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成都都江堰范文(14篇)

小编:灵魂曲

优秀作文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来引起读者共鸣的作文。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经过审稿的优秀作文,它们既有内容上的深度,又有语言上的精准度。

成都到都江堰导游词

都江堰市(dujiangyanshi)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1988,国务院同意撤销灌县建立都江堰市,由四川省直辖,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同年四川省确定由原上级行政单位省会成都市代管,享受副厅级待遇(20xx年降格至局级),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闻名于世。

正作为距离"5.12"地震震中距离最近的城市,四川省都江堰全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伤,140人失踪,城区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30多亿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20xx多年,经受住20xx年5月12日8级的汶川地震。汶川地震不仅危及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威胁着包括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内的世界遗产地及1000多处文物的安全。重灾地区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好,二王庙、青城山道观受损。

20xx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带,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目前,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目前基本无恙,虽然近日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xx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

而处于都江堰市西门外岷江右岸的山坡上的二王庙是国内最大一处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重建,二王庙已经垮塌。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的青城山属于道教胜地。山上分布大小道观约百余座,有数座道观出现垮塌,而一些大型道观寺庙,也出现墙体裂缝等多处受损迹象.

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近2320xx年的历史。

很荣幸今天可以和三位老师一起前往都江堰观光游览,这样的交流机会一生只有一次,真心希望我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都江堰源远流长,万古长存,在历史上,它孕育了古蜀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1982年,国务院将其更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又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什么四a级风景名胜区等等头衔,都太多太多,我都记得不太清了,这根本不算什么,只是虚名,更不是我们游览它的目的。

都江堰由于开发很早,使川西平原的物产极为丰富,加上航运的发达,经平原的城镇带来商业的繁荣。因此,早在汉唐时代就开始名声远扬了。古往今来,都江堰以它宏伟的工程,和他周围壮丽的山川,优美的村园,动人的传说,以及伏龙观、二王庙和安澜索桥等的建筑艺术,招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溯自汉、唐以来,都江堰早就成为了文人学士的旅游之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0xx年)的秋天,司马迁利用从长安出使四川,云南的机缘,兴致勃勃地游览了都江堰。这位大名鼎鼎的史学家,是古堰的第一位旅游者。后来,他根据自身的见闻,在《史记~河渠书》里,对战国时杰出的水利专家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的丰功伟绩,作了热枕的歌颂,并描绘了都江堰梓柏大竹,随水漂流,风帆往来,灌溉万倾良田,年丰人寿,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东晋时期,四川崇庆县的常璩,是一位西南地方史的开创者,他曾几度游览都江堰。后来,他撰写《华阳国志》的时候,不仅赞扬了李冰治水的万世之功,还对都江堰在防洪、航运、漂木、灌溉等四者兼备的综合效益方面,也作了真实的记载。诗圣杜甫游览都江堰后,写下了“锦江暮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佳句。历代诗人贾岛、岑参、苏轼、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曾在这里把酒临风,笔走龙蛇,留下了珍贵的诗文。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漫游都江堰,他回国以后,在《东方见闻》中回述说:都江水系,川流甚广,不类河流,竟似一海,号称“陆海”。船舶往来甚多;稻香鱼肥,民多殷实。在清代,德国地理学家李霍芬慕名而来,在参观期中,赞不绝口。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经伦比,他还发表了著名论文,向全世界介绍中国的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随着四川旅游事业的大发展,都江堰宾至如归。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络绎不绝。许多国际友人来到这里,或一日游或二日游。他们到文物商店购买徐悲鸿的奔马、天马,当然是复制品。张大千的仕女、王母、麻姑和花蕊夫人等的拓片画像,经及灌县精致的玉器。他们夜宿江油,畅饮茅梨酒,饱餐白果鸡,白果就是银杏果,所饨的鸡鲜香四溢,令人垂涎。99年朱容基到此视查工作,品得此鸡,泼墨提下“天下第一鸡”破折号朱容基。由此可见一般。他们得到了一个共同的感爱“古堰好,灌县美,川味浓,醇酒醉。

当然,我们也别把话题扯远了,回过头再来说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战国时期秦郡太守李冰率师修建的,225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被誉为“千古奇功”“镇川之宝”。它是治理岷江的巨大水利工程。引岷江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岷江自上而下,由于山高坡陡,夹带大量泥沙流入平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灾害。灌县正处在岷江出山口涌入平原的过度地区,于是蜀郡太守李冰为了变水害为利,从前人治水的经验中选择利用灌县城西的地形特点资源条件,于岷江就地取沙石修筑“分水堤”将来热凶狠的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了内、外两江。它的渠首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部份组成,三个部分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互相制约,构成了一座完善的无坝引水工程。这座工程在修建时,还巧妙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使其能够科学地解决自动分流、自动排沙的施工,利用当代科学技术措施,使都江堰的灌区由以前的12个县200余万亩,扩大到今天40余县近400万余亩。

在蜀国的土地上,最值得千秋万代纪念的治水英雄是李冰,四川有了李冰,真是天大的幸运。当我们看到咆哮而来的狂野不拘的岷江水,乖乖地听从堤堰的驯导,按照指挥各得其通,从此改恶从良,造福百姓。你不得不对李冰佩服崇敬。怎么也难想象,在20xx多年前,竟然想出了这么科学的方法,让以后20xx多年人们的所有聪明才智都无法企及。李冰超人的智慧来自哪里?看到都江堰,有时真的宁愿相信有神的力量存在。

也许,对于大多数的游客朋友来说,站在都江堰上,没什么可以让他激动的,因为他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堤坝而已。与其说花费时间和脑力去追寻那些遥远的历史,倒不如坐在茶馆里面自我娱乐一番来得逍遥自在。确实,人文景观对人的要求太高,站在它的面前去追问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一件苦差事。相比之下,自然景观是直观的,它的美是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可是能够值得回味的东西却并不多。

李冰只是战国时期由秦国派往蜀国的郡守,是典型的北方人,可以说他们开始对蜀国的情况并不了解。到了成都以后,为了治理都江堰,他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然后选择了最佳的科学方案。其实,李冰的聪明之处就是在地大量吸取了蜀国人千百年来治理洪水的经验。从鱼凫、大禹、鳖灵以来,蜀国人长期与水抗争,特别是氐羌民族几千年来有一整套对付洪水的办法,这些都为李冰治水的成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你去看一下蜀国人因洪水所受的共苦难,你就理解为什么在20xx多年前,在都江堰会诞生一项这么伟大的工程。??刚才提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关键是鱼嘴分水、飞沙堰分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灌溉。那么这三大工程都是李冰系统完成的。至今为止,虽历代有所整修,但其治水的要旨一直没变。比如鱼嘴的位置几经变迁,鱼嘴工程从竹笼到铁牛,再到钢筋,材料越来越现代化,但治水的原理却自古未变。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这建立起了一个分洪、排沙、引水、防洪的科学体系,在世界科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人类最古老的、至今你在发挥着效益的、治水的科学原理一直沿袭到今天的水利工程。中国三大古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西门渠”只有都江堰冲破了历史的重围,沿伸至未来,旁者,都被历史大浪所淹埋。其实原于都江堰合理的解决了排沙,原于都江堰的六字要诀!李冰将他治理都江堰的经验浓缩成六字要诀“深淘滩、低作堰”并告诉人们这是整治都江堰的最高准则,要世世代代地传下去。

滩深度又不能过低,在飞沙堰远坝对面的凤栖山脚下的河床边,李冰当年在此埋有石马作标记,岁修前,淘见石马就行了。但是,石马早已消专声匿迹了。同在淘滩的标准,是依照明、清时代埋下的三根卧铁,每年淘见卧铁就行了。

而“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在维修时,堰顶宜低作,便于排洪排沙,低到什么程度呢?这要根据宝瓶口的“水则”与“灌区的用水量来决定。现在堰顶平于水则十五划,每划等于一尺,就够了。如果水量高出”水则“十五划。灌区就要闹水灾,低于十五划,灌区就要缺水,这就是六字雇最珍贵的科学性。把握了这个准则,都江堰水利工程就稳如泰山,坚如磐石。

一个完美的、科学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它孜孜不倦的灌溉滋润着成都平原。本来“天府之国“的美誉属于关中平原,自从有了都江堰,这一美名不得不让位给成都平原。故有句俗语道“天府美自古堰来”。

好了,我们也到此走完了这条全长40公里的成灌高速,源于1920xx年建成的成都到灌县的成灌马路,也是行至九寨沟、黄龙、卧龙、四姑娘山、青城山等世界大腕景区的必经之路,承载着四川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象都江堰的水一样。回过头去,百感交积,若有所思--这,就是我的路。

旅行作文成都都江堰青城后山

不用说,熙熙攘攘的街道、美丽的公园和嘈杂的住宅区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在我眼里,安静的郊区是小镇的另一种美。

晚饭后,我漫步到这个安静的郊区。在城市的背面,有一种新的重生的快乐。这里的空气是新的,有山、有溪、有草原、有野花、有村舍等。所有的风景都是新鲜的,不再是琐碎的世俗场景。

夕阳的余晖把西山染成了胭脂红。

远离喧嚣的城市,眼前全是绿色的竹林和树木,薄薄的雾气用一层薄纱覆盖着山林。山脚下是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喷水的声音像轻音乐。此时灯火在远方,喧嚣在小城,眼前的氛围让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远离世俗,在大山里寻求和平的高人。山是一种神秘的风景,让人无法猜测和揣测。远处的山让人感觉不断更新,而近处的山让人感觉清晰友好。山,没有霓虹灯,给人一种神秘的味道,城市;绿色园林虽然带来点缀,但缺少一种自然的真实。与城市相比,自然山在我眼里更有趣,比城市更吸引我。我就像那座山的孩子,和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山在那里,城在那里;他们都坚持自己的立场。有些人喜欢山,有些人喜^v^市。我喜欢郁郁葱葱的山,喜欢郁郁葱葱的林,喜欢远离世俗的山。睢城被称为山城,是因为它四面环山。这座山是城市的母亲,城市是山的孩子,我们也是山的孩子。山给孩子温暖和力量。

难怪山城有腾飞之力!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一个人被后人惦记的或是记忆的优势在于他为人们做了事实。或是牺牲了自己。或是舍己为人。

没有人只是为自己而不顾大众因此而被人记得的。

人们其实不太容易忘记一个真正为民谋利益的人,真正替人民办事情的人。真正做实事的人。

古代一个官员去一个地方几年,走时会被人送万民伞各歌颂颂德,感恩戴德。真正出自人们内心意愿自然是那些为当地百姓解决问题,做了事实的人。自然也有人是用钱购买了万民伞,因o人肯心甘情愿送给他。

可是,如果建筑都江堰的李冰离开青城山,大概送给他万民伞的不仅仅只有青城山的人。

但凡是受恩过都江堰这方水渠的福利的人都会自发送他万民伞。

因为他是踏踏实实的给他们解决问题,解决了盆地总是被旱涝困扰的带来的颗粒无收,解q庄园被水涝毁坏而无枝可依的情形。

他并不是一个水利专家,他原本可以聘请一个水利人才来治理好困扰多年的旱涝,如果治理好是他在任的功劳,如果治理不好则是水利专家的不专业。

可是,他却是一种澄澈清明的“在其位,谋其职”。踏踏实实自己钻研学习然后解决了问题。

修建了都江堰。让它不仅仅是因为名副其实的水利工程。也同时成为一道风景。

长城在古代是作为抵御强敌工程存在的,历史使命已经褪去,唯剩下一处风景线在此地。

可是都江堰却成了千年还在造福人类的的基建。

我想余秋雨先生写这篇文字内心一定涌动对都江堰壮观的赞叹,对李冰的敬佩。对一个做真正为民谋福利的官员的倾佩。

李冰是真正懂得“为人民服务‘真谛的人吧。

其实,一个人在某个位置上耗费光阴也是过去,做事实解决问题也会过去。为自己也会过去,为世人同样会过去,不同的是后者会铭刻在人们心目中。

旅行作文成都都江堰青城后山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青稞城。这次我是导游。旅途中请注意安全,但不要在青稞城乱丢垃圾!

青兰市位于青藏高原附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它以美食闻名,著名的青稞酒就诞生在这里!先去“青稞夜市”吧。

在“青稞夜市”里,人们最喜欢的是“青稞菜包”,里面有少量的青稞酒、青菜、青椒。一些只有两三岁的孩子也喜欢吃这些小包。青稞人能喝这么多,是因为从小打好基础!

游客们,这次旅行结束了。我希望你对我的服务满意。欢迎下次再来。再见!

成都都江堰导游词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下面是带来的成都都江堰。

导游词。

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今天,就由小梦来陪大家一起畅游都江堰,了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齐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儿子,由于李冰无子,传说而来。为纪念父子俩,修建了我们旁边的这座二王庙,也是观看都江堰最好的观景点。今天,我们来一个逆向思维——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今天,我们先从鱼嘴看起。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形状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头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农田,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鱼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经过鱼嘴上的一颗颗排列整齐的小石头,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内江的沙占二成。这样,灌溉农田的水就会十分清澈,因为大多数泥沙已被外江排走。四六分水则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大家请看旁边的几个小岛,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几个小岛而绕成“s”型,使其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而夏季雨水增多,水位上涨,汹涌的水势不再受小岛所影响,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便会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就是这样的“鱼嘴”,保证了当地人民在枯水期的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又在洪水期防范了洪水泛滥的发生,真是功不可没。当然,没有几个小岛和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的协助,“鱼嘴”也不可能完美地完成任务,这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朋友的互帮互助。

现在我们奔向下一站——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主要在洪水期将宝瓶口多余的内江水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江水流入泄洪道,使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以保证成都百姓不受洪水灾害。它的第二大功能就是排沙,当江水疾驰而来,会由于离心力作用形成漩涡,将泥沙或冲上岸,或带入泄洪道,把多余的泥沙排入外江去。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下面就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宝瓶口。宝瓶口因形像花瓶而得名,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宝瓶口的水会被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此来灌溉平原,送到每一家每一户去。换句话说,若是宝瓶口被堵上了,那么60%的成都人就没有水喝。所以宝瓶口和飞沙堰还真是一对“帮人排忧解难”的好兄弟。

都江堰是由三个主要的水利工程组成,如果把都江堰想象成一条鱼,那么“鱼嘴”处就是鱼的头,飞沙堰就是鱼的身子,而宝瓶口,则是鱼的尾巴。都,成都;江,岷江;堰,堤坝。这就是都江堰名字的由来,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水利工程的鼻祖”哦。

不知道大家玩得开不开心呢。经过一番游玩,大家的肚子都“咕咕”叫了吧,现在我们就向食物大军进发!

各位朋友:大家好!

热烈欢迎大家来四川旅游观光。在21世纪初到来的今天,朋友们带着对大自然风光的喜爱、对历史文化的吸引走到一起来,让我们共同去拥抱四川雄奇美丽的山川秀水,让我们一道去呼吸四川浓郁的风情画意和清新空气。

各位朋友,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司机姓x,是一位具有多年山地驾驶经验的师博,同时也是一位藏族司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我代表我们光大国际旅行社向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有幸与大家一起认识,有缘与大家一路同行,我俩将全心全意以优质的服务展?quot;四川"的形象和风貌,为朋友们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请大家支持、监督和指正我们的接待工作。谢谢朋友们,谢谢!

"金鸡一唱天下白,路上更有早行人。"今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捕捉每一处风景线。大家知道昨天和过去,甚至更远的年代,有谁来到成都?成都有哪些早期旅游节目?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到过今天我们将要去参观的秦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游览。唐代李白游历四川时,发出"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赞叹,杜甫对成都留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感叹。宋代陆游心中的成都则是"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院花溪?quot;中国人来了,外国人也跟着来了。据历史记载,外国人来四川旅游始于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陕西入川。清光绪三十三年(1807年)十月到第二年十月,来到四川的外国人计达212人,包括领事官员、教师、医生等,他们的足迹远达现在的九寨沟方向和北川、汶川、茂县,打箭炉等地。

各位朋友:您们知道吗?四川到底拥有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

大熊猫---我国国宝和世界动物保护的标志。

九寨沟、黄龙---占我国三个世界自然遗产中的两个。

乐山、峨眉山---占我国三个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中的一个。

另外,还拥有:。

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个;。

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61个。

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7个。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个,占全国的7.5%;省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在全国列第一位。

各位朋友,我们的旅游车沿着蜀都大道由东向西行驶,经过羊市街西沿线,它是我们成都市的饮食文化一条街,道路的两旁汇集了中国的四大菜系,如川菜、鲁菜、粤菜、淮扬菜及海外如日本、欧美风格的餐馆,近年又有许多如东北菜、湘菜及四川特色火锅酒楼应运而生,点缀出成都市区一幅幅亮丽的风景画。我们路经这里,可以先饱眼福,有机会等我们旅游返回成都时再来一饱口福,细细地品味其中博大精深的风味与文化底蕴。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下成都,成都市是一座旅游城市。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曾有7个政权在此建都,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蜀汉政权,明末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等。成都有一座中国独具特色的君臣合庙的建筑物武侯祠,是纪念刘备与诸葛亮等杰出人物的纪念地。

成都人口约近1仟万,市区人口约4佰万,八区十二个县市。面积约1万2仟6佰平方公里。成都有多大呢?我打个比方,两个成都市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海南省,三个成都市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台湾省,海拔约400—500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5—16度,成都有三个别名,一个秦代时期一度叫"龟城。;二个是西汉时得名的"锦城"又名"锦官城";三个是五代后蜀时得名的"芙蓉城"。成都自古名声在外,在唐朝时,成都商贾云集,经济贸易集中发这,曾被称为"扬一益二"。成都有几个世界之最,如秦代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造福于人民。如汉代时邛崃的火井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火井。在宋代成都发明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流通的纸货币之一。成都有中国之最,如汉代时蜀郡太守文翁造石室创办了最早的官办学校。

各位朋友,我们的汽车已经行驶到成都前往都江堰市高速公路的人口,现已进入了金牛区的范围,现在我给大家讲有关金牛镇的传说。相传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前,秦惠王时期,秦王一直垂涎蜀国的肥沃的土地,但碍于交通不便,无法用兵。秦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经过一番策划,最后决定利用蜀国开明王贪财好色的弱点,先派人送若干美女人蜀,使蜀王相信秦国的友好。然后,命人将金子放大五头石牛的屁股里,邀请蜀王观看石牛屙金子,秦国的一些大臣从旁哄骗蜀王,说这五头石牛是金牛,拉的屎都是金子。贪财的蜀王贪馋金子,急于得到这几头石牛,秦王也表示愿意将这几头石牛送予蜀王,但要蜀王派人去取,于是蜀王派了1000多人前去拉牛。为了拖石牛,蜀王派五丁力士开山筑路(古代的筑路工程队),从成都到咸阳在秦岭上开辟了一条通道,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称的蜀道。传说石牛是拉回了三头,但石牛并不能屙金子,蜀王便弃之于此,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金牛坝。

后来秦国就是沿着当年拉石牛而开辟出的道路进军蜀国,蜀国终被秦灭。蜀国之所以被秦所灭,是因为闭关自守,井底之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结果。蜀国的昨天是不幸的。但蜀国(四川省)的今天是充满新生和活力的。请大家往前面高速公路的两旁观览,鲜花簇拥,绿草如茵,远处一望无际的成都平原散发着浓浓的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竹林掩映着两、三层农家小楼及庭院,乡间公路一条条通往村镇,车流人流纵横歼陌间,水牛与光缆线和高架电网形成了高低空一体化的古朴与现代并存之景。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成都平原的生活具有许多的闲情逸致,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此时此刻,我特别想起我们四川的老乡宋代的苏东坡,对此情此景的描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林茅舍是川西农村固有的民居特色。竹子浑身是宝,松竹梅兰是君子之爱。千百年来竹子的确养育了我们,同时也给了我许多美的遐想、诗的礼赞、画的抒情。

各位朋友,请往前面看:左边有金牛区一些绿化工程公司的苗圃园,其产品大多提供给成都城区,美化市容,销售很好。右边是中国优秀乡镇企业---希望集团正在建设的制造空调的厂区。另外,还有一些现代化生产中医药产品的崭新厂房。20xx几年,国务院已正式决定将中国中医药开发研究中心设在成都,这几家中医药有限公司证是骨干企业。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的前期发展的开端。

各位朋友,我们的汽车已进入郫县的境内,道路的两旁有一些竹林和庭院之间挂上许多五彩鲜艳的小旗帜和几面大旗帜,上面写有川西坝子、老农民、乡巴佬的大字。大家觉得好奇,那些是什么建筑物呢?我告诉朋友们,这是近几年成都平原上兴起的"农家乐"假日旅游。当地农民打扫干净自己的庭院,在周末时间敞开门扉,欢迎城里人去做客。吃、住、玩包干,消费低廉,大约人均30元左右,深得城里人喜欢。节目活动有、垂钓、观花、唱歌娱乐等;餐饮供应有鸡、鸭、鱼、肉,新鲜的蔬菜瓜果。这些村子和农家举办的活动,又被城里人叫做"点杀"。既方便了城里人假日休闲,又刺激了乡村经济,老乡们多了一些收入,真可谓一举两得。现在,我来给大家唱一首四川民歌《正月里》。

各位朋友,现在是北京时间9点30分,我们顺利抵达今天上午游览的都江堰市,将在这座美丽的山水之城,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里去参观游览离堆公园、宝瓶口、二王庙、安澜桥、鱼嘴等著名风景点;了解岷江内、外江分流、排沙泄洪、灌溉的精妙工程。午餐后,将前往距离市区15公里处的青城山,参观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老君阁等道教著名宫观。感悟道教文化的氛围,浸染道教文化的灵性。下山来,入住山下的青青园宾馆。明天将出发去卧龙、四姑娘山。

好了,这里已是离堆公园。请大家依次下车,行李和不急用的物品就放在车上。然后随我进园参观。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

格言。

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泽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

三字经。

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平,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离堆公园。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书记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的,或许你还沉醉在夏的阳光里;或许很不经意间,秋已悄悄地走进了你,你也一走进了秋,都江堰的秋天就是这样悄无声息。

走在小路上,石桥边,棵棵青松依然昂首挺胸,笔直笔直的,像许多守卫边疆的战士一样直直地挺立着,面容坚定而强韧,丛丛翠竹依然精神抖擞,瞧!是谁那样赶趟儿似的给枫叶姑娘换上了红花衣?你瞧她似害羞地涨红了脸,像一位少女似的。

走在街道上,两旁的梧桐树不知是什么时候换上了“皇帝装”,树叶黄得像金灿灿的油菜花儿,十分引人注目。闭了眼,好像满树的油菜花的气息已向你袭来,钻到你的全身上下。

轻轻地走过小溪,轻轻踩着青青的草儿,悄悄的来到田野。这时,一股泥土的芬芳便伴着清风扑鼻而来,细闻,还带着丝丝麦穗的清甜。远处几个农民伯伯打扛着锄头,略弯下腰,轻轻抱起一把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这时,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种丰收的笑。

这就是都江堰的春天,一个丰收的、金黄的季节,这里的秋天五颜六色,青松发出绿的气息,枫叶换上了红衣,梧桐也换上了威严的“皇帝装”,动物也都放声高歌。

成都都江堰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

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毛泽东,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

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再往下走,林荫深深的阶梯旁,摩崖雕刻着历代积累的都江堰维修治理的经验总结,字句精炼,涵义准确,很有科学价值。比如:这是岁修都江堰的“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低作堰”是说飞沙堰不能加高,这“深淘滩”的“滩”指的是凤栖窝(也就是飞沙堰对面淤起的浅滩)的一段河床,在每年枯水季年节岁修清淤时,要深淘。深到什么程度呢?最早水下埋的是三个石人马,以前以涨水不过肩部,水枯时不低于人的足部为标准。现今淘滩,以看到四根卧铁为标准,这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以及解放后的九十年代埋下的,只要看见四根卧铁就行了,淘得过深,宝瓶口进水量偏大,会造成涝灾;淘得过浅,水量不足,难以灌溉。

这边的“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称为八字格言,是治理岷江和解决灌区输水及疏通排洪河道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切治理疏浚河道的.通则。“遇湾截角”指岁修时遇河流弯道,在凸岸截去锐角,减缓冲势,使其顺直一些,减轻主流对河岸的冲刷,“逢正抽心”就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石刻的经验还有很多,有的我们在游览中再作解释。

前面这小楼叫“乐楼”,是清代典型的仿道教建筑,每逢清明节放水,要举行隆重的“放水典礼”,成都的大官员来时,这里就奏乐迎接。乐楼的雕塑和装饰非常精美,通过谐音、会意或直书其字等方法,反映了道教中讲究清静无为的修炼和吉祥如意、健体长生,羽化登仙等题材。色调上给人以亲切、明快、素雅、安祥之感。乐楼左、右两边分别塑的是汉代的文翁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们都是发展和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臣。文翁穿湔江以灌田,诸葛亮派马超率一千二百名士兵保护都江堰。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

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平,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从飞沙堰前行是离堆公园。

离堆公园是都江堰的市内入口,也是市区最美丽的园林,奇花异木、盆景艺术、丛林幽径、处处让人留连。其中有两处我认为是必去之地,那就是伏龙观和新辟的文物陈列馆。

伏龙观就建在离堆上,因“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而得名。伏龙观的前身名叫“范贤馆”,始建于公元4世纪,是纪念成汉时(公元302—347年)青城山天师道首领、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而建。因范长生被人称为“范贤”,这馆因之而命名为“范贤馆”,五代十国时,李冰先后受封为“大安王”和“应圣灵感王”,在此修李公祠。又因宋代民间传说的二郎伏龙,最后定名“伏龙观”。

走上四十二级台阶后,便可见右方的一碑“离堆”。抬头看右前方的山头,那便是玉垒山,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首先开玉垒山,引水灌田,便使玉垒山的主峰和我们脚下的这块山丘分隔开了,形成了一个孤立的小山堆,这便是离堆的由来。左侧并排立着11块石碑,依次为“神禹峋嵝碑”,“道都符碑”和“佛教梵文碑”,意在借助儒、释、道三教的神力以镇水,通称“镇水碑”。也有说镇水碑不是镇水,而是镇压下面的孽龙的。孽龙若没有上面碑的神力镇压,便又会兴风作浪。

伏龙观前殿,供奉的是李冰神像。神像是东汉末年(168年)石刻像,像高2。9米,重4。5吨。于1974年修建外江江闸才从河床中捞出来。因石像卧在江中,胸前文字清晰可见。中间有文:“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有文:“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镇水万世焉”这段文字表明,此石刻像雕刻时间是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闰三月二十五日,迄今已有1800多年了。

都水是东汉郡府管理水利的行政部门。是郡太守府的椽史,他代表郡太守常住都水官府。旁边这尊缺头人像大概就是当时的都水,由于岷江中上游沙石含量大,头给撞毁了。他没有头,却依旧把当时的治水工具“锸”握得紧紧的,足以证明他治水的决心与信心。在那时,官员们腰间的绶带分别代表他们官位的大小,他腰间绶带并不长,反映了他在当时的官位并不大。据推测,他的官位相当于现在都江堰管理局局长。

前殿的另一侧,陈列着都江堰市出土的汉墓石刻,其中有石俑(有趣的是,他手中所持的工具也是“锸”)、石马(个头矮壮矫健的川马)以及石刻水塘。眼前的石人石马是汉代仿李冰治水时留下的文物雕凿成的。古书记载,造石俑放入内江江心,在淘滩的时候,以石人(马)为标准,低不过足踝,高不过肩,以保证岷江江水既造福于民、灌溉良田,又避免水量过大造成成都平原水灾。当然,在后来以卧铁代替石人石马,石人石马便成古迹了。

石刻水塘展现了建都江堰后,农田自流灌溉的繁荣景象和庄园主的生活。要请大家注意的是石刻水塘之间的凹槽,这些凹槽中间是一些闸,这些闸用于控制田间进水量,如实反映了都江堰的“自流灌溉”,是与水利相关的汉代石刻艺术瑰宝。

沿着天井的石阶进入中殿,原名铁佛殿,现为文物陈列室,展示有关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文物、文献和中外嘉宾在伏龙观的留影和题词。

后殿原名玉皇殿。殿四周均有回廊,视野开阔,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左侧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的气势。

离堆是当年李冰在此处开凿的一个引水口。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国,还没有火药,而且铁器的使用也较落后,这玉垒山又属子母岩(砾岩沉积岩),结构十分坚固,要人工开凿缺口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人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想到了用“火攻”的方法,先用柴火焚烧岩石,使之炽热,然后浇水醋。凿去一层,再烧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终于在八年后,开了—个宽20m、高40m、长80m的缺口,这口子使玉垒山分出了离堆,也建成了宝瓶口。据传,在开凿宝瓶口时,李冰不仅身先士卒,奋勇当先,同时李冰的女儿“冰儿”也为之英勇献身。当宝瓶口还差最后一层岩墙就可打开时,每人都知道开这层岩墙的人便必死无疑。“冰儿”却毅然要求去,宝瓶口凿开了,可“冰儿”却被滚滚的江流吞食了,人们说她死后羽化成仙,神灵便附在玉垒山上,从远处便可见“冰儿”安祥地仰卧在玉垒山,日日夜夜地守护着这千年古堰。

现在,我们原路走出伏龙观,去参观都江堰文物陈列馆,里面关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大量史料,将加深你对古堰的认识。陈列馆关于青城山等地的资料,会使你对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

旅行作文成都都江堰青城后山

青城后山是一个很大的避暑胜地。

进了青城山后山,走左侧道路上山。到了半山腰,一个叫金娃娃坨的景点。山顶的水冲下来,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很多年来,大石头的两侧被水冲了一个洞,从而流下来,汇聚成一个小水潭,小水潭满了又流下去,这就形成了一个由三个水沱组成的娃娃坨。

过了金娃娃坨继续上山,到了又一村,那里有小吃和住宿。过了又一村到了海拔1700米的山顶上,有一个佛教的寺庙——白云寺。它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垮了一小半边。里面雕刻了很多尊佛像。还可以烧香拜佛。山顶有卖金牌的,买一个金牌,在金牌上刻着买人的名字,留做纪念。还有卖情人锁的,把锁上刻一个人的名字,然后锁在一起,最后锁在绳子上。

开始下山,最好是走右侧下山,因为景点多。到中上部分,在翠映湖坐船,因为右侧方向就只能坐船,没有其它路可以走了。翠映湖,故名思意,就是两侧翠绿的丛林倒映在水中,水就呈青绿色。坐船要十分钟左右。船是手动人工划的,不是电动的。船速很慢,可以好好看风景。

坐完船后,走到半山腰,到了百丈桥。百丈桥用木头制作而成。由一个个小木条铺在水面上,每个小木条之间都有20厘米左右的空隙,每根小木条都可以并列站两人,竖着1人。百丈桥长约百米,不受阳光,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走完百丈桥大桥,到了中下部分的飞泉沟。飞泉沟是一条长长的瀑布,全长约10分里。飞下来的水都是白色的。沟中奇峰连绵。秀壑参差,飞泉潭,短峡长滩,入眼之处无不充满诗情画意。

这些只是我觉得特别的景点,不同的景点还需要大家自己去发现哟!(公众号:兔子将军)。

游成都的都江堰作文

昨天上午,我们一家及白马学校全校的老师们一起去游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是一座充满历史积淀和厚重文化的“境界之城”。被授予:“国家aaaaa级、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称号。

跨进都江堰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颗巨大的银杏树,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了这棵树的来历:这棵银杏树是拍西游记那棵人参树的原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棵名副其实的老树。在银杏树的周围,放着三国时期的元帅的青铜像我靠着诸葛亮的青铜像,照了一张像。

到了做观光车的地方,导游提议让我们做观光车,并说走路的话要走一个多小时。于是,我们便信了他说的话付了钱,坐上了车。

车子开始动了,速度还不是一般的快,跟小轿车有的一拼。路上也有不少人走路,我不禁暗暗的嘲笑他们:真笨,要走一个多小时,可够得你受!

不一会儿,车就到站了,也没用几分钟呀,这时,我才知道我们被导游骗了,他肯定是想多赚我们回扣,这种导游,真是不存良心!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第一个景点:鱼嘴。并为我们介绍它的主要作用: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水排洪灌溉成都平原。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宝瓶口,宝瓶口的作用是起“节制闸”的作用,是内江能“水旱从人”的关键所在。

到都江堰,安澜索桥是必须去的,于是,我们一群人一起走向了安澜索桥,想体验一下在索桥上的感觉。

这桥上的滋味可不好受,摇摇晃晃的可真好玩儿,桥上人很多,有的人甚至吓的都哭了,就在要过桥的时候,因为摇晃的太厉害,我摔在了桥上,手里拿着的矿泉水也掉从桥上掉了了下去,摔得稀烂!好不容易爬了起来,又被摇了下去,真倒霉!

上午的旅行就快要结束了,可我非常怀念这次旅行,怀念都江堰!

旅行作文成都都江堰青城后山

我爱青城后山,我爱青城后山的幽深秀丽,我爱青城后山的瀑布飞溅。

五一节,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位于都堰市的青城后山。一下车,我便扑进五月的清晨,呼吸着雨后湿润的空气。定睛一看,只见青城后山上绿茵茵的一片。

我们顺着一梯梯石阶往上走,两旁尽是俊峭的岩石,岩石周围生长着一颗颗枝繁叶茂的松树和柏树,粗壮的树枝伸向四周,遮天蔽日,显得格外幽深。它们像一个个少兵,时刻守卫着这里;又像一位位迎宾小姐,换迎着前来观光的游人。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一股瀑布便出现在我的眼前。瀑布飞溅,撞击岩石,碰出万棵珍珠向我们飞来,使我神清七爽。我们迎着小溪往前走,尽览山间美丽的风光,一阵微风吹来,树木点头躬腰,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向我们微笑。仔细端详,只见树下还躲着一位位害羞化仙子,我欣喜若狂,急忙走上前去闻,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扑鼻而来,我顿时心旷神怡。

我蹦蹦跳跳地往前跑着,不一会儿耳边传来了阵阵戏水声,原来是“翠映湖”到了。它依山而居,像一位怕羞的少女偎依在群山的怀抱中,用它那潺潺流水倾诉着美丽的情怀。“翠映湖”清澈见底,似明镜,若碧玉,一艘艘小船掠过,只见微波粼粼、波光荡漾。我乘上小船,如痴如醉地欣赏着湖中的美景,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上岸后,霎那间柳暗花明,林间小道代替了石阶,两旁水绿山研。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空气,继续往前走着。过了一会儿,又出现了石阶,石阶越来越陡,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长满情青苔的峭壁。这时,阵阵微风迎面吹来,我觉得格外凉爽,“哗哗”的流水声进入耳帘。“啊!是瀑布。”我尖叫着,向那里奔去。靠进瀑布,清纱般的水雾笼罩了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朦朦胧胧。只见一股瀑布时时倾泻而下,远远望去,犹如一匹白绸悬挂在陡峭的山石之间。瀑布下,那缓缓缓的流水静静地淌着,水面平静,如同清烟,好似薄雾,和刚才那瀑布相比,好像是一位静修的老人。我继续登着石梯,向顶峰白云寺登攀。石阶悬空,斜斜的架在空中,两旁尽是高大挺拔的树木,和一只只唱着欢快的各儿的小鸟。又走了一会儿,远远看去,几撙佛像时隐时现,我加快了速度,走上前去一看,只见无数撙佛像密密麻麻的嵌在一面巨大的石壁上。哦!原来这就是万佛洞。我走进万佛洞,便来到了一线天。一线天很窄,只容得下一个人过去,只有一个用木板搭成的楼梯通往上面,楼梯悬在空中,一面是扶手,一面是峭壁。我小心翼翼的爬上楼梯,然后向白云寺跑去。终于来到了白云寺,我如释重负,登上最高处,使出最后的力气向天空大喊:“我胜利了!”

啊!青城后山,你是广袤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你是地球东方的颗耀眼的宝石。我爱你,青城后山!

游成都的都江堰作文

我把回忆交付给夜晚窗外的窸窣声;我把思念交付给青城山上的古银杏,我把爱意交付给都江堰的层林尽染。没错,这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裹挟着生命的温度,这便是我的家乡都江堰。

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城市,这是一个万山红遍的季节。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试想,340公里的岷江水浩浩荡荡地奔涌而来,跳跃、撞击、重叠、飞溅,那该是多么雄伟壮阔的一幅图景啊,过了飞沙堰,温柔、驯良地奔向田野、树林和城镇,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最后合成了一条条清澈透明的小溪孩子们顽皮地跳入水中嬉戏,丝带般的水滑过双脚,清爽至极,岸边的垂柳也跟着一起,把自己的声影留给这个秋天。

夜晚,华灯初上,漫步江边,微风拂过脸颊,看轮船驶向远方,

这秋,这落红,让我无法忘怀。我在想念,想这秋的迷人,想这秋的热烈,想这秋的忙碌,想这秋的惬意。

虽然,我而今已经远离自己的家乡,但我的脸上依旧洋溢着笑容,我的心间依旧埋藏着幸福,我的笔端依旧书写着热爱。我爱你,都江堰!我更爱你,都江堰的秋天!

旅行作文成都都江堰青城后山

8月5日,我和父母参观了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后山风景区。一下车就沉醉在绿色的早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天放晴的时候,我看到青城山后面的山是绿色的,很美。

我们爬上楼梯,身体两侧的岩石非常陡峭。岩石上覆盖着层层苔藓和滑溜溜的东西。岩石四周的松柏枝繁叶茂,绿叶掩映天空,隔绝了外面的阳光,显得十分宁静凉爽。继续前进。不一会儿,一个小瀑布飞下来,冲走了岩石,与一万颗珍珠般的水滴相撞,让我们神清气爽,舒服极了。

我们又向前走了。突然,妈妈建议我和爸爸比赛,先爬到山顶。我妈还没说完,我就跑了,往前一跳。我父亲也不甘示弱。跟着我,我们边跑边浏览着群山的美景。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为我们父子的友谊比赛鼓掌欢呼。

不一会儿,“崔莹湖”来了,崔莹湖的水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和碧玉。一只小船掠过湖面,只看到微波清澈碧波荡漾,十分美丽。我们一家人也乘船去湖里划船,让他们的思绪陶醉在美丽的风景中,让他们的心随着湖水起伏。

船到对岸上岸,林荫小道代替了石阶,小道两旁都是花草树木。我深吸了一口气。太新鲜了!走过林荫小道后,出现了一个石阶阶梯,越来越陡,石阶的一边靠在岩壁上,另一边是一个很深的深渊,非常陡峭。我们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大瀑布,上面覆盖着薄纱雾,看起来很朦胧。

我和父亲的比赛继续进行。最后我们俩同时到了白云寺。虽然是平局,但我还是用最后的力气兴奋地大喊:“我赢了!”

青城山后面的风景真的很美。我爱青城山。

游成都的都江堰作文

这个暑假,我抱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姐姐来到了魅力无限的都江堰。

到了都江堰,我们便顺江而去,一睹都江堰的绝美风采。

一进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这美丽的风景,岷江水奔腾而下,浩浩荡荡,江水十分清澈,两岸的青青树木映入水中;山壮丽巍峨,树高大挺拔。走在小道上,树木的清香扑面而来,仿佛置身在那神奇美丽的仙境中,令人神清气爽。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索桥。一上桥,那摇晃的感觉让我心惊胆战,桥下那汹涌澎湃的江水,看得我直心慌,凛冽的风吹过,带给人一种冰凉刺骨的感觉。桥摇摇晃晃的似乎随时要掉下去一样,我心一慌,连忙带着妈妈和姐姐走过了桥,跑到了鱼嘴上。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大家个个都想看看这神奇的江水,我们也急不可耐,赶紧凑了过去。这时,只见那浩大的岷江水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自觉地分开了,泛着层层雪白的浪花,十分美丽和壮观。

看着这汹涌的江水,我不禁想起古人的聪明才智。古时候闹洪水,人们也无可奈何。待到李冰的出现,他巧妙地将江水分流,一部分灌溉田野,一部分便继续流淌。李冰是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将江水分流,又费了多少脑经想出了这精妙的想法!

在参观风景的同时,我也赞叹古人无穷的毅力与智慧!

这个暑假,我知道了毅力与智慧并存,并且我十分的开心与激动!

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避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最后在大门口集合。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景区游览。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花费了大约20年,才修建完成。距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依然发挥巨大功效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了”。而这激动人心的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接下来,我就一一为大家解读三大工程是怎么发挥其巨大作用的。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鱼嘴。它形如鱼的嘴巴,因此得名为鱼嘴。

现在我们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汹涌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两股,即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别将内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将外江河床的宽度修的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加上这里是一个弯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时候,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势受河道弯曲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度*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旱涝”。

另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远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旋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鱼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冰选址的准确。

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已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从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从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笼护堤。人们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在里面塞满河边冲击的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这种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5月12日大地震后,鱼嘴出现了多处裂缝,到如今鱼嘴上被修复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它也因为裂缝而成为大家最关心的景点。

总的来说,鱼嘴可以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位置选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当然,仅有鱼嘴是不够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下一处工程——飞沙堰泄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