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热门17篇)

小编:琉璃

读后感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和归纳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作品中的深层意义。接下来是小编搜集到的几篇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读《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有感

人生是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事,即使不完美,但是也得欣然接受。正如那位爸爸对孩子说的:别把自己的不快放进别人的口袋,必须要接受不完美。

故事中,妈妈忙完了一天劳累的的工作,还要为大家准备晚餐。结果端来一盘水果和烤焦的面包,爸爸竟然吃得十分香甜。

吃完饭后,妈妈向爸爸道歉,爸爸是哦:“宝贝,没关系,烤焦的面包也十分香甜。”睡觉的时候,“我”问爸爸是否真的喜欢烤焦的面包。爸爸说:“你妈妈今天很累,你要记住,生活中有很多不完美的事情……别把自己的不快放进别人的口袋。”

是啊,为什么要抱怨别人的不好,自己不愉快为什么要扔给别人?

我的妹妹只有六岁,一年级,她很小,和我年龄相差很大,因此从我的角度看,她很幼稚,很不懂事。

每次和她在一起写作业,她一下子就会问:“姐姐,这个题怎么写?”要不就是:“姐姐,‘×’字怎么写?”我很烦,就骂她:“问问问,问什么啊?上课没听讲啊?”她厥着小嘴,跑去问妈妈。

然后,妈妈就会对我说:“妹妹这么小,你就教她一下嘛。要做一个好姐姐,要不然她为什么要叫你姐姐呢?就是因为叫你姐姐,你就要做到一个姐姐的样子嘛。”

现在,每当妹妹向我求助时,我在心里默想:我是一个姐姐。她还小,所以不懂事。

世界上不会有很完美的事,要是人人都去抱怨的话,那就天下大乱了,所以要接受不完美。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业里是万万不能出一点错的。不小心抄错了一个字,撕掉整张作业纸;不小心算错了一道题,又撕掉整张作业纸。现在想来,虽然有些好笑,但这追求“完美”的个性却也跟随了自己这么多年,好处不少,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并非每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强迫或完美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像一团火,有时点燃着激情,有时却损耗着精力,使我们陷于焦虑和自己厌恶之中。如果你时常有这种体验,请重新检视自己、承认“阴影”,别让完美主义拖累了你。

心理学家荣格所谓“阴影”,乃是我们内心中消极的一面,它破坏人际关系、扼杀精神、阻挠我们实现梦想;它尽管属于我们,我们却极力掩饰、拼命否定、不愿承认;它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处,时时暗示我们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惧怕“阴影”的存在,或拼命追逐阳光来摆脱阴影,或彻底躲入黑暗以自欺欺人。

拼命追逐阳光者,习惯于刻意讨别人喜欢,把那些可能惹人生气的想法掩藏起来。幼年时,大家喜欢乖巧的孩子,于是你谨言慎行;长大后,人人夸赞活泼的性格,于是你故作开朗。你压抑着自己内心的叛逆情绪,厌恶着不善交际的内向个性,活给了别人看,却没有活出自己。

彻底躲入黑暗者,有的是破罐破摔,更多的则是选择逃避。为什么你会有“拖延症”?因为你惧怕一个不完美的开始,于是你逃避,迟迟不肯行动。为什么你在面对好事时时常感到压力?因为你担心一个不充分的准备,于是你焦虑,感到心慌难受。然而,逃避可耻也没用,在deadline面前匆忙完成的任务注定完美不了,紧张焦虑也不会让准备更加充分。

为了完美,你压力山大,焦虑不安,身心俱疲,但到最终也没能逃出不完美的结局。与其如此,倒不如坦然接受与生俱来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偶尔的情绪化、天生的羞涩感,接受无法预测的失败、总是缺席的运气。世上终究没有完美之人,没必要为这不能改变的`事实而大费心力,还是对自己坦诚点吧。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识别和接受自己的每一个特质,才能保持完整的自己。认识投射原理,每一个对别人负面的情绪和评价,或者说是对别人的言行举止产生强烈的反应和情绪影响,都是自己内心深处藏着的那个特性,要去发现它,挖掘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接纳它,和它和平共处。每一个从他人身上发现的所谓美好特质,也正是因为自己也具备它,或许是被你深藏待挖掘的潜质,摒弃惯有的思维,相信自己,并持之以恒朝着目标去努力。好喜欢这个比喻,一个人就好像一座城堡,幼年期自由穿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所谓的'自尊,因为他人的评判,因为在意他人的看法,慢慢关上一些房门,最后可能就剩下几个房间了。找回属于自己的城堡,自由穿行。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上帝给我们的每一份考验、折磨还是痛苦,其实都是一份礼物,感恩你的每一份遭遇,每一份厄运,只有接纳自己的经历,才能获得重新诠释自己的自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你人生航线的老师,哪怕他是你的仇人,静下心来,静静的思考,你的.经历让你得到了什么,时刻提醒自己痛苦和快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痛苦你也明白不到快乐是什么滋味。努力做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承认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爱不完美的自己,无论何事先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让这件事情变成这样,而不是在别人身上找原因,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别人要来的快一些。幸福很简单,只需从自己开始。只有提升了自己的内在修为,才能看清自己的缺点,从而转化成追寻快乐的动力。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投影”这种心理现象。它是这样的。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这就是“投影”的机制。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当然,我们之所以会把消极的特质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这样的人最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影到他们身上。

如果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消极特质,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处。

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在《认识阴影》一书中写道:“自我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这句话,很好地区分了‘感觉’‘投影’的差别。

对于自己投影到别处的特质,我们要做的只是承认你身上确实存在这些特质。

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给别人取外号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外号是不是同样适合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种特质都有其意义,每一种特质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时,我们内心的阴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难发掘出来。如果没有投影机制的话,有些潜藏的特质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当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积极的特质去影响别人。

当你崇拜某个人时,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其实是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投影到他们身上。这时你把目光收回来,发掘自己积极特质,而不是崇拜和羡慕别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样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关键在于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压抑的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

接纳所有我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积极地发掘我的积极特质,将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一件事没有绝对的好坏,主要是使用的度”,从最近的拆书工作里体会到的一句话,这本书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概括的说,本书的主要内容只掌握一点就够了: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完整的人。这个完整就包括人的阴影面和积极面,一般人只想要承认自己的积极面,压抑阴暗面,结果限制自己的潜能,无法幸福。

看似简单,可书中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光要承认接受阴影面这件事,很多人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有时它被压抑的很深,你几乎发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却影响你的性格、行为习惯,让你问题重重。

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或者被责骂然后将这种行为压制,但它仍然在你内心成为你的阴影面。所以当你再看到它时反应会很强烈,要么远离、要么极端厌恶却不知道原因。只有当你平和的对待它时,它对你才会成为过去式,不会继续存放在你的内心,时不时的跳出来折磨你。

比如很多人不能接受成功、性感、迷人,这类人人都想要的特质,他们承认这是他们的梦想,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拥有他们。

发现并开始接纳我们身上的特质,无论它是好是坏,都是我们长成的必经环节。特质没有好坏,它呈现度的控制器在我们手中,你可以调节它,别让特质伤害你,要让它有助于你。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在经历过目前人生中内心最绝望最黑暗的日子后,即将迎来三十的我,感谢在这个人生节点上遇见两本书:《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王阳明心学》,因为它们把我从内心绝望的谷底拉了上来,让我能有新的力量继续前行,不畏将来。面对未来,我将无畏无惧。

它们让我明白内心安宁的重要性,我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应当是每一个人要完成自己蜕变的一个过程。

而我也相信,一个人的`经历都会成为人生财富,不管是消极还是积极的。对人生大彻大悟地转变,在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一定年龄,是很难做到的。而这本书以及阳明心学,对于大多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应该都是很难明白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投影”这种心理现象。它是这样的。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潜意识去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表现出为我们所压抑的特质和情感,或是把容易表现出这些特质和情感的人吸引到我们身边,这就是“投影”的机制。投影是潜意识的一种防御机制,因为某些特质和情感受到了压抑,无法在我们自己身上自由地表现出来,所以就只能诉诸他人和外物。例如,怀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往往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自卑。当然,我们之所以会把消极的特质投影到某些特定的人身上。也是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比较容易表现出这样的特质。这样的人最容易触发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把自己压抑的东西投影到他们身上。

如果我们承认和接纳自己心中的某种消极特质,别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特质就不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别人真诚相处。

心理学家肯恩.威尔伯在《认识阴影》一书中写道:“自己层面上的投影现象非常容易辨认。如果我们仅仅是‘感觉’到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存在,那么他/她/它通常不会带有我们的投影。如果我们为某个人或某种事物所‘影响’,那么他/她/它很有可能携带了我们的投影。”这句话,很好地区分了‘感觉’‘投影’的差别。

对于自己投影到别处的特质,我们要做的只是承认你身上确实存在这些特质。

我们眼中别人的缺点,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中缺点的投影。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时,其实是在评论我们自己。那些被你压抑的消极特质和想法,有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出来,伤害你周围的人,也有可能会影响你的潜意识,伤害你自己。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都不是偶然的`,都折射出你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当你给别人取外号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样的外号是不是同样适合你自己。如果你对自己足够诚实的话,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形象。你身上的每一种特质都有其意义,每一种特质的存在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时,我们内心的阴影往往藏匿的很深,很难发掘出来。如果没有投影机制的话,有些潜藏的特质我们一辈子也发现不了。

当一个人承认和接纳了你身上具备的所有特质,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你刻意避免表现出某一种特质,你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如果你无法表现出懒惰,就无法彻底放松下来;如果你无法对别人表现出愤怒,就会受人欺负;如果你因为讨厌别人身上的某种特质,刻意往相反的方向去表现,那就说明这种特质是你刻意压抑的;如果你特别反感某一类人,就应该寻找自己与他们的相似之处。我们不仅会把自己的消极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也会用积极的特质去影响别人。

当你崇拜某个人时,你崇拜的并不是偶像本人,而是他们投影到偶像身上的积极特质,其实是在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特质投影到他们身上。这时你把目光收回来,发掘自己积极特质,而不是崇拜和羡慕别人,就可以像你所崇拜的人那样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偶像。关键在于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己,而不是吧自己可以压抑的特质投影到别人身上。

接纳所有我积极的和消极的特质,积极地发掘我的积极特质,将是我下一步要做的。感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带给我的认识自己的方法。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2

听朋友介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本书非常不错,让我看看。我买来看着扉页上的字---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如此宣传,我有点怀疑。

内心中消极的一面-----破坏人际关系,阻挠、扼杀我们实现梦想的那一面。那些都属于我们,但我们极力掩饰,拼命否定,不愿承认的东西。这些就是“阴影”。

不看这本书不知也不会想到自己潜意识里面阴影的存在。并且为了掩饰心中的阴影,去欺骗别人,欺骗自己。并给自己带上了面具,生活了几十年,逐渐习惯面具后,把面具后面的真实的自己给忘记了。尽管在生活中屡屡受挫,但仍然压抑内心的暗示,拒绝看到真实的自己,拒绝聆听发自内心的声音。我也感到在掩饰自己阴暗面的时候,不惜花费时间、金钱。换个角度看,我已经被这些阴暗面的东西奴役了。我已经承认阴影的存在了。

如何对待心中的阴影呢?我们掩饰不掉阴影,就包容它好了,确定它在我身上存在。爱我自己所有的,接纳自己所有的。让完整的自我充分表达出来。

要找回完整的自我,让生活变得快乐而充实,就得体验一个婴儿毫不掩饰的那种纯真。

《与神对话》中有一句话:完美的爱之于感情,正如纯白色之于色彩一样。人们总以为白色是缺乏色彩的表现,却不知道白色包容了一切色彩。同样地,爱也不是缺乏感情的表现,而是所有感情的融合,是整个心灵世界。这句话写的真是精彩。白色包容一切色彩,爱包容了一切感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只有接纳完整的自我,我们才能让这些可能性显现出来。

“正义与邪恶、乐观与悲观、勇敢与懦弱”,这些特质都潜在我们心中,如果我们刻意地去压抑某一种特质时,结果并非想像得的那样---对应的特质会表现出来,而是相反,被压抑的某种特质会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

谁都有乐观和勇敢的时候,谁也都有悲观和懦弱的时候,这些特质在一个人身上都出现过。那么这个人必须原谅自己。你勇敢是一种可能性,你懦弱也是一种可能性,我们得学会允许自己的身上的各种可能性和谐共存。这样我们才能直面这些可能性,并让我们得到真正的自由。

如果我们接纳了我们自己,将心比心,我们自然会接纳和原谅别人。

1、让我彻底改变我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的认识,暴露出完整的人格。

2、如何发掘和认识自己的美。

3、如何面对积极和消极的矛盾。

4、会教我承认、接纳和拥抱内心中的阴影,让我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帮我敞开心扉,彻底改变我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

哲理故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整理罗杰斯的资料,就如同跨越时空聆听他的经验分享一般,罗杰斯,神一样的人啊,罗杰斯总结的自己几十年心理咨询的经验:

罗杰斯说:“在我生气和不满时,做出一副平静和友善的样子,是没有用的;不懂装懂,是没有用的;在某一时刻实际上充满敌意,却装作一个仁慈的人,是没有用的;如果实际上既害怕又缺乏信心,却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样子,是没有用的。总之,当我感到不舒服,却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毫无益处。

实际上,我在个人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对于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即出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我的表面行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背道而驰。”

2.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换句话说,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关系变得真实。

罗杰斯说:“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聆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人充满了热忱和友爱;或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致,厌烦不已;或者我急于理解某个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

我发现,当我愿意接纳这些感受,如同接纳温情、兴趣、宽厚、友好等感受一样时,我与他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真实自然,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流畅地变化。”

3.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极大的价值。同时,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

罗杰斯说:“对于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大多数陈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此做出直接的评价或判断,而不是去理解它。当一个人表达了某种感受、态度、信念,我们倾向于不加思索地认为:'那是对的';'那是愚蠢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错误的';'那是不友好的'。

我们很少容许自己去仔细地理解他的陈述对他本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我认为,这是因为理解会带来风险。如果我让自己真正去理解另一个人,我或许会被那种理解所改变。我们都害怕改变。”

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罗杰斯说:“当我与那些陷入痛苦的来访者一起工作时,我进入并努力去理解他们的稀奇古怪的世界,去理解并认识那种感到生活过于悲惨而无法忍受的态度,理解那种感觉自己卑微无用——每一种理解都以某种方式丰富了我自己。

我从这些体验中以各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使我发生变化,使我与众不同,并且使我成为一个更能与他人共鸣的人。也许更为重要的事实是,我对这些当事人的理解使得他们也发生变化。这种理解使他们接纳自己的恐惧和稀奇古怪的想法,接纳不幸和沮丧的感受,接纳他们充满勇气、善良、爱和敏锐感受的那些重要时刻。”

4.敞开心扉,创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使他人可以与我分享他们的感受、他们的私密的知觉世界,无论是对于咨询师、教师,还是对于团体管理者或领导者,都是有意义的。

管理资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

6.我越向我自己的真实以及他人的真实开放,我就会越发尊重复杂的生活过程,而越不可能有一种要去“安排一切”的冲动。

“如果我不去对他人做些什么事情,如果我们不按照我们的目标塑造他人,如果我们不去交给他人我们认为他应该学会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去迫使他人像我们一样地思考和感受,那么生活还会剩下什么呢?无论是谁,怎么会持有这样的消极观点呢?我相信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态度反应。

然而,我的体验中有一个悖论式的层面,即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越是单纯地希望成为我自己,越是希望能够理解和接纳我自己以及他人的内在真实,也就越有可能激发较多的变化——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做真实的自己,与这个愿望的程度相等,他会发现不仅仅是他自己在变化;而且与他有关系的人也会发生变化。”

7.我能够信任自己的经验。

“只要某项活动感觉好像是值得去做,那么它就是值得去做的。换句话说,我体会到,我对某种情境的总体上的机体感觉比我的理智更加值得信赖。”

8.体验就是最高的权威,是确定性的试金石。

个人的经验是权威的基础,它总是能够以一种新的、基本的方式得到检验。通过这种方式,它常见的错误或谬误总是可以得到自我修正的机会。

9.在体验中享受着发现规律的乐趣。

正是我寻求意义或者规律性的好奇心指引我提出每一项重要的理论表述;它引导我。。。它引导我系统地概括了在心理治疗中似乎具有普遍作用的原则,引导我对自己体验到的各种秩序性和规律性做出了理论的构建,并将这些规律投放于尚未探索的新领域,以便进一步的检验。

10.事实总是友好的。

接近真实永远不会是一个有害的、危险的、令人不高兴的事情。所以,尽管到现在我仍然会讨厌调整我的思想,讨厌不得不放弃自己陈旧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方式;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意识到,这种令人痛苦的改造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尽管令人经历痛苦,学习能让我们以更为真实因而也更加令人满意的方式看待生活。

11.最个人化的东西就是最普遍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最个人化的、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果得到分享或表达,就可能深入他人的内心世界。

12.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上积极的取向。

在做当事人治疗的深层接触中,我总是发现,即使那些麻烦很大的人,行为上已经非常反社会的人,情绪看起来极不正常的人,这个积极取向在他们身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能敏锐地理解他们表达的体验,能够按照他们的本来面目接纳他们的独立人格,那么我发现他们往往是朝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实现的、成熟成长的、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个体越被充分地理解和接纳,他就越容易摒弃那些他一直用来应付生活的假面具,就越容易朝着面向未来的方向改变。

13.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生活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若说世上没有完美的,那么世上也便不存在不完美的,不完美并非是完美的对立面,相反,完美是不完美的结局,不完美衍生了完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刚中带柔的光芒,渐渐带走今日的残破与美好,夕阳本完美,然而它的短暂让人漠视了它的完美,人们总是肤浅地认为它的短暂是它的缺陷,其实不然,短暂正是它所占据的优势,它的短暂让人们对它更眷恋,更爱怜。若是它恒久地呆在地平线之上,人们会对它感到厌倦、目眩。短暂恰恰塑造了夕阳的完美,不恒久的完美在遥远的天边留下一弯弧形的曲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并非只有枝头上的花才是完美的,凋冷在地表的瓣瓣裸露的残花亦是如此,它们在生命的尽头,也不忘为人世间留下最后一缕芬芳,也许它们己经芬华尽散了,也许它们己经空有美丽的躯壳而失去活力的生命了,然而,它们却表现出一种善良和温暖,温柔和多面的完美,诠释着复活的奇迹,生命的奇迹,缕饰着奇异的纹路,流淌着血液的脉络,它们的完美不仅仅阐述在外表,而是从花心中迸发出的那种无法解释的完美、无暇。这是它们缀在枝头时无法告知的美丽。

完美的东西虽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可是它们却那么真实,那么深刻,那么透彻。它们并非光艳十足无可挑剔,可是它们每一个不完美之处都可以用完美的心态去享受,去领悟,去体味。

也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靠心态靠想象靠发现的完美之中,挖掘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种心态安放到自己身上,忽地发现自己的不完美都转瞬即逝成了完美。

今生今世,做不了红花,就做绿叶,绿叶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勃勃的生机;当不成大海,就当小溪,在山涧中欢歌更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成不了西施,就成东施,尽管是笑容却也让后人深深铭记在心;做不成现成的,就做半成的,至少半成的还有修改的余地。

生命的意义并非是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只要经历了不完美,既使你仍不完美也将变得完美。

哲理故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有一个富翁因为实在太富有了,所以凡事都要求最好的。

有一天他喉咙发炎,这不过是一个小毛病,任何一位大夫都可以看得好,但是由于他求好心切,他一定要找到一个最好的医生来为他诊治。

他花费了无数的金钱,走遍各地寻找医病高手,他一地一区地走,每个地方都告诉他当地有名医,但是他认为别的地方一定还有更好的医生,所以他又继续再找。

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扁桃腺早已恶化成脓,病情变得非常的严重,必须马上开刀,否则性命难保。但是当地却没有一个医生,这个富有的人,居然因为一个小小的扁桃腺发炎而一命呜呼!

然而,有时人们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很多人期望别人完美无瑕,常常念叨别人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别人能够改正,而他们难以谅解的是因为别人的过失总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触痛他们的心。

如果事情是这样的,当然你会感到负疚。但在承担过错之前,你必须问问自己,那是否真的是你应该背负的包袱。

一个完美的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可怜的人,他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望的感受;他永远无法体会别人带给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的喜悦。

一个有勇气放弃他无法实现的梦想的人是完整的;一个能坚强地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的人完整的——因为他们经历了最坏的遭遇,却成功地抵御了这种打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爱不释手。然而,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于是,它就用刀子把黑点刮掉。可是,刮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刮一层,黑点还在,刮到最后,黑点没了,珍珠也不复存在。

人们往往坚持完美而扔掉了一些他们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但他们是不可能拥有完美的.,虽然他们还在永远找不到完美的地方到处搜寻。想追求完美无缺的事物,本是无可厚非的,然而,这种愿望落空也是经常发生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相比较而存在,即便是最好的,也不等于是最完美的。

生命不是上帝用于捕捉你的成熟的陷阱。你不会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刻。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让自己得到的多于失去的。

当你接受的现实不完美时,当你为生命的继续心存感激时,你就能成就完整;而别的人却渴求完整——当你们为完美而困惑的时候。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先认识自己,再讨论生活。

有句古语:“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知人难,为人知更难。而要知己,则是难上加难。

好好认识自己!

也许你可能解不了那么多的数学难题,或者记不住那么多的外文单词,但是是在处理事务方面确实有着自己的专长,知人善任,排忧解难;也许自己数理化从来没有考过分、高分,但是写写小说诗歌确实很内行;也许你的嗓音从来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但是手下的文字确实激情飞扬。

亨利.沃德.比彻尔说:“一个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应该得到什么,二十自己应该是什么。”许多知名的企业家、作家、运动员、作者都曾经谈论过,我们的自我形象会如何的影响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有人说过,,那是人类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吗美国著名的整形外科马克斯威尔博士发现一些病人在总过整形手术后,会经历重大的人格变化。但是他们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信念,还是依旧未变。故,我们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重新审视之后,就可以用那些让人产生力量的词语,创造自己希望拥有的信念,改变那些不在需要的,进而发掘自己的潜能。

《红顶商人胡雪岩》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不只是做生意,做人,都需要独特的眼光,才能立于不败之林。眼光长远者从损失中看到利益,而短浅者只能看到悲痛。很多人都说赚钱很困难,其实也不困难,那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种善于观察的眼光。世界的每一处都蕴藏着财富,等着我们去握掘。

“认识自己”,被公认为希腊哲人的最高的智慧结晶。一个人只有经过深刻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批判、自我改造,拥有独特的眼光,才能逐渐圆熟而迈向充满机遇之路。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作文

老师曾经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现在要我在大庭广众、光天化日之下,“数落〞自己,说出自己的缺点,是有一点难以启齿。但也不要因为如此,就自暴自弃,因为没有人一出生就十全十美的。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今天就开诚布公,好好反省,好好的'检讨自己的是非吧!

oh!no!我到底在做什么啊?我怎么,丈二金刚——摸不着头绪!一早起来爱摸鱼,玩具散满地,我在旁边笑嘻嘻,看着妈妈七窍生烟好生气,我好似身在枪林弹雨,小心被轰得毫无招架之力,还不快点找掩避,不然就快跟妈妈说:“对不起!〞我丢三落四、糊里糊涂的坏习惯,再不改,就真的会无药可医!“你的功课写好了没?〞妈妈总是这样问我,因为我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做事情都心不在焉,一心二用,三心二意,才会使得老是我拖泥带水。“成也于“心〞,败也于“心〞〞,都是因为“心〞,所以我被妈妈的“爱心〞炮弹,轰得千疮百孔,无力招架了!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更因为这样,我才要把爸爸妈妈曾对我说的金玉良言,谨记在心,对我做的点点点滴滴感恩在心,洗“心〞革面,改正自“心〞,一切从“心〞开始出发。

做事前先拟定方案,在做事情时专心一致,不要东张西望,我相信只要我下定决心,这些缺点都可以改正,而且变成我的优点。这一点我可是信心满满!有一必有二,有二必有三,无三不成礼。我还有一大堆缺点,我怎么说也没完没了,等我说完,天都已经黑了,甚至三经半夜了!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可以变得可圈可点,人见人爱,让别人刮目相看;相反的,“牛牵到北京还是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别人看到你,只会对你叹一声好长好长的气。

文档为doc格式。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

这本书告诉我们: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阴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既然我们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我们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我们自己心中的阴影指给我们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

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荣格曾说:“幻想光明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会教你承认、接纳和拥抱内心中的阴影,让你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帮你敞开心扉,彻底改变你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其实真正的自己并没有这么可怕,只是我们在乎太多外在的东西,所以一直想要逃避真实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吧,你会发现你会过得更加的开心,发现这世界还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不曾注意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

“不是我们存在于世界中,而是世界存在于我们心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存在于我们心中的是各种各样的潜能,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正是这些潜能和可能性把我同世上的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让全人类成为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反映,每一个人心中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当把一张“全息”照片剪成许多碎片时,透过每一小片都可以窥见整张照片的内容,同理,我们每一个人就好似世界的全息照片一样,透过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以窥见全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摘抄上述内容,是因为这段文字写的太好了,个人和宇宙的关系说的非常明白。每个人的内心都携带了全人类所有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人类的情感包含积极地和消极的,如爱和恨、美与丑、勇敢于怯懦、优雅与粗俗、无私与贪婪、健康与病弱。这些人类身上的特质在外部条件成熟时,就可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只有理解了这种现象才能认识人生的本质,并找到真正的智慧和无限的自由。

如果我承认,在我的身上本来就具有一切积极和消极的特质,所以我就不需要刻意伪装,假装某些特质不存在。各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是因为伪装、假装某些特质不存在造成的。比如:我跟你不同,因为我瘦你胖,我聪明你愚蠢,我勇敢你软弱。我积极你消极等等,类似的想法。这些想法产生或制造的隔阂,让我们无法拥有完整的自我。

“凡是我们能从别人身上看见的特质,都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某项特质的话,就不可能在别人身上辨认出这项特质来。如果你为别人的勇敢所鼓舞,就说明你心里也有同样的勇气。如果你嫌别人太过自私,就说明你心里也存在自私的种子,随时可能生根发芽。我们所欣赏的一切,所嫌恶的一切,都可以与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一一对应。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潜能。

研究印度传统医学的专家维桑特.赖德曾说:“每一滴水都包含整个海洋,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整个身体的智慧。”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包含了全人类在所有方面的潜能,所有人都拥有爱、力量、创造力、同情心,也都拥有弱点、贪婪、私心和愤怒,只是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都是完整自我的一部分。因此,要找回完整的自我,我们必须对自己内心中潜藏的每一种特质都抱以包容和关怀的态度。

约翰.威尔伍德在《爱的觉醒》中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城堡,里面有宽敞的走廊和数以千计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宝,这个珍宝代表了个人内心中的一种特质,整座城堡就是所有这些特质的'统一体。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造访我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现了越来越多阴暗的角落。当我对某些房间里的特质感到恐惧或羞耻时,就会锁上房间的门。还有当我访问别人的城堡时,如果发现我所拥有的某个房间别人都没有,我就会把这个房间锁起来。

城堡的比喻我们的内心世界确实非常广阔。如果我真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必须克服心中的恐惧,走进城堡,把所有锁着的门一扇扇打开。找回曾经打开又被遗弃的宝贝。这样,我就能重新拥有完整的自我。

我希望不停的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把所有锁着的门全部打开,让我拥有完整的我。

哲理故事: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我想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去坚信所讲的课程所面对的项目以及所经历的挑战,也正是因为自信不足所以就用外在的表情来掩饰满满的忐忑与不安!包括在不合时宜的场景急于表达,而越是这样越将自己的不成熟不自信彰显的淋漓尽致!所以归根结底无论是不顾及对方感受还是不分场合的快言快语亦或是讲课时的生硬,其本质原因都是对自己不够自信对内容不够熟悉!

虽然发现了自己很严重的不足,但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我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焦虑急躁,反而慢慢平静下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不足!确实人不能长时间的困在焦虑不安里,要尝试让自己从眼前的一地鸡毛里解脱出来!所以回归到问题本身要解决这些存在已久的坏习惯,我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下三条原则:

2.每次讲课之前,无论之前是否讲过,每门课程都至少试讲6次以上让内容彻底印在脑子里,不被内容牵着走,自己做课程的导演和编剧!

3.如果又不小心犯错,认真分析找到根源性原因然后复盘总结!提出可衡量可操作的符合smart原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