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汇总14篇)

小编:影墨

范文范本是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指导,帮助他们通过参考范例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写作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信息技术已成为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的推广,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因素。本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新课改不断的推广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包含了理论和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理论的教学是行不通的,必须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虽然初中信息技术不是主课程,但也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普及的程度远远高于我国教育普及的程度,简单来说,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还没在课本中出现时,已经普及在人们生活中。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信息课堂效果和效率,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具有深刻的教学实践意义。

三、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节课能否学习到知识,不仅仅受到教师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上的热情,以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还能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的思路进行听讲和学习。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合理地进行意境教学,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大学生毕业求职面试、简历、参加工作后的情况,信息技术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情况,为学生展示一个出色的简历、出色信息技术工程的发展,并展示个人才能等,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

(一)巧设教学任务。

驱动教学课程发展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任务,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充分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和拓展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营造学习氛围、巧妙设计任务作为教学核心,强烈地进行问题动机的驱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互动、协作,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要高效地实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的“word文字处理系统”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通过电脑的实践操作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考虑到各个学生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共同进步,提高成绩和提升技能水平。

(二)分层教学。

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潜力、技能水平等进行指导教学称为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的分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等因素和存在的差异情况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与智力差异的现象,并且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而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ppt的放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a层的学生在ppt的创建和操作中引入动画;要求b层学生掌握ppt创建的步骤和操作步骤,并且还需要加入动画类型、秩序、属性等设置;要求c层同学熟练掌握ppt的创建和设置,并运用文稿修饰等技术进行ppt的创建和操作。分层教学的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信息素养的能力和思维,有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对信息技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也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巧设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文的阐述,分层教学、巧设教学任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的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如何教好信息课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明确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

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整合。

在实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

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六、信息技术教学课采用学生辅导学生,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减轻了教师的辅导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问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

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浅谈》.十堰市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郑兴安.。

[5]《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乔志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不再能满足时代要求,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它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教师对这种手段的合理运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并且信息化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阶段中,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使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包括在数学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环节都促进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仔细讲解了一个方程、原理之后,学生做题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就总容易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要知道,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抽象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一时间难以消化和充分理解数学原理也是正常现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的丰富资源、快捷性、方便性等都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备课,备课质量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网络当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资源,使备课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髙备课质量,使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教材上的知识,还会对其进行扩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但是利用网络资料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分析出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保证利用的每一信息都不存在不良问题。如在对图形的相似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出大量相似图形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图形的相似更了解。

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弥补教师口头教学的乏味、枯燥等现状的不足。在图、形、音等的全面配合下,信息技术展示的灵动性会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数学教学中,由于其内容的独特性质,常常使教学非常乏味与枯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加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增加教学内容,还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如对轴对称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轴对称图形或物体,以使学生对其更好地了解,并且可以利用该技术对物体进行移动、变换等,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立体感,从而降低传统教学对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要求。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教学的外延无限扩大。它可以涵盖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视野越开阔,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越丰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扩充,但是扩充的效果不是很好,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就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变,使教学内容的视野更开阔,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如讲解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时,通过先进设备对全等三角形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以顶点为中心,不断将三角形的两条边移动,再将两条边向内移动直到两条边重合为止,再将两条边向外移动直到两条边形成一条直线为止,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底角的角度永远小于90°,而顶角永远大于0°,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固然好,但是过度依赖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导者,不能没有选择的认为网络资源都是好的,也不能引入量过大,导致没有重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但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多媒体只能作为工具辅助教学,过分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会使教学变得刻板,缺乏活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严谨、精炼,資料的选择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耗费精力的同时对教学毫无益处。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必将极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也要注意使用方法,不要过度依赖,要有选择地利用起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使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髙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之后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情境教学论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工作中。电脑绘画就是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绘画相结合,这无疑是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的又一大进步。以下就是。

将电脑技术作为辅助美术教学的工具,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具直观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为关键的是电脑绘画可以产生传统绘画教学所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理解和接受美术知识更加明白晓畅,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会绘画的技能,培养艺术审美鉴赏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本文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探讨电脑绘画在美术教学中具体发挥了哪些的作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的策略。

运用电脑进行绘画,在着色、编辑等方面,都显现出了传统绘画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例如在传统绘画教学中,学生们在上课时需要带齐各种绘画工具,可是总有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带来,那么这堂美术课也不会认真听、认真画,直接造成教学目标的不达标.而电脑所需要的材料不像手绘那样繁杂,各种绘图工具都可以在电脑中找到;在着色时,传统绘画需要耗时来进行颜色填充,现在用鼠标点击立马可以画上颜色,还可以变换颜色;在传统绘画中。如果画错就得用其他文具来修改,这样影响了画面的整洁,严重时还得进行重新绘画的工作,出现的错误一多,便容易打击学生绘画的积极性。而且电脑绘画可以随时进行创作,易于保存,很多特效处理是传统绘画很难达到的,比如说photoshop里的滤镜,总之可以让学生绘画更方便快捷,更有效率。

传统美术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能力,培养基本的美术鉴赏能力。而电脑绘画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掌握美术知识,更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自己对绘画的兴趣,在鉴赏中提高审美力、创造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电脑绘画世界中,了解到美术与大自然、与社会之间生动直观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使用电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绘画课程中学生只是进行单纯的临摹,从美术课本上照着画画,而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上的运用,可以给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元的相关图片或是视频,给学生绘画方面的启迪,经过长时间的艺术熏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在美术知识的了解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学习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说明梵高创作此画时的背景,在放映与之相关的视频或是画家的作品,让学生对画家作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更能把握画作所传递的精神。这样,在美术鉴赏中获取了人文知识,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的文化和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为此,我每学期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一节课,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合兴初中》网站,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教师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会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遗传和后天环境及教育均衡程度的影响,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比如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中心小学,另一部分来自村小,由于条件有限,有的村小没有机房,导致他们从未接触过电脑,个体差异悬殊。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样势必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通过研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如果上课时生怕哪个问题没有讲清楚而面面俱到,那么留给学生的则是简单模仿、按部就班的操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讲过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一旦遇到难题便会束手无策。为此我在上课时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如讲word表格修饰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边框粗细”、“边框颜色”、“设置单元格底纹”等的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等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他们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自身探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深刻理解,扎实掌握。

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有利于激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上课总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对于不会的学生,我从不训斥,而是鼓励和耐心辅导他,即使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也会真心地表扬。事实证明,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传统教育的缺陷,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信息技术的普及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好,日后想要继续升学的学生则应当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教会其更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办公工具,熟悉windows系统的操作等内容。

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软件应用方法,为使其在社会中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学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必须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能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自主地去研究和探索。为此,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从而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三、结束语。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小学语文教育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作为一种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课程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但在推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推进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其运用显著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并且对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也带来了冲击。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则显得相对滞后。

(一)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否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目前还没有定论。其整合水平的高低目前还完全取决于任课老师个人水平,而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信息化则需要配套的信息化教材去指导整个整合的过程。

(二)教育方法的落后。

当前的授课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教授、学生识记的填鸭式教育为主,即便是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技术,也是老师如同解说员一般进行讲授,没有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这样的课堂自然很难产生较高的效率。

(三)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传授系统知识体系具有不错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也适应了这种模式并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然而,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宏观的目标是进一步建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进程,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推进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认知、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首先要说的就是识字教育,它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与识字教育的结合可以通过一些识字教学的软件或者是课件来实现。其次是与阅读教学的结合,要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感悟文章的内容并进行一些信息的加工和思考。再者,就是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整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口语教学设计出特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最后,就是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整合,要求学生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获取和搜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加强对信息化教材和教学用书的研发。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信息化教材的研发。使用特定的教学用书来指导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后的课堂效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努力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建立起一个与教学内容同步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激励学生在教学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如《鸟的天堂》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关于鸟的天堂的多媒体资料,引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在这种前提下再带领学生去阅读课文。在“众鸟纷飞”这一段讲述时,教师可以播放课前收集到的鸟活动时的一些影音资料,这样自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利用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也大大增加。学生也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的网络教学资源来进行自主的探索,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同时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可以得到提高。如《草船借箭》教学完成之后,为了更多的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可以在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三国演义》中其他一些经典的人物故事,举办一期“三国群英传”的课堂演示。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资料,这样学生可以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做到资源共享,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地理信息技术也在逐渐升级和更新,其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等,现阶段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已逐渐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性工具,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从当前环境下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该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对策。

当前形势下,已有多项教研资料指出,目前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地理学科教学中,尽管学校与大多数任课教师均已清楚意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二者之间的融合策略,其中尤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更为明显;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会遇到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复杂、操作难以及缺乏实验素材等问题,教学效果不乐观。故现阶段,学校与任课教师需积极寻找和探索新型教学手段,实现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其课堂辅助作用,提高教学有效性。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任课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要想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需先配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所以当前环境下,学校需在遵循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对地理教师的教育培训,具体实施策略主要表现为:首先,将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纳入到地理教师的学校培训工作中,增强其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提高其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水平,培养优秀骨干教师,使其掌握最新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其次,学校可充分借助计算机与网络环境,对地理教师进行远程的网上培训,并于网络中搜集和整理全面的教学资源,提高对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要求,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高质教师,为地理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增添助力。再次,学校为了增强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使其能够将该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实践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同一内容,不同呈现方式”的对比式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的课堂培训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别展现“地球全貌”与“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态”等两种不同的画面,以加深教师脑海中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辅助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师资力量。

教材是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媒介和知识载体,对促进教师带领班级学生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导向性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现行的大多数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均比较复杂,涉及面较广,若采用以往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法,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对于以上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任课教师在高中地理实践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壳运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地壳运动”的动画视频,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清楚的观察到几近真实的地壳运动过程,增强其直观感受。通过此种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现阶段,各高中学校与教师要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需先配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中均已配备了专业的网络教室以及相关教学设备,目前只需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便可辅助该学科课堂教学。当前环境下,学校可为该学科教学建立一个专业的地理实验室,并保证实验室内所配备的实验设备均符合教学内容与课堂实验活动标准,以增强新课标下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且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可直观地观察和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该技术应用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无需向学生详细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内容,可充分利用此种有效的地理实验室环境,借助gis软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对比不同的城市结构,开发思维,鼓励其思考和探索其不合理之处,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真实性与有效性。总之,目前在我国许多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各高中学校需科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师资力量,并借助地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该学科教学打造信息化环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1]李森林.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xx,(10):82.

[2]王硕.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新校园旬刊.20xx,(02):238.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词汇以及语法应用,对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写作能力,词汇积累能力以及语法使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一般情况下是听录音,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一个十分死板的学习过程,无法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的情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极大程度的丰富了课堂形式,培养了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

1.阅读方式不科学。

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下进行的学习,老师通过统一的布置,将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只是简单进行统一方式的教学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这种情况下,极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每个同学自身状况不同,基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阅读习惯,高效率的阅读学习根本不会出现。

2.阅读过于目的化。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多数学习都是为了考一个好的成绩,很少存在因为喜欢,因为兴趣所以学习这种情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一样,很多人去阅读,不是因为兴趣爱好,而是因为必须要完成认为,想要有好成绩,强迫自己进行阅读学习。这样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十分好的学习效果。

3.阅读材料本身趣味性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英语的阅读材料来源十分有限,除了书本的阅读多数就是一些历年测试题、试卷的阅读,内容十分枯燥,学生根本没有耐心进行阅读学习,极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甚至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

4.高中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阅读。

英语阅读分为课堂阅读与课下阅读,但是由于我国普通高中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上大学,学校在十分紧凑的教学设计之下,还安排了许多课下作业,导致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课下阅读学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过多的英语阅读学习,而课下学生也没有实践,就导致了学生阅读量十分低的情况。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带来的是丰富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动画、视频短片等各种形式的资源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相结合,让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变的更具趣味性,将枯燥的书本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场景环境的再现,让学生在更加形象化的环境中进行阅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高中英语的阅读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就会影响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己在网络上搜寻一些英语阅读材料进行学习,网络上的阅读材料十分丰富,有利于学生丰富自身阅读内容,开拓视野。

传统单一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因为枯燥无味,导致教学质量极低,学生阅读的动力就是考试考个好成绩,或者必须完成认为。利用信息技术,将整个阅读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再是简单的听和学,而是通过老师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整理,做出课件,在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相关阅读知识的同时,将课堂板书等时间节约出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阅读交流,或者通过一些课堂小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之后,对一些有对话的阅读材料进行现场模仿,来增加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学习欲望,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

1.收集类别丰富的阅读材料。

类别丰富的阅读材料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一定意义上的放松,而单一的阅读材料则是为了学习。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收集类别丰富的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自身兴趣的培养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关注和爱好的`东西,例如借助信息技术将日常生活整理成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或者借助一些外国的搞笑杂志等。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这些阅读材料多样性的展示,有助于在各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下培养其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当兴趣培养起来的时候,高中英语阅读学习就不再是简单的目的性极强的为了高分而进行。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转变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英语阅读指导。

英语本身是一门语言,灵活性比较强,而高中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但是在课下阅读学习过程中,往往还是会遇见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没有信息技术条件情况下,有些学生会将问题列出来拿到学校问老师,大部分的学生会直接跳过,不进行深入思考研究,时间久了,不会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也就会导致英语阅读能力出现问题。在现如今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学生在课下进行交流辅导,老师要主动的和每个同学进行沟通,切实的了解其阅读现状,及时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在这种十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学生会逐渐的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人文修养、人格塑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视。因此,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阶段,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1.3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淡忘所学知识。但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1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

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师:今天小明同学请病假了,流鼻涕、头痛、发热,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学生:感冒了。教师:非常正确,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传染导致。那么,电脑会不会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感冒、发烧?通过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2设置简单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设置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在讲授word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档等,并且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同时耐心指导,学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word写一篇生活日志,描述某一天发生的事情、感悟等。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熟悉对word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融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

小学生极易忽略生活点滴中的规律,但实际上,这些点滴的规律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点滴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比如在讲授《我给文件找个家》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点滴中的案例:教师:每个人家里都有衣柜,那有谁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衣柜就是用来放衣服的呀,好像没什么规律。教师:其实,衣柜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衣服分很多种类,衣柜也有很多抽屉格档,方便我们存放不同种类的衣服。比如穿衣服的人(爸爸、妈妈、小孩)、穿衣服的时间(春天、夏天)等。学生:原来就这样啊。教师:是的。在《我给文件找个家》也是一样。比如上次小红同学存在学校微机房电脑中的文件不见了,而且也找不到了,主要是小红同学自己随意安放文件。因此,当我们以后建文件夹时,一定不能随意摆放,要有一定的条理和规范。通过上述案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指导按照规范来安放文件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建立分类文件夹的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规律。

2.4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应用生活案例,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比如在“画图”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跟同学玩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画,然后将学生的画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或是“看手势猜图”的游戏。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5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还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每位学生的生活兴趣,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对于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可以告知学生如何使用影音软件;对于喜欢听音乐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下载歌曲,并且将其转移到手机、mp4等载体中;对于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指导一些较为简单的画图软件,让学生进行摸索,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或是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加以拓展,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生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从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为学生设置简单的任务,利用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进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接触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活化学习信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得力助手。

比如,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最熟悉的人,如实地描写他(或她)的外貌。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却让我大吃一惊。

学生大多写的是自己的妈妈,可巧的是,有七八个学生写的妈妈的外貌是一样的,于是我打开电脑将这些学生们的外貌描写都投到大屏幕上去,学生们大声读起来,读完之后一个个都笑了,一个学生干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你看他们的妈妈是不是长得一个模样啊!这些同学会不会是多胞胎啊?”顿时,教室里沸腾了,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经久不息。这样一堂习作评改课的确是生动有趣啊!从那以后,班上就再也没有抄袭作文的现象了。到这时,还有谁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威力大呀!

虽然学生们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些李白的诗,已经对李白有一个比较粗浅的认识,但是,对于李白的处世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太了解。我先给我的学生们搜集了一些资料,比如,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有关李白的故事,还有中外人士对李白的评价。将这些打印成册,在学生间传阅,填补了学生的大脑空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与古诗教学密不可分。

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的诗句,学生怎能凭空想象出来?于是我用大屏幕播放庐山瀑布那飞泻的激流,那壮观的景象,那轰鸣的涛声,孩子们发出了声声赞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让我们携手信息技术,合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节拍,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不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地理教学,其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将二者整合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具体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1.1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只能通过想象对知识加以理解,这样枯燥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重难点知识简化,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2有利于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

高中地理理论知识较深入,大多是文字描述。地理本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将原本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仅学会知识,更懂得如何真正地将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在具体实践中。

1.3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高中地理课本内容主要是围绕人地协调的理念而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明白技术运用的真正目的,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够从中领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学会分析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中明白知识所带来的真正的意义。

2.1将多媒体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

绝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述从而获得理论知识。但是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必须将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简单易懂,学生才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真正地产生兴趣。多媒体包括很多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比如,在讲到人地关系的矛盾时,可以考虑给学生播放一些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导致的一些灾害,在观看视屏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接下来的人地关系知识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有效地对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专业化进行培训。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伴随着另一个新的技术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远远落后于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学到新的技能,学会新的方法,并将所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地展示在课堂中。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内容,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思考怎样将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当代社会高*政治教学的需要。

2.3促进学习资源有效合理地共享。

高中地理教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和图片通过音频或视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互动式教学。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分享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在网络上,或者录制微课,让教师之间实现教学上的互动,互相学习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的运用等。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的能力,系统深入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对社会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办法;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自我思考,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应当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学生清楚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能有效弥补自己在学习上不易发觉的遗漏点;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个客观的了解,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校园之外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辅导学校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不断进步。因此,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全方位、全面的了解师生共同在信息技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引进,给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逐渐表现出弥补传统教育方式单一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做到利弊取舍,合理利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必然会引发教育领域的新一轮改革和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将数学抽象性的特点具体化,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数学教学得到质的提升,为素质教育注入活力。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范畴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范畴。课程整合是指突破原有教学方式单一的特点,将各种技术手段与课程相结合,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开展学科教育的全过程。它是以各种媒介及现代技术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指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融入到传统数学教学中来的动态过程。这种有效融合是数学教学在信息时代的自身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必然结果,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相对于枯燥呆板的传统教育模式而言,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其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的特点很容易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解题过程,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最核心的一点是逻辑思维的养成,而计算机技术可以创造更加丰富形象的教学情境,通过视频演示、模拟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过去单凭教师单一的教学,学生思维很容易受阻,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思维障碍,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3.有助于满足数学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要求。常规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无非是老师的板书、课本、笔和尺子,工具单一,这对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进而构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造成很大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发展多种获取信息及丰富学习内容的渠道,例如可以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大大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微信平台搭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通过形式各异、种类众多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前期备课和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明确要达到的效果,理清思路后,根据内容和需求通过互联网络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和资源,接下来可用多媒体ppt制作课件,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利用图形、曲线、图片等音像工具提高课件的趣味性。在备课中引进信息技术,这本身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的好时机。(二)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备开展教学,通过课件的多媒体功能尽量把数学演算、逻辑推理、图形变化等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等技术,运用猜想论证、推理论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计算与检验,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尽量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被动局面,而是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练习,让其在亲自获取丰富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探索,激发求知欲望,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三)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作业批改、课后交流、效果反馈中。大力开发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功能,运用诸如bbs论坛、微信、博客等现代通讯工具,及时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帮助其解决学习的困难。运用现代技术可以及时直观的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

(一)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主旨把握偏失。网络技术给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资源,不能将课程的讲授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十分重视发挥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因此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出精美的教学课件上,为此耗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影响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在课堂上,老师也是跟着鼠标走,眼睛跟着屏幕跑,学生一起图热闹,貌似课堂气氛活跃,实则达不到教学的最终效果,这种将信息技术和教学本末倒置的现象,都是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不正确造成的。(二)对信息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会限制教师思维。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把课堂讲授的内容全部进行课前预设,而数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要思维灵敏,并配以生动的语言、适当的肢体动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而多媒体技术把这一过程简单化、程式化,无法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的作用,老师在讲的过程中也将受制于技术而变得被动、呆板没有热情,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三)对信息技术的不恰当应用,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教学相对应的是学生的接受过程,如上所言,在课堂上老师如果一味依赖课件,那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即使多媒体的新颖性会激发学生一时的学习兴趣,但是面对繁复单调的ppt以及老师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变得不集中。课后如果一味的让学生浏览网页、查找资料,而直接减少了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时间,学生则变为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互联网,久而久之代替了思考,这与我们的教学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四)信息技术的高效性决定了课堂容量过大,违背了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老师用不着花时间书写板书,加大了课堂知识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是不利的。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数学这种注重逻辑思维的课程,思考和探索比单纯的知识接受所需的时间更长,如果只是机械的ppt翻页,课堂节奏就会加快,学生稍有疏忽,前后的内容就衔接不上。课堂容量过多只会导致学生学习混乱,看似涉猎广泛,实则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实际掌握的知识更是少的可怜。

(一)创造性的制作课件,把握教学的主旨。一定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肤浅的追求课件的形式美,而忽略其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这一任务。要在备课时融入自己对课程的设计和思考,需要什么做什么,不能为了做而做。在运用课件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授课模式的综合运用,黑板、板书、提问、互动依然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效糅合才能达到目的。(二)调动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必须要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依然是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只是手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不同的课程,不能简单粗暴的逢课必用多媒体,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如何提高学习效果上来,老师们要积极探索二者的主动对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简单应用,喧宾夺主。(三)多媒体应用要适度、适时不能让多媒体信息满堂灌,过犹不及。尽管丰富多彩的画面,有声有色的资源有助于将学生带入情景设置,但另一方面教师更应配合这些图片、动画适时讲解,点拨。严格控制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讲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违背了小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