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模板23篇)

小编:梦幻泡

范文范本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不同领域和题材的范文,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和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范文的汇总,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对写作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论文

摘要:改革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护士就业能力,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论证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优势。

关键词:执业考试;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

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注册制度是世界各国护士管理的成功经验。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护理进入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我国护理教育的开展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的速度缓慢,管理质量落后世界发展的步伐。2010年7月1日执行新的护考大纲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考核,增加了护考的难度。护士执业考试资格制度的不断完善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目标。纵观国内外护理教育及执业考试现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护考综合能力测试要求,通过不断变化的护考大纲和历年护考情况,深入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客观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毕业生护考通过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护理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与执业考试接轨并为临床提供优质合格的护理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全分院乃至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服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教学对象为本院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12级高职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挑选2个班作为普通对照班,另外2个班作为实验班。我院同级所有学生均经招生统一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差异。

1.2教学方法。

普通对照班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将采用新的理论教学模式,尤其在理论教学中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结合历年考点进行串讲,教学中每一章节每个内容都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历年考点串讲,实验教学和考核中密切结合临床实际。1.3评价指标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等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

2结果。

2.1两种教学模式执业考试通过率成绩比较。

3讨论。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我国目前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极少。本课题重点解决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考试及临床实际脱轨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没有统一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模式,通过对现有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在护士执业考试和新世纪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下,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实行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此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护考大纲及历年护考情况、相关病案融入常规教学及考核中,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护考通过率和就业能力,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就业岗位对高职护理人才标准的需求。本课题研究主要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取证”的内容和要求相对接,推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在护士执考通过率上两班虽没有明显差异,但用人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显示,用人单位对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对照班。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全国各类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执业考试、临床实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若能广泛推广,对于提高本校应届毕业生护考通过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凌玉.我国护士执业考试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6).

[2]汪存友,于嘉元.于惊涛;美国注册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线设定概况[j].护士进修杂志,2008,(16).

[3]潘晓锋.从护士执业考试谈改进护理专业教学方法[j].广西教育,2008,(9).

[4]陈红,郭兰君.护理职业教学中融入执业考试大纲的尝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7).

[5]吴晓璐.试探资格考试下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4).

[6]杨雯,姜安丽.国外护士执业准入管理的现状及其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7).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字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阻碍了中职学生潜能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须把握学生心理的特殊性,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科学设置理论及实践教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有效措施,培养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强、对社会有用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1.学习动力不足,自卑感强。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爷爷抚养长大,缺乏必要的。家庭关爱。部分家长甚至抱着能长个、能养大的标准养育孩子,造成很多中职学生是“被上学”的。因此,不少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再加上来自社会和自己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他们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未来渺茫。部分学生因此自信心丧失,自卑感严重。

2.自我意识凸显,集体观念较差。

对于十六七岁的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自我上。他们不仅能够逐步地客观认识自我,而且在自我表现、自我防卫和自我珍重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理智的独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成人”对待,希望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渴望在社会上受到尊重,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和地位。但是,由于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家庭生活观念的局限,他们又容易在心理上表现出自私和极端的一面,漠视学校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面对利益选择时往往以个人为中心,奉献意识和集体意识不够,纪律松懈,社会和集体责任感欠缺。

3.渴望被认可,但人际关系欠佳。

“展示自我、体现价值、渴望被认可”是中职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部分中职生由于性格内向、心思敏感,表达能力不足,缺乏为人处世的能力,再加上害怕被嘲笑、不愿甚至不敢与他人交往,因而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4.就业期待与悲观心理并存。

对中职学生来说,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就业,他们一方面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和向往,希望早日毕业、尽快就业,为家庭分忧;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未来深感焦虑,认为研究生、本科生找份工作都不易,更何况自己只是个中职生呢?正是这种焦虑和悲观心理,导致不少中职学生学习期间得过且过、患得患失。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障。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应该建立“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生科—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四级网络体系。其中,学生科要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落实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职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学校要按照要求把心理健康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足课时。教师在规划和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同时心理健康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特殊课程,要采取角色扮演、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心理测验法、行为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健康不仅要求躯体无病、体格健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心理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3.做好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心理知识讲座活动。

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功能齐全的咨询室,包括预约等候室、个体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功能室,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调节。学校要做好整体布局、科学规划,既要有心理咨询师对个体进行开导、对学生集体进行心理专题讲座,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挖掘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4.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以持续的耐心给予他们更多关心、理解和尊重,使每个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力。同时,作为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努力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程间的有效融合,专业课的讲授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5.重视宣传,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宣传工作,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认识,集众人之力,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学校要利用展板、电子屏、广播、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媒介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采取心理剧、心理知识竞赛、心理电影评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学生心理保健。

总之,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把握中职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出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强的高素质中等职业技能人才。

高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论文

7月23日“有幸”参加了20__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__省委教育纪工委__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权威者--甚至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因此辅导员老师的言谈风度、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谦虚、随和、公平。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面似乎是一个超级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师举得一个例子:“千根线下面只有一根针。”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的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学校的校团委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学校的学生处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甚至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校的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每年的新生入学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辅导员的工作苦、累、压力大。尽管如此,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辅导员老师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赞美,但同时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时会感觉有些许的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减压的方式,心情郁闷的时候,打个球,出身汗,吃点零食,看个电影。找个知心的领导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会好了。

正如报告中所说郁闷的时候谁都会遇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郁闷和抑郁症的最大区别就是,郁闷找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抑郁症就是郁闷的持续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或者辅导员容易出现郁闷,同时也是号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细致,很多同学、朋友诱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早期的关注、关心和正确的疏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中小学生的思维单纯,容易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产生各类心理问题,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专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然而当今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在向着学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转变,教师仅仅将其当作一门普通的学科来授课,没有主动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过于被动,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将论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期提高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论文

高考结束后,关于考生心理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这表明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更加关注和重视。不过,笔者认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现了问题才进行弥补,而应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一种教育制度。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方面推动:

第一,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在全社会继续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要务实地让广大教育管理者、教师,甚至社会大众彻底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真正为学生的一生成长着想的事业,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真正提升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程度。

第二,逐步实现从“柔性政策”到“刚性政策”的过渡。国家层面根本上应着眼于政策支持的到位,多一些“刚性政策”,应在深入调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准政府行为”逐步过渡到“完全的政府行为”,甚至应考虑从立法层面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从行动到制度的转变。教育部应当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考虑制定具体的相关配套文件,如落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考核范围。

第三,尽快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身份”。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门“学科”。

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然而,20多年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学科归属,有了学科归属,当前困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职称评聘等问题也许会变得容易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生存状态也有望得到改善。当然,我们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待遇上的学科身份与地位,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学科化倾向。

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的沟通、互动与配合。毫无疑问,新课程改革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本身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课程改革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也应特别加强与新课程改革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的沟通与配合,以真正落实贯彻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

第五,重点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以科学、规范、系统的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与措施,特别应统一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考核与认证标准。师范院校则要加紧培养有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

第六,进一步健全、规范并严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省一级教育行政机构应及时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规范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同时,相关教育督导与评估更要邀请专业人士参与,避免走过场或流于形式。对于其他一些活动,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规范行为,在管理上尽最大努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相关活动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并明确指出了自己研究的三个主题。其第一个研究主题就是:积极的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偏爱积极情绪的,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音乐的诞生本身就饱含了人类丰富又抽象的情感表达,对人的情绪刻画更加深刻、细腻,这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音乐对人的熏陶与净化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企及的,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可以发挥积极的意义。而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中,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常常陷入误区。有人认为音乐教育无足轻重,只要文化科目好,中考、高考考得好就可以了,忽视音乐对人成长中审美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家长将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增加选择好学校的筹码,导致强迫儿童必须乐器考级、乐理背诵、回答提问式音乐赏析,破坏儿童与音乐的天然链接,让孩子产生特别多的负面情绪,破坏孩子产生舒缓的、美好的、自发的情绪体验。以上思想与做法都是严重影响音乐教育发挥积极效果的。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对儿童音乐教育目标,首先是在素质教育中完成审美的教育,而不是带着功利的目标严重忽视或者过分夸大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在家里备上音质良好的`音响设备,随时随地让儿童感受音乐的熏陶;去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激发儿童对美和善的向往;在音乐教育的课堂上,与儿童一起创作,激发儿童对成就的渴望;在学校课间的十分钟,播放经典、悠扬的音乐,将音乐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也可以将起床的铃声、操场锻炼的背景乐都设置成经典名曲,将美的体验不知不觉间移入儿童的感知世界里。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多了,人就会更加幸福。一个被音乐滋养、被音乐激励、在音乐中迸发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美妙音乐的儿童,更容易体会到积极人生里充盈着的幸福,也更有能力将这种幸福的积极力量传播出去,带给周围的人幸福感。

2、结合音乐教育过程:挖掘儿童积极个性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研究主题是积极的个性与人格品质。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是积极的、向上的,那么可以据此预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可以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心理活动以及应对行为。也就是说,逆境中的适应性与摆脱逆境的积极性会增强。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特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增加其积极体验,即让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感受。

音乐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渐进深入的过程。儿童很容易因为对音乐感觉深不见底,不知道从何学起,而产生否定自己的情绪。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可以在音乐教育中,设置阶段性成长小目标来不断肯定儿童的成绩,让儿童能够感知到努力的效果。阶段性成长小目标不一定是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可以是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任何一个。

比如,一个缺乏自信心的男孩,主科学习成绩一般,遭受比较严重的学习挫败感,因此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遭遇到任何一点小的困难,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不是唱歌的料,不是学音乐的料”,产生放弃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儿童,可以将阶段性目标设置为:在一个月之内能够有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表现一次。在这一个月的音乐教育中,更加热情地鼓励、殷切地希望他能够好好地准备,同时老师给予他所能给到的指点和帮助,以最大可能确保他能够表现出最佳的状态。最后为他创造一个机会,让他在认为自己心理和行为上都准备好的情况下,在同学们面前大大方方地表演一次。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滋养,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舞台,他们就可以自由地成长为充满魅力的花朵。

无论最后的表演是否达成儿童预期的效果,只要与儿童达成一致,本次的任务仅仅是:有勇气公开地表现一次。只要有了这个勇气,就是成功。那么这一个小的阶段性成功的积极感受就会深植入儿童的记忆中,成为他积极人格品质中重要的里程碑。

3、拓展音乐教育领域:形成适合儿童成长的积极社会大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主题是积极组织系统,主要研究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在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中也可以得到很好地贯彻。

当代的中小学生都很喜欢流行歌曲,并因此而发展出疯狂追星、模仿明星的舞台造型、花费与消费与自己水平不相称的金钱购买周边产品等行为;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追星而逃课逃学。因此学校认为流行歌曲、流行歌星影响儿童的学业发展,想方设法禁止儿童接触。但是否流行歌曲就不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之中呢?是否流行歌曲以及流行歌手就没有积极的能量传递给儿童呢?答案是否定的。用积极心理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将音乐教育的领域进行拓展,对儿童喜爱流行歌曲、流行歌星进行合理地引导,同样可以达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

以中小学生们都很喜欢的流行歌手周杰伦为例。他的《青花瓷》不但登上了大雅之堂,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让亿万中国人感受了釉下彩瓷传统艺术的美,同时也接受了艺术熏陶;而他个人的奋斗经历也可以让儿童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个大系统给人的磨练。在一次高中的流行音乐鉴赏课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拓展作业:请搜集周杰伦的成长及奋斗历史,并体会其对自己最有激励作用的部分。

很快,反馈陆陆续续回来了。有的同学对周杰伦自小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特别有感触,认为他能够在家庭遭遇挫折的时候,仍然坚持对梦想的追求特别值得自己学习;有的同学对年周杰伦高考落榜,怀着音乐梦想去餐馆做服务生的行为很是佩服,认为他百折不断,并且没有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做事并等待机遇非常难能可贵;有的同学认为他在进入年后,因为自己“怪怪的风格”不被人接受而痛苦,但仍然坚持走自己的音乐之路令人肃然起敬;有的同学对他能从餐厅服务员到家喻户晓的当红歌星的逆袭过程特别羡慕,得知他曾经被无数歌星拒绝接受他的歌却毫不放弃,并因得到一句“10天写出50首歌,有10首能用的话,就帮你出唱片”的承诺而通宵达旦地工作表示非常敬佩,并自发自愿地开始向他学习。通过这个音乐教育的拓展作业,同学们对流行音乐的感知不再局限于好听,而是带着对歌星创作歌曲的理解去深刻体会;对流行歌星的认识也不再是盲目追逐,而是带着对这个歌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的认知,重新体会自己选择他作为偶像的积极意义。

在这样一个拓展了的音乐教育课堂里,原生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体系,而不再局限在课堂里的音乐知识。这个由音乐教育拓展而形成的大系统,就是积极心理学强调的适合儿童成长的积极的社会大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字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中职生正处于人生转型的关键期,加强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中职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本文在互联网新时期背景下,剖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就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展开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正处人生转型关键期的中职生面对互联网,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和认同感,他们已经成为网民中的一大群体。在对中职生教育过程中,互联网有着独有的优势,但也给中职生带来很多负面和消极的影响,中职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发生冲突,甚至失衡,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极大挑战。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新形势下,中职生心理处于“敏感而微妙”的阶段,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求助互联网环境,寻找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救”途径。

结合中职生心理特点,利用互联网媒体特点,建立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系统,定期为中职生举办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题讲座,开展互联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利用互联网,结合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形式,向中职生传授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让中职生明白心理健康重要性,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寻找适合的心理保健方法,培养中职生健康心理。

在互联网平台对中职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学业心理指导、人际关系指导、升学心理指导、人格辅导和网上心理导航服务。其中,学业心理指导是向中职生传授学习方法,激发中职生学习动机,培养中职生学习兴趣,预防中职生学习预防等;人际关系指导是帮助中职生优化人际关系策略;升学心理指导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升学挫折,增强中职生调控能力,培养中职生积极升学应对心态;人格辅导是对中职生开展性格教育、情感教育、挫折能力的培养活动;网上心理导航服务是利用互联网宣传健康上网,绿色上网,引导中职生正确的网络行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在传统心理测验中,很多教师采取和中职生交流沟通的方式,或让中职生填写心理测试题的方法,了解中职生基本心理情况,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建立心理测验系统,是中职生所乐意选择的心理测验方式之一。在线心理测验系统旨在了解中职生心理健康情况,结合中职生实际情况,设立专门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档案,让中职生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意识的调整自己。从中职生身心特点看,在线心理测验系统应包括人格、挫折、学习、交往等方面的测验,也要注意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采用在线多样化形式,吸引中职生兴趣,让中职生主动参与心理测验,并设计可靠、准确的心理测验题,中职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参与在线心理测验,得到中职生真实心理健康状态。

通过在线心理测验系统对中职生的测试,确定具有心理困惑的中职生,确定需要帮助的中职生对象,在互联网为其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中职生缓解心理冲突,为中职生提供专业帮助。在线心理咨询指导是中等职业教育心理教师在线指导,中职生在互联网交互平台,与心理教师进行感情交流和心灵沟通,在心理教师的及时指导下,减轻、消除中职生心理障碍,帮助中职生克服心理困惑,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让中职生心理健康。利用互联网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对中职生帮助对象是保密的,这样利于消除中职生心理顾虑,帮助中职生打开心扉,顺利开展心理咨询指导。此外,互联网心理咨询指导也具有及时性,在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后,教师利用互联网展开心理咨询指导,帮助中职生尽快摆脱心理困惑,转化良好心态,更健康的生活和学习。

利用互联网创设中职生心理论坛和心理沙龙,让中职生有一个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平台。教师利用校园网,开展心理问题专题交流讨论活动,结合具体的心理案例,让中职生自主参与讨论,主动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交流讨论氛围,心理教师也参与其中,适时的对中职生交流讨论进行引导,通过互联网交流,和中职生一起面对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心理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构建“心理教师、家长、中职生”心理互助平台,让心理教师、家长、中职生参与互助交流,有机联系在一起,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一起讨论,给予中职生思考讨论的自由和时间、空间,帮助中职生一起解决问题,随时发表问题,随时发表意见,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随时随地开展,增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在互联网新形势背景下,给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双面影响,笔者顺应互联网+教育的转型趋势,制定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互联网心理测验系统、互联网心理咨询指导和互联网心理交流讨论等有效策略,形成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论文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省委省政府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等考评体系。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召开高校学工部长会议、宣传部长会议和安全稳定工作会等,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强化工作抓手,创新工作举措。针对学生特点,建立多层面、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展案例教学、体验教学、心理剧情景教学等。每年开展“3•25善爱我”、“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知识竞赛等。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组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和心理疏导工作。

强化工作队伍,提升专业水平。按师生比1:3000—5000标准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列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定期举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赛。

强化危机干预,完善处置体系。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组建信息员队伍,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建成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做好心理咨询服务,指导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如何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勇于应对压力,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和谐,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是目前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已经在理论以及方法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科学体系。在创业教育中,合理地借助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创业实效性。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借鉴积极心理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高就业创业的实效。社会在快速转型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产生了迷茫的心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合理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显得特别重要。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积极心理学表明,人积极的一面可以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培养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力量,使学校在教育管理和咨询交往方面更为有效,很多高校开始研究和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主张利用人的积极力量,以真、善、美为研究对象,倡导积极的人性论,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并获得创业的成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用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人们的心理,关注的是心理健康。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存在攀比心理,通常和好的同学相比,有很强的功利性。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具体情况不同,创业的条件也千差万别,再加上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根本无法保证公平性。还有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都是家长一手包办,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毕业去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处于迷茫的阶段。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不主动去寻找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而是被动地等着家长和老师介绍和安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校内的软件与硬件配套设施已经形成了一种水准和规模。国务院也先后发了几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更多有益于心理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解析心理的各种现象、培养更加优秀的品格。在此基础上,也要更加细化地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各种压力,让他们成为善待他人、悦纳自己、关心集体、珍爱生命的优秀高素质人才。而进行校内的实际操作时,对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防治是极为关键的,特别是心理问题。就此问题,高校要展开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宣传以及心理辅导等。在这些校园活动的帮助下,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重视,开始有了自我抵抗心理危机事件的意识。可是,目前这种将预防心理危机以及心理疾病作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属于一种“消极心理学”。此种取向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与新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自主性。

积极心理学认为,就业创业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强的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心理。因此,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的潜能,这样教育者才能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自觉地纳入自己的教育计划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根据考核结果而对学生作出优差的评价;教师要营造民主、宽容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他们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堂无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学习渠道,因此把握住课堂非常重要。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就一定要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中去,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对就业知识的内化。同时还要充分意识到,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还直接关系到个人未来是否能够更好地发展。一定要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完善,加强此门课程与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课程的有效融合,进而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要按照学生、年级以及学习进程的.不同来进行职业指导教育,指导要有一定的侧重性,使其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完善职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在教育的目标上,应该将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作为主要目标。学生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完成社会关系的学习。关于教学组织,大课堂的学习方式已经显得非常落后了,应该实行小班制,这样才能让学生和教师有充足的互动,提升教学体验。关于教学方法,也应该多种形式相结合,利用案例法、小组讨论、体验法、团体活动以及讲授法等,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品质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有学习兴趣。在最后的教学评价部分,也可以采用新颖的测试来完成评价。不仅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也应该加以重视。心理咨询分为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其中,发展性咨询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高校中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让心理辅导变得更有探索性、体验性、普及性,让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改变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格。

五、结语。

高校学生进行积极人格的塑造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普及还有很多的困难和障碍,但是社会与学校会不断地推广和完善,因为其对社会积极氛围的建立以及培养下一代优秀综合性人才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增强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让他们能够成为未来综合性的社会人才。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积极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注重激发人心理意识中潜藏的正能量,让人的心理能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人身心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全新的心理理念,主要对三方面进行研究,分别是群体层面、个体层面以及主观体层面。无论是对哪一层面的研究,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激发人的正能量,让人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及工作等。

(一)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作为教学目标。

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积极心理这一目标,然后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积极心理学对个体自身隐藏的积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个体积极心理素质,心理学的这一内容值得教师借鉴,教师可以将此应用到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过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心理的正能量,让学生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遇到的磨难。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还应该对学生的幸福感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的信心,提高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乐观生活。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为学生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短期目标实现的难度比较低,所以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目标之后,其自信心、学习积极性都会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多鼓励,给予学生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此来促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能够以满满的正能量来面对生活。

(二)以积极心理体验为核心开展教学。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隐藏的正能量,所以此理念认为积极心理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激发人心理中的正能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这一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高校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提高对积极心理体验的重视程度,并以积极心理体验为核心来开展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开展教学是需要达到教学目标的,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者是参与实践等方式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观点更有力,通常会以具体的心理案例来开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索,从而寻找出其中隐藏的积极结果。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路,帮助学生通过心理体验来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对积极心理体验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心理积极性的挖掘,以此来促使自己心理健康发展。

(三)构建完善的积极心理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两者处于对立状态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学自然无法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其中,构建完善的积极心理教学体系。在构建教学体系中,应该将高校教育工作都融入其中,将课堂教学影响、家庭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影响等因素归纳到一起,然后通过召开座谈会或者是真人现身说法等方式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理论联系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辅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心理疾病能够得到尽快解决,其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应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下对当前的心理教学进行深入改革,以此来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字【】

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

面对已经有成熟范例的身体保健教育活动,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无人问津、似乎还是一个未知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来进行研究。选择什么教育内容,如何组织实施,如何将无形的心理和情绪转化为有形的幼儿可以理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直观事物,这无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2.1、研究对象的选择。

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自大等问题。而大班幼儿较中小班幼儿对于失败、受挫等心理问题更加敏感,对此笔者选取了南丰幼儿园大班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大班幼儿经常会在竞争性游戏中出现心理失衡现象。

2.2、研究资料的收集。

对于本次研究笔者采用了事件取样观察法对这30名幼儿进行观察。

镜头一:在大班搭积木区角活动中,小雨的楼房先倒了,他故意把别人的楼房也都推倒在地,高兴的大叫:“都倒了,都倒了,谁叫你们搭的比我高!”

镜头二:在大班棋类游戏中,输了的辰辰大声哭叫着,把棋子从桌子上掀翻在地,大叫着:“我不和你下了,我再也不下棋了!”

2.3、研究资料的分析。

通过观察分析,笔者发现中班幼儿自我意识较小,大班有所提高,自尊心、荣誉感增强。而且在大班,游戏的主要形式由具有一定竞争性的规则游戏逐渐取代了竞争性小的平行游戏、角色游戏。游戏的激烈性、对抗性提高,所以,大班幼儿较小中班幼儿对于失败和挫折更加敏感、感受更加深刻,因此由于挫折感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

引发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在于大班幼儿情绪较强烈,抗挫性相对较差,不能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由于挫折和失败而产生的畏惧、退缩、逃避的自卑心理。尤其是性格较内向、胆小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产生焦虑以及对同伴妒嫉、刻意回避与比自己强的同伴对弈等等“自卑”的现象。由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挫折压力以及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产生不健康不自信的心理。

2.4、研究步骤。

与其它教育内容相比,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在于其所探究的心理现象、情绪情感都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很难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为教师是要“施点魔法”,使无形的知识转化为幼儿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内容,并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传给幼儿,无疑这一魔法就是“游戏化教学”。因此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笔者决定在大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失败了怎么办》,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幼儿获得自主调节情绪的方法,正确的看待竞争和失败,并能够战胜挫折感,勇于取得胜利。

以下是此次教育活动的过程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的心情,知道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2)能够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心情,并乐于倾诉。

(3)体会“胜不骄,败不馁”的含义,以及互助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积木玩具两筐(每对一筐);

(2)心情卡片(每人一张),笔若干(每人一支);

(3)录像。

活动过程:

(1)盖高楼比赛—体验失败的心情(情感体验);

(2)心情小火车—说一说、画一画自己的心情。(情绪宣泄)。

(3)看录像《我输了》———知道不良情绪的危害。(反思体验)上述设计中可以看出,在过程设计中将教育目的内化于每一个环节的游戏之中。体现了“体验”的重要性———体验挫折、体验胜利、体验情绪的转变。

这一活动设计旨在使幼儿在一个个快乐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心理疏导,使幼儿在精彩的游戏中忘却不愉快,体验快乐的心理状态给予人的积极力量。特别是活动的第一个环节,通过玩竞争性较强的盖高楼比赛来使幼儿获得挫折感体验。创造了真实的心理情境,能够帮助幼儿更加深刻理解挫败后的心情,同时这种体验也激发了幼儿对后续经验学习的真实需要。

经过这次研究和笔者摸索、总结,提炼出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1)大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很难理解抽象的情绪情感,教师应把它具体形象化,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2)笔者觉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似乎有以下普遍流程可以作为参考:情境体验—倾诉、情绪宣泄—提升认知—以知导行。

(3)在教育手段上应该以情境体验、自然体悟为主,强调以温和宽松的外部环境、积极乐观的情绪、快乐的游戏模式潜移默化的激发幼儿内心的力量,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完成自我修复式心理调适。

本文尝试研究了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育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期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共同的任务,共同的职责,不是我们一朝一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能完成的。针对此次研究,笔者感到有很多地方还不足,尽管在摸索中总结出了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方法以及有效的组织实施手段,勇敢的迈出了有意义的第一步,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之路上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应该设计开展哪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以及其他教育和游戏活动中如何保持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如何与家长以及社区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述每一个问题都是未知的而有意义的。面对困难,相信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将继续不断探索,践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诺言。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一)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传统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以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有意或无意忽视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导致课程的内容与中小学实际教学的需要严重脱节。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多数学校已开始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惟命是从的“乖孩子”。教师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如何引导学生的情绪等等问题,在现今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中都很难找到相应的答案。

(二)重理论阐述、轻实践应用。

长期以来,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多以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这对于以此为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适当的.,但对高师生来说,则是不适当的。教育心理学虽是师范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但高师生学习这一专业课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应该不同,后者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学科理论本身,为日后从事该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服务,而前者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学科理论与教育实际的联系,为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服务。正是这一差别,决定了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应该特别重视实践应用,而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课程定位的错位,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是给学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讲解教育教学中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内容,而鲜有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由此导致高师生往往有轻视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老毛病”,在他们看来专业课程可以提升自己能力,而因为教育心理学课程由于实用性不强,只要临考背背过关就行了,从而缺乏对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重教师教而轻学生学。

作为培养高师生未来教师能力的课程之一,教育心理学课程应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应重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为高师生公共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却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型模式,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arr和tagg早在1995年即指出,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新的范式正在形成,传统的教师讲授范式正在被学生学习范式所取代。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将学生看成自己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构建者,而不是将学生看成“被动的容器”,由教师来给学生填充知识。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典型,山东杜郎口中学即是通过强制规定教师在课堂上最多只能讲10分钟的方式,逼迫教师从学生的学上下功夫,让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杜郎口中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后,连续多年教学成绩突出,特别是该中学升入高中以后的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学习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心理学课程确实存在教学上的弊端。

二、情绪劳动能力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设计。

(一)自我情绪体验与调控课程设计。

生活中,人们会由于需要是否被满足而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对自我情绪的体验是个体认知自我情绪状态的重要前提,也是个体自我情绪调控的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自我情绪的体验与调控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通过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设计,可以而且应该让教育心理学课程肩负起培养高师生情绪劳动能力的任务。自我情绪体验与调控的课程可以采用情境回忆、情境创设等模式进行,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最高兴、最受打击等生活事件,然后请学生回忆当时的情绪感受,并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提示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从负性情绪中恢复过来的,并让学生讨论这其中有没有情绪调控的内容,调控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合理等等。情境创设则是教师创设某个能让学生产生较强情绪体验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感受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情境创设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比较难掌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慎重使用。

(二)他人情绪理解与调控课程设计。

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与调控是高师生情绪劳动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方面,该课程的设计可以采用故事回放、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进行课程的教学。故事回放是教师选取典型的情绪情感故事,采用录像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先观看故事,然后请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与情感,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享;角色扮演的课程设计则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这种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去,因此教师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很重要,另外就是教师还需努力营造一种与故事情节相一致的情境,尽力让学生投入到角色之中,获得更深刻的他人情绪体验。对他人情绪的调控培养则需要教师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教授学生必要的调控技能,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调控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培养高师生情绪劳动能力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收集学生应用情绪调控技能处理生活问题的实际案例,以作为今后教学的重要展示材料。

三、结语。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绝不仅仅只是在教学中培养高师生的情绪劳动能力,但情绪劳动能力作为高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受到重视,并应从高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如何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突出情绪劳动能力中体现教师胜任特征的方面,从而使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培养优秀教师的任务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害怕的事物,认识到勇敢的重要性。

2、通过各种脱敏训练使幼儿认识到变勇敢的方法。

绘画纸;蜡笔;垃圾筒或纸箱。

一、教师给幼儿讲述一件自己害怕的事情。

“昨天晚上,我在厨房里发现了一只老鼠、觉得好害怕呀!老师最害怕老鼠了,害得我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二、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害怕的事情或东西?”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幼儿轮流发言,互相讲解过去的经历,教师注意倾听。

三、教师提问。

“害怕好不好?这些东西真的很可怕吗?“你们想不想变得勇敢?”

四、师幼讨论。

“怎样才会变得勇敢?”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1、多学习知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了解某些小动物和我们人类的关系。

2、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最勇敢!”

3、害怕时,自己对自己说:“我不怕、我不怕!”

4、勇敢地把自己害怕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

五、绘画活动。

1、利用绘画纸和蜡笔画出自己害怕的东西或事情。

2、画好后,老师请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老师问:“咱不怕?”幼儿要大声回答:“我不怕!”反复数次。

3、幼儿拿着自己的画排好队,前方放置一个垃圾筒或大纸箱。

4、幼儿将手上的作品揉一揉,把害怕的东西或事物包在纸里头。然后大家一起喊“一、二、三”,该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纸团丢进垃圾筒或大纸箱,让幼儿大喊:“我不怕啦!”直至每个幼儿都投完为止。

六、老师组织幼儿说一说:“现在自己还害不害怕?”分享活动前后的心情改变。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掉在地上的纸团及垃圾筒或大纸箱。

在这次活动的开始,我首先问幼儿:“你最害怕什么?”结果我发现约有1/3的幼儿出现了害怕和怯懦的表情,全班的孩子都鸦雀无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我知道这个问题刺激了孩子们的心理。我马上用一种轻松的略带自嘲的语气讲了自己害怕老鼠的事情,听完我的故事,孩子们的神态一下子放松了。

接下来很多孩子讲了自己害怕的事情,他们的心理负担己减轻了一半。画出自己害怕的事物,包在纸里投进垃圾箱,扔掉恐惧,许多孩子都感觉这像是真的一样,我可以从他们轻松的神态上看出来。最后,我感觉到孩子们变得坚强勇敢了,对自己过去害怕的那些东西也都不怕了。这次教育活动达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

本次教育活动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引导幼儿进行了一次克服恐惧、使自己变得勇敢的心理训练活动,效果很好。教师从提问开始,一步步引导幼儿交谈、游戏、绘画等,都围绕着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变得勇敢的目标来进行,整体教育活动环环相扣,顺畅自然,有效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涵。

首先,教师的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她从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了很多幼儿都存在的问题,于是萌发了本次教育活动。其次,在教育活动中,教师采用了系统脱敏的训练方法,通过让幼儿讲述自己害怕的经历、做游戏、绘画并把自己所害怕的东西抛掉等方法帮幼儿逐渐克服害怕的心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注意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克服恐惧的方法,例如自我暗示、大声喊、取得成人的支持等,使幼儿从活动中得到了启发和收获。

教师还可以多启发幼儿认识一下各种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令人恐惧的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应该注意家园合作,发挥家长的力量,使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良好的暗示和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能够大胆地根据声音、表情图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2、明白笑和哭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录音机,笑声、哭声磁带;表情图1幅。

1、请幼儿听录音,进行联想。

(1)这是什么声音?(笑声)。

(2)猜猜看,他为什么会笑?

2、观察笑的表情,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笑的情绪体验。

(1)人笑的时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样貌的?

(2)你什么时候会高兴地笑?

3、听录音机播放哭发声音,观察哭的表情,体验自己哭的情绪体验。(形式同前)。

4、出示表情图,请幼儿对照一下不同情绪时脸部的表情。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1、让学生认识烦恼带来的负面影响。

2、引导学生找到拥抱快乐的方法,培养健康积极的乐观情绪。

3、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调解烦恼,也让自己学会拥抱快乐。

重点:让学生寻找快乐的钥匙,掌握调解烦恼的几种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别人烦恼或自己烦恼时得以排解。

1、上课课件。

2、烦恼卡(小飞机)、快乐卡、信封。

3、课前对学生烦恼小调查,填写烦恼卡。

游戏法、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

快乐和烦恼常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这节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里教育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自我调节、以达到提高心里素质的目的。

生:老师上课快乐!师:相信我们一定很快乐!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生:(齐声)喜欢。

师:看,谁来了?课件出示:喜羊羊和懒羊羊的的四个表情(喜怒哀乐)。

师: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是我们的心情表现。你们喜欢轻松愉快的心情状态吗?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照镜子》。(师说游戏规则,然后游戏)。

2、照镜子的游戏。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心情,调节学生紧张、郁闷的情绪。

(全体起立,面对面站好,1。3。5。7组听老师口令做动作,2。4。6。8组同学跟对面同学做镜面动作,准备:吃惊、恐怖、难受;好,交换,看谁做得有创造力、有新意,难过、生气、好开心啊、谢谢你,我很好;坐下。

玩了照镜子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你更喜欢哪种表情?喜欢开心的举手!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着镜子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要想生活对你微笑,你就得对生活微笑。)。

3、导入课题:放飞烦恼,拥抱快乐。

有趣的游戏带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放飞烦恼,拥抱快乐(师在黑板贴出题目,齐读)。

(二)让学生回忆烦恼的事和畅谈不快乐的反应。

1、四人小组成员互相倾诉生活、学习、和同学交往中的烦恼。

2、指名谈烦恼。

师:每个人都希望天天快乐,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烦恼,你在学习、生活、交往中有什么烦恼事吗?快向你小组内的同学倾诉倾诉吧。(出示)。

(生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小组内讲出了自己的烦恼后,你的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谁来说说自己的烦恼?

我们的烦恼可真多呀,想起这些烦恼,我们就会不舒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烦恼就简单的语言写在小飞机上吧,一会我们一起来解决它。写好之后我们把小飞机放到抽屉里去。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亲身体验,不快乐时(紧张、愤怒、恐惧、悲伤)的反应是怎样?

师:你们喜欢烦恼吗?

生:不喜欢。

紧张的时候有的人会心跳、呼吸加快,头脑一片空白。

愤怒时、恐惧时、悲伤时你有什么反应呢?

(愤怒时会打枕头、跺脚、想打人、握紧拳头……。

恐惧时会左顾右盼、抓住衣角、大喊……。

悲伤时会抱住枕头哭、心里觉得很痛、不想吃饭……)。

小结:这些不快乐(烦恼)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人人都不喜欢,让我们把烦恼放飞,拥抱快乐吧!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快乐呢?说说你的快乐吧。

(三)学习拥抱快乐的方法。

1、说一说你的快乐。

生:帮助别人时、拿到好成绩时、受到表扬时……。

2、欣赏故事《国王和农夫的故事》。问:农夫为什么快乐?国王为什么不快乐?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怎样让自己快乐呢?四人小组讨论帮国王寻找快乐。

(师:为什么农夫快乐,国王不快乐呢?

生:因为农夫只是没有鞋,而那个人连脚都没有,农夫比他幸福。

师:这叫“知足常乐”。那为什么国王不快乐呢?

生:因为国王要什么有什么,他不知足。

师:国王怎样才能快乐起来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巡视)。

师:相信大家通过讨论,会给国王想出办法来。小组长汇报一下。

生:假如我是国王,我也像农夫一样劳动。

生:我会出去走一走。

生:把钱捐给贫困的人……。

师:对,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过渡语:快乐需要我们有乐观的心态。农夫知足常乐,只要我们有了快乐的钥匙就能开启快乐的大门。

1、心理剧:篮球风波。

场景一: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

场景二: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4名学生表演两个场景。场景一:秦逍打球时不小心打到了同学,互不相让,结果打了起来。场景二:秦逍打球时不小心打到了同学,秦逍态度诚恳地询问伤势,并扶同学到椅子上休息。)。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场景?(生说略)。

师:因为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课件出示)。

师:第二个场景?(生说略)。

师:因为他们站在了对方的角度,在心理学上这叫“换位思考”

过渡语:同一件事,换位思考后处理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也能给人带了愉快的情绪,(师把词贴在黑板)。

4、出示图片。

那同样一件事物,会不会有不同的发现呢,老师这里有副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公主可以变成丑陋的巫婆,丑陋的巫婆可以变成漂亮的公主,这全靠你怎么看,换个角度看,事物也许就不一样了,它就像魔术师一样让你把烦恼变成快乐,快乐的情绪源于我们的态度,是不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

5、学生说出拥抱快乐的金点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和补充,学习快乐的钥匙: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自我宣泄、积极暗示、转移注意等。

生活中你遇到烦恼后是如果调解的呢?

师:你试过怎样使自己快乐吗?

生:想以前快乐的事。向妈妈诉说……。

师:对,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换位思考、转移注意、自我宣泄、积极暗示,还有深呼吸法等等。(板书方法)。

(四)金子大比拼活动:

1、组为单位,从信封中取出小纸片,小组讨论解决的好办法,帮助纸片里的同学找到快乐。师:在课前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同学们都存在一些烦恼。请把信封里面的内容抽出来,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如何解决这些烦恼。

(生小组讨论信封里的内容,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抽到的题目是:小明没有钓到鱼。我会用心理暗示对自己说:这次没钓到没关系,下次一定能钓到。

生:我们抽到的题目是:小华考试只有61分。他可以多鼓励自己,下次考得好一些。

生:我们抽到的题目是:小刘踢球时踢伤了同学的脚。他要先跟同学说对不起……。

师:快乐是靠大家寻找的,你还有什么解决烦恼的金点子呢?

2、解开自己的烦恼锁。

同学们用你们刚才学的金钥匙帮助同学们解开了烦恼,现在我们用金钥匙解开自己的烦恼,好,把小飞机拿出来,同桌互相说一说。

(五)体验快乐。

1、深呼吸放松。

2、开怀大笑。

3、放飞烦恼。

4、快乐体操。

师:让我们通过一些方法来体验快乐吧。一、深呼吸,二、大声喊,三、把烦恼折出纸飞机放飞烦恼和烦恼说“byebye”

四、拍手、跺脚、拍肩(生站起来唱《幸福拍手歌》做相应的动作)。

小结: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你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会还给你一个春天!

(六)作业:

交换烦恼卡,互相尝试鼓励对方排解烦恼。

放飞烦恼拥抱快乐。

自我宣泄。

积极暗示。

转移注意。

换位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生)笔、纸。

(一)引入主题:提出认识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在古希腊神庙的扁额上刻着这样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教材中也记载有这样的。可见古今中外人类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中不断地探索羊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今天我也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1、你了解你自己吗?你了解他人吗?

学生:较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

学生:不了解自己和他人(部分学生)。

教师:现在请三位同学谈谈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客观了说明你有哪些优缺点。如: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一个做事拖沓的人……等等。

学生a: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是一个怕失败的人。

老师:这位被山带谈的是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表现,请同学扩展开来谈自己,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人际交往方面等等。

学生b:我是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我是一个好比好强的人,我是一个知错又难改的人。

学生c: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个怕羞的人,我是一个上课迟到的人。

老师:好!前面三位同学简单地谈了谈对自我的认识,看来同学们并不完全了解自我和他人。今天我们就提供一个机会给大家:请同学们在纸片一上写上我是谁?(20条左右)。

[教师分发小纸片给学生们,学生各自写20条左右]。

教师提示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大约花10-15分钟。

教师:现在,请同学之间交换低片拥不拥护看一看,互相增进对彼此的了解。然后,每一组推荐一个或两个代表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大约五六个学生代表)。

(二)有效引导,逐步升华经。

教师:非常好。这次同学们比较清楚、全面地认识了自己和他人,告别是认识到了自己和长处和短处。我想每一个同学都想成为一个理想完美的人,那么,请在你们写的缺点前面上加上“应该”两字,把你们的缺点转变成优点。例如:“我是一个懒惰的人”改为“我应该是一个勤劳的人。”

[学生们动笔改缺点成优点。]。

教师:现在请八位同学谈一谈现在较完美的你:“我应该是一个……的人”说出自己对今后的期待和对的要求。

教师:这次,请同学位去掉“应该”三字。现在,你没有那些缺点了,你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我们请十位同学上台发言,大声地喊出你对自己今后的期待,同时请下面的老师同学支持,促使你以后的行动。

(三)总结点评。

教师:我们每个同学上了这堂课后,我想每个人都有了一些感受。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上这堂课之后,你有哪些收获或见解。

学生a:我对自己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学生b:我有改正错误缺点的信心。

学生c: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也认识了别人的长处。

学生d:我更清楚地了解了我的朋友和同学。

学生e:我对别人认识了,就更容易宽容人缺点的错误。

教师:同学们刚才的发言说的非常真实自然,也就说出了我们这堂课的目的,那就是——1、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板书在黑板上)。

本课是心理健康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本堂课更清楚地认识了学生,更有利于今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学生通过这堂,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增强了改正错误和缺点,成为一个理想完美的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笑、生气、哭的情绪变化,并产生相应的体验。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分享的快乐。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1、材料准备:音乐,相关材料,三个大班幼儿。

2、心理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

1、游戏《找朋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同伴,拉近与教师、同伴的心理距离。)。

2、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体验感受情绪的变化。

(1)介绍三个大班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更直观的对这三种情绪变化的过程产生共鸣,帮助幼儿理解。)。

3、幼儿体验。

(1)尝试用语言去讲述自己的感受及情绪经验,并学学笑、生气、哭时的表情。

(2)引导幼儿讲述“生气、难过哭时可以做些什么?”

(3)师幼共同小结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能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将自己装扮成一只恐龙,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团结协作,解决困难,达到目的。

3、体验创造的成就感和游戏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6、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7、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1、室内:与幼儿共同布置一片侏罗纪的树林……。

2、室外:创设游戏情景,在大操场的山上布置“侏罗纪公园”。

3、收集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

1、导入:“小朋友,恐龙真好玩,你能给大家说说你喜欢哪些恐龙呀?”幼:我喜欢的恐龙有三角龙、雷龙、翼龙、长颈龙、剑龙。幼:我喜欢的恐龙有马门溪龙、迅猛龙、双冠龙。(评:孩子们经过较长的认识阶段,对恐龙已有一定的经验,非常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认知,因此,从幼儿需要出发,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讲述,一方面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间实现资源共享。)“你们看,这边有我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一起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漂亮的恐龙,好吗?”

2、幼儿装扮自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恐龙。(《纲要》指出,应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里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各种材料,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意愿打扮成心目中的恐龙形象,“我是唯一的,我是特别的”,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表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3、游戏:“穿越侏罗纪”。老师和孩子们一同来到“侏罗纪公园”,唱唱跳跳,发现来了一只凶狠的霸王龙,大家团结在一起把霸王龙赶走了,然后一起快乐地跳起舞来。(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把我园特有的小山坡布置成“侏罗纪公园”,让小朋友与特定的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他们完全溶入了游戏的角色中。)。

4、讨论、评价,结束游戏。

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幼儿观看。

图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态度那么友好,就原谅了他们,也不生气了。

图四、小朋友们拉起妞妞的'手说:"妞妞,和我们一起玩去吧"图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乐呀!

2、提问:

(1)小朋友你们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乐?

(2)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刚搭好积木时,怎么办呢?要向别人说:对不起,这样别人才原谅你,喜欢你,才能成为好朋友。

3、教师小结:刚才看了妞妞一个人玩不快乐,也没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乐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

4、教师对游戏进行总结,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兴,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心理健康教育课体会

“消防员叔叔顶呱呱”(大小班同时进行)。

活动目标:

1、认识消防车、消防员,体会消防员工作的危险与艰辛。

2、知道火灾带来的危害,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火知识和技能,形成初步的消防意识。

活动准备:

消防车图片、邀请消防队员携带常用的消防器材来园。

活动过程:

1、邀请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共同参加活动。

2、认识消防员叔叔。

(1)观察消防员身上的装束,这些装束有什么用。

(2)请消防员叔叔讲述因小孩玩火而导致火灾的实例,以及一些灭火的经过。

(3)请消防员叔叔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请消防员叔叔讲述自己日常训练及工作的情况,体会消防员叔叔工作的危险与艰辛。

3、消防车真厉害。

(1)借助图片说一说消防车与其他的车有什么不同。

(2)请消防员叔叔讲一讲消防车为什么要漆成红色,并装有报警器。

(3)车上都带有那些灭火器具,这些器具有什么作用。

4、请大班的幼儿告诉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小朋友应该怎样注意防火,怎样做到不玩火。

5、感谢消防员叔叔能来参加活动,请幼儿一起为消防员叔叔表演节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理健康教育课体会

活动目标:。

1、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

2、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

2、ppt课件(关于小朋友看病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请幼儿观看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刘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小朋友们想不想来看一下呀?那是什么动画片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

2、教师播放动画视频《不怕看医生》,看完后请幼儿来说一说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简单描述视频中的内容,教师继而引导幼儿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医,医院和医生并不可怕,我们要做个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针。

二、观察图片,了解就医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注意事项。

2、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病经历,并依次播放小朋友们看病的图片,让幼儿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医院的表现,并引导幼儿知道就医的安全事项。

1、克服惧怕医务人员的心理。

2、做个勇敢的孩子,配合医生做检查。

3、不乱动诊疗室的物品。

4、注意清洁卫生,不到处乱摸。

5、耐心等待就医。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要关心帮助别人。

教学挂图、小动物头饰。

1、导入活动:教师戴鸡妈妈的头饰,讲述:咯咯咯,今天我鸡妈妈可高兴了,因为我要带着我的鸡宝宝回新家去。教师可以做一些鸡的动作,用夸张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

2、看图片听故事。

(1)教师出示图片,有表情地讲故事。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情景表演。

(1)教师请幼儿戴上小动物头饰分别扮演鸡妈妈、鸡宝宝、小鸭子、小乌龟、大象。

(2)教师讲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表演故事。

(3)教师评价幼儿的表演。

心理健康教育课体会

活动一:

可怕的火灾(大小班分别进行)。

活动目标:

1、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火。

2、了解火灾带来的危害,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玩火。

3、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4、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火灾现场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有用的火”

活动过程:

1、谈话,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火,火有什么作用。

2、播放多媒体课件“有用的火”,进一步了解火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

3、观看火灾现场录像片段,请幼儿讨论当火灾发生时是谁在扑救大火。

4、说一说自己及其他人在生活中的一些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