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框架及(实用20篇)

小编:雨中梧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选题、确定研究方法、撰写论文结构和内容等多个环节,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是一份左右逢源的毕业论文范文,展示了学生全面的研究能力。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环境会计的推行探讨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通货膨胀几乎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通病,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失去可靠性。从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性的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我国会计准则还没有制定通货膨胀会计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可以避开这个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讨论通货膨胀会计必要性,并比较了三种主要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必要性;会计模式;选择。

一、关于通货膨胀会计。

关于通货膨胀会计没有一个十分严格的规定,但是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会计(inflationaccounting)是在发生或预期通货膨胀条件下,对历史成本反映的数据进行调整或者改变一些计量原则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西方对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源于一战,战后欧洲各国面临物价飞涨,给企业会计信息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会计假设―――货币计量和历史成本的原则受到挑战,通货膨胀会计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更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美、英等国开始要求企业公布以一般购买力或现行成本为基准计量手段的补充财务会计报表。经过多年的发展,迄今为止数十个国家根据本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情况,采用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措施,在不同程度上试行了通货膨胀会计。

二、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必要性。

相对于国际会计准则ias29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的要求,我国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没有制定这一项目,原因是我国政府也一直把稳定物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保障人民的生活、生产,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下,预期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虽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赞同中国不单独制定该准则项目,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势必要求我们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通货膨胀会计制度安排。

(一)会计环境的改变。

会计作为社会文明的产物,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大家的共识是会计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会计环境与会计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决定着会计主导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法规等各方面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外界的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因为金融危机而加剧,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从20开始世界上某些国家持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原料、能源的价格持续攀升,再加上国内为了稳定经济增长而扩大的投资拉动,使得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

在需求拉动和外部输入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因此通货膨胀会计再度成为业界讨论研究的热点,世界各国都逐步实施了通货膨胀会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会计信息要想和国外企业的会计信息等效、中国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研究实施通货膨胀会计。

(二)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通货膨胀下失效历史成本是最常用的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它是指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物资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原则保证了各项会计要素客观真实。但是历史成本毕竟反映的只是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如果物价稳定,或者通货膨胀率很低,那么以货币计量的各种会计要素就不存在迅速贬值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就能得到保证。但是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存在一种明显的通货膨胀预期,各项资产在取得时的物价与当期的物价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么用历史成本计量就失去意义。

(三)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会计准则规定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将投资者利益、满足投资者决策的信息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除了投资者,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不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谁,都必须要求报告的内容具备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八项质量要求。但是现代财务会计报告以货币计量为假设条件,货币计量的内在要求就是币值稳定,否则其作为价值计量单位的前提就不存在了。当存在通货膨胀的时候,货币的贬值会使得财务报告信息失真,以货币为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对于决策者来说失去了参考价值。投资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通货膨胀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既然把投资者的利益摆在了财务报告的首要位置,那么在面临通货膨胀的时候也必然应该实施通货膨胀会计。

(四)与国际准则接轨。

为了减弱通货膨胀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世界各国分别按照自己的国情采用了不同的通货膨胀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1981年就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1978年当时的欧洲共同体允许其成员国在使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逐步采用通货膨胀会计体系。美、英、加拿大也成立了关于通货膨胀会计的研究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制定了相关方法,要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揭示资产的重置成本,要求根据一般货币的购买力或者现时成本来补充财务报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对国际贸易还是国际直接投资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会计信息披露倍受关注。其实,我国对于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做出了关于应对通货膨胀的安排,要求按照所在地区的通货膨胀会计实施,这说明实施通货膨胀会计是历史趋势、是国际惯例、是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实现会计信息等效的需要。

三、通货膨胀会计模式比较。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三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和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

(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

该会计模式以等值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为计价标准,对原报表中的项目进行调整,部分地消除了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提高了企业前后期报表之间的可比性。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划分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所谓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包括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负债项目两类,指金额固定或以货币直接反映,金额不因通货膨胀而发生变动、但其货币购买力却发生变化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例如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付工资、应付股利等。非货币性项目包括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负债项目两类,指金额是随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主要有存货、预付账款、固定资产、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

第二步,将非货币性项目的.金额按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借以反映其价值的变化。调整可用的一般物价指数有年初、年末、年平均一般物价指数三种,不同的调整对象应使用不同的物价指数。利润表项目中,企业的收入、费用是年内不同时期发生额的合计,为了简化换算的工作量,一般假设收入、费用在年内均衡发生,故采用本年平均物价指数进行调整。

第三步,计算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净损益。因为货币性项目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会贬值,所以要真实地反映出这些项目的信息,需要进行实际购买力的测算。

第四步,编制一般物价水平的财务报表。即一般物价水平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物价水平的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明显的:它不改变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不需要改变账户的记录,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增加了报表在不同时期的可比性。但是缺点也有下面两点:(1)一般物价指数的选取存在争议,可以选择的物价指数有很多种,任何一种都存在片面性,如果企业的某项资产的价格与一般商品的物价指数不是正相关的关系,或者有较大差距,那么这种方法就失效了。(2)不能使报表使用者及时了解通货膨胀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只是在会计期末按一般物价指数对传统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在非期末的时刻报表使用者无法得到调整后的会计数据,因而无法及时了解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二)现时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相比,现时成本会计改变了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以现时成本取代历史成本,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以资产的显示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为计价标准,反映和消除通货膨胀条件下个别物价变动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影响的方法。其中现时成本主要指重置成本。具体程序是:首先确定现行成本,然后确定持有资产损益,并且根据现时收入和现时成本确定收益,最后编制现时成本报表。

它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方面改变了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保证了资产真实的价值。另一方面,用当期的现时收入与现时成本费用相配比计算利润的做法保证了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主要缺点是:首先,没有计量由货币性项目的购买力损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现时成本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这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相矛盾。现时成本对资产核算是必须依据市场价格,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存在活跃市场报价,当我们无法从市场中获取价格信息的时候,就不得不通过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无论估值的技术多么先进,都会带有很强的主观判断,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这种会计模式的计量基础是现行成本,计量单位是不变币值。具体的做法是: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财务数据的基础上重编现行成本、不变币值财务报表。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基本上保持了不变币值式和现行成本会计模式的优点。这一会计模式能稳定会计的计量单位,又能在现行成本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既可以揭示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个别物价变动的影响,提供按一般物价水平变动进行调整之前和之后的资产持有损益的资料和货币性项目净额上购买力损益。但是提供这种信息的花费是很大的,由此产生的利益是否能弥补这种花费还需进一步商榷。同时,这种资料过于复杂,因而很可能出现误解。

四、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选择以上三种模式是目前比较普遍的通货膨胀会计核算方法。

针对我国的情况,如果推行通货膨胀会计的话,还是应该以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为主,理由有二:(一)适合我国的会计环境研究会计理论和方法,应该重点关注会计环境,因为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这是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也一样,从最初的记账方式到今天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无一不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美国会计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指出:会计是反应性的,会计主要是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会计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面对世界性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更适合我国目前的会计环境:首先,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在目前经济环境中还有着重大的意义。历史成本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的客观、真实、有原始依据。在企业资产核算中,尤其是国有企业资产评估中,使用历史成本原则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

其次,随着统计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价格指数ppi为核心的物价指数体系,逐年逐月地汇总核算,既保证了对物价变动的时时监控,又使得企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使用一般价格指数的时候有了较大的选择和比较。

最后,推行现时成本会计模式,需要有发达的资本、资产市场,这样才能方便准确地确定资产的重置成本。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会计准则坚持使用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原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保证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财务报告的信息取得是需要成本的,并且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和所花费成本之间是正相关的,所以在获取这些信息的时候,需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明确使用目标,使得效益最大化。以上三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中,现时成本模式需要的费用相对较高,所以采取渐进式的推行通货膨胀会计应该从比较简单的入手,这样既可以节省费用,也可以利用时间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通货膨胀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2]郝振平.国际会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

[3]朱小平.会计理论与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论文写作框架指导范文

“自我感发类”的议论性散文,指的是以作者鲜明的情感变化、思考感悟为写作线索的散文。在考场中,该种文章因文风独特、思路清晰、情感丰富、思考深刻而备受阅卷者推崇。

一、“自我感发类”作文的基本特征。

“自我感发类”作文的最大特征就是“我”的感发贯穿全文,并且感发的过程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这些感发主要由写作者的情感和哲思构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1.感发所涉及的情感应丰富曲折,波澜不断写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某件事件、某种言论的看法时,常常借助“震撼、讶然、钦佩、明了、释然”等情感类词语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些情感需要精心安排才能呈现出来。这些情感跌宕起伏,是自然的,往往随着感发的推进而合理变换。情感炽热真诚的,唯有炽热,方显情感的波涛汹涌;唯有真诚,方能激发写作者最质朴本真的写作意识,在寥寥百字中唤起读者的共鸣。2.感发所涉及的思考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写作者在进行思考时,常借助“不解、思绪万千、渐渐明白、思及今日、豁然懂得”等思考类的词语来引出哲思。同样这些思考应紧紧围绕中心话题有序展开,或思考现象、意义、原因、策略,或联系现实、反面思考、辩证思考。在思考中,写作者进行着咀嚼、回味、沉淀、提炼,实现抽象的深化;在思考中,写作者分享个人的生活感受与人生体悟,串成一篇具有生命张力的',有理性、有分量、有深度的好文章,给予读者以无穷的回味与启迪。3.感发的具体过程应当是张弛有度,巧妙布设感发要在快慢节奏上应时调整。比如,开头的感发应该立即吸引阅读者,让他忍不住想一览全貌。中间部分的感发要精心剪裁,充分延缓感发的过程,让感发以一种清晰而舒缓的形式呈现出来。关键时刻,感发要慢慢地推进,让读者看到感发的具体状态和丰富内容。当然,有些地方的感发也需要快起来,用一种快进快出的方式调动人的阅读情绪,影响读者的思维。文章快要结束的时候,感发要赶紧有力收束。

二、“自我感发类”作文的写作借鉴。

初学者在学习自我感发类作文之始,可通过“名家引领、佳作借鉴”的过程,逐步接触、感知、训练、修改,体悟该种写法的精妙,感受该种写法的神韵。1.“名家引领”时,学习者可阅读当代名家的散文,借此来感受这种文体的基本形式。如阅读张丽钧的《执虚如盈》,品悟作家对“执虚器,如执盈”一句的人生感悟过程的曲折变化;阅读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顺着作家对“福楼拜按时看日出”一事的感发而思潮澎湃;阅读王宏哲的《草像是村庄的主人》,思考作家对村庄的草是如何由起初感性的排斥,到后来理性的接纳,再到最后对生命本质的反思。初学者在鉴赏阅读时,可画出体现作家感发的标志性词句,梳理成连贯的线索,并借此划分层次,明晰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写作的认知素养和审美能力。2.“佳作借鉴”时,可挑选一些优秀的考场作文来模仿学习。如2015年南通三模作文刘奕轩的《归宿》,作者以站在鲁迅先生的雕像前怀想开头,引出五次感发。第一次感发由“常常在先生的雕像前默默怀想”引出“归宿”的话题;第二次感发由“心中不由一阵战栗”,引发对“永恒归宿”的思考;第三次感发由“不由思绪万千”引出对草婴、勃拉姆斯的正面举例;第四次感发思考“对每个人来说,归宿,有不同的意义”;第五次感发收尾,以“心中已是一片了然”和“我读懂了他的目光”两句,完美收尾。这些考场作文大多结构紧凑,感发精致,思路清晰,容易模仿,值得借鉴。

三、“自我感发类”作文的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主要立足于“片段训练”的环节来操作。“片段训练”阶段时,要重点致力于作文的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训练。每一部分的训练都要精心谋划,既能文脉畅通,又要精彩纷呈,如此方能成就佳作。1.开头要布局出彩感发应有一个巧妙的由头:可以是一次读书经历,如:接触一句名言,阅读一篇史传,欣赏一篇美文、看一则时鲜新闻。也可以是一次参观游览。如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参观一次画展,路遇一家餐馆,与友人结伴登山等。还可以是听一次讲座、看一场电影。总之,生活万象皆可以成为感发的触点。开头的感发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般而言,开头须如爆竹,形成激荡汹涌的气势。2.主体要处理大气感发的主体部分是文章血肉、精气聚集的地方。一般而言,主体的感发是多元的,可就事论事,可关联自然、人生、文学、艺术等领域,可阐发自我体悟。主体感发的过程应该是曲折,每一次的感发都须前挂后连,可以是对上一次感发的承接、递进,如由“欣喜”到“满足”,由“惶惑不解”到“愈发地痛苦纠结”;还可以是转折,由“沮丧”到“振奋”,由“骄傲”到“羞赧”。主体部分的感发可以呈“波浪式”前进,也可以是“螺旋式”深入,亦可以是“树桠式”生长。3.结尾要力压全篇结尾的感发在结构上要水到渠成,和开头的感发、主体的感发浑然一体,圆融相通;感发的形式可采用直抒胸臆式结尾,抒发饱满真挚的情感,亦可采取典型场景式的结尾,借助具体画面的定格,以景结情蕴藉含蓄;感发的效果要给人以思考,把阅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产生一种余味无穷的韵味。结尾的感发在思想内容上要拓展深化、升华飞翔,要有鲜明的独立思考,能够“点石成金”,让人有“更上层楼”的阅读感受。感发要有纵深挖掘,在脱胎换骨中显现出写作者的自我脱变,或情感上的更加成熟,或思考上的更加理性,呈现出一个历经了痛苦纠结、反复震荡后的崭新自我。总之,作文片段训练时要牢记三句话:开头训练要凸显真我性情,过程训练要表现大我境界,结尾训练要完成新我蜕变。能够在开头、主体、结尾训练时分别围绕“真我、大我、新我”的要旨展开训练,就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毕业论文:谓元语义结构概念框架

元话语在应用语言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体裁,使用的结构和表达形式均不相同,其在摘要中的应用于学科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科书中的应用相较于学术论文中较少。随着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大量的硕士和博士论文进行研究发现,元话语模式最终被人们发现和认可。并且在实践应用中,人们发现不同的科学中,元话语结构的应用存在一定的特点,其根据不同的场景,在应用中的分布有所不同。所以,其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因社会语境的受众不同,目的和功能也不相同,具体分类如下:

1.元话语功能。

学者将元话语看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主要研究元话语在交际语境中的作用,所以,对元话语功能、概念及分类,主要以语言在体现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方面为依据。从其功能角度研究元话语,通过语言认识世界,通过语言沟通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对于不同语言成分的理解,必须充分结合语言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根据这一条件,学者将元话语的功能分为:语义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交流功能以及修辞功能。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理论,从修辞角度对元话语进行研究,认为在语言交际中表达的修辞功能,其主要是传递信息、说服对方和传递情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言语发出者不仅要表达基础的话语层面意思,同时,还需要元话语层面上,使读者对实际交际内容做出反应,促使语言接受者组织、诠释、评价实际的交际内容。元话语的主要目的是关心读者的接受效果,试图通过元话语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帮助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写作者的中心思想。并且吸引读者成为意向群体。而元话语的修辞功能,是言语发出者希望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融入在一定的语境中,让读者获取中心思想的一种修辞手段。此外,学者发现,元话语在实际应用中,可作为组织命题信息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一种特定语境,所以,其还具有一定的劝说功能,在目标过程中充当注语篇的补充,增强语言交际的实际效果。随着学者对元话语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元话语具有帮助组织语篇结构并引导读者的作用和意义,是写作中作者用于影响读者对语篇的反应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元话语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一种话语现象,在整个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不断的传递信息,扩展命题内容,使语篇结构更加合理化。

2.元话语的分类。

元话语的分类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根据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语篇进行扩展,分类模式更加具体,并且现代元话语的分类已经更加十分合理。根据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将其分为语篇元话语、人际元话语两大类。其中语篇元话语是根据不同层次内容将其分为语篇连接词、语码注释词以及语力标记词等。而人际元话语功能主要是表现在合理性和情态标记语、态度标记语等方面。无论何种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均注重互动,以吸引和引导读者作为表达的重点。所以,研究论文摘要中的元话语的应用,是正确理解写作者思想的重要途径。

二、应用英语硕士毕业论文摘要写作的语言特征、功能与分类。

1.硕士毕业论文摘要的语言特征。

硕士毕业论文对于学术方面的研究较非常的专业,因此在语言上要求简明扼要的将整篇论文中需要探讨的内容展示出来,在英语用词中对于专业性的要求非常强,在英文摘要中要使用正规英语、标准术语,避免使用缩写词汇,更加不能使用图表和表格。在进行论述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英语论文的论题、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结论,并且做到对字数的控制,使用有限的字数将文章整体进行概述,做到对论文探讨的问题不出现遗漏、重复,对于文章的论述要简明扼要,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仅仅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其次,对于摘要的论述要完整,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结论,不能出现各种意义上的中断和停顿,这种会造成整篇论文的论述不够完整。最后,不能使用论文的导言代替摘要的内容,论文的内容具有自身的固定格式和导言之间存在一些差距,这样替代的方式使得整体结构不完整,影响论文的专业性。

2.硕士毕业论文摘要的功能。

硕士毕业论文摘要是对整篇文章论点和内容的涵盖,具有独立性和内含性,从论文摘要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到论文的讨论内容和论述技巧,让读者可以尽快进入到阅读状态中,补充单纯的题目解读带来的不足。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将文章进行全面阅读的任务,为科学的进行信息检索提供便利。一般来讲摘要中的内容和正文中的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摘要可以将论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整片文章基本上都是围绕摘要中的内容展开,因此摘要担负着将整体论文内容进行全面表达的责任,可以帮助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了解。其次摘要注重定量分析,英文摘要写作需要规避笼统的写作方法,尽量通过具体的语言来阐述论文研究中的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做到论述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最后,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具有一些不同,应该在英文摘要中突出论文的创新和独到之处,保证论文是值得阅读的,这样才能将整篇文章的'创新性全面的提升起来,通过文章展示更加全面的展示。

3.硕士毕业论文摘要分类。

(2)指示型摘要。这种类型的摘要使用中综述形式的硕士毕业论文,可以真实的反映出英语种语言的变迁情况和某种语法的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这种摘要在论文开头就将研究目的展示出来,通过简单的语言介绍研究方法、结果、结论等具体内容,并不需要数据的知识,也不涉及细节方面的问题,只是指明文献的论题和取得的成果以及预计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三、元话语结构在摘要中的分布与形式特点。

1.元话语结构在摘要中的分布。

一般来讲元话语在摘要中主要是分布在论文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在论文谈论中每一篇英文摘要中都出现了态度标记话语,体现了国际作者在论文中对读者的关注度,对摘要吸引和说服读者的重要角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进行摘要写作中需要对文章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因此元话语结构常出现在框架表姐和过渡标记中,这种可以将;两类元话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体现,帮助摘要结构的整体衔接,使得摘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在进行互动式语态也经常出现元话语结构,并且态度标记语大量使用突出强调文章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了摘要在宣传论文内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自称语的频繁使用是为了引出研究内容和目的或者总结研究结果和意义,从而进一步与读者建立信息传递与沟通的桥梁,体现了期刊论文摘要的劝说性特点,因此期使用在研究意义和研究结果中,可以更加全面的体现摘要的特征,展示出摘要的重要作用。

2.元话语结构在摘要中的形式特点。

在英文期刊论文摘要中,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引导元话语,这体现了国际学者有强烈的与读者交流和沟通的倾向,希望借助元话语的使用构建与读者的互动,引起反思甚至共鸣,英文期刊中常出现“we”,“i”等带有主观性色彩的话语,可以强烈的对个人感情进行表达,体现出了文章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外作者通过使用元话语,充分发挥了摘要的宣传力和说服力,将一些带有强烈个人观点的词语进行使用,表示作者或说话人介于语篇影响读者的模糊语、连接语和各种评论语篇语言形式都可以归入元话语范畴。元话语的目前语篇分析和语言教育的一个常用术语,在于明确语篇产生者和语篇之间、语篇作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kopple把元话语分为了语篇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一是引导读者理解语篇命题内容、体现作者对所写内容及读者的态度;一是组织话语表达话语的观点,在摘要中对需要讨论的内容进行清晰的表达,深入的了解摘要的内涵和问题,掌握更加科学的方法对摘要质量进行提升,使得论文中的英语摘要进行更加科学的延伸和发展,提高人们对其使用的文化、社会背景因素的理解,为国内作者撰写期刊论文摘要提供启示。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发现,摘要中的元话语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交互式和互动式,两种不同的方式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差异。相同点包括英语母语者,其中交互式使用更为频繁,在应用中多使用过渡语和迷糊限制语表达。而研究最终发现,在使用元话语结构时,在写作中均具有一定的固定属性,不同点的摘要长度可能存在差异,其在摘要中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不尽相同,研究其特点,必须结合具体的写作属性,结合论文摘要写作的信息目的和劝诱目的进行分析,从而充分发挥元话语结构在摘要中的作用,提升整个摘要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高明.元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

[2]马晓晨.元话语理论的应用研究——以语篇中的谚语应用为例[d].青海师范大学,2010.

[3]佘新.人际元话语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宁波大学,2009.

[4]付丽丽.应用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的元话语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

[5]孙明明.基于体裁的应用语言学英语期刊学术论文元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

[6]吴艳丽.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结构及元话语特征分析.2015.

[7]邹辉.应用语言学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元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8]吴艳丽.英语应用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摘要的體裁结构及元话语特征分析[d].东华大学,2015.

作者简介:聂雯(1983-),女,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毕业论文框架范文

摘要:发展经济必须先振兴科技,振兴科技必须要增加科技投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科研工作规律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管理新机制,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开发水平,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模式。

财政科技投入是保障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国家科学研究机构正常运行,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手段。科技投入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科技实力以及政府和全社会对科技事业的支持与重视程度。

近年来,唐山市立足建设创新型城市,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近几年科技投入的总量在逐年增加,而且已突破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模式,正在向多渠道、多形式投入的新格局转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等一系列关于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施唐山市“科教兴市”战略,笔者在分析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和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参照相关新型财政科技投入模式,从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方面,对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模式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建立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必要性。

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科技是财政必须介入的一个重要领域,所以,建立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确立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定地位。

(一)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

由于政府职能设置不到位,造成科技资金投入的分散化,因此在财政资金总量有限的前提下,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科技投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建立国家科技示范园区的需要。

曹妃甸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和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曹妃甸港区和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是唐山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和经济增长点。以曹妃甸为核心,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唐山已进入产业发展带动全面开发建设新阶段。因此,必须实现有限领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必须持续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坚持把改革开放和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技创新,保障科技投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唐山要当好建设沿海强省的领头羊,在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四)推进沿海“四点一带”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

唐山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唐山为目标,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打破行政区划束缚,把沿海一线的临港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开发建设。要实现此目标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以提供更加坚实有效的支撑,要加快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拓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探索新的机制。

二、唐山市公共财政科技投入模式的总体框架建议。

1.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总体呈递增趋势。从唐山市财政科技投入占全市gdp的比重来看,-期间,增长趋势较明显,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为保证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唐山市在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方面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今后可由市人大或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把财政科技投入增长率与同时期的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相挂钩,以法律的形式对财政科技投入及增长进行确认和监督,将对科技投入“量”的要求纳入法制轨道,形成法律上的约束,真正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制度性增长,建立起兼顾基本科技投入和专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构建财政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2.监督调控机制。为了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益,唐山市可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要求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采购计划并通过招投标,严格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方式,保证采购项目预算的执行,进而从源头上遏制腐化发生。3.全方位筹资机制。要改进科技投入的方法,在保证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有效调节财政性科枝投入的方向和规模,并发挥其放大、辐射、引导效应,吸引社会资金,促进科技进步,全面协调各类资源。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系,采取创立科技风险投资市场、政府发展基金等多种筹资渠道以促进社会资金对科技的投入。

(二)模式构想。

1.预算模式。采用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基本组织形式,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部门,能够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详细性。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和结构,建议将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研基建费三者合并,统一为市财政科技经费,并将其分为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基建及科普经费和科研机构专项经费四大类。其中,基础性与公益性研究经费是主体,产业技术研究经费将逐渐减弱,基建及科普经费将逐渐增强,科研机构专项经费随着科研机构改革逐步取消。

论文写作框架指导范文

[7]邹辉霞: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9]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南昌:江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10]万玲:浅谈物流成本的管理[j].财会月刊.2004.10。

[11]王美丽:改进物流成本管理[j].商业时代.2005.5。

[12]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和物流成本管理[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7。

[13]王有远、罗丽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j].时代商业.2006.5。

论文写作框架指导范文

[1]刘富成,赵辉.试论物流企业市场化运作[j].长春大学学报,(9).

[2]唐俊宇.建立企业新型物流系统的构想[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4).

[3]罗永华,何忠伟,章喜为.电子供应链的构建问题初探[j].科技和产业,2004(8).

[4]周中兵.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6).

[5]李艳丽.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综述[j].财经政法资讯,2006(4).

[6].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7].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8].朱新民.物流采购管理[第1版].机械出版社,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环境会计的推行探讨会计毕业论文

临近岁末,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对话在重大问题上取得广泛共识,还签订了一系列的重要经贸协议。在中美对话的前10天,中日首次经济高层对话也在北京结束,中日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达成一致。在中日首次高层经济对话的前5天,欧洲理事会主席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双双出现在北京,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中双方同意建立中欧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共同探讨日益扩大的中欧经济贸易中的有关问题。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先后同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建立高层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这是在向全球宣告一个事实,中国正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

世界经济强国如此地重视中国经济的参与,绝不是仅看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缘于中国国力壮大的事实。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总量在2007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首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大;中国证券市场总市值居世界第三;中国已从资本输入国一跃成为资本输出国,2007年资本输出及在全球投资达千亿美元。

中国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中国会计必须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准确定位并作出正确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在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为会计提供了环境支持的同时,也对会计提出了挑战。受旧体制的制约以及会计行业发展本身所需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在会计国际化道路上,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会计行业的整体实力不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新型会计人才缺乏。

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国会计服务行业实力不强。表现是会计服务业规模小;会计师事务所实力低;会计执业业务单一。中国会计服务业与国际会计服务业的`差距不仅体现在量上,还表现在执业能力及水准方面。目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除了传统的审计签订服务外,近一半是来自新拓展的业务。而我国会计行业收入绝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审计鉴证服务。这折射出我国会计服务业执业能力及水准,与国际会计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挑战,还来自于国际会计巨头的进攻。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开放会计市场以来,国际会计巨头相继登陆这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国家,采用抢占中心市场、兼并本土强势事务所、争夺高级优秀人才、瓜分高端大型客户、重金投入基础建设、努力增强在华影响、广泛介入会计核心事务等各种手段,全方位地占领中国市场。

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还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高素质会计人才缺乏的矛盾。根据目前市场的需求,仅注册会计师就需35万以上,而目前实际的注册会计师仅为需求的三分之一,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缺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其需求还会不断增大。据安永人力资源主管介绍,美国约每千人中有一名注册会计师,中国香港数百人中有一名注册会计师,而中国内地是每万人中才有一名注册会计师。

经济全球化也带动会计全球化,会计国际化成为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受中国会计国际趋同及迫于世界趋势的压力,一直与国际会计对抗的美国终于做出让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凡是会计年度结束于2007年11月15日之后的所有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如果其会计报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c)的标准,不需要再按照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重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至此,一直游离于国际会计界之外独立特行的“超级gaap”,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回归到全球会计的行列中来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也加快了与国际会计趋同的步伐,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举行的趋同会谈中,同意将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式由“分阶段”转为“全面”;欧盟早在几年前就宣布欧盟国家将全面报告会国际会计准则;加拿大、巴西、智利、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均已采用或表示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澳大利亚早在2002年决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从2005年开始已在所有的行业全面采用。亚洲绝大多数国家及组织,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积极态度,印度已开始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亚洲经济强国之一的韩国公布了国际准则路线图。

从全球会计发展的趋势看,世界会计国际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与阻挡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近年来在不断加速。本世纪初,全球只有极少数国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到目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国家及组织已达100多个国家。据国际会计理事会官员称,未来几年可能会达到150个国家,涵盖了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正如国际会计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称,会计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和运动。

论文写作框架指导范文

要感谢对研究提供资助的单位和个人、合作单位。

要感谢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

要感谢协助诊断和提出重要建议的人。

要感谢给予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要感谢做出贡献但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提供技术帮助和给予财力、物力支持的人,阐明其支援的性质。下图是论文致谢的范文:

注意事项。

对确实给予了帮助的单位或个人,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不能为了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

不能以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环境会计的推行探讨会计毕业论文

1986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来不断根据要求而修改和完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进步为动力,追求以人为中心的——————的复合系统相互协调,使人类在不超出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来促进经济发展,保证资源不断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1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自然环境的,但是地球、环境也是有一定的承载力的,人类的发展是不应该超出自然的这个承载能力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的,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从进入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上的片面发展,于是就没有按照规律办事。这个规律一旦被违背了,人类就肯定会受到惩罚。人类应该明确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对自然的利用和保护的统一,人类要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要从长远利益去考虑,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要利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去地去发展经济,同时能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资源。

1.2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与人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的是全球公民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为其他每一个地球公民着想的义务。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人们要高瞻远瞩,要着眼长远利益的开发而协调好人与人、辈与辈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人类进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推行环境会计就应运而生。

2环境会计及其推行的必要性。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综合货币计量和实物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资源的、法规和国际公认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来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系,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环境资源污染,预防、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成本和费用,环境资源绩效,以及环境资源运动对会计主题经营业绩的一门科学。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的环境会计,它把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计量紧紧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各会计主体的生产、销售等活动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都有统一的会计计量与报告,为外部和内部人员提供环境信息,以便于宏观管理和企业决策,促使企业在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使社会环境资源更有效配置,为提高环境有标本兼治之效。

2.1推行环境会计是地球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

随着全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环境保护法,希望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制止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但是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一直以来大家都忽视了“企业”这一因素。工业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工业生产是造成人类掠夺自然的主要原因。要解决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做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企业加入。所以要想让社会经济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道,就应该从企业抓起,从企业做起,会计是一个企业行为的指南针及经济反应器,所以企业参与就是企业的会计参与,即要让经济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让企业实行环境会计。

2.2推行环境会计是走可持续发展之道的必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超前的规模,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由于人类的愚昧和无知,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大量地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过度地排出生产垃圾的基础上的,从而造成了环境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使得人类生存的环境严重污染,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这都极大地威胁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为了遏止生态环境的恶化,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国际会计界的研究兴趣,出现了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上就此拉开了全球性环境会计重点研究的序幕。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类劳动的耗费补偿问题,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问题。环境会计就是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诞生的,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

2.3推行环境会计是时代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引起了社会经济要可持续发展,这必将有力地影响会计系统的方方面面。作为新兴的以研究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环境会计理当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主流。首先,知识创新是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经济已经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分配方式,资源配置,经济结构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21世纪可持续发展将是这个时代的核心,它的指导思想就是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并开发利用富有资源替代这稀有资源。为此环境会计将成为21世纪的会计主流,这是发展趋势。

2.4推行环境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从环境会计自身讲。它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提出的,它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2)从政府角度讲。实行环境会计后,政府就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而准确获知企业的环境保护指出情况,环境保护负债情况和环境保护损益情况等信息,宏观管理者就可对企业的生产、治理有清晰了解,从而能真正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出钱”的原则,有效落实和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3)从的角度讲。实行环境后能从“本”上治理环境污染。企业实行了环境会计后,就促使企业由“被动治污”转向“主动治污”,更为重要的好处是企业这样就会逐步走上清洁生产这条道。即主动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这是环境问题的治本措施。

环境会计是确认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费用,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对传统会计学科的继承与突破。首先,传统会计学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资源”,而环境会计认为应将此定义外延扩大,应突破了老资产的范畴,引入资源环境在整个的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这就弥补了传统会计的不足。在这一全新的资产理论下,某些“特定财产”如空气、水、海洋等就均可以视作资产。其次,传统会计对象是与企业资金的运动的经济事项;而环境会计是必须考虑企业除资金以外的周围环境,以及资金循环之外的社会生产消费的循环和生态循环。最后,传统会计中的费用仅与企业资金运动有关,而环境会计还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费用。此外,环境会计的对象不仅仅是那些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而且还包括一些非货币性价值,由此使得环境会计价值出现了两种计量模式和非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

3环境会计推行的障碍及对策。

环境会计提出至今已经有10多年了,中外学者对它都作了很多有益的探讨与,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与成果。然而,至今仍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完善,会计在对环境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3.1外部条件跟不上。

建立环境会计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要推行环境会计不只是会计界的单方面的研究与设想,它必须让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关注和尽力。推行环境会计企业是主体,要求政府来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另外,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政府是进行宏观管理的,所以单独依靠政府那也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民众的参加与支持。这样就为环境会计的推行提供了外部条件,也就是推行环境会计的软环境跟上去了。

3.2计量的复杂性。

环境会计的很多要素不是商品,很难在市场上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价值,同时有不少的要素还是市场上找不到替代品的。另一方面,环境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很多资源是具有稀缺性或不可再生性的,所以就需要寻求它的替代物品,以免以后由于资源的匮乏而不能再进行经济活动。这些就决定了环境会计计量的复杂性。它计量尺度多元化,计量基础多样化,计量精度相对化,不同的对象要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计量,这就使得企业在实行环境会计时有不少的不可操作性。那就需要政府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排污收费制度,这既能促进企业主动减少污染,又贯彻了“谁污染,谁出钱”的原则,更增加了企业实行环境会计的可行性。

3.3理论的局限性。

总之,环境会计仍然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它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所以它的推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环境治理和环境会计的推行工作任重而道远。

毕业论文框架范文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争夺生存和的空间,引进了战略治理新理念。顺应于战略治理这一企业治理革命,将本钱治理导进企业战略治理并与之融合,无疑是传统本钱治理会计顺应潮流的重大突破。本文侧重探讨战略本钱治理的基本框架。

一、战略本钱治理的基本概念。

“战略”一词原属军事术语。《辞海》(1979年版)对战略的定义是“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将“战略”观念运用于企业治理形成了企业战略治理。战略治理(strategicmanagement)一词最初由美国学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所著《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治理》一书中提出,其定义为:企业的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指导。近年来,战略治理通常被视为将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与调整过程中相关战略要素综合而成的一种经营治理;是在对企业环境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企业长期和短期目标。进而开发和实施导向目标的企业战略的全过程。典型的战略治理过程包含企业环境分析、确立目标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等阶段。

本钱治理是企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钱治理中导进战略治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本钱治理。在战略思想指导下,战略本钱治理关注本钱治理的战略环境,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业绩,可表述为“不同战略选择下如何组织本钱治理”。本钱治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的实施,实质上就是本钱治理会计信息贯串于战略治理循环,本钱分析与本钱信息置身于战略治理的广泛空间,与战略的相关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本钱结构和本钱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上风。战略成木治理的基本框架是关注本钱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本钱治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价值链分折、战略定位分析、本钱动因分析构成了战略本钱治理的基本框架。

二、战略本钱治理的基本框架。

1.价值链分析。

每一种终极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进至到达终极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这种作业链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从而形成竞争战略竞争上的价值链(value―chain)。

行业价值链分析与企业价值链分析:由作业特性决定,价值链一般按行业构成,相关行业之间有交叉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均位于某行业价值链中的某一段,企业内部也可分解为很多单元价值链。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进行企业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本钱与效益。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假如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的累计总本钱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具有了战略本钱上风。在战略本钱治理中,往往突破企业自身价值链,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是否可以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步降低成木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本钱上风。

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在行业中往往存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竞争者。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本钱与之进行比较,根据企业的不同战略,确定扬长避短的策略争取本钱上风。

2.本钱动因分析。

作业影响成木,动因影响作业,因此动因是引起本钱发生的根本原因。本钱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本钱动因,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本钱动因,如规模、技术多样性,质量治理等。本钱动因分析超出了传统本钱分析的狭隘范围(企业内部、责任中心)和少量因素(产量、产品制造本钱要素),而代之以更宽广、与战略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本钱。战略本钱动因对本钱的影响比重比较大,可塑性也大,从战略本钱动因来考虑本钱治理,可以控制住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大量潜伏的本钱。战略本钱动因又可大体分为结构性本钱动因(structuralcostdriver)和执行性本钱动因(executioncostdriver)两大类。

结构性本钱动因:结构性本钱动因是指与组织基础结构和战略本钱整势相关的本钱驱动因素,通常包括:(1)规模:在开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投资规模;(2)范围:指企业价值链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前者与业务范围有关。后者与规模相关;(3)经验:即熟练程度的积累。通常与企业作业的重复次数相关;(4)技术:指企业在每一个价值链活动中所运用的技术处理方式;(5)多样性: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服务的种类。结构性本钱动因分析就是分析以上本钱驱动因素对价值链活动本钱的直接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价值链活动本钱的影响,终极可回纳为一个“选择”:企业采用何等规模和范围,如何设定目标和经验,如何选择技术和多样性等,这种选择能够决定企业的“本钱地位”。结构性本钱动因分析根据其属性无疑是企业在经济结构层面的战略选择。

执行性本钱动因分析:执行性本钱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本钱驱动因素,通常包括:(1)劳动力对企业投进的向心力;(2)全面质量治理;(3)能力利用;(4)联系。企业的.各种价值链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执行本钱动因与结构性本钱动因有着不同的性质。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执行性本钱动因分析。可以进步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优化而降低价值链总本钱。

3.战略定位分析。

(1)本钱领先战略:本钱领先战略是诸战略中最为明确的一种。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其产业中的低本钱生产(服务)厂商,也就是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功能、质量差别不大的条件下,努力降低本钱来取得竞争上风。假如企业能够创造和维持全面的本钱领先地位。那它只要将价格控制在产业均匀或接近均匀的水平,就能获取优于均匀水平的经营业绩。在与对手相当或相对较低的价位上,本钱领先者的低本钱上风将转化为高收益。本钱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就是本钱领先者,而不是成为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一,所以,本钱领先是一种格外夸大先发制人策略的一种战略。本钱领先战略可通过大规模生产,学习曲线效应,严格的本钱控制来实现,企业必须发现和开发所有本钱上风资源。

(2)差异领先战略:当一个企业能够为买方提供一些独特的、对买方来说不仅仅是价格低廉的产品时,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区别其他竞争对手的经营差异性。差异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就客户广泛重视的一些方面在产业内独树一帜,或在本钱差距难以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生产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强、质量更优、服务更好的产品以显示经营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应是买方所希看的或乐意接受的。如能获得差异领先的地位,就可以得到价格溢价的报酬,或在一定的价格下出售更多的产品,或在周期性、季节性市场萎缩期间获得诸如买方忠诚等相应的利益。差异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选择那些有利于竞争的并能使自己的经营独具特色的性质,重在创新。

固然经营差异包括了质量,但其含义要广阔得多,经营差异领先战略是通过价值链全方位为买方创造价值。

经营差异的代价一般较高,它不能直接降低本钱,但可以通过价格溢价或增加销售量相对降低总本钱。只要企业获得的总收益超过为经营差异而追加的本钱,经营差异就会使企业获得竞争上风。

(3)目标集聚战略:假如企业能同时取得本钱领先和差异领先的竞争上风,回报将是巨额的,由于收益是累加的―一差异领先会带来价格溢价,与此同时本钱领先意味着本钱的降低。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要想全面地、长期地同时取得本钱领先和差异领先的地位,是不现实的。目标集聚战略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种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细分市场,以取得在某个目标市场上的竞争上风。这种战略的条件是:企业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的竞争对手。目标集聚战略有两种形式,本钱领先目标集聚战略寻求在目标市场上的本钱上风,差异领先目标集聚战略则追求目标市场上的差异上风。目标集聚战略通常选择对替换品最具抵抗力或竞争对手最弱之处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采用目标集聚战略的企业同样具有取得超过产业均匀收益的能力,假如企业能够在某个目标市场上获得本钱领先或差异领先的地位,并且这一目标市场的产业结构很有吸引力,那么实施该战略的企业将会获得超过其产业均匀水平的收益。

(4)生命周期战略:产品生命周期以为,任何产品从导进市场到终极退出市场都是一个有限的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由几个明显的阶段加以区分,分别为产品的导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机会和挑战,因而需采取不同的阶段策略。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可以很好地指导企业的战略本钱治理。在导进期和成长期,可采取战略,以进步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加大投进,重视差异领先,甚至不惜牺牲短期收益和现金流量;在成熟期,可采取固守战略,以巩固现有市场份额和维持现有竞争地位为目标,重视和保持本钱领先,尽可能延长本期间;在衰退期,可采取收获与撤退战略,以预期收益和现金流量最大化为战略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有时是主动退出)市场份额。产品生命周期战略充分体现了战略本钱治理的长远性思想,不仅适用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直至产业的生命周期。

(5)整合战略:整合可以扩张企业的价值链活动。横向整合扩大企业业务规模,纵向整合则往往超越企业的业务范围,沿行业价值链方向向前或向后延伸整合。运用整合战略,调整(增加或解除)整合程度,可以重构企业价值链,进步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一项价值活动的本钱常受制子规模或规模的不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能力,意味着满负荷运行的活动在较大的规模上效率更高。横向整合扩大规模。规模与经济并不是正比例直线相关,随着规模的扩大,协调的复杂性和非直接本钱的跳跃式增力。可能导致某项价值活动中规模的不经济。正确运用横向整合战略,控制规模适度,可取得本钱上风及最佳本钱效益比。

一项价值活动的纵向整合的程度也会其本钱,如有关‘自制还是购买“的战略决策就涉及到前后整合的选择。纵向整合可以避免利用市场本钱回避强有力的竞争供方或买方,也可以带来联合作业的经济性等,从多方面降低本钱。纵向整合不可避免地有本钱支出,也不问可知地有利益期看,在任何战略本钱决策中,本钱和利益都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当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或更加有利可图、更加轻易实现时,也可采用有限整合或准整合战略。有限整合对供给商与顾客设立了严格的限制。可以避免为抵消侃价实力而进行完全整合的必要性。准整合是指在纵向相关的业务间建立一种关系(介于长期合同和完全拥有所有权之间),可以在不发生全面本钱的情况下取得纵向整合的一些或很多利益。

当内外部环境变化,企业进行战略目标调整,根据企业现有内部职能,若解除(或部分解除)整合时能够降低价值链活动本钱而又很少影响企业收益时,解除(或部分解除)整合也是一种可选的方案。整合战略充分体现了战略本钱治理的全局性思想。

三、战略本钱治理的基本步骤。

1.战略环境:环境分析是战略本钱治理(初始或循环)的逻辑出发点。通过对企业战略本钱治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考察、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本钱的竞争地位――强项、弱点、机会、威胁等以决定企业是否进进、发展、固守或是撤出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环境分析的基本是价值链分析,通过对行业价值链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对企业内部分析以了解自身的价值链;对竞争对手分析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以确定战略本钱治理的方向。

2.战略规划。经过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是否进进、发展、固守或撤出某一行业某一段价值链活动后,下一步就是进行战略规划以确定企业如何进进、发展、固守或撤出该价值链活动。战略规划首先在明确战略本钱治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战略本钱治理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全面的、长期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目标。各目标之间须保持一致性和层次性,组成目标。正确的目标有助于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为了实现所确定的目标,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基本战略、策略及实施计划。

3.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按实施计划中的要求与进度进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须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包括确立预期工作成效的标准,对照标准,衡量偏差、辨析与纠正偏差,从而控制本钱动因。只有控制本钱动因,特别是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本钱动因,才能真正控制本钱,保证战略成木治理目标的实现。战略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控制过程包含控制因子,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与传送控制信息等。战略控制系统应由企业层次、业务单元层次、作业层次组成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当战略目标已实现或内、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超过了控制能力时,则需进行战略调整,即重新开始进行战略环境、战略规划等进进新一轮循环。

4.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本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传统的业绩指标主要是面向作业的。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有些被企业鼓励的行为实在与企业战略并不具有一致性。因此,须将战略思想贯串于战略本钱治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战略业绩指标应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全面体现企业的长远利益;(2)集中反映与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的内外部因素;(3)重视企业内部跨部分合作的特点;(4)综合运用不同层次的业绩指标;(5)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货币的、非货币的)业绩指标;(6)业绩的可控性;(7)将战略业绩指标的执行贯串于计划过程和评价过程。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估需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求得平衡,它既要能肯定内部业绩的改进,又借助外部标准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它既要比较本钱治理战略的执行结果与最初目标,又要评价取得这一结果的业务过程。具体是比较“不采取战略行动”和“采取战略行动”条件下企业竞争地位的变化而带来的相对收益或损失。总之,战略本钱治理的业绩计量与评价应围绕战略目标来进行,并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企业的战略本钱上风。

论文写作框架指导范文

[1]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2.

[2]张晓燕.论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j].常州: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8):15-4.

[3]吴聪.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技术,2005,(4).

[4]万晓,周宁.我国商业连锁企业的物流系统配送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6).

[5]高更君,黄卫.现代物流中心的货物配送问题[j].南京:东南大学学报,(11):31-6.

[7]李重要.发展连锁配送业务应注意控制产品库存[j].湖北:邮政研究,(7):22-4.

[8]李志峰.管好物流配送发展连锁经营[j].物流配送,2001(7):21.

[9]田宇,龚国华.降低配送成本的`5中策略[j].江苏纺织,2001:4-5.

论文写作框架指导范文

全面细致的指导,帮助作者纠正和解决了许多的问题.在此衷心的.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_________老师!也同样的感谢我的朋友们以及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正式因为他们的帮助才使得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

此外,还要衷心的感谢_______________的所有老师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实践的机会!感谢母校给了我这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设计结束了,我也将跨入新的未知的生活,然而学无止境,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前进,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期望。

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同学们致以真挚的谢意,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谢谢你们!

致谢2。

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的督促指导,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我发现,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空间。我要向那些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人们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_____老师,这次毕业设计中,作为我的指导老师,虽然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还有论文提纲的确定以及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她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知识,还有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将会对我影响深远。除此之外还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编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论文的完成,奠定了我的能力,它会帮助我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当中更加有自信。

最后,感谢这两年中陪我一起走过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你们的信任和慰勉是我前进的动力!也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在此过程中我倍感温暖!为了那些支持和爱护我的人,我会更加努力,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和小组的同学们致以真挚的谢意,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致谢3。

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实践、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本文终于完成其稿。通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我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学术能力的欠缺。本论文的完成是我的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总结,也是今后学习、工作的新起点。我将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_____副教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无论是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还是论文的最终定稿,_____老师都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悉心给予指导。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_____老师表现出来的渊博的学术知识和严谨的治学作风都将使我受益终生,也是我今后工作和学习努力的方向!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还得到了_____大学管理学院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在此对各位老师的教诲表示真诚谢意。

同时,衷心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三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光。不管岁月流逝多久多远,依然会记得曾经共有的情谊,这是我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最后,对各位专家学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阅本文表示诚挚的感谢!

论文框架心得体会

这篇文章将论文框架心得体会作为主题,按照五段式结构来展开。首先,第一段将引言,简要介绍论文框架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接下来的第二段将侧重于论文框架的组成部分和设计原则。第三段将重点阐述如何优化论文框架以提高论文的质量。第四段将探讨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和分配任务来制定论文框架。最后一段将总结主要观点并给出具体建议。

第一段:引言。

论文框架是一份论文的基础,它承载了整个研究的内容和思路。一个良好的论文框架能够为作者提供清晰的思维路径,使得整个论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因此,制定一个恰当的论文框架至关重要。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论文框架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学者们有所帮助。

第二段:论文框架的组成部分和设计原则。

一个完整的论文框架由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等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需要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逻辑连贯的论证过程。在设计论文框架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框架应以条理清晰的方式展现研究内容,从引言解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到阐述研究问题,最后给出研究结果以及相关讨论。其次,框架应遵循逻辑顺序,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使读者能够顺畅地理解和接受你的研究成果。最后,框架应注重重要内容的突出,用标题和各级标题等方式来突出重要部分,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

第三段:优化论文框架以提高论文质量。

为了提高论文的质量,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论文框架来实现。首先,我们应确保每个部分都有清晰明确的主题句和论点,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你的观点。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引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可以提供更多的证据和案例,增加论文的可信度。此外,在框架中添加一些对比分析或批判性思考也能提高论文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与其他研究有所区别。最后,我们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术语,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论文的内容。

第四段:合理安排时间和分配任务。

论文框架的制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分配任务。首先,我们应该提前规划研究的时间表,并确定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获取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及时整理。在制定论文框架时,我们可以先写出每个部分的大纲或摘要,然后再详细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地安排时间和分配任务。

第五段:总结与建议。

论文框架的制定是一项关键任务,对于论文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框架,我们可以提高论文的逻辑性和可读性。同时,合理安排时间和分配任务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写论文之前,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论文框架,以确保整个研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最后,我建议大家在制定论文框架时多向导师和同学请教,多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达到最高水平。

论文写作框架指导范文

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做标题,在这部分中,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首先要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要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有研究或开发的必要性。前言部分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意味着你的研究或开发方向对头,设计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你的工作成果。

二、综述部分。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综述部分能反映出毕业设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中外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开发工作有一个高起点。其次,还能反映出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和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关的。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近期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论文的先进性。

三、方案论证。

在明确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文献综述后,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写作方法上,一是要通过比较显示自己方案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解方案的创新之处或有新意的思路、算法和关键技术。在与文献资料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前面评述的优点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又是如何得到了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性能水平,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有新意)。如果自己的题目是总方案的一部分,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

四、论文主体。

前面三个部分的篇幅大约占论文的1/3,主体部分要占2/3左右。在这部分中,要将整个研究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实现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研究型论文和技术开发型论文的写法就有明显的不同。研究型的论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理论基础,数学模型,算法推导,形式化描述,求解方法,计算程序的编制及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结论。要强调的是,研究型论文绝不是从推理到推理的空洞文章。研究型论文也应有实际背景,也应有到企业和实际部门调研的过程,并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和资料。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富有创建性的结论。技术开发型的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以上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在任务初期的论文,可侧重于设计实现,在任务后期的论文可侧重于应用。但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让读者从课题的原理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技术以及性能测试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准确地评判论文的质量。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章节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原理图、流程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论文才是一篇好的论文。

论文的理论框架范文

西方企业预算管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我国的企业预算管理从新中国成立算起才有50多年的时间,在未来十几年中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并发展至与国外企业预算管理相当的水平,是我国企业预算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对于企业预算的对象研究,要追溯到财务的本质。财务本质的主要观点有资金运动论、资金关系论、价值运动论、货币关系论等,这些观点对财务本质的描述都停留在“价值流”的层面上。然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支配这一价值流的“权利”是隐藏在“价值”背后更为抽象、更为实在的具有支配能力的本质力量,以“财权流”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的本质便成为现代财务的主流,也是财务本质最恰当的表述。作为财务活动的企业预算对象就是“财权流”的预算,是“价值流”与“权力流”的预算。

对企业预算编制的起点存在很多观点,主要有销售预算起点、资本预算起点、现金流量起点、利润预算起点等。有学者认为,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将企业预算管理分为四大模式:企业初创期的预算管理模式是以资本预算为起点的;增长期的预算管理是以销售为起点的;市场成熟期的预算管理是以成本控制为起点的(即利润预算起点);衰退期的预算管理是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由于回避了对企业预算编制对象的研究,企业预算没有编制划分细致的权力预算,关于企业资产重组、合并、兼并、拍卖等重要的价值预算,有些企业并没有纳入预算的范围。企业预算不仅要进行价值预算与权力预算,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价值与权力的配比预算,才能设计出以预算为基础的价值与权力配比的企业内部激励与约束制度,以规避企业预算控制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按照西蒙的观点,任何一项决策都包含着价值要素与事实要素。把这一要素划分理念引入财务目标领域,那么前者是一个理想的价值目标问题;后者是一个现实的效率目标问题。企业预算长远目标应以企业战略为基础,短期目标应以作业为基础,以作业优化为企业预算的现实目标。

只有让企业预算符合企业战略的要求,才能使企业财权管理符合企业产权管理的要求。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企业一旦选择了战略重点,也就决定了企业预算具体目标的基本取向。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不仅要考虑财务因素,还要将非财务因素考虑在内,许多企业为使企业预算符合企业战略要求,在预算管理中采用平衡记分卡技术来解决战略执行力考核的计量难题。

(二)作业优化是企业预算的现实目标。作业预算不仅为企业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使作业核算的标准化管理有了可靠的依据。作业基础预算(abb)本身既包含了资源的预算,也包含了作业的预算,故可为企业战略价值链优化提供必要信息。由于abb以作业为编制基础,使得企业的作业活动可以清晰地反映企业的战略方向,将战略与作业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abb关注企业预算的静态作业流程,更强调动态作业优化。如果战略预算是企业预算的第一层次,那么,明确某项成本(或费用)是否与战略相关,是否可以避免就是预算管理战略层次下的预算第二层次――预算避免。如果某项成本(或费用)不能避免,接下来的问题才是控制其发生数额。这是预算管理的预算避免下的预算第三层次――预算控制。只有在企业战略上避免成本发生,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或消除浪费。

中外现行财务管理原则总体上是以利益为取向的。但我们不能因企业财务管理以讲求效率为原则而否认其公平性。企业预算管理不能把人当作是“经济动物”,不能采用非人性化的“物本管理”方式,而应把人看作是“社会人”,以“人本管理”为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力求在企业预算管理中从员工对自己行为的自主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出发,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个人和各种组织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平与效率”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企业预算管理中“人文思维”更强调“公平”,如完善企业项目投资中项目分配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企业预算编制中参与预算制度、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中柔性预算管理等等。企业预算的原则应在“效率”基础上讲求“公平”。

很多人把平衡作为原则。本文认为平衡应属于预算编制方法的范畴。传统财务观念要求财务资金在每个时期(年或半年)内达到收支平衡,是以一年时间为预算周期平衡的标准。年度平衡理念与战略预算平衡理念(一般为三至五年)相去甚远,短期效用目标突现。为克服此缺点,国外正盛行平衡记分卡战略地图这种以周期性平衡为理念的预算编制模式。允许和鼓励企业更多地利用负债来取得财务杠杆收益,只要求企业在一定经营周期内或一定的还债周期内做到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大致平衡,即以周期性平衡预算编制方法取代年度平衡预算编制方法,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预算的战略目标。

社区体育理论框架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运动性认知是体育技能学习主要的认知形式,由此决定了体育学习方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高度一致的。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既要改变认知至上的偏颇,又要避免脱离体育认知特点空谈育人目标的极端倾向,对多样化体育学习方式进行整合,并赋予体验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特征。

abstract:movementcoecialcognitiveformdecidethatlearningapproachtophysicaleducationischaracterizedofbeingexperiencing,self-independent,secharacteristicsarealsohighloflearningapproachtophysicaleducationistovarybiasofcognitionsupremacyaswellasavoidextremetenivecharacteristic,tointegratediversifiedlearningapproachandendueitcharacteristics,namelyexperience,self-independence,explorationandco-operation.

1问题的提出。

深刻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特点,把体育认知形式的特殊性作为认识的起点,探讨新的。

体育学习方式的特征,以此进一步提高对体育教学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的认识。

2体育认知形式的特点。

一般认为,学生在学校的各门课程的学习中主要包括的认知形式有三种[1]:其一是概念性认知,也就是借助言语、符号对世界的认知,这是数学、语文等主要学科中广泛采用的认知形式。其二是形象性认知,这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对一定形象的想象对世界的认知,书法、绘画、音乐等的学习主要采用这种认知形式;其三是运动性认知,它是借助身体与外界发生直接的运动关系时的认知形式,它主要运用于体育以及其它的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学习中。

体育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言语和文字了解所学动作的要领,通过对示范和相关媒体的观察了解动作的形象与过程。但通过概念性认知和形象性认知,学生只知道了所学的动作技能的“应然状态”,而这远不是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自己的身体把这种“应然状态”表现出来。这就要借助于“身体”这一特殊的认知工具,没有反复的身体体验与练习,即使是对体能没有很高要求的简单动作,比如徒手操,学生在身体姿态、节奏等方面也会与观察到的动作形象和所描述的动作要领大相径庭。因此,体育学习虽然包括多种认知形式,但运动性认知是体育学习的最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特殊认知形式。

3体育认知过程中学习方式的特征。

3.1体育学习方式的体验性特征。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往往都是从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对动作的形象和要领的感知开始的。而事实上,教师无论多么规范的示范动作和多么有效的讲解,都不能真正把所学动作的有关要领的信息完全表达出来。教师(包括体育教材)可能传递给学生的,只是诸如“两臂上举”、“抬头挺胸”之类的反映动作形象的外部信息,真正在动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身体感受的内部信息,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有时甚至连活动主体也“意会”不到。换句话说,完成动作的关键是动作者的内部感觉,而不是语言文字信息。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完成动作过程中有关身体感受性的内部信息。

很显然,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过程,实际也就是把概念性认知和形象性认知的结果转化为自己身体的直接感受,从而直接体验到所学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内部信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转化自然成为我们分析问题的焦点。

学生之所以能够将内部信息的内在感觉掌握,是学生将自己的主体“移入”到示范动作之中,潜势地使自己的运动得以成立,并随着客体(示范动作)虚拟运动的同时形成“运动共感”[3]。在这时,教师所体验的内在感觉或多或少地就被移入到学生方面。尽管这时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完成所学动作,但他或多或少地具备了那种虽然还模糊、还不太清晰,但过去未曾有过的那种体验。而这种体验才正是教师所要教、学生所要学的内容。

可见,学生动作技能的获得,是学生所获得的外部信息与身体感受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身体的直接感受,所有的关于动作技能的外部信息都是抽象的,没有意义性的。而随着身体感受的进一步加深,表现在外部形态上是学生的动作与教师提供的外部信息的吻合程度的提高,而对学生深层的意义上看,一方面加深对通过概念性认知和形象性认知所获得的外部信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练习中所获得的关于过程、方法的体验,将会迁移到新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中。

因此,体验本身既是获得技能的手段和过程,同时也和动作技能一起,成为运动性认知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体验性也就成为体育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之一。

3.2体育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特征。

人在婴幼儿时期,某些初级动作技能的形成会带有相当的主体不自觉的成分,但这些初级动作技能对此后的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新的动作技能学习“把自己虚拟地投入到该动作者之中”时,学习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联系自身已知或已会的动作技能去理解、揣摩和体验新动作。同样的在体育教学中,任何新动作的学习,都是在已经掌握该动作的“下位动作”之后,或者说学习者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运动性认知之后。任何新授动作本身都会包含着相当程度的已会动作的认知成分、环节或要素,所谓的新动作实际上是原有已会动作某些要素、成分的增减与组合。因此,能否形成新的运动性认知,不在于各种辅助练习手段之间在理论上的逻辑关系正确与否,而在于有形的辅助练习是不是与学生原有的运动性认知之间具有现实的关联性,更确切地说,是学生自己能否感受到或体验到这种关联性[4]。这时决定的因素不是教师传递过来的外部信息的多少,而在于学生自身以“心”去领悟和亲身体验新旧动作之间的联系,并自主地思考和探究如何以合适的方式以获得更有效运动性认知的结果。任何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如“手把手”地帮助或机械地重复模仿,即使能够或多或少地在动作的外部表现上有所改变,但并不能获得适合学生自身的身体感受和体验,在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上必然是低效的。

因此,在运动性认知形式中,身体运动只是这种认知形式的一种外部表现,而真正的动作技能的形成机制还在于学习主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身体运动的协同一致。而自主性不仅是运动性认知形成过程中的本质要求,也是对体验性特征的进一步解读,体验本身就是自主性基础上身、心协同活动的过程。

3.3体育学习方式的探究性特征。

运动性认知与其它认知形式具有的共同特征,从心理活动过程来看,学生在学习任何一个新动作前都带着他过去动作学习或生活所留下的意识痕迹,以此来同化或顺应相关的新动作。同化是当新的动作技能与原来所体验到的在性质上一致时,原有的`体育技能认知结构的数量获得扩充,而顺应则是指学习者原有体育技能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的内部或外部信息时而引起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生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能动的反映论来看,学生的学习总是以自己现有的需要、价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能动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改造,最终以自身的方式将的知识和技能吸纳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这表明学生学习动作技能不是被动接受,不能靠机械重复来掌握,而是带着个人的“自传性经验”独立分析、判断与创造的活动,分析是对新旧动作技能之间联系的更为深刻的把握,是对内、外部信息关系的自主的理解;判断是基于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价值判断;创造是既在分析判断基础上对适合自己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抉择,也是在个体独特性基础上对新的动作技能价值意义的更深层的构建和探求,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因此,体育学习方式的探索性特征体现了体育学习运动性认知与其它认知方式的共同特征。

3.4体育学习方式的合作性特征。

体育认知形式的特点,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体育学习在组织形式上与其它学科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运动性认知在内部体验性上表现为个体性,但在外部表现上则主要表现为运动性。这在一方面反映了运动过程群体性的特点,小组与团队活动成为体育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也为互助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互之间可以在群体活动中真实地检验学习结果,判断存在的内部原因,为个体改进学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外部参考信息。另外,有些体育技能本身就是通过游戏活动来体验和掌握的,在游戏中每个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从而形成“先天”的合作性学习。

4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体育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

从动作技能学习运动性认知形式的特点来看,体育学习具有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特征。诚然,从学科教学的目标看,体育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动作技能的,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5],突出学科教学的育人目标。但是,无论如何,离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来谈育人目标,则是空洞的,没有意义的。事实上,在体育学科教学中,把握住了动作技能学习的学习方式的特征,也就从根本上把握住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育人的特点和机遇。有了动作技能学习的体验性,动作技能的学习就能够从认知领域扩展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有了动作技能学习的自主性,就能够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形成高品质的学习,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有了动作技能学习中的探究性,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动作技能学习中的合作性,就有利于形成合作交往、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积极参与、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和相互信任、互助合作的社会心理品质。

体验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不仅体现了体育学科认知形式的特点,是反映体育学科认知目标的学习方式的特征,同时也是与课程改革全面育人的目标完全一致的,更体现了体育技能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媒介作用。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认知至上、体育技能惟一的偏颇,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人格精神的全方位的培养,意味着多样化的体育学习方式的整合,在继承和利用前人发现和发明的一切有效的体育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住体育学科的育人特点和目标,赋予练习、游戏、比赛、体验、感悟等多种体育学习方式以体验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特征,任何脱离学科的认知目标来谈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倾向最终只会弱化学科的全面育人功能,是违背课程改革主旨的。

参考文献:

[1][3]贾齐.浅谈体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运动性认知[j].体育与科学(南京),1998,(2):9-11.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2001.(6):1.

论文的理论框架范文

1.1大学体育课程研究现状。

1.1.2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实践:课程模式多样化,但难以适应新时期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设置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伴随体育课程模式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大一统模式”、“二段式模式”“、俱乐部模式”和“三自主选项模式”。这些模式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时代背景,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均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然而它们难以适应新时期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2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趋势[2-7]。

1.2.1大学体育课程的综合化。

大学体育课程应在体质健康、个性完善、社会适应、社会公德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1.2.2研究型大学体育课程。

大学体育课程在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主体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实现学生在体育实践中主动地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2.3大学体育课程的人文性。

大学体育课程承担着传承及创造人类优秀体育文化的使命,传承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文化,还兼顾传承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精神的领悟。在课程实施中要重视体育的文化内涵和体育的精神内涵,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1.2.4大学体育课程的过渡性。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折的衔接点,是进行终身教育的关键时期,课内获得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能,课外体育参与是形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关键。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应不仅局限于体育课堂内的教学,还应包括课外体育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和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3对大学体育课程概念的界定。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认为大学体育课程是以传承和创造人类优秀体育文化为主要方式,以科学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高校体育课内课外锻炼为主要实践平台,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

2三亚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体育课程是我校311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从目前三亚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发展实践来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落后于学校快速发展的步伐。

2.1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大学体育教学理念严重偏离了学校的价值导向,忽视了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的调适作用和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仍以竞技体育为教材,以技术教学为核心;教学方法以“传习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体育选修课开设以竞技项目为主,缺乏体育文化和体育健身知识类的选修课程,如:奥林匹克文化、健康促进等此类课程,很难形成对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

2.2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是打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平台。我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和各项球类比赛,把田径运动会改为体育欢乐节,开始集中举办各项体育竞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外体育活动目的不明确,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脱离了育人这个核心;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较为松散,没有形成固定的结构,缺乏连贯性;课外体育竞赛项目举办时间较为集中,在同年12月,一个月内要举办十多项竞赛,而全年的其它月份没有任何大型的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普及型和参与性不强,学生受益面很小;体育社团活动开展得比较少。

2.3体育场馆保障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我校每年对体育场馆设施都有较大的投入,但跟不上学校招生规模的速度,现有的场地要满足两万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些捉肘见襟,另外在体育场馆的调配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学校一些的大型活动经常占用体育场馆,使得本来就不足场馆设施又雪上加霜,严重影响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3三亚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框架体系设计。

3.1三亚学院育人理念和价值导向。

(1)引导学生践行“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2)搭建和营造各种平台、机制、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愉快学习、自主成长”。(3)引导学生学会上岗、上梯阶的竞争策略,培养学生受社会欢迎、有社会责任担当的综合竞争能力。(4)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融理论、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知识体系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着眼于行动力(解决问题)的形成。在课程教学中,以“311”的课程模式突出人才培养规格,在课堂内外全方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具有五个基本素养(工具、专业、人文、人格、行动力),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五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3.2三亚学院大学体育课程理念设计。

在突出“健康第一”的前提下,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核心,注重体育课程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最终实现“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使命。

3.3三亚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基本框架设计。

在三亚学院体育课程理念指导下,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实现人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能力协调发展,这需要通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校园体育文化熏陶和体育人文通识教育等环节来实现。

第一,实行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在充分调查学生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各单项体育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和不同的运动水平层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运动兴趣,使学生主动认识和参与该项运动,并不断体会该项目的人文内涵,进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逐步从中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达到自觉坚持锻炼,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第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竞赛和运动队训练,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给体育骨干和学生创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体验各项目的文化内涵。以体育欢乐节赛事为核心、以传统的“中国体育节”为基础打造“月月精品赛事”,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人人爱锻炼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验“年年奥运、天天健身、愉快学习、自主成长”的体育文化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主动参与锻炼的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让生命更加强大、更加活力,让生活更加多彩、更加幸福。”

第三,实施体育人文通识教育。大学体育课程承担着传承及创造人类优秀体育文化的使命,传承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争文化,还兼顾传承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精神的领悟。开发体育人文通识课程资源,实施体育人文通识教育,将健全人格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生存技能教育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体育(人文)教育对培养人格品行、精神素养的功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第四,促进大学体育特色教材体系的开发。在这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适合我们这次教学改革理念的教材体系目前还处于空白,创建体育俱乐部教学体系的初级、中级、高级教材和体育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的教材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同时通过不断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化水平。第五,实现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保障与合理调配。体育俱乐部教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体育欢乐节、中国体育节、课外锻炼体系、课外竞赛体系、体育社团、运动队训练等)、场馆对外开放等对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利用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实现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合理调配,它是保证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

3.4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实践、体育人文通识课程体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体育俱乐部教学特色教材建设、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保障与合理调配。

3.5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拟重点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确立三亚学院体育课程观和课程指导思想与课程理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体系构建、三亚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的构建及支撑体系、体育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体育俱乐部教学特色教材体系设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的保障与调配。

4结语。

三亚学院大学体育改革框架体系是在认识了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现状及趋势、总结了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导向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在理论上,将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心理素质、人格发展、组织协调能力及适应现代社会的应变能力等融入到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利用高校体育俱乐部课内、课外大课堂,以健康人格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体育(人文)教育对培养人格品行、精神素养的功能,引导学生做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实践上,以生存技能和终身锻炼技能为基础,课内俱乐部教学为龙头,课外俱乐部锻炼(课外参与、运动训练)为主要载体,体育人文通识教育选修为辅助,通过体育场馆器材的合理调配,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论文框架心得体会

引言: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会面临写作论文的挑战。而一个优秀的论文框架对于写作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合理的论文框架对于论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的重要性。本文将结合个人经验,以五段式的文章框架来阐述对于论文框架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重要性和目的。

一个论文框架是一篇论文的基础结构,它是一个蓝图,指导着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关注哪些方面,起到对论文内容的组织和规划作用。一个合理的论文框架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我们的观点和论证流程。因此,在撰写论文之前,我发现制定一个详细的论文框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明确的论文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避免在写作过程中跑题或者重复论证。

第二段:框架的构成。

一个完善的论文框架应该包括引言、论述、论点和结论等几个基本部分。引言部分需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研究问题,论述部分是对研究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论点部分是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结论部分则是总结全文并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概括。在这些部分之间,还应有过渡段落来连接各个部分,以确保论文整体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第三段:明确的论文目标和重点。

在制定论文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明确论文的目标和重点。这样有助于我们在论证过程中避免陷入过于琐碎的细节或者迷失在论文主题之外的内容里。我们可以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分析和论点的提出,来明确我们论文的目标。然后,在每一部分中,我们需要突出重点,有选择地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提高论文的针对性和深度。

第四段:灵活应用论文框架。

我们制定的论文框架应该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即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在实际撰写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或者证据,这时就需要对框架进行微调,以保证整个论文的一致性和条理性。此外,如果我们的论文长度有限,则需要在论文框架中做适当的删减和精简,以确保论文的紧凑性和清晰性。

结论:通过对论文框架的充分了解和灵活应用,我深刻认识到在写作过程中,一个清晰、连贯的论文框架对于提高论文质量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合理的论文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好思路,明确论文的重点和目标,并使整篇论文更加连贯和有条理。因此,我将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更加注重论文框架的构建和应用,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论文的质量。

论文撰写与框架

20xx年10月20日,我在海口实验中学听了汤教授关于《教研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对如何写教研论文有了新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教研论文的必要性。

为了让我们明白如何撰写教研论文,汤教授一开始便采用了生动的例子讲述如何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我们的论文才有“论”下去的必要性。因此,如何发现问题是些教研论文的关键,汤教授就问题来源作了深刻的讲解。人我们从五个方面来思考:

1、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2、自己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3、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4、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5、自己说不清楚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

不论是评审职称的需要,或是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还是仅仅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以上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写论文时好好思考、借鉴。

二、教研论文的写作原则。

1、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形成文字,可参考相关文献,但不可抄袭别人的作品,这是首要原则。

2、博览深思,禁止迷信权威。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我们自己更要以身作则。正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考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只有博览群书,日积月累,撰写论文时才能得心应手。当然,书本的知识固然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可或缺的养料,不过大多是理论知识,难免有过时的知识,所谓权威知识的正确性也是相对的。作为一名有志的年轻人,我们要敢于从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知识,才能产生超越前人的知识高度。因此,我们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三、写作要求。

听了汤教授的讲座,我对写作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其他老师做法的提炼,更多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老师的经验荟萃,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特点,选取有一定理论色彩的典型案例。其次,关于学术论文,一般都由假设开始,经过理论验证,事实论证,有一定的思辨行的研究。而教学案例可以从教学方法、教育对象、教学模式、考试分析等入手。以上写作要求,为自己今后练习写作指明了方向。

活到老学到老,做一名学习型的新时代教师是自己一直的追求。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框架

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学前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安全发展现已成为重中之重了。研究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奠定我国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可以使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近些年不少地方不断改革学前教育的模式,分析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