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案例研究(热门19篇)

小编:文轩

金融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在金融领域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接下来,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实用的金融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金融广告特点及其发展研究论文

金融服务业务推出的目的,是以服务为核心金融产品的宣传,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想使客户能够认识产品、了解产品,利用金融广告来呈现产品是最佳渠道。因此,金融广告具有的特点为:

基于以上对金融广告特点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风格、不同诉求方法运用后所呈现的金融广告是不同的,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但无论何种风格或何种诉求的金融广告,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影响下,都将良好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广告作品的质量与广告公司的专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乏专业人才的广告公司是很难推出高素质的金融广告来满足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的需求。而比金融广告人才更重要的是金融广告发展方向的明确。只有明确金融广告发展方向,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产品打造。因此,在未来发展金融广告的过程中,应当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体现个性化、一对一诉求。品牌就意味着个性,意味着与众不同。金融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运用各种广告创意手段,从各个角度方向,将其发挥演绎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在大众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使消费者记住企业品牌,了解金融企业不同之处,在利用金融广告来展现品牌,体现金融产品个性的时候,需要保证金融产品的个性化、一对一诉求,让顾客通过观看金融广告,可以感受到金融产品个性化特点,如具有最贴心的服务、最便利的服务、最全面的服务[4]。

2.注意细节优化。目前国内许多金融广告,都比较愿意运用大场景、大制作的金融广告来向人们展现金融产品,这的确可以在消费者面前树立金融企业品牌形象,且体现企业实力雄厚。但是,关注金融产品细节,不难发现金融广告的呈现并没有深入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这使得金融广告的推广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避免以后金融广告制作中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注意加强细节优化,首先是从与消费者沟通的角度出发,寻找与消费者交流的点;其次是注意观察消费者生活、工作细节,了解金融产品在消费者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而选好金融广告的主题,规划金融广告情景,进而巧妙的运用夸张、暗喻、幽默等表达方式,尽量完美的呈现金融广告。

3.注意形象化、视觉化的表现。随着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驻和市场的不断开放,不少国外的创意理念和手法也必然会给中国的金融广告带来新的动力和元素。为了良好的发展金融广告,应当注意在制作金融广告的过程中形式化、视觉化的表现,如利用后现代化手法来渲染金融广告画面,给人视觉以强烈冲击,亦或物质的意识形态等,让全新面貌的金融广告呈现在人们面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金融产品触动消费者情感[5]。

在我国金融广告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明确金融广告特点,以此来深入了解金融广告,并探究金融广告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进行金融广告创新,如此可以增强金融广告的影响力,为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金融广告良好的发展。所以,明确金融广告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有利于创新金融广告,改变国内金融广告,使金融广告呈现新的面貌。

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理想经济发展形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碳金融是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和碳指标交易等。碳金融是在国际环境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就是两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公约,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议定书》)。

《议定书》主要是设定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提出三种利用经济原理建立的碳配额贸易机制,其中前两种机制主要涉及发达国家,本文重点分析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它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其作用有二:一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向更环保的方向改造升级,二是降低发达国家实现减排义务的成本,因而cdm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机制。这些灵活履行排放义务的方式催生出了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而它则构成了碳金融发展的基础。

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碳排放交易已经起步。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以cdm交易为主要内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我国已经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了1250个清洁发展机制计划,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68亿吨,注册的计划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占世界第一。发达国家为了达到其在《议定书》中的承诺,在2012年之前每年要通过cdm项目购买大量的'减排量,据估计大约每年2亿到4亿吨。基于这个前提条件,我国巨大的碳交易潜力就得以显现,从而使得当前cdm交易成为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

碳排放交易平台初步建立。如表1所示,目前,我国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山西吕梁、武汉、杭州、昆明建立了几个碳排放权交易所,这些交易所构成了我国碳排放交易平台。除此之外,江西、广东、四川、河北等地也在筹建碳交易平台。

表1 我国已经建立的碳交易所

绿色信贷发展迅速。所谓绿色信贷是指2017年7月30日由中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目的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这标志着信贷全面进入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国内有些银行已经开展了绿色信贷,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低碳银行逐步兴起。所谓低碳银行是指接受了赤道原则,并将其纳入自己业务原则的银行。当前的低碳银行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由兴业银行开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接受赤道原则。

我国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碳金融业务虽已起步,但相对于全球碳金融的发展依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环境风险管理尚不完善。发展碳金融过程中,环境风险控制是重要一环。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银行已经把环境风险管理嵌入信贷管理体系中。虽然我国大部分银行都接受了绿色信贷的概念,但是在项目融资上的环境风险控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一般只是对于企业的环境污染指标进行是否合法合规的简单调查,不能把环境风险管理嵌入到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去,不利于我国碳金融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发展缺乏主动权。首先是中介市场的缺失。在cdm机制下,首先需要第三方核准机构对项目能否切实减少碳排放进行评估核准,然后还需要专业中介机构媒介境内项目持有者和境外项目购买者。目前联合国委任的第三方机构总共有52家,其中中国大陆只有3家。其次是碳交易定价权缺失。由于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所以没有相应的定价权。

碳金融业务缺乏创新。我国目前碳金融业务主要是cdm交易方面,在直接融资和碳衍生品交易方面还较为落后。首先是直接融资。在我国,无论是通过a股市场募集还是发型企业债券,拥有节能减排概念的上市企业很少,直接融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是严重不足。其次是碳衍生品发展缓慢。碳衍生产品包括掉期交易、证券、期货和基金等形式,目前碳衍生品创新是由发达国家领导的,其主要交平台也在发达国家,我国碳衍生产品发展比较缓慢。

信贷结构不合理。在碳金融领域,银行主要是为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贷款,但是我国银行都面临着信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调整信贷结构又是非常难的,各地需要把信贷重点从两高一资行业真正转变到节能减排行业上来。我国信贷资源投入呈现区域和行业的严重不平衡。一方面各银行偏好支持有实物形态资产的行业;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工业都明显呈现技术聚集的特点,相对来说实物资产比较少。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都提高了放贷的门槛,严格控制贷款。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信贷成本和难度,使节能减排企业申请贷款难上加难。

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对策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健全监管和法律框架。政府首先要认识到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性,即发展碳金融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要看到我国面临的碳风险和机遇。一方面,欧盟希望自2017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也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效率标准;同时美国主张“大国减排”,即所有大国都应该承受义务减排,而不是只有发达国家,并有可能在未来实施碳关税政策;加之国内低碳政策的实施和国际低碳政策的压力,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碳风险。另一方面,作为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这也是一次绝佳的发展碳金融的机会。碳金融体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对相关产业进行规划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来统筹和导向碳金融的发展,除此之外,迅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有利于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是当务之急。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讲,面对碳金融这类新鲜事务,监管当局也应该创新监管思路,包括服务理念的转变,监管方式的更新。需要多借鉴外国的先进监管经验,针对我国的碳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

建立银行环境风险业务管理体系。为适应当前发展碳金融的需要,银行应尽快建立自己的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是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对我国相关政策理解清晰,对环境风险控制方法掌握熟练,能够胜任并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碳金融需要的人才。其次要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向国际先进银行学习,建立包括环境风险评估、项目风险分类、项目风险决策和全面审查监督项目等环节。

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掌握碳交易定价权。要打造碳金融市场,就需要有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允许其向项目买卖双方提供相关服务,如项目融资和顾问。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加强同联合国的合作,争取在中国建立更多的第三方授权核准机构,这也是为接下来获得国家碳交易定价权打下基础。国内目前交易所比较多,这样即不利于执行统一的标准,也会形成互相竞争压价的情况。为了获得国际碳交易定价权,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首先要形成区域性的交易和信息平台,再将它们统一起来,最终形成统一的市场。

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由于碳金融产品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来讲更加复杂,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升级相适应的碳金融创新机制。首先要充分利用期货、期权交易的基础设施、交易结算系统上的互补性,开展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透明度和流动性,实现交易的规模效应;其次要加强对进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建立生态环保等产业投资基金,也可开发针对绿色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等项目的信贷业务和保险产品;再次要通过协同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等方面,共同努力,创新碳证券、碳期货、碳掉期交易等多种碳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推动乡村发展案例范文

根据《xx的通知》(银保监办发xx号)文件精神,为扎实有效做好xx银行(以下简称“我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工作,深入贯彻落实_中央、_、上级监管部门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有关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和战略部署,现将我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振兴服务情况。

自开业以来,我行坚持扎根县域,坚守“支农支小”、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不动摇,专注“三农”,做小做散,做精做优,多渠道、多方位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当地县域乡村经济发展。截止x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户数x户,较年初增加x户,小微企业当年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下降x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速x%。当地贷款余额x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x%,无跨经营区域办理授信及发放贷款的情况,当地贷款户数x户,户均x万元。

(二)完善治理机制,各级各司其职。

1、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党的作用始终贯穿于经营环节全过程,积极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党的核心作用。2020年我行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乡村振兴工作,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也是我行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上级监管部门对我行的工作要求,我行充分认识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站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保障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部,主要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与协调,落实上级监管部门下发政策,组织相关条线人员培训,落实行内领导班子的工作计划,收集、整理乡村振兴文字材料等工作。

x年初我行已制定信贷投放计划,信贷资源配置侧重“三农”领域,计划发放各项贷款x万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占比x%,涉农贷款占比x%,普惠型涉农贷款占比x%。并将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至个人,按季考核,择优奖励。同时主动承担贷款客户在办理贷款时,产生的不动产登记费及抵押评估费,不收取除贷款利息以外的任何手续费,减少客户融资成本,让利客户。

积极响应x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大会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构建完善支农支小金融需求的特色经营模式,改进创新贷款产品与抵押方式,为“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x年为x推出x贷款,目前已授信x万元。x年计划推出农具抵押贷款,推广“厂商银”、“商农银”合作模式,大力支持县域“三农”及小微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强化支农支小战略定力,向乡镇延伸服务触角。

互联网金融案例研究

互联网金融是目前金融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为六大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创新在推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及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自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缺乏有效的管理,也滋生了各类风险:信用风险、监管风险、流动性风险、投机风险、长尾风险、信息与安全风险等。

本文在梳理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探索了有效的新金融监管范式。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特点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等新兴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正是借助于云计算、手机支付及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既有技术方面的客观条件,即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长期融合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也有经济驱动方面的内部因素,即传统金融业创新意识不足,对新兴经济反应不够灵敏。从世界各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并无新意,并不是脱离于实体经济的“纯网络金融”,而是传统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渠道及服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当前,互联网金融已呈现出多种模式,如表1所示:

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脱胎于信息化革命与大数据时代,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成本低,金融机构可以避免开设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二是开放性强,消费者可以在开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三是效率高,高度分散化的企业、个人信息主要由计算机进行系统集中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四是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更加普遍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客户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缩短了产业链条,金融服务更直接、全面、自由,因而客户基础更广泛。五是体验为王,比传统金融机构更加草根化,交易流程相对简化且易于操作,更加贴近大众,更加注重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作为中国新兴金融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短短几年的蓬勃发展,在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交易效率、扩大客户基础、丰富投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确优于传统金融的表现。但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同样面临着相应的风险隐忧。

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草根金融”和传统金融格局下的“入侵者”,尚未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不具备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缺乏传统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抵御风险与偿付能力较弱。

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亦没有健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另外,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使得用户身份确定、资金流向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甚至所谓的大数据分析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信息噪音,加大业务合规性的监管难度。

流动性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性、联动性、跨界性和资金高速运转可能引发资金链条断裂,导致流动性风险。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加基金类”的产品不断涌现,比如余额宝,当中不仅蕴藏着期限错配的风险,也蕴藏着货币市场出现投资者大量赎回的风险。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流动性风险就将成为显性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投机风险:从当前情形来看,借助互联网金融募集的资金大多被投向股票、货币、债券、外汇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脱钩现象导致自身风险不断集聚。

长尾风险:互联网金融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投融资两端倾向服务于理财需求不能被满足的“长尾群体”。所谓“长尾”是金融领域内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等能力的弱势群体,容易遭受误导、欺诈和不公正待遇;他们作为个体投入精力监督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成本远高于收益,所以“搭便车”问题更突出;一旦互联网金融出现风险,从涉及人数上来衡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

信息与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借助基于大数据挖掘和数据重构技术而运行,中国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网络系统与存储中心可能存在技术漏洞,一旦遭遇黑客攻击,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从世界范围看,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发展阶段,各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较为专业的、系统的监管制度体系。但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趋势及其业务风险特征,为保证互联网金融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采取谨慎宽松的监管态度加强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对网络银行的监管由于目前网络银行大多基于传统银行开展网上业务,纯粹性网络银行数量少、规模小,各国仍以原有的银行监管机构和监管范围为主,形成了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两种监管模式:在美国,网络银行的监管政策、执照申请、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变化不大。为了适应网络银行电子环境的特点,在监管措施等方面采取审慎宽松政策,更加强调网络和交易安全,重视网络银行在降低成本、客户体验提升方面的作用。而欧盟的监管模式较为新颖,欧洲中央银行要求各成员国国内监管机构对网络银行采取一致性监管原则,并负责监督统一标准的实施,监管重点集中在区域问题、安全问题、服务技术能力和信誉以及法律风险四个方面,其监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清晰、透明的法律环境,坚持适度审慎和保护消费者的原则。

《贷金业法》、《出资法》、《利息限制法》对非银行民间金融公司资金借贷进行管理,强化对贷金业者的行为规范。

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近年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目标方面达到高度一致,指导思想逐步从“自律的放任自由”向“强制的监督管理”转变。在监管目标上,美国和欧盟都强调促进和维护第三方支付手段与支付体系的高效性、安全性,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防范洗钱等不合规业务风险。在监管手段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设定了业务许可制度,在初始审批的基础上实施过程监管和动态监管,确保第三方支付机构维持良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在监管模式上,美国将第三方支付视为货币转移业务,对其实行功能监管;欧盟倾向于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来实现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总的来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电子支付、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法律法规,形成了与本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对众筹融资的监管。

2012年,美国通过了创业企业融资法案。该法案修改了众筹股权融资管理条例,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同时对筹资者和提供服务的融资平台提出了相应要求,以便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我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各国政策的不同,使其金融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使得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金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要从现有的制度出发,实现两者的动态联系,逐渐改善我国的金融体系,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项问题。

金融行业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现有的金融结构还存在很大的改进之处,经济也亟待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制度层面的作用发挥,这是目前我国实现金融结构调整的关键,从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看,金融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提升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实现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制度安排视角下我国金融金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充分促进金融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1.1金融制度的调整对金融结构整体的影响。

所谓的制度安排,就是在经济发展领域内设定一定的规则,进而对企业和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限制。这些规则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因此在制度安排视角下研究我国的金融制度必须要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措施来对整个金融市场进行一定的管制,进而实现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任何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不仅代表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还使得社会经济中的其他要素供给随之增加。因此可以认为经济发展与经济水平并不是同步的。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直接作用方式和间接作用方式两种关系。前者主要是直接影响金融体系的规模,经济水平得以持续增加。后者表明金融结构及其调整都要借助于储蓄投资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我国不同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因素具有紧密的联系,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金融结构调整的力度和运行效率。消费、投资和储蓄等的分配主要依赖于区域金融结构的调整。在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下,相同地区的经济活动效率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对金融结构的调整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2.1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制度。

首先,金融制度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现有金融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适度的调整。其次,完善我国现有的金融制度还必须要充分吸收国际社会的经验,增强在金融风险方面的制度和措施,充分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以制度安排的形式保证整个金融及经济领域的健康发展。最后,政府还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做好相应的监督和治理工作。

2.2加快金融结构的调整步伐。

金融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亟待金融业的服务予以配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所以就必须要加快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步伐,使其能够充分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政府部门的相关立法工作,保证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能够高速运行,进而能够再次推动金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

2.3增强区域经济要素的流动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要素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失衡,因此要想实现金融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必须要提高各供给要素的流动效率,使之充分适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有效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以金融结构的调整来实现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发展。

2.4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计划。

要想实现我国金融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促进经济的发展,除了制度层面的改进之外,还必须要强调人才方面的保证,一方面,可以在金融领域和经济领域内部培养人才,使其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为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与科研院所进行深入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为我国金融和经济领域注入新鲜的血液,最大程度上加快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但是在目前我国制度安排下,两者之间仍未能达到最佳匹配。因此要达到最佳匹配,就必须要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上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制度、加快金融结构的调整步伐、增强区域经济要素的流动性以及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等措施,有效加快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进而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有效发展。

作者:周琳单位:太原学院。

参考文献:

[2]祁应军.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结构的思考与分析——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j].宁夏农林科技,(03)。

[3]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08)。

互联网金融案例研究

阿里金融利用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模式,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向这些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

同时,阿里金融微贷技术也极为重视网络.其中,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即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不仅保证其安全、效率,也降低阿里金融的运营成本;另外,对于网络的利用,也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更能向小微企业提供365*24的全天候金融服务,并使得同时向大批量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现实。这也符合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

风险控制体系。

典型案例之人人贷:

所谓“人人贷”,即是p2p(peertopeer)(peer有个人的意思)借贷的中文翻译。简单地说,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

其中,中介机构负责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收入。这种操作模式依据的是《合同法》,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只要贷款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就是合法的。

p2p平台英文全称“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个人对个人的信贷平台,p2p平台首先在国外悄然兴起,美国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是prosper(译名为“繁荣网”),而欧洲最大的网络借贷平台是zopa,这两大平台都通过其网站可以实现用户之间的资金借入或借出,在此之前个人借款都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个人将存款汇集到银行,由银行作为媒介发放给贷款人。

p2p平台的兴起使得资金绕开了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实现了“金融脱媒(financialdisintermediation)”,出借人可以自行将钱出借给在平台上的其他人,而平台通过制定交易规则来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同时还会提供一系列服务性质的工作,以帮助借贷双方更好的完成交易。在p2p平台诞生之前,个人如果想要申请贷款,首先想到的是银行,需要身体力行地前往银行设立的网点递交申请、提供繁复的材料,之后经过冗长的等待,才能获得想要的资金。p2p网络借贷则大为不同,个人通过登陆网站成为注册用户后,填写相关信息,通过相关验证,便可以发布个人贷款信息。p2p相对传统银行贷款业务,特点之一是便捷。此外p2p网络借贷对于个人及中小企业借贷方具有门槛低、审批快、手续简、额度高等优势。

2运作模式。

人人贷(p2p借贷)服务平台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信用良好但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工薪阶层和微小企业主等,帮助他们实现培训、家电购买、装修和兼职创业等理想。对于这些借款人,无需他们给出贷款抵押物,而是通过了解他们的身份信息、银行信用报告等,来确定给他们的贷款额度以及贷款利率,然后,中介机构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资金出借人,由他们双方直接达成借款协议,资金出借人获取贷款利息。

3发展现状。

国外比较知名的有格莱珉银行、prosper、lendingclub、zopa等。此模式于2006年传入中国,现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其中人人贷是该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机构之一。

4三大特点介绍。

1、直接透明:出借人与借款人直接签署个人间的借贷合同,一对一地互相了解对方的身份信息、信用信息,出借人及时获知借款人的还款进度和生活状况的改善,最真切、直观地体验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

信用甄别在人人贷模式中,出借人可以对借款人的资信进行评估和选择,信用级别高的借款人将得到优先满足,其得到的贷款利率也可能更优惠。

2、风险分散:出借人将资金分散给多个借款人对象,同时提供小额度的贷款,以人人贷为例,投资人出借1000元,最小投标金额50元,出借给20个有资金需求的个人,风险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分散。

3、门槛低、渠道成本低:人人贷模式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用的传播者和使用者,信用交易可以很便捷地进行,每个人都能很轻松地参与进来,将社会闲散资金更好地进行配置,将中高收入人群的闲余资金合理地引向众多信用良好且需要帮助的中低收入人群。

5三大意义详情。

人人贷是一种将非常小额度的贷款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它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

在中国,银行对个人信用贷款的条件要求很高,个人从银行系统融资面临很多困难,人人贷模式为需要资金的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人人贷模式主要是以个人信用评价为基础的贷款,它的发展有助于个人体现自身的信用价值,提高社会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人人贷模式扩宽了个人投资的渠道,加大了资金的流动,提高了社会闲散资金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典型案例之爱投资:

典型案例之中国平安淘宝店铺:

典型案例之网盛融资。

生意宝(002095,股吧)公告,公司下属子公司浙江网盛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注册登记手续已全部办理完毕。这意味着,作为生意宝“互联网金融”战略闭环圈的最后一环“网盛融资”公司正式宣告挂牌成立。

据了解,8月8日,生意宝发布公告称已获融资担保牌照,“互联网金融”业务有望迅速推进。据悉,生意宝的互联网金融战略核心主要由b2b在线交易平台、b2b大额支付平台和供应链融资担保平台组成,三个平台的注册资本分别为4000万元、1亿元和1亿元。

生意宝董事长孙德良表示,网盛融资前期将面向会员提供在线供应链融资服务,后期将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开展多元化的第三方融资贷款服务。“每家融资的会员企业,从申请贷款——银行授信——放贷——还款,一整套业务流程完全实现了纯互联网化操作。每家生意宝的会员企业最高授信可达300万元”。

融360:

公司简介。

融360,中国领先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是为广大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搜索和推荐的互联网平台。2011年10月,融360由一批成功的互联网和金融专业人士组建成立,并于2012年3月完成a轮近千万美元融资。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目前在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设有运营机构,全国设有分站。

融360致力于为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免费提供最可靠、最便捷、最划算的贷款推荐结果。平台上的金融产品来自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城市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国家认可的金融机构。广大用户可以通过融360独有的智能搜索、匹配系统一站式、直接申请到最优贷款(低息、高效、省心)。

融360团队成员曾分别供职于海内外各大互联网、银行机构和金融公司。创始人团队成员曾分别于百度、阿里巴巴、美运通、paypal、宁波银行、第一资本银行等公司担任管理职位,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专业经验。

商业模式。

融360并不仅仅满足于搜索,它同时将触角伸向了申请环节。用其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的话说,“我们希望把过去全线下的申请模式,完全搬到线上来完成。”具体而言,用户只需在网上输入贷款金额、期限以及用途等关键词,系统就会进行比对和处理,输出一份相应的银行及其他信贷机构的列表。这张列表上呈现了银行名称、信贷产品、利率、总利息、月供、放款时间和贷款总额等信息。用户进行比较后,可以在线填写申请材料,申请一家或几家银行的贷款。

申请完成后,相关银行的信贷经理会与申请人进行电话联系,确认信息,申请人可以再度比较各家银行的产品,之后就可以去分行或支行申请贷款。

余额宝。

余额宝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用户不仅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产品,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余额宝的优势在于转入余额宝的资金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灵活便捷。

服务特点。

1、操作流程简单。

余额宝服务是将基金公司的基金直销系统内置到支付宝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实际上是进行货币基金的购买,相应资金均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余额宝的收益也不是“利息”,而是用户购买货币基金的收益,用户如果选择使用余额宝内的资金进行购物支付,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整个流程就跟给支付宝充值、提现或购物支付一样简单。

2、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

余额宝对于用户的最低购买金额没有限制,一元钱就能起买。余额宝的目标是让那些零花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让用户哪怕一两元、一两百元都能享受到理财的快乐。

3、收益高,使用灵活。

跟一般“钱生钱”的理财服务相比,余额宝更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提供高收益,还全面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几乎所有的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资金在余额宝中一方面在时刻保持增值,另一方面又能随时用于消费。同时,与支付宝余额宝合作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支持t+0实时赎回,这也就意味着,转入支付宝余额宝中的资金可以随时转出至支付宝余额,实时到帐无手续费,也可直接提现到银行卡。

4、安全。

支付宝对余额宝还提供了被盗金额补偿的保障,确保资金万无一失。余额宝转入及转出都无需手续费,支持实时转出,及时到账支付宝账户余额中。

5、手机随时随地操作[4]。

2013年7月1日,余额宝功能在支付宝钱包(即支付宝手机客户端)上线,这就意味着,用户可以每天在手机上操作余额宝账户,随时买入、卖出、查看收益。与在电脑上使用相比,也就是说,用户把余额宝里的钱转出到支付宝余额后,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转回任意的银行卡,并且不需要手续费。

相对优势。

余额宝优势在于:用户转入余额宝的资金不仅可以获得收益,还能随时消费支付,非常灵活便捷。让您赚钱花钱两不误。

在安全方面,余额宝的安全措施与支付宝余额相同。手机客户端还有手势密码、手机宝令、手机绑定等安全辅助措施。

余额宝推出之时正值“钱荒”闹得厉害,最初其年化收益能达到6%以上,随着shibor的逐步下降,它的年化收益也渐渐回归,和一般的货币基金差不多,年化收益在4%左右。不过其流动性完胜传统货基。

1.7*24小时可操作。不管是在工作日还是在周末,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利用电脑、手机进行转入与转出操作。转出资金到支付宝余额中,可以立即用于银行卡转账、信用卡还款、购物消费等。

2.可随时用于购物消费。当你用支付宝进行支付时可以勾选余额宝支付,视为余额宝自动赎回。

3.手机客户端银行卡转账零手续费。先将余额宝转出,再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转账,2小时内到账,无手续费用。但是要注意转账金额限额,不同银行有所不同,并且部分银行周末转账需次日到账。

4.随时随地信用卡还款,当天到账。需要进行信用卡还款时,从余额宝转出相应金额后,可以立即用于信用卡还款,当天到账。注意根据银行的不同到账时间有所差异。例如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广州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23家银行能实现立即到账,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等2家银行当天到账,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0:00-23:30当日到账,而23:30-24:00次日到账,而中国银行在0:00-17:00当日到账,而17:00-24:00次日到账。还款时要注意操作时间。

对比银行。

余额宝购买的是货币型基金。货币基金是所有基金产品中风险比较低的一类产品,一般用于投资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国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至4%,而活期存款的年收益只有0.35%。简单来说,10万元,通过活期存款一年的收益只有350元,而如果通过余额宝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至4000元左右,收益比活期高出近十倍。

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说过,招行最大的威胁来自马云,而非其他银行。显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正在一点点蚕食原本属于银行的领地。有观点认为,除了提升客户的账户价值外,余额宝将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涌向支付宝,势必对银行的业务造成冲击。

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货币基金出现年度亏损的情况。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货币基金作为基金产品的一种,并不等同于保本的活期储蓄,理论上依然存在亏损的可能,只是从历史数据来看收益稳定、风险较小。

支付宝方面人士透露,每周一到周四的下午3点前将钱转入余额宝是最合算的。举例来说:转入余额宝的资金,随时就能用于消费,但要获取收益就要等基金公司进行货币基金的份额确认了。周一下午3点前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基金公司会在周二确认份额,周三中午12点前将周二的收益发放到余额宝内,也就是说周三中午12点前就能看到余额宝带来的收益了。

在监管方面:按照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规定,支付宝余额可以购买协议存款,能否购买基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余额宝借助天弘基金实现基金销售功能的做法,是在打擦边球。从监管层面上来说,余额宝并不合法。一旦监管部门发难,余额宝有可能会被叫停。个人资产风险:只要是将资金投资到基金公司,都存在资产缩水的风险。通过大陆的众多基金公司收益数据分析,充分说明这个风险较大,而不是极小。而股票和基金的投资老手,多有切肤之痛。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不仅仅是产业组织与金融组织之间的结合,也是工商类企业与金融企业的结合。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促使国内企业逐渐融入金融行业中。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正确看待和理解。

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融结合的形式也更加丰富。西方学者认为产融结合的实质是多种垄断性资本之间的结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正是资本扩张的表现。在国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当前的产融结合不限定于股权投资形式,其还包含着货币资本、信贷资本等形式的融入。产融结合实则是货币资金融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中,并不断转化为最终状态的过程。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具有相对的依附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市场上主体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断推动资本的扩张。产业资本的扩张性促使其不断寻找最优势、最稳定的资本获取和投入环境。产业资本需要依靠金融资本的力量来实现资本的周转,实现产业资本的有效配置,而金融资本也需要有赖于产业资本实现资本的增值。总的来说,金融资本能够推动产业资本运动更快更好的发展,能够提高产业资本的利用率,能够促使大量的闲散资金集中在一起,从而更加有利地推动产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促使大量的社会资金积聚到金融机构内部,并使其能够更加快捷的投入到资本市场,金融资本的发展推动产业资本需求的扩张。产融结合能够为产业资本的低成本运营提供有效助力。

2.资本市场发展较快,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全。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下,资本市场不断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的扩张为产品交易者提供的更加低廉的交易成本,也推动了交易的便捷性。现代资本市场还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以更好的推动资本市场高效性和安全性。资本市场能够更加快速的将金融资本分配给收益好的企业,实现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产融结合不能离开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能够为产融结合提供更加优良的渠道。但是,资本市场的扩张和发展并不意味着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资本能够安全便捷的运转,但是当前的金融市场却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金融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机会主义盛行、道德风险增大等。金融市场与产业市场是两个紧密联系但又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市场主体。其资本之间的流通更多是依靠债券债务关系的建立。这种资金信贷关系更多的建立在主体之间的不对等的关系之上,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的不对等性导致市场风险增加,其资本转换的不确定性也就更强。因此,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开始由信贷关系走向内在的资本联合,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均希望能够建立更加稳定的交易关系,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交易的成本,实现金融市场的内部化。

3.国家法律和政策环境转好。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好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能够促使经济市场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逐渐转好,市场体制开始更加健全。国家的法律政策开始发生变化,法律能够为企业之间的产融结合提供合法性支撑,企业对于产融结合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另外,法律政策的制定也为产融结合行为提供了约束和规范机制。随着国家法律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产融结合的经济效用会更加凸显,其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会得到发挥,其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会受到限制,这样就更能促进产融结合的健康稳定发展。

1.有利于降低银企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的发展不仅能够实现资本和产品的资源重组,还能够促使在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易关系。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与更多的外部企业进行产品交易,其不可避免的要从与外部进行金融交易活动。金融业务的开展会促使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企业集团内部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交易造成的损失,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限于同行业、同领域的小范围竞争,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企业集团之间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为了能够立足于市场发展的潮流中,必须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能够促进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企业团体,并通过资金之间的融通关系发展新的产业,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3.有利于保证资金交易的安全。

随着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经营活动形式不断丰富,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和实物管理手段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产融结合能够促使企业之间建立起以资金为核心、以价格为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能够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保障。企业内部的管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当可能出现金融风险时,企业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将企业的资金置于安全的产业链上,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经营的稳定性。

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模式中,传统的产融结合模式主要是产业资本投资或参股金融企业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模式和金融机构出游工商企业股权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模式。但是随着产融结合的程度越来越高,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形式更加多样,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张。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对金融学和经济学不重视,加之学生对经济和金融本身的兴趣不高,造成了学生不关心国家经济政策、不看财经新闻的现象。事实上,金融和经济对财务管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是十分重要的。对此,笔者就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融入金融学和经济学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学;融合教学。

高等教育中,财经类专业囊括的范围较广,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经济与管理类。这些专业之间都有宏观、微观、市场、政策、核算的联系,这一系列的因素构成了整个的财政经济体系。因此,选择财经界的任何一个专业,其他一系列的财经知识也都是有必要涉足的。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缺乏金融、经济知识的原因。

基于知识的全面性和财经知识的贯通性,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对高等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进而研究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金融学、经济学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

当前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首要目标,对学生多学科涉猎、全面发展的认识不够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到的多是会计类知识,因为会计专业将来就业机会多,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强,契合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深受就业市场和学校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会计知识关注度较高,对财务管理专业课不甚重视。

(二)学科划分过细。

过度细分的学科,相互之间的纽带被强行割裂,知识体系不完整、不衔接。事实上,这些专业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财务管理行为,在选择投资项目之前,了解国家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需要财政学的相关知识;但了解国家的政策还远远不够,整个经济环境的概况要熟悉,经济学会来解释市场规律;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或者项目来进行投资,金融学在金融创新产品方面派上了用场;会计核算负责记录和监督经济行为,进而指导其后的经济决策。由此可见,一项理财投资想要做好,需要几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学生对金融学、经济学兴趣不高。

本人入职高校不久,身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了解到本专业的学生只对会计相关的知识感兴趣,财经新闻从来不看,原因是看不懂、没意思。经济常识、金融理论都知之甚少,更别说将其理论用于实践和理财规划了。这种现象并不是由于学院没有为财务管理或会计类学生开设经济和金融相关的课程,而是因为学生甚至老师都觉得这些课程是外专业的,没多少作用。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们只钻研本专业的几门核心课程,考研、考证热度不减,其他的知识懒得学习甚至懒得了解。但是,我们要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记录和核算,要将眼光放长远、视野开阔,从整个经济形势着手,旨在核算准确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创造价值的决策能力。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会计以外的其他财经专业课,尤其是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个学科既是基础也是热门。

二、金融学和经济学的概念及关联。

金融学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而金融学便是经济学的货币表现形式,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部分,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不可分割,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近几十年,金融学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金融市场生机勃勃,不断创新,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大高校也都越来越重视金融学学科的建设。主要开设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世界经济概论、金融工程学、国际保险、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统计分析、国际结算、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金融学专业的课程里,有一半属于经济学的内容。

三、将金融学和经济学知识融合注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

从对金融学和经济学的介绍可以看出,要想在金融学界和经济学界有所专长,精通上述主要课程是首要之举。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本身对经济和金融的敏感度偏差一些,基础不牢,在继续学习中难免会吃力,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财务管理专业非经济、非金融科班出身,学生们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金融经济知识,只是为了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算、决策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选择从兴趣培养入手,慢慢带入,多加实践,寓教于乐。

(一)培养兴趣。

笔者平时浏览微信平台发现了一个财经新闻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很有意思,是通过画图、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财经事件,十分生动形象。课堂上跟学生说起本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经济和金融的敏感性,顺便把这个公众号推荐给学生们。一段时间以后,有学生反映非常喜欢该公众号,从最开始的新鲜好奇,到现在每天都会特意翻看当天的财经信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途径把财经信息介绍给他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金融学与经济学理论融合教学。

从教学顺序上来说,金融学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史和重要理论,是继续学习金融学之前要夯实的基础。从教学效果上来说,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发动学生们亲自去查找相关金融学和经济学案例,结合理论基础,小组分析讨论,再进行汇报总结。

(三)多增加实习实践环节。

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网络,校企合作项目多推荐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只是会计职位的工作,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也可以推荐学生加入,一方面,消除他们对金融行业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对所学的金融学和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对各类相似或迥异的知识进行巩固,莫过于将之结合实务加以运用,能够显著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阐释,我们可以看出,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强金融、经济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从兴趣出发,夯实理论基础,多加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该给: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4).

[2]徐晟.金融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04).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产业融合就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在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逐,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塑造了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融合,促进了市场结构的合理化,并引起了一次新的.企业购并浪潮.产业竞争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联系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的纽带.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动态一致性,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作者:何立胜李世新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刊名:产业与科技论坛英文刊名:estateandsciencetribune年,卷(期):2006“”(1)分类号:f2关键词:产业融合产业竞争力企业战略融合产业

金融推动乡村发展案例范文

“农商行能把我们农村这些中小企业点石成金,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公司就可以加足马力挣美元了!”

不久前,**省**农商银行在调研中了解到,某木业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现有员工130多人,年创汇300多万美元,是一家集木材加工、成品家具制造及产成品直接出口于一身的综合性制造企业,却存在着200万元的流动资金缺口。

“不能让一家诚信企业受到资金影响。”该行公司业务部、信贷部等相关负责人商议,认为该公司是信得过的企业,于是特事特办,连夜组织召开贷审会,加快办贷流程。没两天,某木业公司就拿到了贷款。

在众多商家看来,该行能够做到真正履行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不断强化自身的担当,优化服务模式,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党建为引领,全力当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为村民办实事。

该行始终将金融助力乡村**的责任牢记心间,并成立了金融服务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金融服务乡村**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召开全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合作会议,与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先后在10个乡镇召开普惠金融服务乡村对接会。

该行创新农村金融与地方基层治理相结合的党建共创共建模式,与各乡镇签订《助力乡村**共创共建合作协议》,推进“党建+金融”行动,以“客户经理驻村”服务模式,增进与农户的互联互动,推动自身业务和乡村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精选客户经理到辖区村庄驻点办公,以“走基层、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各村开展金融知识讲堂、志愿服务、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

架起致富“金”桥。

据介绍,该行持续创新信贷。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乡村广袤无垠的“希望田野”,应是金融服务的“热土”。未来我县将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供给,完善乡村振兴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群众的金融素养,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对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金融驱动研究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环境越来越体现出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的特点,而文化产业逆流而上,成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其体现出科技、环保、低碳的特点,并在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迅速增值,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不仅可以通过增加社会就业、扩大居民消费等途径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跨越性发展,因此长期积累的政策势能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上升到战略性的高度上来。

一、文化产业概述文化及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我们无法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将其所包含的广泛的含义明确的阐述出来。其内容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历史、自然资源、风上人情、生活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意识观念、文学艺术等等各个方面均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文化的本质历史习惯性、非强制性的影响力,要准确的表述一种文化,需要从思想、行为、表象等三个层面加以分析,其属于一种意识形态,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所谓文化产业顾名思义即是与文化产品有直接或间接相关性的产业,其包括各类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文化服务等多项内容,文化产业体现出明显的多重属性,且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故此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至今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此处可引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定义,即“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及分配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我国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在国家统计局在《文化产业分类》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是一种包含文化产品及大众文化服务的经营性产业,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化产业包括了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及服务的所有活动,以及与其有间接关系的相关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包含了“文化”与“产业”两个层面的意思,基于文化层次,其主要体现出精神层面的意义,包括艺术性、创造性、愉悦性、分享性等;而基于产业层次,其主要体现出物质层面的意义,包括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各项内容,是文化层次内涵的发展、延伸与扩充,是根据市场规律来区分与精神文化相关的行业。故此本文尝试提出文化产业的定义,即文化产业是根据工业产业标准要求从事文化产品相关的社会经营性组织,文化产品体现出创造性、娱乐性的特点,主要服务于人们精神文明的要求。

二、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自身发展需要资金支持。

金融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活动中均处于核心地位,无论是规范经济活动、服务社会经济,还是引导资源分配、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离开金融产业的支持均无从谈起。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型期,要实现国经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金融产业的作用无可取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势必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实现人民群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因此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全新领域。从20至今,我国文化产业在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年至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平均每年达到24.2%,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率相比,高出近5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前文可知,现阶段我国金融产业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无论是深度、力度还是力度较之以前均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获得了显著效果。但是要进一步实施金融支持文化强国的战略还有很大距离,金融与文化的对接还有待深入。通过研究大量文献报道可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与阻碍,主要是由我国文化产业的特征所决定的,由于文化产业自身存在先天不足而影响了金融支持的力度,具体而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内在特征的影响。

要分析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制约因素,就必须对金融产业所支持的对象进行分析,深入分析文化产业的.特征才能提高具体工作的针对性。自占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文不经商,仕不理财”的说法,恰恰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文化是传统社会中与人文相关的生活方式,且仅停留在生活方式的层面,这种观念弱化了文化的商品属性与经济功能,无法充分发掘、释放文化潜在的经济价值。新时期、新环境下,我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但是与西方国家所提出的“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方面与前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存在小足。

1、金融服务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部门主要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这种观念下其不仅对文化产业的产品特征不了解,而且不熟悉其营动特点,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多是迎合政策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也缺少主动性,改善工作缺少力度与深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银行虽然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推出了一些新型的信贷产品,但是仍然以原有业务为基础,缺乏创新性,并且未出台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指引,银行信贷仍然无法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金融部门与文化企业的业务往来均停留在政策要求的层面,二者之间缺乏主动的合作经营,导致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经营情况不甚了解,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信息,缺少参考指标,导致金融机构无法针对文化企业建立专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即使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股权、债权融资等资金需求,金融机构也会谨而慎之,最终导致支持资金总额偏小。金融机构所支持的对象、领域也体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在风险控制的影响下,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大企业、大项目,因此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就占据了大多数的资金份额,而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资金需求更加迫切,但是其项目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而且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更侧重于影视制作等传统行业,而对一些新兴业态的支持却稍显不足,比如数字媒体、动漫、网游等。

四、结语。

总之,与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制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企业及事业单位的发展,还可以进一步开拓金融业的业务资源,提高金融业的经营利润,实现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赢。当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经历一个数量由少到多、力度从小到大、渠道从窄到宽、内容从欠缺到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政策执行机构要制定与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相符的扶持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不过虽然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在短期内可以形成一种促使政府部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的反馈机制还不太现实,需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可以借鉴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美国、韩国、英国等,其成功在于具有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保证了充足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间接支持渠道也十分完善,由于本国的文化产业十分发达,故其文化产业出}}能力也十分突出。鉴于此,我国要尽快设立相关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以专门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投资主体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金融与文化产业相关中介服务体系予以完善;此外还要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通过多种市场性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推进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合作规划模式一个城市流域的规划案例研究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城市地域为切入点,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评价原则进行了论述,并据此建立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统计数据对东北地区38个地级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解析.

作者:刘金凌刘洋作者单位:刘金凌(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辽阳,111000)。

刘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circle年,卷(期):“”(3)分类号:f1关键词:东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金融驱动研究论文

尽管20xx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给众多金融行业带来严重重创,但这也相当于一次洗礼,洗礼整个金融行业,使得金融企业都重新认识金融行业及自身的不足,重新打造形象、品牌。基于此,金融广告发展机遇到来。从近些年金融服务类机构或企业利用金融广告推广金融产品的情况来看,金融广告已经成为塑造品牌的有效手段,得到金融机构、金融企业的认可[1]。因此,深刻了解财政金融广告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路线,合理地进行金融广告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金融广告的特点。

金融服务业务推出的目的,是以服务为核心金融产品的宣传,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想使客户能够认识产品、了解产品,利用金融广告来呈现产品是最佳渠道。因此,金融广告具有的特点为:

1.注重企业品牌的推广。在策划金融广告的过程中,推广企业品牌是最基本的且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金融行业中充斥着各种服务类型的金融机构及金融企业,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企业,所推出的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都比较相似。单纯的靠产品或服务是难以让企业品牌被客户所真正记住的,而金融广告的推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渠道推出的金融广告,会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加之金融广告的影响力,会使人们熟悉金融广告内容,如企业品牌。因此,金融企业能够与客户良好的沟通,且被客户熟知,通常会在金融广告制作的过程中将企业品牌融入其中。例如某银行所打造的金融广告的诉求点是为人们提供贷款,解决人们日常生活问题,那么在打造金融广告的过程中会多次提及此银行及贷款产品。

2.注重选择适合的风格。不同金融广告风格所呈现的金融广告效果是不同的。为了使金融广告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兴趣,在进行金融广告创作的过程中,制作人会结合产品特点来选择适合的风格。就以国内金融广告来说,大多数金融广告都走上了文化道路,即将金融产品高大上的形象转变成亲民产品,以此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亲民性。以往很多给人以气势磅礴、宏伟大气的金融广告,脱离了人们的视线,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反而是一些人性需求的展现。如某金融网站打造的金融广告是帮助人们整理零钱,通过此种广告,让人们改变随意放置零钱的习惯,将零钱用于投资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金融广告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总之,随着金融广告风格的增多,合理的选择风格可以让金融广告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2]。

3.金融广告更多的体现产品服务特点。金融广告中更多的体现服务特点,如企业的网点多、安全、快捷、方便,让消费者获得稳定的收益等。就以银行贷款产品来说,在打造金融广告的过程中,会重点突出银行贷款方便、快捷等特点,使消费者能够在需要贷款时能够想到此银行的贷款。金融广告尽可能地呈现产品的服务特点可以说是金融广告基本特点之一。出于金融广告制作的目的`来说,金融广告应当尽可能的呈现产品的质量、性能、作用等。金融产品服务特点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尽可能的呈现在金融广告中,以便消费者可以在观看金融广告时了解金融产品及其服务特点。

4.合理运用诉求方法。金融广告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如夸张式、幽默式、温情式、说理式等。金融广告的表现方式与其行业特点有很大关系,即这是一个理性的行业,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收益的行业,与金钱和数字相关,因此早期的金融广告主要采用理性诉求的方式,通过金融广告简单地说明金融产品及服务,如此可以让消费者相对理性的、客观的看待金融产品,从而确定金融产品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有需求的消费者通过金融广告知道和了解金融产品,进而使用金融产品。利用说理式这种诉求方法所创作的金融产品,不利于与消费者建立情感[3]。

金融广告的发展。

基于以上对金融广告特点的分析,可以确定不同风格、不同诉求方法运用后所呈现的金融广告是不同的,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同的。但无论何种风格或何种诉求的金融广告,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影响下,都将良好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广告作品的质量与广告公司的专业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缺乏专业人才的广告公司是很难推出高素质的金融广告来满足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的需求。而比金融广告人才更重要的是金融广告发展方向的明确。只有明确金融广告发展方向,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产品打造。因此,在未来发展金融广告的过程中,应当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体现个性化、一对一诉求。品牌就意味着个性,意味着与众不同。金融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然后运用各种广告创意手段,从各个角度方向,将其发挥演绎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在大众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使消费者记住企业品牌,了解金融企业不同之处,在利用金融广告来展现品牌,体现金融产品个性的时候,需要保证金融产品的个性化、一对一诉求,让顾客通过观看金融广告,可以感受到金融产品个性化特点,如具有最贴心的服务、最便利的服务、最全面的服务[4]。

2.注意细节优化。目前国内许多金融广告,都比较愿意运用大场景、大制作的金融广告来向人们展现金融产品,这的确可以在消费者面前树立金融企业品牌形象,且体现企业实力雄厚。但是,关注金融产品细节,不难发现金融广告的呈现并没有深入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这使得金融广告的推广达不到预期目标。为了避免以后金融广告制作中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注意加强细节优化,首先是从与消费者沟通的角度出发,寻找与消费者交流的点;其次是注意观察消费者生活、工作细节,了解金融产品在消费者生活、工作中的作用,进而选好金融广告的主题,规划金融广告情景,进而巧妙的运用夸张、暗喻、幽默等表达方式,尽量完美的呈现金融广告。

3.注意形象化、视觉化的表现。随着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进驻和市场的不断开放,不少国外的创意理念和手法也必然会给中国的金融广告带来新的动力和元素。为了良好的发展金融广告,应当注意在制作金融广告的过程中形式化、视觉化的表现,如利用后现代化手法来渲染金融广告画面,给人视觉以强烈冲击,亦或物质的意识形态等,让全新面貌的金融广告呈现在人们面前,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金融产品触动消费者情感[5]。

在我国金融广告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明确金融广告特点,以此来深入了解金融广告,并探究金融广告的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进行金融广告创新,如此可以增强金融广告的影响力,为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金融广告良好的发展。所以,明确金融广告特点及其发展方向,有利于创新金融广告,改变国内金融广告,使金融广告呈现新的面貌。

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7个主要地区131家农户进行调查访谈,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做了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的地域经济特点,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湖北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至今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三农”问题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金融又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之一,积极探索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但湖北省作为中西部的结合地带,同浙江等沿海地带相比民间金融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都要逊色很多,民间金融对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湖北省民间金融的优劣和劣势进行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村特点,湖北地域特色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能探求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途径,为湖北农村发展提供更有利的金融支持。

《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湖北省民间融资活跃,融资额度逐渐扩大,主要方式仍为直接借贷,借贷利率总体上扬;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民间借贷样本监测中,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规模呈加快增长趋势,借贷利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贷款利率,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二者利差略呈扩大趋势,而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基本稳定,借贷利率水平差异较大。

目前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既有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传统的民间金融形式,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民间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等。

本文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交流访谈为辅,以户(家庭)为调查单位走访了湖北省武汉、荆州、黄石、仙桃等27个主要地区。发放调查问卷131份,筛选确认回收的有效问卷103份。

(2)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程度。

湖北省民间金融组织较少,不仅不具规模效应而且规范性较差。问卷对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借贷利率、借贷过程中是否需要抵押做了调查。

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一般涉及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结算、信托、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主要以发放贷款为主,所占比例为41%。其他的服务主要有吸收存款和金融租赁,各占17%和13%,结算也占有10%的份额。如图3所示。

民间借贷的利率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样本中实际发生民间借贷的农户较少,所调查的利率为农户所了解的当地的民间借贷利率。结果如表1所示。利率区间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基准率的1-4倍之间。

对于民间借贷中是否需要抵押品或担保,对有过民间借贷经历或接触过民间借贷的农户进行调查显示,54.8%的交易没有抵押或担保。

调查显示,74.5%的农户认为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点作用,认为“作用重大”和“没有作用”的比例相当,均为6%左右,认为“有负面作用”的占12.2%。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较小,规范性较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是很显著。在所调查的农户中很多人在当地都没见过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更谈不上把民间金融作为融资渠道之一。

1.民营经济不够发达。

在20末,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有179家民营企业挤入其中,而湖北省仅有12家,在末,浙江省有174家民营经济挤身于民营企业500强,而湖北省仅有12家。从注册资金上来看,,湖北省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850户,而浙江省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2050家。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1月进行的调查显示,按20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计算,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约为170亿元,企业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贷约为125亿元。可见,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对民间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缓慢势必会导致民间金融资金需求的减少,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市场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湖北民间金融总体规模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民间资金不够充裕。

民间资金是农村民间金融资金的主要供给。民间闲散资金与浙江、江苏等民间金融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明显较少。而且由于湖北省民间融资程度不高,传统思想观念、中介机构不发达等不利因素制约着我省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化。20据湖北省统计部门测算,湖北省民间资本总计达2800亿上,而浙江省民间资本的规模就已经突破万亿元。民间资本不充裕,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较少,直接影响着民间金融供给市场的发展壮大。

3.民间金融风险较大。

风险性的主要表现有,其一,湖北省民间金融监管配套制度不完善,必将导致农村金融秩序混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户排斥民间金融的原因中选择“不受法律保护”一项的占37.5%,高居榜首。农户对民间金融法律地位的疑虑影响着农户对民间金融的信任程度。民间金融监管制度不配套,如民间金融监管缺位、民间金融监管法律滞后、民间金融监管规范混乱等,是我国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问题,同样是制约湖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农村民间金融固有的局部性风险。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民间金融大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具有不规范、高风险等特点。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加,民间金融原有的血缘、业缘、地缘关系逐渐被突破,相应风险不断积累,从而难以避免关联贷款等道德风险的发生。

1.确定合法的法律地位。

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来给民间金融正名,《合作金融法》至少应该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从法律上明确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格条件,依法成立的民间金融组织,其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是受法律保护的。二是规范的利益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合作金融法》的出台,将不仅从法律上承认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同时也明确利益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使司法机关在处理该类案件时有法可依,从而达到弥补民间信义机制约束不足的缺憾。

2.设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威胁主要是金融监管配套制度缺失,需完善监管体系。首先是内部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是指民间金融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性、标准化,能够在民间金融内部形成合规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以期达到风险因素内部消化、解决的目标。内部监管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选择。其次是外部监管。在内部约束治理机制缺乏的情况下,有效的外部监管是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3.构建双向诚信体系。

湖北省民间金融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诚信体系,农户信任度不高。从民间金融市场卖方的角度,诚信体系主要指登记产品出售方认证状况和信用登记的信用平台,使得信用申请人在交易中能够查询卖方的资信状况。从买方的角度,应该在湖北省农村地区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为农户普遍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不仅包括正规金融的交易而且包括民间金融。这将提高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

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应用与发展案例研究

1、青岛“生物谷计划”简介。

青岛“生物谷计划”是指:在国家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鼓励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下,依托青岛独特的海洋生物科技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城市区位优势,在青岛高新区政府与青岛海洋大学联合建设“青岛海洋生物科技园”的基础上,与多个国家级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合作,借鉴世界生物科技园取得的成功经验,在青岛东部山谷中进行专业规划,引导社会资金大规模跟进,实施技术与企业孵化并举,聚集大批生物与医药企业,建设青岛生物谷产业区。

青岛“生物谷计划”的基本宗旨是:以发展现代生物工程产业群为目的,发挥本地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国际领先的现代生物技术人才和成果,努力建设卓有成效的创新服务与创业孵化体系,争取在10年内初步形成我国生物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产业高地。具体目标是:(1)2001年,生物高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入驻生物谷科研型企业30家以上;(2)2003年,生物高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基本完善,入驻生物谷科研型企业超过1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5家以上,争取1家以上企业股票上市;(3)2005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超过10家,争取有5家以上公司股票上市,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以上。

青岛生物谷的主要开发方向有:基因与遗传工程、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及天然药物开发、纳米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工程制品、农业生物工程。

2、生物谷建设现状评价。

2.1评价目的与依据。

青岛生物谷评价目的在于总结“青岛生物谷”及其实施的经验和不足,为青岛生物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青岛生物谷评价的基本依据是:(1)“青岛生物谷计划”方案及实施现状;(2)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区域创新系统理论;(3)国际、国内生物科技园建设的经验。

2.2青岛生物谷定位。

自身发展定位。从引进在孵企业、项目数量方面评价,2001年底基本达到预期计划目标;整体发展现状与预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国际对比定位。国际知名生物科技园区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其内部研发、孵化、生产、服务及管理体系也相对完整,已经或正在产生成熟的生物高技术企业,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青岛生物谷计划实施时间短,其体系、功能都在建设和发育之中。

国内对比定位。国内长春、上海等地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好,生物医药科技园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其内部研发、孵化、生产、服务及管理体系趋于完整,其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孵化或引进生物医药企业众多(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多家,上海张江高科技工业园84家),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高技术园区乃至本市的支柱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青岛生物谷计划实施时间短,其体系、功能都在建设和发育之中。国内北京、广州等地起步相对较晚,但其规划起点高,设计发展规模大,所依据的优势条件明显(北京依托众多国家级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信息机构,加之其国际、国内信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充沛;广州具有国际市场和国际合作的优势),其发展不容忽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众多生物谷(或基因谷、药谷)的发展计划起步晚,但都有各自的资源(生物物种、医药原料、生态环境等)优势,其专业化医药产业发展具有相对强的竞争能力,应当引起重视。

高新区产业体系定位。生物医药产业是青岛高新区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根据初步调查,本区拥有生物医药企业31家,资产及产值规模远小于电子类产业,与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研发等联系也十分有限。

2.3青岛生物谷发展环境辩识。

2.3.1国际环境。

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欧洲共同体等为代表)生物工程及生物制药行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生产与营销等诸多方面都相对成熟,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技术产业化开发是21世纪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其核心技术得到国家、企业等大力扶植和资助。对青岛生物谷建设的有利影响表现为:(1)为青岛生物谷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对象;(2)应当成为青岛生物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对象。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生物医药产品更为容易地进入中国,国际企业通过直接投资也参与国内竞争,为青岛生物谷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国际技术成果和产品得到严格的产权保护,加入wto意味着必须遵循国际技术贸易规范,获取先进技术将面临更大挑战。

2.3.2国内环境。

加入wto后促使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及政策法规改革,同时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将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国家对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以及对于海洋产业的重视,对于青岛发展以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为特色的生物谷十分有利;国内已经或正在建设几十个各类生物医药园区(或称基因谷、药谷、生物制药园、生物岛、生物城、生物带、生物谷),造成对国际、国内生物医药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激烈竞争,对于青岛生物谷建设造成不利的国内竞争环境。

2.3.3青岛市环境。

不利因素:(1)青岛市生物医药企业规模、数量、知名度等都相对较小;(2)青岛市海洋科技产业化程度偏低;(3)生物医药高技术人才相对缺乏;(4)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技术小企业)不发育;(5)咨询、中介、金融等创新服务机构相对缺乏。

2.4青岛生物谷基本结构分析。

2.4.1深层结构分析。

生物谷建设的文化理念。主要生物谷计划提出的理念主要包括:“集聚人才、集中成果、集成技术、集结资金、集散信息”的创业平台;让学家由“科学人”变成“产业人”,再成为“自由人”;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创业留人;政府就是“服务”。提出创建的生物谷文化包括:挑战自我,创业报国;经营自我,追求卓越;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瞄准市场,走向国际;长远规划,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人才战略,资本运营。在理念上的概括中,注意强调要素的.集聚和塑造以人为本的创业环境,而对企业、产品和人才的国际化竞争与交流等理念强调不足。对文化的概括则缺乏精炼性,难以进行宣传和贯彻。

生物谷制度建设。生物谷计划提出的制度建设内容包括:“遵循国际规范和通行惯例,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规律办事政府参与不参股,支持不包办,(宏观)协调不强制,(微观)服务不干预”;“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的企业化科研机构高效率、大规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专业孵化器创业的文化氛围,靠创业留人的机制。

”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于政府对生物谷计划实施的国际规范化管理与服务强调不足;对于生物谷计划实施的企业化(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国际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强调不明显。

2.4.2组织结构分析。

资源整合体系。(1)技术源头整合。建立国家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十分必要,但同国际、国内海洋科技(尤其是海洋生物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连接功能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生物谷现今同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究机构的联系尚比较分散。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战略联盟或合作伙伴,使得技术源头的稳定性、竞争力不强。(2)人才源头整合。青岛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对于生物技术人才的高级人才培育尚显不足;对国际、国内生物、医药领域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吸引和联合培养野味内入正规渠道。(3)资金源头整合。生物谷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良好的风险资金引进、利用与退出机制,而现在生物谷的风险投资机构建设相对欠缺;随着国家加入wto后对国际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开放,青岛对于中小高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有些资金源头缺乏对前景好的项目的有效、及时投入,职业化的相关咨询、中介服务机构比较缺乏。

技术及企业孵化体系。(1)应强化对被孵化企业、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功能,不仅包括物业、办公等服务,而更应该建立专业化服务分支机构,强调信息咨询、市场营销、人才流动、质量评价、资金运作等功能;(2)促使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建立学会及企业协会;(3)建立与国际、国内相关生物技术孵化器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生产体系。(1)生产基地发展空间有限,基地建设落后于孵化器的建设;(2)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尤其世界500强中的生物、医药企业和中国知名医药企业)建立独立生产、研究开发机构(分支)比较缺乏;(3)生物医药企业的生产体系的建于本区发展有限空间形成一定矛盾。

管理与服务体系。现在尚处于政府的宏观管理为主的时期,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战略规划与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生物谷自身应企业化自主管理也处于初步阶段。服务体系的生物企业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运作方式应该企业化以及国际化程度也比较低。

2.5青岛生物谷运行机制分析。

现阶段青岛生物谷的外部资源整合机制和外部市场开拓机制更多地具有自发的性质,对国际要素吸引和国际市场开拓、营销的良性机制尚待加强。生物谷内部运行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正处于建设之中,而建设初期的关键是如何激发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

2.6青岛生物谷发展判断。

发展阶段。青岛生物谷处于发展的初期,其特征为:(1)具有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巨大潜力;(2)生物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处于聚集阶段;(3)生物谷孵化、服务机构正在完善,产业化基地初步确定;(4)生物技术企业、产品尚未正式产出,国际、国内影响尚不明显。

发展途径。青岛生物谷发展初期的途径是以政府推动为主,旨在培育其生存与发展能力,为其自主发展打下基础。

3、存在问题总结。

3.1青岛生物谷发展环境问题。

青岛生物谷的发展在国际和国内都不具有超前发展的优势,需要其走后发创新和超越式发展的道路;青岛市的诸多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如名牌企业的延伸与投入,疗养与医疗机构的纳入,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申奥城市的影响,会展经济的推动等。

3.2青岛生物谷深层结构问题。

青岛生物谷文化与理念应如何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管理决策和具体经营中体现出来,是解决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好政府管理、服务与生物谷自主运行的关系,是当前需要明确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3.3青岛生物谷组织结构问题。

青岛海洋(生物)科技优势明显,而生物医药产业不发达,造成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和生物医药生产等三个环节的不协调,可能会使孵化企业将来面临缺乏下游生产企业的问题。对技术、资金、人才的整合,尚处于相对自发的阶段,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对优势资源的激烈竞争,生物谷服务体系(生命科学研究院、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的资源整合机构需要进一步专业化和强化。对成熟企业、机构的整体(分支)引进不足,使孵化企业的产业化面临问题。

3.4青岛生物谷运行机制问题。

现阶段青岛生物谷的外部资源整合、外部市场开拓、外部环境适应机制的建设需要提高到战略层次;青岛生物谷内部运行的激励机制、交流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也应通过组织建设来加强。

4、对策与建议。

4.1青岛生物谷自身发展对策。

建立协调生物谷计划整体运行的企业化组织机构,对各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与组合,使其具备相应功能,以保证生物谷计划的成功实施;健全各资源整合机构和团队,加紧对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强化与技术源头的联系的分支机构;加紧建设风险投资机构和资金投入中介机构;建设专业化的青岛生物谷信息交流与交易平台,增加网站的专业化信息交流与技术、人才、产品交易内容;加强对被孵化企业的跟踪服务,强化相互间的正式与非正式联系,建立相应专业协会与行业协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协助引进成熟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与国际、国内知名生物科技园区及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关系。

4.2青岛高新区应采取的对策。

继续大力支持“青岛生物谷计划”,在扶植方式上体现规范化管理的特征,按wto国际通行规则要求改革政府管理生物谷的政策与具体方式;支持和协助筹建生物技术产业孵化与创新服务体系(孵化、中介、咨询、融资、物业等),促进其按企业化运作;积极支持和促进生物谷建设的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4.3对青岛市政府的几点建议。

将“生物谷计划”当作青岛新世纪初期高新技术发展的核心战略,予以全方位支持,结合青岛优势企业和知名活动(会展、节庆)进行宣传和推介;积极协调与“生物计划”有关的地方及驻青单位企业、机构,使生物科技产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结合申办奥运会成功,积极鼓励和支持东部地区生产与生活设施的投资建设,为“生物谷计划”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4]刘曙光,刘子玉.国际生物科技园发。

文档为doc格式。

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7个主要地区131家农户进行调查访谈,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做了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的地域经济特点,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湖北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至今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三农”问题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金融又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之一,积极探索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但湖北省作为中西部的结合地带,同浙江等沿海地带相比民间金融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都要逊色很多,民间金融对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湖北省民间金融的优劣和劣势进行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村特点,湖北地域特色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能探求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途径,为湖北农村发展提供更有利的金融支持。

《2007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6年湖北省民间融资活跃,融资额度逐渐扩大,主要方式仍为直接借贷,借贷利率总体上扬;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民间借贷样本监测中,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规模呈加快增长趋势,借贷利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贷款利率,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二者利差略呈扩大趋势,而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基本稳定,借贷利率水平差异较大。

目前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既有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传统的民间金融形式,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民间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等。

本文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交流访谈为辅,以户(家庭)为调查单位走访了湖北省武汉、荆州、黄石、仙桃等27个主要地区。发放调查问卷131份,筛选确认回收的有效问卷103份。

在接受调查的103户农户中,绝大部分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共占调查总人数的79.4%。其余农户主要以做生意或以固定职业如教师为生。调查显示,在103个样本中只有14户有过向民间金融组织借贷的经历,仅占13.6%。当问及“当您缺乏资金时,您一般会向谁借款?”时,77.67%的农户选择“亲戚朋友”,24.27%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选择“民间金融组织”的只有1.9%。

在湖北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农户需要资金时除了向亲戚朋友借贷以外大多会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尽量避免向民间金融组织如私人钱庄、合会等。究其原因,对于民间金融组织农户最大的顾虑是“不受法律保护”和“利率过高”,其中,“不受法律保护”一项占占38%,“利率过高”一项占37%,“资金来源不安全”占22%。

湖北省民间金融组织较少,不仅不具规模效应而且规范性较差。问卷对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借贷利率、借贷过程中是否需要抵押做了调查。

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一般涉及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结算、信托、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主要以发放贷款为主,所占比例为41%。其他的服务主要有吸收存款和金融租赁,各占17%和13%,结算也占有10%的份额。如图3所示。

民间借贷的利率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样本中实际发生民间借贷的农户较少,所调查的利率为农户所了解的当地的民间借贷利率。结果如表1所示。利率区间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基准率的1-4倍之间。

对于民间借贷中是否需要抵押品或担保,对有过民间借贷经历或接触过民间借贷的农户进行调查显示,54.8%的交易没有抵押或担保。

调查显示,74.5%的农户认为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点作用,认为“作用重大”和“没有作用”的比例相当,均为6%左右,认为“有负面作用”的占12.2%。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较小,规范性较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是很显著。在所调查的农户中很多人在当地都没见过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更谈不上把民间金融作为融资渠道之一。

在2007年末,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有179家民营企业挤入其中,而湖北省仅有12家,在2008年末,浙江省有174家民营经济挤身于民营企业500强,而湖北省仅有12家。从注册资金上来看,2001年,湖北省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850户,而浙江省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2050家。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2002年1月进行的调查显示,按2001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计算,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约为170亿元,企业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贷约为125亿元。可见,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对民间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缓慢势必会导致民间金融资金需求的减少,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市场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湖北民间金融总体规模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蓄滞洪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案例研究

我国中介组织正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本文基于多级模糊评价方法,从基本状况、能力、绩效、声誉等四个方面构建出了中介组织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史江涛田穗作者单位:史江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田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刊名:技术经济英文刊名:technicaleconomy年,卷(期):2006“”(1)分类号:f7关键词:中介组织模糊评价指标体系。

文档为doc格式。

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湘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着某些现实困难,为此采用相应的对策,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关键词:湘西;旅游业;不平衡发展;增长极。

湘西是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湘西州的简称。湘西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云贵高原东侧,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多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集居区。但是,湘西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少数民族文化积淀浑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特色鲜明。现实条件决定了湘西经济发展只能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建立旅游优势产业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兴州富民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加入wto以及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湘西应该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依据,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统一,是当前湘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研究论题。

一、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内涵。

不平衡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用来研究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工业为主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之前,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理论一直处于支配地位,以保罗·罗森斯坦-罗丹和拉格纳为代表的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区域差异是均衡机制失灵的表现,而这种失灵主要产生于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妨碍要素流动的制度性瓶颈。但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一体化,区域差异将自动消失。显然,新古典经济学的平衡增长理论是从理性的观念出发,采用静态分析的方法,把问题过于简单化,在实践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缺点。因此,大学生入党申请书,不平衡增长理论及其相应的发展战略就被提出来了,这一与平衡发展理论针锋相对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认为: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平衡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恰恰是不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因此,必须把有限的资源用来优先发展具有优势的地域和产业。这就是不平衡发展理论中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弗索瓦·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来。他指出,“增长极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速度出现在增长点或增长极,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对整个经济具有不同的终极影响”。佩鲁的增长极思想所关注的是增长极的产业结构特点,他认为增长极既包括区域内部的主导产业,也包括与其密切相关的推动产业。主导产业与推动产业形成联合化、序列化的技术、生产和经济联系的产业综合体。佩鲁指出产业综合体的形成可以通过其伴随产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但佩鲁忽略了增长极的空间意义。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布代维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佩鲁的增长极概念做了进一步的推广,首次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把地理含义引入到增长极理论之中,认为经济空间不仅包含了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相联系的产业结构关系,而且包含了经济现象的区位关系。因此,现代的增长极理论中增长极的含义包括了以产业综合体为中心的产业增长极,也包括区域关系中的空间增长极,在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经济效应出现。

(一)极化效应。

极化效应是指经济活动及其要素向增长极集聚的过程,表现为增长极的生长和隆起运动,其生长的驱动力来源于创新能力很强的推动产业,推动产业将通过产业关联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产业链拉动资金、劳动、资源和人才、技术源源不断地流向增长极点,从而形成包括经济极化、产业极化、生产要素极化、功能极化和空间极化的复合型强劲增长极,在这个增长极里企业部门一般可以达到投资成本下降和纯收益增加的效果。

(二)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表现为生产要素由增长极向周围地区的“倒流”或“外溢”过程。产生“倒流”或“外溢”的主要原因是极化后的增长极的带动作用,随着增长极的增长,它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原材料及其配套部门发展,必须依托自身通过对外投资、技术转让、传统产业外泄、企业裂变外迁等途径,一方面满足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

二、湘西旅游业发展的概况。

自古以来,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特、民风淳朴,全州辖有吉首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八个县市。在这八县市的广袤大地上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绚丽多彩,历史文化积淀浓厚,民族文化景观荟萃,堪称旅游大观园。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湘西立足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开发了一大批美丽神秘、特色宣明、形式新颖的旅游景观。旅游业已逐渐上升为湘西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也成为湘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数据见表1。

湘西旅游业在早期的开发中决策者为了兼顾公平和效率,采取大推动战略为代表的平衡发展观。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有计划的在较大范围内对旅游业和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多年的发展和艰苦努力,湘西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问津到拥有国际品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到,全年接待旅游人数增加了3倍,旅游收入从仅仅2.18亿元,几乎增长了10倍达到20亿元,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达到16.15%的比例,远远大于湖南省7.01%的平均水平,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湘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湘西州内旅游名胜区、森林公园、民俗园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实现了县县有景区,多区域、多角度开发多种旅游品种的全面开发,全州总动员大搞旅游项目,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有凤凰古城、吉首德夯民俗风情园、猛洞河漂流、永顺小溪原始次森林公园等。湘西旅游业开发一遍红火,与此同时,均衡发展的大推动战略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尖锐。旅游产品重复雷同,旅游市场混乱、竞争无序以及重复建设,对本身有限的资金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与破坏。当今,世界旅游市场大爆炸已经开始,我国加入wto后,旅游市场的开放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为湘西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由于湘西经济的欠发达性、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性、要素的稀缺性和旅游市场的开放性,全面发展的大推动战略已经不再适应这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现实,要求我们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部门和地区,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有差异的发展优势产业和具有优势的地区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全面发展。因此,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指导规划发展湘西旅游业已是当务之急。

三、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的现实困难。

增长极的培养和发展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和政策环境之上,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应用,其目的也是通过增长极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达到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当然这要一个发展过程,首先是增长极通过极化效应吸取周边地区的资源和要素发展壮大自身,然后,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当然,在湘西这样一个客观条件存在不足的地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实现在湘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很多方面的现实困难。

(一)招商引资难导致增长极发展资金供给不足。

湘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又闭塞,对资本的吸引力小。早期的经济开发过程中,政府采取“灵活处理”的态度,地方政府就拼命上项目,不择手段拉投资。部分政府官员大搞“形象工程”,把拉投资作为政治任务来部署,不惜牺牲自然资源和出台与自身条件不相符合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这样做并没有扩大招商引资,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造成规划不统一,管理也不严格,导致县市之间、乡镇之间恶性竞争,投资环境日渐混乱,一度出现投资者看好湘西的丰富资源和开发的大好势头却没有合适的项目去投资。1-4月份湘西共有44个项目引进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7623亿元,位于全省倒数第一位。旅游业开发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连续投资,与旅游业开发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失去了招商引资这一重要的融资渠道,光凭政府的财政来开发湘西旅游业是远远不够的。

(二)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导致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受阻。

增长极的发展是通过区位优势吸引周边的资金、人力等要素以产业集聚的形式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通过技术、组织、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等形式向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要素的流动、信息的传递都要以运输、邮电、通讯等交通网络为物质基础和媒介。湘西坐落在湖南西部的边远山区,离省会长沙有400多公里之遥,湘西一直把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湘西仍然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地区。全州还有30%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每平方公里的公路覆盖率不足1公里,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过州内的319、209、310、320、326国道年久失修,承运能力有限,唯一的一条过境高速公路还在建设之中,对区域内的要素流动贡献也不大。通讯和邮电由于受经济基础的影响也发展缓慢,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均少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后的交通网络远远不能满足湘西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成了湘西不平衡发展战略的瓶颈。

(三)经济结构支持不力影响了旅游增长极的发展速度。

湘西地区不但经济总量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低,而且经济结构也比较落后,第一产业的比重太高,而第二产业比重过小。20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之比为19.5∶40.0∶40.5,湘西的产业结构之比是21.3:35.7:43,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活动,缺少第二产业的支持,与旅游相关的商业和服务业就会受阻,游客除了观光就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那么,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大受影响,制约区域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四)城镇化建设落后影响了空间增长极的发展。

湘西地处偏僻,远离大中心城市,受其辐射作用小,区内城镇数量太少,城镇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小,城镇群体能力弱。因此,城镇内聚力和辐射力偏低,不能充分发挥其城市的应有作用,特别是宾馆饭店、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城镇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增长极理论,意味着应把资本集中地投入到区域最大的城市中心和产业中心的密集型产业,通过经济中心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是旅游空间增长极形成的基础,在旅游业规划、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湘西城镇建设落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湘西旅游业点域发展战略模式构想。

所谓区域经济点域发展战略就是把区域内重点产业作为产业增长极,同时也是把区域内条件优越的点状区域作为空间增长极来发展的战略组合。

由于历史的沉积,湘西一直背着贫苦边区的沉重包袱。年全州gdp为123.87亿元,增长10.6%,人均gdp为4681.76元,而全省gdp增长为11.6%,人均gdp为10366元。湘西在经济总量的增幅和人均占有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湘西在旅游业开发的区位也很尴尬,北有张家界世界级自然、生态旅游胜地;南有怀化的芷江和通道等风景名胜区,居怀化交通枢纽而有通畅的交通网络;东有长株潭地区,是资金和人才的富有地,在发展旅游方面有资金和人才的相对优势;西有大西南旅游圈,地域广袤、资源丰富。客观上,湘西是旅游业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因此,发展湘西旅游业应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要素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具有资源优势的旅游景点。采取不平衡发展观的增长极理论为理论基础的点域发展战略模式,点域发展战略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所采用的一种空间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不平衡发展观的增长极理论上,故点域发展战略模式也可叫增长极战略模式。点域发展战略模式中的增长极包括产业增长极,也包括空间增长极。前者是区域内部的战略重点产业,后者是区域内部的战略重点区域。

(一)确定湘西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增长极。

空间增长极是指区域内部的战略重点区域,这个区域一般都是发展条件比较好、产业综合优势比较突出、区域条件好、投资环境较为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并有在短期内迅速崛起的点状区域,如城市、资源富集区、工业区、经济特区等。因而是决策者集中投资的重点受资区域,通过增长极的繁荣,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旅游业是一个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区域内部选择一个资源丰富且集中的点状区域作为发展的重点。通过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形成包括经济极化、产业极化、生产要素极化、功能极化和空间极化的复合型强劲增长极,为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商业、管理以及基础设施服务。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还会通过市场运行机制,产生扩散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中,同一区域内部增长极可划分为多个级别的增长极,湘西旅游业可以开发凤凰为一级空间增长极,吉首、永顺为二级空间增长极,采取一级增长极与二级增长极协调发展,共同带动的增长模式。

1.确立凤凰为一级空间增长极。凤凰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边缘,地处武陵山脉南部,云贵高原东侧,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西邻贵州省松桃县和铜仁市,东与本省泸溪县相连,北与花垣县和吉首市接壤,东南与麻阳县为邻。总面积1759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7.4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7.6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4.02%,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旅游业在凤凰经济和整个湘西旅游业整体发展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数据见表2和表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凤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如全州平均水平,但是,旅游业的发展远远超过全州平均水平,从20至,凤凰接待旅游者数量和旅游收入都几乎达到全州总量的30%。所以,确立凤凰为湘西旅游发展的一级增长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另外,凤凰发展旅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凤凰历史悠久,历史上是一个辐射影响至湘鄂川(渝)黔四省(市)边区的一个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凤凰县地处湘黔要道,交通较湘西其余各县发达。凤凰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等。凤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凤凰古城于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101个历史文化名城,苗疆边墙——中国南方长城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凤凰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洞、峡谷风光无限,民族民俗独特,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还有独特的民族习俗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了凤凰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风景名胜、民俗历史装点凤凰奇幻无穷的大地,给凤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凤凰具有承载湘西旅游业发展第一增长极的基础。

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成长中很重要的内容,而民工幼儿与城市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很大差距。城市幼儿与民工幼儿在社会行为、生活情趣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源于民工幼儿缺乏社会性发展的支持性系统资源,并因生活空间的缺失而面临自我认同危机。针对这些问题,要促进民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社区型早期儿童整合性服务机构,促进幼儿通过情感技能的掌握来满足其归属需要;通过移情训练提高民工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关键词]重庆市;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同伴关系。

重庆作为中国唯一的省级城乡统筹实验区,主城区民工共计600万左右,民工幼儿教育及其社会性发展成为重庆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者通常以同伴关系作为衡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据此,本文从同伴关系的视角对重庆市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一、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

(一)同伴关系和幼儿社会化的含义。

本文的“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同伴关系”主要是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其外在表现为同伴交往。群体社会化理论代表人物哈里斯()指出,儿童认同的是同伴群体,而不是自己的父母;他们认同的文化是由父母群体向同伴群体传递的文化,即父母传递给儿童的文化要经过同伴群体过滤,只有在同伴群体中的多数人接受下,同伴才会把家中习得的行为传递给群体成员。可见,同伴群体关系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最重要的动因。

“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在一定社会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即幼儿对社会关系和生活意义的不断建构过程。而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的最初表现和基本动因。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亲子关系向家庭外延伸并表现为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成为幼儿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同伴交往的经验影响幼儿终身的态度和经验。

(二)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的调查。

本研究在民工较集中的重庆九龙坡和沙坪坝区进行,以民工幼儿较为集中的彩虹幼儿园和鑫源幼儿园等七所民办园的41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这七所民办园的幼儿共133名。其中,民工幼儿和城市户口幼儿个数分别为:学前班30、36;大班24、18;中班15、10。在调查方法上,研究采用自编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其中,开放式问题为“幼儿的同伴个数”;封闭式问题11个,问卷分生活情趣情感、亲社会行为水平、自我评价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四个维度;总体社会性发展得分为四个维度得分的总和。通过调查分析,民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民工幼儿的同伴数量比城市户口幼儿少。

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儿童积极参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媒介物,在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幼儿同伴关系的质量以数量为外在表现形式,幼儿的同伴数量越多,社会性发展越好。

调查发现,民工幼儿同伴个数为4.70±1.78,而城市户口幼儿的同伴个数则为7.08±3.30,二者之间差异极其显著(见表1),这表明民工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户口幼儿。

2民工幼儿与城市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存在显著差异。

表1显示,民工幼儿与城市幼儿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四个维度和整体水平中,除自我评价方面二者差异不显著外,其余三个维度和整体社会化水平差异均极其显著。由此可知,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城市户口幼儿,特别是在社会行为、生活情趣情感及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水平方面明显低于城市户口幼儿。

3民工幼儿的生活情趣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问题突出。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民工幼儿家长进行深度访谈得知,绝大多数民工属于农业劳动者阶层,家庭收入偏低,社会经济政治地位低下,经常受到社会不公正待遇和失业威胁。而且,民工家长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情感要求缺乏基本关注和积极引导。这使幼儿在早期社会化中没有掌握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及行为技能,缺乏社会需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在同伴交往中变得退缩、缺乏自信,并出现问题行为,幼儿的生活情趣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水平明显落后。

二、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落后于城市幼儿的原因分析。

(一)民工幼儿缺乏社会性发展的支持性系统资源。

民工幼儿的同伴数量比城市幼儿少,这源于其生活在支持性资源匮乏的社会边缘环境中,他们缺乏社会性发展的机会。一方面是民工家长这种拮据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被剥夺感,而充满歧视和剥夺的生命历程导致民工家长缺乏良性亲子互动所必需的思想资源,致使其缺乏与人进行正常交往的机会和技能;另一方面,民工幼儿与城市幼儿生活的社区资源有较大差异,民工幼儿所在社区是由来自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居民构成,人们互不相识、流动频繁,而且民工作为城市底层文化的主要消费者,缺乏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所需要的主流性知识资源。

基于幼儿同伴群体的集体性特征,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民工幼儿,相对于该类关系中的每一个体,就像一个心理场,民工幼儿个体的成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故民工幼儿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既具有开放的城市特色,又具有非理性、自发自动性及很强的地方特色,其体验到的经验资源与城市幼儿不同。因此,相对于同一幼教机构和班级中的城市幼儿,个体民工幼儿作为该系统关系中的组成部分,因自身缺少思想资源和知识资源优势,使其在群体内的社会性地位偏低,在同伴群体中缺少话语权。

(二)民工幼儿因生活空间的缺失而面临自我认同危机。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群体以及文化内化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的实质是社会认同,在个人层面上,文化认同影响幼儿的社会身份认同和自我认同,最终将其纳入幼儿的价值观这一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在社会层面上,文化认同整合人类社会价值规范认同、风俗习惯认同、语言认同以及社会身份认同,并内化为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态度,表现为幼儿的社会行为、生活情趣情感、自我评价和社会技能。

的我”,并通过“我”与“我群”的相互作用来形成自我认同以及认同本文化群体的价值规范、习俗、行为准则,进而形成信任联结。具有乡村文化背景的民工幼儿从农村进入城市之后,因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生活背景的差异而使其生活空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方面是他们拥有的相对封闭、单一的乡村文化受到开放的、多元的异质城市文化挑战,并在与城市文化、城市儿童的社会交互作用中不断追问“我是谁”“我们是谁”,这就需要民工幼儿不断更正或修订自我对现实环境和自我角色的认识,满足归属驱动。另一方面,民工幼儿到城市生活之前与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父母与幼儿之间未能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而民工父母却因忙于生计大多采用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幼儿正常的社会情感技能缺失。民工幼儿易将这种不良的亲子交往体验泛化到与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出对同伴缺乏热情,既不能信任同伴又怀疑自己的能力,导致他们无法与其他个体建立积极交往的内在模式。

因此,民工幼儿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幼儿的归属驱动无法得到满足,其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户口幼儿,并产生了信任联结危机,从而无法在短期内适应城市生活,可能成为面临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危机的特殊群体。

三、促进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建议。

(一)建构社区型早期儿童整合性服务机构,促进幼儿通过情感技能的掌握来满足归属需要。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同伴的交互关系、社区资源的互动中汲取有效力量的。其中,幼儿的情感技能是其产生社会交往的原动力,影响到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质量。因此,政府要建构社会保险与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满足民工幼儿的社会性情感需要提供支性持性社区资源。

由于幼儿的情感及态度的发展源于真实的、期望的、想象的或回忆的社会关系的结果,因此,我国政府可以借鉴英国及澳大利亚的早期儿童整合性服务机构运行模式,不仅为社区内所有民工家长提供教育指导,还为幼儿提供亲社会性情感发展的机会,满足其归属需要。具体而言,针对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政府应在民工聚居的社区内实施以儿童保育和家庭支持为轴心的运行模式,即以育儿服务部门为轴心,利用社区资源中心和公共设施、学校或重建的社区资源整合机构,整合社区内相关的家庭支持服务部门。同时,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儿童保育和家庭服务评估机制,对其进行调控和监督,充分体现协调管理及弱势补偿作用。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政府通过建构示范园、乡镇中心园与社区早教机构的帮扶工程及机制,为民工幼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二)通过移情训练提高民工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民工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表现为忽视型,这使得部分民工幼儿缺乏移情的正向体验和观点采择机会。因此,教师可通过对幼儿进行适宜的移情训练培养其观点采择能力,发展其亲社会行为。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社会性课程,积极创设角色扮演的活动情境,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民工幼儿和城市幼儿在共同游戏中,会意识到人们对同一情境或人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通过自我观察、对同伴的观察或同辈群体的口头指示来学习特定的情境事件、表意性知识与内在感受间的联系,体验不同角色所给予的不同应对方式。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分享其扮演角色的情感体验并对不同角色的情感进行认知,理解自己与同伴的情感差异,最终使民工幼儿在同伴活动中了解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促使其向与规范期望、文化价值及特定情境相一致的方面去扮演自己,从而形成尊重、分享、合作和关心他人等亲社会行为。

其次,针对部分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殊需要,教师可建构与自我意识相关的活动课程,来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这方面,教师应围绕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等主题,通过表演游戏、自编小故事和两难情境问题等活动增加民工幼儿的采择机会,培养幼儿在对同伴的观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关心与尊重同伴。

再者,针对有交往技能缺陷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对幼儿进行“听—说—做”相结合的行为辅导来提高其交往技能。如,教师对于被忽视的民工幼儿,采用情境讨论训练法引导幼儿通过认真倾听,并能针对同伴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想法等方式,去吸引和维持同伴注意。而针对被拒绝的幼儿,教师应把训练重点放在改善民工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或放在减少其负面行为上,通过社会戏剧性游戏活动和角色扮演提高民工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