午了,我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他们似乎很累,似乎又有很多话想说……。

我明白,教育体验活动的效果已经出现了![感想倾诉]:

a:今天,我当了一回“孕妇”,确实累的腰酸背痛,而且走路办事都不方便。这时我真正的能够感受到,母亲当年怀着我的不易,真的明白为什么人家说的天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了!

教师:同学们,十多年前,你们的母亲们正身负你们刚刚解除掉重量的2---3倍,煎熬300天。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日子啊,小心翼翼、无限爱护、一心一意……从而才把我们平安的带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精彩世界的母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她们感动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她们呢?做一个母亲的好孩子吧![评价及反思]:

在教育中,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育中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真正的实现人性化教育。但在现在的教育中有一部分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代替人本的教育目标,从而也导致了教育的失败。这次的教育方式的设计,则在根本上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孩子主动、自主的通过体验接受教育,从而在自主中建构自己新的认识体系,不断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她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她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主动的体验下,得出认识,同化、顺应旧认知体系,建构新认知体系的过程。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体验---认识---感悟的教育过程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佳效果的。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并结合实践,通过与生活实践结合的教育,得到感悟,这样的教育就给了学生最深的体验,并在切身体验的认识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

教学案例分享心得体会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英语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英语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这是新时期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要想实现以上教育理念,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胜任,分享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分享式教学?

“分享”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据此,分享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与他人在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分享式教学就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分享众人的智慧,达到共同成长,最终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分享式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是顺应学生天性的教学。

二、学习模式流程。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独学对学——组内群学——展示分享、反馈提升——达标反思”

三、

学习感悟通过分享式教学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什么是分享式教学,分享式教学的模式流程,“问题-思考-分享”思考单元的理解,分享式教学中小组建设的问题,分享式教学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导学案是分享式教学的初期平台。

起初刚听说这种模式时,还有点接纳不了。后来,也是好奇心和新鲜感,试着尝试,课堂气氛立竿见影,让我改变了对分享式教学原有的看法。之前更多的是传统式教学方式,我讲的多,英语课经常联排,几节下来,嗓子受不了。自从尝试分享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更多的让学生去展示区分享,嗓子也没有那么累了。坚持将分享式教学深入一线教学,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方式,在尝试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

信息化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辅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而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已经发生的教育案例进行记录,并整理、分析、评价、反思,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由于信息化教学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入教学案例在其中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将探讨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学案例的心得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教学案例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易懂,鼓励学生思考和积极表达。在制作教学案例时,我通常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如社会热点话题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案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图片、视频等资料,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案例的内容。在课堂上,我会首先介绍案例内容,并放映相关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开群体互动。这种方法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段:教学案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

使用教学案例不仅能够干预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表达,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促进。通常,在我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会尽量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水平,如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和正确的引导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感知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经常用例子来阐述问题,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激发他们的思维思考,增强自己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四段:教学案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学案例的应用不仅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采用教学案例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创作,也是一次反思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过程。在制作教学案例时,教师需要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思考怎样让学生更快、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更加个性化地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我教学中,尝试了许多新鲜的教学手段,如“互教、互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建立互信和合作精神。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实践,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了教学能力。

第五段:结尾与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也正走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新境界。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案例的制作与运用,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尝试更多教育实践。如此,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学场景,达到了学生学好、学会、善用知识的目标。我相信,这种教育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更新教学思想和方法,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案例分享心得体会

3月19日,在县玉沙小学,有幸听到了来至宜昌天问小学名师团队带来的新课程模式——分享式教学。几位教师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欣赏了三堂不同学科的课程。

这种分享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们传达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只字未提,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交流、汇报,以达到学通课文的目的。整堂做到了有序、有趣、有效,课堂中,孩子们个个善于学习、乐于思考、积极展示。

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者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因为学生不是“空瓶子”,他们是活生生的社会的“生活体”,是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把课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会自学、会讨论、会发言、会倾听”是这种分享式教学课堂常规的重要部分,对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质量非常重要,平时要下足功夫。培养学生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学生的自觉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是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自觉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

听完三堂课后,心中难免有些疑问:

1、这种课堂模式中,如何落实学生自学中没有学透的知识?

日,有幸聆听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学研讨会,并且观摩了两节课,接触到了分享式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构建规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个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依稀能够找出我们日常教学方式的影子,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如此的系统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他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增强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无裨益。

其次,它能够让学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与集体的智慧中共同取得一定的进步。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他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来引导学生在“无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学生偏离了方向,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然而,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我觉得只能是取其精华,借鉴使用。全盘的“拿来主义”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都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教无定法。但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的东西,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实践,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性,而对于需要学生感悟的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不以课文为例教给我们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那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的结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学生精读品味的,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进行操作呢?总之,当我们无法解决困惑的时候,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教学的方向。不过,对于任何有益的教学方式,都值得欣赏和学习,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许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会存在。而许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会存在的更好。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信息化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我参加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心得体会”专题研讨会上,我从教育实践中感受到了许多启示和收获,下面进行总结分享。

第二段:实践案例。

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个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掌握的化学实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会让学生听我讲解一些实验原理和步骤,但效果并不高。后来,我尝试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将实验制作成了PPT,并在PPT中加入动态效果和实地图片,学生们对实验步骤理解更加深入,实验结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图像化的优势去呈现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去接受信息,吸收非常迅速。同时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定制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和学习计划,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化教育。

尽管信息化教育方式的优势非常多,但是仍然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如果学生对于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不够熟练,学习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另外,信息化技术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更新软件,这一过程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和成本。但是,相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方式的优势更大。

第五段:未来展望。

信息化教育方式一直在不断地提升,既考量了学生的需求,还考虑了教师的教学意愿,同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目前教育领域正大力推广信息化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信息化教育方式有望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习质量,创造多元社会人才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信息化教育方式是教育教学领域的第一信息化革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创造力,如教师运用得当,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教育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时,我深深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并不是万能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读数学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按照局党支部的安排,我局党员干部集中开展为期两月的“读案例、明法纪”警示教育活动。首先,从5月15日至今我认真阅读了《陕西省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多维度全方位的了解了系统内的典型案例,我深受教育和启示。认识到在我们局组织开展“读案例、明法纪”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阅读《陕西省国土资源系统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案例选编》活动中的实际案例,对我内心产生了深层次的触动。从他们的犯罪轨迹,可以发现案件中所涉及的腐败者原来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称职的干部,然而工作中他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去中饱私囊,满足私欲,演绎了淋漓尽致的权钱、腐败交易的事件,失去了为官为政的法律、道德底线,从而丧失了党员干部应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脱变成为危害社会的腐败分子。这些身边的案例警示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格尽职守,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最后,通过这些反面的案例也使自己清醒地认识到,一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应当时刻牢记为入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自律、明哲保身。我们要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廉洁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受警示、明底线、知敬畏。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学习,坚定信念。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四个意识”,认真地走好反腐倡廉的每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时刻维护“铁志守纪、廉洁奉公”的国土铁军形象,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要坚持经常性的学习,大力提升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

王立教。

2018年6月22日。

新工科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近年来,新工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逐渐兴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新工科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工科教育中。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新工科教学案例的独特魅力和价值。通过对新工科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应用,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新工科教学案例让我深入了解了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新工科教学案例则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我学习实践中的一个案例中,我们小组要设计一个城市交通流量监测系统。这个案例不仅要求我们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我们考虑到各种实际情况,如城市规模、交通状况等。这个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工科教学案例激发了我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而新工科教学案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一个新工科案例中,我们小组需要设计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家庭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思考,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小组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此外,新工科教学案例还促使我不断拓宽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传统的学科划分往往导致了学科间的割裂和孤立,学生们只关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而新工科教学案例则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教育。在一个新工科案例中,我们小组需要设计一个智慧农业系统,将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这个案例不仅要求我们了解农业技术,还需要我们学习有关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学科视野,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最后,新工科教学案例激发了我的职业发展意识和就业竞争力。新工科教学案例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培养了学生们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我们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在一个新工科案例中,我们小组需要设计一个智能工厂生产流程优化系统。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智能制造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还有机会到实际的企业进行实践。这种实际经验对于我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工科教学案例给我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学习和应用新工科教学案例,我深入了解了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拓宽了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并提高了职业发展意识和就业竞争力。我相信,在新工科教学案例的引领下,工科教育将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地理教学反思案例,感谢您的阅读!

地理案例教学反对传统地理教学一味讲求系统传授知识,面面俱到地讲授各种领域的完整知识,事无巨细都要求学生学习、记忆等做法,提倡敢于大胆进行"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可能一辈子都能记得住的地理知识。今天,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信息量和知识量增长迅速,想要什么都教,无异于从事一项毫无希望可以取胜的竞赛运动。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摸索前进,学习类似地理的知识,这种学习的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案例教学虽然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上有着突出的优点,但在教学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思考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案例教学对教师以及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案例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出现失控,使课堂处于“放羊”状态;又或是案例题目与学生实际不切合,出现“冷场”。而学生的配合,也因不同年龄层次和知识层次而异。相对而言,在初一、初二开展讨论比在高中开展要容易,在高层次的班级或学校开展比在低层次班级或学校容易开展,气氛较活跃。

2、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较低。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案例为材料,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起来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案例的选取和问题的设置,需要耗用教师大量精力,的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结果。因此,不适合也不可能在所有新课中应用。有时为了提高时效,可选用课本中的案例。

3、案例叙述的是某一事件,案例与案例之间在事件的叙述上常常是不连续的,没有什么严整的结构,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也就难以汇总进一个整体框架中。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基本知识、概念、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但不管怎样,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中学地理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及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课堂调控能力,运用好案例教学这一手段,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我执教初中地理,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不够明白的思想,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我把它写出来,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地理教学的主题,只有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地理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让他们每天盼望着上地理课,这样才会有惊人的效果。例如初一地理第一章上来就讲地球和地图部分,对于刚上初中的小学生而言确实有一点难,而且一旦学不会就会彻底磨灭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应该调足他们的胃口,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对接下来的知识产生热切的期盼。在第一节了解地球部分如果像下面这样导入,学生就会充满探索的欲望:“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另外许多学生都想了解一些有关恒星、行星、流星、彗星、外星人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授课后稍微多加介绍一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气播报员的身份进行播报天气,开展选秀天气播报员的活动。前后对比发现,第三次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最高,而且掌握得又牢固又灵活。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天气符号简笔画画完,便纷纷举起手要求进行天气预报表演,学习的兴致非常高昂。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似乎没有优劣之分。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正是我们反思和感悟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我感到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产生来自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天气预报人人关注,这是学习的动力,不必再说。我们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对画天气符号简笔画那么投入。我想一是关注,但更多的是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这几项加起来就折射出老师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方法的切实和灵活,因此学习效率也就非常好。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的需要。

1、本节课教学方法的典型性,这部分内容不多但原理性强,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到位,强调在新情景下原理的迁移再现使用能力,要求教师不能仅就教材选取的区域案例深挖知识点,落实以前我们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强调的“老八股”知识点,而是要利用这些最经典的区域案例来分析理解该条标准涉及的内容。我们通常将以原理应用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的教学方式称之为案例教学,这也是我们处理人文地理知识原理的通用教法。其实教材也是通过边叙边议的方式来演绎编者对课程标准的诠解,既要求我们着眼于区域案例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中的案例,要从案例分析过程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2、研读课标分析教材,重点在于理解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材先用简练的文字阐述了任一区域进行农业布局体现可持续发展观点方法和过程通常是先进行该区农业区位因素的调查,分析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部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再根据区内自然环境的差异进行农业部门的调整和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符合区内特定环境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样的综述可以说是本节教材的点精之笔,既能从总体上介绍本节编排思路,有起了诠释课程标准的作用。接着教材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来阐述东北区自然条件,目的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了解东北区农业发展优势,进一步找到东北区农业特色(一是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二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潜力大)。这样的安排要注意和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区别开来,不能仅仅在此复习巩固东北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要素情况。紧接着教材安排了一个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来分析其他区域的特色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来呼应教材的内容。再了解基本地理环境的前提下,教材对东北区的农业布局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深化对课程标准中进行农业布局必须进行区内差异的分析了解,然后又通过一个活动来印证不同农业部门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布局特点,强调了进行农业区划的前提必须根据区内环境差异合理布局和调整。

3、创新教法,重点在于关注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能否把握案例材料中的线索并进一步应用原理进行解释,所以任课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先对原理进行讲解并拓展其丰富的内涵,再通过案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分析原理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在本节内容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教材中每一部分“活动”内容调前进行,并让学生对“活动”内容和目的进行分析,例如p68页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这个例子,分析得出答案之前请学生思考搜集什么相关资料来说明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需要搜集珠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图、地形图和气候图的结论。结合东北区地理条件分析的思路,说明分析的目的是清晰明确东北区农业的优势。

接着将东北区空白图展示给学生看,提问:“通过以上分析是否可以将东北区优势农业部门布局在合理的地区。”学生会发现老师给的条件不足,希望教师将地形和水热情况展示出来,进而说明农业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做p70页“活动”,进一步了解农业布局的区域差异和在农业区位改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归纳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是因地制宜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4、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课堂讲解后,配合相关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原理的掌握和使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标要求知识点。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读数学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利用休息时间,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论》一书,这本书内容丰富,是值得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去认真拜读的。本书介绍的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等,本书结合了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当今教材相结合,我看后获益匪浅。一方面可以复习一遍理论课,更重要的是使我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下面我想谈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一章。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并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和演示法四种。我想前面三种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本书随后还介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了几种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探究——研讨法等,在这里我非常欣赏的是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问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我觉得这种尝试教学法值得向各位老师推荐,我认为一名教师总不能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天天都在听你那种方法去学习,他们迟早都会厌倦的,因此我们要多掌握几种教学方法,多点变换我们的教学形式,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我认为尝试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教师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以后再做练习,这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现在突破这个传统模式,把课倒过来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做到“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另外,我们在上课时有两点值得大家注意的: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及时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总之,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把本书的其他章节认真阅读,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起来,最后运用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