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专业14篇)

小编:影墨

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教学计划范文,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一年级上《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1、认识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

4、背诵课文。

【人文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喜欢汉字,主动学习汉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教学难点】。

辨认“八、入”“九、十”;指导写“一”。

【教具准备】。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1、听录音朗读,板书课题,解释“里”。

2、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拼一拼。

3、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边读边画出生字。把画了记号的多读几遍。读给同座听。

4、(出示生字)采用多种形式,检查读音。开火车、齐读,指名读。

5、出示生字卡片检查。

三、理解词句。

1、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2、指导学生根据图说说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课文。

1、指导读好全诗:

让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很美。

2、学生反复练读:

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

五、游戏激趣,巩固提高。

做图二的找朋友游戏,重点读准“四、十、三”,辨认“八、九”。

六、布置作业。

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

2、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块田()条鱼()朵花。

3、读课文指名读、全班齐背、同位互背、指名背。

二、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2、游戏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指导书写。

4、练习写字:

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学生写时,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巩固练习。

1、交流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2、选卡片填空,读绕口令。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拼音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而在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情上略作点拨就可,不必花这么多时间。其实我也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在学了古诗后,通过看图圈生字,读生字卡片,比较生字识记“八”和“九”,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读儿歌识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识字,激发识字兴趣。但是如果能把识字教学渗透在古诗教学中,效果肯定会更佳。并且我对学生的学情较了解,这首诗比较简单,一部分孩子早会读,甚至会背了,所以读诗时显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没去注意文字,从而,错过了如此好的识字机会。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及时地指正孩子们的错误习惯,真是后悔。还有,拼音刚学完,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做些有效的衔接。

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此铺垫上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最后学习生字。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1.出示拼音教具。

2同学们读的真棒,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去汉字王国里认识生字宝宝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识字一,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大家来读一遍,

1.学生自读一遍。

2.全班齐读(大家读得很流畅,但是相信肯定有读得更好地,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3个读(教师评价)。

4师范读(再来听老师读一遍,老师读得时候你要认真听,听听老师读的和刚才这几个小朋友读的哪里有什么不一样)。

6再次个读。

7大家都成小诗人了,老师要奖励一首儿歌《数鸭子》。

三、学习认读生字。

师:在这首童谣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我们把这些生字宝宝从童谣中请出来!

1请小朋友开火车来当小老师,每一个小朋友要声音洪亮拼读一个字(小火车)。

2真棒!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好老师,这样你会读吗?(打乱顺序)。

3游戏:找朋友(领读两遍)。

4去掉拼音读。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田字格,我们用一首儿歌来记住它(拍手读)“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范写:(师手在白板上示范后再书写)“一”,这就是“一”横在田字格里就是一,边写边讲解要领:起笔稍重先顿一下,然后运笔,从左往右写在横钟线上,稍稍往上,收笔时再顿一下再往回提一下,向右稍按一下,写在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写一个)。

3,“二”这就是“二”就是两横,观察一下,我们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这两横有什么不一样?二也是由横组成,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写一个)。

4,“三”(三有三横组成,应该注意什么?)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写一个)。

5,在课本上描红再写,教师巡视指导大屏幕对比。

7全班齐读古诗。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会读了这篇课文认识了十个生字宝宝,还写了三个生字,收货可真不小,明天我们继续在学习这篇课文,去认识更多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难点是辨认八、入;九、几。

生字卡片,插图(—)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一年级上《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果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点评:目标的确定,还应该包括过程与情感,对于这一课,如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文的意境,是必要的目标。)。

一、复习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打开书第44页。

(点评:复习拼音的环节,是怎样的?全部复习还是复习相关的音节?激趣导入的设计不错。)。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请看看课本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些什么呢?(小组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说。

师述说:有一个山村,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课。

4、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

5、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里:长度单位,一里=500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概四百米,我们跑完一圈再跑多一点也就是一里了。)。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读,去感受这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a、闭上眼睛。

b、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画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这么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去读,边读边和童谣中的生字交朋友。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一”的变调)。

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认识的?(出示要认的字)。

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观察,有能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识字,真棒!

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四、十、三)。

4、请一位同学上来当小老师,带同学们读准这些字的音,好吗?

5、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6、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a、找朋友的游戏:(持拼音卡片的上来找其对应的生字)。

b、比赛读绕口令:(看哪个同学读得又快又准)。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要分清四和十,必须认真读一读。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缺少章法,思路不太清晰。看图、识字、读文虽然是相互联系的,但也应该有个相对独立的步骤。“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的环节能否调上来?读绕口令的内容可以放到拓展训练里去。)。

五、指导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

3、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4、男女生、小组比赛。

六、课间游戏。

全班表演唱《数鸭子》。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轻松轻松。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a)认识田字格。

i、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ii、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iii、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b)指导书写“一”。

i、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ii、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八、布置作业。

a)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b)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点评:如果是第一课时,这样的安排是否适当?内容是不是略显多了些?总觉得要安排的内容过紧。结束部分也显得仓促了。)。

一去二三里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会的10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9种笔画。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诵读。

教学理念:

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诵读课文和观察插图中认识生字,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说说、读读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真精神!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生齐唱歌曲《我们一起去郊游》)。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由远到近观察)看看郊外景色怎么样?我们先看看远处有哪些景物?(亭子)亭子也叫亭台。(出示卡片:亭台)亭子前面有什么呢?(房屋)你们瞧,房屋上面还冒着烟呢,老师觉得人们可能在做饭呢,对不对?煮饭的炊烟饶着整个村子,我们把这村子叫烟村。(出示卡片:烟村)再看近处有什么景物呢?(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

(二)初读课文。

1.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师配乐范读古诗)这首小诗美吗?你们想不想读呢?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如果读不准,你就借助拼音朋友多拼几次,明白吗?(生配乐读古诗)。

2.老师要把这颗小星星呀,送给我们班的***。因为他读书的时候,身子坐得直直的,头正正的,书啊,抓得稳稳的。读书姿势可好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接下来呀,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这首小诗。一人一句,其他小朋友呢,竖起小耳朵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好,开始!

3.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呢,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快快做好,注意读书姿势。这次听清老师的要求: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三)识记生字。

1.这次小朋友读得都不错。那接下来呀,再听老师的任务:看看课后生字,把每个字拼读两遍。

2.下面该老师检查你们认读生字的情况了。卡片上的字你会读就举手!(强调:“一”本身读一声,但和其他生字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就该读二声。这是一种变调现象,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到很多,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奥妙之处)让我们把生字齐读两遍。

3.脱掉拼音小帽,你们还认识吗?我们开火车来读。抢读。

(四)配乐诵读课文,启发想象。

1.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这些字宝宝交了朋友,我们再来读课文,一定觉得特别愉快。不过,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这幅美丽的画。待会儿告诉大家: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好,开始!

2.谁愿意把你刚才读课文的感受告诉大家呀!你是从课文哪句话体会到的?

3.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这么多同学呀!我们男女生进行比赛,怎么样?读得真美!老师觉得我仿佛已经来到了这个幽静而美丽的小山村。

(五)书写汉字。

1.认识田字格。

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人,不但要会认中国汉字,还要会写中国汉字。中国汉字是方块字。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里,汉字的家就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汉字的家吧。

这个方方正正的格子叫田字格。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书写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书写“一”。

这节课我们先送“一”回家。先帮老师在田字格里看一看,“一”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一”是由笔画横组成的,写在横中线上,从左往右,起笔重一点,收笔要顿)你们想不想写?动笔之前,我们先复习以下习字操: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好,保持这样的姿势开始描红。描好以后,在生字本上再写几次。

3.小朋友把笔放一下,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描得非常认真,一笔描成,而且压在横中线上。老师还发现,个别小朋友写字的时候,写着写着,不小心肩歪了,头也低了下来。其实,写字也是一种练功,那要天天练。老师相信,小朋友在练字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头正、身直、肩平、臂开。相信你们一定能养成好的写字习惯。有了好的写字习惯,老师也相信,将来你们一定能把字写得非常漂亮。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好吗?下课!

一去二三里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

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二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学习古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交流感受。

7、课间操。

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3、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去、二、三、里、四、五、六、七、八、九、十”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识12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2、出示汉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古诗(出示古诗)古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师范读诗题)。

3认读课题。学习生字“去”“里”

(1)谁会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强调“一”的变调)。

(2)会读的同学说说哪个字是“去”(老师加拼音)再指名读。

(3)哪个字是“里”呢?(老师加拼音)再指名读,“里”在古代是一个长度单位。

4、齐读课题。

过渡:同学们,会读了诗题你们愿意跟老师读读古诗吗?

二、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教师领读两遍古诗。要求:张大嘴巴读,眼睛看着字。

过渡: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能试着自己读读古诗吗?

三、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十个数字,大声地读一读。

2、指名读。强调“四”和“十”的读音。

3、开火车读认读生字。

过渡:同学们读生字时读的都非常用心,相信大家读古诗也一定会非常棒!

四、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课文。

a、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教师巡视随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b、指名读,表扬读的好的学生,纠正学生的读音。

唱《数鸭子》。

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首歌里有好几个数字呢!谁知道是哪几个数字,大声地告诉大家!

过渡:同学们表现真是太棒了,老师要奖励大家,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看看好吗?

2、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1)、出示挂图感悟美景。

师:这里美吗?

指导学生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师根据图串讲古诗的大意(引导理解“烟村”“亭台”)。

过渡:孩子们,你喜欢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吗?那就美美地读读这首古诗,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吧!

四、指导朗读。

1、小组读。

2、男女生赛读。

3、根据挂图试着背诵。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是棒极了,大家还想读读有关数字的诗句吗?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宋邵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里一去二三里,

12345678910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习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3)、师:对榕树的描写最美的段落是哪里?研读第8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读读,说说为什么。(体会静态描写)。

4、师:可惜呀,这么美的榕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难怪作者会想--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作者此时的心情该有多么的--遗憾!

三、学习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段落。

1、研读体现“鸟多”的句子。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2、研读体现“鸟欢”的句子。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还有的在扑翅膀。

(2)、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师:你能听懂这只画眉鸟的歌声吗?它在唱什么呢?(生想象)。

这是一首和谐的赞歌。

3、作者是怎样把这壮观的场面展示给读者的呢?体会表达方法。

4、我们设身处地,你如果就是生活在大榕树上的一只鸟儿,你会对大榕树说些什么?大榕树又会对鸟儿朋友说些什么?(体会树与鸟的和谐)。

四、体会“鸟的天堂”的真正含义。

1、师: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为鸟儿们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园;鸟儿们的加入,让这棵古树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的确是(生齐读课题--“鸟的天堂”!)。

2、几百年了,榕树青春依旧,鸟儿日日欢歌,为什么能出现这么和谐的画面呢?引导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

生自由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师小结:当地的农民谁也不会去伤害一只鸟,谁也不会去破坏这人间奇观,他们谱写了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师板书:和谐,产生美)难怪作者离开时感到一点儿:(生说),难怪作者会发出悔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或者为它打打广告)。

1、同学们,欣赏了这么美丽的自然奇观,你想把它介绍给人的亲戚朋友吗?现在,就让我们为鸟的天堂写一份解说词,为它邀请更多的朋友去参观游览吧!

2、生写解说词。

3、展示一两个学生的作品。

附: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鸟多。

大绿茂盛鸟欢。

(和谐,产生美)。

(这首诗里也有数字)。

3.放录音。

同学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了,也该休息一会了,我们来听一首歌好吗?

(放《数鸭子》歌曲)。

告诉老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这首歌里也有数字)。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是三个不同版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2个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这是什么地方?”,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时,可让学生来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有人说想像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像,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合作识字,探究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生字,让学生主动地把认识的生字介绍给大家,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在学习新笔画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通过和新笔画交朋友的游戏来让学生记住新笔画的名称。写好“一”、“二”、“三”、“十”这四个字则是本课的难点,为此,应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在学生描红和写字时,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识字1》只是一个教学的载体,怎样来让学生通过载体的学习来引发学习的愿望呢?在课堂延伸活动中可设计这样一个作业:“读读背背带有数字的”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与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山村)你们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学生自由回答)。

3.小朋友说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山村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识字1》。(板书课题)。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

(1)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这首小诗。(要求:把绿线内的生字用线划出来,田字格中的生字圈起来。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再读读想想,好好地感受一下小山村的美。)。

(2)学生自读课丈。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研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字音。

(2)指名读(请你把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

伺机点评:听了你的诵读,老师好像看到了美丽的亭台、艳丽的花儿,真是美极了。

(3)齐读第三、四句。

(二)诵读全文。

小山村的景色这样美,让我们再放眼去看一看。(配乐诵读)。

四、生字教学。

1.小组交流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

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2.学习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画面出示田字格,依次向学生介绍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笔画。

多媒体依次出现“一(横)”、“|(竖)”,老师分别向学生介绍笔画的名称并跟说几遍。

3.指导写字。

“一”

(1)出示生字卡片“一”,让学生说出“一”的笔画名称,并仔细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在投影上示范写“一”,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运笔方法。

(3)学生描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二”

(1)让学生说说“二”由几笔组成,并说说这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长短的不同。

(2)学生尝试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示范,指出学生书写时的共性问题。

“三”

(1)小组讨论,说说该怎么写。

(2)学生交流,教师在投影上示范(提醒学生注意三横的不同写法)。

“十”

(1)说说由哪两个笔画组成。

(2)独立探究,尝试练习。

(3)投影反馈,师生评议。

学生描红、临写,播放音乐(教师巡视,给优秀作业贴上五角星)。

一去二三里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三、学习古诗。

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复习生字。

了解数字的不通用处,了解基数和序数。

能背诵有关的诗歌、儿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注意纠正四和十的读音。)。

2.听写:一、二、三。

如果你还能写其他数字也可以写其他数字。

二、认读笔画“横”

三、认读儿歌。

上节课,我们学习十个生字,还会写了三个字,你们真的都学会了吗?

1.出示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练时注音)。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2.先由老师带读,再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情况跟读。同学互读。齐读。

了解数字使用的不同场合。

3.真是不看不知道,简单的数字也有那么多讲究,我们再来读读《一去二三里》齐读。

你在这诗歌中找到了哪些数字?

如果我们都把他们改为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你看合适吗?(不合适,这是中国古代的诗歌,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格式。)。

谁知道一般汉字的数字和数学的阿拉伯数字使用在什么不同的场合?(一般在文章中都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了在特别庄重的场合,如文件的题目、标语;或者是古诗,古词。)。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到街上去看一看。看投影片日常生活中数字的使用。

了解基数和序数。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必须用汉字的数字,那就是数字是表示事物先后顺序。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那么反过来,一般1、3这样的数字就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小结知识,拓展课外。

今天,我们学习有关数字的许多知识,其实有关数字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生活,就会发现。

一去二三里

课题识字(一)1、一去二三里(1)。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2个字:一、二。认识笔画“一”。

2正确朗读童谣,并能初步理解童谣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设想。

拓展识字形式,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情趣。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引入新课。(拍手歌)。

师: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进……小朋友们,这首童谣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这首童谣里有很多汉字是数字,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今天,老师要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古代的童谣,它里面也有很多数字。

二、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宇。

1、出示课题。

2、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出生宇。

3、齐读课题:从课题中发现了什么?

4、读汉字:一、二、三,注意翘舌音和平舌音。

5、认读汉字去、里,区分n、l的发音。

三、自学童谣,学习生字。

1、提出要求:(1)看拼音,读通童谣。

(2)边拼边用圆圈圈出生字,每个生字拼读3遍。

(3)再结合图画,读懂童谣。

2、自学情况反馈。

(1)指名读通,读对童谣。

(2)指名和开火车认读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学童谣,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数逐行读童谣。如:“烟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让学生数数远处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再来读读这行童谣,帮助学生大概理解这行的意思。

2、边数边读整首童谣。

3、用投影器出示童谣和图画,较有感情地读童谣。

引:小朋友在读的时候,要想象像春天,你来到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请你来赞美一下吧!

4、分小组或男女生或大组比读童谣,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5、质疑解难:请小朋友说说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里”: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条路上,大约有二三里路。二三里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钟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谣,再齐读一遍童谣。

五、练习写字,完成课堂作业。

1、认识田字格。让学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横中线,

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练练握笔姿势及写字姿势。比比谁的姿势最漂亮。

3、认识笔画“一”。“一”从横中线的下面一点开始写,收笔的时候是在横中线上面,是一条斜线。

2、师示范讲解。

3、请小老师来书空生字“一、二”,其余学生跟着书空。

4、抄写生字“一、二”(师在黑板上范写)。

5、指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相应的课堂作业(机动)。

六、用生字编句子。

1、先与同2、桌互相准备3、。

4、交流。

(例句:一二三,静下来。三二一,坐端正。

我来这里,你去那里,老师不知道我们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等等。)。

教后反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