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14篇)

小编:念青松

知识点总结是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梳理和概括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知识点总结范文,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写作水平。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完结篇202

自1840年到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9-19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1949-1956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

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完结篇202

(1)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联合普奥反法。

(2)1814—18英国同普奥共同操纵维也纳会议,建立维也纳体系。

(3)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4)一战爆发后,英法在西线相继取得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日德兰等战役的胜利,最后打败德国,取得一战胜利。

(5)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奉行“均势”,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参与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6)代在德国赔款和法国安全问题上,英国偏袒德国;道威斯计划通过后,对德提供贷款,扶植德国;参与签订洛迦诺公约,提高德国政治地位。

(7)30年代对德实行绥靖政策:对德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开进莱茵不设防区不予反击;对德入侵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却坐视波兰灭亡而按兵不动。

(8)二战爆发后,英国逐渐坚定了反法西斯斗争决心:不列颠之战使德国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丘吉尔和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参与发表华盛顿26国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战役战胜德意在北非的军队,北非登陆迫使德意军队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继参加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

(9)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区占领;在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完结篇

一、针对宗法关系:夏: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政治权利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宗法关系成为制度规范是在西周,但是宗法血缘关系最早在夏朝就有。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到秦朝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宗法制彻底崩溃)。

二、小农经济(私有制逐渐形成):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西周末期,为了奖励军功,一部分贵族或立有军功的平民也拥有一部分土地(土地私有观念逐步发展),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出现。商鞅提出“重农抑商”,以后各个朝代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只是有的朝代为了当时的需要放松对当时商人的限制,或者说“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而已。

1、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西汉——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

2、区分耕作工具、播种工具、灌溉工具。

(1)耕作工具:汉代(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曲辕犁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播种工具:汉代——耧车。

(3)灌溉工具:戽斗、翻车(曹魏)。

三、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在战国时期就出现)。

四、汉代。

3、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庄园经济(自己自足),东汉还有一个特点:宦官、外戚。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

2、社会特点:动乱。由于社会动乱不稳定——玄学出现,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清淡、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3、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可与儒学联系考)。

六。隋唐时期:

1、隋: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注意:科举不一定就能选拔出品德高尚的人)。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政令(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藩镇割据(755年安史之乱)。

民族政策:文明开化、羁縻政策。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宦官专权。

儒释道三角合一,复兴儒学。

唐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唐代出现一些新的信贷机构:柜坊。

耕作技术——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歌用于瓷器装饰。

七。宋代:三冗问题:冗官——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不高(人浮于事)。

冗费——增加财政负担。

冗兵——增加财政负担。

文官政治:重文轻武——文官政治。

文官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如书院,理学兴起。

通判——文官担任,对地方进行管理,设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词(平民化、通俗、娱乐新)——符合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兴起)。

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隋唐已经有雕版印刷术,元朝王帧-木活字,明代中期-铜活字)。

坊市制度:宋代市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基层市场蓬勃发展。

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

a.“格物致知”——提倡进行实践。接触事物发现规律;(认识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近,“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修养论”——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c.存天理灭人欲,提昌“三纲五常”——严格的等级规范人的行为。

王阳明——心学,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本心就是良知。致良致——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行为,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就在心中,不需要向外探索。“致良知”——唯心主义,主张内心反省,灭掉人欲,恢复良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质,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具有消极的作用。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哲理化、儒学的世俗化(注重普及——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推动庶民社会的发展,重视家族伦理的建设,建立宗族乡约)、理学的精神化(注重修养)、儒学的正统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逐渐成为官方的哲学。

11、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不抑制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发展(战国时期)。

13、科举制,更加公平,考试程序。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14、交子-四川,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会子,南宋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

15、南宋时期,经济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商业:长途贩运兴起,海上贸易兴盛,许多工商业城市兴起。(唐以前主要是陆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丝绸,唐以后主要是以海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瓷器)。

八。元朝。

1、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是行中书省(地方有适当的自主权,仍受中央控制),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一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一在于行省划界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不易割据。

2、省官互迁——加强中央集权。

3、管理西藏——宣政院。

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5、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元代——青花瓷(初见于唐宋,成熟于元,明主流,清到顶峰)。

九。明朝。

1、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就没有丞相。

2、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内阁的特点: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有票拟权,没有批红权。

3、司礼监太监——中枢决策机构异变。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5、明代:市镇经济。

6、明代三司。

十。清代。

1、军机处——雍正年间,军机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强化君主专制)。

2、管理西藏——理藩院。

3、改土归流——管理边疆。

4、军机处的特点: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实权。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5、珐琅彩。

6、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完结篇202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

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影响:

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1640——1870)。

17到18世纪间,世界处于大变幻,封建统治已腐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夺了斯图亚特权,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

揭开欧洲革命序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美国13块殖民地,摆脱英国得独立,发表《独立宣言》,制定1787年宪法,形成联邦国家。内战中奴隶制度被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道路。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掌了权,罗伯斯庇尔当了政,打退反法联盟,平息国内叛乱。

俄日实行资改革,结束分裂、走向统一是意德。

资本主义国家正兴起,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立。

人类进入蒸汽时,英国有最多殖民地,亚非拉美受摧残,成为殖民大国的生命线。

二.(1870――1914)。

科技带来不平衡,相对缓慢是法英,美国德国速度快,经济几乎超过英,日俄虽有封残余,经济发展成定局。对内压迫外扩张,两大集团成对立,帝国主义已形成,重新瓜分殖民地,一战爆发是必然地。

作战双方陷泥潭。1917到18,交战各国革命拉,俄国十月建政权,决定退出世一战,美中同时把战宣,协约政竞力量添,迫使德国战败降,一战这才算打完。1914――18,一战大了正四年,30多个国家遭灾难。

四.(1919――1923)。

为了重新分世界,巴黎和会制条约,确立凡尔赛体系,建立欧亚非新秩序。为了制裁侵略、维护和平,1920年国联成立,因为英法控制操纵,实际成为帝国工具。

《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九国公约》三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美国地位猛提高,与英海军比例齐,确立帝国在远东太平洋新秩序。

两次分赃会议,形成凡——华体系,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没有消除,还存在着战争危机。

五.(1924——1933)。

会后经济较稳定,但仍发展不平衡,美日发展为最快,英法德国也没停,经济恢复大战前,表面看来似“繁荣”,实际根本不稳定,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别国受牵连,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为了摆脱此局面,各国纷纷寻方案。

六.(1933——1939)。

美国通过换总统,罗斯福上台施新政,金融工业得调整,经济恢复并发展,国家政局较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实际潜藏危险情。

德意日走向法西斯,墨、希、兵部勾结成,疯狂扩军又备战,英法纵容也不管,美国“中立”把军火贩,法西斯德国胆子大,二战由它起祸端。

七.(1939――1945)。

德国闪击波兰,世界爆发二战,英法纵容惹的祸,致使两国受摧残,法国政府投了降,英国被炸近百天,如果不更换首脑,下场与法没两样,丘吉尔上台情况变,德国转身攻苏联,战前协定德撕毁,苏联开始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其名曰“共荣圈”,反法同盟必须建,求同存异保国安。

德意北非战场败,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德意孤立没有援。

反法西斯占主动,四个会议很关键,德国投降无条件,美国对日投两弹,苏联红军中朝战,中国抗日正八年,对日决战在眼前,日本下场如德惨。

二战终于结束了,39――45正六年,反法西斯的胜利,经验教训值得谈。

八.(1945――1991)。

1.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弱,三个法西斯消灭了,英法二国倍受挫。

美国登上霸主座。对苏实行“冷战”策,开始遏制共产主义。

对亚实行“热战”,中国边境危险,要把朝越作跳板,对准中国开战。

三国军民齐心战,美国美梦难实现。美苏两国的对立,直到欧变速解体。

2.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大,诞生了一批民主国家,实现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在扩大,亚非拉美也独立,第三世界在兴起,万隆召开亚非会,奉行不结盟和独立,重大问题自己处理,帝国主宰成结局,为争取经济新秩序,七十七国集团也成立,此时美国仍第一,日本经济仅次于。

南北对话行不通,南南合作正进行,多级国家在发展,一超多强是当前,和平发展是课题,三大任务摆面前,世界人民要牢记。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连贯的,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的。高中课本是按专题史编写的,即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基本因素各占一本书。因此,仅仅跟着课本的步调走是不行的,还得在课本外做工作,想办法将课本中的历史按照通史的方法串起来,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历史问题。在掌握事件时,除时间外,需共同掌握事件的起因(直接,根本,导火索),过程,结果(意义,影响)。

具体的建议:根据课本、按照通史的方式整理一份历史年表如下图。

第三课外积累。

只要是历史方面的书,都是有可取之处的,无论是《中国近代史》还是《全球通史》,无论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还是《万历十五年》,无论是《中国通史》还是《明朝那些事儿》抑或是《大秦帝国》,他们都可以带你更深入的了解历史。你甚至可以退而求其次,阅读其中部分章节抑或是文章。

你必须先把视野置身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在历史的脉络上纵观古今,知道历史的每个细枝末节上长出的新叶嫩芽,了解历史深深扎根的背景。

这样你在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透过一个事件看到历史的江河始终奔腾不息滚滚向前,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近的其他历史事件。你写出的回答才能既概括又具体,详略得当、文约而词丰。

那些只会背模板、抄材料、默写课本原文的学生会被你按在地上摩擦,全方位被你碾压。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无须更多证明。

第四答题技巧。

1、选择题,没有技巧,就是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一点小运气。做题时看清楚题目问什么,考点是什么,有没有坑,一定要清楚,不确定的题做记号,方便之后检查时再思考。

2、材料分析题。

拿到题目不要着急看材料,先看问题,带着问题看材料,划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答题时建议分序号写明要点,注意踩分答题。

一般材料分析题会有那么几种类型:(篇幅有限,不会每一类型都做介绍)。

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如:背景、原因题,主要从国内外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

(1)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第一文库网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1.隋唐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唐与吐蕃的交往: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奘西行示意图)

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加强汉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关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中的历史讲的内容和初中完全不一样,高中历史很深奥,并不是凭看几眼课本就能理解的,高中历史最关键的就是你要理解,所以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会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1、中国画发展演变口诀:

中国画起原始,演变各朝有特点。

三代人物肖像主(夏商周),秦汉门类最齐全。

士大夫有名作,魏晋南北画活跃。

隋唐五代画高峰,两宋艺术全发展。

文人画元明清,写意山水占主坛。

2、古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口诀:

a、元代杂剧创高峰,说唱演跳熔一炉。

明代传奇黄金期,曲文优华富诗境。

清代京剧广流传,多演历史故事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文明五千年。

b、元剧盛衰因科举(停止或恢复),关马郑白最出名(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宋元南戏昆山腔(明传奇形成),魏改梁创汤辉煌(魏梁辅的“水磨腔”,梁鱼辰的《浣沙记》与汤显祖的《牡丹亭》)。

民间舞台竞争时,昆曲京剧来争雄。

弋海余昆四大腔(弋阳盐姚山各特创),京剧之最满城唱。

生旦净丑徽汉合,国剧国粹扬中华。

c、中国戏曲历史久,元代杂剧繁荣时。

明代传奇有四腔(弋阳,海私,余姚和昆山),良辅“水磨”鱼辰《纱》。

清代艺人融百家,京剧从此走天下。

3、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口诀:

汉字书法同步行,自发自觉两阶段(魏晋前后来承担)。

楷笔祥备结构严(特点),东汉魏晋唐发展(始定盛事有流传)。

草笔简,钩不断,线流畅,情纵性,汉初东晋成熟源(发展)。

楷规矩草放纵,二合之下行特产(行兼备楷草)。

东汉西晋两世纪,书体成熟归演变。

4.状况口诀:

一战烟云散,凡-华体系建。

美英法操会,德国被战败。

企图谋世霸,美逊“十四点”。

英保殖民地,限法又削德。

法德俩宿敌,赔款又分割。

意欲扩,日夺德,帝国内部再风波。

5、中国古代书画歌:

一脉相成古今字(至今3600年),方块表意硕果存(苏美尔文、埃及文和玛雅文死字)。

书画本是同根生(象形楔形圣书字),六千年前共祖宗(文字图画是明证)。

6、汉字起源与演变口诀:

甲金篆隶楷正体,演变脉络繁简趋(总趋势)。

古文隶楷两阶段(甲金篆隶属古文),隶楷正书辅行草(正式辅助两阶段)。

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口诀:

四大发明源中国(指针、火药、印外用),人类历史被促进。

十进圆周割圆术(刘、祖数家铭尽记心),世界千年领先路。

赤道标属十氏星(石申《天文》八百星),世界存古星表属。

简仪前于望远镜(浑仪被改郭守敬),世界天器为最先。

混合选,人育交,(《汜胜》《齐民》造后福),中国祖先智慧深。

《内经络》,《针灸》疗,(望闻问切基本功),博大精深永世存。

辽木塔,三宝舟(宝船郑和画永存,建筑之迷未曾解),文明古国当神州。

辨位置靠牵星(《武备志》《过洋图》),畅通无阻海上行。

8、东欧各国变革口诀:

南铁托,社自治(南斯拉夫铁托,社会主义自治)。

波兹南,哥改革,中计和企治;。

匈牙利斐俱乐,57年,民法遭毁,卡达尔新政策有收获;。

60年捷克年,杜布切克“布拉格”,遭遇苏军断改革。

9、中国古代文化歌诀:

a、《诗经》楚词早出炉,汉赋唐诗尽辉煌。

宋词元曲人人唱,明清小说罢帝王。

b、《诗经》风雅颂,楚词赋新歌。

《离骚》浪漫境,汉代有“乐府”。

唐诗辉煌诗仙白,三吏三别“史”杜甫。

宋词豪放婉约歌,杂剧散曲合元曲。

古今传奇熔一炉,明清小说天下传。

c、民间歌谣出《诗经》(风雅颂里显风格),楚国屈原唱《离骚》(端午江边祭屈平)。

要属绚丽汉代赋(半诗文半综合体),早熟唐诗繁似锦(诗仙诗圣富意境)。

宋词两派有奇人(词坛作家数千人),散曲元剧称元曲(关马创作最为高)。

明清小说达顶峰(四大名著今为宝),至今未有相比者(无穷财富书中藏)。d、《诗经》楚词横出世,汉赋唐诗达顶峰。

宋词元曲千古作,明清小说言心声。

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__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__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__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务。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__,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__。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__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__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__制度发展到顶峰。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