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怀抒情(热门18篇)

小编:MJ笔神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字里行间的文字,更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流露。阅读优秀作文的范文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清明感怀作文

清明节是一个踏青节日,春天已经完全来到身边了,清明节也是一个缅怀先辈节日,先辈已逝,年华正流。人生能有几回梦?在光与影交织中,我已无力去憧憬。在鳞次栉比中遨游,我已无心迷恋。又是一年清明时,燃烛,仰拜,在香烛淡淡香气中,我感觉我已悟到了什么。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先辈们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故事就告终了,剩下,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非常重要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假如按照旧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特殊气氛。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先辈们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故事就告终了,剩下,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清明感怀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自有了杜牧的这首清明七绝诗,于是清明节从此少不了凄冷的春雨绵绵的春雨。这千百年来的霏霏淫雨,淋湿了唐的豪情万千,淋湿了宋的婉约无限,淋湿了元的强悍霸道,淋湿了清的奢华无边,淋湿了现代的风云变幻和沧桑巨变。这霏霏淫雨,淋湿了千百年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也淋湿了他乡与故园之间的千里关山路。我这个远走他乡的孩子,也在遥远的地方,也在每个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总是感伤。这个北方的城市,清明也许不曾有雨,但是只要是清明这个字眼出现,总不免倍加的思念故人,思念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个年头了,这十年的清明,我从不曾能回去一趟,去母亲的坟头添一捧黄土,烧一刀黄纸,上一柱香,磕几个头。总是在清明时节看着路上行色匆匆赶着去上坟的人们,独自感伤。也不知道母亲在天国是否安详?也不知道母亲在天国是否知道,儿子这虽然没有赶到跟前,其实儿子的心总是在强烈的思念母亲?吴头楚尾的那方家乡那片土地,清明节总飘下的清明雨,是我思念的眼泪,那掠过带有寒意的春风,轻声呜咽,一如我思念母亲轻声无言的叹息。我想,冷冷的清明雨肯定又湿了弯曲的山路,湿了坟前的树十年的时间里,思念母亲是深深地悲恸,是无限的伤感,是不能放却的情感。心底深处在某个地方已经结成了老茧!总在这个思念故人的节气里,沉醉于对母亲的无尽思念。这种伤痛和遗憾,总不能弥补,总不能自拔。

当接到老家电话之时,其实在我意料之中。千里归家路,我们开车一路狂奔,火热的七月,弥漫着燥热的空气。天黑之时,踏进家门,家里亲友都在,堂屋里放着一口尚未油漆的白色的棺木,那么刺眼和震撼。我扑到在母亲的床前,长跪不起,母亲已经深度昏迷,紧闭双眼,无法看见我这个泪雨滂沱的儿子了。整整一夜时间,我没有合眼,忍住抽泣,对着母亲轻轻的`呼唤,我看见母亲眼角流下的眼泪,却始终不能看我一眼,母亲真的太累了真的太苦了,这么多的苦难折磨的她连睁眼看我的力气也没有了。这个景象永远刻在我心深处,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是痛的钻心。在我回家的第二天早上,母亲在我们的哭泣声中平静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为之辛苦奉献一生的家。我想,即使是母亲没有力气能看我最后一眼,但她一定知道我在身边,因为她听到了我整夜的呼唤。我在老家整整半个月,在乡亲们的安排下,进行一项又一项的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身后事。麻木的我竟然没有流泪,茶饭不思,夜不想寐,就像一个木偶一样,在那段时间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悲痛,或许是过度悲痛,心如死。半个月下来,谁见了我都说瘦了干了疲了,是啊,瘦了十几斤,只睡了三五个觉。返回这里,我一个人,工作之余,其他时间总是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沉浸在遗憾之中。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远离家乡远离母亲,在母亲害病的这几年我极少能在床前照顾一二,却总是让母亲为我担心!母亲总怕因她缚住了我的脚和手!这成了我永久的遗憾!如果能够重来,我愿意抛弃所谓人生理想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终日伺奉在母亲的身旁。每当看到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总感受他们母亲的殷殷关切,他们却不耐烦不珍惜,我不免时有气愤和心伤。

如今又到清明时节,思念的情怀被这心里的清明雨洗涤,更加的清晰和浓烈。虽然这清明时节,儿子不能赶到跟前为坟头插上几株鲜花,添上黄土,但我想母亲一定能感受到我这份深深地怀念,这份深深地怀念也一定会化作家乡的春雨,落在母亲的坟前坟后,湿润每一片土地。母亲在天国也一定知道这是远方儿子因深深地思念抛下的点点清泪。

清明感怀抒情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给人的印象似乎一直是湿漉漉的,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就如现下,清寂的烟雨绵绵,错杂的斜线交织濡染,织成一幅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车窗外,满城碧树堆烟,青青的颜色像画家随手涂抹的淡彩。红红白白的杏花宛如天女裁出的冰绡霞帔,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中。苍翠的田野间一抹抹岚烟浅笑着舒卷。这样的天气淡淡的被车内悠和乐声悄然带出回忆的滋味,有一点挥之不去的余甜,更多的却是满腹无处可藏的辛酸。

爷爷,你在这里还好吗?我们回来看你啦。还记得那一片田地,您站立于这片蓝天之下伏身在这方厚土之上,早出晚归,苍劲的手握紧犁把和锄柄,沉重的脚步结结实实地踩响泥土;还记得那片橘林,我们童年的乐土,您摘下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橘子给我们解馋,扑鼻的清香中回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少儿时代的往事,一如您忙碌的身影已随着天使缥缈到天国;只有您声声叮咛伴着我,如那青草分娩出的露珠在春天的暖阳下,怎么也蒸发不掉。

烟雨弥漫的山野中,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与老人话话过去一年的或得或失,没有回音,却蓦然觉得心安。

下山的途中遇到了幼时的邻居,父母便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也远离了这座小镇,在外谋生,在清明时回老家看看,拜祭祖先。站在山上,我望着这片曾经熟悉到骨子里地方,丝丝怅惘溢出心田:人生也许就有那么多的无奈与不情愿。一万个不愿意看到鲜花香消玉损在风前雨后,但她终究会凋谢;一万个不情愿看到圆月消逝在云里雾间,但她终究会残缺;一万个不愿意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但诸多的无可奈何使我们挥泪而去。爷爷弥留之际,叮嘱我们,将他的骨灰送回到这片土地,只因为这里有他的根,有他的魂。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因为种种原因,远离故土。但地理距离的远近,扯不断他们与故土,与祖国的情丝。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曾这样诉说过他的祖国:“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大陆,壮士登高叫她九州,英雄落难叫她江湖。”每当清明时节,海外华侨,眺望祖国方向,撒一壶清酒,缅怀逝去亲人;台湾同胞,寻亲大陆,坟前哭诉旧时时光;漂泊游子,重返故乡,一捧菊花倾诉过往依昔。

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眼角的湿润。蒙蒙烟雨仍在烟雨蒙蒙,我们将再次告别故乡,去追寻我们留在他乡的梦想。当车轮再次启动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次清明归家,念着往事开始新的奋斗。

望着眼前不断后退的故乡风景,我念起了汪国真的《故乡》:“有一片繁茂的老榕树,总让我向往,还有那海风,和那海风梳理过的灯光。我的记忆,常常走不出,那条蔚蓝色的走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明感怀作文

今天,四月四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当太阳经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时即为清明,约为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清明时分天气逐渐转暖,草木日渐繁茂。清明这天,一般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今天一大早,奶奶就已经起床了,开始和面、擀饼,最后烙饼,入锅。终于,一张张美味的饼出炉了。最有意思的是自己卷饼。“当一位美食家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这就是我亲身体验后的感觉。

下午,奶奶准备好了烧纸,还有各样各样的供品,去给老爷爷上坟。小时候,老爷爷就十分疼爱我,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自己总是舍不得吃,都会约我留着。现在回忆起那个时候,常会叹息道:“老爷爷现在如果还在的话那该多好啊!现在,可惜我不能报答他了!烧纸时,就让那漫天飞舞的纸灰来寄托我的哀思吧!扫墓时,把墓扫得干干净净的,远在天堂里的您就安息吧!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您对我的呵斥和关爱的!”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首古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广为人知的千古名句,被人们广为传诵。它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清明时节的场面,同时也把作者自己的心情得淋漓尽致。总而言之,许多人都喜欢它,我个人也很喜欢这首诗,更喜欢清明这个节气。

清明抒情作文

“野塘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然而,清明节的沉沉之气好象渗满了这人间。

残阳如血,乌鸦哀鸣,遥望这世界到处都有混沌空蒙或浓或淡的血色,苍茫大地就熔化在这血色里。

我此时在学校镜湖旁独自无语久伫,突然远处飘来张国荣的经典成名曲《风继续吹》,我不由得浑身打了一个寒颤。我喜欢这很有散文诗感的歌名,但我久伫在镜湖边不是因为张国荣,而是因为清明将重新引起我对生命的思考。

残阳继续落,风继续吹,清明来了!清明又来了!

我一向很讨厌清明这个我很敏感的时节到来,它总惹起我对逝去的亲人,惹起我对有着菩萨心肠的外婆;对极有个性,傲骨铮铮,横枪立马的父亲的痛苦思念,它总使我回忆到我曾几次经历过的“死”,它总使我想到“生命,生与死”这个不尽折磨式炼狱我灵魂的问题。我十分讨厌它的来临,却使尽全力,耗尽心血也阻挡不住它无情的脚步。它明明是个蛮不讲理的人,有时候象个超级隐形杀手一样那么突然那么不可思议地袭到,有时候却又施施然吟哦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以显示是知识阶级的诗句踱着步子来了。

清明节“红了樱桃,黄了琵琶,绿了芭蕉”这客观现实的功绩我倒是有意无意地忘了,却只记得前面那一句“春光容易把人抛”.晏殊半醉徘徊红径,无可奈何地轻叹“无可奈何花落去”.李煜跌落酒杯,仰天悔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我呢?刚与曹孟德煮酒论英雄,在滚滚东去的大江上,清洌的晚风中横槊赋诗,高歌一曲豪放悲壮苍凉的《短歌行》,又和苏轼一起纵声旷达不羁里深蕴着沧桑凄凉的大笑。

快哉!快哉!转过身来,却独怆然而涕下。

清明感怀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给人的印象似乎一直是湿漉漉的,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就如现下,清寂的烟雨绵绵,错杂的斜线交织濡染,织成一幅薄纱,将天地都笼了进去。车窗外,满城碧树堆烟,青青的颜色像画家随手涂抹的淡彩。红红白白的杏花宛如天女裁出的冰绡霞帔,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意中。苍翠的田野间一抹抹岚烟浅笑着舒卷。这样的天气淡淡的被车内悠和乐声悄然带出回忆的滋味,有一点挥之不去的余甜,更多的却是满腹无处可藏的辛酸。

爷爷,你在这里还好吗?我们回来看你啦。还记得那一片田地,您站立于这片蓝天之下伏身在这方厚土之上,早出晚归,苍劲的手握紧犁把和锄柄,沉重的脚步结结实实地踩响泥土;还记得那片橘林,我们童年的乐土,您摘下一个个又大又甜的橘子给我们解馋,扑鼻的清香中回荡着我们银铃般的笑声。少儿时代的往事,一如您忙碌的身影已随着天使缥缈到天国;只有您声声叮咛伴着我,如那青草分娩出的露珠在春天的暖阳下,怎么也蒸发不掉。

烟雨弥漫的山野中,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与老人话话过去一年的或得或失,没有回音,却蓦然觉得心安。

下山的途中遇到了幼时的邻居,父母便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也远离了这座小镇,在外谋生,在清明时回老家看看,拜祭祖先。站在山上,我望着这片曾经熟悉到骨子里地方,丝丝怅惘溢出心田:人生也许就有那么多的无奈与不情愿。一万个不愿意看到鲜花香消玉损在风前雨后,但她终究会凋谢;一万个不情愿看到圆月消逝在云里雾间,但她终究会残缺;一万个不愿意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但诸多的无可奈何使我们挥泪而去。爷爷弥留之际,叮嘱我们,将他的骨灰送回到这片土地,只因为这里有他的根,有他的魂。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因为种种原因,远离故土。但地理距离的远近,扯不断他们与故土,与祖国的情丝。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曾这样诉说过他的祖国:“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大陆,壮士登高叫她九州,英雄落难叫她江湖。”每当清明时节,海外华侨,眺望祖国方向,撒一壶清酒,缅怀逝去亲人;台湾同胞,寻亲大陆,坟前哭诉旧时时光;漂泊游子,重返故乡,一捧菊花倾诉过往依昔。

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眼角的湿润。蒙蒙烟雨仍在烟雨蒙蒙,我们将再次告别故乡,去追寻我们留在他乡的梦想。当车轮再次启动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次清明归家,念着往事开始新的奋斗。

望着眼前不断后退的故乡风景,我念起了汪国真的《故乡》:“有一片繁茂的老榕树,总让我向往,还有那海风,和那海风梳理过的灯光。我的记忆,常常走不出,那条蔚蓝色的走廊……”

感怀清明作文

清明的风吹拂着昨日的记忆,清明的雨落在断肠人的心田。风轻轻地吹拂昨日的记忆,红尘的路有多长,就有多少离别的哀愁,唯有思念和追忆延续了一季又一季的漫长。

片片纸灰飘扬如蝶,每一片都在诉说着曾经,每一片都蕴藏着一个故事。几十年的光景就这样走过了,一本本精美的连环画册带我走进了文学和梦想的世界;一个个父亲亲手制成的五颜六色的发卡点缀着童年的靓丽多彩。一条漂亮的金牛坠项链伴我走过了岁月的沧桑,一架白色的小飞机曾无数次飞进我的心空。

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那样清晰,那样亲切。不能忘儿时看花灯的情景,我坐在父亲肩头,搂着父亲,牵着妈妈,那场景是记忆中最温馨浪漫的画面。不能忘营口湖边惊险的一幕,父亲拼尽了全力把差点掉进湖中的我救回岸边。不能忘北戴河的那情那景,我和妈妈陪伴父亲走过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

父亲用最朴实的言行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病魔顽强抗争的态度演绎了生命的坚强。父亲是那个在危难时刻舍身忘己救你的人,父亲是那个为你遮风挡雨而不求回报的.人。父亲坚强的手臂,总会在失落时温暖我的无助;父亲和蔼的话语,总会在孤独时温暖我的疲惫;父亲慈祥的笑容,总会在脆弱时温暖我的心房。父爱如涓涓细流,它来自于一个玩具,一个发卡,一盘军旗。更来自于一种陪伴,一种默契,一份信任。

这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虽然父亲再也听不见我的呼唤,再也看不见我的笑脸,再也无法陪我下一盘军旗。可我依然相信,父亲正在天堂默默的注视着我,保佑着我。他能感知我的心事,能看到世间发生的一切。

逝去的,是昨日的伤痛和回忆,留下的,是还要继续的生活。失去的,我会永远怀念;拥有的,我会倍加珍惜。

带着一颗窄窄的心,我来了。带着一颗释怀的心,我走了。希望天堂的路不再迷离,愿在天堂的亲人们不再有病痛和伤害。

忆清明抒情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阴雨连绵愁绪渐长,走在杂草众生的山间小道,任雨打湿我的衣襟,随风吹乱你抚摸过的发,我在过往的回忆中神伤。你温文尔雅的笑,你那斜斜的帅气的刘海,你看我时那溺爱的眼神,还有你那不该了结的青春,轩,我想你了。

你的离去成了我心中永不凋零的殇,你怎么舍得?怎么忍心?这条路我们一起走过,那是我们去拜祭死去的爷爷,为什么现在你安安静静的呆在另一个世界余我一人走这条寸步难行满是哀伤的路,而我祭奠的对象却是你,我的哥哥。泪静悄悄的滑落,我无声的悲泣着,因为你说过要坚强,没有谁会永远陪着我,没有谁会像你一样在我哭泣的时候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自你走后我便没有在任何人面前哭过,即使你的葬礼我也不用眼泪为你送行,我知道你不喜欢。

那时候的我是多么的弱小与无能为力,甚至都来不及叫你别走,那抹刺眼的红分断了你我的世界,我的哭诉呼喊你都听不见,一次次的晕厥你也无法心疼,在梦中你依然活在我的世界,我还是跟以前一样像个跟屁虫似得跟在你后边,还是跟你撒娇让你给我买圣代,还是摔跤后大哭大闹的要你哄着我,还是缠着你给我讲解我不懂的几何证明题,还是挂着那幸福快乐的微笑,可醒来听到的不是听到你说小懒猪醒来了要吃饭了哦,而是震耳欲聋的哀乐,站在你的灵前,望着你那朝气蓬勃的面容,挂着淡淡的笑,我真的无法相信你从此在我的世界里退场,没有了你,我的世界从此苍白,昨天还叫我小屁孩的哥哥今天就呆在那个丑陋的箱子里边,我不要。

【散文清明感怀】清明感怀

这个清明可以用云淡风轻来形容。没有了往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谓春风拂面,繁花似锦。而清明回到杂草丛生的老屋祭奠亲人,心情难免多了几分沉重。古木参天亲亦远,屋是人非泪纷纷。老树,老屋,亲人已逝,难免触景生情。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老屋还在,而那伴我成长的革命的老纺车和伟大的织布机只能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了。仿佛那伴我入眠的嗡嗡纺线声和咔嗒咔嗒来回穿梭的织布声犹在耳畔。有一个不辍劳作的身影愈加清晰。哦,那就是我亲爱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我要把母亲织的老粗布永久地珍藏下去。

因为那是母亲的温度……。

2

什么是清明?就是那些和煦的春风吹散了一片片盛开的花瓣,也清扫着每一位逝者的居所,仿佛一切都那么干净明了。也许清明就是这样的节奏,生者逝者,一切归于清明。雨纷纷不是清明的节奏,泪纷纷也不是生活的节奏。

有位孩子大学时的家长朋友,每逢节日都晒晒家人团圆的照片。当然,今年也不例外。父母公婆夫妇儿女,一大桌子人,真正的圆满,真正的幸福。我送给她两句话:一人一口,个中三味。也是三个字:一,合,全。一,一体,一家人。合,合家幸福。全,儿女双全,父母双全,全家福。愿天下人全家福,一家亲。

有人说合家欢乐。生活不可能总是欢乐。失去亲人遇到困境时人不可能欢乐。幸福也不等同于欢乐。个中三味,就是说生活丰富多彩,五味杂陈。生活就是各种味道的调和。其实味道就是人的一种对生活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态度。尝过了,试过了,拼搏了,奋斗了,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就有了信心,勇气和力量,也就有了长远的成功幸福和圆满,也才能真正做到一,合,全。

再见,清明。

再见,亲人。

相信。

明天会更好。

清明感怀散文

杏花次第开放,纷飞的细雨便随之而来。日子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清明。

拂开两千多年历史的晨雾,散入五侯家的青烟早已不知所踪。唯有那深刻的民俗,印在黄皮肤上,代代传承,在细雨的氤氲中,在柳梢吐绿的期待中,不负众望,成为一笔民族深厚的文化遗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终于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翻开古书今文,你可以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清明。这是一个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的节日。

自秦汉以来,扫墓成为清明不可或缺的礼仪活动。上三五鲜果,酹几盏淡酒,捧一抔新土,燃两对红烛,点几枝袅袅的青香,采路边素白的野花做一个花环,双手合十,恭敬地献上。寄托着对先祖的思念和崇敬,让孝意在无言中流淌,世世承载。扫墓的人中,多半是心情比较平和的,但遇上多愁善感的或是刚经历生离死别的,想起墓中人在世时带给自己的欢欣,成了永久的纪念,也不知道他们在另一世界过得可好,那心里贮存的泪啊,不由自主喷涌出来,比起天上飘飞的春雨有过之而不及了。

在春和景明的清明节踏青、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插柳等活动,事实一大乐事。试想,阳春四月,大地回暖,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走出去能看见嫩绿的叶,各式妖艳绚烂的花,黄鹂的动人啼鸣,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在这样清新的空气中多走走,多看看,能让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幽暗心情顿时得到释放,内心的欢畅自是不言而喻的。放风筝也是小朋友喜爱的,天上的风筝在飞翔,地上张张稚嫩的脸上,幸福一波一波的绽放开来,在和煦的春风中拔节。

说起插柳的习俗,有人认为是源自《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在亲人、朋友离别时,用赠送柳枝的方式来表示难舍难分,不忍相别之意。柳叶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柳枝,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一词,就蕴含着“大地新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也寄寓着希望亲朋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到了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的祝福。

清明一到,也意味着忙碌的春播季节到了。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好适合农作物生长。于是,在霏霏细雨中,农民们牵牛带耙,荷锄挑担,开始了辛苦的劳作。写到这里,我又看到了年迈的父母在田间劳作的身影:花白的头发被如飞针般的雨滴淋湿,粘连在一起,满头水珠,挽起的裤管上沾满了黄泥,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的液体渗进了深深的皱纹。我心里不由得紧紧震动一下,一阵有力的疼痛感袭来。我决定,在今年清明节的时候,一定推掉所有的应酬,回到老家去看看父母,呼吸一下泥土的气息,哪怕是帮不上他们什么忙,也可以让我再次学会感恩。

清明时节雨纷纷,杏花烟雨感恩心。当我们真正地走进清明,就会明白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定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能在滚滚红尘中,升华我们的心灵。

清明抒情散文清明的抒情文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路上的行人依旧纷纷,而断魂的依旧是那些记忆。曾经遗忘的曾经早已随着年华渐长,消逝在莫名的风中。漫山遍野的青冢,堆积着无数的孤寂。樱桃花谢,青涩的果挂满了枝头,也挂满多情儿女脆弱的心头。葱茏的绿,以肉一眼看得见得速度,蔓延着。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老家的谚语如此说。

农历三月,陽光开始明媚起来。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室内呆惯了的人,突然出现的温暖,总让我有一些不适应。早上,掀一开被子,按照已经的习惯的方式,穿上厚厚的衣服,刚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可是一到中午,骤然上升温度,就会让人汗流浃背。晚上下班以后,坐在电脑前,总是不自觉地打开电暖器,可是压不了多久,室内偏高的温度又让人受不了。每一个季节的离去,都要我们改变一下早就习惯的生活方式,对于我这样懒惰惯了的人来说,总有太多的不适应。

太陽似乎起得比以前早了许多,没有了曾经的羞涩,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来了。清瘦的山涧丰一腴了,用手触一摸那些晶莹的液体的时候,指尖感受到的,不再是彻骨的冰冷。

花的香味在轻柔的风中慢慢酝酿,形成了醉人的氤氲。总有几片落英随风而至,拂过面颊,让人凭空生出无限的遐想。青草的香是淡淡的,让人感觉不到的那种,这与它们不动声色的姿态很是契合。闭上眼,隐约的还有南国女子的体一香,以及海水的咸涩味道。睁开眼,温柔的柳丝与女子的发一起飞舞,是这个季节独有的风景。

枯黄的山们,穿上了绿色的新衣,从头到脚都是新的。陽光下,行走在田间地头,踩在柔柔的草的上面,总能感觉到脚下面生命的力量。好像只有一个夜晚的功夫,所有的草都长了出来。亲眼目睹着这些淡淡的鹅黄逐渐变成蓬勃的绿,让人不得不生出几分感叹。

校园里,玉兰将放未放。在青色的外皮下,露出些许浅浅的白,没有牡丹的张狂,也没有梨花的落寞,有的只是浅浅的羞怯与淡淡的芬芳。远山上,在一片葱茏的绿色中间,星星点点的野花,也用自己鲜艳的颜色,发出了生命的呐喊。闭了眼,各种不同的花香混在一起,总让人昏昏欲睡。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节,室外很适合读书。午后,倚在墙角,翻开一页隽永的文字,思绪就瞬间开始飘飞起来。毫无疑问,这个午后将是恬静的、安适的,是可以令人长久神往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曾这样写过。

在先人的坟前,挂上一挂纸做的坟飘,看着白色的坟飘随风舞动,思绪不由得再一次回到那些痛不欲生的夜晚。在白色的挽联上,一个个醒目的黑字触目惊心,孝子的哭声震耳欲聋,锣鼓的响声凄凄惨惨。随着坟飘的飞舞,疼痛开始逐渐蔓延开来。

在火纸的残烬中点燃香,跪下,双手晃动,让明火熄灭,而后恭敬地插在先人的坟头。青烟缭绕中,先人的面容若隐若现,他们慈眉善目地,看着眼前的子孙,有几分欣慰,也有几分落寞。

再一次跪下,对着先人的坟头,磕几个头,向先人索取着各种愿望。每次做这一切的时候,我的心里都生生的疼,我们这些贪得无厌的子孙们,先人们在活着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们那么多,可是现在的他们的'肉一体早已化作了一缕青烟,可是我们依旧在不停地索要,而且,年年如此。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陽茶”,这是叶世倬的诗句,也是紫陽茶的广告语。

对紫陽茶,我不陌生,不仅不陌生,还熟悉到了不能在熟悉的地步,从小在这里长大,亲眼目睹了紫陽茶叶产业的发展。作为在紫陽农村长大的孩子,种过茶,采过茶,加工过茶,也爱喝茶,对茶也就有了自己独有的领悟。

按照中国传统的等级划分,茶算是草民一类,对生存环境没有过多的奢求,落地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儿,长相普通,甚至带有一些土里土气的味道。不需要过多的耕耘,每年冬天翻翻土就可以了,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在打春之前施施肥。没有水仙的高贵,也没有兰花的傲气,在紫陽,随处都可以看见茶树的影子。

清明前后,随着气温的回升,随着雨水的丰一腴,茶树们也争先恐后地吐出鲜一嫩的芽儿。在陽光的照射下,那些芽儿发出淡淡的光芒。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农人最为最为忙碌的时节,既要种好地里庄稼,又要把茶采下来,因为茶是季节性最强的作物之一,也许就那么几天时间,鲜一嫩的芽儿就变老了,就没法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茶叶了。

当太陽刚刚出来,茶树上的露水慢慢消失的时候,采茶人就已经在茶园劳作了。弯着腰,拉过茶树柔一嫩的枝,用手把那些鲜一嫩的芽儿轻轻摘下,轻轻地放在早已准备好的茶篓里面。每个人的动作都是那么轻柔,就连男人也不例外。很多人都不理解紫陽人陽刚的外表下,为什么会有那么温柔的一颗心,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都采过茶,采茶的时候,必须温柔,时间长了,人也就温柔了。

采茶时节,是最热闹的时节。单纯的采茶劳作,是很无聊的,无聊了,就唱歌。山这边唱,山那边和,无论是传统的紫陽山歌,还是新近的流行歌曲,紫陽人都会唱。无论是哪一种歌,从紫陽人的红一唇白齿间迸出来的时候,都洋溢着快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

捏一撮茶叶,放入杯中,沏入滚一烫的山泉水,看那些碧绿的叶儿慢慢散开,水的颜色也就有了春天的绿意,沁入心脾的甘甜,不经意间,赶走了所有疲惫,五脏六腑中的污秽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

窗外夜色迷蒙,空气也已慢慢沉睡,看看电脑上的时间,早已过了十二点。今年的清明就这样过去了,虽然对先人的思念依旧,心底的忧伤依旧,但时间不会停下脚步让我们疼痛,因为日子依旧在继续。就像那些花儿谢了,接的依旧是和去年一样香甜的果实。

清明感怀

辉煌烛彩报宗功但是写在顶端的“祭如在”三个字十分地显眼,端详许久,也没有捉摸出更多的滋味。闲来无事,翻看了《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祭祀可分为三大类,一曰祭天地;二曰祭先人;三曰祭圣贤。祭天地大多是皇帝、达官贵人之责,平头百姓难以参预;祭圣贤多为文人墨客所为;但是祭先人是人人均可参预之事。“祭如在。”祭祀的时候我们应该像祖先就站在面前一样真诚。“不知生,焉知死”,但是“不知死,焉知珍生”?“祭如在”并不是与祖先在阴风森森之中凄然相逢,而是一种生机盎然的对生者的精神净化,让生者在碌碌俗世中也有一阵静默的思索时间,想想生命,想想过去与未来。“祭如在”令人思想玄远,但目的仍然落在现实。牐牎凹廊缭凇笔且恢终嬲的真诚,是真正把这件事当成一回事,而不是只随众碌碌而祭,碌碌而散。“祭如在”作为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人文文化发展和延续的所必须。“祭如在”是要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先人,有了他们的生养之恩,才有了我们自已,我们是他们的生命延续。在感恩的同时,我们要懂得珍惜,珍惜我们的生活,把握好生命的一寸一分.

清明感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个清明节到了,今天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想到这里,不禁想起了那些之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

清明节,我们不但要思念逝去的亲人,更要缅怀英雄们。一直纯洁的菊花,放在先烈们的墓前,不禁激情澎湃,思绪万千。

想一想,红军不怕远征难;想一想,叶挺将军将牢底坐穿…像他们这样坚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才真正代表了共产党不畏艰险的品质,这应该是共产党党员都具有的品质,也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他们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这样,建起了新中国的围墙。

他们这样战斗,是为什么?因为憧憬,对未来的希望。如今,我们就生活在他们的希望中。我们都知道,这是沾满心血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更要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他们。如今的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更别说是战争的洗礼。所以,我们要脱离温室,在困境中,禁受历练,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真不畏艰险的中国人,成为刘胡兰那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人!

清明节,是先烈们在我脑海里重现的日子,越显越多…。

清明感怀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年的清明恰好是细雨纷飞,我们一行人踩着泥泞,一路蹒跚,来到叔叔的墓地。当叔叔的墓碑映入眼帘,我的心便潮湿了一大片,眼前升腾起一层水雾,说不清是空中的雾气,还是眼眶里的泪雾,只知道心中填塞了满满的酸楚。雾气迷糊了我的眼睛,通过泪眼,耳旁似乎飘来叔叔那爽朗的笑声和亲切的呼唤。

在我们小时候,叔叔还只是一个背着医药箱走村串巷的小乡医。那时,他医治的大多是各家各户圈养的牲畜,每次叔叔出诊回来就会给我们带回南瓜子、糖果、花生等那些平常难得吃到的小吃,为我们解馋。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别说是吃零食,许多家庭连一日三餐的温饱都无法保证。因而叔叔带给我们的那些小吃是现在所见过的任何美食都无法比拟的,那是一种经久难忘的味道,是一种盈满馨香的味道,是一种浓浓的爱的味道。

叔叔有如另一个父亲一样,将他的爱源源不断地给予了我。

婚后怀女儿时,妊娠反应特别厉害,是叔叔一次又一次不辞辛劳地为我打点滴,帮我度过难熬的妊娠反应期。记得有一次晚上11点多了,我忽然肚子疼痛不已,额头的汗珠如一粒粒的苞米一样咂落下来,夫急忙去请叔叔,那晚又刚好停电,叔叔在手电筒的光亮下为我诊治,待我吃完药后,叔叔不放心,又守候了大半个小时,看我安稳下来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去。

1998年暑假,我和夫一起外出广东。记得第一次我独自从广东坐长途汽车回家前打电话告诉父母,父母不放心,凌晨三点就守候在公路旁边,由于路上塞车,汽车晚点,直到近五点钟我才到达,父母在寒风中苦等了将近两个小时,叔叔见到我时,就叮嘱我,以后回家前打电话给他就行了,他会亮着灯等候我。

自打那以后,我从广东回家都没再要父母接车,每次都是在广东上车前打电话给叔叔,叔叔就会亮着灯等候我下车。

我是一个不相信鬼神之说的人,然而叔叔仙逝的那天却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无从解释的灵异事件。时至今日,我依然不相信鬼神之说,但是,我却相信心灵感应之说。

2017年,我们没有回家过年,年初五那天,夫上班去了,我和住同楼层的几个朋友闲聊了一会后,大家正准备做饭,忽然我感觉心像被什么猛扎了一下,之后就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好几次都差点撞墙上去了。总感觉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样。午饭后,惶恐不安的我,急忙打电话回家。电话打通后,接电话的不是母亲而是小妹,小妹用颤抖的哭腔告诉我:“三姐,叔叔今早过世了……”

顿时,我的胸口像是被大铁锤重重地敲打了一锤,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悲伤溢满心胸,巨大的酸楚塞满心房,任泪水肆意地流,我连擦一下的意识都没有,心底只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要回去见叔叔最后一面!”

给夫打了个电话,让他想办法给我凑钱回家,夫听说叔叔过世了,立马说,他去找同事借钱,看看能不能凑够我回家的费用。

晚上八点,夫下班回家,面对我满怀期盼的眼神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大家身边都没放多少钱,财务回家过年还没过来,没借到钱。

听完夫的话后,我狠狠地痛哭了一场,后来母亲来了一通电话,一再地说让我不要回家,因为家里那几天在下雪,路上很不安全,我若回家他们会很担心。而我也想通了,头一年由于我身体不适,一直没上班,我和女儿都靠夫那一份工资养活,并且我还经常要看病,哪有余下多少钱呢。

不能回家见叔叔最后一面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但叔叔那笑意盈盈的模样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刻进我的心里。叔叔的个子不高,浓浓的剑眉,高挺的鼻梁,两撇八字胡,一张笑意盈盈的脸,和蔼而又可亲。

无论岁月历经了多少年,无论风霜吹打了多少载,叔叔那张亲切的笑脸依然如往昔一样的熟悉、温暖;无论光阴折转了多少年,无论星辰起落了多少回,叔叔那伟大而又绵长的父爱依然如当年一样慈爱、温馨。那是一盏不灭的长明灯,那是一盏经久不息的瞭望灯塔之火,总在我心里熊熊燃烧,不熄不灭!

叔叔,若有来生,我依然愿与您缔结父女之情,将我们此生未完的父女情缘延续下去,直到永远!

清明祭抒情散文

在很早的记忆当中,每年的清明节都会下雨,不知是碰巧如此,还是上天早有安排。瞧,今年又下雨了,真让人琢磨不透。

已经有两三个年头清明节没有在家,上坟扫墓便成了父亲一个人的活。按北方的习俗,人去世后都要土葬,阴阳师拿罗盘,依据亡人的生辰八字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选定位置,挖一个和棺材一般大小的坑,然后把棺材放进去,再用土埋上,堆一个土丘便为坟头。或者在地里田埂上挖一个地窖一样的洞,放进棺材,再用土封住洞口。值得一提的是,家乡有个习俗,棺材里和死者身上不能有任何铁质东西,尤其在农村更是规矩,只是现在土地太贵,国家也提倡节俭环保,因此大城市的人一般都选择火葬。可农村就不一样了,每家都会请风水先生选一块宝地圈起来,作为自家的墓地,俗称阴宅。家里一辈一辈的老人去世了,都会葬在里面,叫进祖坟,而且葬的位置也有规定,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并列一排。最上头有一个小冢,里面埋的不是尸首,好像是一块青砖,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具体的不清楚,寓意代表着列祖列宗,最下边也是一个小坟堆,代表的是阴宅的大门,墓地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里面可以栽松树、柏树还有楸木,但坚决不能有槐树,一经发现必连根而拔之,不知是何缘故,可能有什么忌讳吧。平日,坟地里是不允许任何人乱动的,一旦乱动可能会给家人带来厄运,而清明节这天则不同,可以在坟地里砍树、拔草亦或挖坑栽树,是百无禁忌。记得那年,二爷还活着,我去山上挖野菜的时候拔了一棵松树苗回来。清明节那天在坟地边上挖了个坑栽进去,浇上水,到现在还活着,只是没长高。高三那一年,有个风水先生说,我家的祖坟被树遮挡得太厉害,需要修理一下,于是父亲、大伯、二叔、我们几个在清明节把旁边的树整个修剪了一遍,而且还把一棵直接锯掉了。大伯把树干扛回了他家,因为大伯是木匠,也许有用,反正一下子祖坟就明朗了许多。

这几年,一直在外,清明节没有回家,也不知道父亲他们有没有再修理过。清明节是法定节假日,都会放假,小学的时候,放假是很开心的。而且是清明的时候,漫山遍野的花都绽放,春天来得那么明显,野草野菜都长出来了,正是踏春的好时节啊!吹过的风都是暖暖的,弥漫着各种花香,沁人心脾。那次放假,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吃过晚饭,就听到外面乱糟糟的,跑出一探,便听见有人说:“马戏团来了,看耍把戏的走!”心里痒痒的,忙跑去看了。几个耍杂技的人走街串巷,据说是从河南那边过来的,带着一些小玩意儿。开始表演,小孩子们围成一圈,老人们则选择坐在土台上吸烟聊天,一个长竹竿挑着一只白炽灯泡来照亮,略显昏暗。先是那个班主模样的人,表演“三仙归洞”,三个碗,三个海绵球,从一个碗里,变到另一个碗里。随后一个小伙子脱掉上衣,把几段钢丝缠在胸膛上表演气功绷钢丝,见他深吸一口气,胸膛一鼓,钢丝就断了。又一个小伙子表演喷火,接着是手捏瓷片,把几个碎瓷片放在手上,然后用手指头捏成粉末。最后一个压轴的是脱骨还卯,把一个人的胳膊拧脱臼后,转几圈,然后再接上去,还是那个班主模样的人和一个小伙子,只见那个人摁住小伙的胳膊一拉一拧,小伙疼得叫出了声,听到了骨头摩擦的声音,这时候,下面的老人看不下去了,都说不要再演了,好残忍,那人不听,接着演,只见那小伙低下头去,不再说话。好多人说小伙一直在哭,但我没看清。本来,大家都很高兴的,却因为最后的一个场景,心里便有些失落,尤其是老人。农村的人都很淳朴的,看着小伙子被那样折磨,不免有些同情,表演完了,大人领着小孩都往家走,路上一直议论着今晚的事。第二天,便是清明节,由于是露天表演,他们没法收费,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挨家挨户收粮食,再拿粮食换钱,从村头第一家到最后一家,每家几斤粮食,大家也都给他们了,不管那天晚上有没有去看耍把戏。也许是出于对外乡人的一种同情和照顾,毕竟出门混口饭不容易,而且那小伙子强忍着疼痛,还给大家表演。

清明节,按习俗是要到祖坟上去扫墓祭奠的。在扫墓的`前一天,各家会买好鞭炮,纸钱,香烛,还有白纸,或者是黄纸。白纸不是用来烧的,而是往坟地里挂的,把白纸折好,需要用凿子一样的东西凿一下,凿出来是铜钱的图案,而整个村只有一户人家有那个凿子,据说他家以前是地主,所以清明前一天纷纷去他家。也有人嫌太麻烦,就在家里找出几个硬币,放在纸上,下面垫上木板,用锤子敲一下,纸上也就有了图案,还有的直接用剪刀剪出铜钱的图案来,不晓得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是希望祖宗保佑能多赚一些钱吧,不然呢。图案凿好了,再把纸裁成条状,备用。等到扫墓时,一般家里的人都会去,除了妇女,小女孩不算,有的拿香烛,有的拿纸钱,大人拿铁锨,背篓,三三两两排成一队,小孩在前面蹦蹦跳跳,大人后面跟着,在他们看来,清明祭祖,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到了坟地,先是除杂草,修剪树枝,发现槐树便把它连根挖掉,然后再栽一些松树苗。接着就是添土,一般都是由大人来完成的,拿上铁锨和背篓去固定的地方背土,每个姓氏都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说是土神所在,不能随便挖的。每个坟堆,上面倒一背篓土,如果坟堆实在太高,只需一点就好了,完成添土的仪式即可,然后便开始了祭祖的高潮,挂纸条。小孩子很喜欢做这个的,把白的黄的纸条挂在坟堆和树枝上,有的树太高则由大人来挂,但有的地方大人也够不到,于是大家就想出一个办法,在纸条的顶端裹上小石头或小土块,然后抛出去,纸条轻,并抛不远,但有了石头和土块的重量就会抛得很高很高,抛上去就挂在树杈上了,等所有的纸条都挂完,就开始点蜡烛,焚香烧纸钱,每个坟头都是要烧的,端着酒杯、茶杯洒在坟头以示祭奠,烧完纸还要磕头作揖。待所有仪式都完成后,收拾好一切,就该放鞭炮了,放鞭炮是预示着一种活动和仪式的开始或结束,鞭炮放完就可以回家了,清明节祭祖扫墓仪式也就告终。

一般回到家里就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了。清明这天,各家各户也都会炒几个菜,喝点酒。而有两个菜,好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韭菜鸡蛋,一个是豆芽,不清楚是为什么,可能有一定的寓意吧。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豆芽菜,一个人可以吃好多,不过近些年很少吃到了。

早上祭祖,下午大人们依旧下地干活,而孩子们也有事干,就是去挖野菜。我们那有一种叫苜蓿的植物,是用来做饲料的,牲畜最喜吃。清明节的时候,苜蓿已经发芽,这个时节最好,再过些日子长老了就不能吃了,于是约上几个小伙伴,提着菜篮子,吆喝着去地里挖苜蓿芽。明里去挖野菜,实则是到野地里耍,草已经发芽,暖暖的空气,到野外真的是清新自然,风一吹,花香四溢,对了,还有那早上挂的纸条,被风吹得满山跑,当时小,看见纸条觉得很漂亮,于是捡了几个叠起来放在兜里,回家后还用来当写作文的稿纸,并不知坟地的纸条带回家是不吉利的,想想都好笑。太阳快落山了,大部分时间用来耍了,篮子里只有少许野菜,而且还混着一些杂草,不管了,先回家吧。大人看到也不会责怪什么,因为本就不指望能挖到很多。晚上,母亲把篮子里的苜蓿芽倒出来,经过挑拣之后,仅剩一大把,其余都是杂草,不过她还是放在煮过面条的水里焯了一下,捞出来后,滴一些香油,再撒一点盐,拌一下就可以吃了,虽然只有一小碟,但毕竟是我的劳动成果,吃起来倍觉香,吃得很开心。

又是一年清明节,还是回不去。在电话里知道,今年是父亲、妹妹堂弟他们去祭祖扫墓的,无法想,只能遥拜一下祖宗,还望勿怪。

游子怀乡挥泪洒,三杯薄酒祭宗堂。先祖英灵,永垂千古,乞在天有灵,佑我子孙,身体康健,永享太平。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清明的抒情散文

雨,轻轻的拍打着从树枝中抽出的嫩绿,微风吹拂着它左右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致意。灰蒙蒙的雨丝罩着这山上的一切,也罩住了整个清明时节,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飞。天,乌黑一片的云往下压着,把整个山顶压的踹不过气来,一切都异常沉闷。

山上的常青树挺拔的巍然不动,骄傲的显示着是挺过了严冬,正在接受春雨的洗礼.满山的粉红色的挑花并没有给桃树带来繁荣,倒是飘零的花瓣带给人们一副凄美的景象。整个山峦穿着粉红色的衣裳,在蒙蒙的细雨打扮下,倒像一个的姑娘。树上的鸟儿没有了叫声,只顾抖落自己身上的羽毛。满山桃花,彰显浮华,风如拂尘,能吹去俗世的无奈,但愿也能净化灵魂。是谁将灵魂缱绻?于匆忙的时光中,相聚与分离。雨,静悄悄的下着,除了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什么也没有了。

这一切景象虽然凄美,但还是那么的清新,深吸一口气,在这薄凉的倒春寒气流当中回忆往事,细数流年,真的很美好。静默在这里,思绪总会飞得很远,岁月教会了我们成长,那些记忆在脑海中若影若现,笼罩于心间。人生的`路上,请珍惜一起看风景的人,或许在下一个转角处,便会挥手告别。前辈的经历告诉了我,生活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简单,生命也不是那样无趣,饱尝苦难的人,生命是一种厚重;你虽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宽生命的深度。无论是几许沧桑,静默一湖恬静。我仰天长叹,亲人啊…..入泥三分,入土三分,剩下四分,是风雨中高傲的灵魂!

群峰一片

沉寂,

树梢微风

敛迹。

林中栖鸟

静默,

亲人你也

安息….。

清明节抒情作文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传统清明节到了。只是今年我们家没时间去扫墓。

还记得,我六年级那年,学校组织了一次清明扫墓,目的地是雁荡烈士墓。

一路上,我不停地张望。三月的春日,田野里麦子正在吐绿。一畦畦一方方的麦田,如绿色的翠玉,铺排着伸向远方。远方是闪耀着淡蓝色光晕的太行山,层层叠叠的山峰相互交错,映入你眼帘的是起伏蜿蜒的轮廓。犬牙参互,气象峥嵘。让我遥想到六七十年以前的抗日战争,晋察冀军区的将士们在崇山峻岭间与敌人周旋着,号称“名将之花”的阿布规秀,就被八路军击毙在黄土岭上。田野里还有树木,土路边的杨树笔直挺拔,这时已吐出了亿万条芳香的花穗。路边,可以看到杏园,成排的杏树上开满了雪白的花,这些白色薄绢做成的花朵,会让你想起一首浪漫的诗,一副古雅的画。田间有干活的人,他们沐浴在暖阳和风之中,有的翻地松土,有的浇水施肥,各忙着各的事情。

清明时节,田野间的土路上,时而会遇到走向亲人坟墓的人。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车,有的还开着小汽车从遥远的异乡颠簸而来,为的是在亲人的坟头,摆上聊表心意的供飨,燃起冥币,然后深深地长跪,磕几个响头,随着纸烟的飘荡,诉说对亲人的思念。

跟随着整齐的队伍,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雁荡烈士墓。

望着眼前的烈士雕像,我思绪万千,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国旗,董存瑞、杨靖宇……,烈士的风采让我心潮澎湃。

这时,大队辅导员那高昂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随后,我们开始了祭扫活动。

随着音乐,我们缓缓的唱起了队歌。我们唱出了激昂,唱出了革命烈士那种坚贞不屈的精神。歌声缓缓而去,但我依然沉浸在那高昂的乐曲里。

随后,我们有怀着无比庄重的心情,为革命烈士献花。我把自己精心做的小白花弯腰放到地上,十分庄严肃穆。

踏上了回学校的路,同学们也没有来时的兴奋。一切,有些沉寂。

清明时节,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只无名小鸟掠过松柏,叫声阵阵:

好好生活,好好生活……。

忆清明抒情散文

每年的清明节,只要有时间,我都想回家到祖坟前拜祭逝去的亲人,今年,真的不忍心再到那块让人心痛的地方,爸爸、哥哥、妈妈,一个个自己最亲近的人,就如落叶一样,飘落在那里,成为永恒。

老人家是20xx年11月4日中午离开人世的,那时,我正在飞机上,当飞机在广州一落地,我便赶紧给姐姐去电话,问母亲的病情,姐姐说“别问了,你赶紧处理单位的事,办完事就往回走”,从口气中,我预感出事了,再三问道“是不是咱妈―――”,姐姐说:“今天中午刚刚离世,离开时我们紧紧地抓住母亲的手,她走得很平安。

和其它生死分离不一样的是,听到噩耗,我并没有感到突然,甚至没有感觉太悲痛,因为该悲痛的已经悲痛过了,真正阴阳分隔时,反而看淡了。

得知母亲病重是10月25日的下午,我正在珠海边检参加一个座谈,姐打来电话,说母亲昨天觉得不舒服,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心肌梗塞,现在医生正要做溶栓治疗,溶液太多容易脑出血,太少又怕溶不开,征求家属的意见,五分钟就要做出决定。姐在电话中,能感到抉择的无奈,电话一端的我,同样陷入了困惑,世界上最难的决定其实和一样,输赢各半,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个命关键时刻的确难以把握,只有顺其自燃吧,于是我说“听医生的,人家更有经验”。

26日,我搭乘飞机飞抵山西,赶往稷山人民医院后,看到病床上的母亲,身体虚弱,眼睛微闭,有些气喘,“妈”,我伏在母亲身边,轻轻地叫了声,她用力地张开眼看了看我,问“你这么忙,能走开?”我说“没事,能走开”,然后她非常平静地说“没想到干活能干出病” 。望着眼前这个满脸皱褶、白发苍苍的老人,儿子眼睛里一下浸满了泪水,既有抱怨又有愤慨,更有惋惜!想一想,农村人有几个不是干得累死的?然而母亲始终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认为人可以气死,但干不死。

这样的认识,害了自己,更害苦了儿女,也就是在发病的前两天晚上,我和母亲有一次视频通话,我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劝他不要太劳累,家里的枣尽管丰收了,但我们并不像其它农村人,依靠这生活,如果真累病了,得不偿失!那边,母亲表情严肃,不多说话,只是盯着屏幕,偶尔一句:“好!不干了”,我满以为说服了她,但没想到我的苦口婆心,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她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她离开姐家又回到了场子,路上正好碰到舅舅,告舅舅说“他说不让我干我就能不干了,我才不听他呢”,她的固执和韧劲,让我无奈!正因为两个月的劳累,引发了她心肌梗塞。

病床上,我们轮流看护,我主要是白天,姐姐是晚上,这下她终于歇下来了!摸着母亲有些冰凉的手,难以相信,正是这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家。

母亲家是贫农,我家是富农,但解放后我家成了“贫农”,贫农家反而成了“富农”,腰杆挺起来的贫下中农女儿,能够嫁给富农家的孩子,让人不理解,但母亲毅然看中了喜欢读书的爸爸,不管他多穷,母亲豪无怨言,她曾经告诉我们,之所以看中我爸,就是想找个读书人,找个有文化的人,她家穷,没钱读书,读书成了自己的梦想,能找个读书人,也算圆了自己的梦。妈妈家为了供爸爸读大学,姥姥、老爷曾买了二亩地,所以妈妈经常自豪地说,是她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后来,哥哥、姐姐和我相继大学毕业,母亲又自豪地说,是她供出了三个大学生。

我们家是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妈妈可以说是全家的脊梁,不论日常生活,还是娶媳嫁女,红白喜事,都是她和爸爸一手操持,这个曾经没落的富裕家庭,在一个贫农女子的撑持下,居然成了当地人人称道的一个大家庭。

拉着母亲这双结实的手,我尽量寻找着一些穴位进行按摩,在网上查资料,说按摩指尖上的穴位,对心脏好,说不定还会出现奇迹,母亲似乎非常享受儿子的按摩,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母亲如此近距离接触。

从毕业分配到山西电视台,再到调到南方工作,和母亲日夜相处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每次回家,繁事缠身,匆匆来匆匆去,母亲似乎总多想和儿子聊一聊,但又怕儿子太累,所以总有许多话憋在多话憋在肚子里,但我知道他她要说的基本都是帮助别人的事,村里修路、修学校、建活动中心,以及谁家的孩子找工作等等,每次听这些帮人的事,能听到头脑发胀。她这一辈子好像就是为帮别人而活着,村里人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白菜心”。她有时帮人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有一次,在县城的集市上,看到本村的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卖菜,她认为人家可怜,随后硬给塞了几十块,没想到人家气愤地抱怨母亲,伤了人家自尊。 在村里,受到母亲帮助过的人太多了,她总说这是积善行德。但没想到这个远近闻名的好人,如今却要经受如此的病痛!周围的邻居来了,亲戚朋友来了,透过门上的缝隙,看见憔悴的身影,不由的怜悯叹息,在他们眼角挂着的泪水中,我能够看出母亲在他们心中的份量!

一天,主治大夫告我,让我要有心理准备,因为病情恶化了,室壁瘤和左右心房穿孔造成心衰更加严重,估计回天无力了,如果出现不测就不要抢救了,让她安稳地离开。那夜,母亲突然气喘加剧,呻吟煎熬,生不如死,她告我“别救我了,七十多岁的人了,不是小年纪了,黄泉路上无大小,我不怕,没质量的活着,再多活几年有什么意义”。母亲历来对生死看得很豁达,从来没有害怕过什么,在日本人侵华时期,她敢帮村民当苦力,解放后为了集体,她没白天没黑夜,一心扑在工作上,受尽了苦和累,但从来都不计较个人得失,特别是一些牛鬼蛇神,她嫉恶如仇,似乎她就是村里正义的化身。

她是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普通基层干部,她的觉悟性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病重期间正是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在母亲病情稳定的时候,我赶紧返回珠海,想安排好工作再赶回来伺候,但没想到,3日离开她时,竟然成了永别。

妈妈,您安心地走吧,您的生命在后人身上延续着,您的精神将永远感召着儿女,我们永远永远想念您。

永康于清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