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大全(17篇)

小编:文轩

地震的震中是地震发生的地点,而震源则是地震能量释放的起源区域。接下来是一些地震灾后重建的成功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探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认识9个生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第一课时。

同学们齐读《父爱》这首诗歌,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师:是的,父亲是一棵大树,用枝枝叶叶给予我们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庇护。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深沉而宽广的父爱。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2、观看洛杉矶大地震留下的图片,并从中认识课文中必须掌握的生词。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学生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静心默读课文的1—12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并找到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交流:

1抓住父亲面对不同的人的劝告,回答的却是同样一个意思的三句简单的问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父亲不同的心情。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2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中的“挖”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指导朗读。

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父亲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

创设不同的情境,指导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如山的父爱。

〈3〉抓住“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5、小练笔:36个小时过去了,可儿子仍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了?

同学们动情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下节课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怎样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

父亲。

了不起。

儿子。

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地震场面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段,生读:

30万人,四分钟,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此强烈的对比,你该怎么读出它。

洛杉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幅画面却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出示课文主题画。

3、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在这对父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交流: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旁人的劝阻,经过38小时拼命地挖掘,终于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释词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词,互相纠正。

2、指导书写:

矶:最后一笔像“飞”字的第一笔。

砸:注意笔顺。

颤:结构要紧凑谦让。

四、再读课文。

默读。

在你有话想说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馈。

六、总结。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中处处流淌着真情,父亲使你发出的感慨又何止这些呢,随着下节课的深入,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第二课时。

一、走进父亲的内心。

找出集中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第12段)。

指名读。

学生反复朗读,读到你想说话了就停下来。

父亲总共挖了38小时,38小时整整一天半还多两个小时,文中这样排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哪些人阻挡过他?

孩子们的父母劝阻道:“……”

把父亲的念头读出来:“儿子在等着我。”

消防****挡住他:“……”

父亲的信念是:“儿子在等着我。”

警察走过来告诉这样做很危险,让他马上回家。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引读:“他埋着头挖了8小时,12小时……”

在这漫长的38小时艰难地挖掘中父亲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精神、身体)指名读。

3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还要在进行这样超强度的挖掘,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再读。

是什么让父亲如此的勇敢?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的坚强?又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执着。(坚定的信念父爱)。

二、感受父爱的力量。

1、品读描写语言的句子。

2、父亲挖到了,儿子还活着,阿曼达被困时与其他孩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阿曼达有一个活下来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

4、父亲对子女宽广深厚的爱,让儿子在困境中拥有希望,儿子的这种态度也影响着周围的孩子,他们都获救了!

三、体会父爱的伟大。

如果让你给父爱作个比喻的话,你会说:父爱像……。

四、拓展。

阅读同步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

【板书设计】。

父亲坚定的信念儿子。

父爱。

如:山、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两课时。

1、学生观看地震场面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段,生读:

30万人,四分钟,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此强烈的`对比,你该怎么读出它。

洛杉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幅画面却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出示课文主题画。

3、生质疑。

在这对父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交流: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旁人的劝阻,经过38小时拼命地挖掘,终于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故事。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释词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词,互相纠正。

2、指导书写:

矶:最后一笔像“飞”字的第一笔。

砸:注意笔顺。

颤:结构要紧凑谦让。

默读。

在你有话想说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馈。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中处处流淌着真情,父亲使你发出的感慨又何止这些呢,随着下节课的深入,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找出集中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第12段)。

指名读。

学生反复朗读,读到你想说话了就停下来。

父亲总共挖了38小时,38小时整整一天半还多两个小时,文中这样排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哪些人阻挡过他?

孩子们的父母劝阻道:“……”

把父亲的念头读出来:“儿子在等着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

父亲的信念是:“儿子在等着我。”

警察走过来告诉这样做很危险,让他马上回家。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引读:“他埋着头挖了8小时,12小时……”

在这漫长的38小时艰难地挖掘中父亲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精神、身体)指名读。

3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还要在进行这样超强度的挖掘,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再读。

是什么让父亲如此的勇敢?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的坚强?又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执着。(坚定的信念父爱)。

1、品读描写语言的句子。

2、父亲挖到了,儿子还活着,阿曼达被困时与其他孩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阿曼达有一个活下来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

4、父亲对子女宽广深厚的爱,让儿子在困境中拥有希望,儿子的这种态度也影响着周围的孩子,他们都获救了!

如果让你给父爱作个比喻的话,你会说:父爱像……。

阅读同步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

【板书设计】。

父亲坚定的信念儿子。

父爱。

如:山、海……。

文档为doc格式。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文意。2、品读课文,找出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3、感受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浓浓的亲情。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找出感动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2、朗读法3、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导入语;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想一想;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情景,再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然后睁开眼睛说出你的感受。

生-----------。

师:是啊,地震无情,人有情,当时我国各族人民都手拉手、心连心,把温暖给了他们,把爱给予了他们,让他们重新站起来,笑着活下去,今天让我们再感受另一幕发生在地震中的亲情亲情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

师:请孩子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指导朗读课题。

(三)自由读文,自学生字,理解课文。

生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生3、-----------。

师:孩子们真了不起,你们齐心协力把老师心中的问题猜得只剩一个了,再猜对老师就要下岗了。师出最后一个问题。

(四)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读一读。

生----------。

(五)学完课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1、-----------------。

生2、-------------------。

生3、-------------------。

(六)让学生重新给课文命题。

生------------------。

(七)课文总结。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不仅有父爱的伟大,也有慈母的情深,还有亲朋好友的关怀,相信你们心中一定有感人的亲情故事,回去后,把它写进日记里,也让爱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八)板书设计。

了不起。

父          爱          子。

在一起。

教学反思与课例研修心得:

近期,通过国培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体会深刻:平时,大部分老师的课堂仍然循规守旧,没有创新,根本看不到课改的影子,这样的课堂给予孩子的是什么?可想而知。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浅谈我的体会与收获:

(一)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孩子是课堂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进行自主学习。

(二)对课文的讲解与分析花的时间不应过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我们常态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导师,而成了喋喋不休的讲师,把本来简单课文的内容反复分析讲解,反变得复杂了,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是语言的学习、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去与阅读,去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浅显易懂,学生一读便知,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

(三)对重点语句和语段应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朗读法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有的内容不是靠讲解、分析所能达到目的的。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才能把握的更好,这就叫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尤其是诗歌、散文更要以此方法为主流,对培养孩子的语感也大有好处,在学生读得不够声情并茂时,老师要示范朗读或听录音朗读,进行指导。

(四)要进行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有人说:“没有语言的教学,是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文章成了教材,便成了一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学习语言、训练思维。例:《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就可以设这样的语言训练:若改为“他挖了36小时”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孩子在说话中、写作中会具体描述、细节描写。对于课文中含有修辞的句子更要进行仿句练习,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还训练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对祖国语言的欣赏能力,应用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在国培学习的指导下,要多学习基本理念,多进行教学实践,多进行教学反思,这样才能迅速成长,最后,感谢国培,感谢同学和身边人的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素材包括: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震后废墟图片,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技术处理),白玫瑰花背景图片,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音乐,音乐《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第一,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第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学生借助看书、上网查询等学习渠道,了解地震灾害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口语交际形式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来看看曾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课时。

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四、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

1、对这位父亲说:‘你真了不起,我敬佩你!”。

2、对这位父亲说:“你的爱是真心的爱,你的爱给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3、对阿曼达说:“你拥有这样的父亲真幸福呀!

4、对阿曼达说:“你真了不起,在那种危险的时刻,你能平静地等父亲来救援,并且先让同学们出来,这是一般孩子很难做到的事。

5、想对父子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的力量有多么神奇。

6、爱和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像那首歌唱道“死神也会忘而却步!”

五、布置作业。

父亲。

了不起爱。

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2、理解重点语句,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悲痛的父母。

1、师:同学们,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洛杉矶市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洛杉矶的一所小学里,(悲伤的音乐响起)(出示句子)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很多孩子根本来不及逃出来。孩子们的父母赶到学校,看到这小山一样的废墟,想到自己的孩子被深深的埋在底下,心里是多么的悲痛啊!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啊!

2、找出文中描写父母悲痛欲绝的句子。(出示两处句子)读一读。

师引: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生: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2)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绝望地离开了。

二、了不起的父亲。

1、师:其它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只有这位年轻的父亲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要去干什么?(他要挖废墟,寻找自己的孩子。)。

请大家想一想,其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留下来挖废墟?

原因:

(1)三层楼倒塌,钢筋、水泥形成一个巨大的废墟堆,很难凭几个人的力量挖掉。

(2)被埋在下面的小孩必死无疑,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3)那里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有生命危险。

2、师:可是,这位父亲根本没有想这些。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自由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2)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读说想象画面: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

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范读再度想象。从外貌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现在为什么没人阻挡他?曾经有哪些人来阻挡他?我们一起来读课。

3、师:老师把这几句话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出示诗歌)。

挖了8小时。

父亲满脸灰尘,疲惫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12小时。

父亲脸色惨白,双眼布满血丝,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24小时。

父亲衣服破烂不堪,身上血迹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36小时。

父亲精疲力竭,摇摇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读一读诗歌:师范读。

一组读第1小节,两组齐读第2小节,三组齐读第3小节,四组齐读第4小节。(配乐朗读)。

4、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师: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

三、了不起的儿子。

1、师:这三十多个小时,对被埋在废墟下的存活着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难熬啊!

(出示一段话)学生读一读,并口头补充完整。

阿曼达和另外13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周围漆黑一片,到处是。

断裂的钢筋,破碎的水泥块,孩子们痛哭并大喊:“爸爸,妈妈,快来救我呀!”阿曼达痛哭过后,突然想到爸爸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于是,阿曼达心里充满了希望,对同学们说:

学生仿写诗歌,然后指名读一读。

等了8小时。

儿子()。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等了12小时。

儿子()。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等了24小时。

儿子()。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等了36小时。

儿子()。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3、两首诗歌融汇在一起,读一读:

8小时过去了。

父亲满脸灰尘,疲惫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又累又困,饥渴难耐,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12小时过去了。

父亲脸色惨白,双眼布满血丝,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嘴唇干裂,嗓子冒火,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24小时过去了。

父亲衣服破烂不堪,身上血迹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浑身乏力,难以支撑。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36小时过去了。

父亲精疲力竭,摇摇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饥寒交迫,极度虚弱,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读一读。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们说后半句,谁敢试一试?

(1)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

(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2)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

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

类似的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

师生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生读: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5、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的诺言;这是儿子对父亲的信任的源泉。是爱和信任让他们有了坚定的信念。是父爱创造了奇迹,是父爱感动了上苍,是父爱救出了这14个幸运的孩子。

7、师:可是,当父亲向他伸出双手说:阿曼达,出来吧。那时,阿曼达却说(全体学生接下去读)。

出示:“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8、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师:在这个时候,还会想到让同学们先安全地离开,自己最后一个离开,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啊!

9、师: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劫后重生、亲人团聚那无比幸福的一刻吧。

全班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总结全文。

骨肉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让他们团聚,是亲情使他们这样幸福。在生活中,我们也感受着这样的爱。爱是一首不老歌,爱是一首感人的诗,爱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多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感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2)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质疑启读的方法,读中感悟,去理解体会伟大的父爱力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这对父子的伟大之处,明白父爱的力量及坚定的信念能创造奇迹,从而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和要求,学生朗读后小组讨论交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2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再指名谈谈体会。

(2)激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共挖了多长时间?对作者的描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阿曼达当时的处境及心情。

三总结全文,亲情延伸。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挖不论……总……。

(恪守诺言)。

了不起父子情深。

儿子:等只要……就……。

(坚信不疑)。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观看地震场面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段,生读:

30万人,四分钟,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此强烈的对比,你该怎么读出它。

洛杉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幅画面却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出示课文主题画。

3、生质疑。

在这对父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交流: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旁人的劝阻,经过38小时拼命地挖掘,终于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故事。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释词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词,互相纠正。

2、指导书写:

矶:最后一笔像“飞”字的第一笔。

砸:注意笔顺。

颤:结构要紧凑谦让。

默读。

在你有话想说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馈。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中处处流淌着真情,父亲使你发出的感慨又何止这些呢,随着下节课的深入,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找出集中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第12段)。

指名读。

学生反复朗读,读到你想说话了就停下来。

父亲总共挖了38小时,38小时整整一天半还多两个小时,文中这样排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哪些人阻挡过他?

孩子们的父母劝阻道:“……”

把父亲的念头读出来:“儿子在等着我。”

消防队长挡住他:“……”

父亲的信念是:“儿子在等着我。”

警察走过来告诉这样做很危险,让他马上回家。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引读:“他埋着头挖了8小时,12小时……”

在这漫长的38小时艰难地挖掘中父亲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精神、身体)指名读。

3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还要在进行这样超强度的挖掘,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再读。

是什么让父亲如此的勇敢?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的坚强?又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执着。(坚定的信念父爱)。

1、品读描写语言的句子。

2、父亲挖到了,儿子还活着,阿曼达被困时与其他孩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阿曼达有一个活下来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

4、父亲对子女宽广深厚的爱,让儿子在困境中拥有希望,儿子的这种态度也影响着周围的孩子,他们都获救了!

如果让你给父爱作个比喻的话,你会说:父爱像……。

阅读同步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

【板书设计】。

父亲坚定的信念儿子。

父爱。

如:山、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1、出示相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读懂课文大意,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体会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阅读短文《回忆中的家》(节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1、搜集有关体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2、用心体会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写一篇体现与父母间感情的记叙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1、课文中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地震场面的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的第一段,生读:

30万人,四分钟,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如此强烈的对比,你该怎么读出它。

洛杉矶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幅画面却定格在了人们的心中:出示课文主题画。

3、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在这对父子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反馈交流: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旁人的劝阻,经过38小时拼命地挖掘,终于在地震的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的故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

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相机指导释词的方法。

同桌互相生字新词,互相纠正。

2、指导书写:

矶:最后一笔像“飞”字的第一笔。

砸:注意笔顺。

颤:结构要紧凑谦让。

四、再读课文。

默读。

在你有话想说的地方做上批注。

交流反馈。

六、总结。

这是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故事中处处流淌着真情,父亲使你发出的感慨又何止这些呢,随着下节课的深入,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

第二课时。

一、走进父亲的内心。

找出集中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第12段)。

指名读。

学生反复朗读,读到你想说话了就停下来。

父亲总共挖了38小时,38小时整整一天半还多两个小时,文中这样排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读。

哪些人阻挡过他?

孩子们的父母劝阻道:“……”

把父亲的念头读出来:“儿子在等着我。”

消防****挡住他:“……”

父亲的信念是:“儿子在等着我。”

警察走过来告诉这样做很危险,让他马上回家。

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引读:“他埋着头挖了8小时,12小时……”

在这漫长的38小时艰难地挖掘中父亲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精神、身体)指名读。

38小时不吃不喝不睡还要在进行这样超强度的挖掘,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再读。

是什么让父亲如此的勇敢?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的坚强?又是什么让父亲变得如此执着。(坚定的信念父爱)。

二、感受父爱的力量。

1、品读描写语言的句子。

2、父亲挖到了,儿子还活着,阿曼达被困时与其他孩子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之处?

3、阿曼达有一个活下来的信念:无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和我在一起。

4、父亲对子女宽广深厚的爱,让儿子在困境中拥有希望,儿子的这种态度也影响着周围的孩子,他们都获救了!

三、体会父爱的伟大。

如果让你给父爱作个比喻的话,你会说:父爱像……。

四、拓展。

阅读同步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

父亲坚定的信念儿子。

父爱。

如:山、海……。

地震教学设计

1、 通过四川汶川强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严重灾害。

2、 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养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关爱他人,情系灾区,为灾区献爱心。

4、 初步了解其地震的特性。

5、 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1、有关四川地震的新闻录象资料、影象,地震前后的照片,地图

2、《红袋鼠自我保护动画之----地震来了怎么办》

3、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

(一)了解四川地震情况:

2、出示四川地图,让幼儿寻找发生7.8级地震震中的具体位置用红笔做一个标记,以及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3、观看地震的影像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问:"刚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坏,铁路被毁,汽车、广告牌被砸坏等。房屋倒塌后,家里东西被压坏,有的会造成人畜伤亡。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教师小结,地面剧烈震动摇晃的现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种很少见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岩层突然发生破裂而引起的。

(二)地震来了我不慌。

1、幼儿观看《红袋鼠自我保护动画之----地震来了怎么办》了解安全避震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比较安全?小朋友会怎样做?小结: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要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不能使用电梯; 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2、演习活动"发生地震时我不慌"

听防空警笛声,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师检查幼儿是否躲避情况,提醒幼儿不要互相拥挤,躲好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地方。

(三)我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提示幼儿"灾区的房子都被毁了,灾区的小朋友住在爱心帐蓬里,缺少衣物和食物,我们能为灾区做什么呢?"

(1)引导幼儿每人说"一句祝愿的话","画一个心愿",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祝福。

(2)在《心手相连》的音乐声中组织幼儿进行爱心捐助仪式,幼儿将准备捐助的文具、玩具、心愿卡投放到爱心捐助箱内。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了解异常现象口诀,并向家长介绍所掌握的防震知识,宣传献爱心活动。

地震教学设计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地理专题地图;标石(岩石)。

1、收集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2、筷子、钢锯条

一、引入新课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二、新课展开

(一)、地震

1、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2、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影片演示。

3、地震的灾害可让学生讨论,个别回答。

4、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

(1)张衡与地动仪。

(2)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

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3)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4)地震的防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

6、引导学生完成p150的讨论,并读图4-43。

教师应该熟悉中国区域图以及地质灾害的分布。

7、学生可能置疑:

(1)地球上地震呈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破坏程度)是怎样的?

(3)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区域图不太熟悉

三、作业:

(1)搜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过的级别较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情况。

(2)在中国和世界空白图上绘火山、地震分布。

地震教学设计

四川地震灾难深深震惊了每个人的心。关于地震自救的方法,也成了教育界的热门焦点。我们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也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向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地震自救的安全教育活动,意在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初步学习一些自救方法。因为孩子们从没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没有直接经验,有的只是这次从电视中接收到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救援信息。所以,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形象地了解和熟悉一些地震灾害来临的情况和自救方法,我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使孩子们知道了一些自救方法,以防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了解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

1、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片内容。

2、难点:认识、了解地震,学会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

1、幼儿安全绘本《地震自救》ppt图片、相关地震自救的现实照片。

2、地震博士图卡。

3、模拟地震的声音磁带、录音机。

一、认识、了解地震:

1、师幼共同讨论:“你们知道去年发生在中国的汶川大地震吗?”

3、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地震确实很可怕,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对策?

二、学习地震自救基本常识:

1、出示地震博士图卡:“我是地震博士,下面我将向你介绍有关地震的各种知识,即使地震发生了,你也能从容应对。”

2、ppt图片6:地震来了,屋子里是怎样的一副情形?

(屋子怎么了?电灯怎么了?小朋友们怎么了?屋子里会有些什么声音?)

3、幼儿猜测:屋里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4、我们看一看屋里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ppt图片7:书架怎么了?书架上的书会怎么样?

ppt图片8:玻璃窗会怎么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9:花瓶和摆放花瓶的架子会怎样?发出什么声音?

ppt图片10:抽屉又会发生怎样奇怪的变化?

5、ppt图片11:嘎嗒、嘎嗒、哐当、哐当,万一地震突然来袭,我们该怎么办?小朋友们的动作、姿势是怎样的?他们用什么东西保护自己的头部?请个别幼儿来学一学。

7、ppt图片13、14、15、16、17、18、19、20:让我们看一看生活中的小朋友们是怎么在地震来临时进行自救的。

三、地震自救演练:

1、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当你感觉到地震来临时,请你用学到的自救方法跟老师一起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2、教师播放地震模拟音乐,幼儿就近寻找可以利用的物品用正确的姿势保护头部。

3、音乐结束,地震减弱,幼儿按教师口令转移。

四、庆贺自救成功。

地震教学设计

一、通过安全教育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和现代安全隐患的危害性,掌握最基本的安全防范常识;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出现的危害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形式与课时。

以备课教案为指导材料,以增强学生互动为重点;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通过图像展示和课堂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安全知识的深刻度,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共6个学时,每周3节。(注:本课程另加1个后备课时)。

1、引导学生了解防雷电安全的重要性;

2、在学习交流中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

范能力;

3、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防雷电常识;。

一、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讲述《上帝会救我》的故事;(注:后附有内容)。

2、教师提问:通过这个故事,在自身安全受威胁时,同学们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

(1)要乐意接受他人的帮助。

(2)自己要积极寻找出路(时间:10分钟)。

二、夏季防雷安全知识。

1、揭示雷州的命名,引出防雷课题(板书:雷电无情,我小心)。

2、室内防雷安全:。

(1)立即关闭电视、电脑,注意千万不要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因为雷电。

一旦击中电视的天线,雷电就会沿着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生安全。

(2)尽可能的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3)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上下水管道,不要在电灯下。

站立。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手机,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线入侵,造成危险。

(4)关好门窗。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广东省球雷活动比较频繁,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一般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5)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6)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3、室外防雷安全: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进。

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因为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受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等物体,否则是很危险的。

(3)打雷下雨时,注意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者扛举长形物体;不要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5)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6)不宜到室外收取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4、防雷安全大抉择(游戏)。

(1)游戏题目:假设一个雷雨天,雷声轰隆,你现在站在空旷的野外,现。

(2)学生选择(共有三种不同场景)。

(3)教师分析:选择铁屋的最安全,不过不能靠近铁壁,否则很危险;选择。

木屋的并不是很安全,你可能因为木屋被雷劈倒而受伤;不选择的同学最危险。

(时间:25分钟)。

三、本课小结:

(根据课堂情况)。

(时间:5分钟)。

地震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4、知道地震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口罩、哨子。

活动过程:

1、孩子们,老师搜集到一段录像,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视频)提问:录像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小结:是啊!刚才录像中大楼在摇晃,地面发出了剧烈的声响,这就是地震。

2、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教师走下去,听一听,问一问)再请个别幼儿起来说一说。

小结:地震发生后,出现房屋倒塌、大桥断裂、山体滑坡,给我们的生命、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地震实在是太可怕了。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

1、如果地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怎么办?

2、地面出现剧烈的震动,我们躲在哪里安全些?请个别幼儿说。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谁做的对,教师用泡沫板演示形成的三角区,让幼儿明白什么地方安全。

小朋友,听!是谁的声音?(放图片)他没有跑出去,被困在了里面,他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知道被困在里面?什么时候喊?(有人时喊)为什么没人时不要喊?(保持体力)没有劲喊了怎么办?(哨子、敲击、寻找食物、想办法自救)小结: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先躲后跑,如果被困住好几天了,都没有人来救你,不要灰心,相信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

三、地震的预防。

1、日本是一个多震的国家,他们的家里准备了一个地震急救箱,以备急用。里面有许多物品,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应该选什么物品,用它来干什么?然后放到你们组的急救箱里。选好了吗?请地霞来了;请把你们组的急救箱送到老师这,然后回到座位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急救箱都有些什么?(提问:水和饼干我们需要它吗?手电筒能派上什么用场?收音机也能帮助到我们吗?小小的`哨子有什么用?手套能有什么用处?)小结:有了急救箱里的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帮我们渡过难关了。

2、地震很可怕,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地震何时发生该有多好?但现在我们还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地震发生的前一两天或几个小时内经常会发生一些常的现象,让我们看一看。(请幼儿看课件)小结:这些现象都是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的,小朋友发现后可以告诉周围的人四、地震演习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地震的知识,让我们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看看小朋友会不会保护自己。

活动反思:

汶川大地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令我们记忆深刻。这让我们意识到对幼儿进行地震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懂得自救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通过视频、图片的观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经验讨论和演习活动幼儿能积极地参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急救箱的小游戏又让幼儿懂得在生活当中应提前预备好急救物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是在不同的场地,如何灵活自救,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今后工作中的重点。

小百科: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阅读课,课文情节感人,特别是课文中描写父亲靠在着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着我!”坚持不懈地在废墟中挖掘36小时,寻找儿子;课文最后一部分描写儿子在危险中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并抚慰十四个同学,父子俩终于能平安相聚。抒发了父亲伟大的父爱和父子坚定的信念。教学前,我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相关预习作业,对课文内容要熟悉。教学中我首先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如:生字词,诵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三个主要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感受,课文中哪部分最使你感动,并做上记号。

3、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学生较积极地参与讨论。讨论后,学生自主地汇报讨论结果,我也相应地指导及归纳。学生基本上了解掌握课文的知识。最后,我布置堂上练习,在课文插图下写上一段话,鼓励学生大胆写出感受。陈秋红同学回答得很好,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今后教学中,应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多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全体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