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大全(17篇)

小编:文锋

教学计划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设计。以下是一些创新的教学计划,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3、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过程与方法: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的:脉络: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肖像描写。

2、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听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师:准备多媒体,准备音乐文件《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教学要点:

领会贝多芬不屈不挠地同不幸的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二、简介贝多芬: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简要介绍贝多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安排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字音,积累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着重表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成果展示::

(1)“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6)“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五、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请几名学生朗读。

学生讨论,明确::

宽阔双肩: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经受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不拘小节。

悲剧一般的神情,含蓄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深遂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颏: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著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意志。

六、体验反思:

学生们用两三句话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提示:可从理解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知识两方面来谈感受,谈收获。

七、课堂小结:

学了本文,我们了解到,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想做第二个贝多芬,很难。但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像贝多芬一样的有追求的人,一个敢与命运抗争的强者。

《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网络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

李大钊。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

[4][5][6]。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1、导语: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很多同学写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点第5张幻灯片)。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点第六张幻灯片)。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点第七张幻灯片)。

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

3、外貌描写的实战演练。

4、贝多芬自己的言行(点第11张幻灯片)。

四、品读人物,感受灵魂的对话。

的传记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家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也有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

其次他的穿着,陈旧,不整洁。——可以看出他生活的窘迫。

其三,从贝多芬的表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被人打搅也会不耐烦;

其四,从贝多芬谈话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因为耳聋被人捉弄、嘲笑,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暴躁;可以看出他也会孤独、软弱、苦闷、绝望;而他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他的耳聋。

2、走近贝多芬之伟人贝多芬(点第13张幻灯片)。

来看看透过文中的描写,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在于什么?

还是先看看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其次,他的动作、语言看出他对音乐狂热的挚爱,视音乐为生命;

其三,他的语言看出他意志坚强,敢于与命运作殊死搏斗。

3、走进贝多芬(点第14张幻灯片)。

4、感悟(点第15张幻灯片)。

走进贝多芬,让我想起了傅雷先生翻译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写的,以贝多芬为原型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译者献辞。(点)我们一起来高声朗诵吧!

五、结束。

5、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0

一、倾听音乐,激情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对于一位画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眼睛――因为要用眼睛来观察世界、调配色彩;对于一位歌唱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嗓子――因为要用嗓子唱出美妙的歌曲;那么,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因为要用耳朵来聆听音乐、谱写乐曲。

可是,有这样一位音乐家,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点第2、3张幻灯片)。

2、分析幻灯片的内容。

3、引用学生作文中的话,引入正课。

上周末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作文:我心中的贝多芬。很多同学写得不错。其中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什么也听不见的人,却能用音乐展现出这样美好博大的世界,表现出这样纯洁高尚的理想,这真是奇迹,怎能不使千千万万人为之感动呢?”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点第4张幻灯片)。

二、了解内容,整体把握。

1、自读交流。(点第5张幻灯片)。

首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4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内容,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2、整体把握。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客人拜访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三、品读赏析不同视角塑造人物形象。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点第六张幻灯片)。

――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_

傅雷说:“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

[主题]。

名人专访:

活动任务:

探寻名人事迹。

感受名人精神。

[第一乐章]。

感知巨人形象。

要求:

1.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章带给你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第二乐章]。

拍摄巨人身影。

要求:。

1.跳读课文第1—9自然段;

2.作为来访者,你最想拍摄哪个镜头?理由是什么?

[第三乐章]。

录下巨人声音。

要求:。

1.速读课文第10—27自然段;

2.作为来访者,你最想录下贝多芬的哪句话?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心声?

[品味]。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链接]。

贝多芬致弟弟的一封信。

……。

——给我显现一次纯洁的快乐日子吧!——我已很久没有听到真正欢乐的深邃的声音了!——啊,什么时候,我还能在大自然和人类的圣殿里感觉到欢乐吗?——永远也不会?——不!——这太残忍了!

1802.10.10。

[再品]。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链接]。

[品味]。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尾声]。

报道专访之行。

话题:。

1.你最想对贝多芬说什么?

2.你最想对别人说什么?

3.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示例]。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而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附]板书。

课始板书“贝多芬”,课终在自然得出“音乐巨人”这一结论的基础上顺势板书“音乐巨人”。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_

教学目标 :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二、研读赏析。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二、研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三、体验与反思。

1、学生朗读6、7、8、9段。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6、拓展作业 。

a、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一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回答曲名、作者。

问:你从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乐曲奏出了与命运抗挣的最强音)。

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1798年),自此至57岁(1827年)逝世,其间二十余年时光全是聋疾为祟的时期,然而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时期产生。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是继续作曲,终于作出了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而搁笔,所以,贝多芬的伟大,决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他的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挣之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朗读,教师正音。

“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明确: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机音乐会的情形。

1、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是能触动心弦的句子,用笔画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句子含义,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教师适时点拨或补充。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好比一个人好”?

e、“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是指什么?

明确:对不幸命运的抗挣。

3、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亡,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亡。整个世界死亡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创那已经死亡的世界,重创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的创造力,只要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

第二课时。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讨论明确:

两肩极宽——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脱着失效的助听器——浪漫不拘小节,典型的艺术家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外貌描写(神情、脸、头发、鼻子、嘴)——是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着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1、学生朗读6、7、8、9段。

2、教师点拨: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3、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作5分钟人物速写,所刻画的人物均是同班同学,不说出姓名。然后,全班交流,由大家根据所写的外貌来判断是谁,最后学生互评,论其写法的得失。

4、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这次访问的收获。

5、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并听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明确;莫扎特的音乐是感觉的艺术,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音。

6、拓展作业。

a、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b、将外貌速写整理出来,写在作文本上。

c、课外阅读《约翰。克利斯多夫》。

课后记:本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字,感悟贝多芬不朽的精神魅力;通过文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等感悟人物性格,学习作者写作手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与生活中的挫折困难不懈斗争的精神。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0

一、知识与能力:

1、在品读中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理解贝多芬痛苦而高贵的内心世界。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点拨法,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领会贝多芬形象特征与刻画方法,感悟乐圣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性格的内在矛盾,理解文中难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安排】一教时。

【自主学习提纲】。

一、初读课文,在文中句子里画出生字词,在作业本上给生字标音,解释生词的意思。

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4、品读19―24段,概括段意后思考回答:先仔细品味24段的含义,然后借助它来解释贝多芬说的两句话的含义。

一、导入:

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他出生于小城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自小就跟父亲学习音乐,并显露出音乐天赋,显露出了音乐上的天赋,7岁便开始登台演出,26岁听觉开始日渐衰弱,晚年全聋,只能通过纸笔与人交流。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独自一人度过了悲凉的一生。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贝多芬沉默和隐退,他用自己的坎坷经历证明着一个信念: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讲是个致命的打击。为了生计,他当了宫廷乐师,接受了乐师长的教诲,初步懂得了交响乐中各种乐器的特点和作用。青年时到维也纳拜访莫扎特,得到评语:“未来的音乐家”。后经历了丧母、失恋、耳聋的打击,却在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后,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屈服!”并立即完成《田园》(第六)交响曲。此后一直顽强创作。培养了学生车尔尼、舒伯特。他一生没有爱情,却把自由与欢乐洒向人间,他开创的浪漫古典风格影响了欧洲近百年的作曲家。

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很伟大。也就是说,集伟大与平凡于一身的贝多芬来说,我们今天要靠近的贝多芬是个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贝多芬。有些传记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家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也有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

据丰子恺先生的描绘:他的脸上多痘疮疤,脸皮作赤茶色而粗糙,头发多而黑,永不梳栉,常蓬头散步,起风的日子,他的头发吹得像火焰一般,人们于荒郊中遇见他,几疑为地狱中的魔鬼。就一个词:丑陋,但他丑陋的外表不能遮掩一颗高贵的心灵。

二、学生解释课后生词,并分别齐读两遍。

三、理清课文思路:(板书)。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主要事件: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四、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边朗读课文,边讨论自主学习提纲中的问题。

1、(1―5)女佣领着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为客人介绍贝多芬的近况。

从描述贝多芬的句子中,初步可以看出他厌恶别人打扰,要的是孤独和宁静,生活缺乏条理,比较凌乱,常遭受外界的骚扰,脾气变得暴躁。

从外貌看出他不加修饰,孤僻沉默的性情,不幸的生活遭遇,意志刚强坚韧、勇敢挑战厄运。

3、(10―18)贝多芬与客人见面。

他因遭遇不幸而性情孤僻,客人来看他,他因得到陌生人的关怀,那颗孤独的心灵强烈感受到无比温暖,所以掉泪了。他的语言看出他意志坚强,敢于与命运作殊死搏斗。

4、(19―24)贝多芬与客人真诚交谈,袒露深沉的心声。

(1)“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含义: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树还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还不如树自由。

(2)“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含义: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虽然贝多芬与人交流发生障碍,但音乐已经成为他忠实的朋友,可以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外人可能会误解他,但音乐不会。

总之,从贝多芬谈话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因为耳聋被人捉弄、嘲笑,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暴躁;可以看出他也会孤独、软弱、苦闷、绝望;而他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他的耳聋。

5、(25―27)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贝多芬把客人当成友好的朋友,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以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他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不能完全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五、贝多芬形象归结: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板书)。

六、肖像描写技巧:写人物外貌,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脸谱化,要抓住能全面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

七、教师赠言:

赠同学的话: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像一条铺着卵石的小溪,吹着叶笛,摇着野花的铃,去追逐奔腾的江河,童年的迷惑、天真,让位给勇敢的求知和探索。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是跪着的。”同学们,如果你不想成为平庸的奴隶、世俗的奴隶、命运的奴隶,那么,请把你跪着的双腿站立起来吧!

八、布置作业:贝多芬历尽坎坷而又成就斐然的一生给你什么启示?你知道还有哪些类似的人物吗?用自己的话写一段300字的读后感。

九、【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何为。

一、贝多芬简介:。

二、生字词:。

三、课文思路:。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主要事件: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四、探究课文(见过程)。

五、贝多芬个性特征: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六、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脸谱化,要抓住能全面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布置作业:贝多芬历尽坎坷而又成就斐然的一生给你什么启示?你知道还有哪些类似的人物吗?用自己的话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音乐巨人贝多芬》语文网络教学设计

1.能说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能说出文中贝多芬说的话的含义。

候课。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完成学习目标1。(14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投影02】。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外貌的语句,概括说出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思考后做好批注。

(8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6分钟)。

(指名学困生、中生回答;若有错,优生更正;还有错,教师点拨、讲解。)。

预设答案:身高五英尺--更突出他人格的高尚和伟大;

两肩极宽阔--能挑得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生命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致力于音乐创作.,不拘小节;

戴着助听器--耳聋但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忧郁而坚毅;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热情而向上。

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严肃、让人敬畏;

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颏--刚毅而坚强;

眼里闪着泪光--充满感激;神情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微笑--善良;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完成学习目标2。(20分钟)。

1.自学指导:【投影03】。

在文中勾划下列句子思考后将答案批注在书上。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0分钟后进行自学检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10分钟)。

(指名学困生板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

四、当堂训练。【投影04】(10分钟)。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教师巡视、批阅、评价。)。

1.五分钟人物速写。

2.《导学》p72“互动研讨”1-4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_

2、自己解决字词。

3、在文中找出外貌、语言描写的句子,用铅笔画出来。

4、读课文至少两遍。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培养搜索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学法指导:

1、速阅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回读、不指读、不唇读,搜索重要信息;

2、读写结合法:读是基础,是吸收;写是表达,是创造。

3、自主探究法:小组间的讨论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

一 倾听《命运》,感受感动。

师:谁知道这首热情奔放,催人奋进的曲子是什么曲子?

师:你对他的创作者了解吗?

1,认真听,说说听到了什么。

2,富于联想,说说想到了什么。

二  走近大师。

在音乐巨人的面前,我们似乎显得很渺小,但不要在巨人的面前显示我们的无知吧!

首先解决我们的生字词的问题(一人领读,众生齐读)。

(三)局部品味,触摸、评价大师。

我们说塑造一个人物形象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明确:由整体到局部,局部(由上到下)。

3、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请谈谈你的感受。

在20节、22节、24节、27节等处。

4、再请学生谈谈: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贝多芬,一个(           )的人。

明确: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在女佣的眼里,贝多芬是一个厌世者——。

在客人的眼里,贝多芬是一个爱世者——。

在我们的眼里,贝多芬是一个战世者——。

(四)拓展延伸,摹写“小我”

1、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那几点?

(5)回顾课文,与大师平等对话。

说明:以音乐为背景,加以评论,便于学生创造性的阅读,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板书设计:

衣着整体。

头发蓬乱上。

形外貌头部眼睛深邃局部。

嘴紧闭下。

神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说明:此板书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3、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的:脉络: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

1、学习肖像描写。

2、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听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师:准备多媒体,准备音乐文件《命运交响曲》。

一课时。

领会贝多芬不屈不挠地同不幸的命运抗争的精神。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简要介绍贝多芬。

1、安排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字音,积累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着重表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成果展示::

(1)“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6)“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请几名学生朗读。

学生讨论,明确::

宽阔双肩: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经受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不拘小节。

悲剧一般的神情,含蓄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深遂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颏: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著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意志。

学生们用两三句话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提示:可从理解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知识两方面来谈感受,谈收获。

学了本文,我们了解到,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想做第二个贝多芬,很难。但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像贝多芬一样的有追求的人,一个敢与命运抗争的强者。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目标: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掌握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我思考,我释疑”,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学学堂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

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一课时。

一、导语。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士、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

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字词的考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提问:“客人”是这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3、请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

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

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

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六、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傅雷说:“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

名人专访:

活动任务:

探寻名人事迹

感受名人精神

感知巨人形象

要求:

1、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2、文章带给你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拍摄巨人身影

要求:

1、跳读课文第1—9自然段;

2、作为来访者,你最想拍摄哪个镜头?理由是什么?

录下巨人声音

要求:

1、速读课文第10—27自然段;

2、作为来访者,你最想录下贝多芬的哪句话?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心声?

[品味]

“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链接]

贝多芬致弟弟的一封信

……

——给我显现一次纯洁的快乐日子吧!——我已很久没有听到真正欢乐的深邃的声音了!——啊,什么时候,我还能在大自然和人类的圣殿里感觉到欢乐吗?——永远也不会?——不!——这太残忍了!

1802、10、10

[再品]

“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链接]

[品味]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尾声]

报道专访之行

话题:

1、 你最想对贝多芬说什么?

2、 你最想对别人说什么?

3、 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示例]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而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附] 板书

课始板书“贝多芬”,课终在自然得出“音乐巨人”这一结论的基础上顺势板书“音乐巨人”。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1.能说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能说出文中贝多芬说的话的含义。

候课。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完成学习目标1。(14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投影02】。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外貌的语句,概括说出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思考后做好批注。

(8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6分钟)。

(指名学困生、中生回答;若有错,优生更正;还有错,教师点拨、讲解。)。

预设答案:身高五英尺--更突出他人格的高尚和伟大;

两肩极宽阔--能挑得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生命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致力于音乐创作.,不拘小节;

戴着助听器--耳聋但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忧郁而坚毅;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热情而向上。

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严肃、让人敬畏;

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颏--刚毅而坚强;

眼里闪着泪光--充满感激;神情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微笑--善良;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完成学习目标2。(20分钟)。

1.自学指导:【投影03】。

在文中勾划下列句子思考后将答案批注在书上。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0分钟后进行自学检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10分钟)。

(指名学困生板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

四、当堂训练。【投影04】(10分钟)。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教师巡视、批阅、评价。)。

1.五分钟人物速写。

2.《导学》p72“互动研讨”1-4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外自主学习,课内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刻画人物的写法。

难点;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倾听音乐(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导语:(同学们,面对那么多陌生的老师的光临,面对一个陌生的课堂,心中难免会有一丝紧张吧,让我们一起共同欣赏一首名曲,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

他,出生在德国波昂,由于家境贫寒,父亲酗酒,从小得到很少的慈爱;他,四岁学音乐、五岁学琴、八岁登台演奏、二十五岁成为钢琴名家。非常遗憾的是二十七岁他,听力开始减退,三十岁两耳渐聋,到四十五岁双耳全聋。这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多么悲惨的事情啊,可是他却与苦难命运拼博,永不低头,用顽强地斗志,坚强地毅力,一颗热爱音乐的心谱写了一曲曲激励人心的传世佳作。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贝多芬。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与作家何为一道,共同体验贝多芬的心路历程,感受伟人高贵的灵魂。

二、读英雄:把握课文内容

主要事件: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回忆往事

三、说英雄(小组合作)

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通过女佣我们可以了解到贝多芬的哪些情况? ——需要孤独和安静,生活基本能独立自理,不拘小节。

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作为初次拜访的客人,贝多芬的外貌会首先映入客人眼帘。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客人眼中贝多芬的形象。请找出对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句,深情地朗读,并加以理解。

整体:身高五英尺左右,两肩极宽,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坚强(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特写: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刚毅(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

局部--衣服: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甚至是不整洁的。由前到后: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一副早已失效的助听器)不拘小节(艺术家性格)——脸:他的脸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略带方形的下颏。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的至理名言,数百年来激励了无数身处逆境的人们,这位全聋的音乐家创造了无数奇迹,为人类留下世间最伟大的杰作。让我们一同走进英雄的贝多芬,狂徒的贝多芬,苦闷的贝多芬。

例:文学巨人鲁迅,一个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导师,一把直刺对手要害的利刃。

《献给爱丽丝》是温情轻柔,《黄河颂》是悲壮雄浑,《命运交响曲》是震撼悲怆。

1;从文章内容看,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2;“客人”访问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3;从人物形象上看,可以用几个词语概括?

1;双线并行,主题鲜明

本文把贝多芬还原成凡人,通过哪些描写展现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2;层次清晰,脉络清楚

为文章划分层次。

3;出色的肖像描写,闪烁智慧的语言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能说出文中贝多芬说的话的含义。

候课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完成学习目标1。(14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投影02】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外貌的语句,概括说出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思考后做好批注。

(8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6分钟)

(指名学困生、中生回答;若有错,优生更正;还有错,教师点拨、讲解。)

预设答案:身高五英尺--更突出他人格的高尚和伟大;

两肩极宽阔--能挑得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生命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致力于音乐创作.,不拘小节;

戴着助听器--耳聋但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忧郁而坚毅;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热情而向上

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严肃、让人敬畏;

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颏--刚毅而坚强;

眼里闪着泪光--充满感激;神情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微笑--善良;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完成学习目标2。(20分钟)

1.自学指导:【投影03】

在文中勾划下列句子思考后将答案批注在书上。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0分钟后进行自学检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10分钟)

(指名学困生板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

四、当堂训练。【投影04】(10分钟)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教师巡视、批阅、评价。)

1.五分钟人物速写

2.《导学》p72“互动研讨”1-4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掌握作者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我思考,我释疑”,努力体现课堂教学学学堂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人人争做生活中的强者。

1、学习肖像描写的技巧,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语s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走近一位勇士、强者、一个真正的英雄贝多芬。

二、资料汇总(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贝多芬的有关资料,教师出示贝多芬画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1、同桌间相互合作完成字词的考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3、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提问:“客人”是这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单介绍本文的思路。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学生思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再次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复听,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2、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3、请学生自由质疑问难,请同学解答,或请教老师。

教师提示:这样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全文弥漫着一种悲壮的美,从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能打动人心。

五、品读课文,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文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

3、教师总结: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其貌不扬、极不讲究,可作者在描绘时,以形传神,显示了人物独有的个性和精神气质。

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脸谱化。

六、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以“《音乐巨人贝多芬》给我的启示”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400字。

九、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能说出文中贝多芬说的话的含义。

候课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二、完成学习目标1。(14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投影02】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外貌的语句,概括说出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思考后做好批注。

(8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6分钟)

(指名学困生、中生回答;若有错,优生更正;还有错,教师点拨、讲解。)

预设答案:身高五英尺--更突出他人格的高尚和伟大;

两肩极宽阔--能挑得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生命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致力于音乐创作.,不拘小节;

戴着助听器--耳聋但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忧郁而坚毅;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热情而向上

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严肃、让人敬畏;

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颏--刚毅而坚强;

眼里闪着泪光--充满感激;神情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微笑--善良;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完成学习目标2。(20分钟)

1.自学指导:【投影03】

在文中勾划下列句子思考后将答案批注在书上。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0分钟后进行自学检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10分钟)

(指名学困生板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

四、当堂训练。【投影04】(10分钟)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教师巡视、批阅、评价。)

1.五分钟人物速写

2.《导学》p72“互动研讨”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