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专业17篇)

小编:FS文字使者

教学工作计划还应该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和年度计划相衔接,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小学数学教案《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 76-(28+20)

52-4×6 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 (2)9×5+9

(3)5+1×9 (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写有复习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了24张画,平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了26个,第二天卖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总结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二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教学内容:复习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应用题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做复习第6题。

(1)学生读题。

(2)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怎样想。

(4)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两题里求已经铺的米数算法不一样。

2、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还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看哪个数量还不知道,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组织练习。

1、做复习第8题,

(1)清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每道题各是怎样想的。

2、讨论复习第9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3、讨论复习第10题。

问: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四、讲解思考题:

(1)说出图意。

(2)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妈妈比小英大几倍?妈妈比小英的多少岁?

(3)从线段图上,你知道小英是多少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进一步知道了些什么?

六、作业:

复习第7、9、10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简单应用题的提高,是学生思维的飞跃。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有两点感受:

(1)、学生读题的习惯不是很好:不会看图,弄不清题意,对于图文的题目不会综合分析,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出来,因此导致诸多错误。比如:画面上有两个筐,框里放8个西瓜,问题是:6个筐里放多少个西瓜这道题用一步计算的同学真不少,他们看一遍就做,8×6=48,没有看见图中画的是两个筐,你必须想一个筐里放的是4个,才能算6个筐里放多少,应该8÷2=4(个),4×6=24(个)。

(2)、有的学生只看教师判的对错,自己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比如:整理和复习第三题,让学生看图提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要运24筐水果,一辆三轮车每次能运4筐。可以提出“几次可以运完”或“要一次运完,需要几辆三轮车”第一种做法,24÷4=6(次)大部分学生能理解;第二种做法,24÷4=6(辆)只有一部分的人理解,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目的过程。

题。学生能在讲题的过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过有条理讲题,理解题意。

2、尽量让学生多说,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3、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对中间问题,理清解题思路。

4、教师在细致分析每一道题时,要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1.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已有条件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关键。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篇头动画。

1.师:小朋友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

2.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想看吗?会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题歌)。

3.刚才我们看的是什么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

4.今天蓝猫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请看屏幕:(播放专卖店录像)。

(二)书包信息。

5.师:从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6.生:黄书包有6个、蓝书包有6个、红书包有6个、

7.师:除了颜色,还有什么不同?仔细数一数,大书包有几个?小书包呢?

8.生:大书包8个、小书包10个。

9.师: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提问)。

10.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计算?8+10=18(个)、6+6+6=18(个)、63=18(个)。

11.问6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周以后这里的书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卖出了一些书包)。

13.师: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样,一周后,专卖店卖出了15个书包。

师:现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数学问题了?(还剩多少个书包?)(非常好)。

二、讲授新课,主动探究。

(一)研究例题。

1.师: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哪个小朋友先来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

3.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5.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真棒!)。

6.师:用第一种方法的小朋友举手,第二种呢?有没有想出两种方法的?

8.生(1)蓝猫专卖店进了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如果出现两问的编题,师作出肯定: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1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1.问第二种:你们又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来叙述成一道应用题?

13.选择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同学,他们又是分几步来解答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说一说。(谁来交流一下)。

14.出现全部信息: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说的真好)。

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quot;还剩多少个书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师: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虽然在题目中没有出现,但它其实就藏在题目的中间。需要我们小朋友自己去发现。

17.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几步来解答?(两步)(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继续研究。

经理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又进了两箱书包。

1.出现两箱书包,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谁有本事求出来?

2.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个书包?

3.师:那怎样才能知道呢?

4.生:打开数一数、查看包装上的数量。

5.师:真是个好办法,(每箱有30个)。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6.生:302=60(个)60=3=63(个)。

7.师问:302求的是什么?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8.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9.生: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师:下面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师:轻声读一读每道题目,再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先求什么?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教学内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3×15×20900÷15÷204×5×8160÷8÷5。

2、出示复习题: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每人一种解法,画图并列式计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学读题,对比复习题,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过标注,使学生明白,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每台8小时织?米5台8小时织布160米,每台8小时织?米(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感知算理。)。

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怎样做?

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中的哪一段,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分步解答。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

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160÷5=32(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32÷8=4(米)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160÷5÷8=32÷8=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由一名学生板演,形成以下板书:(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160÷8=20(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20÷5=4(米)列综合算式解答为160÷8÷5=20÷5=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9、集体订正,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讨论: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读题,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第1、2题。

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例如,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生:好!(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6支红铅笔)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拼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本人将课前的单人游戏转变为合作游戏。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生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以游戏结束,使学生再次达到学习高潮。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本人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从进入画面开始,学生就像身临其景,很容易就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立刻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生:好!(兴致雀跃)(电脑显示情景)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生:皮球。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看着电脑一步步的演示,学生很快就编出一道应用题,生:商店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有利于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成应用题来解答;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比起只是文字的呈现显然来得更生动、活泼、有趣多了;也是因为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被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又如,在例题教学完后的对应练习中,我选择了一道和购物有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继续利用例题出现的情景来强化新知。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电脑显示题目)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两步应用题教案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教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

一、导入新课。

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

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

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教师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出得数)。

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

二、尝试操作。

教师在磁性演示板上,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三、尝试练习。

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

(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后要求学生尝试说出道理)。

2、练后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上的例题,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练习说出算理。

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和白兔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只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要用两步计算。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

1、(1)学校里有12盆月季,9盆米兰。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学校里有12盆月季,米兰比月季少3盆。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公园里有6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4倍。一共有多少只猴?

五、数学游戏。

a)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互相拍)。

b)猜盒里的铅笔。(与导入新课游戏相同)。

c)编题比赛。

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游戏的长短根据所留时间而定)。

六、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出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评点:邱学华老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观念,用尝试教学理论作指导,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材,紧扣教学重点及关键。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适当,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

教学内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

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卡片。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3×15×20900÷15÷204×5×8160÷8÷5。

2、出示复习题: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每人一种解法,画图并列式计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学读题,对比复习题,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过标注,使学生明白,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每台8小时织?米5台8小时织布160米,每台8小时织?米(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感知算理。)。

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怎样做?

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中的哪一段,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分步解答。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

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160÷5=32(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32÷8=4(米)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160÷5÷8=32÷8=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感知计算方法。)。

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由一名学生板演,形成以下板书:(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160÷8=20(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20÷5=4(米)列综合算式解答为160÷8÷5=20÷5=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

9、集体订正,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讨论: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读题,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三第1、2题。

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

文档为doc格式。

两步应用题教案

复习第1—5题。

进一步认识有三个条件的初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巩固从条件想起的综合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

找出所求问题的中间问题。

小黑板、投影片。

这节课我们复习本单元学过的一些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并能正确解答。

二、整理思路。

1、学生练习。

(1)果园里有8筐苹果,每筐30千克。卖出100千克后还剩多少千克?

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想的。列式解答。

指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从条件想起,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题目的结果。

三、练习。

1、做复习第1题。

(1)说说每题怎样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2、做复习第2题。

(1)学生先做,

(2)说说根据什么条件求的什么?

(3)比较:这两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的算法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要根据条件与条件的联系,正确选择算法。

3、做复习第4题。

说说这两题哪一步解法相同,哪一步解法不相同?为什么?

四、复习小结。

今天复习是什么内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你还明白了些什么?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3、5题。

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4)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

复习第6-10题,思考题。

进一步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巩固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难点:找出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

小黑板、投影片。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本单元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应用题里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1、做复习第6题。

(1)学生读题。

(2)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怎样想。

(4)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两题里求已经铺的米数算法不一样。

2、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还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求问题的数量关系,看哪个数量还不知道,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做复习第8题,

(1)清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每道题各是怎样想的。

2、讨论复习第9题,

(1)看图,说说图意。

(2)这道题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3、讨论复习第10题。

问:可以补充哪些条件?

(1)说出图意。

(2)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3)妈妈比小英大几倍?妈妈比小英的多少岁?

(3)从线段图上,你知道小英是多少岁?

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你进一步知道了些什么?

复习第7、9、10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

1、加强一步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应用题思路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合理选择条件能力的培养。

课件。

同学们,想和王老师交朋友吗?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生介绍)你想了解老师的情况吗?想知道哪些呢?(生: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生猜,学生情绪高涨)老师今年到底多少岁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17岁,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今年27岁,张老师今年多少岁?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算一算,(老师装作若无其事)学生开始计算。

很多学生开始议论,觉得题目有些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算好了(用10+27)。

2、学生补条件(根据学生的提问,电脑逐步显示)。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的x倍。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老师的x倍。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直接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x倍。

(你有胆量试试吗?学生试做第(1)题)。

3、尝试解答。

4、交流想法。

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怎么想到要先求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学生相互说说)。

你还有其它想法吗?(求张老师今年几岁?张老师年龄与谁有联系?)。

比较两种思路。(小组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路解答余下的两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

比较刚才3题,解题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都要先求王老师的年龄)。

5、加强比较。

6、为什么前面几题只需一步计算,而刚才的几题需两步计算呢?(小组讨论,突出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

1、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条件做一做。

(1)电脑组的人数是英语组的3倍。

(2)科技组的人数比电脑组少25人。

(3)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和英语组的总数多10人。

(4)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多5人。

(5)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3倍少5人。

(6)文艺组的人数比英语组和科技组的总数少5人。

2、学生说说思路。

3、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今天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导入从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生成数学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要探索的问题。在展开阶段,能通过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来补条件,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多角度、多侧面的考虑问题。练习题的选材能充分联系学校、社会实际,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补条件、选条件,突出了应用题的思路训练,加强了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减两步应用题教案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学习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是由求总数和求剩余两个一步计算应用题合并而成的。教材通过两道有联系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过渡到例题,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应用题情节的发展顺序一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情境导入时,从学生日常的生活问题坐公车出发,贴近学生,数学源于生活;教学新课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充分发表的自己的意见,做到反馈交流;练习时,安排了两种类型:1、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题;2、提高练习,通过补条件,加深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练习中,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1、使学生初步掌握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思路和方法。

1、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也遇到了,出示例1(改编)。

公交车上有乘客40名,开到武林广场下车16人,上车8人。现在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例1没有什么困难。

2、板书:各种情况。

(4)16-8=840-8=32。

3、弄清每一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同一思路,只是一个分步列式、一个综合列式。(3)先求上车后,再算下车的。请学生按生活实际,一般先下后上。(4)不做特别要求,16-8即抵消了8位上下车的乘客。

4、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为合适、简单的方法再进行解答。

5、组织讨论:

读题后要先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计算。(学生感觉到要先求出中间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没有直接告诉你的,要自己动脑筋想。)。

6、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课件出示)。

(2)我校有图书1080本,捐出574本,又买来638本,现在学校有图书多少本?

(3)学校有本子20xx本,又买来884本,开学发掉1789本,还剩多少本?

(4)运来点心560块,吃掉128块,又运进76块,现在有点心多少块?

肯德基生产炸鸡腿1500个,,,现在有炸鸡腿多少个?

书本p2415。

1、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板演,其他同学自行计算。

2、规范书写横式、竖式、横式、竖式、答。

3、答对一题,小组加星;错误,要请小组分析错误原因,要读懂题意。

开放性应用:可以先减、再加;也可以先加、再减。开拓学生的思路,不要形成定势。

整节课的设计中,着力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教学理念,数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科学,从学生常见生活现象着手,逐步引入到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当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美,并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后,能够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碰到一些实际问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

2、正确理解解题思路。

理解解题思路。

小黑板。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课题。

关于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有一个已经知道,有一个还不知道。

在解应用题的时候要先求出不知道的已知条件,再求问题,解答。

出示。

幼儿园买来12千克水果糖,13千克奶糖。分给小朋友1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读题。

求问题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一共有多少千克糖和分了多少千克糖)。

哪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个不知道?

一共多少千克糖不知道。

所以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生动手解答。

指名板演。

1一共有多少千克糖?

12+13=25(千克)。

2还剩多少千克?

答:还剩10千克,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两步应用题》。

出示例2。

幼儿园买来25千克糖果。分给小班7千克,分给大班8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读题。

问题是什么?要知道还剩多少千克就要知道一共多少千克和分了多少千克。

分了几次?

引导学生明确连续分两次的可以一次一次分,也可以两次和起来再一起分。

生动手解答。

师巡视指导。

集体订正。

1、出示。

商店运来800根竹竿。上午卖出147根,下午又卖出85根,还剩多少根?

师巡视。

个别指导。

集体订正。

2、出示。

停车厂原来停有小轿车37辆,面包车25辆,开走了16辆,还剩多少辆?

生独立解答。

总结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明确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思路。

117页12、13。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目的在于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