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专业15篇)

小编:笔舞

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更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有效的教育帮助。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学生反应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学反思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下面是一些教师们总结的教学反思经验,欢迎大家参考和借鉴。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xxxx届高三第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针对我校实际,为此拟定本计划:经过第一轮全面系统复习后,第二轮重点复习,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除套题训练外,要引导学生关注历次考试中丢分的题,分析失误原因,及时查漏补缺。高三复习阶段总的时间安排是前紧后松,到临考前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体味、消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研究同一考点不同的命题角度,对全面理解考点内涵和命题思路,设计考点专题复习内容有特殊的指导作用。作文复习中要注重审题的指导,还要适当训练材料作文,引导学生关注与社会、自然以及与人生、与自身发展有关的作文材料,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轮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时间内容第一阶段2月底至3月底。

(1)按考试说明,重点复习词语、熟语、标点、病句、语言表达五个专题的练习讲评。

(2)以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鉴赏三个专题为穿插,以便迁移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3)作文每二周一次。以复习资料为复习内容逐一落实,结合教育局教研室的月考安排进行统一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

第二阶段3月底至4月底。

(1)以综合练习为主。

(2)六模、七模之后,通过质量分析,针对本校学生实际进行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阅读和鉴赏的查漏补缺复习指导和训练讲评。

第三阶段5月初至高考。

(1)以综合练习为主。复习安排同第二阶段。

(2)根据教研室和我校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3)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强化复习训练。

(4)考前应试技巧指导。

个别辅导的主要有三种对象:

一是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提升作文水平),

二是本一、本二预测线上的临界学生,

三是对语文学生缺乏信心的困难生。

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力争语文学科在xxxx年高考中来个皆大欢喜。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今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回顾这一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下面谈一下今年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引导学生对必修一至必修五等课本内容进行复习整理,尤其是文言文,有指导材料,有老师点拨,有学生整理、感悟。帮助了学生对课本素材进行有效复习、思考、整理和吸收。对课本专题有了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材料积累。但是,在指导过程中没有能指导学生及时回顾复习,强化记忆,学生在第二学期基本上忘记了了先前复习的内容,这也导致了我们的复习往往事倍功半,在二轮复习是师生往往觉得无事可做,分数难以保持。

早晚有系统指导材料,有具体落实检查措施,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又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充分发挥自主性。

教学反思《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反思》。学生在训练中接触了很多新鲜的时事及评论文章,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内容的选择和写作上老师并没有给以具体切实有力的指导,致使学生在记录整理上随意性较强,显得粗浅,写得水平仅让停留在较低水平。

(二)利用早晚读材料对个专题素材进行积累,特别是美文阅读。每次的材料上都精选一篇美文,让学生阅读评鉴。

(三)美文荐读。要求学生每周选自己喜欢的一篇作文,抄录在纸上,并向同学介绍自己选文的优点,学生浏览其他的文章并选出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作点评。但是往往坚持力度不够,选文随意性较强,有的同学应付了事,老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可以加强背诵和模仿训练,不断重复、跟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清晰规范;

2、审题明白准确;

3、答题科学合理;

4、时间利用得当。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和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解题技巧的总结和积累在高三复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思考也不容忽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很少思考,成为解题机器,只会按部就班,缺少应变能力。体现在考试中,他们对于新东西新题目,因为缺乏应有的自信、创新能力而失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踏实努力,在给学生的指导上要具体到位有力,尤其要重视检查落实,以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根据新颁布《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613)、高三(614)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上学期语文成绩情况来看,高三(614)班的学生仍然存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状况。高三(613)班学生从上期成绩上来说是相对好的,但对那些基础知识还需要多细心些。

思想状况方面,高三(614)班有2/3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比较认真刻苦,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较能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会受到环境和其他不利因素的干扰,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帮助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高三(613)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好,绝大部分学生有很强的积极进取精神,有取得良好成绩的强烈愿望,有个别怕吃苦,只想得到不愿付出,加上年少无知,自控能力比较弱,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

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小说的有关知识,熟记文言文。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

除此而外,还要从10月份开始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

高三语文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的文学作品的能力。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着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和外国诗歌、散文,重点是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鉴赏中国现当代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语言;欣赏诗歌散文、演讲词、序言的艺术手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的思想。

本学期在教学中仍沿用“目标教学法”开展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做好“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四个步骤,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教改措施: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公民,不会自学,就不可能具有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潜力。基于这一认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的继续自学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2、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注意给教师留有余地,尽量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以利于发挥教师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教学实际中的创造性。

1、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2、多阅读、查找资料,订阅专业报刊;

3、多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l.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3.对学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学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4.充分了解学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顾及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周次。

授课内容。

备注。

1

分册复习、测试。

2、3。

分册复习、测试。

4、5。

汉语字音复习。

6、7。

汉语字形复习、作文复习。

8、9。

正确使用词语复习。

10、11。

辨析并修改语病复习。

12、13。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14、15。

文言复习、会考模拟测试。

16、17。

诗歌复习、会考模拟测试。

18、19。

总复习、会考模拟测试。

20、21、22。

总复习。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一年的高三复习有经验,也有教训,有痛苦,基本没有幸福,反思如下:

一、工作态度上

这一轮,因为不带班,教学方面遇到的很多困难是以前所没有体会过的。别说很少有人肯在语文科上格外下工夫,就是保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能认真完成任务都是很困难的事情,高三一年尤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随弯就弯,因此这一届高三,觉得比以往都要累,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在课堂上要盯住纪律,每套卷子几乎都要批,作文甚至面批,背诵要到办公室过筛子。对于语文老师来讲,这是良心活,想要对得起良心,就必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即使这样,到了后期也很难落实了,学生的确很疲劳了,课上睡觉很难控制,课下肯牺牲的大概也只有语文,又不让你批评,一句“我们自己会努力的”就噎的你无话可说了,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心口不一,老师就只有干着急的份,所以后期教学效果尤其不好。尽管我依然坚持每天考默写,每天批改,但学生对老师的安排几乎毫不配合,不背,错了的责令改完还是错的,让你有一种在荒野上呼喊,周围毫无回应之感,无比寂寞。

高三复习的确枯燥,所以我们还要尽量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讲鉴赏时,一定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讲古文一定要联系相关历史事件,调动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历史知识,积累了写作素材。这就涉及大量的查阅资料,看过的书记得不准便不好讲,学生知识不丰富,挑毛病是很擅长的,所以又加大了工作量。

寒假,我们需要题的时候,复习题跟不上,只好自己组内研究订了一本二十套的综合题,之后,学校订的各种套题纷至沓来,加之,后期学校格外安排的模拟测试,都使我们的时间变的十分仓促,很多题目我们必须精选,老师要提前都做一遍,才能挑选出合适的给学生做,有时一天要完成好几套题,加上大量的阅卷工作,很多任务要回家完成是必然的事情,有时星期天没课,却一整天也休息不上。

备课组内的工作都尽力而为,进度安排上,尽量合理,该准备的授课材料、习题、作文等都及时准备好,力争为其他老师做好服务工作。

二、教学安排上

可以说语文的这一次教改是失败的,也许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高考语文的考察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字音字形没有了,标点符号没有了,词语运用没有了,阅读客观题基本就是社科文,多半是文艺理论方面的,现代文选考题传记的难度小于小说,所以基本上就只做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文言文阅读仍是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作文便是议论文,我真不知道语文还有什么可教,高三一年基本就是解题技能的训练。现代文相对不太重要,而且课本内的不会考,所以,我们一轮复习就只安排了文言文,用了两个月时间。然后即进入专项,成语病句,诗词鉴赏,文言文是大头儿,表达运用和现代文阅读挑一些讲,背诵和作文穿插其中,之后是综合训练,其实专项时便带着综合,综合时,又要适当的.加一点成语、病句、长短句等专项,直到最后,这几块内容学生才真正有了感觉。

这一轮在作文和背诵上我们是格外下了功夫的。作文力争在前两年形成一个系列,审题立意,结构,选材,语言……高三时就更细,开头结尾,分析论据的方法,原材料的运用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厌其精,但是,在考场上,学生时间紧张,做题慌乱,实际上很多方法都没了,大脑空白一片,基础好的自然还是好,基础不好的始终写不出精品,因此头两年的功夫恐怕还应该多下些比较好。但可以说学生还是形成了一定的作文框架,有了一点大模样,素材的积累方面比往届好一些,文章不那么杂乱和干瘪了,这就是收获吧。

背诵、默写是最可恨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中诸多要背诵的篇幅,应对平时考试的需要,不能不背,但高考不考。当时有些没要求背的,如难度很大的《离骚》《逍遥游》之类的,高考又要考,再加上初中部分的50篇,负担挺重,就只好一遍一遍的复习,学生记了高中的,忘了初中的,下了不少功夫,却始终觉得不透亮,真不知道这教改搞什么怪。

三、尖子生培养上

发了一些题,一些作文书,大部分是本人自费,但学生基本置之不理,很少有去有回。定期找学生谈谈话,李健飞,赵雪岩,杨凯等关注指导稍多,但作用不大,他们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兴趣问题,思想问题,更重要的是时间问题,但这不是我能给他们的,有些老师太能占用时间了(其实稍微改变一下方法,就可以节省出来,比如把作业打印出来,不要在黑板上抄写,有时学生还抄错,导致做半天做不出来,太耽误事了。而有的科目完全没有必要整套卷都让学生做,第一天必须做出来,第二天不一定能讲,逼死学生啊)。其实更愿意被关注的倒是从来不被关注又渴望被关注的几个不声不响的小差生。

四、成功的经验

1、作文要坚持序列化训练,尽量细致些,并尽早下手。素材积累工作做得很好。

2、利用好网络,复习题和解题方法等网上很全面,皆可据为己有。好的素材我都把它放在空间里,学生有针对性阅读学习,不必都打印出来,省时省力。

3、成语病句等专项不能一气呵成,需要反复训练。

4、专项复习的参考材料中很多东西并不适用,如文言实词、现代文阅读等完全可以以题带练。

5、答题规范的指导要坚持始终,形成良好的得分意识。

6、白板用好了挺好的。

五、失败的教训

1、学生字太烂,高一高二始终重视不够,高三已经没有时间练。

2、学生记叙文、散文不会写,议论文纵式结构不会写,高一高二没有适当练习,太过急功近利,虽然未必影响高考,但也很危险。

3、不知道学校最后半个月的考试安排,没有及早进入综合,造成收尾仓促,没有打出足够的提前量,只凭经验办事。

4、最大的失误是不该自作聪明地把重要内容放在最后,以为学生会重视,实际恰恰相反。比如背课文等,此时学生生病的生病,请假的请假,剩下的离了歪斜,心不在焉,效果极差,好在这只是我个人的创新,没有波及全组。

6、金太阳专家的预测可信度不太高,信专家不如信自己,练题还要尽量全面,比如语文阅读客观题,专家不但没预测对,而且金太阳的练习题里几乎没有这种类型的题目,该题目本身不难,只是学生没有准备,导致乱了阵脚。

六、新一轮高一教学展望

1、现代文选择讲,古文重点讲。

2、专项训练在高一即插入,可以细致一些,每人负责一部分,形成序列。

3、作文不必按照教材顺序,为了高考,可再细致一些,形成体系。如果要真正兼顾写作个性的形成,则要鼓励学生写随笔。

4、背诵部分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布置,初中部分的及早插入,其他篇目只背重点句,别太担心与八校的比较。

七、建议

1、建议学校以后不要再订语文金太原的专项题了,多年来,我们能用上的就只有成语、病句和鉴赏(这些我们也可以自己找,他们的题质量实在并不高,不是太负责任),其他全是浪费。各地高考模拟题质量更好一些,东三省的,大庆的都不错。

2、建议八校安排授课内容要更合理,选修时讲的新闻、现代诗歌等高考又不考,为什么没有选先秦文学,不知是否八校一起商量的,还是某权威拍脑门定的。

2、 建议校长以后讲话慎重,语文这科学和不学是不一样的,不要把特例当成规律,知识固然在于平时积累,但在知识普遍积累不足的情况下,高考语文考的更是答题的感觉和技巧,这种技巧是在大量训练中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大作家大学者做高考卷反而不及格的原因。其实我们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落实起来往往很难,但你要告诉他们不用学什么,学生接受起来就太容易了。其他科目学和不学差五十分挺恐怖,难道语文学和不学差二十分就应该吗?对于还有一点灵性的学生来讲结果确是如此,比如章超,而他们的带动作用就不必说了吧,而且他们忽略的绝不止是课下,关键是他们同时忽略了正课和晚课。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2012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反思

进入高三,由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来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基础,还是基础。高考题目出的大都是基础知识,同学只要平时稍加注意,就不会失分。

二、平时讲课要注重积累,注重语言积淀,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高考题目不是光靠这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说,病句题,同学知道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这可以就此判定这个句子就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这叫多此一举。

三、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阅历,为作文准备素材。作文实际是生活经历、情感、观点的展示,一个人,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基本的写作功底、写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素材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腹内空空,想让他道出来点东西,可真是难为他呀。相反,如果同学头脑中积累有许多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写出的文章就事实充分、材料翔实,就会得高分。不会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也写不出几句话来。

四、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地回头复习。只有不断地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高考试题中许多题目在课文都能找到原形,甚至有些题目就是书上的原句,但是有些同学早已忘得无影无踪,把不应该失的分给丢了,这就未免可惜了。为了避免这些分数的丢失,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及时回头复习。

五、适当的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毕竟是一次考试,和平时的考试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重要性不同罢了。为了让同学们及早地适应这种考试,就必须平时有针对性加以训练,但这种量不宜过多,过犹不及。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重点训练以下几项内容:

1、书写的规范性;

2、审题的准确性;

3、答题的程序性;

4、时间利用的计划性。

六、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课是最难上的了,学生由于到了高三,认为时间迫在眉睫,大都在“抓紧时间”,课堂上变得很沉闷。再加上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都是炒现饭,或者是讲评练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活力了?本学期,我继续教3班和四班,针对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在复习刚开始阶段,要让学生心中明白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结构、题型及分值,高考卷一般题型和分值是固定的,学生明白了,就会懂得复习的重点,在复习时容易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取舍资料。

高考《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参考,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使学生明白考什么、怎么考,无疑对高三复习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明确高考考察内容与范围,知道学习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通过探讨新旧《说明》的变化,锁定重点突破对象,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做无用功。

第一轮要全面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提高应用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课难上的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很容易留于一般性的程式。首先是教师讲解高考考点,分析命题趋势,然后讲授对策,最后再来点练习。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多,学生动脑的少;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兜售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之乎者也焉,而乃何其且,以若则所为,与因于”。我跟学生说后面三个字“与因于”设想是一个作者的名字,这样学生就一下子记住了。

首先,教师心中应当时刻都装着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我是在教育,是在唤醒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是在启发引导他们,而不是灌输他们;是在做知识的“助产婆”,而不是做知识的“传输器”。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注意教学艺术,要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门艺术。如果能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门艺术的话,教师肯定会多方动脑去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方式,让学生能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我想,这样的课堂应当会充满着活力的。

我们在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艺术的教学手法,去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启发学生的智慧,去塑造学生的学习品格。那么,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也将是成功的教育者。

高三学生本来学习负担就比较重,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压力山大”,整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繁忙之中。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应当起到调节作用,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体味到课堂的趣味和活力,让学生有兴趣去接受知识。而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来把学生“盘活”,而要“盘活”学生,我们教师就应当用笑脸去面对学生,用热情去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上来,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这个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这一课才是成功的一课。如果学生整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繁忙之中,而我们教师整天都“坚持不懈”地保持一副刻板和冷漠的面孔的话,是很难把课堂搞活的。那么,教学效果如何,我们可想而知。学生只有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够发挥其创造性,而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我们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造这样宽松的环境。

如果想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活力的话,教师的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课堂上语言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把语言变得生动的话,无疑可以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的语言变得生动呢?首先,语言表达要具有形象性,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就不妨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使语言形象化。其次,教师的语言还应当幽默一些,它不但可以使教师的变得生动,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使自己的语言形象幽默的话,我想,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

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活力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为学生着想,能够有意识的去搞活课堂的话,我想就一定能够使高三语文复习课变得生动活泼,充满着青春活力!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虽然也在提倡分层次作业教学,如何实施?特别是语文的作业,基础知识部分,如何分层?作文如何分层?无论如何分层,作业不是自留,就几乎是在被动地学习;老师布置作业,不可能出现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留作业,或许才是出路。

同样,老师的教案和教学设计,也不能用那一张僵化的教案纸来束缚。填写复杂的教案纸,就是在束缚老师的自主性。

教案和教学设计最好,不定量且形式多样化,比如把教案纸换成比较好的笔记本,老师可以随意记录整理教学预设反思等。老师会珍惜这个教学成长记录本的。而不像现在的教案纸,几乎没有保留的价值。而且这个笔记本,书写的多少不要做量化。然后结合电子教学设计、电子资料档案袋等。老师的备课还可以就放在教材和习题册上,特别是教材更换少,更是可以反复使用。

师生只有获得了真正的自主性之后,才能投入地工作和学习,有意义的工作和学习才有可能发生。不是一定发生,因为师生获得自主性,也可能去用自由时间做别的事情了,这就需要进一步想办法。

什么是教育的根?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是教育的根。教育成了无根之树,无源之水。现在的教育在给孩子灌输生存竞争和成功学,激发的是物质享受的欲望。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有真诚和智慧?同事之间在竞争,学生之间在竞争,很难产生真正的合作。老师很难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学生只是付钱雇佣了我。

比如文科类学科,语文、政治、历史、地里,作业应该主要是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特别是在高一、高二阶段,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而不是做题习惯。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才能慢慢学会思考,才能逐渐产生探究性学习。我们的学生,应集中培养他们在某一个感兴趣学科的信心,由自信产生更多的自尊需求,然后以点带面,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就像华德福的教育,他们这一段时间集中学习数学,有一定明显的提高之后,再放下学习别的科目。

七年过去了,我和语文的恋情,正面临七年之痒!正是该好好总结,对于自己对于学生,我们播种了多少幸福,收获了多少幸福,获得了多少成长,提升了多少智慧。而这些几乎是很难量化的。你可以量化身高体重,但是你无法量化心灵的成长;你可以量化金银财宝,但你无法量化幸福感;你可以量化知识,但你无法量化智慧。这就是教育的悖论所在,我们在量化的东西,都是浅层的末端的,是真正教育的副产品。

这七年的语文教学,我只想问自己:我书读得怎样?我是否培养了爱书、爱读书的学生?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依据教学理论的指导去寻找、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尽量做到:

(一)明确这一节课的实施原因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45分钟内要达到以上目的去要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我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法,通过分析小说三要素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学习运用对话、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内容分成了三大段。课前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段情节。

(三)精心设置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部战争小说,《荷花淀》的意境是优美的,语言是诗化的,与传统战争文学血雨腥风的场面大相径庭。为了体现这一特点,我上网搜寻许多战争场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诗化”小说的理解,同时截取荷花淀视频,帮助学生融入美丽的荷花荷叶场景中去,获得感官多重享受。

(四)多次修改、试讲,及时调整思路和设置的问题,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和同组的老师的宝贵意见,共同商讨教学重点、难点,怎么导入,怎样引导,怎样深入等等,及时变更教学思路。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高三语文复习已经二个多月了,回顾这段时间的语文教学,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深思的地方。我们学校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课堂不能很好配合老师,课后作业不交,书写马虎,作文一塌糊涂面对如此现状,我立足现有实际,“狠抓基础知识,重视阅读写作,倾情课堂教学,尽责课内课外”,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力投入到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把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为语文教学指向导航。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来实现的。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新的气象、新的景观,那种统得过死、教得沉闷、学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变。

1、“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师的角色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即每个学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教育部新课标下发后,广大语文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尤其在我校安装各班教室安装上多媒体之后,语文教师使用的频率最高,学生上语文课的激情高涨,无论是教者还是学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借助这些先进的电子手段,把以前用语言很难讲明的意境通过动漫等形式展示出来,达到“教师一键波动,学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修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深入研究高考卷,为语文复习寻找规律。

语文教学到了高三年级,整个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语文复习任务。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认真研读了20__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__~20__年五年江苏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研究变化,明确方向,制定方案。

针对高考语文的近几年的形势,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1、认真制定高三复习计划。

“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说明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试说明,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题目,举一反三,制定高三复习计划。

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资源共享,注重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三语文复习三个阶段计划。即:教材复习理清知识点,专题复习发现学生长处,综合模拟分析试题思路。明确了目标,复习时自然知道训练什么,怎么训练,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2、着重强化知识点。

“教材是个例子”,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

对照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我带着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将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同类合并,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复习文言文时,就要求学生重新学习高中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从课文中积累文言文知识。与学生共同归纳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交给学生解题技巧,同时做一篇文言文阅读,通过阅读训练一边给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一边熟练解题技巧。

同时,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我们狠抓了考试说明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复习时我采取强制性定篇定时检查的方法,每个星期指定背诵篇目,并以默写形式检查,默写不出的,抄写三篇,再默写,直到默写出为止。这方法效果还不错,学生默写过的一般能写出。

3、因材施教到个人。

每次测验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语言知识运用的成语病句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还有作文。我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了解每个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的规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能得分的考点讲详做细,争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

对病句题,可不必过多地关注专业知识。学生知道有六大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但是一个句子摆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出来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错之所在,那么你所知道的这些专业知识等于是摆设,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而如果你语言积淀比较丰厚,对语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较敏锐,一读,就知道,这个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这个句子是个病句,没有必要非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错误类型不可,而且学生对于语法知识是特别的头痛,这样师生都减轻负担。

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出12种诗歌鉴赏题型,熟悉答题步骤与答题术语。

4、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讲评时要讲清试题的角度,即这道题是怎样来考的;还要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而对一些经典题型,更是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另外,讲评中还特别注意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三、注重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1、认真而不够用心。教学从不敢马虎,但对学生知识的把握主要从课堂和作业反馈来,学生思维弱点暴露不够;班级内部存在较大的分层,教学的定位为中层,教学内容的梯度不够。以后的工作要更细致,要涉及每一个学生。

2、牢记学与学会的区别。文科班学生知识性的东西掌握好些,技巧性的东西变通性不强,教学应在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从思维上进行梳理。应该在课前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建构,上课更有针对性。

3、定好学科增长点,最大限度突破。加强选择题的训练,保证语文的生命线。选择题得分与语文总分成正比。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并不是单纯的做题可以提高,而是要从知识板块和方法技巧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反复训练,转练成能。

4、让面批成为作业批改的必修课。面对面地交流,倾听,指点,更应从思维上对学生进行梳理,并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地练习。可能的话,让学生当面地做题。

5、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更密切地关注和督促。文科班的`学生看起来很认真,但是是不是真的投入,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用一种永不放心的心态来面对,要多一些方法来检测,多布置一点任务,有效动员,真正营造氛围来调动学生在教师视线之外的落实。

6、追求高效课堂,根据学情不断地调整教学的策略。考试频繁,要根据每一次考试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对每个学生提出适合的要求,课堂要突显问题。课堂知识的密度要更大,节奏要更快。课堂不能让学生被动学习,要让学生多点障碍跨越,就错纠正,主动学习。

7、网上阅卷最需要的良好习惯:一是书写,二是表达的规范。当满满一段文字出现在电脑屏上时,首先的评判是阅卷老师的视觉,视觉的享受一来自文字,二来自表意的清晰,观点的鲜明;其次才是阅卷老师的思维判断。

8、目标激励,狠抓得分。每人都要有一个目标,尤其是选择题、默写、大作文,每讲到这些题就要让学生记住目标,让学生自己跟踪自己的每一次测试,并把得分记下来,把错因和应对方法写在旁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得分进行,不能得分的内容就舍弃。

9、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艺术地赏识,发现学生的优点,让鼓励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10、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兴趣,要让学生爱语文,在高三一年中,语文应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享受。语文学习的目标不仅是高考更是幸福的生活。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这一学期对于我而言是一种挑战,从高一到高三,从暑假就开始工作,这些学生完全陌生而且据其他老师所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心里有压力是正常的。等我真正接手之后发现,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比我预想的要差了不少,我所面临的困难也要比预想的大了许多。

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分为学生的思想工作与语文教学工作两个方面来做。

首先就是得和这些不那么熟悉的学生好好地交流沟通,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些学生,只有真正让这些学生接受我这个老师,我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为此,我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也告诉这些学生该如何面对自己当下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而且还着重指出:每个人只要从当下开始努力拼搏,一切都还来得及,关键在于他们自己是否真的全力以赴,是否真的开始为自己负责任。这个环节不仅刚开始是这样做,而且是在这个学期的整个语文教学都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其次,根据这些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语文学习习惯,给他们明确指出改正的方向,同时提供给他们适合每个人的方法。在生活方面,着重从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矫正,平时的良好作息习惯的养成,日常良好纪律的养成,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自我的要求。在语文学习方面,着重从日常的'听课习惯以及读写习惯入手,明确告诉学生如何养成较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堂的听课质量与听课效率,其中包括如何记笔记,如何分类整理材料;如何坚持读写的习惯,特别要求学生要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时养成写点文章的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第三,注意与所有学生的一对一的谈话,保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关注;同时,老师还能够从生活与学习方面给予每个学生比较到位的方法指导与人文关怀。

1、语文教学注重从基础抓起,从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始,刚开始就发现这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很薄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学生慢慢有收获。

比如文言文语法方面,我就从学生最需要也最薄弱的语法知识入手,从简单的主谓宾定状补开始,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慢慢地讲解,并且跟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相关的语文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法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用的事情。并且在第一轮的复习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些内容,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又更为深入地夯实基础,而且又不觉得浪费时间,更不会觉得语文学习是没有谱的。

2、从学生的最害怕的文言文学习入手,逐渐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第一轮的文言文复习,既发现了学生过去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低,还发现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为此,我从必修一开始,每一篇重点的文言文,复习目标明确,复习重点突出,而且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篇篇过关。该背诵的文章一定要落实过关。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慢慢尝到学习的收获与些许的成就感,甚至慢慢找到了文言文学习的一些规律与方法,于是对语文学习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信心。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鼓励学生加大阅读力度。根据新高考的要求,考试的阅读量明显增加,阅读的难度也提高了不少。为此,我开了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借阅书籍,保证这一节阅读课能够专注阅读,逐渐养成一种安静阅读的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去积极搜集一些最新的阅读资料,保证学生能够对当下这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有足够的了解。

2、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些学生长期养成了懒散不爱学习语文的习惯,是需要老师经常与之沟通交流,是需要老师不仅足够的耐心,还要有足够的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改变是很难的,是需要老师锲而不舍地努力,再努力,才有可能。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要想彻底改变不太可能,只能靠我的努力一点一点底推着学生慢慢进步。至于结果如何,我还不敢肯定。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培优补差是高三教师的一个很响亮的工作口号.从字面理解,似乎颇有些因材施教之意味,甚至还体现着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理念;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它的性质却与这样的理解相反.首先,那里优差评定的依据,就是学生考试的分数;其次,这种考试都是高考的模拟性质的,具有十分刚性的选拔性.如此有悖于高中课程目标的培优补差,何以如此响亮地喊出来呢除了外部的体制等现实原因外,可能与人们对高三语文教学及其培优补差的本质认识不无关系.

高三语文教学的性质是什么何谓培,怎样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仍然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它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本事和必须的语文审美本事,探究本事,构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关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从那里,不难理解高三语文,同样具有大众,素质,基础教育的性质.

然而,在应试的背景下,高三语文教学似乎就只是剩下:盯着考分,对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对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是语文考分与培养补习的努力没有正比关系.一个期中考分全班第一的优生加大培养力度后,到了期末考试,她却失去了名列前茅的光荣;而并没怎样对一模考试中的差生加大补习强度,可二模时,他的考分却挤进了优生的行列.语文考分像股票涨落曲线一样,让有的学生意外惊喜,又让有的学生莫名失落,更让语文教师尴尬无奈;不管培养多有力度,也无论补习多有强度,高三语文教学的信度,却遭到这种的考分涨落曲线的无情嘲讽!本文由一齐去留学修改整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呢。

一方面,作为选拔考试,区分度是其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就是要把考生按分数的高低排出名次来;而参加考试的人数必须,无论考生考试状态怎样变化,其名次序列总是必须的.在同一考试选拔中,优与差是互为参照的;也就是说张三考分优了多少名次,就意味着有个李四要差多少名次.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课程知识与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很难用考分量化的.目前高考命题技术很难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上设题,甚至在本事目标上也都如此,即便勉强设题(如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难点重点探究,作文等),但评分标准也很难把握,而这些目标又恰恰是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所以,用考分来界定教的好坏,确定学的优差,就很不科学;而把学生考分提升了若干名次看出是培优的成果,不是无知,就是狂妄.在考生人数和录取指标必须的高考选拔中,优差的竞争,就有你死(优)我活(差)的残酷性.正如跑步比赛一样,按名次取胜,名次只取决参赛者彼此实力的比较关系;比赛名次的改变,也只是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改变.如果同时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强度,并也确实提速了,但只要提速的幅度并没使彼此实力比较关系发生改变,那么彼此的名次关系就不会改变;相反,培训力度和强度并没有怎样加大,那么彼此的优差的关系同样会因彼此实力比较关系的不变而不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优差的名次,与单方面的培优补差无关,只取决参加这种选拔赛各方实力的比较关系.

用这样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作为基础教育评估形式,就必然使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个学生,教师,学校陷入一种残酷而无聊的竞赛中,彼此使尽解数地争夺更快,更强,更大,更优,就成为一种教学竞争的常态.可是人的能耐总是有限的,恶性竞争使彼此疲惫不堪,但捆绑在这种竞争中的巨大利益,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使得参赛各方不得不把喝兴奋剂或偷跑等违规手段当作取胜的绝招,严重破坏了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公民教育异化了一场满足精英对社会资源占有欲望的争夺战.

选拔人才的应试教育,就如此公然地把起跑线不断地前移到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同时又将起终点后推到了硕士博士生的考试,以致中国所有学校都笼罩在一场起点和终点都很模糊的择校升学跑步比赛的紧张气氛里.而高中阶段普遍加班加点的补课,就是最典型的偷跑行为,所谓培优补差自然就具有了赛前违禁偷喝兴奋剂的性质;只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质,使得高三语文的培优补差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令参赛者兴奋罢了.

本来高中语文课程要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当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一样发展倾向供给更大的学习空间.这种素质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评估应当采用定性考核的形式,即便采用定量的考试形式,其性质也应淡化考试的选拔性的,突出其诊断性或甄别性,高中毕业考试,也只能是类似驾驶执照获取性质的水平达标考试.唯有如此,偷跑和喝兴奋剂似的培优补差,才可能得以遏制.

请看下头一道正确使用词语的训练题(《20xx年高考语文汕头市模拟试题》第3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b.20xx年春运期间,一场50年未遇的雨雪冰冻袭击了我国南方,人民子弟兵奉命出征,除冰清障,送水送饭,救助被困群众抢险救灾,无所不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c.音乐响起,780名太极拳爱好者如过江之鲫,缓缓入场,以太极团体操《晨曲你好东江》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赢得了阵阵掌声.

d.7月7日晚间,好运北京国际女足邀请赛继续在秦皇岛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行,中国队3比1击败意大利队,韩端再次挑射得分,梅开二度.

训练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学生像在考场一样,选择一个答案,然后,教师公布答案或答案说明;如果学生对供给的答案及说明有质疑,教师再进行答疑;最终,归纳诸如什么排除法之类的解题方法.可是陷入题海的学生,往往像摸体育彩票对中将号码一样.没选中的,便失意地把自我选的字母叉掉,换成正确的字母,更认真的学生,会把这几个词语的解释抄一遍;选中了的,常常得意地懒得听教师啰嗦.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因为考题只是为了区分高下,要到达这样的目的,命题者就必须要刁钻;利用词语的义项复杂,感情色彩模糊,适用对象不清等情景来设置陷阱.像上头这道题无所不为过江之鲫感情色彩,就能把不少在理解词语方面有色盲的学生干扰下去;而梅开二度的多个义项,更会让考生为难,如果只记住其中再次结婚的义项,那么就会掉进不合语境的陷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一年的高三复习有经验,也有教训,有痛苦,基本没有幸福,反思如下:

这一轮,因为不带班,教学方面遇到的很多困难是以前所没有体会过的。别说很少有人肯在语文科上格外下工夫,就是保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能认真完成任务都是很困难的事情,高三一年尤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随弯就弯,因此这一届高三,觉得比以往都要累,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在课堂上要盯住纪律,每套卷子几乎都要批,作文甚至面批,背诵要到办公室过筛子。对于语文老师来讲,这是良心活,想要对得起良心,就必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即使这样,到了后期也很难落实了,学生的确很疲劳了,课上睡觉很难控制,课下肯牺牲的大概也只有语文,又不让你批评,一句“我们自己会努力的”就噎的你无话可说了,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心口不一,老师就只有干着急的份,所以后期教学效果尤其不好。尽管我依然坚持每天考默写,每天批改,但学生对老师的安排几乎毫不配合,不背,错了的责令改完还是错的,让你有一种在荒野上呼喊,周围毫无回应之感,无比寂寞。

高三复习的确枯燥,所以我们还要尽量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讲鉴赏时,一定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讲古文一定要联系相关历史事件,调动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历史知识,积累了写作素材。这就涉及大量的查阅资料,看过的书记得不准便不好讲,学生知识不丰富,挑毛病是很擅长的,所以又加大了工作量。

寒假,我们需要题的时候,复习题跟不上,只好自己组内研究订了一本二十套的综合题,之后,学校订的各种套题纷至沓来,加之,后期学校格外安排的模拟测试,都使我们的时间变的十分仓促,很多题目我们必须精选,老师要提前都做一遍,才能挑选出合适的给学生做,有时一天要完成好几套题,加上大量的阅卷工作,很多任务要回家完成是必然的事情,有时星期天没课,却一整天也休息不上。

备课组内的工作都尽力而为,进度安排上,尽量合理,该准备的授课材料、习题、作文等都及时准备好,力争为其他老师做好服务工作。

可以说语文的这一次教改是失败的,也许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高考语文的考察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字音字形没有了,标点符号没有了,词语运用没有了,阅读客观题基本就是社科文,多半是文艺理论方面的,现代文选考题传记的难度小于小说,所以基本上就只做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文言文阅读仍是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作文便是议论文,我真不知道语文还有什么可教,高三一年基本就是解题技能的训练。现代文相对不太重要,而且课本内的不会考,所以,我们一轮复习就只安排了文言文,用了两个月时间。然后即进入专项,成语病句,诗词鉴赏,文言文是大头儿,表达运用和现代文阅读挑一些讲,背诵和作文穿插其中,之后是综合训练,其实专项时便带着综合,综合时,又要适当的加一点成语、病句、长短句等专项,直到最后,这几块内容学生才真正有了感觉。

这一轮在作文和背诵上我们是格外下了功夫的。作文力争在前两年形成一个系列,审题立意,结构,选材,语言……高三时就更细,开头结尾,分析论据的方法,原材料的运用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厌其精,但是,在考场上,学生时间紧张,做题慌乱,实际上很多方法都没了,大脑空白一片,基础好的自然还是好,基础不好的始终写不出精品,因此头两年的功夫恐怕还应该多下些比较好。但可以说学生还是形成了一定的作文框架,有了一点大模样,素材的积累方面比往届好一些,文章不那么杂乱和干瘪了,这就是收获吧。

背诵、默写是最可恨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中诸多要背诵的篇幅,应对平时考试的需要,不能不背,但高考不考。当时有些没要求背的,如难度很大的《离骚》《逍遥游》之类的,高考又要考,再加上初中部分的50篇,负担挺重,就只好一遍一遍的复习,学生记了高中的,忘了初中的,下了不少功夫,却始终觉得不透亮,真不知道这教改搞什么怪。

发了一些题,一些作文书,大部分是本人自费,但学生基本置之不理,很少有去有回。定期找学生谈谈话,李健飞,赵雪岩,杨凯等关注指导稍多,但作用不大,他们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兴趣问题,思想问题,更重要的是时间问题,但这不是我能给他们的,有些老师太能占用时间了(其实稍微改变一下方法,就可以节省出来,比如把作业打印出来,不要在黑板上抄写,有时学生还抄错,导致做半天做不出来,太耽误事了。而有的科目完全没有必要整套卷都让学生做,第一天必须做出来,第二天不一定能讲,逼死学生啊)。其实更愿意被关注的倒是从来不被关注又渴望被关注的几个不声不响的小差生。

1、作文要坚持序列化训练,尽量细致些,并尽早下手。素材积累工作做得很好。

2、利用好网络,复习题和解题方法等网上很全面,皆可据为己有。好的素材我都把它放在空间里,学生有针对性阅读学习,不必都打印出来,省时省力。

3、成语病句等专项不能一气呵成,需要反复训练。

4、专项复习的参考材料中很多东西并不适用,如文言实词、现代文阅读等完全可以以题带练。

5、答题规范的指导要坚持始终,形成良好的得分意识。

6、白板用好了挺好的。

1、学生字太烂,高一高二始终重视不够,高三已经没有时间练。

2、学生记叙文、散文不会写,议论文纵式结构不会写,高一高二没有适当练习,太过急功近利,虽然未必影响高考,但也很危险。

3、不知道学校最后半个月的考试安排,没有及早进入综合,造成收尾仓促,没有打出足够的提前量,只凭经验办事。

4、最大的失误是不该自作聪明地把重要内容放在最后,以为学生会重视,实际恰恰相反。比如背课文等,此时学生生病的生病,请假的请假,剩下的离了歪斜,心不在焉,效果极差,好在这只是我个人的创新,没有波及全组。

6、金太阳专家的预测可信度不太高,信专家不如信自己,练题还要尽量全面,比如语文阅读客观题,专家不但没预测对,而且金太阳的练习题里几乎没有这种类型的题目,该题目本身不难,只是学生没有准备,导致乱了阵脚。

1、现代文选择讲,古文重点讲。

2、专项训练在高一即插入,可以细致一些,每人负责一部分,形成序列。

3、作文不必按照教材顺序,为了高考,可再细致一些,形成体系。如果要真正兼顾写作个性的形成,则要鼓励学生写随笔。

4、背诵部分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布置,初中部分的及早插入,其他篇目只背重点句,别太担心与八校的比较。

1、建议学校以后不要再订语文金太原的专项题了,多年来,我们能用上的就只有成语、病句和鉴赏(这些我们也可以自己找,他们的题质量实在并不高,不是太负责任),其他全是浪费。各地高考模拟题质量更好一些,东三省的,大庆的都不错。

2、建议八校安排授课内容要更合理,选修时讲的新闻、现代诗歌等高考又不考,为什么没有选先秦文学,不知是否八校一起商量的,还是某权威拍脑门定的。

3、建议校长以后讲话慎重,语文这科学和不学是不一样的,不要把特例当成规律,知识固然在于平时积累,但在知识普遍积累不足的情况下,高考语文考的更是答题的感觉和技巧,这种技巧是在大量训练中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大作家大学者做高考卷反而不及格的原因。其实我们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落实起来往往很难,但你要告诉他们不用学什么,学生接受起来就太容易了。其他科目学和不学差五十分挺恐怖,难道语文学和不学差二十分就应该吗?对于还有一点灵性的学生来讲结果确是如此,比如章超,而他们的带动作用就不必说了吧,而且他们忽略的绝不止是课下,关键是他们同时忽略了正课和晚课。

面对变态的高考,推着石头上山是西西弗斯的命运,尽力而为,然后认了,我们还能怎样?

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的高三复习有经验,也有教训,有痛苦,基本没有幸福,反思如下:

这一轮,因为不带班,教学方面遇到的很多困难是以前所没有体会过的。别说很少有人肯在语文科上格外下功夫,就是保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能认真完成任务都是很困难的事情,高三一年尤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随弯就弯,因此这一届高三,觉得比以往都要累,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在课堂上要盯住纪律,每套卷子几乎都要批,作文甚至面批,背诵要到办公室过筛子。对于语文老师来讲,这是良心活,想要对得起良心,就必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即使这样,到了后期也很难落实了,学生的确很疲劳了,课上睡觉很难控制,课下肯牺牲的大概也只有语文,又不让你批评,一句“我们自己会努力的”就噎的你无话可说了,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心口不一,老师就只有干着急的份,所以后期教学效果尤其不好。尽管我依然坚持每天考默写,每天批改,但学生对老师的安排几乎毫不配合,不背,错了的责令改完还是错的,让你有一种在荒野上呼喊,周围毫无回应之感,无比寂寞。

高三复习的确枯燥,所以我们还要尽量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讲鉴赏时,一定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讲古文一定要联系相关历史事件,调动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历史知识,积累了写作素材。这就涉及大量的查阅资料,看过的书记得不准便不好讲,学生知识不丰富,挑毛病是很擅长的,所以又加大了工作量。

寒假,我们需要题的时候,复习题跟不上,只好自己组内研究订了一本二十套的综合题,之后,学校订的各种套题纷至沓来,加之,后期学校格外安排的模拟测试,都使我们的时间变的十分仓促,很多题目我们必须精选,老师要提前都做一遍,才能挑选出合适的给学生做,有时一天要完成好几套题,加上大量的阅卷工作,很多任务要回家完成是必然的事情,有时星期天没课,却一整天也休息不上。

备课组内的工作都尽力而为,进度安排上,尽量合理,该准备的授课材料、习题、作文等都及时准备好,力争为其他老师做好服务工作。

可以说语文的这一次教改是失败的,也许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高考语文的考察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字音字形没有了,标点符号没有了,词语运用没有了,阅读客观题基本就是社科文,多半是文艺理论方面的,现代文选考题传记的难度小于小说,所以基本上就只做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文言文阅读仍是人物传记,固定的题型,固定的分值,作文便是议论文,我真不知道语文还有什么可教,高三一年基本就是解题技能的训练。现代文相对不太重要,而且课本内的不会考,所以,我们一轮复习就只安排了文言文,用了两个月时间。然后即进入专项,成语病句,诗词鉴赏,文言文是大头儿,表达运用和现代文阅读挑一些讲,背诵和作文穿插其中,之后是综合训练,其实专项时便带着综合,综合时,又要适当的加一点成语、病句、长短句等专项,直到最后,这几块内容学生才真正有了感觉。

这一轮在作文和背诵上我们是格外下了功夫的。作文力争在前两年形成一个系列,审题立意,结构,选材,语言……高三时就更细,开头结尾,分析论据的方法,原材料的运用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厌其精,但是,在考场上,学生时间紧张,做题慌乱,实际上很多方法都没了,大脑空白一片,基础好的自然还是好,基础不好的始终写不出精品,因此头两年的功夫恐怕还应该多下些比较好。但可以说学生还是形成了一定的作文框架,有了一点大模样,素材的积累方面比往届好一些,文章不那么杂乱和干瘪了,这就是收获吧。

背诵、默写是最可恨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中诸多要背诵的篇幅,应对平时考试的需要,不能不背,但高考不考。当时有些没要求背的,如难度很大的《离骚》《逍遥游》之类的,高考又要考,再加上初中部分的50篇,负担挺重,就只好一遍一遍的复习,学生记了高中的,忘了初中的,下了不少功夫,却始终觉得不透亮,真不知道这教改搞什么怪。

发了一些题,一些作文书,大部分是本人自费,但学生基本置之不理,很少有去有回。定期找学生谈谈话,李健飞,赵雪岩,杨凯等关注指导稍多,但作用不大,他们需要解决的更多的是兴趣问题,思想问题,更重要的是时间问题,但这不是我能给他们的,有些老师太能占用时间了(其实稍微改变一下方法,就可以节省出来,比如把作业打印出来,不要在黑板上抄写,有时学生还抄错,导致做半天做不出来,太耽误事了。而有的科目完全没有必要整套卷都让学生做,第一天必须做出来,第二天不一定能讲,逼死学生啊)。其实更愿意被关注的倒是从来不被关注又渴望被关注的几个不声不响的小差生。

1、作文要坚持序列化训练,尽量细致些,并尽早下手。素材积累工作做得很好。

2、利用好网络,复习题和解题方法等网上很全面,皆可据为己有。好的素材我都把它放在空间里,学生有针对性阅读学习,不必都打印出来,省时省力。

3、成语病句等专项不能一气呵成,需要反复训练。

4、专项复习的参考材料中很多东西并不适用,如文言实词、现代文阅读等完全可以以题带练。

5、答题规范的指导要坚持始终,形成良好的得分意识。

6、白板用好了挺好的。

1、学生字太烂,高一高二始终重视不够,高三已经没有时间练。

2、学生记叙文、散文不会写,议论文纵式结构不会写,高一高二没有适当练习,太过急功近利,虽然未必影响高考,但也很危险。

3、不知道学校最后半个月的考试安排,没有及早进入综合,造成收尾仓促,没有打出足够的提前量,只凭经验办事。

4、最大的失误是不该自作聪明地把重要内容放在最后,以为学生会重视,实际恰恰相反。比如背课文等,此时学生生病的生病,请假的请假,剩下的离了歪斜,心不在焉,效果极差,好在这只是我个人的创新,没有波及全组。

5、金太阳专家的预测可信度不太高,信专家不如信自己,练题还要尽量全面,比如语文阅读客观题,专家不但没预测对,而且金太阳的练习题里几乎没有这种类型的题目,该题目本身不难,只是学生没有准备,导致乱了阵脚。

1、现代文选择讲,古文重点讲。

2、专项训练在高一即插入,可以细致一些,每人负责一部分,形成序列。

3、作文不必按照教材顺序,为了高考,可再细致一些,形成体系。如果要真正兼顾写作个性的形成,则要鼓励学生写随笔。

4、背诵部分按照高考大纲要求布置,初中部分的及早插入,其他篇目只背重点句,别太担心与八校的比较。

1、建议学校以后不要再订语文金太原的专项题了,多年来,我们能用上的就只有成语、病句和鉴赏(这些我们也可以自己找,他们的题质量实在并不高,不是太负责任),其他全是浪费。各地高考模拟题质量更好一些,东三省的,大庆的都不错。

2、建议八校安排授课内容要更合理,选修时讲的新闻、现代诗歌等高考又不考,为什么没有选先秦文学,不知是否八校一起商量的,还是某权威拍脑门定的。

3、建议校长以后讲话慎重,语文这科学和不学是不一样的,不要把特例当成规律,知识固然在于平时积累,但在知识普遍积累不足的情况下,高考语文考的更是答题的感觉和技巧,这种技巧是在大量训练中形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大作家大学者做高考卷反而不及格的原因。其实我们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落实起来往往很难,但你要告诉他们不用学什么,学生接受起来就太容易了。其他科目学和不学差五十分挺恐怖,难道语文学和不学差二十分就应该吗?对于还有一点灵性的学生来讲结果确是如此,比如章超,而他们的带动作用就不必说了吧,而且他们忽略的绝不止是课下,关键是他们同时忽略了正课和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