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初中(通用20篇)

小编:书香墨

优秀作文是一种有序和连贯的叙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人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我们整天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呢?相信听了我的经历以后,大家都会珍惜粮食的。

上个周末,我在学习之余,来到了田野间。看见许多农民伯伯正在热火朝天的劳作着。他们仿佛夏夜空中的星星,成群结队,密密麻麻。我也按捺不住了,跑去爷爷家,正欲说话时,爷爷就问我:“我们去春耕了,你去不去?”爷爷的话正中我下怀,我连忙回答:“去,去,去!”

我们来到田间,我看着爷爷熟练的拿着锄头翻土,自己也跃跃欲试。可我发现,自己无论是使劲儿还是轻轻的,都会破坏小麦。爷爷见了着急忙慌的我,走过来对我说:“拿锄头时要弯腰,双手一前一后拿着,这样才能控制好。”我重新拿起锄头,按照步骤,做好动作再翻土,发现简单了许多。原来看似简单的翻土也是需要技巧的啊!

当我锄了一会儿,站起身来向四周望的时候,我惊呆了:周围的田地里,那些年过半百的人在弯腰忙碌着,他们为了生活而忙碌也在体验着生活的快乐。一群小孩子也在那边给大人帮忙呢,小孩子在那里装作熟练的样子边玩边劳作,真是可爱极了!让我不禁想起了范成大的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休息了一会,弯下腰继续劳动,可没多久我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再看看大人们,他们仍在辛勤劳作着,似乎毫无倦意,可回到家我发现他们的脚肿了,手也磨红了。他们并不是不累,可他们为了家人的辛福生活,为了他们肩上的责任而努力着,拼搏着!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辛苦工作的家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粮食?不努力学习?

十月,是金秋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城市里长大的我们,很少接触到水稻和小麦,“金黄色的稻谷在秋风中笑弯了腰”,这句话也只能在我脑子里想象一下。听爸爸说由于今年疫情严重,开春应该是施肥的时候,却错过了,今年农民伯伯的收成会下降很多。

记得去年十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爷爷奶奶家还有几亩田,种的就是水稻。我很兴奋,吵闹着要试试割水稻,于是和爷爷一起带好手套,拿上镰刀,就兴致勃勃地进了稻田里。爷爷让我按照他的姿势去做,身体半蹲,左手握住稻杆的中部,右手用镰刀在稻杆底部使劲一割。看似简单,但轮到我割的时候,却怎么都割不动。爷爷笑着告诉我要点。伴随着镰刀“唰”的一声响,人生中第一把水稻顺利地割了下来,我兴奋地举起稻谷大声喊了起来。

然后爷爷告诉我,这只是开始,以前一家人可得在田里忙活几天,才能收割好。割完水稻,要运到比较大的空地上,还得把上面的稻谷给打下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翻晒,去壳。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现在更多的是机械化收割,减少损耗,这样农民伯伯的收成也能得到保障。

从播种到收获,一粒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们一滴滴辛劳的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正是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果实的。

我忘了那是暑假的第几个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因为我前一天答应了奶奶,帮她拔花生,等我洗漱完毕,准备出门才发现奶奶早就出发去地里了。

那天中午,天空晴朗,烈日高挂,连一丝风也没有,大地像蒸笼一般,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坐在地里一边拔着花生一边看着奶奶,她额头的汗水已经顺着脸颊滴落到了土地里。奶奶看我盯着她发呆,说道:“快点拔,看看我们能不能一点钟之前拔完,好回家吃午饭。”我只好低头继续努力干活。我已经忘了那天是几点回家的,只记得那天的太阳太大了,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服。

我记得那是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的我最喜欢背这首古诗呢!妈妈不仅夸我棒,还给我讲了古诗中的道理:农民伯伯们是非常辛苦的,一定要节约粮食,不能随便浪费。当时的我点头如捣蒜,表示明白了,一定会做到。

思绪回到现在,坐在食堂的我,看着我手里端着的碗。那一整碗我不爱吃的菜,让我犹豫是否要倒掉他们。但是回忆起那些事情,我不禁为刚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不已。于是我拿起勺子,埋头大口吃起来,最后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粮食。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迎来了我们辛辛苦苦种田的收获。

来到农田,看着这遍野金灿灿的稻穗,我心里满是成就感。一颗颗饱满的稻谷,在秋风中随意摆动,像是在和我们热烈地打着招呼。

我们准备就绪,戴上手套,拿上镰刀,自信满满地站在稻田边,在村领导的一声“开割”下,我们争先恐后地跑进稻田。“双腿弯曲,左手握住稻秆,右手执镰刀收割”,脑子里回忆着刚才叔叔教的方法,我蹲下身,也有模有样地割起来。我抓住一大把稻秆,用镰刀卖力地割起来。一开始这把镰刀似乎不听我的话,看着别人都干净利索地把稻子割来下,我用力地割,也只能割下了一半。稻秆好像舍不得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一直藕断丝连。我只能再补一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稻子给割下来。在割的过程中,由于我左手拿稻子拿的太低,还不小心把手割破点皮。但慢慢地熟练起来,看着身后躺着一堆堆稻穗,我心里特来劲。可是不一会儿我体力开始透支,头上直冒汗,腰酸背痛,直不起身体,割得我手腕也疼。再往前看看,还有一大片稻等着我呢。再看看别人同学,都埋头苦干。我也咬咬牙,艰难地再弯下腰,继续割。渐渐的我也找到了感觉,原来用镰刀割要稍斜一点,这样割起来就比较干净利索。虽然头上流淌着一滴滴汗水,但我相信这是我劳动的汗水,是值得的。

终于经过千辛万苦,整片稻田都被我们割完了。接着叔叔们带着我们进行稻谷的脱粒,还给我们演示了精米的过程。看着几个月前我们种下的水稻,现在变成了一粒粒大米,感受到了一粒粒大米的来及不易,也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周四,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首诗的含义。

周四上午,我们来到富阳,在那儿收割稻谷。大家左手戴上手套,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镰刀,浩浩荡荡地向稻田“进军”了。哇!稻田真实一望无际啊,金灿灿的一大片,一株株一排排非常整齐。一阵风吹过,稻谷们都弯下了腰,响起了一片“沙沙”的声音。同学们都被这壮观的景象给震撼了!

正在我们兴奋不已时,收割稻谷的专家——老农们来了。他们向我们进行了耐心的示范与讲解,大家都跃跃欲试,一听到“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镰刀开工了。我左手抓住一株水稻的上部,右手在离水稻根部最近的地方来回锯,锯一会儿,一株水稻就被我成功地收割下来了。

同学们越割越来劲,动作也越来越快了,一片光秃秃的稻田不一会儿就被我们“开辟”出来了,空地上放满了收割完的稻谷,一堆堆都整整齐齐的,像被一把大梳子梳理过一般。老师和老农们都在一旁赞不绝口,我们高兴极了!大约半小时以后,大家都感觉有些累了,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了下去,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体力不支,最后只能勉强再收割几株。

这次收割水稻的"过程让我明白了真的是每一粒米饭中都包含了农民们的辛苦和汗水,如果平日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节约一点粮食,那么农民们的辛勤付出也就没有白费。

“粒粒皆辛苦。”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诗人李绅曾说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米饭是农民伯伯用自己的心血中不来的,它从绿油油的小苗经过多种工序才形成如今的米饭,它是多么地珍贵哪!可是,孩童时期的我却经常因为米饭而和大人顶嘴。

长大了,亲眼看着大人们下田去种秧苗,大火球一样的太阳照耀着他们,汗水顺着脸庞滴下,都来不及去擦,几天下来,整个人都黑了一大圈。可是,我自己这么大了却帮不上什么忙,眼角渐渐湿润了。这时候,我从心底里默默发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啦,一定好好听大人的话。

后来,又听了《一粒米》的莲花落后,我对米粒不禁多了几分敬佩之情,一粒小小的米,竟然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从心底里惊呼着。

长辈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诫我们这些小辈要珍惜粮食,别轻易浪费。

灿烂的阳光下,一望无垠的稻田犹如金色的海洋,闪闪发亮,好像是谁铺了一地的碎金;一阵微风拂过,稻浪翻滚,随之扑鼻而来的是一股股稻谷的清香。望着这一片丰收的场景,小伙伴们激动起来,恨不得马上奔入田埂,去收获那饱满的稻穗。

这是抵达狼牙特训暑假夏令营的第四天,教官带着我们走进实践基地,学习收割水稻。经过之前三天的军事化管理,我们这群城里来的营员们个个一改娇气,精神抖擞地站在教官面前,认真观察、聆听教官的示范与讲解。

教官示范与讲解后,轮到我们动手啦!我戴起草帽,手握镰刀,一把抓过水稻,对准离地面十厘米的地方,镰刀来绿色作文网回几下,水稻连同稻秆是割了下来,但不少稻谷落地了。教官连忙说:“割的力道轻点,这样子掉,很浪费的。”

我思索了一番:原来,我的手不够大,握不住一大把水稻,担心动作慢了割不下来,心里一急,力道就变了;如果一把分为两把或三把割,这个问题应该就可以迎刃而解。于是,我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操作,果然好多了。

我气喘吁吁地看着浑身是汗的小伙伴,他们也喘着气看着我,在彼此眼神交汇的瞬间,我想:大家一定都明白了“粒粒皆辛苦”背后的含义。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我们整天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呢?相信听了我的经历以后,大家都会珍惜粮食的。

上个周末,我在学习之余,来到了田野间。看见许多农民伯伯正在热火朝天的劳作着。他们仿佛夏夜空中的星星,成群结队,密密麻麻。我也按捺不住了,跑去爷爷家,正欲说话时,爷爷就问我:“我们去春耕了,你去不去?”爷爷的话正中我下怀,我连忙回答:“去,去,去!”

我们来到田间,我看着爷爷熟练的拿着锄头翻土,自己也跃跃欲试。可我发现,自己无论是使劲儿还是轻轻的,都会破坏小麦。爷爷见了着急忙慌的我,走过来对我说:“拿锄头时要弯腰,双手一前一后拿着,这样才能控制好。”我重新拿起锄头,按照步骤,做好动作再翻土,发现简本站单了许多。原来看似简单的翻土也是需要技巧的啊!

当我锄了一会儿,站起身来向四周望的时候,我惊呆了:周围的田地里,那些年过半百的人在弯腰忙碌着,他们为了生活而忙碌也在体验着生活的快乐。一群小孩子也在那边给大人帮忙呢,小孩子在那里装作熟练的样子边玩边劳作,真是可爱极了!让我不禁想起了范成大的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休息了一会,弯下腰继续劳动,可没多久我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再看看大人们,他们仍在辛勤劳作着,似乎毫无倦意,可回到家我发现他们的脚肿了,手也磨红了。他们并不是不累,可他们为了家人的辛福生活,为了他们肩上的责任而努力着,拼搏着!

同学们,看看我们身边辛苦工作的家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粮食?不努力学习?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我忘了那是暑假的第几个早上,我很早就起床了。因为我前一天答应了奶奶,帮她拔花生,等我洗漱完毕,准备出门才发现奶奶早就出发去地里了。

那天中午,天空晴朗,烈日高挂,连一丝风也没有,大地像蒸笼一般,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坐在地里一边拔着花生一边看着奶奶,她额头的汗水已经顺着脸颊滴落到了土地里。奶奶看我盯着她发呆,说道:“快点拔,看看我们能不能一点钟之前拔完,好回家吃午饭。”我只好低头继续努力干活。我已经忘了那天是几点回家的,只记得那天的太阳太大了,汗水浸湿了我们的衣服。

我记得那是一年级的一本站节语文课,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的我最喜欢背这首古诗呢!妈妈不仅夸我棒,还给我讲了古诗中的道理:农民伯伯们是非常辛苦的,一定要节约粮食,不能随便浪费。当时的我点头如捣蒜,表示明白了,一定会做到。

思绪回到现在,坐在食堂的我,看着我手里端着的碗。那一整碗我不爱吃的菜,让我犹豫是否要倒掉他们。但是回忆起那些事情,我不禁为刚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不已。于是我拿起勺子,埋头大口吃起来,最后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粮食。

粒粒皆辛苦作文

今天是我参加博雅作文辅导的日子。今天会写什么题目呢?我正在想着,杜老师走了进来。手中提着一小袋大米。他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观察大米,和大米是怎么样变成米饭的。”我和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虽然我们经常会吃米饭,但是从来不会在意它是怎么变身的。

杜老师先给我们每个人都分了一小把大米粒。我还是第一次仔细观察大米粒。它的肤色是白白的,还有些半透明。修长的身材上面布满了横竖的纹理,用手指捏一捏,发现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一粒大米就像是一只白白的小船,又像是没经过打磨的珍珠。原来生的大米粒的样子也是蛮可爱的。很多同学都淘气的把它从高处撒到桌子上,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好像下雨的声音,又像他们在抗议“疼死啦”。

下面就该开始帮他们变身啦。首先要淘米。将大米放进电饭锅,然后接水,再用手来回搓洗,这样就可以洗干净啦。然后倒掉淘米水,再接上适量的水。插上饭锅的电源,再按下开关。然后就耐心等待大米们华丽的变身吧。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就传来了阵阵的米香。又等待了一会,终于可以开锅啦。我们先来看看变身后的样子吧。熟透的大米就好像个子长大了,比原来长了许多,因为吸收了水分,它不再是硬硬的,而是变得松软可口,还散发着诱人的饭香,我忍不住偷偷了尝了一口——好香啊!看着一锅晶莹的大米粒,品尝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我忽然想到,做米饭都这么麻烦,那么农民伯伯种植大米的过程岂不是百倍的辛苦。我不禁想起了学过的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动有趣的作文课结束了。通过今天观察大米和做米饭的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珍惜粮食,绝不浪费一粒米!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迎来了我们辛辛苦苦种田的收获。

来到农田,看着这遍野金灿灿的稻穗,我心里满是成就感。一颗颗饱满的稻谷,在秋风中随意摆动,像是在和我们热烈地打着招呼。

我们准备就绪,戴上手套,拿上镰刀,自信满满地站在稻田边,在村领导的一声“开割”下,我们争先恐后地跑进稻田。“双腿弯曲,左手握住稻秆,右手执镰刀收割”,脑子里回忆着刚才叔叔教的方法,我蹲下身,也有模有样地割起来。我抓住一大把稻秆,用镰刀卖力地割起来。一开始这把镰刀似乎不听我的话,看着别人都干净利索地把稻子割来下,我用力地割,也只能割下了一半。稻秆好像舍不得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一直藕断丝连。我只能再补一刀,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稻子给割下来。在割的过程中,由于我左手拿稻子拿的太低,还不小心把手割破点皮。但慢慢地熟练起来,看着身后躺着一堆堆稻穗,我心里特来劲。可是不一会儿我体力开始透支,头上直冒汗,腰酸背痛,直不起身体,割得我手腕也疼。再往前看看,还有一大片稻等着我呢。再看看别人同学,都埋头苦干。我也咬咬牙,艰难地再弯下腰,继续割。渐渐的我也找到了感觉,原来用镰刀割要稍斜一点,这样割起来就比较干净利索。虽然头上流淌着一滴滴汗水,但我相信这是我劳动的汗水,是值得的。

终于经过千辛万苦,整片稻田都被我们割完了。接着叔叔们带着我们进行稻谷的脱粒,还给我们演示了精米的过程。看着几个月前我们种下的水稻,现在变成了一粒粒大米,感受到了一粒粒大米的来及不易,也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粒粒皆辛苦作文初中

十月,是金秋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城市里长大的我们,很少接触到水稻和小麦,“金黄色的稻谷在秋风中笑弯了腰”,这句话也只能在我脑子里想象一下。听爸爸说由于今年疫情严重,开春应该是施肥的时候,却错过了,今年农民伯伯的收成会下降很多。

记得去年十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爷爷奶奶家还有几亩田,种的就是水稻。我很兴奋,吵闹着要试试割水稻,于是和爷爷一起带好手套,拿上镰刀,就兴致勃勃地进了稻田里。爷爷让我按照他的姿势去做,身体半蹲,左手握住稻杆的中部,右手用镰刀在稻杆底部使劲一割。看似简单,但轮到我割的时候,本站却怎么都割不动。爷爷笑着告诉我要点。伴随着镰刀“唰”的一声响,人生中第一把水稻顺利地割了下来,我兴奋地举起稻谷大声喊了起来。

然后爷爷告诉我,这只是开始,以前一家人可得在田里忙活几天,才能收割好。割完水稻,要运到比较大的空地上,还得把上面的稻谷给打下来,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要翻晒,去壳。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现在更多的是机械化收割,减少损耗,这样农民伯伯的收成也能得到保障。

从播种到收获,一粒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们一滴滴辛劳的汗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正是让我们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果实的。

粒粒皆辛苦作文

今天,我们去外婆家玩,得知外公外婆在田里摘豆荚,我可兴奋了。马上和妈妈向我们的“开心农场”奔去。一路上,我像只快乐的小鸟,对什么都新鲜。

“南瓜的形状这么多啊!有歪花瓶形状,还有扁圆形的。”

“妈妈!绿豆不是一颗颗长在树上的啊?原来他喜欢和兄弟们一起住的。”

“茄子穿着紫色衣服挺好看的`。”

“蚱蜢的弹跳能力强,因为它的腿部肌肉很发达。”

“红色的蜻蜓在我旁边飞来飞去,它肯定很喜欢我。怎么又飞走了,它妈妈叫它回家学习去了。”

在一阵阵惊奇和惊喜中,不一会儿就到了我们的“开心农场”。我们马上加入摘豆荚的队伍。我一边摘豆荚,一边和他们汇报自己近段时间的生活学习情况。暑假里先是少年宫学习机器人和软笔书法,妈妈去厦门游玩了四天,去武警支队体验生活一周,去云和城西葡萄园摘葡萄,十个家庭组团去上海玩了野生动物园、科技馆和欢乐谷,还结交了好几个好朋友,收获最大。不久,我就又累又渴又热,直呼要回家。这时妈妈告诉我:“小健,我们才来一会儿功夫呢!外公外婆他们要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呢。而且摘豆荚只是一个环节而已的,算是轻松的。”

外公外婆心疼不得了,催促妈妈带我回家。我确实是满头大汗,又是抓脸,又是抓胳膊的。妈妈放弃了继续劳作,终于同意我回家了。

我心想:外公外婆真辛苦,农民伯伯真辛苦!以后我要爱吃豆豆,别的东西也要爱吃,可千万别浪费了。好像也明白了“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了!

粒粒皆辛苦作文

我们先来读一下郭郑同学的《嘿嘿,下田了》。

五一假期,我和同学们在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茅店镇东田村插秧。

带着紧张与兴奋,呼吸着山中的新鲜空气,闻着特有的花香,在连绵的碧绿中,我们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水田里已经有一些农民开始插秧了。

跟随钟老师,我们找到了技术指导员――巫叔叔。@是一位身材魁梧、体格粗壮、肤色黝黑的农村汉子――一看就是干活能手。我们兴致勃勃来到田边,鞋袜一脱,一脚就踩进泥里。“啊!好冷!”不仅是我,大伙儿也都在叫冷,好在一会儿就习惯了。等大家都适应了水温后,巫叔叔为我们示范插秧方法:将一捆秧苗拿在左手,再用右手从里面抽出三两根,捏住它的根部,插进泥地,一棵秧就插好了。

一开始,大家觉得很新奇,又兴奋,都觉得插秧很好玩儿,可不一会儿,新鲜劲儿也过去了,加上一直弯腰,背痛脖子疼,大家都叫苦连天,萎靡不振。就在我想甩手不干时,旁边田地中一个穿橘红色雨衣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刻的他,外衣早已沾上了泥水,就连额头都沾上了一些,但仍然认认真真。我的心绪也开始波动起来,想着:他这么小,都能坚持,而我,一个所谓的“大哥哥”,怎么可以连他都不如呢?我暗自呐喊着,随后开始继续插秧!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终于把分配给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拔腿上岸的那一刻,我长吁一口气,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也在这一刻懂得:如果不努力上进,不认真学习,不要说对不起父母,就连每天碗里吃的饭,都对不起!

读到《嘿嘿,下田了》,我想起了一位妈妈写的一段话:

作为父母,读到上述两个例子,你想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粒粒皆辛苦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回乡下住过一段时间。碧水蓝天,微风拂面,好不惬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车水马龙,也暂时地把考试作业抛到一边。清晨醒来,会去逗逗鸟或是跟爷爷去做做晨练;午饭后,或小憩,或捧一本书静坐窗前细细品读。谁说这个炎热的夏日就只能与空调为伴,着一把蒲扇,轻松摇晃,驱赶蚊虫,驱散炎热。透过它仿佛能够看到上一辈生活的痕迹,不是更有生活的情调吗?喜欢午睡后站在大树下看爷爷他们边下象棋边诉说人生;喜欢高举竹竿去树丛粘知了,不在乎结果,却享受过程;也喜欢跟邻家小伙伴嬉笑疯闹,做着最简单的游戏,感受着最平凡的快乐。

平淡的生活总能带给人简单纯净的记忆,但说起最印象深刻的,还是那次跟叔叔家一起去种秋白菜的故事。那天天气并不算凉爽,赶上天气干旱,刚下过小雨,正是种秋白菜的好时机。听到叔叔他们谈论,我毅然坚持要一起去,原本抱着去玩的心态,却是让我收获颇丰。

叔叔家的哥哥比我大四岁,成绩优异,沉默少言。原本上了高中,学习压力增大,可他还是每次假期会去帮家里干活,并且从不抱怨。我学着哥哥的样子,一粒粒把种子撒到对应的坑里,想象着它长成小白菜的模样,心里顿时燃起自豪感。可是到底是没怎么做过农活,才没干一会儿就已经累到不行,因为一直弯着腰,一站起来就有种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感觉,可是又太要面子,不想被他们笑话,看着哥哥熟练的样子,我也不甘心放弃,于是咬牙继续坚持着。然后每过一会,站起来捶打一下腰背缓解酸痛,哥哥看我这个样子,不禁笑了,让我先去前面休息。我坐在那里,看着他们忙碌且熟练的进行着,太阳越发的毒,每个人脸上都留着汗珠,却还是小心翼翼的对待着每一粒种子,每一个步骤。是啊,对农民来说,这些种子不都是他们最珍贵的财富吗。

不一会儿,哥哥也过来了。我惭愧的低下头,刚刚自己执意要来,现在却在这里偷懒,哥哥并没有嘲笑我,反倒说熟能生巧,还告诉我,“对于农民来说,播种、收割就是他们的工作。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大再到成熟的一次轮回,也正是他们心血的又一次付出,周而复始,春夏秋冬。”我突然想起《锄禾》里的句子:“谁知盘中餐,”。农民叔叔为了生活,在田里辛勤劳作,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汗水。

粒粒真辛苦作文

大家还记得《悯农》这首诗吗?当然,我记得,我牢牢地记得。

那是二年级时发生的事,那天我正好学《悯农》这首诗。中午回家后早已饥肠辘辘的我,抓起桌上的面包就啃,吃了一口才发现里面居然有我最讨厌吃的葡萄干,便大声地说:“这面包一点儿也不好吃,我不吃了!”并随手扔在了桌上。在一旁的爷爷默不作声的拿起桌上我吃剩的面包吃了起来。咦!爷爷从来都不吃面包的呀,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疑惑不解!爷爷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你知道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辛苦劳作呀!”

吃完晚饭后,我被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了: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全球每天有万儿童饿死,有亿人处于饥饿或营养不良状态……我震惊了,回想起中午的行径,眼前仿佛看到了那些挨饿的人,仿佛看到了他们那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对于自己不久前的铺张浪费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便嚷着要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不大会讲故事,便给我讲述了自己以前那艰苦的岁月。“每天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地平线上,我们兄妹几个就要下田干活挣工分,一人一把锄的锄地,翻了这块地要翻那块地,累到中午,才可以坐到田垦上休息,午餐就是从家里出来时带的一些干窝窝头就着腌萝卜……奶奶咳了咳又继续说:”有一次,弟妹几个饿得慌,身为老大的我偷偷从缸里翻出一些黄豆炒给弟弟们解馋,还没送到嘴上,我妈妈看见自家烟囱冒烟,便匆匆从田里赶回,二话不说,将我按在地上,先是打,然后不解恨地拖起我一只脚往门外赶,头在地上被蹭出了血,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我爸心疼我,和我妈打起架来,我妈哭着说,是家里仅有的一点留着做种的豆子呀……“讲到这里,我心疼得哭了,奶奶浑浊的眼里也流出了眼泪,奶奶告诉我,不怨婆太太,只怪当时的生活太穷太苦了!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粮食是多么的宝贵,每一粒米,每一克面粉都来之不易。如今每当我捧着雪白的香喷喷的米饭里都会乖乖全部吃完,爷爷奶奶看了,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此我想呼吁大家:为了世界每天不再有饥饿,不再有儿童饿死,让我们从不浪费粮食开始,重新做回一个节俭的中国人,让“粮”心永驻!

粒粒皆辛苦作文

农夫的叔叔用了无数的汗珠子,无数的辛劳,才得到米粒。然而,许多人不尊重农民叔叔们的劳动成果,因为他们不知道“每一粒都是辛苦的”。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家要去黑谷。一路走来,红日灿烂,大地像火炉一样烤着我们。我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但当我们看手表时,已经十二点了。我父母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家餐馆。我开心的想:终于可以喝自己喜欢的'冷饮了!突然,我看到远处山腰上有一个模糊的影子。仔细一看,原来是农夫的叔叔在种水稻。

今天是劳动节。大家都出去玩了,只有农夫的叔叔留在家里种米。在这样火红的太阳下,我们这些孩子都坚持不下去了,何况大叔。每一粒美味的大米都是农民的叔叔辛辛苦苦流下无尽汗水换来的。农夫的叔叔像母亲河一样喂养我们。

每一粒米都不再是简单的大米,而是农民伯伯劳动成果的“见证”。所以要珍惜农民伯伯用汗水培育出来的粮食!

粒粒皆辛苦

吃饭时,我不小心掉下了几粒米饭,爸爸很生气而且让我捡起来吃掉,饭后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爸爸说:我小时候,像你这么大时,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饿时都要贴着墙根走路,吃的也只有窝窝头,那时根本吃不上菜,甚至连盐都吃不起,当时每家养的几只老母鸡下的蛋也都不吃,拿去到集市上换盐回来吃,我在10岁前连肉都没有吃过,直到15岁时才吃上了一顿大米饭,过年时也只能尝尝那些肉菜。

我听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每到一些剩菜剩饭池边,你会看到没吃几口的食物静静的躺在那里,甚至没有吃过的鸡翅也会被扔进去,这难道不是浪费吗?每当看到餐馆的餐桌上,摆放着一盘又一盘的饭菜,每次吃到最后,都要剩下一些,甚至有些人觉得打包很没面子,连打包都不肯,想想以前,看看现在,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啊。

当我们在餐桌前吃着美味佳肴的时候,想一想别的贫穷国家的孩子们,是怎样生存的,电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在非洲干涸的土地上一群群黑黑的孩子,瘦小的身体,两只深凹进去的大眼睛多么渴望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们的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上网查了一下,我们吃的粮食需要经过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除虫,浇水等十几个过程,几个月时间后才能从小苗长成我们吃的粮食。然后还要经过晒,碾,制作,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食品,这是多么复杂,多么漫长,多么不容易啊!如果浪费粮食,简直是在犯罪!

我希望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顿饭做起,从每一粒米做起,节约粮食吧!最后,让我们在吃每顿饭时,让唐代李绅作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在我们耳边常常响起。

粒粒皆辛苦五年级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幼儿园的小孩子都会念的诗,可我这个初中生却不能真正体会这诗里的含义。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可也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爸爸常常教育我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可我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吃不完的包子丢了,吃不完的饭也倒了,爸爸妈妈决定把我送到外婆家锻炼一下,体会一下,让我认识一下粮食来的是多么不易啊。

刚到外婆家,我就闻到了一股牛粪味,让我有些想吐的感觉。我看见外婆在吃饭,外婆看见我来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说这问那的。这时,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我奔向饭桌,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饭桌上并没有摆什么红烧肉,只有一碗青菜豆腐,让我顿时没了胃口。

过了一会儿,外婆们要去掰玉米了,我挺感兴趣的,我坐在马车上,高兴的唱着歌,过了五六分钟左右,我们到达玉米地,我在车上坐着,外婆们背着背篓,拿着镰刀,熟练的掰着,我看着玉米地迟疑了一下,我也背着背篓,跳下马车,走进玉米地,我有了目标——一个大大的玉米,我一掰,竟然没掰下来,我用刀砍,一次把玉米砍成了两截,一次差点把手砍到,太阳还跟我作对,我又热又饿,身上又痒又痛,外婆心疼我,想送我回家休息,爸爸却说:“再难受也得坚持,谁叫你不懂得珍惜粮食。”我委屈地哭了。

到了外婆家,我洗了澡,身上才好受些。饭菜还是青菜豆腐,可我却吃得很香、很饱。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知盘中餐,粒粒真的皆辛苦啊!”

粒粒皆辛苦

当我回想起来时,一阵甜蜜涌向心头。那不仅仅是我第一次收麦谷,还是第一次体会到“谁知盘中餐,”这句诗的意境。那年正午,我坐在树荫下,一边吃着雪糕,一边喝着汽水,要有多惬意就有多惬意。这时,我看见一大堆人,一人拿着一个镰刀,在那收割水稻。顿时,我眼睛放光,心想:哇,割水稻看起来很好玩!我待会儿也要去玩玩!说着,我把雪糕一咬,汽水一喝,剩下扔了出去,我撒开腿,往稻田里跑。来到了稻田只见一片金黄色的海洋一根根稻子向我点头哈腰田野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欢声笑语。割稻子需要用镰刀因为我力气小割稻子不够用,只好选择割草的镰刀。

我拿起镰刀,开始割,看到奶奶那娴熟的动作眨眼间割了许多稻子。我的嘴一下张大。心想:像我们这样经常生活城里的孩子这样,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只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才能体会到什么叫“苦”,正在我感慨往千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了,奶奶已经割了一多半的稻谷。我迅速戴上手套抓起了一根根金灿灿的稻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使劲割。一番努力过后抬头一看胜利朝着奶奶在招手。他们谈笑风生不慌不忙地朝终点走去。我也在埋头苦干热得满头大汗真是辛苦。

然后,我们把收好的稻谷捆起来,用扁担挑起来,往家走,奶奶看到我这样走,不禁笑起来,“奶奶,你笑什么笑啊”我一脸疑问,“明毅啊,如果按你这样走,走到明年也搬不完。”“那我该怎么办?”’“喏,该这么做”奶奶说着,给我演示一遍,暗想:唉,看来我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啊。就这样,我和奶奶挑着稻谷往家走。

经过了这一次的劳动,我进一步明白了珍惜粮食的意义,没有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就没有我们可以吃饱肚子的粮食。真是“谁知盘中餐,”!

粒粒真辛苦作文

咬了一口就被扔掉的馒头、吃掉馅后丢弃的包子、整碗整碗被倒掉的粥、被抛弃的蛋黄……我们饭堂的泔水桶经常都是满满的,同学们每天浪费的粮食着实令人心惊,更令人心痛!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古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古至今,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所担忧的问题。在古代,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加上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农民的粮食收成很少,许多人因为没有饭吃而被饿死。我们能吃饱饭也就是袁隆平爷爷发明杂交水稻之后的事情,到现在仅仅40年。直至今日,仍有一些地方的人正饥一顿饱一顿。

其实,我国生产的粮食每年都不够用,很多需要外国进口,这就浪费了很多资金。据统计,今年一月至十月。中国共进口粮食7250万吨。但是我们浪费掉的粮食,竟达到了3500万吨!哪怕1斤粮食只要1元钱,也浪费掉了7000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我们如果多省下一点粮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修建学校,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读书该多好啊!

更何况,目前世界上还有8亿多人处于饥饿之中,如果我们省下粮食给那些处于饥饿中的小朋友,世界就有很多人免于饥饿。所以我们更应该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浪费粮食,虽然看似丢掉的不多,实际上却是扔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明白了道理,却仍然不珍惜粮食的人,他往往也不会珍惜一切,最后也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珍惜粮食吧!

粒粒皆辛苦

今天,我老妈有点事,不在家,就只有我和我老爸在。转眼已经11:10分了,要是平时,厨房早就飘出一阵阵香味了,可今天,厨房还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点没动。11:30了我的肚子都饿扁了,还不时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叫声,我朝老爸看看,老爸也是愁眉苦脸。突然,老爸说:“一一,走,我们下馆子。”“太棒了,老爸你太伟大了。”我一蹦三尺高。就这样,我们来到了“紫玉楼”。

一进门,一阵阵饭菜香就扑鼻而来,我不禁咽了咽口水,老爸带我坐了下来,老爸点了几个我爱吃的菜,不一会儿,服务员就把热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我和老爸便开始狼吞虎咽,我吃得满嘴都是油,老爸也像个小孩子,两个腮帮鼓得圆圆的,我们两像是几天没吃饭的叫花子。毕竟我的饭量没老爸的大,我把碗舔得干干净净就坐在位置上等他。

看见旁边的一个妇女带着一个小男孩,那小男孩可调皮了,不肯吃饭,东跑跑西转转,动个不停,他妈妈拿这个饭碗,追来追去,喂给他吃,可没为几口,小男孩就不肯吃了,妈妈要的饭就用手一推,饭就撒落在地上,小男孩还觉得很好玩,妈妈为一次就推一次,就撒一次,就笑一次,他妈妈第一次还没有骂他,可第二次第三次,他妈妈发火了,大声吼道:“给我做到板凳上来,要吃屁股了吧。”那个小男孩看了看妈妈,妈妈给了小男孩一个瞪眼,小男孩乖乖回到了座位上,拿着勺子,不情愿的吃着。

费了,太可惜了。”接着那小男孩故意少吃一点,不小心把饭弄到外面,他妈看到也不阻止,好像这不要钱一样,我气愤的看着小男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这首诗无人不知,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要这样做吗?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行动起来。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粒粒皆辛苦作文

我以前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几乎每次吃饭都要剩饭。这大概和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关系,因为我刚会自己吃饭的时候,有时吃不下,爷爷奶奶就会说,吃不下算了,把剩菜剩饭给猪狗和鸡鸭吃好了。时间一长,这个坏习惯就形成了。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杨家牌楼吃面,服务员阿姨给我和爸爸端上来了两大碗热气腾腾的猪肝面,但是我只吃了两三口面和一片猪肝就对爸爸说吃饱了,爸爸拿我没办法,只好叫服务员阿姨给倒了。还有一次,我在饭店吃饭,服务员阿姨给我盛了只有手掌那么大的一碗饭,我吃了小半碗就跑到饭店外面去玩了,爸爸对其他的叔叔阿姨说我有个坏习惯,就是经常剩饭。那些叔叔阿姨都说我这个坏习惯不好,以后一定要把它改掉,我听了他们的话,还向他们做了个鬼脸不理他们。又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块面包,我只咬了几口就对妈妈说不要吃了,并且把面包扔进了垃圾筒里,妈妈非常生气地把我拉到一边说:“你一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你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吗?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是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感到有点内疚。

其实,在上幼儿园前,爸爸妈妈就常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只把它当儿歌一样唱,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从上幼儿园起,每次吃饭老师就教我们不要剩饭,不要浪费,一定要把碗里的饭吃完,可是我却很难做到。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每次给我盛饭时先少盛一点,等我吃完还要的时候再盛一点,这样剩饭就少了,情况好了很多。

上学后每天在学校吃午饭,爸爸妈妈经常嘱咐我,饭要吃饱,但也不能浪费,要注意节约。后来我当了午间管理员,在要求别的同学节约之前,首先自己做到不浪费,同时也慢慢理解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前几天我在看报纸的时候,看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连一碗饭都还吃不上,有的一家三口共吃一碗饭呢,多么可怜啊!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节约粮食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一定要节约每一粒粮食!

粒粒皆辛苦【】

这次寒假我回家探亲,在那里过得非常充实、愉快、有意义。

一下车,伯父就来接我们。他40多岁,个子不高,身体很健壮,但因长年风吹日晒,显得比爸爸老多了,古铜色的脸上,有了不少皱纹。他把我们一送到家,寒暄了一会儿,就到田里去了,我也尾随在后。

正是立春的二月份,大地从冬寒中苏醒过来,被人门砍割过的陈旧的草木茬上,又抽出了嫩芽。伯父和许多农民在广阔的田野里春耕。我看见他们用锄头把地里的野草翻过来,盖上新的土。天气虽然寒冷,但他们却干得满头大汗。这种劳动情景,深深地感动着我。我忍不住接过伯父的锄头,学着他的样子,举起锄头,可是落下来只挖了一点点土,还把我的肩膀弄痛了。伯父心疼我,不让我挖,但我坚持要挖,干了一会儿,我也满头大汗,但心里却是高兴的。这使我不禁想起刚读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的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小小一粒米,来得真不容易,它包含着农民多少辛劳和汗水啊。我一定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珍惜每一粒粮食。从那时起,我暗暗下决心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粒粒皆辛苦

每个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爸爸妈妈们总是想尽各种办法,让我们不断地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我的爸爸妈妈也不例外,不过,与其它家长不同的是,我的父母并没有给我报这样那样的辅导班,而是让我学种地。

刚开妈种地时,我觉得很新鲜,十分兴奋地在妈妈的指导下,拿着小锄头,一点一点地刨起地来。地刨好,我将妈妈买的种子轻轻地洒在地上,然后又用土轻轻地盖在上面,生怕把种子弄痛了。把种子埋进土里后,妈妈让我用脚在土上踩踩,把土踩实。而我却不肯,因为我认为用手随便按一下,种子就会受到损伤,更何况是用脚踩呢?那种子不得被踩的稀巴烂了?最后,还是在妈妈耐心解释和鼓励下,我才闭着眼睛迈出了第一步,脸上一股即将要犯下滔天大罪一样的神情。我把一条腿放在埋种子的土上,然后慢慢地移动重心,突然,传来“咔嚓”一声,一定是可爱又可怜的小种子被我给踩啐了,想到这里,我急忙把土翻开。种子还在那儿安安静静地躺着,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那忐忑不安的小心脏可以暂时安心了。

播种完后,我回到家接了一大桶水,准备掂到楼下浇地。我刚掂起桶就感觉桶很沉。我以前可没掂过这么重的东西。嗨,我这命乍这么苦呀。一咬牙,一使劲,我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可不料没把握好力度,一下子把桶掉在了地上,溅到外边不少水,就这样我一步三摇晃,水花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不停的往外跳。等我到达菜园时,我桶里的水已所剩无几了。第二天,我把大桶换成了小桶,走上了我的“艰难的浇灌之旅”。

尽管没能吃到我亲手种的有机蔬菜,但是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农耕生活中,我真正明白了粮食的来之易。真是“谁知盘中餐,”啊。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节约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