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开题报告(优秀17篇)

小编:薇儿

开题报告是科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研究课题进行初步探索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开题报告是一种正式的学术研究计划书,目的是对研究课题进行阐述和论证。通过开题报告,可以明确研究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在撰写开题报告之前,需要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了解,并进行相关文献调研。开题报告需要通过论证和分析来证明所选研究课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开题报告的撰写需要注意逻辑严谨、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的原则。在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先行研究成果,了解研究前沿和热点。编写开题报告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课题的重要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这些开题报告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和技巧。

体育的开题报告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4(35)。

[4]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

[5]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第4期。

[6]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8]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需重点研究的是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的去参与体育活动。

1.查阅相关文献,要求图书馆对我们开放。

2.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校机房对我们开放,给予我们足够的时间。

20xx年1月查阅文献资料阶段。

20xx年2月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阶段。

20xx年3月—4月资料整理阶段。

20xx年5月最后成文阶段。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院系:**。

学院专业:

班级社会: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论文题目:高唐县乒乓球运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研究现状: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但是乒乓球运动普及的并不是很好。目前,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迅速,但是在一些地方其发展还不是很好。这些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乒乓球运动参与者少、乒乓球器材短缺、乒乓球运动不规范、在其运动上显现出很多的弱点及错误。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社区型体育健身应成为我国体育运动的主体,体育健身中乒乓球运动有时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运动项目。后奥运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花钱买健康”理念的建立,高唐县的乒乓球运动也在迅速发展。

研究意义:

虽然国内外基于乒乓球运动展开了多层次性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学者或是站在全国的角度,或是重点考察大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很少关注小城市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因此有必要对中小城市的乒乓球运动的开展状况做深入的了解,既可以为当地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又可以丰富我国乒乓球研究的内容。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梳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明鉴后继研究的方向,对高唐县乒乓球运动参加居民的年龄、性别、动机、运动场所、消费及运动损伤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和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以后的数理统计和分析。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研究步骤:

预期结果:

论文主要内容(提纲):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唐县乒乓球运动普及程度。

3.2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居民的特征分析。

3.3居民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3.4居民对乒乓球运动的看法。

3.5与济南、青岛较大城市的比较。

4.结论与建议。

进度安排:

2、20xx年1月查阅文献资料,整理问卷。

3、20xx年2月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并做整理。

4、20xx年3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完成初稿。

5、20xx年4月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完成终稿。

6、20xx年5月初准备答辩。

参考资料:

[1]徐寅生。关于如何打乒乓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5.1~34。

[4]李友林。从体育市场探析乒乓球市场的构造[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郑淑梅。我国部分省市高校乒乓球运动开展状况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宋绍兴。我国乒乓球运动理论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05。

[9]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指导教师意见:

(签章)。

**年**月**日。

体育开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目的:

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充沛体能是进行高强度、高对抗篮球比赛的前提条件,它关系到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全队战术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关键。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非常必要的。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对高校篮球队的体能训练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门体能教练、训练强度低、手段单调、检测与恢复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提出改变训练计划,完善训练方法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

1、摘摘要

2、关键词

3、前言

4、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5、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创新

6、结论与建议

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缺乏专门体能教练,重视程度不足。我国篮球运动训练存在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现象。首先,作为我国篮球教练员培养重要基地的体育院校,600—700个课时篮球专项课只有2个课时的身体训练理论课,有的甚至没有开设。思想上与理论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是我国各级篮球队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通过调查发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目前还没有一只球队配备专门的体能教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工作一般由主教练负责。高校篮球队的主教练一般身兼多职既负责技战术训练,又负责身体素质训练和管理全队日常生活,而且许多篮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技战术训练中实施就行了。由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基础训练得不到保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运动员体能水平提高。

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不科学,训练强度低。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盲目加大训练负荷问题。体能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如力量训练以杠铃为主。下肢力量的训练是蹲杠铃,上肢力量的训练是推杠铃;耐力训练以单纯田径式跑圈为主。队员跑的越多、越快就越好。只要看到球员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就认为体能训练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问题没有科学的体现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特殊要求和量化标准。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机体得不到有效的刺激,专项素质没有提高,运动成绩就没有突破。因此,小强度、低水平的训练很难提高训练质量,这是造成中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运动队的训练经费紧张,营养条件得不到保证,球员正常训练的量、强度很难达到高水准。

1、认为在高校篮球运动训练中必须遵循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地、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体能训练,不断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使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为国家队输送高水平篮球人才的目的。

2、提出高校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定要与篮球专项技术结合,体能练习动作特征要与篮球技术动作结构特征相吻合。高校篮球运动员训练必须贯彻在每个训练周期。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术化的特点,能够保证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教练在实施中的驾驭水平,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效率。

3、认为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优良的体能是篮球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的保证,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科学地、系统地、有计划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激烈、高强度的对抗比赛中合理地运用技术、战术,并且在比赛的后程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最终战胜对手。

4、觉得现代竞技运动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断发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潜力,作为竞技能主导因素的体能发展水平,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在篮球训练中更是如此。因此作为高校篮球的重担的全体教练人员,特别是青少年教练在培养训练运动员时必须对体能训练引起高度重视,在训练过程中使体能训练系统化、最优化,从而促使篮球训练效果最佳化。

综合以上来看,体能训练对于高校篮球发展尤为重要。在以体能为主导的篮球对抗性项目中,体能的因素可以被看成取胜的关键。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等学科知识与训练学理论紧密结合,并渗透到篮球体能训练和界定当中,形成了一套以各自学科为主体的理论体系,为篮球专项体能训练手段的确定和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论文将探究高校篮球队训练中的体能训练,讲进行详细阐述和补充。

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中国体育科技,20xx。

徐跃杰,王 兵。篮球科学与训练方法探讨,。武汉体育学院学20xx,(3)。

王家林,陈佩华浅谈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体能训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5

王家林,陈佩华。浅谈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对抗训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xx,15(5):1092110。

赵颖,高明发,谢新春,陶伟建。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学刊,20xx,14(5):89292。

楚中天,唐林浅谈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体能训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5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体育开题报告

正如人们常说,高校健美操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塑造人类健美的建筑师”。也就是说,高校健美操教师应有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以自己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及谦逊宽容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在师生友好合作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健美操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极大地释放自己的热情、活力、自信,将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进入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佳境,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生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学习、领会、感受健美操的“美”。总之,高校健美操教师是大学健美操课程的实施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其职业素质关系着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成效,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且关系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获得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推进我国健美操项目向终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职业素质。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教学是一项典型的师生双边活动,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来完成的。所以,健美操教师的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是否充分展示健美操的“健、力、美”,是否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和热情,是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否促进健美操项目在高校广泛开展。也就是说,健美操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呢?对此问题,我阐述了一些个人见解。

古人云:“无德无以为师。”恪守职业道德、热爱事业、敬业是成为优秀健美操教师的先决条件,是个人和事业发展的动力[1]。并且教师的思想情操、品德、人格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楷模。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热爱健美操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责任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从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同时在健美操课教学中,对待每一次课都应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全身心地投入到传授健美操知识、技术和技能中,全心全意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富于同情心,不管身体素质好的还是身体素质差的,甚至身体有缺陷的学生,都要做到平等对待、认真负责;把健美操教学工作同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紧密合起来,为加强全民族的体质建设作奉献。

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保持终生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最大愿望。而“健身”体育观,是一种以健康为理念、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体育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0xx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体育课程主要使学生获得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增强体质,扩展到促进学生的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体育课程的健康促进功能”。大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其学习和成长、认识和行动、习惯和意识都影响着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理解和投入。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这一理念的指导思想下,树立新型的“健身”体育观,实现由社会功用性目的驱动的身体开发向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自由和谐化,由追求强身的一种“客体”为中心的对象性改造向以“主体”为中心健身为目的的优化发展转化,由意志和毅力支撑的一种“刻苦锻炼”为中心向心理丰满的一种社会化发展转化[2]。

3.1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健美操运动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包含着科学的理论,健美操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以确保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具体主要包括教育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健美操的概念与分类、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健美操的特点与功能、健美操术语、健美操音乐与编排、健美操比赛的组织与裁判等健美操专业理论知识。只有具备广博和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3.2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是健美操教师的基本功,它直接关系到示范动作的质量。健美操是一项直观性很强的运动,学生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直观感觉模仿教师的动作,在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在跟随教师的示范动作中获得感官效果与动作方法,从而变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做到示范的动作准确优美,编排的成套动作优美流畅,选择和编辑的音乐既紧密联系动作强度,又富有个性与新颖性等。

3.3高超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它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动作技术示范能力、教学提示能力、技能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教法能力等方面。

3.3.1教学设计能力。

健美操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往往先进行教学设计,就像工程师造房先要有蓝图一样。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教学科学化、最优化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围绕完成教学目的这个中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制订出完整的教学方案。

3.3.2动作技术示范能力。

健美操教师的身体姿态和动作技巧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应准确、标准、流畅、充满活力,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示范点、示范面,且示范面的转换要合理适宜。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并快速掌握动作技术,感受到教师优雅健美的身体姿态、娴熟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3.3.3教学提示能力。

提示是一门学生在做练习前被告知应怎样做的艺术技巧。成功的提示能使全体学生整齐划一,在同一时间完成相同的动作。因此,健美操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与运用语言提示和非语言提示两项技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口令、动作提示与手势等。

3.3.4技能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在学习健美操各种动作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这就要求健美操教师具有观察分析错误动作的能力,即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分析找出错误动作的原因,并选择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

3.3.5运用教法能力。

线性渐进法、金字塔法、递加法、连接法、过渡动作法和分__解变化法是健美操教学中常用的.六种方法。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及不同动作难度,灵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到学习的困难,特别是对复杂的动作组合,而是觉得简单易懂、有趣、不枯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健美操的技术动作。

3.4科研能力。

科研可以革新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活动,不断吸收新知识、创造新成果,才能把这些新知识、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和超前性,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健美操教师也应具备科研能力,深刻地把握和理解健美操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3.5创新能力。

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创新是教师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因此,健美操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并敢于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的技术、新的动作、新的成套练习,还要善于广泛吸取不同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教师的体态、体力、仪表等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健美操教师,最理想的莫过于身体力行,会讲、会教、会做;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具有美的吸引力,不仅示范动作要美,而且形体要保持健美,更要有充沛的体力。因为健美操课的教学特点是教师的示范量大,许多练习都需要教师来带,体力消耗多,再加上教师还要以表情、情绪来感染学生,所以如果没有好的体力,将不能胜任健美操的教学工作。由此看出,健美的形体和充沛的体力是顺利进行健美操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一种无形力量,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健美操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技术动作、情感情绪、神态目光、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个性决定和影响学生的个性素质。正如人们常说,高校健美操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是“塑造人类健美的建筑师”。也就是说,高校健美操教师应有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以自己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及谦逊宽容的态度,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其师而乐于学,在师生友好合作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健美操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能力,极大地释放自己的热情、活力、自信,将优美的健美操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课堂进入一个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佳境,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生动、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学习、领会、感受健美操的“美”。总之,高校健美操教师是大学健美操课程的实施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其职业素质关系着健美操教学质量的成效,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而且关系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师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提高职业素质,使学生获得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推进我国健美操项目向终身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

[4]王洪编著.健美操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xx.

[5]吴义,赵少雄主编.现代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xx,9.

体育类开题报告

而随着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对的提高,空闲时间越来越多的前提条件下,各种休闲文化也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的休闲文化也相继传入中国,如麻将、桌球、保龄球等项目。体育活动作为消闲娱乐的一种手段,日益成为现代文明生活中的一项时尚享受。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一种娱乐性极强身体活动,它既是一种对心理的娱乐,也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

国际间的竞争力永不停息,而健康则成为保持国家竞争力的保障力量,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力资本。休闲运动在余暇生活中有很大乐趣,具有刺激性和传统性的休闲方式。

2:意义:休闲可以通过行为,思维,情感活动等方式来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够建文化意境,愉悦身心,调节情绪,能达到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一种健康行为方式,更是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下缓解精神压力,促使从身体上和体魄上都能得到很好的调节,改革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去,不但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而且能起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作用。

1:经过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传统运动项目等,休闲体育运动对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人口综合素质的影响等进行研究调查。

2:统计与分析:湘西少数民族主要以土家,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区共有七县一市的城乡人口,二ooo年人均收入约1800元,湘西自治州土家族人口总人口87.9万人,占总人口的35.9%。城市人口的休闲时间主要以麻将,登山,进歌舞厅等打发;农村人口的休闲活动则比较简单,主要以扑克,麻将,陀螺,高脚马等。有的把休闲活动以变相的方式进行赌博,引起不良的社会风气。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处理。

3:运用湘西地区的休闲运动文化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休闲活动进行比较,同现当前中国休闲活动发展形式,区域化的发展不平衡,并对统计资料的分析,结合湘西地区的具体条件,以至能最终把负面影响引导到积极休闲娱乐活动中来,以提高全地区摁扣的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寻求对策。

休闲体育文化能积极给湘西地区的休闲运动起到带动作用,向健康方向发展;预期能达到在调动积极文化方向的同时,也能积极调动全地区的人口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湘西人人都能进一步认识休闲活动在生活中带来更多乐趣,能从身心上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休闲文化的积极发展,打造安稳的社会经济环境,达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全地区全民健身活动能有一个活跃的氛围,引导休闲活动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人口综合素质等得到提高提供依据。

[2]孙葆丽.我过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科学,xx.20(1):13—16.

[3]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娱乐于健康[j].体育与科学,xx.(4).

地域基础:。

第一阶段:xx、3到xx、5学习理论,总结:湘西地区的具体现状,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

第二阶段:xx、6到xx、7研究阶段,课题研究分析,制定调查表,进行阶段总结,并评估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xx、7到xx、9发放,收回问卷调查表,

第四阶段:xx、10到xx、2整理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整理成稿。

体育类开题报告

我负责的是体育课堂的研究,我们的课题是《如何搞好小学趣味性体育游戏》下面我从课题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研究的步骤、课题假设预设成果六个方面对我们的课题作以说明,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面向广大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被突破,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学生课余也有了更广阔、更自由的活动天地。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体育游戏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紧张激烈的竞争,互相协调的合作,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选择,合理安排,融洽相处,及和谐的发展。趣味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活动。

通过研究,来极大地丰富体育游戏活动的内容,并尽可能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自我娱乐能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究小学如何具体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1、研究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和作用。2、研究小学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方法和通过什么途径使学生喜爱游戏,自己会玩游戏,会创编游戏,并在室内外、课内外、校内外,都能主动开展,参与体育游戏活动。3、研究小学生进行趣味性体育游戏的改编或创编;游戏器材的制作和利用的意义和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音像和光盘等资料丰富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2、经验总结法。发动班主任对体育课体育游戏进行总结,形成段性成果,并成为以后研究实践的经验和深化的依据。3、行动研究法。在动态的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研究小学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

1、准备阶段。

(1)设计了学校开展体育游戏系列活动的流程。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a调查问题,撰写研究报告(20xx.9.8---20xx.9.20)。

b制定开展系列活动工作安排(20xx.9.21—20xx.9.30)。

c过程中调查问卷,分析问题,各种资料汇总(20xx.10.1---20xx.5.1)。

d对开展系列活动进行总结、交流(20xx.5.2—20xx.5.30)。

2、实施阶段。

(一)采用“互动式”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进行体育游戏就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小学生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另一方面要结合他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作出回应,这类交往就出现在各种竞争与合作性的游戏中。

(二)采用“音乐式”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将音乐引入其中,利用其节奏鲜明,轻快的特点,使小学生们在玩游戏时享受快乐,营造出恬静舒心的情境。

(三)采用“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要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较愉快的心境,克服单一、枯燥心理,能够较自觉、积极地投入练习,也能够较自然、正常地通过游戏的练习完善其心理,掌握技术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真正达到健康和寄教于乐的效果。

体育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

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负责人:苏小军

体育课教学通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很少,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值得研究,体育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由童年过渡到少年的金色年华,是形成人格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段,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3-6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整理。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2--20xx.4)

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进一步开展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资料。

3.总结阶段(20xx.4--20xx.6)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论文。

3.对以后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提高一定的参考意见。

体育教学开题报告

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以成都市锦江区老年人为例。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同时老年人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忽视。由于老龄化严重导致的问题增多,年轻一代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老年人如何照顾好自己,自身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完美主义人格与人的心理状况有着密切关系,积极的、适应性的完美主义人格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心态,如心胸开阔,积极上进,而消极的、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人格给人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比如焦虑、顽固、挫折感,甚至自杀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高标准”,“秩序”,“差异”构成了完美主义人格特征的三个维度。其中高标准和秩序维度是体现的适应性特征,差异维度则是体现了完美主义的非适应性特征。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得知,完美主义对运动员是有积极也有消极的影响的,如hall、matthews等学者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对运动员的成绩是产生负面影响的,有些运动员过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自己平时的训练十分苛刻以及过度的自我批评与否认,这样就导致这些运动员不容易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和满足,而常常导致自身的思想压力大,从而导致竞技能力下降。当然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完美主义对运动员是产生积极影响的,因为在其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给人印象深刻的优秀世界级运动员都是将其自己看成是完美主义者来进行要求的。据笔者查阅的相关资料显示得知已有学者研究过体育锻炼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是有联系的,有人研究了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有人研究了运动员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有人研究了运动领域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等等。

其中连文杰等学者的《运动领域完美主义的研究及进展》文章中阐述到运动员的优异运动成绩是与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对自己完美的追求是有关联的,假设一名射击运动员明明因为在最后一枪打了五环而荣获冠军,可是这名运动员却因为没有达到他预期想要的6环成绩而耿耿于怀,感到遗憾甚至自责,这与运动员对高标准目标的过分追求有关,与运动员的高水平的完美主义倾向有关。目前国内外研究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对象大多数选择大学生、青少年、运动员以及职业人群等,并没有选择老年人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而由于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不容忽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那么老年人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有何特点呢?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状况与他们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有没有相关性呢?如果有又是呈现什么相关性呢?是正相关呢?还是负相关呢?目前都没有明确的结论。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笔者希望能从研究中得出一些现象特征、规律或有意义的结论,并对老年人的认知与发展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通过笔者阅读文献资料发现关于老年人群体的体育锻炼状况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研究基本是个空白点,为了丰富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研究成果,为了对老年人群体有更多丰富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一份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问卷和采用了杨丽博士等人根据中国人情况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测量表来进行研究分析。

在体育锻炼状况的问卷调查中,笔者通过对一些可量化的题目进行量化,把体育锻炼情况分为了运动动机、运动水平和运动强度三个维度。分别看这三个维度的量化项与老年人完美主义人格测试结果的相关性。除了三个量化项外,笔者还在问卷中设计了其他人口学指标进行比较,如性别,职业,学历,年龄等。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选择本人就读学校的成都市锦江区这一地域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来看老年人体育锻炼状况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相关性。调查中我们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场合尤其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地方选择了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达到研究的小样本数量要求,样本的男女比例得出的结果具有更好的可比性。本研究一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

通过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在中国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电子检索系统进行系统查询,认真阅读与思考相关课题的学者观点,为确定本文研究方向和内容奠定基础,为研究思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查阅了国内外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这些文献和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支撑。

通过对老年人体育锻炼量表以及完美主义人格量表进行测试调查,笔者对两个测量表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目次。

摘要。

abstract。

1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1.1问题提出。

1.2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2.1关于完美主义。

1.2.2关于体育锻炼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1.2.3关于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完美主义人格的相关研究。

2基本内容与意义。

体育课开题报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许多学校正在大胆尝试并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高陵县第三中学是一所县级高中,学生的体育课程较单一,而且课余生活很单调,没有条件接触外界的体育俱乐部与社团。在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课程计划的同时,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利用自身优势,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目标,选择跆拳道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突破口”,既能丰富校园文化,也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跆拳道同中华武术一样都是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精神。练习跆拳道则有利于青少年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可内修精神、性情,外修技术、身体,培养出常人难以达到的意志品质和忍让谦恭的美德,是培养青少年优秀品格的有效方法。跆拳道课程的推广与普及不仅是学校特色的外延和拓展,更体现在为全体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体能、品质的突出发展上;更表现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化、延伸上;最终必将升华为校园中的一种风格,一种意识,一种精神。

课题名称为《浅谈跆拳道在农村中学的开发实践与探究》,利用自身优势于特长,结合学校现状和资源优势,提出一系列学校跆拳道运动推广过程中的策略以及确实实施的方法、途径与策略,为师生提供跆拳道知识学习、技能拓展、素质提升、特长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运动素养和身体素质。

1、准备阶段(xx年9月至xx年10月)。

(1)实行实情调查,完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分析我校学生体育生活现状和教学实情。

(2)成立课题小组,确立课题成员,分配各成员职责与任务。

(3)确定参加研究对象,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的操作及有关理论。

(4)完成课题相关资料的整理、建档,制定实验应用研究方案。

2、运行阶段(xx年10月至xx年4月)。

(1)开展跆拳道活动的推广普及活动,举行形式丰富的各类活动。

(2)收集与课题有关的相关资料。

(3)完成阶段性资料数据收集,整理和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xx年5月至xx年7月)。

(1)分析数据,整理资料,撰写有关专题论文。

1、文本成果。

研究论文:xxxxxx。

研究报告:定期提交阶段性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

2、影像成果:

图片:跆拳道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图片系列。

光盘:学生学习跆拳道成果展示纪实。

3、无形成果:惠及广大学生,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体育开题报告

体育课教学通过十几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全民健身计划”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很少,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值得研究,体育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动力,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由童年过渡到少年的金色年华,是形成人格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段,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成长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3-6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1、课题研究的理论性目标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他们的认识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体育学习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身心发展之始终。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要加以分析、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这对今后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体育、爱学体育、学好体育。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12--20xx.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整理。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2--20xx.4)

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进一步开展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资料。

3、总结阶段(20xx.4--20xx.6)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2、完成研究论文。

3、对以后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实践研究提高一定的参考意见。

体育研究开题报告

体育方面的研究应该要怎么写相关的开题报告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体育研究开题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本课题的依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着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一整套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体育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使之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研究的条件。

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一)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

(二)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三)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四)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体育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3、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是:

(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3)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地区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以两学科所具有的共性为切入点,谋求两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使之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整合优势,最终达成两学科共同具有的学科教育目标。

突破学校体育重体育课教学轻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力图通过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构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体系,引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实践行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教育目标。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4月—207月)。

(1)深入学习总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综合实践教研员、体育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xx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六、本课题拟定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3、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七、课题组成员。

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学科专家指导:杨国华(学科专家、市教育研修院体育教研员)贺永军(学科专家、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体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理论及实践活动指导。

(二)课题学术指导:潘景胜(教育专家、进修学校校长)、王元德(教育专家、进修学校党委书记),负责课题理论研究与实际运作的学术指导。

(三)课题负责人:

吴岩,课题组长、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负责课题的统筹、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及与总课题组的联络工作。

(四)课题组重要组织机构:

课题组下设体育教师培训、课题实验、课题联络组和信息采集与数据统计四个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教师培训组:邱军、王乾、王彦军分别负责小学、初中、高中体育实验教师运动技能及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方式方法的培训工作。

课题实验组:

乡村:张建新、徐树仁、吉华、王作军、房起成、鄂润泽、仲卫军、张大伟等。

城镇:杜明禧、李克军、李志刚、王宏伟、王志刚、郭永刚、胡翦飞,杨吉涛等。

上述为各实验校(学区)体育教研组长、市县体育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负责课题实验活动在本学校(学区)的组织和实施。

课题联络组:杜明禧、姜永波、王亮负责课题组与各实验校(学区)及各实验校(学区)之间的联络和沟通。

信息统计组:衣冠宇、白立威、周建。负责课题项目组网页制作、区域博客管理以及负责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课题组成员:全县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69人(名单略),参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参与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

体育教学开题报告

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了网球运动,在高等院校中,相继网球选项课。但大学生在享受网球这项运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承受着运动损伤带来的烦恼。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学生的运动损伤,通过分析体育课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提出避免和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

笔者通过计算机检索和图书资料查询等形式,阅读了有关网球运动损伤的科研论文及著述,经整理分析发现,相关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

栾丽霞,徐祥峰在《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对从事网球运动的学生运动损伤的特征、部位、种类,以及损伤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多以关节扭伤为主,集中在人体的腕、肘、肩及踝关节。而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和局部负担过重,同时提出了预防网球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建议。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主要是对网球损伤的种类和特征以及原因的研究较多,但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尚无人研究。而且众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当前,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atp)和国际网球联合会为全世界各重大联赛配备了受过良好专业培训的物理治疗师和队医,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还为所有比赛的顶尖选手配备了合格的医生。但是对于非顶级选手以及青少年选手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就此itf运动医学委员会认为在学习研究有关网球运动员全面健康的问题领域应包括生理、营养、生物力学,设备的改进对运动员的影响,心理上的准备以及其他方面,比如时差反映、海拔高度、温度、湿度和非常年轻的运动员打网球的效果等。对网球运动损伤的治疗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如电疗法、磁疗法、光疗法、按摩疗法、火罐疗法、内服药、外敷药、针灸等等。

1基本内容。

1.1运动损伤的类型部位。

1.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解决问题。

1.充分了解网球运动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引起的原因。

2.提出如何预防损伤的有效措施。

1研究方法。

1.1问卷调查法:

抽取杭州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的网球课学生各40名,进行问卷调查。

1.2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期刊网检索到1994年到20xx年间体育类期刊、学报,查阅以“网球损伤”为关键词的相关的论文十几篇。

1.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咨询、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在计算机上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

序号时间内容。

220xx.3.12以答辩小组为单位做开题报告。

320xx.3.15整理已收集的材料及调查数据完成一稿。

420xx.3.17-3.30前完成二稿。

520xx.4.15论文定稿及装订。

620xx.4.15-5.4准备论文答辩。

720xx.5.5论文答辩。

体育开题报告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学科是学校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体育学科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为有利的,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所比拟的优势。

但是在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都很老套、死板。没有能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部分学校出现“放羊式”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在,国家提出了中小学课程改革,体育课也随之转变为体育与健康课,如何顺着时代的要求,顺着课程改革的潮流,打破传统落后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的优势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已成为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本课题是以体育与健康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从体育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着手,试图通过调查学生和老师以及观看一些优秀的`体育与健康课,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上网访问中国期刊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体育教师之家。对所收集的资料运用教育学,学校体育学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究:

(1)体育学科的鲜明特性

(2)体育教学与创造力

新大纲强调了要注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激发他们在体育学习中,能够提高主动的探究性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把体育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高中学生学习锻炼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通过创新教育课题的研究推动青年教师对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加速提升学校体育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借此积极地培养教师终身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建立起符合学校体育学科的较完善较系统有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为未来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创设条件。

体育开题报告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坚持突出特色“全员参与、陶情益智、快乐健体”原则,立足校内资源,丰富内容,活化形式,从而深入推进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大体育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造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相比,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它不仅可以对师生紧张的工作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我校专职体育教师3名。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每天上午两节课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下午三节课后为课外体育活动课,上下午各有5分钟的眼保健操。活动器材的制约,活动安全的高压都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直接体现在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很差,活动技能很低,缺乏体育兴趣的恶性循环中,课外活动开发的不是很充分,部分时间被其他老师临时占用,进行体育活动的班级少,即使有活动也是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

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深知: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面推广,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提高我校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全民健身在我国已深入人心,校园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更是百花开放,但各校在组织竞技性体育运动会的背后,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间体育游戏类论文本站 民健身活动不经常,活动内容死板老套,参与者有压力等方面不足。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许多城市开展和研究过,但大部分都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体系。

体育大课间活动发展的趋势: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课间活动要力争突出学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场地,做到小场地、大课间,,积极探索把大课间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新途径,把大课间活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大课间活动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人身安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让安全有序的大课间出现在我市的各个校园。

以《关于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意见》、《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体质;满足机体生理需求和变化规律,调整心态,放松精神,陶冶情操;促进骨骼发育,改善运动、呼吸、心血管系统的神经传到功能;降低近视率,减少肥胖症;促进学生的休息与睡眠;科学使用脑力和体力;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团队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做到大风小雨不间断,酷暑严冬照常练,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生的健身意识。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教师敢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开放场地设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结合音美科技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动教职工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开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5.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6.组织各类竞技、趣味、群体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7、组织师生创造、改制各类体育活动器具,开发适合师生健身需要的各类器材,开发校本体育课程。

8、落实学校全民健身“快乐参与 健康发展”理念,推动学校发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大课间活动开展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的方法适时向学生和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学生和老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效果,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实施的方式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主题,对每一阶段实施的情况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措施:

1、时间保障。调节学校作息时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若遇阴雨天就改在室内进行,如:室内游戏等活动。

2、制度保障。制定大课间活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建立了领导督查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

3、人力、物力保障。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体现全面健身,融洽了师生关系。大课间活动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部分师生自制。

4、安全保障。加强安全宣传和管理,按类别划定活动区域,师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安全。

5、组织保障。学校为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加强该项活动的领导,使大课间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促进该项活动高质量进行。

(一)课题申报(20xx年3月)

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搜集相关资料,深入课题内容研究,确定课题的研究步骤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步骤

1、20xx年5月进行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全面启动课题,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份实施大课间活动方案;

3、20xx年3月份对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进行总结,展示活动成果,并进一步完善。

(三)完成结题报告(20xx年3月)

20xx年3月进行课题后期期调查分析,并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组织课题鉴定,向全市推广大课间活动研究成果。

(四)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王家夫 体育专职教师

成 员:梁丽华 刘兴杰 咸国柱

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参与活动实践过程中的开展与研究,撰写论文

(一)课题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

(二)课题小组成员系一线体育专职教师,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三)高度重视大课间活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深化新课程改革,与落实《课程标准实验方案》结合起来,具体落实到体育组实施。

(四)精心制订大课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大课间活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五)鼓励教师、学生创编活动内容,制作活动器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编室内健身操与健身游戏,弥补室外活动空间的不足,使大课间活动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

(六)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全员参加,练习密度90%;练习负荷保持在低、中强度,做有氧运动,符合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体育舞蹈开题报告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在社会上已广泛流传.由于其独特的社交功能和健身效果,已经越来越受 到大学生的青睐,高等院校学生掌握了体育舞蹈方面的知识,不但使之终身受益,还有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可为带动全民体育的开展。

体育舞蹈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并引起共鸣,使其产生激动、连想和想象,从而自觉地接受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乃至心灵深处的陶冶。它直接而生动的体现着学生深层次的心理状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具有自娱自乐、抒发情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健身美体、延长青春、赏欣愉悦、陶冶情操、认知社会、宣传教化、团结鼓励的价值和功能。它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它也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它还能防止某些生理缺陷,纠正人体的不良姿态,发展人体动作的对称性、协调性、控制能力等。

我现在颇有感受,我们马上就要毕业找工作了,接触外界也多了,然而社交也多了,在一些社交场合难免会跳跳舞啊,现在就可以很自信的接受别人的邀请了,也不会娓娓梭梭的,可以很大方的然而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所以总而言之,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

1.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可以培养礼仪旗帜和鉴赏能力。

3.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3.可以锻炼身体。

4.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1 研究步骤、方法:

(1) 查阅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料

(2)上网查询

(3)向老师请教

(4)和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2 研究工作进度

(1) 2xx年11月20日开题准备工作

(2) 2xx年12月30日前完成开题答辩,拟定写作提纲

(3) 2xx年1月30前下达任务书

(4) 2xx年3月15日前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5) 2xx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写作,送交指导老师验收

(6) 2xx年5月10日前老师写出评语交各答辩组长

(7) 2xx年5月13日-5月14日分组答辩

1. 黄永军,凌红月 《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的实践研究》

2. 李春文 《体育舞蹈教程》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 《大学生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高教研究,1992(3).

4. 杨萍,王美 《体育院系对体育舞蹈的初探》 北京体育大学.

5. 毕秀淑,彭延春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

签名: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体育开题报告

(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中学生相比而言虽然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相对的不足,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而且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趋向,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他们进去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并且大多数非体育专业学生都能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身心良好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一种良好补充形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体育课的延续,也是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不可少的途径,经常进行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使其身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行为和习惯,同时它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包括: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3.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等)

在我国,课外体育活动一直受到重视。1951年7月,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中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1小时至1小时半为原则。"1954年颁布实施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进一步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同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关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报告中要求学校体育面向广中学生,首先上好每周两节体育课,同时坚持做早操和课间操,安排好每周两次班级课外体育活动。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适当组织学生参加运动竞赛,有条件的学校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活动标准》。1979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发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在总则中把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学校体育的任务,并把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状况,通过《国家体育活动标准》的人数、学生的健康状况等作为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标准。另外,还对课外体育活动作了具体规定。1982年,教育部又发出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1992年2月,国家教委颁布实施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这一系列文件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和意义,促进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调查及对策研究》中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甘肃省庆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任然存在体育场地和基材不足、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少、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管理不到位、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高龙在《西安市民办中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情况、教师的师资力量、场地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论述了各种因素对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余海涛,薛俊在《广东肇庆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中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肇庆市7所中学的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锻炼时间次数、参与动机、活动项目以及影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肇庆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参加活动的动机和选择活动项目存在着性别差异性和多样性;而课外活动的时间少、缺少场地器材和适宜运动项目、学生身体素质差、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不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孔祥武、陈佩颖在《赤峰市红山区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中对赤峰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其研究结构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有兴趣,这是我们改善和促进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有利因素.

(一)研究内容

1.涪陵城区中学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2.涪陵城区中学体育教学设施现状

3.涪陵城区中学体育师资现状

4.涪陵城区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和项目的开展

5.涪陵城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校图书馆和internet(cnki)全文数据库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章30余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实地访谈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对涪陵区第一中学,涪陵区第九中学,涪陵区第二十中学,涪陵区实验中学,涪陵区第十八中学的部分领导和部分体育教师进行实地访谈。

3.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问卷所提问涉及涪陵区第一中学,涪陵区第九中学,涪陵区第二十中学,涪陵区实验中学,涪陵区第十八中学的相关领导、体育教师与学生。

4.数理统计法:对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5.分析法:对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一阶段:xx.10——xx.12

确定研究课题。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

查阅文献资料,弄清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研究计划任务书确立的研究内容,在分析本课题研究现状基础上,撰写出论文提纲,提交指导老师审阅。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提交指导老师审查。

第二阶段:xx.12——xx.3

文献综述。

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xx.3——xx.6

论文修改完善,定稿。

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完善毕业论文各种档案材料。

[1]梁兵.关于高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xx.4.

[7]汪海涛.论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xx.29(1):86.

[14]韩衍杰,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xx

体育开题报告

游泳运动是在我国开展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其发展程度与游泳馆的建设有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游泳馆的体制也发生了本质的变革,其主要标志是社会化和产业化,其中经营性游泳馆以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来,抚州市体育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泳馆的建设也有跨越式的的发展。

1. 有关组织管理的研究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以后,大多数体育场馆已从行政管理模式转换成企业经营模式,场馆的效益成为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游泳馆的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向群众开放度不够;缺乏有效维修与更新措施,限制了游泳馆的利用率;游泳馆建设过程中,融资方式简单,资金来源单一;游泳馆距离居民区远;抚州市的经济水平,游泳事业的发展程度还有市民的休闲娱乐方式都影响着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开放使用和经济效益。

2. 有关经营策略的研究

关于游泳场馆经营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加,普遍认为: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泳场馆的运行思路不断扩展,比较好的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体现于场馆的闲置、浪费、未能有效的开发利用,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税费缴纳较多,负担沉重等。

3. 有关游泳消费方面的研究

在运行经营方式上日益多样化,健身、培训市场蓬勃发展,娱乐、养身、餐饮等配套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游泳市场逐渐成为集体体育、娱乐、消费一体的综合市场,市场更加吸引群众消费,游泳的好处也得到更多群众的重视,游泳消费带来的积极效益更加可观,但游泳场馆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泳消费。

还有个别学者对游泳馆服务内容的开发,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建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研究的对象几乎都是一、二线大城市比较有名气的水上中心。游泳中心,游泳馆,地方城市的游泳馆很少有人关注到;二是更多的关注组织管理、经营策略和消费定价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是比较注重多个场馆的对照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找到各中心或各馆的差异和优势与不足。但是,一、二线大城市的游泳场馆,不管组织管理、经营策略、消费定价还是服务内容都存在诸多不同,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水平也是有着直接关系。而地方游泳池馆、游泳池占了全国近70%的份额来看,这些游泳馆,游泳池如何管理,如果经营,如果服务,如何创新,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较为全面的掌握目前抚州市现有游泳池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开放形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现状,梳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对策,促进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

以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新体育馆游泳馆、老体育馆游泳馆、阳光游泳池、江南春晓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为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本文拟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东华理工大学等五个游泳池的地理位置、规格、资质、环境条件、组织管理、经营模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抚州市游泳池更加规范的健康经营,为抚州市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抚州市游泳池的基本概况的调查与分析

3.1.1 抚州游泳池地理位置的分布

3.1.2 抚州市游泳池的规格参数

3.1.3 抚州市游泳池的环境条件

3.1.4 抚州游泳池的经营资质

3.2 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3.1 抚州市游泳池的组织管理

3.3.2 抚州市游泳池的经营理念

3.3.3 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对象

3.3.4 抚州市游泳池的服务内容

3.3.5 抚州市游泳池的收费标准

3.3 抚州市泳池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

3.3.1 消费者的年龄结构

3.3.2 消费者的职业结构

3.3.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3.4 消费者的体验评价

3.4 制约抚州市游泳池经营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原因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1.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收集了关于抚州市体育中心游泳馆的资料和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全面,准确的把握了该研究问题的现状,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

2. 调查法

本文拟通过问卷对东华理工大学游泳池等五个游泳池的消费者、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管理者及业内行家进行访谈。

3. 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结合excel xp分析调查的原始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分析。

4. 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以及数据统计的结果进行科学汇总和分析,得出相关的研究结果。

20xx.11.06~20xx.11.**:接受 “毕业论文任务书,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定题。

20xx.11.17~20xx.12.06: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20xx.12.07~20xx.12.26:设计问卷,撰写开题报告,制作开题答辩ppt,开题答辩。

体育研究开题报告

体育方面的研究应该要怎么写相关的开题报告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体育研究开题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已发展成为一门有着完备的理论体系,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运作方式与方法的独立学科。然而,综合实践活动毕竟又是一门与多个学科在培养目标、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与相似点,并以多学科为载体和实施途径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所以,综合实践与不同区域,不同教学资源条件下的多学科实践活动的整合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体育课及与其相关的体育活动为大多数中小学生所喜爱,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这些相关的体育活动又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户外的群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因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群体性和社会性。事实上,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体育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与体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已占据学生个体实践活动的重大份额,特别是后奥运时代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和广泛参与更是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的舞台。体育学科教学与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已经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

然而,我们又不能否认学生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毕竟处于一种自发的盲目的状态,作为一种有着完备的系统的理论为依据,有科学合理的运作模式为依托,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具体的操作方式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活动形式尚不够成熟,尚待进一步深入实践和系统研究。《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学科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特点、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点达成两学科的有机融合,使体育课与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达成两学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整合目标:一方面使综合实践课借助体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实现综合实践课相关的课程目标;另一方面又使广大中小学生借助社会综合实践这个平台,把有限的体育课教学,向广泛的校园群体活动领域和无限的体育社会实践领域延伸,使广大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达成强身健体益智目标的同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得到培养,以创新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为主导的体育实践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一整套为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体育教育教学与实践的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解决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开展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使之更好的为新课程改革服务,以成为当前学校体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课题的保障条件(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

1、本课题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杨国华(体育教研员)、贺永军(综合实践教研员)两位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将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持。

2、近年来,我县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长足发展,学校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学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课题研究占据大量内容详实的文献资料;课题组的绝大部分成员,来自体育及综合实践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相应的课题研究经验,他们熟悉课题运作方式方法,能够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本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条件。

3、课题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师大体育、政治双本科学历,曾于2007年在长春接受过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该同志是我县省级骨干教师,我市中学体育学科带头人,省、市体育“十佳”教师和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他曾任实验小学、靖宇三中体育教研组长,具有二十余年的体育教学、校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主持(或参与)多个省市体育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历,他的教学论述和文章有十余篇在《中国学校体育》、《吉林教育科学》、《吉林体育科学》、《白山教育》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极为重视,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他们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设备、人员和时间保证,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导和财力物力支持。

(一)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必然性研究;

(二)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三)对体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四)对整合效果评价的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体育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3、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是:

(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论证体育与综合实践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综合实践与农村学校体育学科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3)运用实验的方法论证和检验学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站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高度,以开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积极的态度,立足于本地区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以两学科所具有的共性为切入点,谋求两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使之实现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整合优势,最终达成两学科共同具有的学科教育目标。

突破学校体育重体育课教学轻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力图通过与综合实践学科的整合,构建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体系,引领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体育实践行为,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发挥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学科教育目标。

本课题计划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

(1)深入学习总课题相关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子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成员包括,学校相关领导、综合实践教研员、体育教研员、实验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相关统计和信息技术人员;组织开题会议。

(4)搜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筹措课题研究必须的资金,购置必备的体育实践活动所需器材,印制各种调查表格。

(二)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xx年7月)

(1)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和实验基地,对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实践活动原始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2)组织各实验学校、实验班级和学生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对实践过程获得的理论认识、方法和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在科学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得出初步结论。

(3)通过实验的方式论证和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与体育课整合的策略,形成相关理论。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系统归纳和总结综合实践与体育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写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

(2)整理有关实验的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的迎检、验收和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和转化。

预期成果:

1、形成关于农村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体系,丰富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和结构。

2、指导中小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农村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3、形成体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形成关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系统表述。

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学科专家指导:杨国华(学科专家、市教育研修院体育教研员)贺永军(学科专家、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负责课题研究体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理论及实践活动指导。

(二)课题学术指导:潘景胜(教育专家、进修学校校长)、王元德(教育专家、进修学校党委书记),负责课题理论研究与实际运作的学术指导。

(三)课题负责人:

吴岩,课题组长、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负责课题的统筹、组织实施、成果推广及与总课题组的联络工作。

(四)课题组重要组织机构:

课题组下设体育教师培训、课题实验、课题联络组和信息采集与数据统计四个小组,具体分工如下:

教师培训组:邱军、王乾、王彦军分别负责小学、初中、高中体育实验教师运动技能及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方式方法的培训工作。

课题实验组:

乡村:张建新、徐树仁、吉华、王作军、房起成、鄂润泽、仲卫军、张大伟等

城镇:杜明禧、李克军、李志刚、王宏伟、王志刚、郭永刚、胡翦飞,杨吉涛等

上述为各实验校(学区)体育教研组长、市县体育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负责课题实验活动在本学校(学区)的组织和实施。

课题联络组:杜明禧、姜永波、王亮负责课题组与各实验校(学区)及各实验校(学区)之间的联络和沟通。

信息统计组:衣冠宇、白立威、周建。负责课题项目组网页制作、区域博客管理以及负责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课题组成员:全县中小学专兼职体育教师69人(名单略),参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参与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