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辽宁经济发展报告范文(23篇)

小编:笔尘

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提供准确、有用、清晰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全面理解所报告的内容,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阅读以下报告范文时,大家可以关注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辽宁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条件

2017年辽宁初级经济师考试一年举行1次,2017年辽宁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为8月开始,考试时间为11月上旬。下面是关于辽宁2017年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条件内容,欢迎阅读!

2017年辽宁初级经济师考试报名条件暂未公布,按照往年的报考条件,只要符合中级报考条件即可直接报考(仅提供参考,考生以辽宁网站公布考务通知为准)。

1、取得高中以上学历,从事专业工作满一年。

2、根据原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年度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在报名时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须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可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任何一本书都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但它们以构成了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因此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能办局限于一些零散的点,也不能只是一个模糊的面,而必须经历一个由面到点再到面的反复多遍地看书才能做到,而且每一遍的速度和精度应有所变化,可以先粗看一遍,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印象,然后比较仔细地读一遍,深入到具体的点上去,尤其是重点、难点要切实掌握好、理解透,因为最终的考题一般都是以点的形式出现的,只有一个总体印象是不够的,在这些点变得重点突出、层次清楚以后,最后还需要再粗串遍,把这些孤立的点再次结合成一个连贯的面,这时的面不再只是一个大致轮廓,而是一个清晰具体的面了。

在复习中,看书是基础、是根本,但适当的做题能加深理解,巩固记忆,而且能把看书过程中很多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东西具体化、条理化、通过做题,有时候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好象忽然间明白了书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该如何运用,而且做题还可以熟悉出题类型、考察角度,能够在以后的看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去掌握各个知识点,每听完一章课件马上做233网校在线题库相对应的试题,这样可以巩固新鲜的记忆,弥补自己的缺漏。

一本书看完后再做一些综合性的题,这有助于将前后的知识连贯起来,将容易混淆的地方区分开来,在考前还可以做一些模拟题或以前的考题,检测下自己总的把握情况。如有时间应该将以前做过的题中出错的地方浏览一遍,因为出错的.地方自己往往自己掌握不牢的地方,最后强化一下对考试会有帮助的。

但是只有理解没有准确的记忆,面对很多具体问题只能一筹莫展,特别是在经济法基础的复习中,记忆显得尤为重要。像各种条件、程序、职权、责任等也是必须要落实到记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由此可见,不同的科目、不同的知识点对理解和记忆要求不一样:有的偏重于理解,有的侧重于记忆,但总的说来二者是不可割裂的,只有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又用记忆去深化理解,才可能理解得透彻、记忆得准确。

在考试中复习中,平时的努力当然是最重要的没有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考前无怎样抱佛脚,佛也是不会大发慈悲的。但是,平时烧好了香,考前再抱佛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平时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临到考前多少会有些杂乱,有些心中没底。这时如果跟着老师把所有东西串一遍,就会清楚很多、踏实很多,有时间可以把书从头至尾翻一遍,时间紧张就把所有大小标题过一遍,想想自己都学了些什么,看了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辽宁

辽宁,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也承载着经济发展的重任。在近年来的观察和经历中,我不禁对辽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产业升级、外包服务、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

首先,辽宁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产业升级。过去,辽宁以重工业为主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产业已经逐渐遭遇市场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辽宁开始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进管理模式和开展科技创新,辽宁成功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高新技术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辽宁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外包服务在辽宁的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许多国际企业开始将部分业务外包到中国,辽宁成为其中的重要服务提供者之一。辽宁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为外包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支持。通过外包服务,辽宁不仅加速了经济发展,还提高了本地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外包服务不仅成为辽宁经济的重要支柱,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第三,创新发展在辽宁经济中日益重要。在过去,辽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辽宁开始重视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近年来,辽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高技术制造业等。通过创新发展,辽宁成功地提升了经济竞争力,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人才培养对辽宁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辽宁作为重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但在创新和高端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辽宁开始着力于人才培养。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加强科研力量,辽宁试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辽宁还加大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例如提供优厚的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辽宁发展。

最后,辽宁的经济发展还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衰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辽宁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辽宁需要摆脱对传统行业的依赖,将发展重心转向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领域。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也需要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漫长而繁重的过程,但只有这样,辽宁才能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辽宁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产业升级、外包服务、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努力与实践。然而,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辽宁的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辽宁的一份子,我愿意为辽宁的经济发展贡献我的一份力量,并期待见证辽宁的美好未来。

振兴辽宁经济心得体会

近年来,辽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经历了一番经济振兴之路。作为一个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发展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辽宁经济振兴的心得体会,并探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首先,我认为辽宁能够成功实现经济振兴,主要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政策引导。在过去的几年里,辽宁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引进了大量的投资项目,并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和技术进入辽宁。政府还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企业创新,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为辽宁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在辽宁的经济振兴中,我认为转型升级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传统的重工业一度是辽宁的经济支柱,但由于环保压力和市场需求变化,这个产业链逐渐出现了瓶颈。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辽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领域,辽宁投入巨资推动项目建设和技术创新。这种转型升级势必推动辽宁经济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再次,我认为加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是提升辽宁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沿海地区与辽宁地理接邻,但由于地理和经济差异,辽宁在发展速度和产业链延伸上一度存在差距。为了弥补这个差距,辽宁积极推动与沿海地区的互利合作,特别是与大连、青岛和天津等沿海城市的产业合作。通过资源的互补优势和技术的共享创新,辽宁与沿海地区实现了共同发展,有效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

最后,我认为要想实现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技术创新和创业精神要成为辽宁的核心竞争力。辽宁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改善创新环境,为创新提供更加良好的土壤。只有不断创新,辽宁的经济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

综上所述,辽宁省在经济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相信,只要政府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辽宁的经济将实现更大的发展突破,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辽宁

近年来,辽宁省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制造业大省,辽宁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几次前往辽宁考察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辽宁经济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辽宁的产业结构丰富多样,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辽宁是中国大豆和大宗粮食生产基地,具备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条件,并发展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在工业方面,辽宁以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辽宁还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辽宁的多样产业结构的优势,使辽宁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其次,辽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通过积极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辽宁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和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和人才涌入。同时,辽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在国内外市场发展新产品和新技术。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领域,辽宁建设了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集群。通过改革创新,辽宁的经济逐渐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再次,辽宁注重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环境。辽宁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依托铁路、公路、航空的交通网络,成为东北地区的门户。辽宁积极推进沿海经济和边境经济的开发,加强与沿海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打造了一批面向国际市场的重点产业和特色产品。同时,辽宁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吸引外资外企进入辽宁市场。辽宁的开放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最后,辽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辽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产业准入门槛,对企业的环保水平进行监督和评估,辽宁有效防止了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辽宁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低碳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辽宁的环保举措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辽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多样产业结构、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使辽宁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作为一个关注和研究经济的人,我从辽宁的经验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发展的重要性和优势。我相信,在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辽宁的经济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将继续关注辽宁的经济发展,并且以辽宁的经验为鉴,为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辽宁经济振兴

辽宁经济振兴,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辽宁省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环境保护、人才引进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在观察辽宁经济振兴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一些启示和收获。

第二段:发现问题。

学习辽宁经济振兴的例子,我深刻感到: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由于先前的工业化过程中,对环保问题关注不够,存在大量的环境污染。其次是行业产能过剩。在发展的初期,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往往会过度拓展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再者,人才流失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优秀的人才能够为地方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如何留住人才,也是辽宁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

第三段:解决问题。

辽宁省政府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进行解决。比如,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环保的投入,开发新的环保技术,提高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减少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为了解决人才的流失问题,辽宁省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回流,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人才投入。

第四段:启示。

辽宁经济振兴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不仅为辽宁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启示,也为其他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升级提供了经验。发展不应仅仅关注于速度和规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对于环保和低碳经济的重视是一个方向。在引进产业和人才的创新上,也应该把握好关键的起点,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和完备的服务,构建积极的环境和生态。

第五段:总结。

辽宁经济振兴中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历程。作为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细心地分析问题和对策,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加快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形成新的发展变革和增长动力。在经济发展中,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做出可持续的发展方案,才能逐渐追赶、超越发达国家!

辽宁

辽宁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多年来,辽宁经济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而我在参观学习辽宁的经济发展情况时,深有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叙述我对辽宁经济的观察和思考,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在参观辽宁的企业和工业园区时,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作为中国最早发展重工业的省份之一,辽宁的制造业生产基础雄厚。我亲眼目睹了当地许多现代化的工厂和机械设备的运作,感叹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辽宁的重工业不仅在国内居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巨大影响力。

第二段:

辽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等领域。在参观辽宁省内的企业时,我了解到这些企业都注重科技创新,并且在持续改进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对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辽宁在引进外资方面也做得很好,许多外资企业纷纷入驻当地,为辽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段:

然而,尽管辽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早,很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另外,辽宁也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辽宁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技术更新和环保措施,以及对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第四段:

在参观辽宁的中小企业时,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拓展市场的努力给予了极大的赞赏。这些企业不仅在产品研发和制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也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竞争力。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在经济发展中,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还要注重与外界的合作和竞争,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第五段:

通过参观学习辽宁的经济发展情况,我从中体会到了创新、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辽宁经济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我相信,随着辽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总结:

通过参观学习辽宁经济发展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辽宁的经济实力和潜力。辽宁的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企业普遍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然而,辽宁也面临着传统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挑战。我相信,通过创新、合作和可持续发展,辽宁经济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贡献更多力量。

辽宁经济振兴

近年来,辽宁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经济振兴不仅关乎地方经济,更关乎国家的大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我深切感受到,经济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和智慧。

第二段:政策支持与市场竞争的结合,是辽宁成功的关键。

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是推动辽宁省经济振兴的有力手段之一。在政策引导下,辽宁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政策的实行必须结合市场竞争,才能真正取得长足进步。在实践中,我认为政策制定的执行效果,更多得归功于企业家们的智慧和勇气,与市场竞争的压力有关。

第三段:开放发展是辽宁的必由之路。

辽宁省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在发展方向、环境和氛围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变。开放包容的优良式起到了有益作用,吸引了众多资本和技术的引进。通过与全球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和交流,辽宁省的经济活力日益增加。在这一进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该省企业的开放创新、奋发向前的进取精神。

第四段:技术创新是辽宁省经济转型的动力。

技术创新是经济振兴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辽宁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示范。在实践中,企业和政府加强协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令技术创新变得更具实效。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中国辽宁省的发展者与见证者,我认为,经济振兴是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政策支持、开放发展、技术创新都很重要。同时,认真倾听企业家和工人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好各方面力量的互相促进作用,在推动普惠性、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道路上前进,才是一个地区实现宏伟目标的重要途径。

振兴辽宁经济心得体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辽宁省的经济也正逐渐迎来振兴的时刻。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辽宁省在振兴经济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我有幸参观辽宁省,并就振兴辽宁经济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这次参观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了辽宁省振兴经济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振兴辽宁经济需要发展高科技产业。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在传统重工业方面发展已经面临瓶颈。因此,辽宁省需要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只有依靠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才能改变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提升辽宁省的经济实力。

其次,振兴辽宁经济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振兴辽宁经济的关键所在。辽宁省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水平。同时,辽宁省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第三,振兴辽宁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辽宁省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目前仍有许多资源浪费或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辽宁省应该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效能、低耗能的方向转变。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

第四,振兴辽宁经济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振兴辽宁经济的关键所在。辽宁省应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振兴辽宁经济需要加强合作与开放。作为一个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区域,辽宁省需要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辽宁省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辽宁省还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形成合力,打造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综上所述,振兴辽宁经济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任务。在这次参观研究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振兴辽宁经济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以上几点心得体会。我相信,在党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辽宁省的经济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辽宁经济振兴

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经济发展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尤其是近年来处于低谷状态。但是,辽宁省一直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因此在经济振兴方面有了一些显著成果。在这些成果的背后,既有政府的指引和支持,也有企业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在实地考察和深度体验辽宁经济振兴过程中,我愈发感到了其可贵之处,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府的引领作用。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在我所熟悉的辽宁省,政府在经济振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战略,来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的到来,带动了辽宁省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其次,政府加快推进各项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瘦身健体”优化政府服务,推进简政放权和公共事业改革,符合了市场需求的同时也使得辽宁省政府的高效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三段:企业的重要支持。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直接主体,也是经济振兴的重要保障。在这一方面,辽宁省的企业们也是尽职尽责。例如,辽宁省的钢铁、医药、船舶等产业在全国也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其成为了辽宁经济振兴的主要拉动力量。为信仰和未来的责任感,企业们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营销策略,也在不断寻求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合作,来开展各项应用创新活动。

第四段:社会的整合和共享。

在经济振兴中,政府和企业的配合十分重要,但社会的整合和共享同样不可或缺。一个支持经济发展和与政策进程多元发展的社会,能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更广的桥梁,促进经济的发展。例如,在辽宁省,政府启动了大量的经济政策,来吸引企业的投资和发展。这些政策,不仅贡献了经济振兴的成果,同时也增强了社会的信心和认同感,使得社会各阶层在政策进程多元发展的同时也共享了发展成果。

第五段:结论。

近年来,辽宁省在经济振兴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提高了产业结构、优化了投资环境,也想尽办法吸纳外来人才。同时,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不断,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也逐渐加强,面前的困难虽然堆积如山,但这个北方的省份共同努力走到了明天。在实际考察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其背后的奋斗之力和人民的智慧。相信在新时代来临之际,辽宁省必将在加速发展和创新方面引领更多地区向前。(843字)。

振兴辽宁经济心得体会

近年来,辽宁经济的振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幸亲身参与其中,深切感受到了辽宁经济振兴的成果和变化。本文将从改革开放、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教育培训以及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展开,探讨我对于辽宁经济振兴的心得体会。

首先,改革开放是推动辽宁经济振兴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经济不断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同时,改革开放还为辽宁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老旧工业企业进行了深度改革,不仅提升了产能和产品质量,还增加了新产品线,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型,为辽宁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产业升级是辽宁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撑。在过去的几年里,辽宁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传统重工业渐渐转向了高科技产业。辽宁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特别是支持了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辽宁经济实现了从过去依赖资源型产业为主到现在多种产业并存的格局。这种产业升级不仅提升了辽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促进了全国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升级。

第三,城市建设是辽宁经济振兴的重要方面。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辽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通过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例如,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城市,通过综合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此外,其他辽宁城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形象,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城市建设为辽宁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第四,教育培训是辽宁经济振兴的重要保障。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辽宁经济发展的关键,辽宁积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质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辽宁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外,辽宁还加强了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促进了就业和人才流动,为辽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环境保护是辽宁经济振兴的重要考虑。作为一个资源型省份,辽宁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辽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例如,通过加大环境监管和治理力度,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辽宁还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良性循环。

总之,振兴辽宁经济的进程中,改革开放、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教育培训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经济的振兴既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辽宁人民努力的成果。我相信,在中央政府和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于9月起改制为国有控股的××××××*有限公司。自改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公司领导班子始终以打造××××××*粮食购销龙头企业为目标,以振兴××××××*粮食经济为己任,工作中认真执行粮改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改制后的××××公司无论从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职工素质和福利待遇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壮大和提高,为××××××*粮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就改制以来××××公司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作以简要汇报:

一、搞好领导班子团结,加强领导之间的合作。

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团结是一个领导班子是否具有坚强战斗力。

的关键。公司成立以来,我们把搞好领导班子团结、作好领导班子的协调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基础,仓库重大事项总是及时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及时向班子成员通气。研究问题本着充分发扬民主,开诚布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决定问题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去开展工作,有力的发挥了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使整个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尽所能,相互帮助,密切配合。从而保证了仓库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迅速高效的开展。

二、圆满完成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依据省、市粮改精神,××××公司领导班子首先认真学习了粮改的各项政策,做到了深刻领会、吃透精神。在工作中我们按照市粮改领导小组的布署,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维护和保障职工利益为出发点,着力解决改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针对特殊职工、特殊情况,用活、用足政策,切实做到了改革无情人有情,率先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员分流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相关政策以上岗职工入股为依托,以吸引外资注入为手段,圆满完成了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法定程序,组建了国有控股形式的××××储备库有限公司。

三、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打造××××××*粮食购销龙头企业。

自××××公司组建成立后,规范的现代企业新机制,使企业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得以充分的调动,从体制上让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在这种有利的契机下,公司领导班子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千方百计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扩大企业规模,努力把公司打造成××××××*粮食购销龙头企业。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征地55亩,申请农发行简易仓贷款500万元改建、扩建高大平房仓4栋,新增仓容0.25亿斤。同时,努力争取引进外资万元,新建高大平房仓12栋,现在,4栋新仓已装入今年托市收购的新粮。另外几栋正在紧张建设中,届时××××公司总仓容将达到3.6亿斤,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粮食购销企业。

四、围绕基础工作做文章,加强各级储粮管理。

仓储工作是我们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我们的立库之本。改制以来,公司领导班子时刻牢记储备粮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工作中以创新超越,不懈进取的精神,从仓储设施的改善到储粮技术的推广,从仓储制度的健全完善到落实创新,从仓储人员的培养,到业务水平的提高,都做到严格管理,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仓储工作管理体系,仓储工作得到了上级各级领导的好评。

优越的储粮条件,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得到了中储粮××公司等各级领导的`肯定。继为××*直属库代储5万吨中央储备粮之后,我们又努力争取了3万吨进口小麦的储备指标。同时在我省与××××市政府签订代储6万吨储备粮的合同中,××*市粮食局首先确定我库为其代储1万吨××*市地方储备小麦。目前我库储存各类储备粮11万吨,在××××市粮食仓储企业中名列前茅。

五、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为员工谋福利。

自改制以来,公司领导班子与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努力争取增加储备粮指标,增强企业经济增长力,使××××公司的经济效益增长了一倍。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了使员工能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两年来,经班子研究给职工两次上调了工资,使员工工资在两年间翻了一翻。同时我们下大力度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安排职工值班免费供餐,并且投资20多万元购进了大型公交车辆,每天上下班接送员工,解决了员工上下班路途较远、冬受严寒、夏遭酷暑的状况,这些工作使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得到了体现,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利益实现了良性互动、有机的统一,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发展。

六、增强职工素质、促进企业两个文明齐发展。

“美化环境、提高素质,增强责任”为主题的形象大整顿、素质大提高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全库员工的整体素质。今年公司领导班子又研究决定在全库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对所有的岗位,在仓库所有员工中进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聘,通过这次竞聘工作,不但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而且使一批年轻员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xx年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年初制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工作意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每名领导班子负责帮扶一个在建项目,随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分管副镇长专门负责民营经济工作,根据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年初制定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年终进行考评。

二、优化发展环境。

贯彻各级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通过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使中小微型企业充分了解和享受扶持政策。为推进银企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组织全镇7家企业参加了区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六安中心支行共同举办的六安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动年”暨小微企业(xx)融资洽谈会,组织全镇3家企业参加了xx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徽商银行与xx区企业银企对接会,组织企业负责人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银行负责人进行了银企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2次专门邀请邮政储蓄银行六安分行有针对性的与镇内民营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为中小企业和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提供了良好融资契机,切实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未发现“三乱”及危害经济环境的行为,积极征集企业意见和建议,实行奖励制度,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邀请邮政储蓄银行来我镇到企业上门进行融资服务。

三、积极培养专技人才。

认真贯彻落实xx区经信委转发市经信委《关于开展xx年度工程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1家规模工业企业为示范,组织镇内各中、小积极参加,确保企业所有需要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根据相关要求,对于已经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定期组织进行培训,严格树立按章操作意识,着力提高技术技能。

四、积极壮大出口创汇。

xx年,我镇凯迪斯顿服饰有限公司、尚云服饰有限公司、双龙精米厂、新时代婚纱厂等数家公司积极壮大出口创汇,新增进出口总额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965万元,增幅达30.2%。

五、科技企业情况。

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并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帮助民营企业申报专利。

辽宁省经济发展方案与指标的分析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分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完整地说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的内容.两个层次一是指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指农村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三个方面:一是指农村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各业的结构调整及各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二是农村加工、采掘、制造等各业结构调整,三是农村三产各业结构调整.人们常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第二层次第一方面的结构调整,即农村种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实际上农村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单纯强调某个方面,目的都是很难达到的.

作者:付大华作者单位: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刊名:贵阳市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guiyangshiweidangxiaoxuebao年,卷(期):2004“”(3)分类号:关键词:

【发改方案】辽宁省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和部署,进一步强化措施、改善环境、提振信心、释放活力,确保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培育新动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双引擎”,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改善服务,实现我省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20。

230。

万户,企业法人单位达到。

50。

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

11.8%。

总体规模达到。

3.5。

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0%。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

2

万户以上,增加值达到。

1.7。

万亿元;重点培育年营业收入超。

500。

亿元及以上企业。

2

户,

100。

亿元及以上企业。

20。

户,

50。

亿元及以上企业。

30。

户,

10。

亿元及以上企业。

300。

户。

1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扎实推进国务院在东北地区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积极拓展试点政策覆盖范围,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2

.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

研究制定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意见,支持营口市开展先行先试,为全省发展非公经济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省中小企业局、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负责)

3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推行各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开展投资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出台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和流程图,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源泉充分涌流。(省编委办、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负责)

4

.放开民营资本投资领域。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我省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小企业局、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部门负责)

5

.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鼓励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吸收非国有资本参股。支持民营企业在推进国企改组改制、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过程中,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国企股份制改造。(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地税局、省工商局、省政府金融办、省煤管局、省中小企业局、省国税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6

.参与金融创新。

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起或参与设立民营银行、村镇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省政府金融办、省服务业委、省外经贸厅、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银监局、大连银监局等单位负责)

7

.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全面落实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重大专项相关政策,支持企业购买海外、省外企业股权或向海外、省外企业投资。支持企业应用自主核心技术,开发研制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技术装备或关键零部件产品。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8

.加速重大项目研究开发。

重点支持能源装备、智能化数控机床、智能型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对我省经济发展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研究与开发,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学科、跨单位联合攻关。(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9

.创新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在部分国家级高新区试点开展“科技创新券”工作,通过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10。

.加强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

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为民营企业提供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新技术转化、新产品研发、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技术人才培训等专项服务,搭建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平台。(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11。

.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

对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按照相关规定享受财税优惠政策。(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12。

.营造宽松便捷创业环境。

全面推行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加快实行“一照一码”制度,提高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激发小微企业创业热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等有关部门负责)

13。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具有强制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落实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和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

(

省地税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物价局、省国税局等部门负责)。

14。

.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形成以综合孵化器为主体,专业孵化器为补充,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协同发展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中小企业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负责)

15。

.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及新产品(新技术)研制。

重点对企业开展的重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制项目,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新技术)研制项目和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给予支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16。

.支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应用。

推动互联网产业应用示范,提高“两化”融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培育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的新兴业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17。

.促进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支持引导中小微企业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服务,发展特色产业、产品、技术工艺,开展技术、管理及商业模式创新。(省中小企业局、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18。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化体系规范,建立产品溯源管理制度。支持企业创建地方名牌、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争创国家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商标国际注册,使用自主商标拓展市场。(省质监局、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外经贸厅、省服务业委、省工商局等部门负责

)

19。

.推动民营经济新一轮对外开放。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扩大对外合作交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大规模走出去。(省外经贸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负责)

20。

.支持企业开展营销模式创新。

鼓励民营企业利用“互联网

+

)

21。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启动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小额贷款、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业务,为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全程金融支持。(省政府金融办、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小企业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银监局、辽宁证监局、辽宁保监局、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大连保监局等部门负责)

22。

.推动多渠道融资。

落实企业上市奖励政策,积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动中小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直接融资。(省政府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中小企业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辽宁证监局、大连证监局等部门负责)

23。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

1

)

24。

.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将民营企业家培训作为年度培训计划重要内容,通过整合高校、服务机构资源,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家培训。每年选送一批企业家到知名高校进修培训。积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和海外留学人员来辽宁创业创新。(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中小企业局、省教育厅、省外经贸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负责)

25。

.积极培育“创二代”健康成长。

围绕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积极开展“创二代”培育计划,帮助企业接班人掌握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转变“家族式管理”思维,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依法经营意识。(省中小企业局、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负责)

26。

.规范市场秩序。

依法惩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保护各类知识产权,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信用信息有效应用。(省工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厅、省服务业委、省质监局、省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部门负责

)

27。

.强化行政权力制约。

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制度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行政绩效管理系统、行政权力电子监察系统、民意诉求反馈系统建设,切实解决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政府法制办、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部门负责)

28。

.保护合法权益。

全面贯彻落实《辽宁省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建立民营企业维权投诉、处理和反馈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省中小企业局、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工商局、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负责

)

29。

.落实目标责任。

省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时研究制定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分年度细化工作进度安排,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各市负责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省政府要将各项任务措施进行细化分解,配套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各市发展民营经济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各项措施早见成效。

30。

.营造发展氛围。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加速在全省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良好发展局面。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作用,广泛宣传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举措和成效,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区政协会同区中小企业局、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等有关部门,于3月23日至4月底,采取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现场提问解答等形式,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3个单位和31家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就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开展了跟踪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紧紧围绕“工业立区、振兴**”战略目标和“12345”、“两带三抓”发展思路,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区工作的“三大重点”之一,聚力猛抓,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全区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为:。今年,1---4份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74.26亿元,占年计划的37.8%,同比增长40.7%;完成增加值22.79亿元,占年计划的39.8%,同比增长34.1%。截止4月底,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分别达到1042家和12186户。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截止4月底,全区规模企业特别是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50家,比年初增加31家;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81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21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6家民营企业、83种产品通过了iso系列质量体系认证。填补市级、省级和全国空白的产品分别达到53、21和13个,有3个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分别有15、3和2个产品获得市级、省级和全国名牌。社会贡献不断增加。全区民营经济实交税金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今年1―4月份实交税金已达到9105万元,占年计划的41.1%,同比增长50.3%;为社会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46063个。发展环境逐步优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对我区制定的鼓励和支持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在优化发展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满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构建的良好发展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查中也了解到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思想观念仍显滞后。我区民营经济尽管有了长足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思想和认识上仍存有不少偏见,导致了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服务、市场进入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与外来客商相比,有些地方难以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和待遇。从民营企业本身来看,多数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干大事业、闯大市场、当大老板和敢为人先的气魄及雄心,缺乏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具有的奉献精神。(二)发展环境仍是制约民营经济的重要因素。有些单位主动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少,以检查代管理、以罚款代服务的多,甚至又出现了强行收费、搭车收费、动辄罚款和违规罚款的现象,企业不堪重负;有些部门的检查活动,不是以指导教育和整改问题为目的,而是带着罚款和收费任务去检查;有的地方市场管理混乱,欺行霸市,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治安案件时有发生,社会安全感不强,加之打击力度不够,极大地挫伤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仍很繁重和紧迫。(三)企业管理水平低。多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不足,“商标”、“品牌”意识淡薄,缺乏自主研发机制的建设,致使企业经营上只是从事一般性的初级加工型生产,规模小,产品单一,科技含量及附加值低;不少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财务核算不实,更是有的造假帐、偷逃税费,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无章可循;有的因传统家族式管理的制约,致使企业发展慢、效率低、社会贡献少、外向度不高;部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素质低,忽视学习“充电”,加之企业改革不彻底,特别是土地、房产出让不全面、不到位,影响了企业发展;有的民营企业主缺乏社会责任感,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不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也不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有的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资低、随意辞退员工,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企业招工难,个别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四)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几年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相继设立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部,但是无论从自身机制还是运行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融资的市场严重滞后,民营企业缺少获得银行信贷的正规渠道。加之担保和信用体系等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企业生产和经营透明度低,企业寻保难,融资难,迫切需要加快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尽快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五)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随着政府提速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尽管有了根本性突破,但传统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痕迹仍然很深,导致有些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工作规范落实不到位,缺乏用足、用活和用好,甚至出现了因政策制约和服务不周企业外流的现象;有的对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服务承诺多,实际落实少,想民营经济之所想,谋民营经济之所需的合力不强,“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尽管成立了区行政审批中心,但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有些有收费项目的行政执法单位的管理和服务内容,一直没有纳入审批中心来办理。

二、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齐心协力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的思想解放,哪个地方的民营经济发展就快、经济总量就大。振兴**经济,实现强区富民发展战略,必须加快我区民营经济的飞跃式发展。为此,全区上下必须克服认识上的各种偏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当前要认真学习、领会和理解《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决贯彻落实和用足、用活、用好党和政府制定、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把民营经济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一项发展区域经济和富民、强区的重大战略来抓,彻底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放胆地推进民营经济的新发展和大发展;坚持一视同仁的政策和服务,放手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制造优良的竞争环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推进各项审批制度的改革,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应放开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范围,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环境的更优化,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快技术应用步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机械有限公司就是由于注重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行业标准起草单位。20销售规模达到9526万元,可望达到1.5亿元以上。因此,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或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科技实力的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协作、合作,或高薪聘请技术专家,或购买技术专利,或让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或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办民营企业,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鼓励、支持他们自主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努力做到研制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更新一代,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品产业升级换代。二是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几年内,之所以从白手起家的作坊式小企业发展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吊管机生产企业。其成功之道就是始终注重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品牌产品的培育工作,使“岱峰牌”吊管机成为省著名商标,产品行销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政府有关部门要立足我区民营企业和产品的实际,制定品牌经济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区暨名牌战略工作意见》,努力培植民营经济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名牌产品为龙头,通过品牌合作、贴牌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引导民营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三是打造企业管理新体制。要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逐步从个体业主制、合伙制,转向股份合作制、公司制,实现由单体型向产权多元化的混合型转变。对已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引导他们学习借鉴吉利饲料有限公司推行聘请职业经理的做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准,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构筑现代企业管理新机制。要高度重视和切实保护好企业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他们的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合法权益,用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住人才,同时要拓宽视野,借鉴**锅炉厂的做法,舍得花钱培养人才,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三)强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树立和坚持诚实守信的信用理念。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兴业之基。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通过自身努力,先后被评定为省级“诚信守法企业”和**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诚信供应商”。它们能够成为上柴、**集团等全国知名大企业的供货商,其经验就在于他们始终做到产品过硬,守信兴业。因此,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做到政务诚信的同时,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树立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思想和意识,增强信用理念,使“不做假帐”、“不制假售假”、“不偷逃税款”、“不逃废债务”成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说话守信、做人诚实、做事诚信,努力赢得大发展、快发展的广阔空间。二是探索建立担保机制。尽管各级有关文件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在流动资金和项目配套资金贷款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扶持政策和待遇,但是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是不争的现实。要拿到贷款,必须要有担保。因此,应当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和尽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和融资难问题创造条件。三是建立银企联谊制度。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因素,我区企业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尚不密切,互信程度偏低,企业特别是新建企业迫切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要有所作为。调查认为,当前要把继续建立健全银企联谊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通过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恳谈会、项目推介会、信贷供需对接会,加强银企沟通和彼此诚信,努力争取银行贷款的支持和倾斜。

(四)营造良好环境,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一是进一步优化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发展重点和具体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宣传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民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宣传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做贡献、典型事迹及其产品,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对民营企业家要切实做到在政治上激励、精神上鼓励、物质上奖励、生活上关心。对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对国家、财政、社会贡献大、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分子,推选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政组织中来。二是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首先,要做好“知情”工作。民营经济涉及面广,加之目前了解政策的渠道和方式存有局限性,使得已经和即将从事民营经济的人们对政策规定缺乏明显的知晓度。因此,有关职能部门要创造条件,或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或组织讲习班,或将有关文件发放到他们手中,努力解决人们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以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其次,要在用足用活政策上下功夫。特别是认真做好上级政策与当地及企业自身实际相结合的文章,本着“法不禁则自由”的原则,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规范、调控和扶持效能,千方百计地把各项政策规定用足、用活、用到位。同时,有关部门要对有关政策的贯彻实施,定期督查,公布督查结果,督促政策落实到位。其三,要面对新形势下民营经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进一步修订、完善和出台有关的政策规定,彻底解决原有企业流向区外的现象以及原有企业自主采取技改扩规所上项目与通过招商新上项目能够享受同等政策的问题,努力保护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和“平安**、诚信**”建设,坚决打击市霸、路霸、村霸和黑恶势力。对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恶性事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要继续开展行风评议工作,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保护发展环境意识。将各部门执纪执法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要继续实行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并健全完善举报制度,为民营经济从业者营造一个安居乐业、公平竞争的浓厚氛围。四是帮助民营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方面,全区各项招商引资活动,都要吸收民营企业参加,促进民营企业加强与大企业、大财团的联系,采取联合、兼并、重组、集聚等形式,吸纳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借梯上楼、借势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突出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项目策划推介,千方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壮大一批实力较强、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民营经济更大更好地发展。同时,要加强民营企业主的教育和引导。督导他们自觉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引导他们服从国家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有关的技术法规,强化生产、营销、质量等管理,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如实编制财务报表。落实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等责任制,并保证必要的投入,使其做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持续健康发展。

(五)强化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加强领导。发展民营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倾斜精力,注入财力,配备人力。要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要向抓工业经济那样,抓民营经济发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任期目标和有关职能部门目标责任制,加大民营经济考核在总体考核中的计分量。彻底解决“想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和“注重个别关注、缺乏面上推进”的问题;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以“它山之石”,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措施和办法,彻底解决引导发展民营经济苦于路窄、束手无策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区直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使其真正担负起指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任,彻底解决“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和“乱插手”的问题。同时,要理顺民营经济的统计工作,完善统计指标,健全统计体系,彻底解决民营企业统计数字上报多部门的问题。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培育和建设。目前我区行业协会数量明显偏少,且组织机构不完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同行业之间相互争夺市场的问题还大量存在,成为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了解,我区100余家从事铸造业生产由于彼此之间不沟通,单打独斗,加之不正当竞争,使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一直在小打小闹中过日子。因此,建议在我区优势产业特别是铸造、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加工、建筑、石材开采等行业中建立完善相应的协会组织。通过行业内部自律,信息沟通,规范秩序,形成拳头和整体优势,营造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三是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要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从源头上堵住和治理“三乱”行为的力度,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区行政审批中心的作用。原则上所有民营经济涉及的行政审批部门和收费单位,都要进入服务大厅,对报批的各类项目,必须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彻底解决“行政审批中心”一门面,审批手续、收费回原单位办理的问题。并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和考核机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要进一步强化和发挥区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的职能。并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文明执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保驾护航,驾桥铺路、排忧解难工作,切实维护民营经济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争做民营经济的“保护神”。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一年收费是多少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是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单位、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晋城市中德合作双元制办学示范单位。

2001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原晋城市教育学院、晋城师范学校、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市文化艺术学校合并组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文档为doc格式。

辽宁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知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它和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常常被人们称之为教育的两大关系。学习教育学,在认识了教育的概念、教育学的概念之后,必须首先认识、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认识、理解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关系解释教育现象。这四个子关系的论述构成本章的四个部分。

 

2.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后续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性的知识、思维方法,将教育理论的分析置于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背景之下。

3.注重将本章的理论学习与教育现实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并将其运用到教育实践之中,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方面为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所制约,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最后的决定作用。因为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有多少人受教育,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做保证,只有产品丰富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和受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增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数量,这种剩余劳动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的人口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实际的劳动人口还要为自己的生活必需花去很多的劳动时间,除了本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微小的剩余时,这个社会中的可能受教育的人口必然是很少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数量又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这种支付能力不仅表现在教育经费的绝对数值上,同样也表现在国民总收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值上。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高,反之亦然。教育经费的支付量直接影响到校舍设备、师资条件等方面的教育能力,而教育能力是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同时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要求教育事业能够跟得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发展,以便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提供足够数量的、层次比例合理的人力资源。社会上每个人在文化教育上的需要也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的。如果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将采取措施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如果教育的发展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占用了过多的人力、物力,社会将对教育进行调整,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的发展水平。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在漫长的奴隶、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迟缓和水平的低下,劳动者一般不需要经过专门学校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学校不担负培养劳动者的任务,它所培养的人,主要是进入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人才和知识分子。随着机器大工业这种新的生产力的出现,社会的生产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的复杂劳动开始产生。从这时起,社会生产力开始直接向学校教育提出它的要求。这种要求,首先使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列入培养目标之中,而不仅仅是培养官吏、律师、知识分子。

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反映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经济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如大、中、小学的比例关系,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的关系,全日制学校与业余学校的比例,高等学校中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种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等,都要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或者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现象。

经济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在课程的门类上,古代社会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门类不多,大多数是属于哲学、政治、道德和宗教等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与经济发展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很少。到了近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实践范围日益扩大,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逐渐深化,带来了学科的分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独立学科,学校相继增设了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植物等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海底开发等新兴的学科逐渐纳入了学校的教学内容中。

学校的物资设备、教学实验仪器、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也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所引起的,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今天,把新的科技成果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引进教育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改进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能大大提高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水平。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周村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

1.创立了一种新的企业制度。

周村在实践中吸取了公有制积累共有、按劳分配、共谋福利的基本原则,又利用股份制产权明晰、开放联合、聚合规模、风险共担的特点和优点,创立了一种新的企业制度――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在产权主体方面,使农村集体企业产权主体从模糊转为清晰,劳动主体与资产主体相同,增强了职工主人翁地位,维护了集体经济的完整性,保护了农民的共同利益。(2)在发展动力方面,使集体企业的外部行政强制机制转化为内部的利益激励机制,激励企业、职工的积累动机和不断追求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3)在企业运行方面,改变单一的行政监督管理机制,转化为以市场为取向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企业行为的合理化。(4)在企业投资方面,使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实现资本股权与要素股权配置的市场化。(5)在分配制度方面,既继承了传统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内核,又引入按股分配,形成双重分配制度,有利于实现劳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总之,周村对传统合作制进行改革和扬弃,在继承中创新,形成了与传统合作制从内容到形式都又根本区别的股份合作制组织形式,为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式。

2.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按照我国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关系从理论上来说是比较明确的,但在现实中却是模糊的。许多乡镇企业虽名为集体所有,却实为乡、村行政组织的附属物,甚至有些企业在“集体”或个人承包的前提下,实际上逐渐变成了“裙带化”、“家族式”的私有企业了。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一方面造成政企不分,乡镇行政组织和干部可以对集体企业的资产任意支配和侵占,致使企业没有自主权;另一方面造成集体资产所有者缺失,没有人对其保值增值负责。通过改革实验,把企业变为集体、社团法人和个人多元化的、按股份共有企业,从而实现了企业集体所有的产权归劳动者共有。这就从企业制度上解决了那种公有制总体上有人负责,但实际上无人具体负责的弊端。它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巩固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那种认为把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个人,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疑虑是不必要的。周村乡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的事实充分说明,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不仅没有影响和削弱集体经济,反而促进了全区乡镇集体企业的大发展。

3.拓宽了融资渠道。

乡镇企业一般依靠贷款融资,导致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同时还会延长生产周期,不能按期形成生产能力。通过法人参股,社会和企业职工入股的办法,能够把不同所有者的各种生产要素集中于一个经济实体中,使之尽快形成生产能力。股份合作制突破了城乡、地区、行业和所有制之间的界限,对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全方位大跨度的联合,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4.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显著成绩。

产权制度的成功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了企业发展,从而推动了全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五年间年均增长12.6%;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9亿元,增长13%;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2.3亿元和43.5亿元,比19增加25.6亿元和17.2亿元。20末,全区共有工业企业3171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0.7亿元,比19增加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2.6%,平均每年增长9.2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2.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利税5.0亿元。全区工业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化工、冶金机械、新型建材、电子电器和轻工家具为主的六大行业,涌现处宏信化工、维尔集团、雄鹰巾被、恒星造纸机械、多星电器等名牌企业。200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亿元,增加值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6元。形成了周北蔬菜、林木经济作物带、周南菌果杂粮作物带,中间苗木、花卉经济带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纺织大世界、沙发、沙发材料、不锈钢、摩托车、小商品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市场,以及精品商厦、金桥商厦、金谷大厦等一批现代化商业设施。

5.改善了政企关系。

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厂长)的管理制度,股东会是企业最高权利机构,董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并对董事会负责。这样就切断了企业与行政机构的必然联系,打破了政企不分的传统体制,使企业从政府附属物的地位中解脱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同时,乡镇行政组织通过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或控股公司,按章程对集体资产行使管理权,从而理顺了政企关系。但是,后天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同先天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在同政府的关系上还是有所不同,这一点将重点在后面的部分进行分析。

(一)、关于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

实现区域内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有两种作法。一种是存量改革,即通过股份制改造方式将辖区内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另一种是增量改革,即促进市场公平、规范地发展,给予民营企业以公正、宽松的环境,使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体制优势,由小变大,由少变多,在动态中实现经济体制结构的优化。存量改革具有自上而下的特点,强调政府力量的作用,因此其优点是速度比较快,而缺点则是政府导向致使改制不够彻底。增量改革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强调市场的'作用,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具有彻底的民营性质,缺点是速度比较慢,时间比较长。

应该说,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体制结构调整都不可能只依靠单一的一种方式,而是两种方式相互促进,协调运用的过程。增量改革对存量改革有示范效应,可以为存量改革提供目标和借鉴,弥补存量改革难以彻底的缺陷;而成功的存量改革又可以反过来扩大增量改革的基数,使增量改革的速度和进程倍增。但是由于历史和实践的原因,一个地区的经济体制调整很可能更加侧重于某种方式,例如周村主要采取的是存量改革模式,而目前民营经济发展更加迅速的温州等地则主要采取的是增量改革的模式。

尽管存量改革有其自身的优势,在我国经济体制机构调整的探索中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依赖存量改革会产生消极效果。经过改制,政府同企业间显性的隶属关系被取消了,但是在部分企业这种关系被间接隐性化,表现为企业竞争中的非市场手段,甚至个别政府人员的寻租。并且,自上而下的改革容易使基层部门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达不到政策制订部门的要求,例如改制企业选择上“好的收,孬的放”现象。另外,对存量改革的过分强调有会导致对增量改革的忽视,使政府机制转换和机构改革相对滞后。急于存量改革甚至有可能违背增量改革,例如为了突出重点企业改制的效果而在各方面给予其政策、资金方面的便利和优惠,损害市场的公平。失去增量改革的有力支撑,存量改革就会更多的流于形式,区域经济也将失去持续发展的潜力。

忽视增量改革,市场化进程缓慢,已经成为制约周村地区经济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形式上来说,周村区的民营企业已经占到了全区企业的90%以上,应该不存在所有制歧视。但是周村大多数民营企业是通过改制从集体和国有企业转化来的,许多“民营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实现民有民营,企业同政府之间的远近亲疏并不相同,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改制早以使周村成为了全国改革大潮中的一面旗帜,改制过程中区领导不可谓不尽心,有关工作人员不可谓不努力,解决问题的手段不可谓不丰富。但是应该看到,改制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发挥作用,如果市场化进程跟不上改制的步伐,改制最终将失去基础,成为空中楼台。

(二)关于结构调整和企业调整。

增量改革滞后,市场化进程慢集中体现在政府对经济市场行为的过分干预。在周村区经贸局7月《关于周村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中提出,今后重点要抓好这么几项工作: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二是工业投入和项目建设,三是骨干企业规模发展,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在周村这样一个比较小的经济区域内,可以说产业结构调整将直接针对具体企业,从汇报所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中我们也可以隐约看到具体企业的影子;项目是企业的项目,项目建设无非是对具体企业的建设,建设离不开投入,这样投资也将直接针对具体企业;而“骨干企业”更不用说,当然要具体到某些企业。在《汇报》所提出的工作重点里,四项中有三项直指具体企业,可见有关部门对微观经济干预之迫切,但这对于全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却未必是福音。

市场自身具有自动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能够成功实现资源由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的转移,政府插手市场过多反而会破坏这一机制。下面举一个例子来比较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果:例如政府有一块闲置土地需要处理,如果公开在市场上拍卖,a企业将以600万元竞价,b企业将以400万元竞价,显然a企业将购得此用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府没有进行土地的公开拍卖,而是直接将土地以3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b企业,那么效果将会怎样?a企业肯出资600万,说明长远来看这块土地在a公司发挥价值的现值之和将大于600万,b企业肯出资600万,说明长远来看这块土地在b公司发挥价值的现值之和将大于400万,土地在a企业手中将比在b企业手中多发挥200万的价值,而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参与导致社会财富损失200万。如果政府将土地直接卖给a企业,就不会有社会财富损失,但既然是政府要出马,就往往是市场配置不能满足政府的意图,需要改变市场配置。即使是政府真的将土地卖给了a企业,也只是达到了市场本来就能够达到的配置效果,不会超过市场配置的效果,也就是说在这里政府不可能比市场做得更好。

有关部门希望通过给予部分企业优惠政策以促进周村整体经济的发展,但这样做恰恰违反了增量改革的市场原则和公平原则,效果值得疑问。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够负担的成本是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应的,因此如果企业实力强、产品有竞争力,当然能够在资源配置转换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政府的优惠政策如果确实给予了优势和潜力企业,从接受优惠的企业来看当然是有益,但是从经济整体的角度来看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市场本来就可以保证优势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处于优势。而如果优惠政策并没有给予最有优势和最有潜力的企业,经济整体的效率将由于政府行为的扰乱而降低。周村确实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知名度比较高,和政府关系比较密切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明天就一定能够风光依旧吗?现在还不起眼的企业就不能后来居上吗?市场对企业中有如大浪淘沙,不断地进行着新旧更替,政府不可能比市场更了解市场,干预市场会导致对市场选择的破坏,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市场才是最好的试金石。

政府选择代替市场选择不仅会损失效率,而且会妨害公平。对个别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会减少即期的政府收入,这种收入缺口要在别处弥补回来,势必增加其他企业的税费负担。也就是说,一部分企业享受优惠是以另一部分企业遭受损失为代价的。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得不到优惠政策的企业是大多数,积极性会受到挫伤。对不同企业长期实行差别政策,甚至可能使某些企业把心思从发展生产更多地转移到争取优惠政策上来,导致竞争的混乱和变味。毕竟小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同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国家范围内具体企业很难影响到政府的决策,而在小区域内具体企业相对容易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争夺优惠政策变得可能而且实际。

以上的分析都是从经济效率出发的,从经济效率出发市场本身就能够做得最好,而不需要有关部门的干预。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社会效率出发,情况会是怎样?如果综合考虑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市场的某些配置就可能不是最优的,需要有关部门的调整,而这也正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定位所在。例如对于就业问题来说,小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恰恰是更应该得到优惠政策的群体。

(三)对一些问题的重新审视。

淄博市工商局周村分局在《周村区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中提出了周村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八个问题,包括1.企业经营者思想保守,素质偏低2.资金紧张,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筹措困难3.市场信息不畅4.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匮乏5.管理落后6.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竞争力差7.无序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8.政策环境不宽松,现在将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1.关于观念问题。周村的民营企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另一类是民间真正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可以称之为“草根民营”)。对于改制不彻底的企业来说关键不在于观念而在于体制,对于草根民营来说关键也不在于观念而在于政策环境。南方诸如温州等地民营企业的观念常常为人们所乐道,但是应该看到观念是要以公正平等的制度和秩序做支撑的,只有真正享有了“国民待遇”,草根民营才可能敢于开拓、创新。周村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旱码头”、“丝绸之乡”,可以说人们并不缺乏经商的传统和观念。然而有关部门近年来更多地关注改制企业,忽视了草根民营,使它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的给予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谁不想做大做强?但问题是如果不能享受公平待遇,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又如何能够做大做强?并不是说应该给予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以格外的优惠政策,而只是要求有关部门对待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2.关于融资问题。所有制歧视向来是民营企业融资的最大难题,在周村民营企业已占到了全区企业的90%以上,应该说不会再有所有制歧视,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民营企业的来源不同,同政府的远近亲疏不同,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在融资上受到的待遇也不相同。有政策保障的企业自然竞争力就强,发展前景就好,在融资上也就处于有利地位;没有政策保障的企业竞争力就差,发展前景相对没有保障,在融资上自然处于不利地位。关系贷款越多,关系企业就会挤占更多资金,资金配置的效率也就越低。应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让市场独立地决定资金流向,使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业。

另外,担保难、抵押难也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民营企业特别是草根民营大多属于中小企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做出严格的担保、抵押要求,这是符合市场机制的,也是市场选择的一种手段。在银行贷款受到限制的情况之下,民营企业可以通过民间金融进行资金筹集,有关部门所要做的就是对民间金融进行规范和鼓励:(1)对发展较好的信用社,应试点让民间资本参股或控股,成为真正意义的民间商业银行。(2)让民间资金组建“风险投资基金”和开发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许多科技型民企创业期间的资金需求是银行无法解决的,可以依靠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3)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组建和参股贷款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

3.关于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不畅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基础通讯设施和户联网建设,减少信息获取成本。

4.关于管理和人才问题。虽然公司制管理是比家族化管理更高级的管理模式,但是不能认为任何情况下公司制都比家族化更为优越,不同的管理模式是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联系的。当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采取家族化管理更为合适,因为一方面家族化管理依靠血缘关系和感情纽带,可以成功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另一方面小企业从家族成员内部进行融资比从银行进行融资方便可行得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化管理的弱点也将不断暴露:第一,人们“共患难易,同富贵难”的心理特点使家族机制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上失效;第二,企业对专业化管理人才的需求使家族成员捉襟见肘;第三,家族内融资不能满足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这时需要引进外部人才和资金,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因此,企业管理制度的演化有其内在规律,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在周村,注册资金不足100万的民营企业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76%,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的民营企业占民营企业总户数的93%,因此80%的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是可以理解的。

5.关于技术问题。技术的取得不是免费而是付费的,任何一个理性的企业在考虑是否采用某项技术时,都会综合考虑该技术的成本和收益,只有预期贴现收益高于成本时技术才能够被采用。因此技术也有适用性,不是越高级的技术越好,而是越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技术越好。既然周村的众多民营企业是从传统产业甚至手工作坊起家,那么与其跟别人比拼技术,还不如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对于政府来说,与其重点培植某些个别企业的“高科技”,还不如培养公平是市场环境,让每个企业面对真实的技术成本,由市场决定技术发展的方向。

6.关于竞争问题。只要市场是公平的,就不应该对竞争有所质疑。那些抱怨别人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的企业,只能被证明是竞争中的弱者,应该被市场淘汰。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关键是要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地方形象,而对于市场具体的竞争方向则没有必要加以干涉。价格竞争也没有什么不好,如果区域内的价格因为竞争而下降,那么相对于其他地区就具有了整体的价格优势。

7.关于政策环境问题。良好的政策环境是进行增量改革的最重要手段。目前不同的企业在一些方面还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种状况必须改变。首先,要取消针对个别企业的优惠政策,不仅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同样对待,而且同样对待不同途径建立起来的民营企业。这样既可以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方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又可以提高财政收入、降低财政支出,从源头上截断部分行政收费的经济动因。其次,对有关部门进行“瘦身”,裁减冗员,从另一个方面减少部分行政收费的经济动因,彻底根除“三乱”。再次,要降低民间投资的产业门槛,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等方面取消一切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限制。最后,要允许民间投资在更广泛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等方式进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热情。

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辽宁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总产值在我国名列前茅,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性、体制性、结构性等多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了辽宁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大大落后于工业基础和实力远远不如辽宁和东北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两地。虽然进行过一系列的调整,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比重低。,在石化、冶金、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中,传统产业占绝对比重,代表新兴产业的电子产业,企业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2.2%;第二、资源日趋枯竭,替代产业难以形成。辽宁的煤炭资源已有百年的工业开采历史,经历了国民经济大发展时期的全力开采,到目前,以阜新、本溪为代表的煤炭资源已近枯竭,在短期内难以形成新兴的替代产业;第三、产业竞争能力下降,产品市场份额萎缩。面对国内外市场环境,辽宁多数国有企业的设备、工艺严重老化,自主发展的产业基础有所削弱。

我国信息化现状。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国家工业面貌。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信息通信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业以高出国民经济二三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通信网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由模拟向数字、由小容量向大容量、由单一业务向多种业务的转变,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移动通信覆盖全国城乡,连接世界各地。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改变了中国工业化的面貌,它是40个工业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支柱产业。

信息网络建设发展最快,网络经济充满生机。

信息通信业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企业,网络经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趋势。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是材料、能源和信息。材料、能源短缺是全球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而造成我国经济粗放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结构来看,一是资源结构中,信息资源的利用比重过低,物质资源的利用比重过高,能源、材料、信息三大资源利用不平衡;二是产业结构中,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10%左右。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发展不协调,支柱产业难以支持基础产业的发展;三是在投资中,对支柱产业的投资比例过低。

周村企业改制和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xx年,我镇严格按照xx区委、区政府关于壮大民营经济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的通知》(裕民营[xx]1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搭建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xx婚纱专业镇,形成产业集群,唱响xx品牌,不断推动企业技术升级,鼓励企业拓展市场,民营经济高速发展,市场主体活力显现。现将我镇民营经济工作总计自评如下:

一、组织领导工作情况。

xx年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工作,年初制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工作意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每名领导班子负责帮扶一个在建项目,随时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分管副镇长专门负责民营经济工作,根据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年初制定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年终进行总结考评。

二、优化发展环境。

贯彻各级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通过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使中小微型企业充分了解和享受扶持政策。为推进银企携手,应对金融危机,组织全镇7家企业参加了区政府联合人民银行xx中心支行共同举办的xx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动年”暨小微企业(xx)融资洽谈会,组织全镇3家企业参加了xx区政府组织召开的徽商银行与xx区企业银企对接会,组织企业负责人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银行负责人进行了银企互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2次专门邀请邮政储蓄银行xx分行有针对性的与镇内民营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为中小企业和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提供了良好融资契机,切实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未发现“三乱”及危害经济环境的.行为,积极征集企业意见和建议,实行奖励制度,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邀请邮政储蓄银行来我镇到企业上门进行融资服务。

三、积极培养专技人才。

认真贯彻落实xx区经信委转发市经信委《关于开展xx年度工程系列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1家规模工业企业为示范,组织镇内各中、小积极参加,确保企业所有需要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根据相关要求,对于已经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定期组织进行培训,严格树立按章操作意识,着力提高技术技能。

四、积极壮大出口创汇。

xx年,我镇凯迪斯顿服饰有限公司、尚云服饰有限公司、双龙精米厂、新时代婚纱厂等数家公司积极壮大出口创汇,新增进出口总额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965万元,增幅达30.2%。

五、科技企业情况。

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并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导、帮助民营企业申报专利。

六、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道路,充分发挥产粮大镇和羽绒大镇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米加工和羽绒加工,培育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绿之农农业生态园、祥盛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东竹园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相继建成运营,xx市苗盛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宏润园林景观苗圃基地三家苗圃基地均已投入生产。

七、实施名牌战略情况。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民营产业集群发展,并扶持广大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和名优产品,我镇目前xx区双龙精米厂已成功注册“皋裕大米”商标,正积极申报xx市知名商标。

八、数量比重增长情况。

xx年,全镇民营经济户数482户,净增110户,其中私营企业106个,比年初净增15个;从业人员达到6856增个体工商户62户。民营经济注册资金达到1960万元;民营经济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0.35%;民营经济增加值1.9亿元,增长22.6%。

九、培养纳税大户情况。

对发展状况较好、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实行重点倾斜,及时帮助解决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困难,尽快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xx年度全镇民营经济纳税额730万元,增长23%,占全镇纳税总额的71.6%。

当然,我镇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区委、区政府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民营经济总体不够强大、优惠政策不够明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和责任,理顺各项工作,真抓实干,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我镇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老工业基地必然拥有大比重的制造业,单纯以获取资源、降低成本、培训人员为手段来提升制造业效益,早已达到了提升极限。当今,决定制造业水准差异的主要因素就在信息化,即不同企业或企业群体所体现的对信息掌握、拥有、控制、使用能力上的差别。计划经济时期以物流为经济的主导,钢材、木材、水泥、粮食......谁拥有物资谁就拥有主动权,谁就是财富的拥有者。市场经济时期以资金为经济导向,有了资本就拥有了主动权。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信息流处在资源配置的控制地位,因为物流具有不可替换性、资金流具有不可增值及不可转换性,而信息流却是可替换、增值、转换的。

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条件。新世纪,我国追求的现代化目标,已不是工业化时代的传统现代化的目标。因此,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仅为工业化的发展真正找到了出路,而且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产业的生命力在于现代技术的运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要把握信息化的机遇。工业化是历史的范畴,成功的`工业化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联并充分运用当时高科技的成果。我们必须十分重视信息化在工业化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因此,能否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已成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问题。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由之路。对此,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大对信息产业及信息科研的资金投入,加速发展信息产业。

信息化的前提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在国家财力有限的状况下,应尽快建立国家风险投资基金,以加大对信息产业和信息科研的投入,保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信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发展高新技术和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离不开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我国具有传统装备制造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推进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

发展软件产业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特别是嵌入式软件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和网络服务为重点,扩大接入服务、内容服务、应用服务中心的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招商、网上交易和网上医疗等,提高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等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加速实现政务、企业和市场信息化。

加快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技术传输、高速宽带接入网、广电网、因特网、移动通信网、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等。

吸引和培养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程度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人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国与国之间的数字鸿沟,最明显地表现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信息科技人才拥有质量和数量的不同。防止信息人才流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信息高科技人才,要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吸引国外人才,尤其是鼓励国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同时,应通过扩大大学对信息专业的招生人数和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以及到国外参加技术培训等方式,加大对信息人才的培养,这是实现信息化战略的关键。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作用。

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开发先进实用技术,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以及产业可以成为激活传统产业的巨大动力,与传统产业互融互动,不但可以提高高新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带动提升传统产业,全面优化升级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

加强信息化的软环境建设。

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化,离不开好的软环境。我国应从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一套优惠扶持政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建科技信息的共享平台,保证网络互连,信息互通。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要点。

一是准确把握企业信息化的本质及实施策略,切实做到“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不断完善”;二是确定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阶段目标,切实建立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的组织保障,切实健全决策层、技术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分工协作机制;四是积极有效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切实按照政府推进、市场导向、企业主体、行业突破、区域展开的原则把这一工作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

参考资料:

1.霍长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经济,,6,p18。

4.刁成宝,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辽宁经济,2003,9。

辽宁法制发展报告心得体会

首先,阅读《辽宁法制发展报告》让我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报告介绍了辽宁省在法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例如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推进网络司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理的进步、市民权利的得到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然而,报告也指出了依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基层法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法律宣传亟待加强等。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

其次,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规范交通、维护学院秩序方面,我们都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我们应该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从根本上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此外,对于遇到的法律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求助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士,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因此,建议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大众的法律素养和法律咨询的便捷程度。

第三,发展法律服务业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还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近年来,我国法律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社会提供了更加专业化、多样化的法律服务。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服务业满足了市民、企业等不同群体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带动了相关从业者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对于如何推进法律服务业发展,应该探讨更多实用性的法律技巧让人们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企业更好地规避法律风险和紧急事态的预警管理机制。

第四,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对社会信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辽宁法制发展报告》指出,辽宁省倡导“互联网+监督”机制,实行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等方式,加强司法公正化建设。另外,在司法领域实施“一案两审”、强化调解等措施,也为公众的诉求提供了落实的手段。这样的措施可以减少现象和情况判性大不同、严重影响社会公信力的问题。因此,建议加大对于司法公正性的宣传力度,提高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不过,我们也要理性的心态对待司法裁判,不盲目相信一些不可信的网络传说。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辽宁法制发展报告》,可以对法定思维方式、法律服务、法院工作和法治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根据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执行和完善,切实维护市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法治文化的发展。相信有更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我们可以切实享受到和平、安全与公正等权利的,并在我们自己执行法律的同时加强对法律观念和法律知识的深入了解。

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

20世纪,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审视20世纪工业的发展历程,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经济这种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已无法持续下去,而应当代之以仿效自然生态过程的'物质循环增长模式,建立废物能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循环,形成多产品共生的工业体系,即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构成的经济模式称之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争取最小的污染物排放或是零排放,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双重保护.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将取代现有传统工业的模式而成为21世纪工业发展的新模式.

作者:樊奇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刊名:辽宁经济英文刊名:liaoningeconomy年,卷(期):“”(3)分类号:f2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