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教案(模板21篇)

小编:MJ笔神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到您,提升教学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教学教案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课文理解,美点寻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3、师小结:课文启示我们:一家人要互敬互爱(点击),家庭才其乐融融(点击),家和万事兴。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也必须和睦相处,我们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4、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也许同学们都有一个像莫怀戚一样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事,让你的同学与你一起分享)。

5、代表发言。(3名,内容要有尊老也要有爱幼)。

三、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1、激发: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非常感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茫。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2、学法点拨(课件):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

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以上内容指名读)。

举例: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3、学生看书,用笔在文中圈点,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4、美点寻踪小组赛(一)。

(当学生说到一个对称句时,要求学生再找几个句子品读,特别是说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可问:这句子美在哪里?(一对称;二表现儿子天真聪明。还防“也”字分析)。

四、学法实践。

理解《金黄的大斗笠》的内容,寻找其中的美点。

1、速读《金黄的大斗笠》。

2、谈谈对《金黄的大斗笠》内容的理解。

3、美点寻踪小组赛(二)。

要求找出美点,并能说说为什么美?

(品析几个句子:

4、小结,评价。

五、师生总结: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课堂延伸。

以《家庭琐事》为题写篇文章,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散步七年级

1.回忆生活,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一起散步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希望给新知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以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要求: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检查阅读效果: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感受到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总结可以请学生做。)。

二、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朗读第一、二两节,师生共同探讨。

朗读前提出要求:注意,文章中哪些词语或句式很“特别”。

学习第一节:以学生平常习惯的表达方式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发现作者选用句式的匠心。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我、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句式的不同寻常。)。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四、拓展:强化发现。

1.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交流明确:

(1)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由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如“免受鲨鱼之吻”。

(2)有时举轻若重能使得文章轻松幽默,如“扛着一支铅笔”,“学生周末大逃亡”。

2.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3.总结。

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风格。

(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五、比较:验证发现。

自读(金黄的大斗笠),比较两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并研究造成两文语言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因。

(金黄的大斗笠)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姐弟二人的温馨世界,语言是活泼泼的。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金黄的大斗笠)的视角截然不同,表达的感情也相距甚远,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进行适当评讲就可以了。)。

六、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文章中的“我的儿子”,写一写这件事情,感受语言的另一种魔力。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教学资料:

一、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二、关于作者。

可以运用网站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初中语文教案:《短文》金黄的大斗笠散步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五)、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在教学方法上,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散步》教学反思教案设计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同时,因为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其一,是课外阅读,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兴趣调动起来;其二,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多媒体投影“散步”)。

(于细微处见真情。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虽未涉及文本,却已“意在言中”。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散步教学设计活动教案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分析故事,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看图听故事学动词――自主阅读、大胆讲述――作品欣赏与经验分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画书、农场地图图片、纸偶母鸡。

活动过程。

1.出示“农场地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动词。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用纸偶母鸡在地图上演示她散步时经过的地方,并运用语气、体态和手势引导幼儿注意动词。

提问: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院子、池塘、草堆、磨房、篱笆、蜜蜂房。)。

提问:它是怎么来到这些地方的?你看到了哪些动作?(走过、绕过、越过、穿过、钻过。)。

师:今天,母鸡萝丝又去散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快去书里找找吧。

3.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发现图画中的乐趣。

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讲自己最喜欢的一页故事,再让幼儿以小组形式互相讲述、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书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故事内容。

4、师幼共同阅读,加深理解。

师:老师来讲母鸡萝丝散步的故事,小朋友们来讲狐狸发生的故事,好吗?

讲完后引导幼儿给这个故事起个新名字。

活动延伸。

可以和孩子继续讨论: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什么样的狐狸?让孩子体会并描述母鸡和狐狸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引导幼儿表演这个故事。

《散步》教学教案

语文课标指出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本课重在品读文章,美点寻踪,对学生进行审美阅读的启蒙。

一读,二背,三写(说)。

体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听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以听音乐带入课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有那些感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谁来说一下,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它讲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故事。父母带孩子去索道游玩,不幸缆绳折断,发生了危险。

生:就在下坠的刹那间,父母用自己的肩膀托起孩子生命之躯,唱响了一首生命的爱的颂歌。韩红根据这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创作了这首《天亮了》,并抚养了这个孩子——潘子灝。

师:歌曲是用旋律来表达感情,散文是靠文字来表达感情。《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语言文字中渗透着的浓浓的深情。

(一)第一层次:从课文构思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层次推进之美。

师:找出使你感动的句段读后评析,本文层次推进之美体现在何处?

生1:第一段点题,总写散步,交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生2:缘由(2、3段),写母亲。

生3:过渡(4段)写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写景很有诗意。

生4:入题(5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生5:波澜(6段)写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着重写“我”,祖孙一笔带过。

生6:一波又起(7段)“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一家人互相体谅,生活和谐。

生7:收拢作结(8段)写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师:全文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我”是中年人,对生活、对家有种使命感,应该用优雅而抒情的语调读文;语气把握: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儿子的语气应该欢快活泼,母亲的语气应温和舒缓;第四段春景图应读出喜悦欢快之情,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二)第二层次:从课文语言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1、用词之美;

师:请同学谈谈用词之美。

生1:第4段中“新绿”“嫩芽”“冬水”充分显示出春天的气息。进而使人产生联想: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写一家人散步做铺垫。

生2:第8段中“向着”“走去”两个“蹲”字,两个“背起”一连串有着动感和力度的词语写“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把全文气氛推向高潮,突出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情景。

师:请同学们在几分钟之内试背第四段和第八段。

2、写句之美:

师:本文写句之美体现在何处?请重点找出并学习对称句式。文句对称,是文义对举的反映。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之间既有不同要求,又有共同特点;夫妻对举,表明对方既各有所为,又都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句式强化了亲情,且富于趣味。

生1:第6段“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3:第8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师:能找出本文中的比较句式吗?

生:第1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师:请找出本文中反复句式。

生:第5段“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小家伙的天真、聪明,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以上这些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可讨论)。

生1: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

生2:形式美观,显得精炼。

生3: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也有种音韵美。

师:请同学们学用这些句式,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说)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师生共评。

(三)第三层次:从课文意境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1、画面之美。

师:本文如诗如画体现在何处?

生1:第4段的“南方初春图”。

生2: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农村牧歌式情景。

师:请同学们用2——3分钟试背此两段。

2、情调之美。

师:请找出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的语言文字,

生1:第3段中“我”的`母亲熬过了一个酷冬,一个“熬”字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精神和身体经受的巨大磨难。

生2:第1段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连用两个“我的”强调了“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挚爱真情。

生3:第5段中“我们都笑了”渲染了欢快和睦的家庭气氛。

生4: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表明“我”对母亲的孝敬。

生5:第7段中“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表明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心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的情景。

三、拓展作业:

《散步》是一篇语言优美、寄意深远的散文,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所蕴含的道理,诚邀学生的爸、妈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请爸、妈在茶余饭后读读此文,说说他们的独到见解:1你认为本文打动人的地方在哪?为什么?2您有类似的感情经历么?请举一例。请学生任选一题,把与父母交流的收获写在周记上。

通过家长参与,拓宽合作学习领域,期望达到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有效沟通,使此文的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在《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深刻内涵诠释:

老年人已承担过责任,中年人正承担着责任,小孩子将来也要承但责任,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

散步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特点,感悟作者情感,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美的追求;

3、学习描述生活中细节画面,展现深刻主旨。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是呀,生活中陪伴我们共同走过的人,我们是否用心体会过?那些疼爱我们的人,我们是否都懂得?今天,我们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起感受下散步的温馨。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内容。

2、请用补充题目的办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跳读课文,认识人物:

1、跳读课文,找出对一家人的描写的句子。

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到人物什么特点?

示例:文章的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温馨、诗意的镜头。

六、延读课文,链接生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亲爱的,不要悲伤,不要轻言放弃。看看吧,金色的油菜花,水波粼粼的小鱼塘,它们永远不会因为有了冬天而绝迹;想想吧,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他们对你永远是不离不弃。

生活总是美好的,有时需要我们停下脚步,用心去发现,去感悟,甚至去创造。

请将你生活中的美好与大家分享。

七、结语:“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次散步成为定格在读者心中的温馨的画卷。我们在课堂上徜徉:我,我的学生,我的朋友和导师。这节课,希望也定格在我们的心中,提醒我们感受生活,学会懂你。”

《散步》教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细致的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难点)理解“我”(中年人)对于生活的使命感。

课时:1课时。

一、导语:同学们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吧!一家人手牵手,轻轻地,自由地漫步田间、道旁。清新的空气,秀丽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散步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恰恰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散步》,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让我们来体会一家三代之间那种互敬互爱的深挚感情吧!

二、阅读思考。

1、学生自由发言,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师归纳:感受最深的句子往往是:优美抒情的句子;带有生活哲理的句子。

2、“这个幸福的家庭,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十分和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

情节发生:母亲老了、身体不好;我提出“散步”(爱母)内容。

波澜发展:母亲走大路,儿子走小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爱幼更尊老)真切。

起伏高潮:母亲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听从儿子更爱孙子)感人。

3、人物活动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散步”选择了什么样的环境呢?

----明确后齐读第4节。问:景物描写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大地新绿(铺)大自然的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密)生命写抒。

田野的冬水(起)景情。

人类社会的生命。

春天生机盎然的特征,写景为抒发对生命的热爱。

4、设计“我”这个形象的好处?

------“我”(祖孙间的桥梁)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心理描写。

(人到中年承前启后)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责任使命。

三、破读。

1、调。

摘句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是有序生活的再现,词语的位置不能换。其一,母亲老了,自然是我陪伴;其二,儿子有妻子带着;其三,妻儿走在前,母亲的视线就会受影响。这样安排,体现了儿子的匠心。

2换。

摘句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抱”不如“背”,母亲不能去抱,背,一是稳,二是视野开阔。

3、删。

摘句3、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板书、

景物描写大地新绿(铺)大自然的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树上的嫩芽(密)生命写抒。

田野的冬水(起)景情。

人类社会的生命。

成功学校:杨华。

散步七年级

(该课为学校讲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后又为全校老师上的一堂示范课的教案)。

设想:只感悟亲情,淡化传统的“中年人责任说”。

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情感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

二、导入。

(不紧张/紧张)。

师:有同学说不紧张(声音成颤抖状)。我们来想个办法减轻一下压力好吗?我现在教你们一个方法--深呼吸。我们一起来。我说一你们大口吸气,我说二你们大口呼气。

开始,1----2---1---2。

师:你还是有点儿紧张。那老师今天先不忙上课,和你们来一段实话实说,(出示投影)认识这个人吗?那这个小品看过吗?(出示投影)对,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你们看我像崔永元吗?(不像)。

你家谁说了算?

举个例子。

师:你们家休息的时候一般做什么?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是呀,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一家四口浓浓的亲情,去感受他们祖孙三代之间的相亲相爱。(出示投影)。

三、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很美的很精致的散文。亲爱的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听老师来范读这篇课文。(出示投影)。

第一问题: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

第二个问题: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分歧?

第三个问题:最后结果是看样解决的?

第四个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谁的权力最大?

大家边听边勾划,在老师读的过程中如果你愿意小声的跟读也是可以的。

师配乐朗读(配乐:神秘园)(出示投影)。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出示投影)。

(生答)。

(生答: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

外边的景色美吗?文中有描述吗?生齐读。

(生答,)。

师:那么你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全班同学乃至听课的老师感受到:那春天太美了,应该带着母亲去散步?(生读)。

大家来给她的朗读作个简单的点评,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点评,然后再指定一个同学读或女生齐读。

(这一段写的很美,写了初春的美景,展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联想到了生命。)。

师:通过景物的美,要人想起人的生命。老师要问你为什么由景物的美能想到生命。

(生:初春的田野生机勃勃。)。

我对母亲非常的孝顺。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所以文中的我就总是劝母亲一句话“正因为如此,也该多出去走走啦”

(出示投影)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请结合课文以儿子的口吻说说。注意进入角色,你就是儿子,你要劝说母亲出去散步(生答,如“生命在于运动”“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呀,不出去走走多可惜呀,你该出去走走啦”师评价:多懂事的儿子!很会劝人的!)。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散步过程中发生什么分歧?

你看,在你们这个当儿子的劝说下,妈还是忍不住跟你们一起出去散步了,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出去了,可是,这个时候,分歧出现了,出现了什么分歧?谁来告诉我?(出示投影)。

(生答: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我的母亲要走大路)。

好,我们看原文,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生齐读)。

(出示投影)小路有意思,真的有意思吗?文章中写没写?怎么写的?

(生答第七段)。

一加思索之后便依从母亲走大路。你觉得作者作这个决定容易吗?结合课文说说。

(生答: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选择哪个决定都会伤害一个人)。

文中哪句话最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的为难?我们来读一读,看大家能不能把那种为难的心情读出来。

(出示投影)大家来看这两句,句式上有没有相同点?读一读。

(生答:形式整齐均一,对称,和谐流畅。读起来有音韵感,用词很准确)。

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没有,大家来找找看。并且品味一下(师评:找得也很准确,读得很有感情,品得很有味道)。

句子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句子朗读一遍,(出示投影)但是我们要一个人来领读,谁来?大家调整一下,把你们的最佳状态表现出来。

(生读)。

大家讨论一下,这种对称句究竟好在哪儿?

阅读这种语言的感受像是背着花篮和作者一同散步,一边交谈,在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花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两个句子看来熟悉的字眼很多:无非就是“前面”“后面”,“妈妈”“儿子”,读来却能撩起几多思绪,几多羡慕:慈母与孝子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羡慕之余却又悟出:生命原本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辞格,读时格外真切,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我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一“老”一“小”,一个看为“强壮”,一个视为“高大”,这种回环复沓的句式和遣词的变化即使句子饶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现了“我”复杂的心理。

像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写作中大家也可以借鉴,这样可以为你的文章增添不少的亮点。好啦,我们再次进入课文。

(三)解决第三个问题。

母亲怎么样处理的?有一个细节描写大家找出来。哪句话?哪个词语?尝试做这个动作。来,读一读。感觉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生读)。

(四)、解决第四个问题。

(生可能答儿子、母亲、我)。

看来意见很不统一,我的脑袋都被搅糊涂了,哪个同学来帮我清理一下,到底谁的权力最大?(一样的)。

这是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亲情链,它始终是链在一起的,确确实实。一个家庭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才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课文最后一段就是这样一幅感人的画面,(出示投影)只要我们带着情感去读,或许我们会感动得流泪,我希望大家在读这段的时候去想想你和家人的点点滴滴。

(生读)。

其实,孝顺父母是古来有之,(出示投影)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国学者培根也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大家读一遍(生读)。

我听出来了,大家在读最后一句的时候,是充满了一种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地欣赏我们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把“尊老爱幼”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下去。

四、课堂练习:话说亲情。

其实,当我们慢慢闭上眼睛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闪现出很多很多感人的画面,到底是谁在日落昏黄的时候倚在窗前焦急的盼望我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离家远行的时候仔细地叮咛我们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亲情是无价的,好了,下面我们做一个练习,来抒写对亲情的感悟。(出示投影)。

师:对亲情的扩句:亲情是一杯清冽的酒,因岁月的历练而醇香。请同学们仿照这样一个句式:亲情像(  ),因(  ),而(  )。我们造几句话,大家试一试。再把大家的句子凑成一篇,就是一篇很好的诗。用了什么方法?对了,比喻。

生:亲情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因困难的磨练而飞翔。

生:亲情是一颗幼小的树苗,因细心的浇灌而高大。

生: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赞歌,因时间的消逝而充满韵味。

生:……。

师:每个人至少写一个,如果我们把全班同学的句子组合,一定是一首美丽的诗。老师这也写了几个:(出示投影)。

亲情像一杯氤氲的茶,因心的呵护而唇齿留香。

亲情像一棵高大而茂盛的树,因雨露的`滋润,而叶茂枝繁。

亲情更像无际的大海,因宽阔的胸怀,而博大精深。

大家想,散步本就是一件极其微小的家庭小事,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散步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多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爱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出示投影)。

2、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学反思教案设计

散文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郑桂华老师把确定散文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辨体”“识人”“断文”“定点”,即确定散文的大体属性、弄清作家在散文谱系中的位置、发现一篇散文的具体特点、选择教学点。(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第120—12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月第1版)在选择教学点时,“必须抓住文本中最突出、最独特的语言表达特点”,这是“这篇文章作为语文教材的‘核心价值’”。(《听郑桂华老师讲课》第3—4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8月第1版)有鉴于此,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致力于发现文本最独特的表达特点:从“分歧”切入、抓住矛盾抒写亲情的构思角度;借乐景写哀情的抒情特点;简洁平实、耐人寻味的开头等。

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作者尊老爱幼的深刻情感以及这一情感在整个散步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突出两个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作者笔下的初春景象的独有特点和景中所蕴的作者情感——担忧“母亲”身体健康、庆幸“母亲”度过冬天;二是学习作者在整体构思上抓住矛盾、在文章开头变换角度抒写亲情的独到方法。

主要的教学流程有:由日常生活中的散步景象导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品语言,悟“矛盾”,包括母子矛盾——“母亲”不愿散步而“我”力劝,祖孙矛盾——“母亲”要走大路而“儿子”想走小路,“我”的内心矛盾——思前想后,难作“决定”;品味一家人的和谐亲情;品味文章开头的独到之处。

《散步》一文就体现了散文构思角度的独特性。一般文章抒写亲情习惯于“正面突破”,写亲人的深切关爱、细致呵护等,虽感人至深,但角度不新。《散步》却从反面突破,着力写散步过程中的“分歧”,包括祖孙俩的意见分歧、“我”的内心矛盾等。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敬老爱幼的主题悄然凸显。可见,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小矛盾,尺水兴波,终成妙文。这是《散步》一文从“分歧”切入、抓住矛盾抒写亲情的角度与众不同之处。

《散步》在语言表达上还有两点独到之处。一是借景抒情的独特性。一般人看到早春之景,自然会想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朱自清《春》中将春天喻为“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是如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亦是如此。于是,师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赏初春之景,必谈生机勃勃,而不顾特定语境。可莫怀戚不同,他看到“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想到的不是生机勃勃,“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春天乍暖还寒,虽春犹冬;“母亲”“熬过”冬天,虽喜仍忧。早春的特点与“母亲”的状况是多么贴合呀!可见,作者不是喜春天到来,而是忧母亲身体呢!同借早春之景,作者所抒之情具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是文章开头的独特性。一般文章的开头或华而不实,或淡而无味。《散步》的开头却简洁平实,耐人寻味。主要特点是变换角度,强调亲情。“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是在田野而不是山上、湖边等常见地方,这是换地点强调亲情;句中用了冒号,这是增标点强调亲情;把“我”放在句末而不是句首,这是变次序强调亲情;句中多用“我们”“我”“我的”,这是用反复强调亲情。总体来看,这一开头于平实中蕴真情,朴实中含技巧。它不仅强调散步中“一家四口”密不可分的温暖,也多次变换角度突出“我”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我”的责任感,值得细细品味。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阅读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散步》一文中,作者那颗炽热的“敬老爱幼”之心跃动于字里行间,尤其是见初春乐景、生忧母哀情,适宜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本单元为亲情单元,但“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者聚合的几篇课文有其独到的角度:矛盾中的亲情,误解、冲突中的亲情。如:《风筝》是踏扁制作中的风筝,难求宽恕;《羚羊木雕》是要回送出去的礼物,难以沟通;《散步》是巧解散步中的分歧,难能可贵;《金色花》是离别后有亲情;《荷叶·母亲》是风雨中有亲情;《咏雪》是高下已判时维护侄儿的自尊;《陈太丘与友期》则是在友人怒骂时维护父亲的尊严。因此,本单元的课文不仅仅满足于从正面表现亲情,而是从反面、从侧面渲染亲情的典范,无论对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都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散步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学习文章巧妙构思,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1、体味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4、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2、领悟儒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点拨法 品读法。

五、教学准备:cai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感悟了《风筝》浓浓的手足情,感受了《羚羊木雕》诚挚的朋友情,其中也不乏甜蜜的苦涩,苦涩的甜蜜,真所谓“是是非非总关情”。今天,我们再来跟随莫怀戚的《散步》,去体悟一下如水的母爱,如山的父爱吧!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把握重要信息。

快速抢答。

a、散步的地点是:

b、散步的人有: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发生了:

(用原文的一个词来回答)。

2、思考如下问题:

a.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要点:祖孙三代    一家四口    散步经过。

b. 从这个故事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

3.请给文中人物加上修饰语。

“我”:   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祥亲切,善解人意。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三)、研读赏析 (美点寻踪)。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段,并简要阐述你喜欢的理由。

语言美。

1.佳词赏析。

a.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换成“抱”,可以吗?)。

初春的田野潮湿,容易滑倒;儿子很胖,抱容易挡住视线。不经意的动作,却倾注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b.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好在哪里?)。

“熬”含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之意。

2.妙句赏析。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景物美。

3.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该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b、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该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人性美。

完成板书。

幼小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呵护                 善待。

责  任。

成熟的生命。

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

6. 主题升华。

故事层面:亲    情。

寓意层面:使 命 感。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a.本文选取生活一角,叙写了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家人之间互敬互谅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课文以“散步”为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拟题,并说说理由.。

章法美。

7.写法探究。

尺水兴波,一波三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 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秀美隽永,文短意丰。

大词小用,卒章显志。

“分歧”“责任”等是小事用大词,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使命感无形、无声、无色,独具灵感的作者捕捉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化无形为有形。

(四)、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a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

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自由讨论)。

b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 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d.小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e.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孩子,

一只递给老人.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朝露,

一只递给晚霞.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未来,

一只递给历史.

如果爱是左右手,

就该一只递给早春,

一只递给金秋.

(五)同题比较阅读(选文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散步。

散步的时候。

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

把路走弯。

我说。

把路走直。

就是捷径。

儿子说。

把路走弯。

路就延长。

人生其实并没有路,每一步都要自己去探索,你自己走什么路,其实你也不知道到底是直的还是弯的,走好每一步就是了!

我们常常去走捷径,因为我们知道,怎么样走才能够花最少的力气走最远的路。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功利。可是,孩子们有他们的世界,他们想要经历,那些曲曲折折的情致和美丽,他们的眼里看到的,是丰富的人生情致,是趣味的故事。

(七)总结。

3.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山珍海味,也许是一枚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毕淑敏《孝心无价》。

(八)联系生活,抒写亲情。

1.仿写训练。

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

饥饿的时候,妈妈是_____;

困难的时候,妈妈是_____;

黑暗中,妈妈是_______;

幸福中,妈妈是_______.。

2抒写亲情,发手机短信给至亲。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

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

精美隽永;

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

轻柔温婉;

四、作业。

回家以后,请同学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 …。

散步七年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通过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品位揣摩精美语句。

2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自主合作与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体会其中的情感。

二、课内学习:

(一)、导入:

尊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体现着人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亲情?(学生举例回答)。对,一家人,其实从很小的事里就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就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散步》一样,通过一家人散步这件小事,就能让我们感受到亲情。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词新义,掌握字音。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学生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四口人中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可以用文中一个词“分歧”来概括。

(三)自主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思考: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重大?

3分歧的结果怎样?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4“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起母亲和儿子的?为什么说我们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我感到责任重大是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处于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庭中的浓浓亲情,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分歧的结果是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让我们体会到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亲情。

“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四)品味语言。

教师导学:本文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富,意蕴深刻。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语言进行美点追寻,学会圈点、摘录、批注。

学生自主研读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1写景的句子(课文第四、七段中春景的描写)。

2精美的.遣词造句(以第二段为例说明)。

3两两对称的句子使文章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趣味。

如: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儿子和妻子走在后面。

……。

(五)拓展延伸。

2假如你和爷爷、爸爸一同看电视,在对于看哪个台发生了冲突,你会怎么处理?

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给予表扬肯定。

(六)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一个镜头--一家人散步,加以渲染,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温馨,展现了人间的真善美。

(七)布置作业:

1把课文里语言的美点摘抄在笔记本上。

2抄写生字词。

附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幼小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儿童-“我”的儿子)                  (老年人-母亲)。

虬护                            善待。

-------------------。

责蚴。

任蛎。

感蚋。

成熟的生命。

(中年人-“我”和妻子)。

《散步》教案

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一)朗读。

1、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注音。

2、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

1、(1-3)点题:散步。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教师备注。

(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走大路、走小路这两处细节描写。具体体现了一个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爱,融洽气氛。

(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呢?)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三)总结。

达标测试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三、课内、课外补充训练见练习册。

课后教学总结。

散步教案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从文本到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的美好。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引导学生用心的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教学重点。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字词积累。

熬嫩芽霎时分歧水波粼粼。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二)、作者与创作背景。

莫怀威:笔名: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

1、文中“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关于我的母亲:

1、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1、“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2、“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3、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尊老爱幼。

(四)、研读赏析。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1、2、3谈亲情。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引导: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何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呢?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六).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尊老爱幼。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预习识记字词,流利、生动的复述课文;通过 找―― 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谐幸福是每一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找――读――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语言,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学生听音乐,看图片)同学们,图片中展现的是一幅很常见的生活场景,请你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内容和感受?(学生会围绕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领略这篇散文所带来的和谐与美。

二. 预习反馈,扫除文字障碍

1. 给加点字注音 : 熬过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背 翘

2. 点评学生读字词。

三. 整体感知:请学生看图片,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适当的联想与想象来复述课文。

(学生复述过程中主要围绕产生分歧的缘由及解决分歧的`结果来复述。)

四. 体悟文章:(这一环节重在使学生从文本出发,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课文)

1. 请学生分别朗读课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语言,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

2. 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会怎么做?

(学生可能会从儿子或孙子这两个人物形象出发,来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文章题目“散步”是从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学生带着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换一个角度为本文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

(学生可能会以“家”、“感动”、“三代”、“爱”……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达家庭中的和睦温馨是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沟通、牺牲、责任与理解,互敬互爱、互相体贴才能创设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综合学生对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认识到贯穿散步始终的是一个“爱”的前提。

五. 拓展实践: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动的小事。

六. 布置作业:以“我爱我家”或“_______, 我想对你(您)说……”为题,写一篇随笔。

七.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慈爱的母亲

散步教案

1、知识与能力: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

蓄的意蕴。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习方法】。

1。圈点勾画2。朗读感悟。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重庆人,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语言风趣,甚至有些尖酸刻薄,生活气息很浓,人物的塑造,个性鲜明。

2、文学常识。

对称句: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3、有关亲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汪国真歌颂母亲的诗句: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分歧信服()拆散()一霎()时。

水波粼粼()嫩()芽熬()过讷讷()。

2.折字释义,将字分成两个部分,然后合并讲讲意思(展示题)。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主题:

3、请同学们想象一家人散步的全过程,然后试着为文章另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标题,理由。

三、精读课文,领会主旨。

1、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2、“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3、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给他(她)的理由。(展示题)。

5、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展示题)。

四、品读课文,欣赏语言。

1、摘抄文中对称句,简要说说美在何处。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划出来,说说其妙处(展示题)。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请拿起手中的笔,抒写你的万千感慨!一定要注意,语言要能打动读者)(展示题)。

【课堂小结】。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课堂检测】。

1、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2、请在空处加上一个形容词。

的爸爸,的妻子,的奶奶,的儿子。

3、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句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你的亲人。(要有真情实感)。

散步教案

2、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品析优美的语言。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一、导入:

a: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b:(或:我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

——请一位同学谈谈和父母一起散步时有什么感受。

——散步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内容,它是一种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二、第一遍阅读——理解文意(自读)。

现在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遍,建议你用自己擅长的读书方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拟这个题目的理由。

(师生互动)。

三、第二遍阅读——品评人物(品读)。

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现在老师建议你再这样朗读课文:你把自己当作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读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一共写了几个人?哪一个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请读出文中写的感动你的人的句子。

(师生互动)。

母亲:“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信赖。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那么母亲的这段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

——心理。(爸爸孝顺、有责任心)。

——聪明。(我乖巧、懂事)。

——面子。下面我们把文章最后一段齐读一遍。(妻子默默奉献、贤妻良母)。

四、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五、第三遍阅读——品味语言(跳读、析读)。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美,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同位之间探讨一下。(提示:从景物描写句、含义丰富句、对称句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

教师举例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你们看老师对这句话的品味:“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另外一个角度:全句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还可以品味,“我”这个字摆的地方非常重要。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且与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应的。还可以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个倒过来的句子。这样写很庄重。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你看。这个句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

再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比况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种妙思来自何处呢?就是由甲说到乙,再由乙说到甲,便构造成这种妙句。

大家就选一个地方,找一找。(师生互动)。

六、情感生成。

说一说: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在你父母生日那一天你是怎样做的?你准备怎样做?

七、结课。

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八、布置作业。

回到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孝敬父母的事。

《散步》教案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4.感悟一种亲情。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四、比较阅读。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教案

散文凝炼质朴,蕴藉秀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学习价值。文学作品的阅读题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学作品里面现代散文又占了更大的分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现代散文教学,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师着力探究的问题。我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进行了情境教学和合作探究教学,如:歌曲导入、真情访谈、激情辩论等。

经过反复思量,我决定以“爱”为主题,要求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所以,我想让自己、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一道经历一次灵魂的洗礼。

为了上好《散步》这课,我准备了很久。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几首歌曲,决定用中央电视台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歌曲《让爱住我家》的flash来激情导入,注重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流程设计为“情境导入”、“赏读文本”、“互动感知”、“分享体验”、“回报亲恩”五个环节。

进入“互动感知”环节时,我对学生说:“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作心灵的沟通,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散步》中的那位父亲或其中的一位,面对分歧,你是怎样作出抉择的?”一瞬间,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烈气氛。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作出了抉择。余娇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会想到母亲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培育之恩,我会选择走大路。”比作者想得更远、更好。甘萍同学说:“如果我是那位父亲,我觉得选择很困难,但我会选择走小路。因为‘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也很听她的话一样’。我想母亲是明理的,她会理解我的;她又那么疼孙子,自己改变主意要顺从孙子走小路,所以她应该是不会怪我。我选择走小路,我的小儿子会很高兴,他会给全家人带来欢乐的。”张琼辉同学却反对:“虽然母亲对我的选择会理解,难道母亲就没有想法吗?她是否会想:‘我老了不中用吗?自己的话连孙子都不如,我真是白疼儿子一场。’课文说,‘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想他不至于会哭闹。”陈小梅同学说:“我如果是文中的那位妻子,我会听从丈夫,因为我不想让丈夫左右为难,也不想在母亲心中留下坏印象,因为媳妇难当。所以文中的妻子很伟大。”全班同学都笑开了。其他同学们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文本,作出自己的表述。

我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赞赏,因为从学生的抉择中,我感受到他们正在正确抉择自己未来可能的生活:有责任的生活,有爱心的生活,富有创意的生活。

学生很配合我,加上我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的教学用语,以及学生“现场访谈”、“赏读文本”、“回报亲恩”的精彩表现,我对这节课比较满意。

前一天上预习课时,我发现“赏读文本”环节,很多学生能找出优美或精彩的语句,但因为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朗读时语气、语速、重音把握不好,赏析也不到位。“回报亲恩”环节,学生的思路不开阔,只一味想到怎么做,形式太单一。反复思考,我忽视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切实际,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对于末尾一句“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必强求,可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角度进行点拨。第二、平时授课,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致使思路不开阔,解决问题形式单一。在“回报亲恩”环节中,我提示学生可采用绘画、唱歌、写感恩话等形式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第三、教学手段的使用还不够丰富。对于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钻研和使用不够。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就我而言,比较满意的是在处理美点时,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小组一一展示,可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可能时间不够,于是,我就临时决定,第一组具体说,其他组说出不同的和没有的,这样既保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课堂的完整性体现的很好。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啊!我喜欢音乐,所以选了几首乐曲,《让爱住我家》、《 相亲相爱》,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对一个老师的多元要求,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储备。

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固定的知识,如每课的生字词、文学常识、作家生平、课文的写作背景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课前运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来加以解决,教师可制定一套有效的检查方案,如小组检查并记录完成情况,教师抽查,督促学生及时有效的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把学生的预习作业在班级进行交流,让学生的预习效果形成互补,共同提高。这些固定的知识,属于积累型的知识,学生只要愿意做,是能有效的完成的,教师应该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固定知识的学习就会有较好的保障。

总的来说,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为进一步开启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关键。

从全局来看,整个课堂上对于营造一种和谐活跃互动的气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措施还需要努力挖掘。这一堂课对我自身来说是一种新模式的尝试,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泛读,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五、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七、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八、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