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有趣的水宝宝教案(热门13篇)

小编:书香墨

编写小班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小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一起来看看优秀的小班教案是如何编写的。

小班科学有趣的水宝宝教案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帮助幼儿充分的感知糖水特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1、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合作和创造意识。

3、感知水的特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人手一套;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喷泉视频材料;录音材料。

一、看录像喷泉,引出水

提问:

1、除了喷泉,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水?

2、水是什么样?

二、故事导入,感知水

1、水妈妈带着水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

播放录音:水宝宝不见了。

找水宝宝。每个小朋友跟前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一个杯子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

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4、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三、帮水宝宝搬家

1、情景引入帮水宝宝搬家的话题。

水宝宝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再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

录音:我的一些孩子要搬家,我又没办法帮他们,怎么办呢?

老师:我们来帮水宝宝搬家好不好?

录音:你们若帮水宝宝搬完家,我就告诉你们一些水宝宝的秘密。

2、介绍材料:出示各种材料。

幼儿说出其名称。要求孩子帮水宝宝搬家时,可以用这些材料,也可不用(用两手捧水等)。看谁想的办法好,在帮水宝宝搬家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发现水宝宝的秘密。

3、幼儿操作(先往小篮子里搬),教师巡回指导。

4、拿起小篮子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宝宝?他们到哪里去了?(让幼儿自由回答)

水不能住在这里,它会流出来的。那干脆我们就把水宝宝搬到这个小动物盆里吧,看一组的小朋友最先搬完。

5、幼儿操作。

6、说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搬家时发现了什么?

7、个别提问,问题同上。

8、小结:水会流动。

四、小结

水宝宝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是透明的,还会流动。

五、游戏:快乐的小溪流

提问:有关水的特性的问题(复习巩固)

介绍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活动以幼儿亲自感知、操作、摆弄为主。以帮水宝宝搬家等,了解水的特性。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借助这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圆形宝宝》

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笔。

2、电光纸的小鱼。

3、池塘挂图。

4、光滑的物体(瓶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3、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4、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三、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在过程之中重点关注大小的区别)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发现当我们用大大的力气的时候小鱼儿就容易吸引上来,当我们用小小的力气的时候小鱼儿就不太容易吸引上来。

三、静电的其他现象。

1、教师总结影响静电的两组关系:摩擦的大小和摩擦的表面对于吸引小鱼的区别。

4、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5、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6、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3、延伸活动:防静电。

1、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2、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小班科学游戏教案《有趣的纸宝宝》

1.发现事物不同的排列规律。

2.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

1.画有不同排列规律的图片三幅。

2.厚薄不同的图书,颜色不同的纸杯,大小不同的纸船。

3.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可操作性的图形若干。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教师按照不同规律排列(大小、厚薄)的纸制品,如:纸杯、图书、纸船等,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排列的规律。

2.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并说出不同的排列规律。

出示两组高矮不同的树,请幼儿想想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引导幼儿说出按高矮排列或矮排列。

3.游戏:"猜猜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能快速说出空位置上的相应图形是什么图形。

4.出示按数量递增的排列规律,让幼儿寻找规律,并尝试继续往下排列。

5.启发幼儿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如按物体的'颜色排列(红绿、红绿、红绿)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自己设计排列规律,用操作卡片拼摆出来,并与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1.由会"排队"的纸宝宝引申出小宝宝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排队,要井然有序。

2.手工活动:折纸。

小班科学有趣的圆形宝宝教案

活动目标:

1、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引发幼儿学习圆的兴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本节课,我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次活动我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通过幼儿喜欢的泡泡来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认识圆圆世界,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其中,并一步一步的认识圆形。不足的是,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儿童化,有些话语稍显生硬,幼儿听不太明白,导致整节课的活动进程有点不流畅,我以后一定要多听其他老师课,综合他们的教学语言,最终形成我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将利用课件来展示各种圆形,设计吹泡泡的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因为在我看来,通过课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动,更加能够吸引住幼儿的眼球,设计吹泡泡的游戏,更加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小百科:在一个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圆有无数个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游戏教案《有趣的纸宝宝》

2、在欣赏讲述过程中产生爱惜纸的情感。

背景图(教室的一角),立体教具(纸片娃娃、铅笔宝宝等),废旧的纸。

1、请幼儿分段倾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1)出示铅笔和背景图,讲述故事第一段。

教师:铅笔朋友今天给我们带来一个故事,现在家一起听一听。

中午,幼儿园里静悄悄的。墙角的垃圾袋里,有一大堆纸静静的躺在里面叹气,扫帚大哥也躲在墙角里打盹。忽然有个嘤嘤的哭声传来,扫帚大哥吓了一跳:"咦,是谁在哭?"。

提问:谁听到了哭声啊?会是谁在哭呢?(幼儿猜测)。

(2)出示纸片娃娃,讲述故事第二段。

扫帚大哥环视了一下四周,没看见有什么人在啊!扫帚大哥仔细瞧了瞧,噢-原来是个嫩嫩白白的、被揉皱了的纸片娃娃。"你为什么哭啊?"扫帚大哥问。纸片娃娃听到声音,吃了一惊,看看是扫帚大哥,就啜泣着说:"我可是一张好纸啊,还没有写字、画画呢,就被小朋友撕掉扔在垃圾袋里了,我这一生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扫帚大哥,你说我能不伤心吗?呜-呜-"垃圾袋里的纸片一片叹息声:"唉-没办法啊"。一片纸说:"这些小朋友,他们不知道,我们纸的家族经历了这么多年,耗费了工人叔叔那么多力气,才变成今天这模样的。"。

提问:原来是谁在哭啊?纸片娃娃哭得可真伤心啊,这么伤心怎么办呢?

(3)教师一边操作教具一边讲述故事第三段。

该让他们尝尝没有纸的`滋味!"纸片娃娃接着说,"让他们没有书看,没有本子纸张用!""对,那样,他们就没法看书,没法写字,也没法折纸、做手工了。""那么,我们发动纸家族来一次纸张大逃亡,怎么样?"垃圾袋里的纸七嘴八舌的在商议对策。"哦,算了吧,又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不爱惜纸。"一个年龄大一点的纸片说,"我想,能让那些浪费纸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故事,以后知道爱惜纸张就行了。我有一个铅笔朋友,它可是能写会画的专家,我们请它把我们的故事告诉小朋友吧。"。

于是,爱写会画的铅笔记录了纸宝宝的故事。

提问:谁来帮忙了?怎么做的?

2、请幼儿完整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纸片娃娃长的什么样?她哭得很伤心吗?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2)这个纸片娃娃为什么哭呢?

(老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提取故事片段,和幼儿一起讲述体会纸片娃娃哭泣时的痛苦心情。)。

3、鼓励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引导幼儿表现纸娃娃们的情绪。

4、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故事,进一步体会故事的内涵。

提问:铅笔朋友记录了纸宝宝的故事,小朋友听过故事以后会怎么做呢?

小结:原来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纸做的,纸的本领可真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大家都要爱情纸,纸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

5、幼儿再次学说故事,边讲述边感受其中的情绪。

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熟悉的片段,提醒注意幼儿语气的变化。

利用废旧纸制作的物品。

小班科学有趣的圆形宝宝教案

活动目标:1、通过看、玩有关圆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及操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圆形积木、纽扣、薯片罐、八宝粥罐、圆形棋子等,每个面上都粘有一个圆形。

2、课件一个(春姑娘送礼物的画面,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画面,由圆形组合成的花、太阳、小鸡、鸟、钟等画面)。

3、用硬纸板做的斜坡8个,牙签,中心有小孔的圆片,有轴的长方形积木,轮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1、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师:“看,谁来了?”(出示春姑娘送礼物的'课件)幼:“春姑娘。”

2、自由玩一玩有关圆形的东西,初步感知圆形。(出示礼物箱)师:“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再玩一玩。玩的时候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把“礼物”发给幼儿后自由玩)师:“有些什么礼物呢?”幼:薯片。

师:薯片罐长的什么样?

幼:圆圆的。

师:“还有什么礼物呢?”幼:八宝粥。

师:八宝粥罐长的什么样?

幼:圆圆的。

师:“还有什么礼物呢?”幼:纽扣、积木。

师:那它们长得什么样?

幼:纽扣、积木都是圆圆的。

师小结:原来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里都藏着一个圆形宝宝(出示课件)。它长得圆圆的,滚来滚去非常好玩。

师:“我们赶快把藏在礼物里的圆形宝宝找出来吧。找到后可以和圆形宝宝手拉手做好朋友。”幼儿找出粘在礼物上的圆形,撕下后粘贴在自己的衣服上。

(评析: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引导幼儿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找找、贴贴,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气,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

3、尝试在图上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的某一部分。

师:“调皮的圆形宝宝们滚呀滚。怎么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呢?”(出示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课件。)师:“原来调皮的圆形宝宝们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找出来好吗?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说一说。”幼儿自由讲述圆形宝宝藏在哪里了。

师:“圆形宝宝藏在哪里呢?谁来告诉大家?”幼a:圆形宝宝藏在太阳里。

幼b:藏在花里。

幼c:藏在小鸡的身体里。……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看圆形宝宝还藏在哪里了?”(出示圆片和轮子)(评析:通过电教手段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幼儿在宽松的“捉迷藏游戏”氛围里自由地与同伴交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其大胆发言的信心。)。

4、分组尝试制作有趣的小轮子及汽车,在斜坡上滚动,进一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体验活动的乐趣。

“调皮的圆形宝宝还藏在圆片和轮子里,它们还想手拉手到斜坡上玩一玩。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好吗?”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有的幼儿把两个中心有小孔的圆片用牙签接起来变成一对小车轮,还有的幼儿把带轴的长方形积木装上4个小车轮,就成了一辆小汽车等。然后孩子们尝试着让它们从斜坡上往下滚动。

(评析:在做做玩玩中,气氛显得更加轻松、自由,幼儿的操作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动结束:1、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宝宝变的?

2、给圆形娃娃涂色。

有趣的圆形宝宝小班教案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幼儿认识图形是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中的圆形开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对圆形的初步认知经验,圆形的物体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这种认知带有随意性、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活动意在让幼儿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图形与物体之间的认知联系,形成对圆形更准确的知觉,促进其空间概念的形成。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借助“圆形宝宝”这一生动可爱的动画形象,引导幼儿开展多种游戏化的探究活动,同时自然融入对圆形大小、颜色的区分及数量的认知,促使幼儿在自身现有水平上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鼓励幼儿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按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并拼摆出简单的物象。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感知圆形的特征,能按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

难点:用大小不同的圆形组合、拼摆出简单的物象。

1、幼儿每人一套圆形卡片(大小、颜色不同,共5张)。

2、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圆形宝宝自我介绍,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阳》的课件。

一、导入。

以“圆形宝宝来做客”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操作多媒体课件,圆形宝宝出场。圆形宝宝:“小朋友你们好,你们看看我是谁?对,我是圆形宝宝。你们喜欢我吗?小朋友,我还有好多小伙伴呢,你们能帮我找一找吗?”

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周围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体。幼儿讲述时,教师引导幼儿找出活动室里哪些物品是圆形的,自己身上的衣物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二、展开。

1、看一看,说一说,拿一拿。

(1)看一看,说一说,区分圆形的大小、颜色。

圆形宝宝:“小朋友,我还有许多小伙伴呢,今天,我把它们也请来了,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教师:“圆形宝宝给大家带来的小伙伴,藏在桌子上的纸袋里,现在小朋友把它们请出来吧。”在玩的时候,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圆形宝宝有些什么不同。

(2)游戏“快快拿”。

教师:“我们来做个‘快快拿’的游戏,请小朋友按照老师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师分别请幼儿拿出红色的大圆、黄色的小圆、红色的小圆、蓝色的圆、最大的圆、最小的圆等。幼儿拿出后请其点数并说出圆形的总数。

2、欣赏课件“有趣的圆形宝宝”,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圆形的认知。

圆形宝宝:“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告诉你们个秘密,我还会变魔术呢,下面就来看我表演吧!”画面上的圆形变成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观看完后引导幼儿讨论: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想想圆形宝宝还能变成什么。

3、游戏“拼拼摆摆”,引导幼儿用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进行组合、拼摆,并说出自己变出的物品叫什么。

三、结束。

请幼儿欣赏故事《小兔种太阳》,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圆形特征及色彩的认知。

圆形宝宝:“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欣赏。”

提问:小兔为什么把气球、红萝卜和灯笼当成了太阳?

制作“有趣的圆形宝宝”粘贴画。引导幼儿把拼摆好的画面做成粘贴画,并进行添画。

附:故事。

小兔找太阳。

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听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便要去找太阳。

他来到屋子里,指着两盏红红的、圆圆的灯笼问妈妈:“妈妈,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这是两盏红灯笼,太阳在屋外呢!”

小兔子来到菜园里,看见三个红红的、圆圆的萝卜问:“妈妈,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这是三个红萝卜,太阳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头,看见天上飘着红红的、圆圆的大气球,问:“妈妈,这是太阳吗?”妈妈说:“不,这是红气球……”“真急人,太阳到底在哪儿呀?”妈妈说:“瞧,太阳只有一个,还会发光呢!”小兔子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仰起了头,大声叫:“妈妈,我找到了,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圆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幼儿的眼中和心中有一定的占有量。而且,在幼儿的玩具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教师在教学时要用与圆形有明显差别的图形作为对比,让幼儿辨识圆形。通过让幼儿寻找和表现圆形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有趣的蛋宝宝》的科学教案

活动过程。

2.教师将蛋放入水中,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放入水里后怎样啦?

3.引导幼儿猜测:把盐水到入杯子后,蛋宝宝会怎样呢?

4.教师将红色的盐水沿杯壁倒入杯子里。

5.提问:将蛋放到醋里会怎样呢?(提问后教师将蛋放到醋里,引导幼儿观察蛋的变化)。

户外活动:

1.组织一部分幼儿玩蹦蹦床,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不要互相推挤。

2.为幼儿提供会唱歌的公鸡、皮球、篮球架,让幼儿自由选择。

离园活动:

预计幼儿发展目标:

能选择各种工具、材料,大胆地表现各种水果,体验参与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毛笔、油画笔、排笔、牙刷、沙网、印章、水果切片、水彩颜料、剪刀、大图画纸。

指导重点:

1.出示材料,介绍活动内容:今天下午,,我们来和水果娃娃做游戏。你们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有什么材料呢?(毛笔、排笔、油画棒和水果娃娃)我们可以玩什么游戏?(给水果娃娃画像)这里有牙刷、有模板和颜料,可以用它们玩什么?(刷画)这边又有些什么呢?(印章)这个是新的水果印章,它是用什么水果做的.?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印章给水果娃娃设计漂亮的新衣服。顽皮的水果娃娃想跟小朋友们在外面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到外面来瞧瞧!他们否藏在那呢?小朋友用刷子蘸颜料在白纸上刷一刷,看看谁能把水果娃娃找出来。(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2.提出要求:

(1)游戏结束后,小朋友们要记得把材料送回家。

(2)刷子蘸了颜料后,要在颜料罐旁刮一刮才画。

3.幼儿分组进行活动。

(1)给水果娃娃画相(写生):鼓励幼儿大胆地画出水果的形象,引导形象画得小的孩子,再画个大点的;提醒幼儿根据各种水果的颜色进行涂色。

(2)漏印画:引导幼儿将漏印好的水果形象剪下来,粘贴在盘子里。

(3)捉迷藏: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水果娃娃?

(4)给水果娃娃设计新衣(印章画)引导幼儿有意识地选择两种印画工具交替进行印画,提醒能力强的幼儿使用水果印章印画后,添画五官组成生动形象的水果娃娃。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请个别幼儿协助教师收拾、整理材料。

小班有趣的蔬菜宝宝教案

1.幼儿认识一定数量的蔬菜,能正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2.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如:这是青菜)。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各式蔬菜(胡萝卜,卷心菜,青菜,冬瓜,番茄,黄瓜,丝瓜等)

2.早晨来园时各区角零星摆放着许多蔬菜,且本月主题活动为"好吃的东西"

1.指导语:小朋友,今天我们的房间里有许多蔬菜宝宝,我们去把他们找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幼儿在各处寻找出蔬菜后一起围坐一圈。

2.指导语:小朋友们这些宝宝都叫什么名字啊?

先让幼儿自己报出蔬菜的名字,如果有不认识的蔬菜,老师可以根据它的特征告诉菜名。如,这个蔬菜宝宝穿着橘黄的衣服,梳着绿辫子,它叫胡萝卜。

3.由教师说出蔬菜特征。幼儿回答是什么蔬菜之后取蔬菜交给老师,并大声报出菜名,如,有个蔬菜宝宝十分害羞,它说我穿绿色连衣裙,我的身材很苗条,但我的皮肤不好,长满了小豆豆……它是谁呀?由幼儿根据特征找出黄瓜后,大声说出"这是黄瓜!"注意:在游戏过程中,老师是挨个让幼儿去找蔬菜而不是一拥而上。

通过主题活动中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孩子们的热情很高,都积极地动脑、动手,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中,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认识了各种蔬菜,了解了蔬菜的营养,产生了爱吃蔬菜的情感。在逛蔬菜超市的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一边看,一边高兴地谈论,在直观的观察,动手摸、玩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加强了情感体验,但是由于活动场所过小,幼儿有些拥挤,影响了观察和交流的效果,活动场所再大些会更好。

小班科学教案:《蛋宝宝》

1、树立幼儿关于生活的一些粗浅经验。

2、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会儿歌。

3、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同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1、由小到大的蛋图片四张,相应的小鸡、企鹅、鳄鱼、恐龙图片各一张。

2、蛋糕一个,蜡烛一支,围裙一条。

(一)引题

好,请小朋友们看到我这儿来,在我的这个大口袋里,装着许多宝贝,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呀?那现在我们就一样一样的把它们请出来。

(二)学习儿歌《蛋宝宝》:

1、出示小蛋宝宝,提问:咦?这是什么呀?(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蛋呢?(很光滑,椭圆形的,小结:圆溜溜)那这个圆溜溜的蛋里面会住着什么宝宝呢?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幼儿自由发言)

好的,究竟这个蛋里会住着什么宝宝呢?让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一个蛋,圆溜溜,里面住着什么宝宝?请你请你猜一猜,今天它要出来了!嗨咻嗨咻,出来喽——(教师同时出示小鸡)是什么呀?(鸡宝宝)哦,原来住着鸡宝宝。

那,我请鸡蛋和鸡宝宝先住到我的这边大口袋里。

2、我这还有宝贝呢,我也把它拿出来!出示大一点的蛋宝宝,提问:咦,是什么呀?(蛋)哦,也是一个圆溜溜的蛋宝宝。那这个蛋里会住着什么宝宝呢?也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幼儿自由发言)引导:它呀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冷很冷。

(教师再次完整范念儿歌,引导幼儿一起喊好“嗨咻嗨咻”的加油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原来住着企鹅宝宝。我也请企鹅蛋和企鹅宝宝住到我的这边大口袋里。

3、让我来找找还有没有宝贝,嗯,好像还有,是什么呀?哈哈,又是一个圆溜溜的蛋宝宝,而且这个蛋比刚才的企鹅蛋怎么样?(更大一点)那我们也来猜一猜这里面会住着谁?(出示再大一点的蛋宝宝,提醒幼儿在齐念儿歌的同时,掌握好“圆溜溜”这个词)这次有点难,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请就会请出来的(幼儿念儿歌)咦,怎么不出来?那好,我们站起来请,肯定能把它请出来的!(幼儿起立念儿歌)哇,出来喽!原来住着鳄鱼宝宝。不过,我可不敢让鳄鱼住在我的大口袋里,我就请它先住在黑板上吧。

4、刚才我在这边找到鳄鱼蛋,现在我再找找这一边,(出示最大的蛋宝宝),哇——不得了,一个这么大的蛋呀,这里面一定会住着大家伙,请它出来肯定不容易,我看,还是请你们到我的身边来,一起请,来,到我身边来,别推别挤,小朋友可以站在绿线上,准备好啦。(引导幼儿完整的念好儿歌,并且注意声音要放出来)。哇——原来住着恐龙宝宝!我请恐龙宝宝也先住到黑板上。

(三)谈话活动“怎样为蛋宝宝过生日”

1、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先坐下来吧,现在,我们把刚才从蛋宝宝里钻出来的小动物都请到黑板上来,我要告诉你们:小鸡、企鹅、鳄鱼、恐龙这些小时候是蛋宝宝的动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动物”,你们可要记住喽,它们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卵生动物)。

(四)过生日

1、出示生日蛋糕,点蜡烛,引导幼儿说出:一岁点一根蜡烛。

2、点上蜡烛之后,我们还要干什么呢?(唱歌活动“祝你生日快乐”),好,我们来吹蜡烛喽!来,站到绿线上会比较近一点。

(五)结束活动

来,和老师们再见,(老师们再见)请老师们到我们班来吃蛋糕!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有趣的蔬菜宝宝教案

1、幼儿根据蔬菜的形态、色彩、利用切、接、拼等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能大胆地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一段话。

2、培养幼儿的注意、观察、想象、创作能力和幼儿动脑、动手又动口的学习习惯。

3、启迪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活动前准备:

(1)游戏中老师指导幼儿用蚕豆拼接制作人物、动物并讲述。

(2)将元椒、芋艿、白萝卜、土豆、大蒜头、生姜等蔬菜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观察,产生灵感,引导幼儿想象。为创作活动作好准备。

2、教具准备:

(1)准备丰富的、形态各异的新鲜蔬菜。

(2)塑料刀、垫板、橡皮泥、牙签、彩色纸、剪刀等。

(3)投影仪一部。

1、出示自然角中供幼儿观察的蔬菜品种中,经过观察后大家讨论制作的土豆刺狷,激发大家的制作热情。

2、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创作兴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么多长像不一样的蔬菜,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用一棵菜和一棵菜拼在一起做什么?把一棵菜切割后可制作成什么作品?(教师逐一出示蔬菜,引导观察,产生灵感,进行创作)

3、操作活动:幼儿使用蓝子中的自然材料,辅助材料和制作工具,充分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小狗、小猫、帆船、男孩、女孩、火箭、等蔬菜娃娃、蔬菜动物、蔬菜玩具。可用红皮萝卜有叶茎的一头制作帽子或头和头发,利用蔬菜藕的横切面作花衣裳的装饰花纹等等。

4、展示作品并讲述。将幼儿作品用投影仪放映出来,供大家欣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作品,同伴的作品与同伴的多个作品组合讲述一段话或故事。

5、期待想象。将幼儿的作品,放回到自然角中,供幼儿继续相互欣赏、观察。在游戏中可进行进一步的修饰。经过造型的蔬菜可爱而富有情趣,过一段时间,萝卜帽子会开出萝卜花,其它作品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它们是供幼儿观察植物再生的好教材。

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尝一尝的过程中,他们由模糊的、浑浊的知觉转变为有意义、有结构的知觉重组,不仅使幼儿越来越喜欢吃蔬菜,还培养了幼儿荤素搭配的良好饮食习惯。从而,进一步使蔬菜成为孩子们心目中健康的好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籽宝宝

1、知道不同水果的籽是不一样的。

2、增强对物体细节部分观察的敏锐性。

教学挂图《西瓜子的故事》,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图片及籽儿、与挂图相应的实物水果。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水果的籽是不一样的。

活动难点:

增强对物体细节部分观察的`敏锐性。

1、引导幼儿回忆经验:

引导幼儿说说已经知道的一些水果籽儿:

——“秋天到了,水果大丰收,我们能吃好多的水果,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哪些水果有籽宝宝呢?”

2、引导幼儿认识籽儿:

出示水果实物西瓜、橘子、哈密瓜、葡萄:

——“这些水果都有籽吗?”

教师当场切开哈密瓜,引导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观察、比较籽儿的不同:

——“你能区分哈密瓜籽和葡萄籽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哈密瓜的籽宝宝是白白的、扁扁的,葡萄的籽宝宝是深色的、小小的。

3、引导幼儿分组开展配对游戏:

为幼儿提供一些水果图片和水果籽儿。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讨论:

——“这是谁的籽宝宝?”

4、引导幼儿欣赏故事《西瓜子的故事》:

引导幼儿了解籽儿的用处,知道籽儿是水果的种子。

——“现在知道籽宝宝有什么用处了吧?”

提出继续探索的要求:

——“回家后,我们再去找找,除了今天认识的这些水果以外,还有哪些水果有籽儿呢?”

5、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果实与种子》,进一步了解果实与籽的秘密。

小班有趣的蔬菜宝宝教案

数字在孩子的生活中是经常碰到的,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刚刚进小班,对数字的概念有些模糊,但认识数字的兴趣很高.因此我选了有趣的“0”,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就可以用“0”来表示,从中也初步让孩子了解了1、2。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发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学中乐,乐中学。

1、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 “0”来表示。

2、在游戏中体验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0”“1”“2”数字卡片、一个空盒子、音乐磁带、一张图片

一 、引题

师:有一位数字宝宝要到我们小一班来做客,(老师出示一个盒子),它就藏在这盒子里,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教师打开盒子:咦,盒子里有什么东西吗?(没有),没有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宝宝来了!

二、认识数字宝宝“0”

师:我是”0”宝宝,小朋友你们好!(“0”宝宝你好)看看“0”宝宝长的怎么样啊?

圆圆的象什么呢?(幼儿自由发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小朋友把两只小手举起来,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现在小手还看的见吗?(看不见,没有了)师:对了,没有了我们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游戏再进行一次)

师:现在“0”宝宝要和小朋友做游戏,我们看见一个“0”宝宝,小朋友就点点头,看见两个“0”宝宝就招招手,看见三个“0”宝宝就扭扭扭。

教师再出示盒子,在盒子里放了一样东西,师:现在盒子里有什么呢?有几本书?(一本)那么现在能不能用“0”宝宝表示呢?(不能,要用1来表示)出示字卡“1”。再放一样东西,,师:现在要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呢?(“2”宝宝来表示)出示字卡“2”。

三、游戏

师:(出示图片)“0”宝宝带来了很多朋友,要和小朋友玩捉谜藏的游戏,小朋友看看,“0”宝宝都躲在哪里?我们把它们找出来贴在身上,一起和“0”宝宝跳舞,好吗?(放音乐)老师与幼儿共舞。

教学反思:

由于刚刚进入小班,幼儿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孩子对数字宝宝平时接触较多,很容易理解,因此我选了此内容,孩子兴趣很高。这节课基本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让孩子知道、了解“0”的概念和意义,。

第一个环节设计时,我想给孩子一个神秘的感觉,可当我打开盒子时,孩子楞了怎么没有小客人在盒子里呢,问题:没有要用什么数字宝宝表示?让孩子从失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原来没有可以用“0“宝宝表示,是”0“宝宝来小一班做客。孩子认识了”0“,也初步知道了”0“的概念。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在碰到一个”0”宝宝,碰到两个”0”宝宝,碰到三个:“0“宝宝的游戏时,孩子情绪高涨,动作也做的十分好看,就连平时内向的佳结和伟伟也都积极的表现自己。最后的环节是和”0“宝宝共舞,孩子在和“0”宝宝捉谜藏并找到“0”宝宝后,心情非常舒畅,老师就提议要和“0”宝宝共同跳舞把这堂课推向高潮,让孩子释放自己快乐的情绪。整个活动彻底摆脱了传统教学教师“提问”、“灌输”,幼儿“回答”、被迫“接受”的动口不动手的机械模式。活动中幼儿都是积极的,自主的。《纲要》要求教育活动要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在这堂活动中已充分体现。

本活动目标设为两点,

1、就是让幼儿认识“0”,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在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坚持一孩子为主题,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蕴涵着巨大的潜力。在活动教师提供自由、宽舒、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教育目标。

但在此次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第一个环节里,当打开盒子时,里面是空的,影响了孩子积极的情绪,如果直接把“0”宝宝放进盒子,可能孩子就不会有中失落的感觉了。在初步认识“1”和“2”宝宝的这个环节如果能和前面的环节(游戏举起两只手,藏起来一只,再藏起来一只结合起来,这节课的设计会显得更加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