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大全(20篇)

小编:琴心月

年末将至,总结工作是我们对一年来的努力的一种肯定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及现状

由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和我国对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造成我国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造成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式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消化,这是制约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进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高中历史教师是高中历史课实际的执行者,因此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学校对于高中历史课程重视程度较低等原因造成我国中学历史教师的配备并不完善,对于高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这些高中历史教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他们并不是科班出生的历史教师,而是由一些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要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了。

教学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理念方面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并没有正确的掌握现代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掌握更多的是教材意识和教师意识,并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造成了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被动式教学,无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兴趣,这就造成了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效率低下现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及对策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个人价值观、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使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实用性,才能真正做到以史为鉴,读史明志。基于此目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历史教学观念,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使受过教育的人生活的更具有意义,更能为其他人和社会做贡献。而历史教学正是以人类历史来丰富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人格,是促进人类生命发展和完善的学科教育,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不能以升学为标准衡量学科作用,应该树立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在历史教学中注入生命的含义、时代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生命所在,智慧所在,人生价值所在。其次,学校还应提高历史教师素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历史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使历史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现实运用能力,尤其是归纳、分析比较、表达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通过对历史故事情感的培养,对历史史实横向的比较,对历史人物正确的评价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达到学习历史,为我所用的目的。

3.更新历史教学设备,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

新历史课程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历史教学的改革,为了更好的教授新课标,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精神,对于构建新的历史教学模式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自主教学模式。

自主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自我出题、抽选答题、自行评卷、共同总结。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在答题的过程中检查所学知识,在评卷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在总结的过程中掌握重点、难点问题。

(2)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从历史背景出发,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历史环境,置身其中有利于深入讨论,充分理解,让学生在争论中增长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21世纪,历史教学改革更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处理历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加强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使历史丰富生动的直观体现出来,更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历史理论和内容,有利地推动了历史教学工作。

4.注重历史与其它学科的互相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结合,比如,地理、文学及一些政治常识。这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助于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品质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与兴趣的增强。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千万不能因为赶进度或者应付考试,只让学生划划、背背,虽然在考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失去了历史教学的本质意义。这样不仅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利于自身成长。所以,笔者建议在历史教学中要用多种方法,学贯中西,博采古今,从而吸引学生喜欢你的历史课,同时要渗透教育的意识,把历史教学变成国情教育、思想教育、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课堂教案202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共同的使命。

一、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新课程的设置的重大变化。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益,让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要质量,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校高一历史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高一全体历史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学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应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

二、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所以,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在习题训练和讲评课时,尤其管用。如(一)学生限时完成适量练习。(二)学生讨论答案,教师参与,了解学生讨论的重点集中问题。(三)集体讲评,教师答题。(四)学生给老师布置作业等等。师生间可以互换角色互相体验,讨论中体现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遇到难点老师给以点拨,最后教师板书全文主要内容作最后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法达到了课堂教学“高效低负”的目的,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学中,师生间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互相交流着,既为教学活动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础,又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点大有裨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积极的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依据教学评价机制,重视现实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可以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如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完善历史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课外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尤其是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困惑与思考。

(一)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年轻教师来说是个机遇,相对较容易实现角色的转变,对长年从教的中老年教师,如何快速实现角色转变,是个挑战。

(二)按照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我们的老师既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要切实使学生掌握住这些基础知识,这在有限的45钟内,本身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们的学生在享受这种模式教育的同时,对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到底能掌握多少,与会的专家和老师都有困惑。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困惑。传统教学与新课程下的教学相比,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对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进入课堂这是趋势,我们教师必须掌握这种技术手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某些学校基础教学设备都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引来许多老师的争议。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导致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到历史课的课堂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等,以点燃学生的热情。比如,教师在课堂的开头讲述一个离奇的历史故事(如讲到三国历史的时候,可以讲讲“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关公刮骨疗伤”等精彩故事),以故事开头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除了讲故事,教师还可以说一段深刻的体验、出示一幅有趣的漫画、引用一首别致的诗句或者一则精彩报道等,从而有的放矢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设计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深浅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巧设疑问,以达到激发学生自己思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历史课堂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给学生的“渔”,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不仅仅是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教师要从历史认识的逻辑出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初步了解历史的方法,形成基本的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从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可以巧设疑难,激活思路,因为思维活动通常都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比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校长曾疯狂追杀共产党人,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校长?”学生对这样的提问都非常感兴趣,由此,他们就会进行积极的思考。

除了在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挖掘上下功夫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布置合理的历史课后习题,比如针对“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这些课后习题要注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中完成习题,使学生在开放式争论中亲自参与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对历史的学习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访谈活动、小组讨论、集体讲座、专题辩论、社会调查、或者历史知识竞赛等,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从而把实践活动中获取的各方面历史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并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教师在平时测验时,还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这是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消化、创新,从而形成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维持其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使之乐于学习,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用多种方法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案202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性、启蒙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康德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和形态上的反映”;2、学习启蒙思想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与抱负;3、通过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什么是“启蒙”(enlighten)?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一、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呢?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到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

材料二:17—18世纪的法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成员分三个等级,教士和贵族属第一、二等级,拥有政治经济特权;其他人是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处于被压制地位,他们与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三:

在人文主义伟大思想光辉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人文主义者的启发,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欧洲宗教改革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及技巧_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不足。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不少学校、家长乃至学生把历史学科视为“副科”,设置课程时。历史学科的课时数很有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往往很难全部完成。这就带来连锁反应: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法上仓促简单,敷衍对待,扼杀了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有些学校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课改精神,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报考文科的学生相对较少,成绩也相对较低,在历史学科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数量有限。

2.对历史教材使用不恰当,学生缺乏质疑意识的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教材而非用教材的状况。教材中的结论只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所以必须有质疑的精神一些教师不仅自己设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而且扼杀学生的质疑意识,不允许学生质疑,既导致课堂教学的索然无味,又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

3.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历史教学评价内容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个单一的工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评价不够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1.创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历史教学因其包含的人文情怀,可以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历史是一种基础知识,是一部社会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之兴衰,重视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的人。各科皆有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所以历史正是各学科的交汇点所在。因此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知识探究的过程,鼓励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发挥想象力,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幽默风趣的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断出现的挑战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如考察历史古迹、历史问题专题研究编演历史剧等方式,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使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展自我能力,学会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程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诠释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范围。当历史知识以动态的视频、历史影像、课程设计等变换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就会被激发,枯燥的历史会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对历史情境的营造,学生可以用眼、耳、心感知历史长河中的社会巨变,朝代更迭,“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更为充分地理解历史。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了一个师生共学、共享的和谐课堂。

3.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人文精神。

教学不仅仅是讲课,课堂上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创造表达思想、释放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跳出教材处理教材,从宏观上、学习方法原理上处理对待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理性地面对教材。现今的中学历史教材在过去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教材编写的特点,引入史料,加入插图,更为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但是教师不应止步于此。教师应在下工夫把教材吃透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做到合理取舍,以大历史的眼光,从文明演进、全球、现代化进程甚至社会心态发展等各个角度揭示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内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比如在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问题上,可提供不同角度的资料让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明白有多种观点的存在,但是要做到有依有据,不能信口开河,哗众取宠。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历史内容一般都与人文价值有关系,反映的是人文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人人文精神.变历史课堂为人文课堂,在人文中理解历史的魅力。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拓宽评价渠道,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而从学生对史料的处理能力、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5.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其他能力。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科学,需要一定的识记能力。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也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揭示本质,必须以记忆带动思维.以思维促进记忆,不可偏废。当然提高记忆能力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记忆。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所阐述的内容,将教材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才能牢固地记忆,形成良好的记忆循环链条。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重复练习不断加强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驾驭能力。无论是从历史教学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出发,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都非常重要.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自主认知探究,使得学生的论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还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不过这个过程要渗透在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外,需要师生不断地实践方可达成。

高中历史课堂难点教学设计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知识,回顾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

再展示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那么为什么查理一世被他的国民送上了断头台?这种与传统敬畏君主观念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来一探究竟。

一、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enlighten)——“启蒙”在法文中即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想开启人们的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和以往知识的回顾来归纳。

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4.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

(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5.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共同总结)。

1、核心思想:理性——判断是非的标准。

2、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四、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英国(17世纪)(这部分教材没有详细介绍,通过材料补充给学生)。

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洛克: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言;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2、高潮——法国(18世纪)。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扩展——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全世界。

高中历史课堂教案202

1、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城邦境内罗马公民的法律,主要由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以及被公民大会认定具有法律效率的习惯法组成。2、万民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疆域内公民以及外邦自由民的法令,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体包括:不成文的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

在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是基本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课堂讨论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键环节。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做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部分有效的课堂讨论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新课改的实施,特别强调贯彻素质教育。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改变教学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有这样的`观念,只有带着这种观念从事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才有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用多媒体优化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制作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如我在教学《明末农民大起义》时。屏幕上展示的是一幅《饿殍满路图》,并配上一段如泣如诉的二胡独奏乐,音乐接近尾声时,“社会矛盾激化”这六个字跃人屏幕并不断闪烁,几乎不用一句话,就重现了上一节“社会矛盾激化”这一目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兴趣盎然地被引入到《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学习中去。在讲课过程中,为了维持学生的兴趣,我插入了一段李自成隐居商洛苦练兵的录像,并适时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只有面对挫折毫不气馁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在教学中,我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情境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情境教学可引发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产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置情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情境设置一定要新,以引发学生的必趣。其次,情境设置要实,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触摸到。最后,要注意层次性,步步深入,难度逐渐加深,既切忌直露,使学生不思而解,又切忌深奥,使学生百思不解。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当然如果根据课堂情况,把这些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进行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成功心理,这对稳定其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作用。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由浅入深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层次的内容作出达标的要求,对学生每达到一个层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有信心进入下一个层次学习。再比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可以对作业中有出色解答或独特见解的学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办的刊物或壁报上发表一些作品,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漫画等;或者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到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总之,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实行课改以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行为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找出适合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但它相对于语文、外语这种语言类课程来讲,比较枯燥,整个课堂教学气氛相对不活跃。教师经常通过大量的习题课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巩固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相对不强。同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要出发点。新课程改革下各科教学都要大力贯穿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得到很大的改进。除此之外,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大都是按照应试教学的理念去设计,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相对欠缺。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无论在其课堂教学形式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上,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有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推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相关教学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启发式教学。

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许多内容学生可能不是第一时间就能接受。教师要不断增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启发环节,让学生通过启发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通过启发环节自我去摸索和探寻如何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分类进行启发。对于优等学生,教师要通过更有兴趣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师要借助基础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启发。对于差等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保持耐心,一点一点地使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效率等情况,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采取分组讨论、模拟实际课堂教学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踊跃发言。教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动式教学更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继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争取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上的高中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3.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展现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内容。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在高中教学工作中得到了有效普及,通过计算机与投影仪等设备来为学生搭建一个逼真的课堂教学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影像资料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加深其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为高中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成为短期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学生获取资讯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使得运用多种媒体工具,展现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内容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高中教学课堂中必须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取辅助教学设备,开动脑筋,探寻学生关注程度较高,或者吸引力较大的数学知识并将其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利用科学的考试方法进行教学反馈。

如何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常规的方法就是考试。对于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讲,反馈的重要方式就是不断的考试。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但也存在题海战术、千篇一律、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有时候会恐惧考试,使教师无法真正地检验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相关教学方法,通过合理、科学的考试方法来进行教学反馈,来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发生了转变,更加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兴趣的培养,让原有的教师灌输理念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宗义。关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2]胡艳辉。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3]王翠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04)。

[4]徐水龙。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为追求发现而学习,而且为追求自身的发展而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其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论文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课堂讨论十分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更加重视和提倡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可以促进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活跃课堂氛围,使高中历史课堂富有生命活力,不再机械沉闷、枯燥乏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配合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其次,可以强化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积极主动,并且思维活跃,可以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可能不一样,通过互相分享与交流,学生知识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产生优势互补的学习效果,对于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高中历史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由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讲发展为多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人发表观点转变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可以有效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布局,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笑逐颜开,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较为轻松。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课堂讨论,分析他的功与过,在传统历史课堂中,对袁世凯的负面评价较多,往往认为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全面的介绍,如训练新军、逼迫清帝和平退位、督修铁路和办工厂等,从而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历史人物,在课堂讨论中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对历史知识理解得更加客观、透彻。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懂历史和爱历史,甚至是痴迷地去研究一些历史事件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进程的良性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以及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进行讨论,部分学生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会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来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给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哪些影响,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历史知识。

3.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自主学习能力都十分重要,特别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知识点较为分散,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恰当的课堂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以充分提升,长此以往,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够产生事半功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国共的十年对峙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课堂讨论,包括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长征和西安事变等,通过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拓展,掌握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技巧与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4.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在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课堂往往会显得乏味枯燥,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兴趣不高,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高中历史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且主动发表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与见解,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课堂讨论,包括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对东亚和世界的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有什么影响等,通过对解放战争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由于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因此,学生在讨论和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讨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历史知识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浅析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良性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34):49.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事例:同样的教材和学生,由不同的教师教,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有的教师讲课深入浅出,丝丝入扣,使学生在受业时得到某种享受和启迪;有的教师,虽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讲起课来却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其间虽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恐怕还是教师是否积极钻研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艺术性的语音、语调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音量的控制要适当,声音太高,会让学生产生聒噪的感觉;声音太低,学生听起来十分费力,会成为催眠曲。其次,语速要适中,语速过快,学生接受不了,从而感到心烦意乱,无所适从;语速过慢,学生容易走神,逐渐脱离教师的课堂教学步伐与节奏。语句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则给教师留下一点思考的缓冲时间;二则留给学生一点反应和接受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消化;三则有提示作用,引领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究的潜意识。语调是指句子音量高低强弱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一种不好听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成功事业的发展。”教师课堂语言的语调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节奏感,使其与知识深度和学生生理心理状态相适应。教师对语调的应用很影响课堂氛围,同样一句话,因其声音的抑扬顿挫就会有大不相同的效果。

二、语言的形象性。

形象就是要善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运用成语典故教学,有助于使历史课生动形象。如讲述东汉班超时运用了“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两个成语。如讲“围魏救赵”等成语,学生就会对孙膑用兵之妙,体会得更深。

又如介绍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楷书,用“入木三分”的成语;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用“世外桃园”的典故;介绍南北朝的民歌,用“代父从军”的典故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生动形象决不是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庸俗猎奇。那种为追求讲课的生动形象而不顾历史的真实,任意夸张,妄加褒贬,甚至用低级趣味赢得哄堂大笑的做法,是历史教师之大忌。历史课堂应当始终充满一种生动活泼而又严肃认真的气氛。

三、语言的文学性。

虽然我们时常提倡上课的语言要口语化,让学生听懂,但对于初中生来讲,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国学知识和文学基础,听懂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好听才是初中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历史这样的文字学科来说,语言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文史结合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而且“文史结合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如果初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再是平淡如水,就会让学生听起来感到冰冷和生硬,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历史课堂的吸引力大受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注意遣词造句的优美,经常引用一些典故、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对联、民谣等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以及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成语等,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

四、语言的幽默性。

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需要幽默,据调查,具有幽默性的教师上历史课,学生是百分之百的欢迎;反之,学生则反感。教师语言的幽默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如心理学家所分析的,学生在上课时最佳状态一般可以维持在15~25分钟,超过这个范围,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幽默风趣的语言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让课堂洒满阳光”,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

五、语言要通俗。

通俗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深入浅出,使书面语体尽可能口语化,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历史知识。要想让学生听得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水平,史料的叙述要通俗易懂,史观的阐述要深入浅出。要想让学生喜欢听,教师就应在讲述时,用具体的史料来充实教学,事件的叙述要有情节乃至细节,通过生动的形象,唤起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或打个比方,举个事例,帮助学生再造历史情境。

总之,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精心锤炼教学语言,可以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计划和目标。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内容]。

当前,中学教学体制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在课程课时、教材选用、教与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待改革,而高中语文教改工作的开展更是缓慢,面临着教与学、学与考严重脱节的局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有力措施。本着一颗敬业敬职的心,下面我谈谈“学院式”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院式”教学的理论依据。首先,从目前国家教委规定的学制看,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已经完成青少年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三年完全可以和现有的大学院校一样,都属于基本能力提高和术业专攻的阶段,从而演变为大学的初级阶段,即“准大学”或“准院校”的性质。其次,从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的成熟角度看,如今的青少年较过去的同龄人在生理、心理发育成熟的年龄上,平均提前2~3年。现在的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就相当于过去的大学生。他们有足够的自觉性,自我安排生活和学习,也有足够的耐性坐在教室里听课和思考,敏锐地判断和解决问题……这样不妨仿效“学院式”的课程课时安排,将45分钟/节变为50分钟/节,并且两节连着上。在同等工作量下变短课为长课,变零散为集中,以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再次,从高中的教与学角度看,“学院式”教学,教师花同等的精力而学生的收效却大大超过了传统式教学。显而易见,“学院式”教学的效率高。

[1][2]。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案例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法宝。本文反思了讲述、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的三个低效案例,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针对学生特点来讲课、提问、选择教学方式,从教师行为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看不到周围同伴的努力,也看不到来路旖旎的风光;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忽视脚下的路,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所以,我们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低头走路,多抬头看方向。在教学中,反思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更需要反思。好在我们不是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险道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安稳,环境也鼓励着我们“边走边看”。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三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一例:我讲故我在。

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也很不愿意坦白,但我不得不从实招来: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我的高中历史课比较闷,不喜欢学历史。为了增加“人气指数”,我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要么走极端,要么摸不着方向。我曾找了很多帮手来充实我的课堂:音乐、电影、表演、图片、朗诵、写板书、讲故事、竞赛、奖励……但是,热闹是课堂的,脑瓜是空白的,心灵是空虚的,热闹之余深入不够。我也曾坚定地信仰“我讲故我在”,我以为,我讲给学生了,学生能否听懂或者是否在听,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不听拉倒,反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不会考不上大学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讲了就算是尽职了。现在才幡然醒悟并羞愧着:这就是无效教学!确实,历史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讲述法,但是,课不能乱讲!特别是试卷评讲课。

的第一场冬雨,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一些,我拿着月考成绩单,步伐沉重地迈向高二(19)班,历史班。这是早晨的第一节课:7:30-8:10。历史班有65个学生,拥有“五金刚”。金刚者,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只想混过日子也。

扭开教室的后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康师傅花旗参方便面的味道。空气湿冷,紧闭的窗户外下着大雨,我从后门走向讲台,“花旗参”分子弥漫到每一个角落。有两三个女生匆忙地从书桌下抽出课本,其他人置我于不理。

我用点名册敲敲讲台,示意他们坐回座位并安静。“今天我们要评讲月考的试卷。这次考试,我们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好的好,差的差。希望通过评讲,同学们能够明确:对和错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拿到试卷后,对分数有了一阵骚动,之后我开始评讲:“请看选择题第一道题,答案是*,因为……”

“第二题,答案是*,因为……”“第三题,答案是*,因为……”一个金刚睡了。

“第四题,答案是*,因为……”“第五题,答案是*,因为……”二个金刚睡了。

“第六题,答案是*,因为……”这一回,不仅五金刚睡了,不是金刚的学生神情也有些恍惚了。我决定提问。

“下面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黄x,你选什么?”黄x站起来说:“选a。”我赞赏地说:“很好,选对了。为什么选a呢?”黄x假装认真地说:“我感觉a是对的。”我追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a是答案。”黄x脱口而出。一些同学笑了起来,黄x也狡猾地笑了。唉!他是存心捉弄我,我故作严肃地瞪着他。黄x有些愧疚,说:“其实,我是‘点纸兵兵’猜出来的。”我一阵晕眩,只得让他坐下去。好在经过这一番舌战,学生都有了点精神。我继续评讲试卷。

聂幼犁教授曾在网上探讨“历史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说:“讲述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关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情感地讲,讲得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我所教的班级有三个层次,这要求我的讲课必须“因材施教”,在考虑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把最基本最简单的“讲述法”做到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第二例:问比答傻。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变成“满堂灌”。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能没有“问”这一环节。老师通过问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学生通过问来反映疑难杂症,得到释疑解答。但是,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对待答的结果,却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

在讲授必修二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服装,同时加深对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理解,我先展示了清朝官员服装的图案,后列出表格说明图案上的飞禽走兽,同时问:“这些清朝的官服,反映出中国古代官服有何特点?”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又引导说:“文官们的服装是飞禽,武官们的服装是走兽,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服装,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望向班里的“历史1号人物”许x,眼神里装满了期待。诈x也低下了头,我尴尬地绝望了,自报家门,按动鼠标,点出答案——反映了清朝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学生们有点恍然大悟。

反思这一幕,我犯了几大错误,直接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古代服装只做为背景资料存在,目的是为了引出近代中山装、洋服、旗袍,在这个地方可以展示图片,直接说明特点,不必设问。设问有点喧宾夺主,浪费时间。第二,问题抛出来时过于简单、生硬、抽象,问“官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图案来思考,不一定能够由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跳不到那么高,也跳不了那么快。第三,我的急躁和对个别学生的偏爱,扼杀了课堂探讨时应该有的民主、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使好学生不敢说,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

专家为我指出了三条路:

一、层层设疑,

二、结合史料,

三、联系现实。

“层层设疑”,我的理解是分成小步子来走。而怎么分,分多少步呢?这需要我们先摸清学生的学情。有些学生初中没学过历史,或者学得不认真,忘得七七八八。有些学生爱好历史,课外书读得多,知识积累丰富,一步就跨到终点。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数,因材施教。第二个要求是史料。我们是做为课堂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阅读中积累更创新、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包括图片、论述、表格、数字、实物、诗词、信件……然后抓住史料与课标要求相契合的地方,巧妙设疑,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这一过去的事实。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所以问题的设置也应结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例:玩玩新把戏。

自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在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转为文科基础的复习备考。根据考纲的要求,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文理基做为一个全新的科目,的高考只考选择题,学生是有可能拿到高分的。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岳麓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生复习课本,抓住主干知识。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答案板书出来。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5)班——政治班。我每周在政治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比较劳累。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王x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你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到别的班借来的,加完分就还回去了。”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么办?”王x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能做出来,一样达到教学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政治生很快就睡着了。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x,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我现在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

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同时,我也陷入了反思:确确实实,这段时间我的上课方式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学生不喜欢听,我是推卸不了责任的。面对高考升学的强大压力,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科任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复习的连贯,采取某一种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学生长年累月接触一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类似于“审美疲劳”的“课堂疲劳”,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偶尔玩玩新把戏,搞搞新意思,多更新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我是文基的历史老师,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采用更新鲜、更有趣、更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学得更积极一点。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无为态度,让学生来适应我的方式。所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该是针对学生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

小结。

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考政策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信息科学技术的改进等,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烦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反思中提高;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

参考书目: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黄牧航广东教育出版社。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历史》林中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美)荷克斯著,杨希洁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傅道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远大、深邃,个人的思维也会逐渐丰富并且发展,个人的素养和品味都能得到提升。初中历史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岳麓版初中历史课本与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相关教学的方法上应该也有其特殊性。文章通过研究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特殊性,提出适合岳麓版历史课堂的教学新方法,以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历史是记录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记载和解释着一系列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的学习从初中延续到大学,足见其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历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的教学。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岳麓版教材是目前使用人数较多、反响较好的一套历史教材。岳麓版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

岳麓书社是湖南省古籍专业出版社,虽然创立仅仅三十多年,但是其在历史古籍方面的图书编写却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思想与其他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其编写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知识的教育,进行情感方面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版教材主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的教育、人格教育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等三个方面实现历史课程思想素质教育的功能的。2.在教材编写中,实施删繁就简、减负的标准,以改变传统历史教材中多、繁、难、旧的面貌。岳麓版历史教材十分重视内容的精简,往往去掉无关紧要的内容,挑出重要的部分编入教材。在删繁就简的编写中,准确把握弹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实现了内容简洁明快、丰富完整的要求,达到了简明而不空缺的效果。3.通过新教材催生新的教学方法。教材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都需要依据教材来选择。岳麓版教材的编写,就很注重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催生。比如教材的编写注重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师生的沟通互动,注重师生对话的情景,而且便教利学,可操作性强。这些教材编写注意的方面紧紧与我国现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要求相结合。4.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历史本是一门非常有趣生动的学科,但是在传统教材编写中,内容呆板、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岳麓版历史教材编写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岳麓版教材力求生动形象,将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历史事件充分显现出来。在内容中穿插了大量历史的生动情节,而且还写入了生动的史料,配上丰富的插图。这些都增加了课本的艺术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习过程也成为审美的过程。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并不受到相关教学单位和老师的重视,历史课堂如死水一潭,没有生机。老师主导课堂,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缺乏兴趣,初中历史教学难以取得效果。岳麓版教材编写思想和内容的改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契机。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学习中,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新颖,各个历史事件形象生动,各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以故事化的手法多姿多彩地进行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沉闷刻板的`叙述。史料的引用和故事插图的编排,增强了课本的艺术性,强烈吸引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按照教材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可以采用安排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地学习,并获得历史知识和个人能力的提升。2.教学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活动。每门课程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应用能力的提高,就应该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尽量贴近切生活,贴近实际。历史与现实本就是一体,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岳麓版教材在内容上就很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比如,讲到都江堰的建设,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都江堰在现在生活中的作用;讲到屈原,就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和文化;讲到四大发明,就引导学生考虑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实践与学习不可分离,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岳麓版教材中史料、插图的配置,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文献,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虽然复杂困难,但不容忽视。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编写,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路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教材内容的精髓和编写的思想,以此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历史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眼光,得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促进品德和修养的提升,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2]张海丽.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新理念.山西青年(下半月).期。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主要强调的是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学方法以及手段都有了新的创新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工作做好,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1.1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羁绊了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已经在高中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虽然我国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指导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老师一直是历史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滔滔不绝的向学生讲授知识点,然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知识被动的学习,严重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因此说,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羁绊着新课改历史教学的`发展。

1.2历史教学气氛和历史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众所周知,高中历史是一门副科,在高考成绩中占的比重比较少,很多的学校把教学的工作重心放在语数外上面了,对历史教学的关注力度远远不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历史的学习态度,造成高中历史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极大的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不仅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重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极大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历史缺乏了学习的兴趣,想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肯定是徒劳枉然的。

1.3学生本身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历史虽然是文科考生高考中必考的科目,但是由于历史是一门副科,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历史的学习只要在课上认真听讲就可以了,部分的历史课下作业都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认真用心的去完成。

2.1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主导,引领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新课改的必要性,来带动学校的发展,以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参加一些专业化的培训,比如说研修或者进修等等,全面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及时的更新教学理念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还要明确新课改的方案,尤其是高中历史这门学科的重点要求的更新。新课程改革之后首先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新课改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给学生作相应的有关新课改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新课改方案有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的学习能够心中有数,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授课。

2.2教师还要学会灵活的做好备课,在新课改下教师除了要备课本、备学生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活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开设各种特色的教学课程,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综合格式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应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灵活的对学生实施教学,最终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资源到生活当中去,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一样的引导方式,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真正传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2.3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技能,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质疑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问以及所思、所悟都能够变为他本身的财富,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使得学生能够在质疑中求的发展和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利用插图的办法展现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会引起很多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的主题。最终起到总结性并且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探讨中实现自我价值,学习知识。

2.4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单纯的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新课改的要求是传统的评价内容、主体、以及评价方法都要改变,注重学生自我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学分认定和模块教学为主,学分是由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成绩共同决定的,模块教学评价就是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评价,注重情感过程,而不仅仅是只看结果,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了解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实力,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从而保证了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

3结语。

新课改革的教学方式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前进,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我们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2]包秀侠.如何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12).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论文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价值观。而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重要材料,一切历史结论都离不开史料。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科学地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史料让学生探究历史和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讲解历史知识时以灌输与传授为主,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史料教学则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并且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史料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亲历历史,回归历史现场,寻求历史真相,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和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代表性较强的史料,不仅使历史知识具体化,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史料的优势与特点,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后世的史料极其丰富,数量庞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科学性,选择那些代表性较强并且容易理解的史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这些史料顺利引出教材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到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辛亥革命时发生的历史背景,能够真正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境,回顾历史现场。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科学地选取史料,对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与历史教材内容的相互补充学习,使其在欣赏历史影片的同时,对历史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掌握。

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能只注重研究史料表面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深度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历史背景与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学生解读史料,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重点搜集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学著作、影视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也是以这一时代为背景的。教师可以提问“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史料进行适当地解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总结也十分重要。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重要。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我国的国情,包括国防、农业、工业和经济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史料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十分有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两者互相结合,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提问和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归纳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明确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价值,要在明确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方式来有效地落实自主学习模式,进而为历史学科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概述。

一、何谓自主学习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该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1.课程改革的落实要求必须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见,在历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意识对历史学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以及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历史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模式是具有理论依据的,也是符合课改基本理念的。

2.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必须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往以知识技能的掌握来评价“人才”的时代已经渐去渐远,而有人说过: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课改下的历史课堂要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有效地将自主学习模式贯彻落实到课堂当中,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如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模式。

1.先学后教模式的实施。

先学后教模式是课改以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该模式直接冲击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模式,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认清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先学与后教之间的时间安排;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先学的主体;先学的目标是否明确等,这些都是影响先学后教模式高效实现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明确先学后教模式的价值,要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以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对如何进行先学后教模式进行概述。

先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同时,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后教:我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课堂高效率实现。当堂练环节:通常在先学后教结束之后,我们会通过当堂练环节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进而保障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对于先学后教模式的详细过程在此不进行详细介绍,但是,从整体的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对比学习方式的开展。

所谓的对比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将同类或相悖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贯穿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对比等。总之,在对比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以对比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目的性质、领导阶级、政策措施、变法结果、领导力量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借助多样化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