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大全(23篇)

小编:XY字客

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提高文章的质量和表达的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新型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观察与实践并举,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二、游戏导学,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三、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3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传阅,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

四、探索求知,强调重点。

探索式教法就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种幅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突出教学的重点。在探索式学习中,主要的不是对目标课题的学习,而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学习者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思维飞跃。

五、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是要将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将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使用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从而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目标。下面我就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谈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走进丽江》这篇课文时,我就先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丽江的景色图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这些图片,学生看到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香格里拉等这些神奇而美丽的景色,他们的视觉与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的丽江美景,知道丽江的特色与风俗。于是在充满了阅读兴趣与欲望的状态下,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在这样浓厚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也为高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性。

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资源主要依靠教材的参考书以及教师个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这样的现状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受到教师本身的影响较大,教学的过程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而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与补充,师生的视野都会变得开阔,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例如,在教学课文《孔明借箭》时,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都感到难以想象,造成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于是我便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这个片段,学生在看到直观的视频后,他们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为深入细致。接下来我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拓展三国时期的其他历史故事,如著名的“空城计”、“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另外,为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我还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资料,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的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更加认真地阅读三国故事,还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实践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突出教学重点,实现学生的学习高效性。

受到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往往是通过自己的讲解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与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教师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而且,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用红色加粗的字体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课件学习时他也能着重注意这些部分,从而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例如,在教学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很多学生都只能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而很难体会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所体会出来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于是我在教学时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体会文字的深层含义,并将每一次幻象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变化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使其更能体会小女孩内心的悲凉。在学生将这些内容都读过后,我便利用多媒体将这几次幻象都总结整理出来,让学生整体地理解这些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小学生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xx(02).

[2]尚丰慧.利用电教媒体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xx(32).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摘要针对高校传统毕业论文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难以协调、格式不统一、不易归档保存以及检索不便等问题,提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毕业论文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利用php语言实现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经过多年运行,证明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为高校其他方面管理提供了解决思路。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信息技术;php;高校管理。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4年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的检验和总结,亦是培养和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带来诸多新问题。故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高效率管理,以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个值得高校相关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1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各类高校有关部门尽管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工作手册、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等诸多条例来规范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与监控毕业论文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手工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指导教师出题方面。

传统的教师出题方式弊端凸显。由于各个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重点不一样,而且学历结构均不相同,因此,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指导教师出同样多的论文题目,也不可能要求全体教师指导同样数量的学生。另外,学生的水平不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因此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对于指导教师拟出的论文题目,学生不感兴趣甚至难以完成,相反学生喜欢研究的论文题目又没有教师指导,最终造成毕业论文题目质量下降[1]。

另外,由于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出题方式,各指导教师相互间鲜有沟通,难以协调,极易出现多个教师出题相似甚至雷同的现象,亦有可能出现前后几年论文题目重复的现象。

1.2学生选题方面。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论文选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式的发展[2],以前一个专业由于人数少,论文选题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有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和教师的搭配问题。传统的选题常带有指令性,较少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于是就造成学生不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或是自己喜欢的论文题目,而有的教师也不能指导自己钟爱的学生。有的教师由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不一致,但又不愿意更改自己出的题目,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使得论文质量下降。另外,大多数高校均对不同的职称指导的学生人数有规定,但传统的选题方式比较难以实现。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选题现场的组织问题,由于学生和教师人数众多,现场的混乱和嘈杂也很难使得选题的过程顺利进行。

1.3论文指导过程中时间控制方面。

各个高校均对论文的出题、选题、开题、答辩、保存论文等有统一的时间规定,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点。首先,由于大部分教师均有自己的日常科研和教学任务以及其他因素,难以在规定的短期时间内拟出高质量的论文题目,从而造成出题时间不统一;其次,由于临近毕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外面实习或找工作,若全部召集起来进行选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而造成毕业生选题时间难以统一;再次,完成论文、上交保存论文时间也不尽相同。总而言之,由于各个专业、各个院系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实际情形不一样,最终造成整个学校的论文工作进度不一致,致使教务处和学校领导难以对论文工作进行宏观协调。

1.4毕业论文以及所有与之相关表格的格式统一方面。

这应该是传统管理方式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了。在传统的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的表格填写、最终的论文定稿等均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形:格式不一致。具体体现在:1)教师出题时填写的论文题目审批表、给学生下达的任务书等有可能不符合格式要求;2)学生选题后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完成论文后的毕业论文格式等有可能不统一;3)各专业、院系的教务秘书必须完成的各种统计表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等大量表格格式不一致。传统处理方式就是对这些表格一一进行手工调整,可以想象其麻烦程度和巨大的工作量,足以令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产生畏难情绪。

1.5论文保存方面。

传统的论文多半采用纸质方式进行保存。显然,这种保存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一是纸质论文容易腐烂,保存时间太短,在进行管理和运输时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二是要占大量办公空间,多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累积起来似座小山,占用了有限的办公空间;三是不容易检索,如上级领导或兄弟院校进行论文经验交流时,或者查找需要满足某些条件的论文时,很难及时查找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四是不易进行分类管理和装订成册。

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大变革,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业已进入社会各行各业。高校的部分工作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毕业管理等已由传统手工管理方式逐步过度到办公自动化方式[3-4]。基于前述传统毕业论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发一套完整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后,连接校园网(甚至internet网)上的任何电脑均能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受时间和位置的限制,不需安装庞大的客户端软件,非常方便。

新系统完全摒弃传统手工操作方式,克服了相关缺陷,具有极大优势,体现在:1)能控制同一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无法重复且能设置几年内的`选题难以雷同;2)满足学生和教师实现双向选择,及时避免多人选同一题的现象;3)各种毕业论文相关的统计表格自动生成,极大减轻教辅人员的工作量;4)管理者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实时监控论文(设计)进度;5)容易调阅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6)易对论文长期保存;7)实现了毕业论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8)易与毕业生评价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校友系统、教务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保证了学生毕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系统中主要的用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不同身份对应不同功能。

2.1登录系统。

任何用户必须先登录后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登录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系统以及人事系统对接,学生和教师只要输入自己在学校数据库中的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成功后系统自动显示登录者的相关信息,如教师的院系、职称、专业,或者学生的学号、院系、年级、专业等。显然与学校数据库的对接有助于论文管理系统中数据与学校保持一致,不会形成数据孤岛。

2.2教师子系统。

教师据人事系统和教务系统提供的登录名和密码,可登录至本学院、所在专业区域,尔后拟出所在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即学生待选题目,所出题目根据当年毕业生情况确定,但学生最终选择题目数(即教师能指导的最大学生数)由系统根据教师职称限定,如高级职称至多指导10名学生,而中级职称至多指导6名学生,初级职称不能指导学生等。其他功能均在拟定题目后确定,如在线填写选题审批表等表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指导书、查看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所出的题目且拒绝还是同意该学生的选取、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选题审批表与任务指导书、查看学生是否上传了论文的最终稿件、对最终定稿的论文进行电子签名等。签名意味着此次论文指导过程即宣告结束,学生和教师再也不能对论文、审批表、指导书等各种表格进行任何修改,当然下载和打印功能依然保留。

2.3学生子系统。

依据学籍管理系统提供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学生自动进入所在的专业领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属性自动显示待选论文题目,学生通过查看论文题目和要求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等待教师确定或拒绝,当选择某教师的学生人数等于系统限制后,其余学生则不能再选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选择好论文题目后系统还提供其他功能,如根据教师留下的联系方式和教师联系,在选题系统结束前可以更改自己的选题,选题确定后在线下载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论文封面、论文中期检查表、开题报告等表格。选题的确定意味着学生进入到论文设计阶段,可以把论文初稿上传至服务器,以便指导教师进行在线查阅,给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修改意见,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文,直到最终定稿为止。定稿后,教师进行电子签名,学生再也不能修改,至此论文完成。

2.4管理子系统。

管理权限属院系专业负责人或相关领导,不同权限的管理员登录后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如专业负责人只能关闭、打开所属专业的各个子系统,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可以管理全校系统。其他功能包括输入(打印)论文成绩,下载全校统一格式的各种表格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设计)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等,以及根据自己权限查阅有关专业、院系甚至全校的学生上传毕业论文的情况,指导整个毕业论文过程。

3结语。

系统的实现采用linux平台和php语言编程运行,免费的mysql数据库不但稳定而且免费,与php结合堪称完美。系统具有高效、免费、易维护的特点,只要极其廉价的硬件投入,就能为校园网上的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

尽管开发成功后的系统已经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网上运行多年,且切实减轻了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仍然存在不足:

4)教师出题后上传至系统等待学生咨询,学生选题后等待教师指导,二者过度依赖机器,造成交流过少。

故需要加强管理,人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传统论文指导方式人性化的一面。

参考文献。

[2]李卫祥,李长萍,冀满祥,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3):

[3]毛洪贲,殷德顺,郭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上一页[1][2][3]下一页。

“启动”、“键盘与指法”等章节内容,就将计算机室的软磁盘、驱动器、硬盘、光驱、软驱、主板、cpu等带进课堂,对着实物讲解。在讲“微机组装”时,就到电教室去讲,当场演示给学生看,并采用课件的形式以小组(6-8人一组)形式分批练习演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早已走入广大乡镇农村的生活。现在,很多乡镇学校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面对着一群活泼、好奇、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如何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由陌生到熟悉,变抽象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呢?依我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消除神秘感,树立坚定信心。

乡镇农村中小学生初次学计算机,都有一种神秘感和新鲜感,会战战兢兢地使用,生怕一不小心弄坏了机子。这是刚学计算机的一大心理障碍,也是常见的'误区。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打破计算机的神秘感,帮助他们及早地走出怕电脑的误区,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做法是:可以打开计算机的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揭开计算机神秘的面纱,也可以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硬件一一认识:“哦!电脑就由几块部件组成,没什么!”脑海里的神秘感消失了,对计算机有了感性的认识,理性上就生成了“学好它,用好它并不难!”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他们今后学习计算机知识尤为重要。

二、正确引导,大胆操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光听光看不操作是学不好的,要重实践边学边练,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上机操作,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学好这门功课。但是,学生初学计算机常常屡次出错,有的是不按课堂要求非法操作,有的是无意识出错,这时候,部分学生不敢乱动、不知所措,还以为是自己弄坏了机子,害怕再次操作。教师面对错误要正确引导对待:一不要怕麻烦,要边排除错误边讲解出错原因、注意事项,强调操作步骤。二是不要谩骂指责学生。任何人对待新生事物都是从无知到有知,学生犯错是正常的,特别是无意识的错误操作,我们教师应正确对待,耐心温和地引导学生认知错误、改正错误、避免错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和纠正中感到计算机功能强大的魅力。

三、形象比喻,抽象术语。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会碰到许多专业术语,有的甚至是英语,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较难理解记忆。这是因为农家的孩子信息闭塞,见识少,思维方式方法比城里的学生要差,加上专业术语有它的抽象性。但是倘若我们把这些术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就可以使抽象的计算机概念和理论形象生动化,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如讲授“文件夹”时,可以把它比喻成“袋子”,袋子是用来装东西的,为把东西区分开来,我们要做几个袋子,且每个袋子都有名字或编号。再如讲授“资源管理器”时,可以把它比喻成“大管家”,在这里可以查看、搬动计算机里所有的东西,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地深入讲解。这样一来,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显得生动而形象,学生也觉得易学易记,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学习效果。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向前发展,已是我们担任信息技术课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为了更好更快地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能发挥它特有的作用,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阅读内容形象化,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接触课文,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活化学习信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信息时代,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师习作教学的得力助手。

比如,我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个最熟悉的人,如实地描写他(或她)的外貌。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却让我大吃一惊。

学生大多写的是自己的妈妈,可巧的是,有七八个学生写的妈妈的外貌是一样的,于是我打开电脑将这些学生们的外貌描写都投到大屏幕上去,学生们大声读起来,读完之后一个个都笑了,一个学生干脆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你看他们的妈妈是不是长得一个模样啊!这些同学会不会是多胞胎啊?”顿时,教室里沸腾了,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经久不息。这样一堂习作评改课的确是生动有趣啊!从那以后,班上就再也没有抄袭作文的现象了。到这时,还有谁不承认信息技术的威力大呀!

虽然学生们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阅读了一些李白的诗,已经对李白有一个比较粗浅的认识,但是,对于李白的处世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太了解。我先给我的学生们搜集了一些资料,比如,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性格特点,以及有关李白的故事,还有中外人士对李白的评价。将这些打印成册,在学生间传阅,填补了学生的大脑空间,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与古诗教学密不可分。

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的诗句,学生怎能凭空想象出来?于是我用大屏幕播放庐山瀑布那飞泻的激流,那壮观的景象,那轰鸣的涛声,孩子们发出了声声赞叹。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让我们携手信息技术,合着语文课程改革的节拍,踏一路阳光,洒一路欢笑!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进行探讨,认为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能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应用“建构理论”来指导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中学生中不仅要开好必修课,同时也要开设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要求,培养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技术人才。中学信息技术课要建立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关键词]教学探讨,普及知识,教学模式,选修课,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教育已列为中学必修课,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下面就如何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谈几点做法,欢迎指正和批评。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他们的信息意识。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也绝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模式的专家人才,从现实上说,中学生刚刚在打基础,也不太可能就成为专家。我们的教学应着眼于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安全忧患意识、合作意识等。

二、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模式来教学,更不能采用“机灌式”来教学。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工作、生活和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例如,对“windows98中的文件系统及其管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向学生讲清“文件、文件夹、剪切板”的概念和作用即可,其余的知识和操作都必须让学生上机操作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出问题,并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反馈。又如在高一年《几何画板》选修课里,也只需花上一至二节课的时间,介绍《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如点、线、圆和由线组成的各种图形)和实现动态效果、追踪、量度等功能,并展示一些由《几何画板》创作出来的作品(我准备有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光的传播”和“物体的运动”等作品),精采的作品早就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按耐不住,随后就该让学生去创作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速度、学习效果都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创作出来的不少优秀作品都成为了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多媒体课件。

三、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

我们承认学生发展是不平衡的,学习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兴趣也是各异的。从社会需要的人才来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部门计算机的用途也是不同的,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性能和计算机强大功能充分的结合起来,那还有什么会学不好和做不好呢?因此,中学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开好必修课,而且也要办好选修课,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也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必修课的内容应是一些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和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选修课的开设是必修课的一种延伸,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差异而开设。做为选修课则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余地,尽量使学生都能朝着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方向发展。多年来,我们在选修课程设置中,提供了许多跟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学习软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与美术结合的有图形图象处理软件;与音乐结合的有音乐编辑创作软件;与影视结合的有视频、动画编辑创作软件;有多媒体创作软件;有网面设计软件;有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有数据处理软件等。现在的应用软件都很庞大,功能也很强,每一个应用软件都可以成为一门专业,学一学期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引入门,修行在个人”。选修课的教学中宜多采用探索式教学,学校仅可能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要起点拨和指导作用;现在的软件都有自身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并掌握相应软件的使用,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要建立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确定成绩时,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抽出两次课后时间开展信息技术课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组装电脑、编排打印文字材料、设计学校网站、举行班内小组比赛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操作竞赛,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寓教于乐。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教学时间只占30%。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上机课中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时间一长热情就会下降,甚至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1.应给予第一节课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明白,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怎样的密切配合等,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开个好头。

2.课堂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时要坚持以鼓励为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而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要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三注重上机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配有多媒体教学网或大屏幕投影机的现代化机房,能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对暂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教学的需要。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精少而简单,待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注意巩固性练习和知识的整合创造。

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学习。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forwindows或word设计贺卡、海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注重程序设计的培养。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选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只需学习十几个简单的语句,即可编出多种多样的程序。让学生学一点logo语言和basic或foxbase语言的程序设计,学生用所学语句自己组合成程序,用来解决某个问题。如画图、奏曲、进行成绩分析等。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就是创造,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是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指导今后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非常好的和小学英语教学实现有机整合,二者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够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展开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要充分挖掘其中一些有效的教学辅助设备,这既能够让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多样,也能够帮助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取更多有益的收获。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可以体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首先,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目标时便可以一定程度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这也会帮助教师创设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并且更为全面的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通常教师都会非常关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与任务。

学生在大量的读写练习下对于语言的熟练与掌握程度在慢慢深化,但是,大家对于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相对却十分缺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慢慢改变,教师会更为关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发展与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也会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有明显体现。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则能够很大程度推进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这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深化无疑是很好的促进。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主题和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在各个组员进行充分交流的同时采取协作、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bbs、internet、netmeeting等各种网络通讯工具来进行任务型学习,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大家开展组与组之间分享学习的环节,教师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课后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将围绕某一主题而作的短文发表在bbs上,并且鼓励大家开展相互之间的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灵活,并且很好的对于信息技术展开了灵活应用。这不仅凸显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多样化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下也非常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收获的成效。

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和知识教学的过程实现有机整合,这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可以有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渗透到英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也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有着很好的可操作性。无论是前期的教学导入,随后的知识引入,还是后续的知识讲述、重点知识的分析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梳理与总结,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展开时信息技术都可以发挥相应的辅助功效,并且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学习《meetmyfamily》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详细而有序地将现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首先:新课导入阶段。在正式开讲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前五分钟给学生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歌谣,在播放的同时鼓励学生跟着录音开口说英语、唱英语。接着教师便可自然而然地引出新内容:thisismyfamily?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便可适时导入新课了。随后的知识讲解以及学生对话的设计上也可以适当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将一些核心的内容作出提示,进而辅助学生的对话交流更为高效的展开。这些都能够极大的推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并且能够很好的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另一个显著功效便是可以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不仅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为直观,也可以透过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好的学习资源,这些都会帮助学生语言水平与交流能力的逐渐提升。信息技术对于英语课程的教学辅助功效可以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热情,也能够鼓励大家在课堂上更踊跃的进行交流对话,并且让大家在知识学习时更加主动与投入。教师要善于透过对于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效用。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以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为主体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脑、耳、眼、手多管齐下的教学功效。特别是声音与图片、文字的强强联合更是从多角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在拓展信息量、知识量的同时也打造了更加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极为相符的。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有效的部分,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这样才能够更为全面的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往往能够和课程的教学很好的实现整合。信息技术无论是对于课堂教学的目标,英语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还是课堂上教学形式的创设上都能够发挥很好的教学辅助功效。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有效的部分,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合理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这才能够更好的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并且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有其教学特点和方法。在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出如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目标;效果;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诸多不同,操作性强是它最主要的特点。教学中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一、因材施教,客观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同样一节课,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针对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结合现有教学条件、教材,分别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在课堂操作时,我采用学生自报和教师考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达到预期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依据设计问题,制定符合各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结合内容,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存储器时,我从学生所用的书包入手,引入存储器的内容。告诉他们,书包里的内容可以放在薄薄的软盘或小巧的优盘里,它们有易修改、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的特点,这样每天就不必背负沉重的书包了。至于学校图书馆里的内容可以放在小小的硬盘里,你们就可以把“图书馆”搬来搬去啦!学生大笑不已。这样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协作学习将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如进行指法训练,小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学习自主性较差,而键盘指法又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在练习时,可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可开展竞赛。学生间的语言更贴近,相互间更容易沟通,因此,学生在这种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下,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且自始至终都在愉快地学习。

三、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例如:在教学“小报的编排”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经过录入、反复修改、精心设计,当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学生均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对于实践练习,教师首先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电子作品(节日贺卡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给出任务:完成习作。当学生欣赏完电子作品以后,会跃跃欲试,其创作欲望被充分地激发起来。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规定任何条条框框,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则可充分地发挥出来。其间还可以提倡同学间相互讨论、交流、切磋,并且让那些操作能手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巡回指导,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文字的插入位置、色彩、样式、艺术效果等,力求使作品富于创新、富有艺术性,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作品品评过程中,则采用作品交流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同学之间的作品展览,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说出作品的创意,自己评价,然后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则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信息反馈,促进良性循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意信息的反馈和适时进行考核是不可缺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理论题、有框架的作业设计模式来检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或根据学生回答和作业设计所反馈出的信息,分析学生接受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重点地指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教学的进度、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这样的信息反馈,既检查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摸索清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沟通信息、了解需求,必然使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突破首先是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就无法渗透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转变过来,要深入研究教材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方法,将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而为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之中,实现自己教学模式的优化。特别要多运用研究式、启发式等新兴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还要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方面深入研究,寻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契机,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开展思考,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能力素养,这也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要注重思想理念的创新,善于整合资源和博采众长,想方设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营造条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教材,但是切不可拘泥教材。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虽然编写较为科学,但是教学对象有着千差万别,教师在把握好教材要素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立足教材也要拓展延伸,特别是选取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交集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文字输入以及排版编辑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篇最为满意的作文,输入进入进行排版编辑。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和学生学习的密切联系,他们更加感兴趣。在学习了页面编排的操作要点之后,自己动手设计页面与字体,包括行间距、字间距、字体与艺术处理等等,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编排设计中会投入更多精力,对工具栏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其运用更加灵活,融入了自己的观点,体现了创新,使其更加美观,操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绘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软件工具进行绘图,同时还要赋予学生创新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确定绘画的主题内涵,运用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体现了信息技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改进,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有力举措。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走出自己单向说教的状况,尽可能让学生也有机会参与其中,说一说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动手操作相关软件等等。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示范演示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和多媒体大屏幕演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在演示中帮助全班同学正确把握相关软件操作的步骤与要点。无论是演示正确的方法还是出现了错误的情况,教师都可以灵活应对,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操作步骤中巩固加深理解,从错误的操作方式中汲取教训等等。特别是学生操作步骤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简单评判,要注重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他们开启思维、积极创新,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和突破难点,这也是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方法。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习载体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将学习目标任务交给小组,由牵头学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思考研究,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集中集体的智慧来突破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难点,以及拓展思维设计出更为美观的作品等等,让学生在合作研究的环节绽放创新的火花。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抓好课堂讲解与点拨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延伸与拓展,在更为广泛的空间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的许多方面和学生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如上网浏览搜集信息、正确运用电子邮箱等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在运用的实践中创新思维与方式,提高运用效果。在上网浏览搜集信息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怎样将这一方法手段运用于学习生活之中,如每日在班级发布天气预报小贴士、开设健康生活知识专栏德国。在电子邮箱内容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体现电子邮箱联系便捷的功能,全班同学建立通讯录,相互发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等等,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运用和创新创优的活动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学习中拓展视野,提升学习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开始阶段,为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机,引导小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设疑导入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恰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因为他们爱玩游戏、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教师要投其所好,设置疑问,让他们主动探究,诱发学习动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如教学《初识电脑朋友》时,教师说:“今天,老师给在座的每个同学分一套房子,现在请小管家(鼠标)带大家去看一看自己的这套房子吧!”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瞪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趁机向学生传授有关电脑的一些知识。“a盘是我们家的小会客厅,专门会见较少的客人的地方,是容量比较小的软盘;光盘则是一个大会客厅,能会见很多客人,容量比较大;c盘就相当于我们家的卧室,是存放很重要的东西的地方……”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都想要进去看看自己的“房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巧用游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让有意注意持久、稳定。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把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知识是必须反复练习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操作,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运用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在练习中寻找快乐的学习体验,课堂效率会很高。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鼠标操作时,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中让学生玩“大鱼吃小鱼”的鼠标游戏。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画面精彩,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学生提高了驾驭鼠标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优良品质,在不断的挑战中挖掘自我的能力,为接下来信息技术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快乐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和谐氛围,一切顺其自然。教师顺学而教,小学生顺心而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其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演绎精彩课堂。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氛围之中,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发挥学生的特长;践行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信息技术课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断绽放精彩。

作者:郑霄盈单位:福建省泉州市见龙亭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1、重视教学手段的新颖,课件内容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教师为了方便会在互联网随意下载关于品德教学的课件,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即使与所学内容相关,但是效果却不怎么好。在课堂上,有些时候教师将下载的课件直接利用,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屏幕上不断闪过的课件显得非常死板,没有任何生机,虽然画面很绚丽多彩,但是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只会去看而不能思考,这样也就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2、信息技术引入,代替学生实践体验。品德教学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不按照事先的设计教学,只是按照课件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很好。然而,在实际的小学品德教学中,参与人员较少,呆板的教学模式达不到教学目的,也不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学生只是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学习知识。

3、授课内容较少,只注重信息技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考虑到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见解,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处境,因而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场景就是,教师绘声绘色地讲授内容,学生却不知道教师在讲什么,学生看完课件时不知道从中学习到了什么,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只是看着屏幕不停地闪烁,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而,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处境与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进入教学情境中。

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的引入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是为品德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出现的,它让教学更加绘声绘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资源更加丰富。信息技术引入一定要以品德教育为前提,不要注重数量,而要注重质量。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使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合适的课件进行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在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实生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加强学习新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教学内容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3、将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内容、品德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整合起来。在信息技术与品德学科内容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更新比较及时,所以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应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品德学科的教学。其次,信息技术与品德教学方式的整合,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应该适应现如今的潮流,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课件的制作要结合现实教学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教师就要寻求新颖的教学模式,搭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与平台,将难以讲授的内容简单化。最后一点就是,不要单纯地引用信息技术,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爱好以及接受的方式,不要盲目地引入不恰当的方法。在学习中,信息技术就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它起到了促进教学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让他们想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兴趣。

[1]虞希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7)。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认知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信息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如今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拥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制灌输,一味的自我陶醉。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是传统死板的课堂环境变得活泼,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平等、和谐、活泼的新课堂环境的建立。

2、信息可以更好帮助教师的因材施教,优化其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接收能力,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精力有限,教学上顾此失彼的现象不乏多见,课堂效率不高。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缓解这个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课堂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这也恰恰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相符合,同时也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直观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掌握要领。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教师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示“e”,然后在展示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在边讲解边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单的掌握拼读要领。

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嘘声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如:小学语文生字中有很多音同形不同的汉字,其中“坐”和“座”就是一对这样的词,从字意方面理解,连个字之间有着明显的却别,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为了能够加深这两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两个字的比划用动态的形式展出,然后将其不同的部分用红色书写,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强调容易出现错位的部分,进而实现强化教学的目的。

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修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同时看到。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

借助信息技术创建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

如:《春天的色彩》一课,教师课前制作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将蒲公英、油菜、花朵都融入春天的景象中。在进行授课之前,首先播放配有音乐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泛读课文,学校一边听课文,一边欣赏多媒体课件中春天的景象,进而逐渐进入春天美好的情境中感受大自然,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在教师泛读之后,学生自己默读,将不理解的词句标注出来,教师进行解答,还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记录下来,在下一次阅读的训练的时候,教师检查。很多学生会将“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在地上,沙沙沙”这句记录下来,认为这句写的非常美妙,准确,形象。这样不仅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积累。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听的,它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运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和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欲望。故事能紧扣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处在惊奇、猜想和期待的最佳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的历史、计算机人物与计算机界有关的大事,让学生感到学习信息技术既新鲜、有趣,又很实用。如在介绍wps之父—求伯君的时候,教师可以把wps与word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介绍wps与word的主要开发者—求伯君和比尔盖茨。教师向学生介绍求伯君开发wps软件的经过,学生从wps艰难的成长历程中,了解到国产软件的开发所需的大量精力与财力,从而增强小学生应用正版软件的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再讲解微软和比尔盖茨,学生了解了比尔盖茨的求学经历,知道比尔盖茨非常敬业,他们的兴趣一下子就全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充满了快乐的氛围。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微软公司全线产品(dos、windows、office等),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叶鹏和谐情境快乐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解了一些软件的历史,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欲望。

2.巧设悬念,点燃激情。

问题是信息技术的心脏,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问题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应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探究激情,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自己解决问题。在信息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积极探索,讨论交流,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的建构,享受学习信息技术之乐。例如在学习“金山画王”旋转图片时,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鼠标从图库中拖出了一张鲤鱼的图片,因为系统默认鲤鱼是向左游的。教师说:“这条鲤鱼在游玩时遇到了一条小鲨鱼,鲤鱼就要向右游往回逃跑。谁能帮帮小鲤鱼,怎么向右转啊?”顿时,学生兴奋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对图片旁边的六个按钮进行尝试操作,通过教师指导,最终学生掌握了旋转图片的方法,能够自如地把图片上下翻转、变大变小。这样就消除了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打造快乐课堂,彰显信息魅力。

1.快乐游戏,张扬个性。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最好的途径。小学生上课注意力易不集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电脑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其学习的疲劳感,让学生在玩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如在教学键盘指法要领时,教学内容特别乏味,教师给学生讲解手指摆放要求和指法要领,强行让学生去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练习,课堂上一片混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教师把各个字母的位置和小键盘的作用讲解完后,设计游戏,并把指法练习融入“跳青蛙”游戏中去,学生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在游戏中掌握指法要领。游戏时,教师让学生用鼠标点青蛙的头部,它就会向前跳,每次只能跳过一个青蛙。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胜,积极练习指法,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要领,课堂其乐融融。运用游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表现,积极参与,把“学计算机”变成了“玩计算机”,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2.注重实践,品尝乐趣。

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就是让学生要多练习,在练习中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创设快乐情境,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编组,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组长,在动手实践时由组长负责指导、检查组员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让他们明确目标,自主探究,获得成就感。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氛围中去探究、去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和展现个人观点,培养积极探究的品质,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润物无声的沃土,变成趣味盎然的乐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信息技术课,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茁壮成长,实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相应的事项,在计算机上编辑文章和图画,做电子表格,制作多媒体课件,建设与维护网站等。任务应该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征。驱动强调的是学生在任务的引领和刺激下,通过同伴的协助,调动多种教学和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达到建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与提高应用能力的效果。任务必须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这样才能促进达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际效果。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

信息技术不是单纯为学会理论而设置,应该在课堂中用信息技术处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小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教学难度要适当,避免过于简单或者过难,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尽快实现。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实践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主导效果。

任务驱动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对小学生学习辅导和协助,进行合理评价和激励。教师能够设置适合的学生活动,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在合作互动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与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图画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两者的最佳契合点,针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操作方案,让小学生设计制作电子书信,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祝福语送给父母、同学、老师。教师可以启发小学生充分运用画图工具中的图形、文字、线条等功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人文主义情怀。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改变片面关注技能的方式,要让小学生在观察和分析中提高感悟力和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法能够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调动小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觉运用教师教授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会在各自情境中灵活迁移知识,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内容的建构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法以具体明确的任务为教学主线,促进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活动。例如在制作电子演示稿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有关“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的任务,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电子演示稿制作知识和技术,同时增加对于自己所在城镇的了解,利用各种途径搜集关于家乡的信息、照片。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整理的资料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电子演示稿。开放性的课堂内容,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个性化教学,积极、向上、健康、人文的教学主题,能使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一)营造情境,布置任务。

首先教师要布置具体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对教材展开学习,任务设置必须合理,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板块,将知识蕴含在趣味性探究任务中,让小学生产生对问题的兴趣,主动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课堂生成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营造,抓住小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从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或者现象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认知方向进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内在驱动力。例如,闽教版六年级《中山休闲两日游》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同学们共同游览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故乡。教师引导小学生将教学主题分为小任务:首先,明确旅游的路线、中山市风俗习惯、重要景点。了解完成任务的途径,如上网搜集资料、运用电子演示稿制作幻灯片等。学习会为完成旅游任务而产生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好奇和探究欲望,在新旧认知冲突中产生进一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设立方案,确定任务。

小学生要在特定情境下,利用适合的工具和手段,合理整合教学和学习资源,制定出完成任务的可行性方案,使任务更加细化和深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方法和上网查找地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站和资料寻找中山旅游相关信息。方案制定和完成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探究、合作,完成任务。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都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促进任务得到更好的完成。教师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自我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钻研信息技术和布置任务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互动与讨论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大约6-8人,小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协作。教师全程指导,正确掌控任务执行的整体进度和方向,让学生充分探索和反思,在合作中相互提高与促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热爱,进行合理的思维训练,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体系。

(四)小组分析,评价任务。

合作探究不能完全地放任给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恰当点拨和评价,及时反馈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研究状况,调动小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进一步完善自我和提升能力。学生完成幻灯片的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对同伴的点评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和重构,逐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飞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储备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但由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好胜心较强,很容易出现过于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现象。当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研究时,有的学生会存在侥幸心理,降低参与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还要提高监督意识,对学生参与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作者:姚作城单位:宁德市蕉城区霍童中心小学。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一切真知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应该是兴趣为基础的,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和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算陌生,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发现,在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时,大多小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些小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以较高的热情来学习呢?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小学信息技术及时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游戏功能来展开教学,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将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关于指法的学习既要求学生能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求学生能规范使用。而且,关于指法练习的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此外,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又要求学生熟记硬背。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指法学习提不起兴趣。为此,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感到非常棘手。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后,关于指法的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结合《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开展。这样,学生通过这些打字软件可以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一边可以在无形中练习指法。而且,这些打字软件都自带鼓励和安慰的语音提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结合游戏打字,学生会意识到,要想得到高分、得到鼓励就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学生自己意识和认识到了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后,教师再适时加以讲解,会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加认真。

二、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给与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只有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关于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候,其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学会独立制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表格制作要求: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表格掺入、数据输入即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数据输入、数据修改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更多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学习安排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同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三、注重自主实践,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多动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你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不要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可以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会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会画了,对于其他五边形、八边形等,学生同样可以很快画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要结合实践教学多总结、思考、探索、研究,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开始阶段,为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机,引导小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设疑导入就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教材恰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因为他们爱玩游戏、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教师要投其所好,设置疑问,让他们主动探究,诱发学习动机,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教学《初识电脑朋友》时,教师说:“今天,老师给在座的每个同学分一套房子,现在请小管家(鼠标)带大家去看一看自己的这套房子吧!”教室里安静极了,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瞪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趁机向学生传授有关电脑的一些知识。“a盘是我们家的小会客厅,专门会见较少的客人的地方,是容量比较小的软盘;光盘则是一个大会客厅,能会见很多客人,容量比较大;c盘就相当于我们家的卧室,是存放很重要的东西的地方……”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都想要进去看看自己的“房子”,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用游戏,激发兴趣。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巧用游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让有意注意持久、稳定。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知识是必须反复练习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学生操作,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运用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操作,在练习中寻找快乐的学习体验,课堂效率会很高。如三年级学生在学习鼠标操作时,为了让学生能初步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方法,教师可以在活动课中让学生玩“大鱼吃小鱼”的鼠标游戏。学生们兴高采烈地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画面精彩,特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游戏,学生提高了驾驭鼠标的能力,培养了积极、乐观的优良品质,在不断的挑战中挖掘自我的能力,为接下来信息技术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快乐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氛围,张扬个性。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和谐氛围,一切顺其自然。教师顺学而教,小学生顺心而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其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价值,演绎精彩课堂。师生同处于教与学的快乐氛围之中,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刺激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活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发挥学生的特长;践行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信息技术课教学变得丰富多彩,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断绽放精彩。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首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缺陷,促使小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在实践训练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多个渠道进行学习,以此培养他们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二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新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效果有限,而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一)教师充分备课,以学定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环节变化较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提前充分备课,而且备课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熟悉掌握教材内容,还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和对小学生的预设,制作教学视频编制测试题。特别是讲解计算机操作步骤和技巧的视频需要规范化,最后根据学生对测试题的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特殊讲解,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因此,完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教师的精心预设,学生在课前可以学习到部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而他们在有目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技能与知识短板能够有效暴露,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二)利用教学视频,学生先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导学资料,然后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从旁辅导学生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导学资料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一般只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导学环节则对教师与学生提出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资料之后,应该完成配套的测试题,并且对于不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以问题为引领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或者尝试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而困难能够促使他们深入思考,进而产生打开教学视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动力,然后根据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三)自主选择学习,提升成效。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采用先学后教的策略,可以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服务器上,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操作,以此提升学习效率,以便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优等生来说,可能无需教学视频的帮助就能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中等生则可能需要看完教学视频,在视频的引导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对待优生来说,即使有教学视频辅助,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与同学应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前提,突出先学后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

(四)教师精准引导,科学评价。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精准引导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对于一些疑难点容易陷入思维瓶颈,难以继续深入,其原因在于一些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对部分信息技术知识点充分理解与掌握,而这些问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包括其引导能力、互动能力和启发能力等。教师应该精准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学评价也十分重要,应该让学生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应该客观地评价,以网络为载体的交流模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发表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不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时代的需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多角度、全方位出发,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味追求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实际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人文修养、人格塑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信息技术技能越来越重视。因此,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掌握信息技术。小学阶段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阶段,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1.3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不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淡忘所学知识。但是,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与“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1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

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节课时,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以下生活案例:教师:今天小明同学请病假了,流鼻涕、头痛、发热,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学生:感冒了。教师:非常正确,感冒主要是由流感病毒传染导致。那么,电脑会不会生病呢?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感冒、发烧?通过上述生活案例的引用,可以让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启发学生描述遭遇计算机病毒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后,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2设置简单的任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给学生设置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在讲授word时,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新建、命名、使用word文档等,并且对学生进行上机指导,同时耐心指导,学生基本了解、掌握word的知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用word写一篇生活日志,描述某一天发生的事情、感悟等。这样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使用的过程中熟悉对word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3融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

小学生极易忽略生活点滴中的规律,但实际上,这些点滴的规律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知识与生活点滴联系起来,既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比如在讲授《我给文件找个家》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点滴中的案例:教师:每个人家里都有衣柜,那有谁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衣柜就是用来放衣服的呀,好像没什么规律。教师:其实,衣柜是有规律的。我们的衣服分很多种类,衣柜也有很多抽屉格档,方便我们存放不同种类的衣服。比如穿衣服的人(爸爸、妈妈、小孩)、穿衣服的时间(春天、夏天)等。学生:原来就这样啊。教师:是的。在《我给文件找个家》也是一样。比如上次小红同学存在学校微机房电脑中的文件不见了,而且也找不到了,主要是小红同学自己随意安放文件。因此,当我们以后建文件夹时,一定不能随意摆放,要有一定的条理和规范。通过上述案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指导按照规范来安放文件夹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建立分类文件夹的概念,学生可以了解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规律。

2.4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中,应用生活案例,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比如在“画图”工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跟同学玩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画,然后将学生的画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或是“看手势猜图”的游戏。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2.5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还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每位学生的生活兴趣,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对于喜欢看电影的学生,可以告知学生如何使用影音软件;对于喜欢听音乐的学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下载歌曲,并且将其转移到手机、mp4等载体中;对于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指导一些较为简单的画图软件,让学生进行摸索,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加以指导,或是让学生自己上网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加以拓展,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生活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显得非常必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社会重视信息技术技能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需要从课堂导入中引用生活案例,为学生设置简单的任务,利用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生活规律,引用生活案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根据学生的生活兴趣加强引导,进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一切真知的源泉和动力。学习应该是兴趣为基础的,这样,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和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算陌生,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发现,在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知识时,大多小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难度的提升,一些小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那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以较高的热情来学习呢?小学生年龄较小,大都对游戏比较感兴趣。小学信息技术及时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游戏功能来展开教学,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可以很好地将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关于指法的学习既要求学生能保证指法正确,又要求学生能规范使用。而且,关于指法练习的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此外,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又要求学生熟记硬背。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于指法学习提不起兴趣。为此,关于这部分的教学,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感到非常棘手。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点后,关于指法的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结合《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开展。这样,学生通过这些打字软件可以在有趣的游戏环节中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一边可以在无形中练习指法。而且,这些打字软件都自带鼓励和安慰的语音提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结合游戏打字,学生会意识到,要想得到高分、得到鼓励就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学生自己意识和认识到了练习指法的重要性后,教师再适时加以讲解,会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加认真。

二、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给与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只有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关于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候,其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学会独立制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表格制作要求: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表格掺入、数据输入即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数据输入、数据修改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更多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学习安排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同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三、注重自主实践,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多动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你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不要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可以先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会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三角形”会画了,对于其他五边形、八边形等,学生同样可以很快画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总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意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要结合实践教学多、思考、探索、研究,以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相对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应当将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纳入评价主体中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学生清楚认知自身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能够更好的发现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足,能有效弥补自己在学习上不易发觉的遗漏点;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个客观的了解,同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帮助教师在校园之外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辅导学校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不断进步。因此,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利于全方位、全面的了解师生共同在信息技术教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成为我国中小学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地区不平衡性,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教育上的差异。在经济交发达的地区,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也得到了普及;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教学仍未被纳人中小学教学的课程体系中。

从整体上而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是相对较低的,并且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以及其成绩的提升,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在一些信息技术教学得到推广的中小学中,对其教学的认识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片面性,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既要使学生理解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一些学校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其实质,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足,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教学设备的配置上存在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

就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基教学设施的配备上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对于硬件的配置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等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从而也就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4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师资力量的配备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教师兼任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这就使的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差,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知识讲解以及操作上指导不到位等现象。在教师资源的不断引进中,教师专业素养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不优化学科体系建设,使得课程结构更为合理,并且要注重教学的完善等,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真正地被推广,实现其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推广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硬件的配备以及软件和系统的更新换代等出发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该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应注重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授课的需求,为学生的实践联系提供充分的资源和保证,使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序开展实现教学的基本目标。

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推动教学的完善。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与语文、数学等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并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对学生素质提升以及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地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教学方式改革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明确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完善,保证其各项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4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能够更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有效性,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中小学学科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从基础设施的配置、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方式的完善等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并不断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以保证其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余兆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构想[j]。中小学电教:下,20一0(6)。

[2]张宏,阳晓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