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专业22篇)

小编:笔舞

范本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这些范文范本是写作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

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高职生源质量的下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从“技能培训”转为“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直接体现了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甚至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立足行业,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构建高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实现与职业的无缝对接,为高职学生就业增加砝码。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1提升就业竞争力视域下构建习惯养成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过程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综合化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1.1以就业为导向的习惯养成教育是高职发展的目标化需求。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迅速增加,在校生人数已超过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一半。高职院校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就业、学生教育管理、学生素质提升等问题。在以实现就业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背景下,结合现实问题,明确目标,系统性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实现就业增加砝码,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1.2以就业为导向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专业化需求。

高职院校在打造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基础上,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综合能力优异的高水平人才。与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不同,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能够成为专业性强、适应行业需求的专门性人才;行业的不同决定了学生需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度的细致度、严格的时间观念、高效的执行力等。因此,高职院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养成教育能够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更加符合行业需求。

1.3以就业为导向的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时代性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新生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随着我国经济技术不断发展及社会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全方位综合人才,才能适应这个竞争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对学生有了更高的需求,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各个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培养的同时,忽视了习惯养成教育,使得现实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存在着诸多问题。

2.1教育者在教育道路上难以“与时俱进”

第一,从学校角度看,学校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领域的改革进程较慢,不能及时对社会的变革做出反应,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偏重于监控和惩罚,疏于教育和指导。第二,从教师角度看,师资队伍配备不齐,事务性工作较多,习惯养成教育投入精力不够;对时代变革了解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各类因素,工作开展效力不佳。第三,从家庭角度看,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为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生活,学生缺少压力,过于自我,缺乏责任感、担当意识等,这些都为养成教育造成了重重困难。

2.2受教育者对养成教育“不以为意”

第一,学生的习惯可以说是在不经意间养成的,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记忆中养成教育似乎不存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第二,学生们没有体会到不良习惯对自身造成严重的负面后果,对此没有深刻的认识。第三,学生们很少体会到良好习惯养成为自身带来的正面效果,对习惯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觉得没什么用处,甚至觉得这些还需要花时间来学很不值得。

2.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接不畅”

第一,教与学双方层次出现偏差。从学生年龄来看,学生处于十八岁成年水平,但是从其自身素质来看,学生的习惯水平甚至还比上重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从而导致教育者教育层次远远高于受教育者实际水平,削弱了教育效果。第二,双方心理沟通存在隔阂。高职学生中中职学生占到一半以上,这些学生普遍学习比较靠后,长期得不到教师关注,不愿和教师接近,甚至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第三,作为教育者之一的家长,未能与孩子建立通畅的交流方式,学生长大后更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往往是家长该说什么说什么,学生根本不往心里去。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道德教育包括的范畴十分广泛,笔者将就中职学校如何进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学生文明行为现状。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等不良价值观,中职学生在这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下,也受到了影响,比如学生遇到教师不理不睬、为同学起外号、课间大声喧哗、大爆粗口、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上课迟到早退、随便出入教师办公室、抽烟喝酒、谈恋爱……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因此,加强中职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

二、中职学生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信息时代高效快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信息的良莠不齐也会令人堪忧:电视电影里,古惑仔满口粗话、舞刀弄枪;杂志小说里,青年男女你情我愿,死去活来,旁若无人;网络游戏里举止粗俗、讲打讲杀……这些给学生展示的都是消极颓废的东西。

(二)家庭原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显示出“倒三角”结构:学生在家中倍受宠爱,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形成自私、任性的自我倾向。另外有些家长在外打工、经商,且离异的比例高,学生又正处在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三)学校原因。

应试教育重学习成绩,轻礼貌行为的养成,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从家长、教师到社会,都把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选拔的依据。多数学校存在重“知”轻“行”现象,没有把“行”放在首位,往往是强调得多,做得少,缺少监管力度。有个别教师思想萎靡,职业倦怠,表率作用不突出,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四)自身原因。

学生文明礼仪缺乏还与学生心理素质脆弱、自控能力差有关。如自我意识过强,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怪异,个性张扬,缺乏对文明礼貌重要性的充分认识等。

由上述原因分析可知,中职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得以完成。

(一)树立全体教师的`德育理念。

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仅仅通过德育课程、德育处、团委和班主任来进行是不够的,要建立以书记校长为核心,德育处、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骨干,任课教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集体,形成一个以德育学科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工作渠道,全校上下,齐抓共管。

(二)发挥全体教师的表率作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身作则是教师恒久不变的主题。要想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就要从教师做起,不管校内校外,不管课上课下,不管人前人后,都要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言传身教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然后通过启发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发挥教师的最大作用。

(三)强化学生文明行为意识。

学校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将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因此在校园内,应大力宣传文明礼仪,如通过墙报、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标语口号、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行为的现象。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学生关注的文明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行为现象,要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活动,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文明行为修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充满文明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实践使文明行为教育与学生走得更近。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家长的教育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注意保持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营造文明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家庭的和谐环境熏陶下成长为懂礼仪的人。教师应定期向家长宣传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动态,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同步。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娱乐场所和相关媒体的各种暴力、色情、低俗内容严格把关,推进社会环境净化进程,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总之,对中职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合作,形成合力,用真诚的爱心和持久的耐心去教育中职学生,让教育贴近中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成长,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是我们熟知的警句。俗话说,“好习惯,益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少年儿童顺利成长、奠基未来的关键。在特殊教育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关注与研究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课题。学情复杂,教育难度大,这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现状。以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例,学生来自全县25个乡镇(街道),分别患有言语障碍、听力障碍及其他多重残障,且残障程度不同,差异性大。这些孩子大多来自边远乡镇,家庭贫困,其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心理方面,内向自卑、被动寡言、畏惧胆小的情况较为突出。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对特殊儿童的习惯养成重视不够,再加上特殊教育资源较为缺乏,使特殊儿童成了社会上、教育中的弱势群体,甚至成为被遗忘的对象,大多数特殊儿童只能听之任之地发展,甚至形成各种不良习惯,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他们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不良后果。现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本着“一个孩子也不能少,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原则,凡是符合学校招生条件的特殊少年儿童,一律接纳到学校就读。为此,特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明确目标任务,并研究方法策略。“三种习惯”的培养,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坚持“要成才,先成人”的办学理念,重视生活、劳动、学习三个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对于特校学生而言,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他们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的基础,这些习惯包括饮食、起居、卫生等方面。劳动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对于特校学生而言,良好的劳动习惯是他们将来能够解决生存问题的关键。学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问题,锻炼生存自理能力,养成主动、自觉参加劳动的习惯,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这些都是劳动习惯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是人获得生存本领的重要途径,对于特校学生而言,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展现聪明智慧、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保障。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和感悟,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特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

一、采取阶段培养、循序渐进、整体提高的办法加强行为习惯教育。

针对“三种习惯”的培养,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落实好培养任务,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策略,着力体现教育效果。比如生活习惯的培养,针对刚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新生,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对他们的基本生活习惯进行训练,通过老师亲手指导、学生实践展示、学校开展评比等方法,达到预期目的。两个月过后,孩子们便能自觉做到早晚自己穿衣、洗漱、铺床叠被;饭前便后正确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浪费食物、吃饭细嚼慢咽;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用完的用具放回原位,保持桌面铺位干净整洁,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更多的良好习惯,如:自己的小件衣服自己洗,同学之间学会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甚至还帮助学校学做一些小事。又如,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一阶段,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遵守学习时间,遵守课堂纪律,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学会带好学习用品,学会听老师讲课,这些看来是正常儿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对特殊少年儿童来说,是个艰难的起步;第二阶段,我们重点培养孩子规范书写、认真完成作业、善于提问、合作学习等习惯;第三阶段,着力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及时复习、主动识字、经常阅读等习惯。阶段性目标的确定和培养没有严格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这只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的体现,必须根据学情而定。

二、倾注爱心,耐心引导,持之以恒地开展行为习惯教育。

特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爱心+耐心+恒心”,是职业责任心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培养特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倾注爱心,爱生如子,是特校教师最可贵的职业品质。选择了特殊教育事业,就要热爱这份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要消除职业歧视心理,把学生的发展视为己任,能够静下心来履职,潜心努力,无私付出,甘于奉献。即便学生身体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我们都能用同等的关爱去对待,去呵护,才能确保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耐心,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剂良药。对残障儿童,我们必须不厌其烦地引导。一种看似简单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残障儿童身上往往需要下很多功夫。比如,刷牙、洗手、擦脸、洗澡等自立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细心地示范指导,不断地提醒和督促。又比如书写习惯的养成,要培养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耐心帮助,反复指导,诲人不倦。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贵在坚持。残障学生接受教育的难度较大,我们必须抱定决心,不言放弃。海伦凯勒在沙利文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成才的故事,给我们很多启示,作为教育者,我们坚信,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就是一步之遥。比如寝室卫生习惯的养成,我校长期坚持每天清晨起床打扫卫生、晚上睡觉前再次进行清理的制度。开始时,必须由学校行政领导、值班教师或宿管人员带头才能完成,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便能自觉完成了。

三、切合兴趣爱好,融入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要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行为习惯,能够达到更好效果。切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手工、歌唱、舞蹈、绘画等活动载体,有机地渗透行为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辅导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细心思考问题的习惯;开展合唱节目排练活动,我们可以渗透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践性教育课程逐渐丰富,并引进职业化教育模式,我们应该从这些实践类课程资源中发掘教育素材,珍视教育时机,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比如我校开设的理发专业课,学生兴趣浓厚,不少学生学得了好手艺,其间,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养成勤于劳动和善良待人的好习惯,让学生的行为品质与实践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四、榜样示范,不断激励,促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一方面,我们教师要躬亲示范,给学生做好榜样,一些细节性的、养成难度大的习惯,需要教师细心演示,或者用行动做示范。比如日常卫生习惯,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当中,用自己的榜样带动学生。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名人的事例和身边的优秀事例引导学生,例如给学生讲海伦凯勒、张海迪的故事,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榜样的力量中学会自我约束、努力向上。我们要抓住时机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获得成功感,不断进取。比如,学生学会控制自己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老师督促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能自觉进行广泛的阅读,能懂得珍惜时间,这些都需要我们给予肯定、表扬、鼓励,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虽然我已当了近四年的班主任,但依旧很困惑怎样让学生在上课铃响之前快速地交完作业。每当看到上课之后学生还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忙着交作业时,很像热闹的集市,我在想,学生什么时候能安静下来让我上课啊!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上演。

每天早上我进教室都要大吼:“同学们,要上课了,请快点交完作业。”可是部分学生还是做不到,今天刚讲完,明天又忘记,交个作业都要浪费好长时间。

我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学生快速交作业,如,提前把第二天要交的作业整理好放在书包里,请父母监督等措施,可一段时间之后,效果不大,我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突然有一天,我看了一下时间还有一分钟就上课了,我灵机一动,选了一名交完作业的学生站在讲台上倒着数60秒,并说了句:“看谁在规定时间内交完作业。”刚开始,有些后排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看见前排的学生迅速地交作业,自己也麻利地交完作业。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上课铃还未响,我已经看到了大部分学生认真读书了。我欣喜若狂,趁热打铁,对今天快速交完作业的小组进行了加分,没有在规定时间交完作业的学生受到了自己组员的批评,我看到这种方法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保持这样的好效果,我和学生约定:

第一,每天要在60秒之内交完作业;

第二,学生交作业要小组内相互监督,小组间相互评比;

第三,对作业全部交完的小组进行加分,反之扣分(特殊情况除外),实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奖励制度。

实施一周后,效果非常好,只要数数的学生往讲台上一站,还没有开口,学生的作业基本上交完了。一个月之后,数数的学生就休息了,我站在评分台前,学生都大声地说:“老师,我们组全部交完了!”

慢慢的,我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学生认真读书的.景象,再没有出现赶集的场景,同时我也发现,学生不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作业,让我惊喜的是学生还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背英语单词、快速地打扫卫生、快速地完成课内小组讨论……这短短的60秒不仅让学生完成交作业,更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了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阔乡寄宿制小学)。

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少年居性,习惯为之常。”不仅在国内,国外很多教育家、哲学家也都对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如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同时,教育部在有关中小学生德育方面的要求是这样规定的:“德育重点测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基本国情、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和法律常识等的了解,对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作为教育的主题,贯穿教育的始终。

在汉语里,从辞源上看,习惯最早也写做“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当代心理学对行为习惯的解释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由此可见,习惯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有一句话叫: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成功。由此可见,行为是习惯的前提,习惯是性格的前提,性格是成功的前提。也就是说,行为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知识是无穷的,学习再多知识也会有很多空白,而好的行为习惯却可以受益终身,因此,学生在学校学会再多知识,都不及培养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为有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继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才能做一个无愧于心、无愧于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品德课的主旨是为了通过教学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熏陶作用更不容忽视。因此,思品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良好途径,因为思品课中有诸多德育方面的教育材料有着丰富的案例,通过集中、专项的学习能促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有更为深刻且系统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虽深知思品课的主旨,却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更注重学生在思品课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重难点,而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却被忽略,甚至错误地认为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该交给班主任,或者是学生的家长。这种认知显然忽略了思品教学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系。须知道,思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与道德情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必须要在思品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实现思品课真正的教学宗旨。

三、如何在思品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前面提到,思品课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和良好途径,所以思品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精心策划课堂教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1.进行语言方面的引导。中小学阶段,学生将教师视作权威,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甚至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也能在学生心理引起波澜,对学生今后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引导和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多对学生进行语言上的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中渗透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哪些是应该坚持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比如,在某位学生发言时,要告诉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有意见等发言学生结束发言后再提出,以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学生走神时,提醒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鼓励其他学生向其提供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学生迟到时,提醒学生下不为例,培养学生塑成时间观念……教师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要在学生出现不良习惯时及时作出指导,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使学生明确,并按照教师的'引导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2.进行行为方面的示范。如果教育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不具备较强说服力的。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美好心灵的铸造,健康心志、良好习惯与高尚品德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言传”之外,教师还要“身教”,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为学生做示范,做学生的榜样,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正能量,学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教师要求学生讲诚信,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许诺给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如果不兑现,学生会认为教师失信,甚至会认为人无需守信,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可能不守承诺,缺失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莫大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答应学生的,一定会信守承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一定会做到……因此,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都会以教师的行为为准则,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它是一门专门培养学生品德与品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课程,更注重道德的熏陶与感化,关注行为的培养与养成。在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大多是教育学生遵循道德标准、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的图片、案例、名人名言、相关链接、心得体会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将其合理利用,结合自身观点见解,从一点一滴做起,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鄂教版小学思想品德中的三年级下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就培养了学生关爱别人、温暖别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案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三单元《感谢为大家服务的人》中,就培养了学生感恩意识,培养了其尊重劳动人民,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习惯,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感化学生,使学生懂得感恩与尊重……教材中的这些资源都是十分好的德育素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来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良好道德情感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又要注意按照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坚持不懈地以言传与身教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实现思品教学真正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王金玲.细微深处见成效——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之我见.学周刊,,(16).

苗凤.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心得.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1).

阿姆.简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

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让学生了解校规校纪,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育人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有了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开学初能做到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他们格外的关照。对于他们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让他们找回自尊与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学生刚上学时或者是长期休息后,往往自控能力较差,自习课不知干什么,老师不在教室就闲讲、搞小动作,针对这样的现象,必须随时随地地叮嘱他们,引导他们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让学生轮流负责做一天班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这样学生有了不同角色的培养,学习积极性、自我挂你能力有很大提高。使每个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相应提高,形成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班级体。

浅谈转化后劲生的体会。

稻庄中心小学徐伦晓。

毋庸讳言,凡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清楚,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着后劲生。后劲生的存在,使得不少想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为师者感到束手无策。怎样才能尽快做好后劲生的转化工作呢?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找闪光点,克服自卑心理。

后劲生由于学习上的偏差,常常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厌弃和训斥,受到社会和同学的歧视,人们抹煞了他们的优点,只看到缺点,觉得他们一无是处。“低人一等”的阴影笼罩着这些后劲生幼小的心灵。在班上他们抬不起头来,严重的自卑心理又滋长了他们对学习的厌恶及对任课教师的对立情绪。要改变这种僵持局面,只能用教师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的心,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消除后劲生的自卑心理,使他们树立“我与其它同学一样能学好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担任一些力所能及的职务,适时征求他们对教学的建议,使他们泊飞撅中与他人平等交往,这样做有利于后劲生的转化。我理有一个同学,他叫贺长明,个子高、身体壮、爱劳动,但不想学习。我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每次的劳动任务他都能率领全班同学按质按量完成。我也多次找他谈心,既肯定化的成绩,又指出他在学习上的不足,一学期之后,这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二、激发兴趣,克服恐惧心理。

由于数学比其它学科抽象、枯燥,所以很多后劲生存有谈“数”色变的恐惧心理。要让后劲生亲其师,信其道,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设法消除后劲生的“恐惧”心理: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我依据这种观点,将班里的几名后劲生安排到数学兴趣小组中,让他们在数学兴趣活动中,感受数的神奇,掌握运算的技巧,尝试成功的乐趣,从而消除他们谈“数”色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与其它孩子一样在数学王国里遨游。

三、互帮互学,克服畏难心理。

凡后劲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均偏差。有的后劲生虽有学好的愿望,但学习基础差,往往老师讲课不能全听懂,解题不会思考。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上40分钟之外,还应靠班集体的力量来缩小落后面,让学习好的与差的结对子,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穿插讨论、同桌交流,使中优生加深理解,并让后劲生得到来自学生汇报讲解再学习的机会。在课下也要让结成对子的优生督促帮助后劲生学习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实践证明,互帮互学的优后劲生结对子,优生自觉承担辅导督促工作,能很好地克服后劲生的畏难心理,使后劲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四、小组竞赛,克服情性心理。

后劲生也有好胜心,但缺乏持久的注意力、坚持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遇事得过且过,存有惰性心理。教师必须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影响。小组竞赛就是把竞争机制引人课堂教学,使教学体现活力,给后劲生的转化起促进作用。例如每小组均分安插不同后劲生,在课堂上做练习题时,教师采取小组竞赛,计时做题的办法,记录各小组做题的正确率,评出优胜组。有时每组派一名后劲生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当众比赛解题能力,抢答概念,当后劲生做错了题,再由帮教小组纠正,一次次的竞赛,一次次的纠正,能逐步培养后劲生学习上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也能调节后劲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减轻负担,克服逆反心理。

过重的学习负担,过高的要求,会遏制和破坏后劲生的学习兴趣,使后劲生产生厌恶学习的逆反心理,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对后劲生的要求不应过高。学少一点,精一点,学一点,会一点,让后劲生把精力先集中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上,对难度较大的知识则采取适当降低起点,减小坡度的方法。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开档次,根据后劲生的认识规律,先做例题,再做练习,对综合性强的练习,暂时不橇冲方法能使后劲生稳步前进。

六、面批作业,建立期望目标。

针对后劲生的特点和缺陷,教师给以指导是转变后劲生的好方法。例如,面批作业。教师对后劲生一个个单独轮流面批作业,针对他们的错误给予指导纠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表扬,并在面批过程中帮助后劲生建立适宜的期望目标。如下决心赶上,下次考试一定能升级等,这样,后劲生有了适宜的期望目标,使后劲生产生强烈的进取心,从心里感到自己有奔头,自己又不笨,老师又看得起。这样求知的火焰就会在后劲生的心里燃起,%年我曾在两个班多次做纵横向对比试验,证实面批作业建立期望目标,对转化后劲生效果更佳。

七、设鼓励分,创设转化条件。

后劲生最怕考试,一次次考试,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一次次的失败,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成功,逐渐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上采取设鼓励分的方法,对后劲生答对的题优化打分,设鼓励分,为后劲生的转化创设了条件,他们就会朝着成功的大道有信心地前进。

转化后劲生是艰辛的工作,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从心里爱后劲生,在教学过程渗透思想教育,使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明确目的,学会方法,就能唤醒后劲生沉睡着的潜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所谓幼儿养成教育,是指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幼儿教师应对幼儿养成教育受到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完成日常生活规范,并将独立自主的观念灌输到幼儿的思想中。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1前言。

对于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课堂的意识;其次,教师再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幼儿在日后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

2关于影响幼儿养成教育的因素。

2.1幼儿内在的因素。

由于幼儿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特征都没有完全的成熟,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心理变化,然后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而且,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性,这样幼儿才能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1]。

2.2教师的`因素。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幼儿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教师都缺乏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文化知识,而缺乏素质教育,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独特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的意识,导致幼儿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幼儿在课堂中处于被动位置,这就使得幼儿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2.3家庭环境的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长辈又过于溺爱幼儿,使得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阻碍。许多家长认为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但正是由于家长这种错误的教养观念,致使许多幼儿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幼儿在家中衣来张手、饭来张口,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开始对父母和其他人耍小脾气。此外,被父母宠爱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自我为核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这些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幼儿身上[2]。

2.4社会的因素。

幼儿就像一杯清澈的白开水,在没有将其他物质导入水中时,杯中的水纯洁、干净,就像幼儿的内心一样。而一旦在水中掺入其他物质,水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因而,幼儿的内心的成长和变化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果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社会中存在的良好行为和品德,幼儿就会健康的成长。但如果幼儿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幼儿就会随之模仿,并养成错误的行为观念。

3针对幼儿养成教育提出的策略。

3.1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教授给幼儿,同时,也要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让幼儿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素养,这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尊重他人,自主维护课堂秩序。比如,在新学期初期,教师首先对幼儿明确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幼儿研究规章制度中的内容,让理解幼儿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含义,这时幼儿就会形成维护校园环境和课堂秩序的意识。其次,对于幼儿的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实施,教师也可以对幼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然后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2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为了将幼儿养成教育进一步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教学氛围,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将德育理念融入到幼儿的思想中,从而拓宽幼儿视野,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使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观念[3]。

3.3转变家长对幼儿错误的教养观念,做好家长的工作。

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和配合。因此,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理解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从而使家长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质的生活氛围。而且,在参与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时讲礼貌,温和谦虚,并且幼儿也能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所以,家长在家中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耐心,温和,尊重幼儿的想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与家长长期的努力和教导。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坚信幼儿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掌握熟练的生活行为。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家长协同实施幼儿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我们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相反,坏的习惯就会使人受害终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决定命运,使我们终生受益的基础工程。为进一步配合学校管理,培养我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习惯,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风和校纪,依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我校实际,校团委、学生会倡议在全校深入开展“好习惯我知道——好习惯我能行——好习惯伴我行”的生活习惯养成活动。我们要将《守则》《规范》的各项要求内化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我们要做新世纪合格的中学生,我们要做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文明以及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鹿泉一中人。

我们要养成的十个生活好习惯是:

1、注重礼仪:尊重国旗,会唱国歌,衣着整洁大方,言行举止文明。

2、尊师孝亲:形成良好的尊师氛围,尊敬父母。

3、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讲究信用。

4、遵规守纪: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无不良嗜好。

5、乐于助人:宽容,善良,能自觉帮助他人。

6、自尊自爱:尊己,尊人,尊物。对己,对人,对物有强烈的责任感。

7、善与合作: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班级荣誉感,树立互助互乐共同进步的思想。

8、制定计划:自觉制定健康的生活计划,科学合理的利用时间,主动制定学习计划,能够制定人生发展规划。

9、崇尚节俭:节约用水,用电,生活节俭,不乱花钱。

10、形成良好的生理,心理卫生习惯,自觉做好个人,教室,宿舍的卫生。

倡议人:

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正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一般而言,都有贪玩好动的习惯。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习惯,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教育引导,而且还应该将体育锻炼在课内外相配合以促进良好行为的养成。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一)家长的重视不够。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大学生关怀备至,大多数家长认为给孩子足够的钱就可以了,却忽视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学习压力大。

大学“宽进严出”的政策已经实行多年,在学院严格教育的环境下,学习压力大这一问题不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这种压力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情绪低落、上课精神不集中等不良情绪,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当今大学生的课业越来越重,学分制度极为严格,老师对学生的培养也只是重视其在主要学科方面的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在体育方面的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导致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静坐状态,寒暑假回到家后,也是坐着看书、做作业或上网,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了不喜欢运动的习惯,在走出社会后,他们也习惯“宅”在家里,忽视体育锻炼。

(三)缺乏专业技能训练。

在大学体育课教学时,体育教师让所有学生在整堂课进行同一种活动,虽然他们会感到体育课带来的快乐,但是他们的`体育素质因为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而得不到提升。当他们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因为工作而导致运动时间大大减少,缺乏专业的体育锻炼技巧而忽视了锻炼。长跑运动对大学生的毅力和耐力训练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这种品质对大学生的发展是有长远影响的,这项运动与大学体育课专项训练依然息息相关。

二、运用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策略。

(一)从兴趣入手转变大学生体育锻炼观念和养成正确锻炼的方法。

现代的大学生在体育课上不喜欢跑步,更谈不上对跑步有兴趣,但是速度和耐力素质是身体的两大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学生跑步的兴趣呢?通过观察,男生普遍喜欢踢足球,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开设足球课,讲授足球知识,组织足球赛事。通过这种方式转变大学生的观念,从喜欢足球慢慢喜欢上其他的体育锻炼。课堂的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应当及时对大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大学生进行记忆,找到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教师在大学生进行活动时,注意对大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大学生有一些不规范的动作时应当及时进行纠正,现在的手机都有拍照记录功能,所以教师可以将大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课堂内容展示时运用图片将更加有说服力,因为很多大学生都有逆反心理,没有观察到自己的动作就很难信服是自己的问题,所以教师用照片找出他们的不规范动作后,他们将努力进行改正。有了规范的动作后,他们做各项运动才会更加有意义。

(二)提高大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

在课堂中加入趣味性元素能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情境体验中熏陶和塑造大学生的综合品格,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内在潜能,这对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一大挑战,让大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对体育单项的技能,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一定的爱好,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在这些体育开展的项目中都无法发挥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方面欠缺需要开展拓展训练来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学篮球等体育竞技时,体育教师在完成基本知识理论知识传授后,就可以把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分成两个团队,形成对抗式练习,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心理素质也可以得到增强,在上课的时候也不会再有一种倦怠感,他们会喜欢上主动锻炼,爱上体育运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行为规范训练的落实有时不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有待完善地方还很多。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告诉我们,行为规范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健康体格的形成、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密切相关,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有效保障。笔者从连续两年对桂林市卫生学校一年级护生的国家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0名护生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不合格的达37。4%,64。5%的护生低于正常体重;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者达86。3%,偏食挑食者达76。3%,有暴饮暴食行为者达55。2%,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达52。7%,运动不足者达68。9%。可见,中职护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对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所学专业课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为与疾病形成的关系,但教师多以直白的讲授为主,护生作为倾听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识,却并不与自身的健康行为产生关联,这也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健康行为的执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两年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桂林市卫生学校级和级各一个班级共125名护生为实施对象,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不断改进、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与同行商讨。

一、课程渗透养成教育方法。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笔者先后运用了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识手抄报的制作,需有相关的健康知识为基础,又蕴含想要呈现给观看者的健康观点,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制作的过程,是护生主动摄取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理念的过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强调不同季节需保养不同脏器,考虑到在健康行为调查中显示的护生不注意用餐卫生、晚上入睡过晚等情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护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春季养肝”的手抄报。护生结合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成健康养生宣传小报,在此过程也强化了春季注意用餐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脏不受外邪入侵、获得足够血液保养修复肝脏功能的意识。

(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打破学习者思维局限性、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的手段,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问题,在“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以阴阳的相对性展开讨论,拟定“人生顺境与逆境的相对性”的讨论话题,增强护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针对护生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习惯缺乏的问题,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拟定“从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入手,你将如何增强自己的气?”这一讨论话题,引导护生得出结论:丰富全面的饮食有助于获取充足的水谷精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规律足量的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从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气,由此身体之气得以增强,功能活动才能健旺。

(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能激发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强调了后天之本脾胃养护的重要性,要求护生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损脾胃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酸辣甜食、进食时间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护生的激发参与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疾病的经历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

(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要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导护生提前阅读或组织护生开展讨论,启发护生思维,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机”一章的教学中,笔者编制使用了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边摊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泻了,小李却没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护生课前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案例分析,护生认识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气,避开邪气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更意识到“病从口入”、注重饮食卫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

(五)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它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内化指导过程。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虽然意识到了维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能否对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并维持下去?笔者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护生对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强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监控,设计使用了“十二时辰养生自我监控单”,护生先对照十二时辰养生要求进行自评,找出需要调整改变的不利于健康养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订改变计划,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做好自评记录。一个月后进行反馈评价。结果显示,42。6%的护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健康行为自我监控达到了短期效果。

(六)同伴教育。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制作了《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手册》,以一个学期为限,要求护生自愿结对,确定一个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战口号,按照手册中要求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行为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员的评价,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评比,每月一次“班级健康之星”评比;“世界睡眠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特定节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报。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意识,巩固了护生的健康行为。

二、效果。

多种教育方法的课程渗透,在极大提高护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长了护生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生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对125名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生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量增加,膳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3名护生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主力,参加市级足球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三、讨论。

课堂是中职护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专业课教师有着丰富的健康知识,与护生接触时间多,应当成为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采取丰富有趣的方法,激发护生的参与,指导护生的行为,能显著提高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效果。为确保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效果,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围绕专业课程知识开展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健康行为养成的渗透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否则会使护生认为教师是在牵强地说教,易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且注意渗透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或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或案例分析,或评比竞赛,可以使护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实用,不知不觉融入到渗透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达成渗透教育效果。

(二)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正向作用。在护生自愿结成同伴教育队子之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注意健康意识和矫正能力的强弱搭配,否则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即两个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健康行为且改变动机不强的护生,结伴后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协同“作弊”,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表现出来,反而消极影响增加。

(三)自我监控期间要加强氛围营造。教师在通过课程渗透催生护生的行为转变欲望、组织护生自查自省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之后,在其自我监控期间,还应该通过让护生写标语、定口号、小竞赛等形式和持续课堂渗透宣传等手段营造深厚的外部氛围,促进护生健康行为的初步改变和有效维持,最终巩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总之,课程教学渗透是卓有实效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途径。教师付出热情和努力,持之以恒,方法多样,加强引导和监控,必能达到效果,促进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提升护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补充做出积极贡献。

特校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良好的习惯属于人们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是不断增值的。对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是依靠理性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制约,使规范的期待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结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找到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策略。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3.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4.优化乡镇德育环境。利用乡镇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德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辐射力和渗透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社会外部控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当代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更好的做人。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80—85.

[2]杨文元.养小习惯做大文章——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31—33.

学生优良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论文

历经多年来学习习惯方案的实践,我们总结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知识。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总结如下:

我每接到一个新班,首先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拔,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我的做法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气魄,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传说的,教师切莫代言。第三、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定义、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第四、要给学困生的发言权,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所以教师总是要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二、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

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四点:第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第二、留给学生宽裕的思考时间。第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第四、及时组织,多次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全面的训练,思思考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学生有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思考的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当我走进一中校园,总会倍感惬意:高大漂亮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的道路,整齐的桌椅,欣欣向荣的一花一草一木……但是就在这样美丽的学习环境中总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也就是我们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乱讲脏话,破坏公物等等。这些行为看似稀松平常,却给我们美丽的校园带来一点瑕疵,也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文明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将会使我们自己受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拥有知识和拥有财富更加重要。

1、仪表大方得当———穿戴要规范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佩戴首饰,按照学校要求穿校服戴校徽。

2、养成文明举止的习惯——言行规范,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不说脏话、谎话,不打架吵闹。教室、宿舍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走。就餐自觉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3、养成严肃集会的`习惯——升旗、跑操等集合行动迅速,做到快、静、齐。集会时不交头接耳,不随意走动。

4、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在墙壁和课桌上乱涂乱画,不损坏门窗和教学工具。

5、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仪表整洁;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免疫能力;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

6、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要做到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生活俭朴,不浪费不攀比。

同学们,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希望大家从点滴做起,养成文明习惯,共创辉煌未来!

xx一中初中部学生会。

20xx年2月21日。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倡议书

为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浓厚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养,实验初中学生会现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穿戴整洁,衣着得体,符合初中学生身份,不穿奇装异服,头发干净整齐。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穿高跟鞋。

2、洁身自爱,不与外校不良同学交往,远离社会不良人员。不进游戏厅、网吧,杜绝网络游戏。树立高尚情操,不看宣传色情、凶杀的书刊和音像,不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校园。

3、像爱护自己家的东西一样去爱惜学校内的一切公共物品,不在黑板、墙壁、课桌等处乱刻乱画。

6、提倡在家用餐,不将早点、零食、饮料等带入校园,自带饮用水,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不以任何理由和借口进入校内小店及摊点。

7、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要做到爱惜粮食,节约用水,每次洗手后,要随手拧紧水龙头;离开教室时,随手关掉教室的所有电器,避免浪费。

8、尊敬长辈,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遵守公德,崇尚文明,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让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每个学生的自觉言行!让文明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集体自律!同学们,作为实验初中的一员,我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明的受益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捍卫这方圣土的文明与纯洁。让我们共创和谐校园,共铸实验初中更加美好的明天!

xx中学实验初中学生会。

20xx年3月20日。

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基本特点的分析,深入探究了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和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提出优化措施。

作为普遍以技能见长的工科学生,其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进行需要额外突破很多困境。特别高职院校的工科学生,其教育的核心目标一直以来都是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实用技能。想要在充分保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在行为养成这一素质方面的高效教育,就必须充分了解工科学生的基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优化措施。

根据调查研究数据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工科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具有一定的自卑感。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其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文化知识的基础积累不甚牢固。另外,这些学生大多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理想和信念也不甚坚定,缺乏足够的自信心。2.缺乏严格的自律性,文化修养不足。就道德素质而言,虽然高职工科学生普遍都有相对正确的道德认知,但真正形成良好且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却少之又少,这便导致“知行脱节”现象异常严重。这些学生在上课时迟到、早退、旷课,在生活中抽烟、打架、酗酒,整体行为非常不良。3.不具备稳定的专业思想。在高职院校中,对工科不感兴趣的学生很多。这些学生大多过分追求工科专业外在呈现出的特性,没有充分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这些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能力很差,其专业思想也摇摆不定,严重缺乏正确且科学的职业观念。

(一)双重教育,即结合行为养成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如果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的基本意识并不会直接转化为客观的行为实践,所以,必须将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行为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开展。作为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及重要平台,行为养成这一教育必须将学生的行为、礼仪、修养等,作为重点教育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思政教育和学生的现实问题,更深层次地探索和分析行为养成教育的既定规律,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学生在文明礼让等各方面的思想认知和行为养成。具体而言,想要切实做好这一工作,高职院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结合”:1.结合学生的远大理念和基础道德,从而引导其大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和进行。2.结合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共同理想,不断推动和促进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3.结合创业和创新,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和途径,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二)双层次教育,即结合阶段性教育和连续性教育。

从本质上讲,行为养成教育其实是一种兼具过程性和连续性的素质教育行为。自新生入校,到最终的毕业离校,这一过程应该始终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另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行为养成教育所开展和进行的内容也应该不尽相同,不仅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还要强化过程,突出重点。具体而言,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应该将尊师爱校、文明礼仪、学习动机等作为行为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在第二学年,应该偏重纪律、规范的约束和强化,帮助学生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方面形成良好的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和推动自我教育功能的持续发展和整体进步;在第三学年,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不断加强其职业道德实践,帮助学生在思想、理论以及实践等各方面打下坚实可靠的社会适应基础。

(一)加强礼仪教育,增强并放大养成教育的效果。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一个自然人礼仪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实践道德化的过程。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在参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工科学生设计并制定出相应的《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条例》等,并切实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条例进行行为约束和礼仪规范。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切实提出“十要十不要”的文明公约和行为准则。在制度规范的约束和制约之下,学生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从而不断提升整个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当然,针对某些违反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学生,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和言传身教的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处理。只有奖惩并重,才能保障制度约束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可以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日常行为、礼仪规范”的教育活动或讲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积极开展活动,推动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

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切实开展“文明之光”相关活动。“文明之光”活动其实就是围绕素质教育进行的阶段性工作,以学年为单位,可包含各式各样的大、小型活动数十项。这些活动可以涉及绘画、写作、书法、摄影、动画制作等各个个性化领域,其具体的活动方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和确定。这种既包括了个性化才艺展示、又涵盖了团队互作式创造的活动,不仅可以大幅度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和发展,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改进和调整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原有的不良行为。另外,这些活动中,书法、绘画涵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摄影、动画囊括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这种中国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无论是在学风建设方面,还是人才培养方面,对高职院校而言,都有着极大的好处。总而言之,通过这些极具人文气息的活动,可以将高职院校切实打造成一个“人人讲文明”的美好国度。

(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兼备的素质型劳动者。

职业道德,是高职院校教育所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内容。故此,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行为养成教育,不仅可以夯实学生在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且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人格,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和成长的。在具体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基本特点,将“诚信敬业”作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和进行的主要内容,并将这一内容充分渗透于学校开展的生产教育、管理教育、建设教育以及服务教育等各项工作之中。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切实采用以下措施进行职业道德教育:1.将专业知识收编进入工科新生的基本入学教育之中,通过系主任开课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并认知自己所在专业的就业岗位、从业方向以及发展前景等各方面信息。2.工科新生入学之后,事先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生产车间见习或学院实训基地观摩。通过与一线作业人员的接触,切实了解并认识具体的生产设备,感受基层作业的真实环境等。3.工科学生见习或观摩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引导学生从自我、社会、职业等各方面进行认知和分析,从而制定切实有效的职业规划方案。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行为养成教育的难度非常大。想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行为养成的教育和培养,就必须切实进行礼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各种人文活动,不断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得学生在文明活动中学会文明,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学生开展全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担,同时还是对高职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学生心理过程以及个人行为,并直接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所谓学习心理,即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或者其在学习时候的心理状态。而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近年来,尽管高职院校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着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这个原因,笔者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指出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改善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提高学习实效性的优化对策,以期为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属于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根据调查和研究发现,一定比例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这种并非以掌握知识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是十分脆弱的,因此不能持久存在。这一少部分学生非自愿进入高职学校,例如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由于毕业后没有能考上大学,再加上他们本来就不愿继续就读,然而家长却对其进行强制,出于无奈他们才随便选择高职学校来就读。这样的学生大多数都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的事情了,所以对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易于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还会出现逃学行为。

2.学习负担过重。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高职学生要想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只有在校期间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总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身心感到疲惫不堪,不能忍受这些压力。

3.感觉前途渺茫。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了信心,感觉前途非常迷茫。这是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长期生活在笨蛋、不可救药等批评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上高职低人一等,没有多大的出息。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的批评教育方式不妥当,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意愿,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进而对自己的学习、前途丧失自信,导致对学习产生了厌倦。

4.读书无用思想。一部分学生将高职学校当成跳板,存在急于就业的错误想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高职生的道德水准、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均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当前社会中存在劳动力准入门槛低和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极大地冲击着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而的形势是就业市场供过于求,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高职生毕业之后就而临失业,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另一方而现实社会中的劳动力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不存在受教育程度与专业技能等级的具体要求,许多小学初中没有毕业的人,只要能够出力,照样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该社会现实使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以为: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将来都能在社会中找到工作。所以,就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形成了读书无用的消极情绪。

5.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因为受高考热潮的影响,一些高职生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只有能够升入大学的才是优秀学生,而他们这些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低人一等。在这种消极情绪的影响下,再就是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自卑失败体验相对较多,使学生的自卑心理得到深入发展,并不断扩大,使得他们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责任感,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丧失信心与勇气,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查字典本站()。

二、问题成因。

1.学生原因。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第一,高职生大部分知识基础十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缺乏深刻认识,具有相对较低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充分的认识。第二,学生的知识逻辑性以及系统性普遍较差,更谈不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三,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具有相对较大的惰性,意志品质严重不足,尤其是其坚持性、自制性以及目的性等方而不足,对其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2.学校原因。首先,大多数高职学校的'软硬条件相对较差,相比本科院校而言,其在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等方而落后,这些因素均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进而表现在学习行为方而,如迟到、逃学等。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等方而相对较差,易于形成较差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影响。其次,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而相对落后,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停留在课堂之中,很少开展实践活动,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性特征,同时也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社会原因。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与现象不断发生,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教师传授的内容和社会不良现象发生冲突。如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官员养情妇、包二奶问题频频曝光,市场中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现象层出不穷,造成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此外,社会上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的现象时常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高职生,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他们对自己的前景产生担忧,因此片而地以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看待学习,认为一些理论课程缺乏实用价值,导致形成扭曲的学习心理以及学习行为。

三、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问题相关对策。

1.充分掌握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手段之一,教师一定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并和学生生活以及实际相贴近,使其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对个人成才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实训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自主讨论,接着通过教师总结,让学生充分把握知识内容。另一方而,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巧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努力增强其学习自信心。通过调查看出,高职学生自信心不足是造成其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差,经常将其归结于自身能力缺乏,使得他们对学生产生厌倦、无助,导致学习积极主动性下降。所以,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这一个问题,充分关注学生、尊重学生,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不断对其进行鼓励确认、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找到自信,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另外一方而,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获得发言机会,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切实感受到自身努力的收获,从而使其从无助、厌倦情绪中得到解脱,进而使其成就意识得到增强。

3.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构建起一种全校全员的育人氛围,特别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具体来说,可通过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方式,该组织成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院系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等,该组织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定期或者不定期调查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分析其中存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另一方而,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行动活动以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宣传党政方针,以及政策,也可以通过参观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并能够有所收获,从而使学习实效性提高。

4.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教学积极性。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一,加强学习现代职业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理论知识,全而把握高职学生管理的特点以及规律。第二,切实加强自身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充分把握住学校为其创造的学习机会,参加培训班以及远程教育,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会,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充电,努力将教学水平提高。其次,学校应该努力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将教师的待遇水平提高。学校之间应切实加强合作以及交流,实现师资的充分共享,使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再次,学校应努力将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克服。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薪酬、评优以及职称政策,对教师进行引导,并为其提供服务,使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和煦的春风轻轻吹过,目睹着朝阳冉冉升起,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新学期充满了活力和希望。美丽校园,学子圣地,我们共同呵护才能欣欣向荣;莘莘学子,良好校风,我们孜孜以求,才有累累硕果;师生和谐,崇德尚纪,我们言行相随,才能蔚然成风。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浓厚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养,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做文明学生,现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起床、就寝、上学、放学,按时就餐,不将食物带入校园、教室,杜绝吃零食,及时清扫教室和卫生责任区,讲究卫生,不乱贴、乱写、乱画,不随手乱丢物品。

参加升旗仪式,学生要穿校服,行注目礼,唱国歌;语言文明,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不骂人;举止文明,不推拉拥挤,不大声喧哗,不追逐打闹,漫步轻声;注意仪表,衣服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男女生均不得染发或留怪异发型;拾到钱物要交公;爱护公物,爱护花草树木;不将手机带入校园、教室;同学之间相互帮助;遵守公共秩序,课间操、升旗及集体活动时听从安排,严守纪律,保持良好形象,参加集体活动时肃静,做文明观众;不进行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不吸烟喝酒,不出入营业性网吧。

安全观念、法制意识强;妥善保管钱物,严防丢失。未经他人同意,不拿用别人的东西。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好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不打闹,骑自行车不带人,不闯红灯;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习惯。

要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积极探究、独立思考、切磋交流的习惯;要有课外阅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希望全体同学在“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之际,更应举止文明、表现突出,争做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同学们,播下一个行为,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便收获一份成功。我们千万不要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看作小事,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形象,谱写成功之歌。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高职校工科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中国体育悄然回归,国家奥运兴旺逐渐消失。在“后奥运时代”,群众运动将高度重视国家和整个社会。随着群众健身健身需求越来越强,国务院8月8日批准了“全民健身日”。要将健康的大众运动精神向大家传达,促进健康生活的理念,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了解济南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其体育锻炼行为的策略,对于帮助济南大学生解决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对“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被调查的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学生中,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不足20min的学生仅为21%,而有79%学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长超过20min。这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其锻炼时间有一个基本的保证,只有少数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过短。而锻炼时间过短的话,体育锻炼是很难到达应有的健身效果,或者说是没有效果的。锻炼的大学学生中,仅有34%的学生是每次都参加体育锻炼的。在被调查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在60min以上。该数据显示,济南市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长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在调查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时,参考了国家体育局对中国体育人口的界定,同时考虑到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等客观实际情况,没有对其负荷强度做出任何限定。即便如此,仍然只有大约1/3(33.8%)的学生能够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有13.2%的中学生一次体育锻炼也不进行,有25.1%的中学生一周只进行一两次的体育锻炼,这个结果是不容乐观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体育锻炼是难以满足身心发展需要的。济南市大学生所进行的锻炼项目主要在慢跑、散步等项目上。运动强度小,也最简便,对场地要求不高,易于掌握和分配时间。网球对技术和场地要求较高,所以选中率仅为2%。文献法主要是指收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历史,也能用来研究现状。

本研究文献查阅的类型主要包括各类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专著、研究报告和网站。编写《济南市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调查问卷》并对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通过百度贴吧和微信方式共征集到问卷140份。走访了部分领导及体育教师,了解他们对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的一些看法。在统计的.140名大学生里,只有4名同学不参加体育锻炼,在参加体育锻炼的136名同学中79%的学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长超过20min,33.8%的学生能够达到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同学们的体育锻炼场所集中在校内体育场和广场分别占36.1%和36.9%,另外有36.9%的同学认为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济南市在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较为纯正,符合当前全民健身体育思想的要求。受调查人群在锻炼场所的选择上主要集中在公园/广场、校内体育场馆,有7.3%选择健身俱乐部等收费活动场所,选择比例最低。选择到健身房等收费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这一方面说明适合学生消费的体育活动场所太少,现有的经营性场馆收费一般都会较高。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态度、身心状况、动机等。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要是个人兴趣爱好和生理疾病,分别占25%和7.9%;影响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不尽相同,主要有:缺乏运动场地器材、课余时间少分别占26.9%和19.8%。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闲暇时间和兴趣,运用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积极运动的习惯;并每周确保在30~60min内的时间,超过3倍数量强度的最佳运动,并观察身体的健康状况;另外,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定期举办健身娱乐活动和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充分认识到校园体育活动氛围对引导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学校应考虑校园特殊的环境,构建属于自己的校园运动文化特色。建立体育交流活动,促进健康、合理的体育活动开展。倡导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终生锻炼体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学生没有运动习惯,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同时建立一些学生能充分提升体育界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另一方面对于有身体习惯的学生,可以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比赛,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以性别为本的运动,像篮球、足球等激烈对抗的运动,有氧运动、运动舞蹈等。为适应体育场馆学生的需要,学校应适当加强体育设施的改善和维护。针对开设的体育课程,应该定期设立统一标准的课程,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课堂表现和考勤等因素。同时应该对不同体育素质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们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促进学生掌握运动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媒体,开展体育推广,形成大学生爱运动、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并根据自己的体育活动经验,找出运动爱好,培养兴趣。充分意识到校园体育气氛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学校应考虑校园特殊环境,建立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立体育交流活动,促进健康合理的体育活动。倡导每个学生掌握一两项终身运动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朱家新.群众体育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学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4(4):1-3.

[3]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指导丛书》编委.中年人健康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7]任建生.中年健康运动处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

[8]卢元镇.全民健身与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9]胡晨曦.三峡大学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行为调查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

农民进城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民工涌入常熟打工、创业,其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常熟就学。常熟市虞山园区小学位于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园,目前学生中新市民子女已达到90%。如何使新市民子女尽快适应、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如何使新市民子女在德、能、智、情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我们围绕“关注学生行为习惯、认知态度、文化认同、价值观念的养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和研究。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平安校园”、“常熟市文明单位”和“常熟市十佳示范家长学校”。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根基,确立良好的价值认同。

学校精心打造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弘扬正能量,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引领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确立“育四海花朵,树朴雅校风,办精致校园”的办学目标,构建“朴雅融悟”的文化主题,完善校训、学校核心价值观、校风、教风、学风等在内的办学思想体系。学校通过校歌《可爱的园小》、校刊《松韵》等载体,予以充分地展现,促使师生形成价值认同。同时,学校通过校舍、道路、场地等的命名和校园环境的布置,积极营造学生养成“交流、关爱、互助、奉献”等学习、生活习惯的氛围。我们把校舍分别命名为朴正楼、朴智楼、朴雅苑和朴秀苑,场地分别命名为求真园、向善园、尚美园,道路分别命名为融悟路、志学路、怀德路。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新市民子女的综合素质,促进新市民子女的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以校本课题研究为引领,构建科学的育人模式。

儿童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教育新市民子女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活动、系统的教育。多年来,我们结合校情,坚持以新市民子女的融入性教育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主线,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围绕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的培养,学校以《外来务工子女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为主课题,组织广大教师开展《读好书,写好字,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利用“班级书吧”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幸福力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的教育研究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校安排“每天一刻”的'学生集体写字练习时间,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教学都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写字。教师们经常组织各种写字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既激发了孩子写字的兴趣,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写字能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写字水平。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学校把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努力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指引。围绕学生科学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开展《民工子女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研究》、《依托园区优势,培育四有新人》等课题的研究活动。学校紧靠虞山,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们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科技教育特色活动,努力让学生在科技的海洋里遨游。如何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面对学校的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学校确立“育四海花朵,树朴雅校风,办精致学校”的发展思路,申报、启动了省级课题《新市民子女融入性养成教育的行动研究》。我们要进一步以课题为引领,积极研究、认真实践,努力使每一个学生能在团结融洽的集体中幸福学习、快乐生活,获取友谊、关爱,获得尊重、认同,养成融洽友爱、通达颖悟、有情有义有自信、有血有肉有梦想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让学校这个集体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甚至润泽他们的一生。

三、以特色课程活动为载体,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

课程体系是学校建设的载体和支撑,课堂是落实课程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渠道。我们坚持课程构建与课堂建设并举,学科教育与特色活动互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科学、有效的培养,使新市民子女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素养。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新市民子女的养成教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发言、独立思考、学用结合、举一反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针对新市民子女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抑制和矫正。学校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学校的写字特色,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快快乐乐成长”,让每个学生写好字,妆扮漂亮的第二张脸。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写字教学(硬笔书法)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形成学校的特色。学校编印校本教材《硬笔书法教程》,录制与各册教材配套的“秦老师教写字”视频录像,三―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校本写字课,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教学、指导、训练。学校开辟了一个写字教育专用场地,开展一系列的写字活动,如:百人书写大赛、写字段位考核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新市民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有效训练而成。校园“文明之星”评选活动是学校德育特色项目。我们通过每周一评,每月一议,定期点赞、展示,学期评比、表彰等活动,激励着每一位学生遵章守纪、文明向上、勤奋好学,涌现了一大批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之星”。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效整合,努力优化学校与家庭的联动网络,为新市民子女的养成教育营造更为广阔的育人空间。开展新市民子女融入性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基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的教育追求与教育领悟。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从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特色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积极研究,积极创设和谐、科学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人文素养,使外来务工子女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合格的常熟新市民打下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英国经济学家约·凯恩斯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作家培根也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你们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有助于培养你们的高尚人格,提高你们的文明意识和自身素质,进而为你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高一年级组向高一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教室、走廊和校园内吃零食,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2、举止文明,情趣健康,不抽烟喝酒,不参与赌博斗殴与迷信活动,不沉溺于手机,不进营业性网吧、游戏厅等场所。

3、爱护公共设施,不破坏桌凳门窗墙壁,不攀折花木,不在建筑物上乱涂乱画。

4、注意仪表,衣服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化妆,均不染发与留怪异发型。

5、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说粗话、脏话,见到老师会问好,文明用语要常用。

6、参加集体活动时不喧哗、不吵闹,做文明观众;会场上不丢垃圾,离开时保持会场干净。

7、按时进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病有事要请假。

8、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考试诚信不作弊。

9、养成防煤气、防电、防溺水的好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放学路上走人行道,在马路上不打闹,骑车不并行。

同学们,播下一个行为,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便收获一份成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形象,成就美好人生!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树立现代文明意识,争做文明人;告别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勇于同各种有违道德规范的不文明行为做斗争,增强自己行为举止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创建文明校园,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此, 我郑重地向所有同学倡议:

1、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

2 、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

3、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

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 ,每一粒米!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

1、言行举止谦恭儒雅,师生见面点头问好,师长见面鞠躬行礼;

2、课间不追撵,不打闹,上下楼道靠右行;

3、不说脏话,不喧哗,轻声细语讲文明!

4、只要我们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就能扫除“陋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文明公民。

让我们庄严宣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早日成才” 。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温园长为组长,刘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四)班、中(一)班、小(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温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刘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刘霞梅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郭美英老师的《危险的火》、白晓梅老师的《你好,再见》、刘晓卿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杨丽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4、“5+2=0”的教育仍然存在,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家园协作,尽量避免“5+2=0”的教育,多给家长讲一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