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分钟说课稿(优质14篇)

小编:紫衣梦

教案模板是教师的法宝,能够使教师更加有序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舞蹈说课稿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1、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2、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此,我准备了cai课件和舞蹈剪影人物还有范画用具、花环、魔法棒等,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1、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一段好听的乐曲。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然后请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以此导入课题《快乐的舞蹈》。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然后我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时手和脚的活动,手用以拍击,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拍打节奏,我配合他们的节奏模仿呼喊的姿态,这种简单的师生合作,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了简单的了解。再采用考考他们的形式,通过一组图片,领略现代舞蹈带来的视觉美感。

3、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学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并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魅力,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让学生欣赏画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我国画家赵士英的水墨速写,引导观察画中人物的“s”形动态,引导思考,画家是如何练就照相机一般的眼睛,是怎样把舞蹈者跳跃的瞬间表现出来的。然后故弄玄虚地画出机械的动态,让学生分析发现原因——头、身子、四肢都没有动。接着出示一组舞蹈者的剪影,在学生在我有变化的1—2—3,3-2-1的应答方式下,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特地加强处理,奖励他们,与他们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视频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学习用骨架图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舞姿,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4、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呢?我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紧接着,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我用相机将有代表性的作业随堂进行拍摄,用电脑进行显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6、课堂小结

带着这样的情绪,播放着新课伊始感知过的音乐,和着明快的节奏,师生一起牵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乐,似乎忘了那是课堂,只剩下快乐的我们。在我的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地提到课题,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每天都有“快乐的舞蹈”。他们也会送给我,属于他们的个性的祝福。这既是点题,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完毕。

舞蹈说课稿

根据学院要求,我们学期第一节课要对我们的课程进行说课,让大家对我们这一学期的课程有所了解。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课程基本情况、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介绍四个方面。

《舞蹈文化概况及赏析》是我们音乐与学前教育系开设的一门舞蹈理论课程的公选课,本学期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舞蹈知识及如何欣赏舞蹈作品。课程性质为考查课。

本课所针对的全院学生,他们没有任何舞蹈基础。

赏识了几种日常平常不常看的舞蹈,例如古典舞,踢踏舞之类。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古典舞,尤其是汉唐古典舞。我感受汉唐古典舞真正浮现了中国特色。

本学期共18周,周课时2节,共计36节。具体课时安排见下表:

(1)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基础知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舞蹈作品。

舞蹈的定义与舞蹈的种类

1.讲解:在学习之前学生对身韵的了解还不够多,所以要先给学生说规定和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2.影音欣赏:标准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在讲解完以后,应该自己示范给学生看,在示范的同时再给予一定的讲解,如重点、难点、要注意的地方。

1.观察法: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开始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只是存在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识记。

2.加强对动作的练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断的练习,已达到动作的规范度。

3.在将动作做到规范的同时,加入身韵中最重要的气息。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舞蹈说课稿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园小朋友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园小朋友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园小朋友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园小朋友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园小朋友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园小朋友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园小朋友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园小朋友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园小朋友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园小朋友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幼儿园小朋友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园小朋友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园小朋友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园小朋友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园小朋友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园小朋友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园小朋友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园小朋友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园小朋友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园小朋友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舞蹈说课稿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由于本课是高中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的第一堂开门课。面对学生舞蹈基础的参差不齐;面对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舞蹈而产生的距离感,因此,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成了本课的首要任务。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舞蹈的意义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学内容

(1)欣赏《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千手观音》等优秀舞蹈作品。

(2)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

(3)创编实践《天鹅湖》主题音乐。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视听相结合的欣赏方法,让学生了解舞蹈作品的风格和音乐对舞蹈的重要作用。

(2)体验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歌唱性的完美结合。

(3)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实践,同时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及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舞蹈技能学习及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

难点: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是我构思整堂课的指导思想。本着这个原则,本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对比式教学: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对比。

2、示范教学:教师舞蹈动作示范。

3、启发式教学: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4、多媒体教学: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视、听、学有机结合,达到最好效果。

要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因此这节课将让学生积极实践、积极探索,让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1、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与舞蹈律动和舞蹈动作的内在联系。

2、讨论分析法: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总结新知识。

3、实践法:通过实践掌握舞蹈技能。

各教学环节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紧密联系的。

导入新课——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芭蕾基本手位组合训练——创编体验。

以教材为主,参考资料为辅,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欣赏体验作品,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至于结论性的东西则必须由学生来总结。

目的:是为了课型更灵活,课堂气氛更活跃,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

舞蹈说课稿

本课程授课班级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接受能力较快、思维活跃,易于融入本课程学习氛围,但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时引导教育。

(一)本节课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维吾尔族舞蹈——奇克提麦》是学生在热身及复习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队形创编的学习与练习。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也能为今后的工作与服务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奇克提麦的节奏特点及动作要领,熟练动作及队形创编的技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

3、德育目标:陶冶美的情操,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本次课程教学中主要运用讲授、启发、示范、动作展示、现场指导等方法将预备知识传输给学生。其中动作展示采用队形编排为实例,将上节课所学动作融入其中,激发兴趣同时能巩固要领,达到熟练掌握。现场指导法在学练时贯穿,及时指导学生易犯错误,达到规范标准。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本次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思考、体会、练习、探究等学法掌握知识与技能,下面以队形编排为例进行说明:在学习基础动作之后紧接着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设计下一个队形的设计,给予学生思维空间、活学活用,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保持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本次课程的教学环节由信心建立导入、热身、复习基础动作、队形创编、放松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构成。

(一)导入——信心建立﹙2分钟﹚。

首先提问维吾尔族舞蹈的种类,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奇克提麦》及重难点舞蹈队形的创编。作为一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也会跳《校园民族舞》,因此本节课程同学们完全有能力学会并跳好维吾尔族舞蹈——奇克提麦。

(二)热身练习﹙3分钟﹚。

本环节是学习的准备部分,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免在后面的`练习中身体的某个部位受伤。

(三)复习基本动作﹙5分钟﹚。

通过复习基本动作,熟悉动作要领,教师示范讲解并及时纠正易犯错误。

(四)队形创编﹙30分钟﹚。

本环节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熟练动作基础上加入队形的创编,配上优美的伴奏音乐,使原本简单的基础动作变成一个小型的舞蹈作品,从中获得成就感。首先设定一个基本队形——圆形﹙第一个动作是行礼,应该先向观众行礼,舞者之间再相互行礼,因此圆形是一个较适宜的队形﹚,在圆形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根据动作的幅度编排第二、三个舞蹈队形,并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能在不改变队形的前提下,运用高低层次的技法,使此舞蹈更具有艺术性。待舞蹈成形后,再整体练习2—3遍,教师引领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五)放松小结﹙5分钟﹚。

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起舞,在乐曲中结束本课。在小结中再次强调奇克提麦的动作要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六)作业。

1、课后复习巩固所学舞蹈动作及队形,并尝试创编其他队形。

2、搜集并欣赏其他民族的舞蹈作品。

(一)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

舞蹈课程的开设为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学生适应专业需要,以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为目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视、听、跳”一体,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音乐与舞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本课程属于艺术修养课。

(二)课程的地位。

1、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维吾尔族舞蹈》为舞蹈教学主要课程之一,作为一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疆学生,应该结合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更多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大家庭。我校是民汉合校,学习维吾尔族舞还有助于民族团结。学会并跳好维吾尔族舞蹈,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为五湖四海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2、本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

通过《维吾尔族舞蹈》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动作要领,熟练动作,学会灵活运用队形变换技法。

3、课程安排。

本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共32学时。

新疆自古以来具有歌舞之乡的美誉。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使维吾尔的民间舞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维吾尔族舞蹈对身体的表现力要求非常细致,从而形成“挺而不僵、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上身撒得开”的舞蹈风格。

(一)教学方法。

1、教师用启发式的语言进行引导,教师示范,最后达到师生互动。

2、体会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

3、组织学生编排队形,学生互评,教师引导。

(二)教学途径。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当堂消化所讲授内容,加以灵活,搭配应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意识。

(一)教师自身条件:为培养学生艺术素质适应社会发展,授课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还需具备新疆民风民俗的相关知识。

(二)实训实习基地:为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演出比赛。

舞蹈说课稿

体育舞蹈化具含有艺术的内涵,又具备体育竞技的特点,既能通过锻炼强身健体,又能陶冶情操,娱悦身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有机会还可以上舞台表演,展示你们自己的特长。

1、教学目标要求:

(1)学习斗牛舞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身体姿态。

(2)了解其风格特点,音乐节奏和步伐变化。

2、教学目标反馈

根据的学生的表现,大部分学会了斗牛舞的基本舞步,在组合上也有了一定的配合意识,但在动作准确性和程度熟练应该加强。

根据人体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本课教材的实际,结合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善于模仿的特点,遵循其直观性和自觉性原则,采取了下列教学法:

1、讲解法:语言精炼、讲解适度。

通过揭题,说明教学目标,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练信心,精讲,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练结合。

2、示范法:

教师的完整示范,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激发学习愿望。通过示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使之明确要领,学会练习方法。

3、练习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学、练结合,开展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开创一个和谐、平等、高效的学、练平台,掌握动作技术环节,从而产生动力欲望,开拓进取,达到目标。

采用各种练习,不断提高互学、互帮、互纠、互评,好学上进的思想,达到自主学习、快乐体育和探究的能力。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第一阶段:导入热身、第二阶段:讲述体育舞蹈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第三、学习与体验、第四阶段:身心放松。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表现积极,对斗牛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热烈,还发现有几个天生舞感好的学生,下一步准备把这几个学生选入校文艺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舞蹈说课稿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舞蹈》。这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审美为主体核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以此达到师生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音乐之美、舞蹈之美、绘画之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这是一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绘画课,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舞蹈的快乐,唤起生活中对艺术活动——舞蹈的观察和记忆,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在本堂课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1、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舞蹈者的优美姿态;

2、回忆、观察、体验舞蹈的姿态,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思维独特,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也比较强,不过,由于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短暂,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音乐的感染力、游戏的牵引力进行教学,融聆听、观察、模仿、游戏、舞蹈为一体,让他们为我的设计所引领,在玩中乐,在乐中学。

我想通过自己生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舞蹈及舞蹈动作的形成,并大胆表现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欣赏、体验与练习中,培养学生对舞蹈中运动形象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听听、画画、跳跳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

在这些目标里,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美术知识和年龄特征,把教学重点设为:了解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分和谐优美的运动产生的。难点是让学生大胆、自信地来画出各种生动的舞蹈动作。

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有美术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学情,运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感激励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让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学法方面,我主要是以观察、体验、感受、模仿、游戏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思考。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为此,我准备了cai课件和舞蹈剪影人物还有范画用具、花环、魔法棒等,将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以下六个步骤:

1,音乐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欣赏一段好听的乐曲。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产生想要翩翩起舞的欲望。然后请他们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以此导入课题《快乐的舞蹈》。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借助乐曲的感染力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2,初步感知,认识舞蹈。

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一定都喜欢跳舞,可是远古时候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呢?激发他们思考。然后我现场演示远古时期人们劳作时手和脚的活动,手用以拍击,脚用以踩踏,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跟我一起拍打节奏,我配合他们的节奏模仿呼喊的姿态,这种简单的师生合作,让学生对舞蹈的.起源有了简单的了解。再采用考考他们的形式,通过一组图片,领略现代舞蹈带来的视觉美感。

3,游戏引领,尝试表现。

学生了解了舞蹈的起源,并感受到了现代舞蹈的魅力,那绘画作品中的舞蹈是怎样的?如何表现出造型不同的舞蹈者呢?我先让学生欣赏画家德加的舞蹈者,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然后出示我国画家赵士英的水墨速写,引导观察画中人物的“s”形动态,引导思考,画家是如何练就照相机一般的眼睛,是怎样把舞蹈者跳跃的瞬间表现出来的。然后故弄玄虚地画出机械的动态,让学生分析发现原因——头、身子、四肢都没有动。接着出示一组舞蹈者的剪影,在学生在我有变化的1—2—3,3-2-1的应答方式下,兴致勃勃地模仿,在歪歪脖子、扭扭身子、伸伸胳膊、动动腿的时候,动态形成的原因自然生成——只有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才能表现舞蹈者的姿态。尽管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特地加强处理,奖励他们,与他们玩定身法的游戏,将舞蹈视频定格成静止画面,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中,愉悦地同我一起学习用骨架图的方式表现人物的舞姿,好玩的游戏、轻松的模仿、简单的练习,这些是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也是本课的亮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情景学习,让学生在自然参与的过程中知道了:原来优美的舞蹈动作的形成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地运动产生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

4,深化认识,自主表现。

画出了各异的动态线条,如何让人物形象更加充实生动呢?我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对舞蹈者图片进行细致观察,启迪他们回忆、想象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然后迅速地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将一个骨架人物变成一个形象充实丰满、动作优美和谐的舞蹈者。紧接着,在学生跃跃欲试的高涨情绪中,提出了作业要求,让他们在新的纸材——彩砂纸上大胆作画,尽情宣泄自己的创作热情。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我的当场示范,学生对描绘出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所需的服饰、道具以及动作的表现有了更深的直观的认识。结合前一个环节中尝试表现的骨架人物,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教学难点在这里得以有效突破。

5,交流评析,欣赏提高。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关注每个学生,并适时对他们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等他们的作品大多完成以后,我用相机将有代表性的作业随堂进行拍摄,用电脑进行显示,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样的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自豪感。

6,课堂小结。

带着这样的情绪,播放着新课伊始感知过的音乐,和着明快的节奏,师生一起牵起手感受着舞蹈的快乐,似乎忘了那是课堂,只剩下快乐的我们。在我的课堂小结中,再一次地提到课题,祝愿孩子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每天都有“快乐的舞蹈”。他们也会送给我,属于他们的个性的祝福。这既是点题,也是一次情感的升华,告诉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因为爱而结识的每一个人。

就这样,我的这堂美术课就轻松地结束了。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舞蹈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师范学校的教师:xxx!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我本次课程的设计理念,下面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我的说课课堂。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维吾尔族舞蹈则是舞蹈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本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舞蹈》(基础版)(第二版)第三章民族民间舞蹈的第四节。这是一本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的书籍。这门课程实施,可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培养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要制定目标,就要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我首先进行的是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越发受到多方面的重视,幼儿教育越来越正规化、专业化,这就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与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基本技能,主要是为了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所以幼师专业的舞蹈课不是专业性的训练而是要适应幼儿教育的素质教育。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本教材中的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了基本训练,以及民族民间舞中的汉、蒙、藏族舞,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能力,接受能力较快、思维活跃,易于融入本课程学习氛围,但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时引导教育。

根据这些情况,我把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通过维吾尔族舞蹈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基本造型,动作韵律特点。

能力目标: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鉴赏,舞蹈表演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动作融会贯通,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情感目标:培养并提升审美情趣,热爱民族艺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重点:步伐中的横垫步、三步一抬

难点:点步摇身,点颤动律中摇身与膝部微颤的协调配合

1、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情况,以“能力为本,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主要采用了:

(1)直观演示法: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维吾尔族舞蹈精品,一边欣赏一边向学生讲述其表现内容、风格特点、动作节奏、服装舞美等,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舞蹈之美: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舞蹈是肢体语言。在教学中优美规范、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和熟练的舞蹈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蹈学习中。

(2)谈话讨论法: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经常提出问题,与学生相互讨论。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在教学中进行调整。

(3)讲解讲述法:

“口传身授”一直以来都是舞蹈最主要的教学法。

(4)操作练习法:

a、反复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精准。

b、分组练习与比较练习相结合,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自我表现欲非常强,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较为优秀的一面。我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每学完一组动作后,让学生分小组轮流练习,互相观摩。观摩的学生要认真观察、学习同学的优点,对表演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要指出并加以纠正,这样既掌握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问题,给老师纠正问题提供了依据,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鉴赏辨别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5)总结归纳法:每节课结束前的两三分钟,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动作名称、风格特点、要领、难点等,避免“踏出教室门,知识还老师”的现象。

(6)考试检验法:学期中、学期末都组织一次考试,事先把所学组合的名称写在小纸条上折起来,让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个作为考试内容,促使学生把每个组合都复习好。另外,提前几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交给他们一个简单易学的儿童歌曲,利用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尝试小舞蹈的编导,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大家共同讲评。

2、学法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互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

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观察法

(2)讨论法

(3)操作法

(4)归纳总结法

基于教学方法分析,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舞蹈课通常为两节连堂

第一课(多媒体教室)ppt展示,导入新课。

1、现场播放几段音乐,请学生思考问题:

(1)音乐是那个民族的舞蹈?

(2)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讨论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手鼓是维吾尔族舞蹈不可缺少的,它的节奏情绪活泼、愉快维吾尔族舞蹈中几种常用的鼓点:

4/4咚嗒咚咚咚嗒嗒|

3/4嗒咚咚咚

3、维吾尔族舞蹈欣赏。

讨论:

1、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民族有什么区别?

2、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3、维吾尔族舞蹈用得最多的动作有哪些?

4、高潮部分都采用了一些什么技巧?

4、回忆巩固之前的各民族民间舞。

学生经过音乐、视频以及复习对比,对维吾尔族舞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学习任务的的动力,引出任务。

5、维吾尔族舞蹈介绍,特点及技巧讲解。

6、引出下节课的步伐组合视频。

第二课(舞蹈教室)讲解内容,演示操作。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活动组合

3、维吾尔族舞蹈开范儿

(1)基本体态

(2)基本手形

(3)基本脚位

(4)基本手位

(5)基本动律

(6)手臂动作

4、步伐组合

(1)示范

(2)分解动作

(3)合音乐

(4)对学生舞蹈反馈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强调分析

(5)练习、纠正(个别教学法)练习、分组(学生找问题)——练习、对比找问题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最后两三分钟,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动作名称、风格特点、要领、难点等。

作业:

1、加强步代练习,强调腿部的控制性,注意不同步伐之间的转换

2、完整、熟练地掌握所学组合

3、分组,自选音乐(3分钟以内)用所学的步伐加以创编

最后,是我对本堂课教学过程的反思部分。

本课通过维吾尔族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舞的基本风格和动作韵律特点,对于难点“点步摇身”的动律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也许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协调好摇身与膝盖微颤的动律,但单一的“摇身”和“点颤”却是必须掌握的。步伐组合要合每个人都能记住动作,下来再慢慢找感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的表扬、细致的分析。

真诚的表扬缺乏那些自信的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

二、多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感

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好地帮助克服自卑、产生自信。

三、随时巩固学生的自信心。

当看到学生们因不断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舞蹈课堂氛围。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舞蹈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感谢聆听,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中职维族舞蹈说课稿

(一)宗教性。

新疆的宗教氛围十分浓烈,宗教种类也非常多,主要有萨满教、印度教、佛教以及伊期兰教等,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同流派分支。

由于宗教与舞蹈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与宗教并存的舞蹈种类丰富。

在众多维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萨玛舞。

这种舞蹈源自于萨满教,经过与其它文化元素的不断融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蹈。

萨满舞的艺术特征与赛乃姆有同有异。

相同的地方是舞蹈的形式比较自由,人数也不受限制。

群舞中,除了有一个人居于中心扮演萨满祭神外,其他舞蹈都可以自由发挥,舞者的动作也不用统一规范;萨玛舞与赛乃姆的不同之处在于,舞蹈的整体神韵有所不同。

萨玛舞是由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的,所以比较深沉和稳重。

而且这种舞蹈通常只在大型宗教或民俗集会时表演,萨玛舞的基本特点就是场面比较宏大,伴奏的声音也较为嘹亮。

所使用的乐器通常为唢呐和?鼓,舞曲的节奏虽然简单,却沉重有力。

表演萨玛舞时,舞蹈者的动作虽然存在差异,但必须与伴奏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

萨玛舞就是依靠节奏上的一致性,来保证众多舞者在动作不一致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整体上的融合与融洽。

(二)表演性。

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还个有较强的表演性,是舞蹈家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将自创或者借鉴来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使舞蹈的表演性更强。

与舞蹈的自娱性和宗教性不同,表演性的舞蹈通常小而精,这种舞蹈的参与人数往往较少,舞蹈的过程也较为短暂。

但是表演性舞蹈比较注重动作的表现,对动作的要求也较严格。

如果是多人共舞,还需要强调参与者们舞蹈动作的和谐统一。

因此,此类舞蹈在技巧性、观赏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要求都较高。

维族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历史悠久,凝聚着维族人民的聪明智慧与文化内涵。

长期的草原牧骑生活,加上多种宗教的繁衍和发展,使维吾尔族舞蹈带有浓重地域风情和宗教色彩,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与天山回鹘乐舞蹈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古西域乐舞的精华。

具体来讲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表现如下:

(一)造型。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歌舞之乡,其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舞蹈艺术美感的获得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对舞蹈的外部形态动作开始的。

舞蹈的绝妙动作、优美姿态以及娴熟技巧,都能够在舞蹈过程中展示出来。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型。

维吾尔族舞蹈的造型可以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美感,是一种风格美的体现。

比如舞蹈《摘葡萄》在表现摘葡萄和摘到葡萄后,品尝葡萄时,采用了多次的静态造型,造型可谓栩栩如生、优美挺拔。

将葡萄园内采葡萄姑娘们的天真、执着、纯真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观众的心目中,对《摘葡萄》的舞蹈形象也越加深刻和持久。

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主要表现为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体态特征,从而带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积极的感觉。

而且在头部、肩部与腰部等部位的运用方面,也需要形成相互协调,形象生动的优美造型。

(二)动态与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不仅造型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它根据表演者的动作衔接变化,将优美的动态与动律深刻的印在观众的心里。

维吾尔族舞蹈具有热烈奔放的感情特点,在弦鼓声声、左旋右转、闪胸下腰的过程中,将那种欢快朴实的动态美感充分的展现出来。

维吾尔族舞蹈利用移颈、打指、翻腕等装饰性动作来进行点缀,形成了乐观、热情却不轻浮,细腻稳重却不琐碎的艺术风韵。

女舞者继承与融合了古西域乐舞的主要特征,腰部柔软灵活,舞姿轻盈敏捷,其中常见的动律――微颤,利用膝部的连续性微颤和动作变换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看上去更加柔美、衔接自然。

现在的赛乃姆中依然比较常见的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以及快速行进中的突然停止等,都带有鲜明的古西域乐舞风格。

维吾尔族舞蹈的下腰有快慢之分,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维族舞蹈家迪丽娜尔表演的《摘葡萄》中就有动脖子下腰的动作,其动作轻柔却充满韧性,再与柔肩、手腕、腿等结合起来,配合巧妙,美感十足。

另外,旋转也是维吾尔族常用的舞蹈技巧之一,旋转时要求速度要快,且姿态多样,有时戛然而止。

这种连续旋转过程中不断变换舞姿的舞蹈技巧,对舞者的技艺要求极高,大多数舞蹈都以竞技性旋转来达到表演的高潮,这也是维吾尔族舞蹈动态动律的独特风格之一。

(三)节奏。

舞蹈是一种与音乐结合方可发挥其最大魅力的艺术形式,舞与歌的相互辉映能够让舞蹈的感染力大幅提升。

新疆维族舞蹈非常重视节奏对舞蹈的主导作用,比如《手鼓舞》、《萨巴依舞》等,只凭借简单的道具以及拍点就可以表演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动作。

维吾尔族舞蹈不论是跳、转、翻、腾,还是扭、摆、进退,甚至表情与眼神都会和着伴奏音乐的节奏,紧扣音乐的旋律,能够表现出舞蹈过程中微妙的节奏美感。

近年来,很多优秀的维吾尔族舞蹈作品,都在其节奏中恰当的.融合了现代的文化元素与节奏特征,使维吾尔族舞蹈更具时代感。

在节奏方面很多维吾尔族舞蹈改变了固有的节奏规律,注入了一些时代元素,从而使节奏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节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比如在舞蹈中手鼓与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舞蹈中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能够和谐统一起来,形成高度的吻合,手鼓音乐快、舞蹈也快,手鼓音乐如果慢,则舞蹈也慢,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节。

手鼓的节奏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维吾尔族舞蹈的重要音乐表现之一,使舞蹈的节奏感更加具有艺术特色。

(四)神韵。

“神韵”是一种高级的美感形态。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神韵是一种感性的、鲜活的、漂移的气质风采。

虽然这种神韵没有具体的表象,但观众可以在整个舞蹈过程中,都切实的感受到。

神韵就是通过不同的韵律和风格,来感染观众,是舞者们自身个性所构成的审美形态。

能够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观众能够陶醉其中,甚至随之舞动。

比如《摘葡萄》就充满了维族舞蹈特殊的神韵,舞蹈者能够通过热情多变、灵巧轻盈的舞姿来引导人们的联想,使观众被其神韵深深打动。

三、结语。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是维吾尔族人民传承下来的宝贵艺术财富,成为新疆具最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维吾尔族舞蹈以其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舞蹈形态,不断感染着新疆少数民族和其它民族的人们,不仅丰富着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体系,也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探析【2】。

摘要: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是在舞蹈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探究而逐步形成的。

它是对舞蹈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将舞蹈上升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从更高的角度来表达了舞蹈的美。

本文首先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概念界定,分析了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特点,最后探究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创新。

关键词:风格美;风格形成;风格创新舞蹈是一种表现美的艺术形式,而舞蹈中的风格美又是舞蹈美的代名词。

舞蹈作品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还关乎其风格和特色,有没有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情感等。

维吾尔族是新疆主要的民族组成部分,它的歌舞艺术广为人知,所以维吾尔族舞蹈基本上是新疆舞蹈的代名词。

所以对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探究对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的风格特征,它与这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制度、地理环境、文化教养程度以及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民族的心理特点。

我们从新疆本土舞蹈演员高超精湛的舞蹈表演艺术中,可以真切明白地感受到来自天山草原人民的豪放与热情,以及对边疆生活的热爱以及可爱率真的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维吾尔族组舞蹈风格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时代背景条件,而且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形成是通过其舞蹈中特有的独一无二的风格来传递的。

(1)造型。

众所周知新疆享有“歌舞之乡”的称号,民间舞蹈多姿多彩,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人们感知舞蹈艺术的美最先是从外在的动作以及造型开始的,优美婀娜的舞姿、娴熟高超的舞蹈技巧以及在舞蹈中所传递的神韵都是通过外部形态来给予人们美的享受的。

所以说维吾尔族舞蹈的造型是风格美的一种重要体现,直接给予了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主要是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体态特征,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纤细的感觉,同时加上头、肩、腰、肘、腕、膝部直至脚步动作的灵活运用,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和造型。

例如,舞蹈《摘葡萄》通过动静结合的舞蹈表现形式,展现了少女在摘取葡萄以及品尝葡萄时的天真烂漫、憨厚灵巧、执着坚毅的性格特征,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让人忘乎所以深陷在舞蹈的美中,也强化了舞蹈在观众心目的地位。

(2)动态与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不仅造型令人神往,其通过舞蹈演员的动作衔接,使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共鸣,形成了优美的动态和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给人热情奔放的感觉,随着音乐、舞蹈动作的完美配合,让人感受到非同寻常的动态美。

舞蹈中常出现的移颈、打指、翻腕灯动作,形成了热情豪放但又不失矜持的风格特征。

轻盈的舞姿和柔软的腰部动作都是从古西域乐舞中继承而来的,微颤是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常见的动律,其特点膝盖部分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之间的自然衔接,时至今日在赛乃姆中依然可见,像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等动作都是动静结合的典范。

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下腰有快慢之分,如著名的维吾尔族舞蹈家迪丽娜尔表演的舞蹈《摘葡萄》中的动脖子下腰,弯下去时十分柔软,起来时却力道十足,加之肩部、手腕以及腿部的配合向我们展现了画面感十足的形象。

(3)节奏。

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维吾尔族舞蹈十分重视节奏对舞蹈的控制,如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萨巴依舞》等仅凭借单一的道具和拍点就能表演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

现今,一些舞蹈流于形式,只靠华丽的演出服装和舞台场景以及喧闹的音乐声来撑场面,一旦拿走这些附加因素,舞蹈作品则变得十分苍白无力。

而在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当中,不管是跳跃、扭动还是摇摆等,每一个眼神甚至呼吸都是紧扣音乐旋律的,展示了维吾尔族舞蹈中特有的节奏感。

在层出不穷的维吾尔族舞蹈有些作品当中,就是将节奏和文化意识形态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是舞蹈与时俱进,具有浓重的现代感。

这种巧妙的融合不仅仅是形式、动作等表层的变化,而是在节奏上产生了深刻的改变,加入了时代的元素,相互碰撞出一种节奏的美感。

比如说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手鼓与舞蹈的配合就是一个典范,在舞蹈中讲究鼓点和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手鼓鼓点快,舞蹈速度也加快,手鼓鼓点慢,舞蹈速度也随之放慢,但有时也相反。

高中舞蹈说课稿范文

1、课题类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大班健康领域《足尖上的舞蹈》。

2、内容分析:陈鹤琴先生认为:“幼儿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孩子们进入大班,要写字、要进行手工活动等,难免会接触到一些尖的物品。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

如写字用的笔、手工用的剪刀,甚至吃饭用的筷子,都是细细,长长,尖尖的,这些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为孩子年龄小,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物品缺乏防范意识。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尖利常用的物品,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足尖上的舞蹈》就刚好契合这一纲要中的安全生活要求。

3、幼儿现状分析:《指南》中指出,3——6岁幼儿应该懂得一些简单的健康常识,初步形成健全、安全的生活所需的行为习惯和态度。结合我班的班级区角特色之一《剪窗花》这一主题。选这一主题的原因在于每次活动中有幼儿不会正确运用剪刀、剪纸甚至拿剪刀在空中乱挥。孩子们还没形成“尖利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这一安全意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使幼儿通过“足尖舞”又名芭蕾舞这个足尖的舞蹈动作,来真实地体验脚尖站立的感觉,初步感知“尖尖”的含义同时了解到实际生活中尖利的物品如果使用不当会很危险的。

4、教学重难点:依据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认知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了解尖利物品的特征,知道尖利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学习正确使用方法。活动难点:能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次活动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芭蕾舞剧《四小天鹅》感知“尖尖”的含义,了解尖利物品的特征,体验尖利物品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能力目标:知道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能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乐意自主参与活动。

三、说教法、学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教育法有:

1、欣赏法:教师组织幼儿欣赏著名的芭蕾舞剧《四小天鹅》,从而启发幼儿感知“尖尖”的含义,寻找生活中尖利的物品。

2、情境设问法: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讨论法:师幼商讨,启发幼儿。

四、说教学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它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了使目标更好更和谐地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准备芭蕾舞剧《四小天鹅》的录像资料或剧照,芭蕾舞演员穿的舞蹈鞋。

2、准备剪刀、筷子、笔和针等物品。

3、教学挂图《足尖上的舞蹈》。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1、教师组织幼儿欣赏著名的芭蕾舞剧《四小天鹅》,引导幼儿观看芭蕾舞演员跳舞的动作特征。

教师:芭蕾舞演员跳舞时脚是什么样子的?

2、师幼讨论芭蕾舞的魅力。芭蕾舞演员好像是仙女,足尖好似流水,优美而流畅,所以芭蕾舞又叫“脚尖舞”。教师请幼儿也跳芭蕾舞,让幼儿说说,用足尖跳舞时有什么感受。

(二)初步感知,寻找生活中的尖利物品师幼再次跳跳芭蕾舞,体验脚尖站立的感觉,初步感知“尖尖”的含义。

教师引导幼儿体验尖利物品既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也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教幼儿正确使用尖利物品。

(三)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本环节是此活动的中心环节,也是重点得以化解的中心。

教师为幼儿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出示一根绳子、小学生的作业本、有洞的衣服、弹子等。

教师:怎样将绳子分成两根呢?小学生使用什么写字的?衣服破了用什么缝补呢?用什么捡起弹子呢?(知道剪刀、笔、针、筷子的作用)。

(四)师幼商讨,启发幼儿。

1、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尖利的,如指尖和脚尖、刀、木匠的工具(凿子、钉子)、大头针等等,并知道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2、引导幼儿讨论尖利物品给人们身体带来的伤害。

3、师幼商讨使用尖利物品的正确方法,如果使用剪刀时尖头不对着人,随时将尖利的东西放入盒子或袋子内等,并让幼儿现场模拟正确的使用方法。

六、说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活动室内和幼儿园环境中寻找尖利的东西,并讨论如何安全地使用它们。

舞蹈说课稿

民族民间舞是幼师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古国,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而藏族民间舞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纯朴,健壮,粗犷,豪放的特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本节学习的动作及动作组合,难度比学习过的锅庄要大,是为今后创作舞蹈作品和技能考核打基础的。

2、教学目标。

我们幼师班学生,没底子,基础较弱。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藏族舞基本动作及组合的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藏族舞蹈的风格、舞步、造型、动作韵律特点,积累舞蹈语汇素材。

(2)培养、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一)的基础上,本节课的重点掌握踢踏步组合风格特点,难点在于把握在每个动作中都要有颤膝的动作在里面。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特别是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每组的组长以点带面的帮助组员练习好每个动作。

1、复习引入。

(1)首先让学生集体练习颤膝、踏步、踢踏组合。

(2)让学生们谈谈:经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藏族舞蹈有了哪些了解?(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在课后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3)对学生舞蹈蹈反馈中出现的易错动作进行强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完整的练习。

2、新课教授在本教学环节中:

(1)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的程序,

首先教师示范,让学生注意藏族舞蹈的'特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环节教师把舞蹈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们仔细观察,记住这些动作的空间位置,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教师把这些动作进行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动作深入人心(这一环节教师要用慢动作讲解的方法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再来就让学生自己去模仿,领悟,由组长带队进行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设置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这过程中,不时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比,“谁的动作做得好看?”“为什么好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教师的动作与学生的动作进行对比,“老师做动作时,身体的各个部位是怎样的?”;自己与自己对比:镜子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镜子,把一些动作上的细节给弄清楚,“一样的动作,我这样做与那样做哪个更漂亮?那个更体现藏族舞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找准藏族舞的特点。)。

最后进行分组展示、巩固提高。

(2)为了让动作更加规范化,教师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讲解要领,随后把每一个基本动作逐个逐个的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组合。(让学生先做慢,在准确的基础上再做快)。

(3)舞蹈不仅是动作的艺术,还要有灵气、情感和优美的姿态。尤其是我们幼师班学生,因为基础不好,不懂得怎样在舞蹈中运用感情。当他们已能基本完成舞蹈时,我就去引导他们怎样去运用舞蹈中的眼神,处理舞蹈中的感情。从深处去挖掘学生表达情感的本能。(重点在于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3、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到位的练习,要识记住每个动作,并融入情感表现,就好像自己是在舞蹈上表演。

4、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要以鼓励为主,这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舞蹈说课稿

本节课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运动的快乐,享受运动乐趣为中心,将“自主合作、快乐体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学、练能力,同时,在全课始终力图创造出“音乐情境”“舞蹈情境”,以及从深层次的角度把快乐体育融入“情境教学”中,使学生寓兴趣、个性、意志于身体活动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学中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韵律活动在体育课程标准各个水平目标中都有所出现,但不同年级达成的目标有所不同,是逐步深化和递进的过程。低年级韵律与舞蹈以动作简单节奏轻快,活泼为主,许多动作接近儿童的自然活动,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练习韵律与舞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发招学生的身体,促进骨骼、肌肉生长,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发展协调性和灵活性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健康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为单元四次课当中的第三次课,通过第一、二节课当中掌握的木偶舞的前半段动作本次课完成最后的部分。

二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动、任性、模仿力强、缺乏合作意识的情感特征。因此本课力求从快乐教学入手,针对韵律舞蹈在学生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及认知特点,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并穿插游戏,使他们在游戏、感知、思维等过程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与锻炼。通过欢快的音乐活动,在有效激发求知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自豪感。

1、运动认知目标。

(1)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对木偶舞蹈有初步的了解吸引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感受木偶和我们人的动作的不同之处,激发孩子喜欢舞蹈的情感。

2、运动技能目标。

(1)初步学习木偶舞蹈的基本动作,并预计95%的学生能完整的`结合音乐完成整个舞蹈动作。发展灵敏、协调、灵活性等能力。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作的要点,并展示动作的方法,能够与同伴互帮互学,积极合作,呵护鼓励,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较好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并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

(2)养成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的意识,提高相互协作的能力,学会尊重和关爱其他伙伴。

在教法上,通过示范——引导——模仿——互助学习的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向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学习氛围浓厚的体育课堂。利用欢快的音乐,优美的示范动作,有趣的游戏情境,以达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目的。

在学法上,本课采用了观察法、尝试法、合作学习法等进行学与练。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小球、录音机、球筐。

(一)准备部分:小游戏和舞蹈,激发兴趣。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两人一组做《蹉脚》的小游戏,再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最机敏战胜对方,看谁最灵活躲过对手的蹉脚动作。教室不断加大难度,一定时间后改成用脚来做“石头剪子布”定输赢,最后增加到四部追拍与躲闪。开心的游戏过后伴着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舞蹈起来,让学生玩起来跳起来,乐起来,充分达到热身的效果。

(二)基本部分:复习学过的动作、掌握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学过的《木偶舞》的动作通过复习来引导学生掌握木偶行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两个动作,在教师的示范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动作的要领,教师加以总结,幷按要领学习新动作。结合本课新学动作完成整个舞蹈《木偶舞》。并以队形变换来加大难度。

2、提高身体灵活性,柔韧性,坚持课课练。

在本课中继续保持我们的课课练练习,以伸拉韧带,增强腿部力量,和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3、游戏巩固、培养能力。

在“快乐运输队”的游戏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比赛。不断增加难度,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和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竞争意思和同伴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活动的乐趣和身心感受。

(三)结束部分:感受成功,愉悦身心。

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跟随教师的语言及动作的提示进行创想活动,放松身体,使肌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

全课平均心率预计:135±5次/分密度预计:55±5%。

高中舞蹈说课稿范文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高中生的艺术活动是高中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高中生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高中生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高中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能力目标: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一起舞蹈的快乐。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难点:学习踢跳步、点肩、转手腕等基本动作。

四、说活动准备。

音乐《拾豆豆》。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示范法:教师完整或部分难点动作示范,引导高中生仔细观察;

2、分解组合法:把动作中重点、难点以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再组合;

3、观察模仿法:教师示范,高中生跟学;

4、个别教学法:对高中生进行个别教练,因材施教;

5、讲解、提示、口令法:用语言帮助高中生理解、感受、掌握和表达舞蹈的内容。

学法:

1、观察法:吸引高中生注意力,启发高中生主动性地学习。

2.操作法: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模仿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问好,一起做热身运动操。

(二)基本部分。

今天呢,我们来学一个新的舞蹈,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拾豆豆》,是一个东北秧歌舞,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呀(想)好,那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儿歌的音乐旋律。

1、播放舞蹈音乐,让高中生熟悉音乐旋律。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跳踢步:双脚交替绷脚后踢跳跃跑动。

b、点肩拾豆豆:一手手心向下点于肩上,另一手旁按手。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一拍压下,要求有劲儿。

e、蝴蝶花:

(1)双手8点前斜下位交叉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拧身至8点。

(2)双手旁斜下位里绕花,同时体对1点。

(3)双手2,同点前斜下位里绕花时体对1点,拧身至2点。准备位置:3点方位准备,体对7点,双手肩前压腕持巾准备音乐:高中生摆好舞蹈动作。

(三)结束部分。

1、师幼共同表演舞蹈。

2、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喜欢这个舞蹈吗?那今天回家以后,把新学的舞蹈表演给你的爸爸妈妈和你的小伙伴看。

七、说活动延伸。

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给这个舞蹈重新编几个动作,下次活动的时候表演给老师和小伙伴们看。

高中舞蹈说课稿范文

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教师进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课《学生舞蹈教学》。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学生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学生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学生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学生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学生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学生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学生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学生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学生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学生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学生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学生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