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微课的设计思路(汇总13篇)

小编:琉璃

多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提高文章的质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探索写作的魅力吧。

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

学校:彬县中学设计者:王娟梅时间:6月。

一、微课基本信息。

1、知识点名称: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教学内容:高中历史必修1,高一年级学生。

3、学时:1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

1、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2、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

3、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4、教学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5、教学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

解。

四、设计理念:

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

摘要:语文微课的设计在促进学生的人生发展上,要葆有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注重浸染性,选题要“小、新、实”,元素要多样化,体现“语文即人生”的理念,并重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微课;设计。

当下我国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是一个简化、细分的教学,是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确立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课型。

一、要强调语言文字的浸染性。

语文学科的关注点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训练,更负有文化传承和精神塑造的人文责任。因为它既具有文化的内涵,更具有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性。语文微课的语言除了通用的严谨、规范的要求,更多的应着眼于形象的美感、丰富的意蕴等。例如,上述微课笔者引用了下面的导入语言:“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徜徉如此的文字海洋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被召唤和融入,情感世界会逐渐变得丰盈饱满,人格会逐渐实现自我矫正和完善,可以这么说,真正热爱语文、热爱文字的人,必然会是一个珍爱于己、怜惜他者、感恩社会、践行奉献的人。

二、微课的选题求“小、新、实”

语文微课选材空间巨大,自由度极高,这就很考验老师的智慧、眼光和视野。一旦选题不当,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再好的呈现形式都成了无本之木。设计微课一定要指向教学的关键处、学生的薄弱点、考试的热点处或者学生的感兴趣处,可以是某诗歌主题归类、一种词类活用归纳、一种特殊句式讲解、一种语用类型讲授,还可以是细节描写的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题段的写作等,“点”的选择妥当和巧妙与否关系着整个微课的成败。有的教师作微课时还是恋战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的形式,这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却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在微课上的期待,有没有常规课堂以外的知识精髓,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否有一定的助力。我们不能只注重高密度的知识呈现,使学习者始终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以笔者的微课《怎样写议论文提纲》为例,议论文的写作体系健全、论者众多、环节操作成熟。相对来讲,我们在平时强调的是写之前要想清楚、要写大略的提纲,但具体到提纲究竟应该怎么写,它和具体的成文有什么关系,哪些东西在提纲中应该成为重难点,我们要么根本没引起重视,训练的比较少,或者训练出来的是无效的提纲,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的写作过程。

三、体现“语文即人生”的思想。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充分落实“语文为人生,语文即人生”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和人生、生活的鱼水相依,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乃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现行语文教材不足以完全成为德育的依凭,教材选文虽然绝大多数都可算是文质兼美,但整册整套由于其特殊性,很难有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体系。语文微课要落到实处,为现实而著作,为生活而发声,关爱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把广阔而生动的生活充分地引入课堂。微课程作为常规课程的有效补充,就是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贴近学生的实际基础和需求,在应试和实际功用中相对容易地获得巧妙的平衡,弥补相对滞后、片面的课程内容的缺陷,增进课程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四、微课元素多样性。

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而设计的,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特点。因此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想学和乐学落到实处。基于此,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和丰富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风云涌动的课堂辩论,也可以是诗配画的解读,或者是想象力的接龙以及微博的写作等。

五、要重视语文微课的“思维力”培养。

微课的价值和贡献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而微课的思维力目标也就体现在它能否引起学生对内容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提问和思考,即一个问题或一种回答能否使学生延伸到另一个问题或另一种回答。因此,优秀的微课应是“智慧”、“美貌”与“技术”的兼容体。微课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当中,集中精力观看、体会和思考所呈现的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在看到微课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挑战和冲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它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良好的机遇。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勇于借鉴微课理念,努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继英.人生语文的教学向度与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2013,(7).

[2]董希旺.重拾文化自信,建设全新语文[j].新课程研究.2014,(10).

[3]迪种宝.二十集唐诗电视系列片《唐之韵》[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印象出版社.2007.

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

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三、教学设计要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1、适合教学对象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2、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c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d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3、美学设计a: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b: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c: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d: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e: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几张都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五、录制与剪修1、录制要点a: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它杂物。b: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c:如果不习惯,可以让一个学生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d:不要录制课堂教学,原因看第一章。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

语教学的模式。本课程的目标在于既要让学生能学习中方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要能熟悉国外的先进理念,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教学模式,并且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理解各电气设备的中英文名称并掌握各电气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掌握各电气设备的作用,掌握开关设备的基本操作顺序。课程的重点为:理解各电气设备的符号、实物及其作用,掌握开关设备的基本操作顺序。

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并利用一些相关例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负担,甚至会同时影响到两方面的学习。在微课的内容设计时就要注意克服这个点,能够将英文与中文的学习同时实行。例如在学习设备名称时,能够同时给出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复习时也同时实行)在学习设备作用时,同时将英文原文书中摘取出的简单易懂的相对应内容来实行对照,使学生敢学,愿学,能学。

出,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长篇大论让学生不知所措从而感到厌烦的情况。

语文微课的教学设计

《故事两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配合第三组教材“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设置的拓展性练习。

《故事两则》第一则故事为《加了一句话》,讲一位法国著名诗人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天什么也没讨到,在她的乞讨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让那些路过的人主动投币,表现了语言的强大魔力。

第二则故事《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对“万”字图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理解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机智巧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精炼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积累优美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精妙的进一步感悟和拓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通过拓展性练习,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达到只是建物的拓展目的。

1、教师根据本课拓展性练习的教学思路,利用网络资源和媒体效应,收集资料,拓展性练习作辐射准备。

2、学生一是重温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二是收集相关的事例,作好交流准备。

(一)课题导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阅读理解。

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找出变化的原因,边读边动笔圈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组交流,合作学习。

2、检验阅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3)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3、品读理解。

(1)“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a: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b:对加上“春天到了”课文是怎么解读的?

c:你是怎么想的?(课件:百花争艳的'春天)。

d:这句话精妙在哪?(加了一句,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引读:师:春天到了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多美好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2)“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

填空: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a:“法西斯”在这句话里指什么?

b:“消灭”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c:论一论这句话的幽默之意。

(三)感悟内化。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精妙句子。

2、大家评定,把肯定的写在黑板上。

3、课件展示练习内容。

广告词:请不要把手伸向向你微笑的花朵!

(1)故事中的语言(找—议)。

(2)根据漫画写一句话。

(四)总结。

精妙的语言是智慧果,愿同学们尽情享受语言艺术的快乐之果。

文档为doc格式。

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

在教育领域,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越来越少,而零散的时间还很多,如:回家的路途中、课间休息时间、吃饭排队的时间、晚上泡脚的时间、公交车上的时间等。如果能够将这些时间加以利用,学生在学习上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学生琐碎零散时间而产生的微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由“微”和“学习”两部分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人们当今的学习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一次只学一点点,学太久会疲倦。

微学习要有效地发展,必须依托一个新的载体--微课程。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分钟学习模式”,所谓的“5分钟学习,300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时间“微”--只有5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12”的效应;内容“微”--一次一个小点,积少成多,四两拨千斤;要求“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学习,它将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前景。

线学习、泛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二)微课程的特点1简洁精炼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时间越久,注意力越难保持,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微课程开创的5分钟学习模式,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内容精彩微课程拥有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选取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利于学习者接收和记忆。

3时间灵活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微课程学习者可以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做出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安排,利用宝贵的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4易于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三、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微课程的设计,像建造大楼一样,需要从设计到施工,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一般而言,微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平台7个步骤(如图1所示)。

(一)选题微课程的选题一般分为以下两大类:。

1.需用活动图像呈现的教学环节一类是直接通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的课题。例如,在生物课的微课上,通过介绍某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本身活动有关的镜头就能概括出该类动物的生活习性。

另一类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图像论证、解释从而间接验证科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的课题。我们可以制作此类微课程讲解较大的论证题,清晰呈现解题思路和知识要点,克服黑板重现力差的缺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重点是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称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们可以选取此类课题,深入教材,认真准备,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

(二)设计设计是微课程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是形成微课程总体思路的过程,是微课程开发的具体蓝图。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结构知识,选择和设计恰当的策略和媒体,设计形成性练习和学习评价的过程。通常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4个主要环节。

2.结构设计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延续和具体反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照特定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组织教学内容顺序以及教学控制策略,就是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微课程结构体现着特定的教学思想、学习理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思想、学习理论的不同,往往微课程的结构也不同。我们可以从总体结构、教学内容结构以及内容控制结构3个角度进行微课程的结构设计。

微课的设计思路范文

1、抓关键词句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

2、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把事物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

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中积累语言。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草原的早晨》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得来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

将学生排成马蹄形座位,分成四个小组。然后我给每小组分发作业纸。提出要求:1、在自由默读课文中,找出本课所学的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每小组选出书写好的同学将生字、词语工整的写在老师分发的作业纸上。3、然后各小组进行评比,将好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进行展览。4、各小组反复拼读学习生字、分析生字的偏旁、结构。

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读课文中自己找,再小组比赛,大大调动了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而我在教学中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没有去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时刻关注和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最后,我发动大家对孩子们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难的加以强调,板演指导。课后孩子们太高兴了,因为他们当了课堂的小主人。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所以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如何让孩子们“人情”到“动情”呢?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例如: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教学设计思路模板语文

一、教师利用谈话,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让学生认识鼎字,书空。接着,教师提示上节课留下的问题:1、为什么说世纪宝鼎堪称宏伟杰作?2、从哪可以看出世纪宝鼎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3、为什么说中国的世纪宝鼎比其他各国赠送给联合国的礼物意义更深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自学后,按问题来汇报。

二、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一部分)时,学生抓住了鼎的样子、重量、外形、艺术价值,以及写作特点,边读边体会。一学生提问:为什么鼎上要设计商周时代的纹饰其他学生补充自己查阅的资料,并联想到了我国的青铜艺术。教师补充一个美国人要买世纪宝鼎的故事。学生对宏伟一词展开辩论。教师小结,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带着激情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读中,注意了训练与评价。

三、学生汇报第二个问题(课文的第二部分)时,学生抓住了关键的句子来体会灿烂文化的,其中一学生,理解了一言九鼎的意思,而且拓展带鼎的成语。学生疑问:世纪宝鼎为什么是团结、和平、统一、权威的象征?为什么用鼎来象征中国?师生共同研讨,争议。教师小结,激发情感朗读课文。注意了读的感受,与评价。

四、学生汇报第三个问题(课文的第三部分)时,学生也是边读边体会的,重点体会和平昌盛,寓意深远的含义。最后齐读最后部分。

五、三个问题解决后,设计的是拓展训练。教师出示世纪宝鼎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此时的感受。学生感受有三个层次,一是谈到了我们的未来;二是谈到了中国的富强;三是联系到了战争与和平。

六、教师让学生假象:假如你是中国的代表,来到联合国,让你发表个演说,你将怎么说?学生思考后,讲演。

七、最后,围绕世纪宝鼎设计4个活动建议。

设计二。

一、直接导入课文,揭示问题并板书。回顾上节课内容,书空鼎字。

三、学生讨论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方式来读书、学习。学生小组合作。

四、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让学生体会表达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读出情感。

五、出示世纪宝鼎画面,假设学生去联合国做导游,介绍中国的世纪宝鼎。学生练习后,指名学生解说。教师采访其他学生的感受。

拓展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给奥运会设计吉祥物。然后,让学生画一画,写一写,读一读。

这是我听课后整理出来的,两个老师设计的思路。显然,这两个教师设计的切入点各有不同。设计一,是以问题为引线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寻找答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注重了学生多元的感受,意义的生成,以及新的问题发现。教学时依托文本,又没局限文本,注意了课外的拓展,资料的补充。当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生成的时候,教师激发情绪,引导朗读,读出情感。教学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意义,教师能抓住有力的时机展开研讨,交流。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以及情感的教育。例如,让学生看世纪宝鼎的图片,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演讲等。最后的活动建议,也是很有意义,让学生感到不仅学到的是一篇课文知识,而且还有那么多的问题值得研究。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设计二,注重的是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先抓住重点段落与内容。然后是学法为先导,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汇报交流,基本是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但学生停留在文本的表层了,没有深入意义的探究,教师也没有深入的挖掘,思路凌乱。导游与采访只是对文本的重复,没有意义的生成。后面的读写结合,显得牵强。

我的反思。

1、没有教师的解构(包括解读)就没有很好的课堂建构。所谓解构就是教师带着一种对传统的反思与挑战来解读文本。教师要考虑的是文本还有没有其他意义的生成性,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过程,学生能够向什么样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有所预测与估计,然后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怎么教,如何建构课堂教学。现在有的教师,不能驾驭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主要原因,教师事先没有把课文解读好,教师不能带着一种逆向的思维,或叛逆的思想,或没有多角度的考虑问题,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成了教学的流程。设计一,对文本的解构,就有一种生成的意义,从课前的三个问题的设计足以看出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设计二,教学过程没有生成意义,是因为教师就没有对文本解读到位,例如,对中国赠送联合国世纪宝鼎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光靠学生是不能完全体会到位的,为什么要象征团结、和平、统一、权威这是最重要的价值。

2、不要过于追求教学形式。什么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值得探究,从实际课堂反应,学生所说的学习方式,其实都是形式,也很笼统,而且蜻蜓点水,有的可以说自己也没明白。面对学习方式,学生说出了那么多花样,可是真正怎么学的,学生还是用正统的方法。那么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是怎么引导的呢?无非还是按着自己的预案,让学生按着课文结构的有序性,课堂的程序性来汇报。因为不这样教学无法操作,我称为挂羊头卖狗肉。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糊性,值得警惕,没有明确的问题,泛泛的合作,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设计二的读写结合,目的是体现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但也不要牵强附会。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思路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个人的成才和成功。而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在新课改的体系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突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对文字的书写、预习的培养。作业的设计突出引导初中生养成书写规整、字体端正、字迹清晰的习惯;禁止学生对书写错误地方,使用涂改液、修正纸等改写,养成正确的书写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向上心。在预习方面,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记录、多思考。通过画报、杂志等读物,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增强学生对词句意思、语序等的理解和把握,为作业的书写积累素材,将平时不理解、易错的字、词、句,记录整理,并进行知识的归结。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和书写习惯。

知识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一样,都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在于点滴的知识和汇聚。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针对学习中的佳句、美文、好段落、好词句等,引导学生进行汇聚,并将其应用在作业写作中。鼓励学生对搜集到的素材和积累的知识进行分享。教师则起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创新形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针对语文中好的段落和文章,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交流。借助课外和课内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针对课堂上的美文、佳句等涵盖的内容和知识,同课堂外的读物相结合,引导学生搜集名人佳话、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广告笑话、谜语趣味等,进行分享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知识,为语文作业的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开拓人的视野,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语文还能够促进入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初中生而言,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此,语文作业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对知识的运用。

第一,打牢基础。语文写作基础是初中生奠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下,夯实语文写作基础是一项重要的硬性指标。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读本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等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后的知识进行温故。变革教学思想,不强求学生进行抄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积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对字形的认识和理解,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此过程中,负责指导、监督和鼓励。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积极健康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运用小游戏等方式,鼓励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展现自身的才华,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第二,学习写作。写作不仅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通过仿写改写促进学生运用已学和已掌握的知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身的想象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分纠结于语序的正确与否、词句应用的恰当与否,重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分析下,将知识与想象力结合,用作业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下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

第三,重视实践。作业的设计应突出与实践的结合。为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作业设计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考和运用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搜集新闻素材、广告传媒文章等形式,鼓励学生办画报,搜资料以及参与社会调查等。从而通过语文作业设计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

创新离不开个性的培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性扼杀,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应丰富作业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丰富语文作业内容,如采取画词、画句、画段,仿写、改写、续写、背诵、演讲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手能力。同时鼓励设计弹性化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命题和素材、交叉点评和分享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团体沟通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文功底。

《草原的早晨》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听了许颖凡老师上了这一课,感受颇深。细细品味,觉得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本来,对于江南水乡的学生来说,草原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教师普遍感到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淡的冷清局面,但许老师基本功深,在“导”上激活了学生。

一、利用多媒体,引导感知。

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图片的形象中无拘无束地感受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片。这两次感知,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画面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画面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受;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像的缺憾。这样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利用教材,引导表演。

在理解“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蹦向无边的草原。”这句时,许老师引导学生表演出“涌出”、“蹦跳”等词,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体会到了草原上羊儿的欢快。

三、利用音乐,引导感悟。

在讲解“回荡”一词时,许老师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来意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思路

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按照教学目标重点在某个方面来安排学生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其一,在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相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其二,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但所获得的答案却是相同的;其三,课堂当中学生有哪些问题的思路与教师所解答的思路是不同的,所获得的答案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还应当将第三个问题进行整理,将自己的思路与教师进行探讨。设计这种反思形式的作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去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提出过:“教育应当将自己所提供的知识变成一种重要的礼物来让学生去接受,而不是将其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去让学生承担。”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是首要条件。比如,教师在讲解对联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去社会中抄录门联,以及亭子、祠堂当中的一些对联,之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互相评比与欣赏。又比如,在讲解完古诗词以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画配诗的作业,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作业形式中体现古诗词的韵味,感受学习的快乐。总之只有让学生在练习作业的进程中能够享受到快乐与趣味,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那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过:“在人类的内心深处,都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都希望自己属于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泰戈尔也曾经提出过:“无法将河水固定在一些规划好的河道中。”而新课标当中也着重强调:“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充分展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充分给予学生进行自由设计、自由抉择以及自由安排的权利,使得学生处在一个开放、动态的学习氛围当中,能够快乐、自主的学习[1]。比如,在学习完《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对作文的形式不作限制,让学生为范进规划人生。这种开放式、自主化的语文作业设计,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和自由,学生的探究性、积极性以及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收获了更多的语文知识,有效巩固了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来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具有自主化、生活化、多元化以及趣味化的语文作业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语文作业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土,指引并帮助学生获得迁移、生成、巩固、构建语文知识的基本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设计思路模板语文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文内容;用渐渐说句子,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多个,小石子若干,道具一套,课件一组。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生读、一生对其评价,师指导读,再指生朗读,齐读。)。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乌鸦喝到水所想的办法。

(2)生分组按课文内容进行实验。

(3)用渐渐说句子。

(4)指导读二、三段。

(5)用一句话夸夸乌鸦。

3、学生创作课本剧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乐学、愿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亲身实践的能力。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再回到课文看乌鸦是怎样想办法喝着水的,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