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范文(18篇)

小编:纸韵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工作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17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教学这首古诗之后进行的一些反思:

一、直观教学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开始上课以后,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风光图片,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发出惊叹声,读着景点的名字,表现得非常兴奋。

师: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景色太美了!

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太美了,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看到庐山的景色以后,心情很激动,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望庐山瀑布》。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在学生自读古诗、读词、认字、并且初步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之后,再次展示了庐山的配乐风光视频,孩子们再次加深了对庐山瀑布壮美景观的感受,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和朗诵古诗的激情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二、指导朗读体现层次性。

在揭示古诗题目之后,我示范朗读了一遍古诗,然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课件上展示的节奏,自己给诗划出斜线、两人练习读,要求学生根据画出的斜线读出节奏。在指名读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虽然读出了节奏,但读得有些拉调子。我又示范读了一句,并告诉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声断,气不断”,既字音有停顿的地方,但不是完完全全的停顿。指导之后,又请了一位同学来读,感觉明显好了许多。但我觉得学生读的感情还不够到位,因此,我又一次进行了示范朗读,并让大家再一次欣赏了配乐风光视频,同学们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大家在在配乐朗诵中找到了感觉,越读越好,读出了诗歌的韵味,还读出了激情。

三、一点思考。

低段古诗教学要不要讲解诗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二年级)中说:“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的理解就是低段古诗教学,不必讲古诗内容,只要学生能够诵读和获得初步的感悟即可。但我想,如果干脆不讲恐怕是不行的,因为学生年龄小,儿歌和童谣内容一般都很好理解,不存在问题,有些古诗恐怕孩子们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就像这一节课,当我问到“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李金琳同学举手说是炉子上在冒烟,令人啼笑皆非。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板书: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感悟诗情,理解古诗意思,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背诵《登鹳雀楼》。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望庐山瀑布》。认识“庐”字。

去过庐山吗?出示课件,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2、还学过李白的`那些诗?解题: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本文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隐居在这儿,所做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二、学习古诗。

1、出读古诗,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2、再现庐山美景,欣赏配乐朗读。

3、谁愿意试读?纠正字音。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讲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

5、感悟诗境。

(1)品读一、二两行诗。

a、结合书上注释理解“香炉”“遥”“挂”。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

c、“挂”字?好在哪里?边读边看课件体会。(“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景象。谁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d、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2)品读三、四行诗。

a、说说诗句意思。

b、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c、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d、重点理解“飞”“直下”,为什么用了“飞”字?好在哪里?(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之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

e、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吗?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6、体会诗人情感。

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

人的感情。(生谈感受)。

带着你们这种感受,请你们放声朗读吧。(配乐,师适时指导)。

三、小练笔: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四、小结:

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

香炉紫烟。

瀑布前川。

见感飞流三千尺雄伟壮观。

银河落九天。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网友来稿

课前透视: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银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处。

[1]黄鹂:黄莺。鹭:鹭鸶。

[2]西岭:泛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冬夏积雪,千年不化。含:从窗中远看西岭白雪,所以用“含”。

东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相关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本诗大概是他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绝句四首》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这是第三首。诗人在这首七绝中写了四种景物:黄莺在青翠的柳丛中鸣叫,白鹭在万里碧空中飞翔;西岭上千年的皑皑白雪,浣花溪中停泊的万里行舟,构成了一幅明丽清新、开阔生动的图景。描写中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通篇对仗,极为工稳,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案设计

自读。

指名读。

出示两首诗。

指导读准“爆”、“声”“除”、“苏”、“符”等字的读音。

读了两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喜庆。

师在黑板上板书:高兴。

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诗如果超过五句叫“五律”。

出示《江雪》指名读。

“径”字读音,什么意思?(生:小路)。

“万径”:很多条小路。“绝”字读清楚。

生读得特别投入。指名学生来评价,师板书:孤独。

齐诵《江雪》。

师:不同的诗歌表达不同的情感,诗言情。那么你是如何从诗中体会出这样的情感的。

打开书,细细地读两首诗,想像一下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好好揣摩揣摩。

生自由读诗。

师:古人读诗像老师这样慢慢地边走边吟,大家也像老师这样再读一读。

同桌讨论,你读了诗有什么收获?

指名回答。

出示《元日》。

什么是元日?(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呢?(阳历新年的第一天)。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

配乐让学生读诗句。(生一人一句)[m1]。

老师指导理解“曈曈日”。有三个太阳,肯定跟阳光有关。

“屠苏”是什么?(一种酒)喝屠苏是长辈们对我们新年的祝福。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读这两句。

生再次齐诵。

过渡:这边高兴,这边孤独,你从《江雪》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1:山上没有一只鸟,路上没有一个人。

哪一个字表现没有?

生:独、绝、灭。

千山万径没有一只鸟,没有一个人,让人感觉怎样?

齐读。

这一叶孤舟,一人垂钓,画面上似乎还缺了点什么?

生:应该有雪。

他在钓什么?

生1:他在钓雪。

生2:古诗常常会倒置。

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为什么要倒置啊?再读整首诗,(绝、雪)引出押韵。

柳宗元、王安石为什么而高兴?柳宗元又为什么而孤独呢?看看他们的资料,想一想。

生:王安石主张变法,皇帝同意,他很高兴。

齐诵,体会他的高兴。

生1:《梅花》。

师:小小的梅花就能引起诗情。

生2:《书湖阴先生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

老师边引导了解诗的背景,边指导同学读。

《登飞来峰》、《钟山即事》。

师:那么柳宗元又为什么孤独呢?拿出资料读一读。

交流:

在永州被一贬再贬。

空有满腹经纶,却无人赏识。

比起渔翁的孤独,柳宗元的内心更加孤独。

出示柳宗元的其它一些诗。

1、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征。

2、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3、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m1]这样的形式会不会过于注重读的形式,而忽略了诗的整体性。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点。

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难点。

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

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

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突出学生的个性感受。

五、板书设计: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赞誉。庐山的飞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开先瀑、玉帘泉、黄龙潭、鸟龙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庐山的飞泉瀑布,请欣赏)。

2、唐朝大诗仙李白50岁左右隐居在这儿,曾用诗篇赞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诗)。

二、熟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请一名学生读一读题目,然后齐读。

再说说从课题中你能知道什么?

庐瀑。

相机区别。

卢爆。

3、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5、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三、赏析古诗。

1、谷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想信同学们一定能借助字典,结合书中的注释,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点拔,评议。

(1)你读懂了什么?

(2)“学贵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读这首诗,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4、自由读整首诗,你认这哪些字或词用得好?为什么?

重点品味“生”“挂”“飞”“三千尺”

相机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诗。

秋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体会夸张的写法)。

5、指名上台朗读这首诗,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6、总结,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描绘了瀑布尽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老师也不由自主想起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2、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3、《望庐山瀑布》和《瀑布》比较,你最喜欢哪一首?说说原因。

五、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紫烟--紫色的云雾。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拓展训练。

背两首古诗。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望庐山瀑布》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会认“庐”等4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瀑布吗?我来读一首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

(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你们觉得瀑布美吗?自己读读吧。

古时候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随机识记“庐、炉、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泛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把握朗读古诗的节奏美。

2、请你打开书自己试着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3、谁想读给大家听?(读后学生自评)。

4、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好节奏。

5、自由读。

三、精读古诗,培养美感。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评价的也很到位。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要是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其中美妙的画面那该多好啊!这就需要大家细细的去读读诗句,如果再读中遇到困难,可以参看老师给出的智慧囊。

2、出示相关词语注释,请同学读一下。

3、现在就请大家参照老师给出的智慧囊,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大胆的去学习,咱们比比看谁能把这首诗描绘得最美。

4、请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说多少。

5、接下来,老师来描述,你们猜老师说的是那句古诗?

7、学生个人静静思考。(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8、全班交流讨论,结合李白的其它诗句如:“白发三千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再读古诗,体悟美感。

1、经过大家刚才的讨论,可见诗人把这首诗写绝了,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美。请你带着这种美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2、师生赛读。

3、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去观赏一下庐山的瀑布。

望庐山瀑布教案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来,咱们跟着画面好好地去游一游,看一看。(课件播放庐山风光)

1、理解瀑布

这是什么?(板书: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读准。

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吗?(指看图,像这样水流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庐山

这是哪里的瀑布?(庐山)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细心,学习就得这样,细心观察)(板书庐山,这是生字,咱们齐读两遍,把字音读准啰)庐山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欣赏了庐山的风光,觉得真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

3、导入课题

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了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板书:望)(生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好好学习这首诗。老师把这首诗也带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1、(出示古诗)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平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有什么好办法?(请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借助课外资源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法)

2、(出示带拼音的诗句)识记生字

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学习方式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板书:读正确)

3、检查。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评价语:字正腔圆、很正确、声音洪亮)

学生评,你很会倾听,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香炉峰,学写“炉”字。

你们知道什么是香炉吗?(出示图片)就是焚香的炉子。这边的山峰像不像一个香炉?(像)峰头烟雾弥漫就像香炉里生出的香烟,这就是庐山有名的香炉峰。“炉”字是要学写的生字,跟着老师一起写。(指导写)指名上台写。

过渡: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板书:读出节奏)(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谁来评评?)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1、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篇根据这首诗改写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谁最会读书,帮同学们读读(你来推荐一下,谁最会读书)

3、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读短文中的句子,你们来猜猜老师读的是哪句诗的意思。(指名说)

下面咱们换一种方式继续玩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一起读诗句的意思(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二句)

还想玩吗?男生读诗句,女生读诗句的意思。

1、逐句指导读出韵味

游戏玩完了,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生答……为什么呀?)

预设:第一句读出它的美;你读得有点美了,谁能读得更美?真棒,你读出了他的韵味。(板书:读出韵味)

第二句(瀑布很美)是啊,这瀑布像一条河流挂在山前,飞溅下来的小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串闪亮的珍珠,多美呀!

第三句(根据回答板书三千尺)这是些瀑布的什么?(高)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你量过吗?诗人李白量过没有?我想,也没有。噢,这是把它夸大了的。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板书夸张)这样一写,瀑布就更有气势了。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比它更有气势点……)

第四句(瀑布好像银河从高高的天上落下来,真壮观啦)

2、总结瀑布特点

喜欢这庐山的瀑布吗?为什么?板书:美、壮观

3、配乐读

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把这首诗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六、熟读成诵,总结学法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会背了吗?(生背)板书:熟读成诵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望庐山瀑布》,还知道了学习古诗这几个步骤,你们真了不起。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的其中一首古诗。诗题内涵丰富,点明地点和事件。本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紧扣“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了庐山的瀑布之景。仅用28个字就将庐山瀑布的动态特点等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现出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凝练,画面丰富,是学生品析词句、发挥想象、运用语言文字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这首古诗的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可能三年级多数学生已会背诵,但不一定理解诗意,对诗歌的情感体验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适当点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去与诗人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境,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3.感受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吟诵古诗吗?老师这儿有几句古诗,提醒你们在吟诵时要吟出诗味儿,谁来试试。(播放音乐,出示古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庐山的多姿面貌。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这是庐山的缥缈云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庐山的灼灼桃花。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这是庐山的幽幽高峰。

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下庐山的瀑布,谁来读读课题。(出示: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讲授】解诗题,知诗人。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诗人在游览庐山的时候写下的。)那你知道诗人是谁吗?(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三、【活动】读通古诗。

都说匡庐奇秀甲天下,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云雾,尤以瀑布名传天下,同学们想不想随着诗仙李白去详细领略一番呀。今天老师为我们的此番游览安排了三个活动,有没有兴趣呀?谁来读读活动一的要求。

活动一:读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2.小组活动。

四、【讲授】学习生字,读通古诗。

哪一组先来展示?读得字正腔圆。谁再来试试?

这首诗中藏着三个生字,谁来读一读?“紫、尺、疑”“紫”是平舌音,谁来给他组个词,(紫色……)这也就是它在诗中的意思。谁来说说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紫”

生字我们已经学好了,古诗也一定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五、【活动】读懂古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谁来读读活动二的要求。

活动二:读懂古诗。

1.读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和批注,试着理解诗意。

2.组内说说诗意,讨论不理解的诗句。

六、【讲授】说说诗意,读懂古诗。

哪一组来展示?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好像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前面的水面上。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你也来读一读。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你来读出这壮观的景象。

谁来和老师配合着说说诗意。一年夏秋之交,阳光明媚,我来到庐山,远远望见香炉峰冉冉升起了团团烟雾,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紫色的光芒……说的很好,老师似乎身临其境。

理解了诗意,诗就能读得更好,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气势磅礴的瀑布。谁再来试试?瀑布飞流直下的壮阔景象出现在老师眼前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七、【活动】读出诗境。

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呢?谁来读出活动三的要求。

活动三:读出诗境。

1.品读诗句,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场景。

2.组内选择一个场景,发挥想象,并描述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八、【讲授】想象画面,读出诗境。

谁来说说香炉峰上的场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

(1)紫烟,从哪儿来的?你能读好这句诗吗?“生”这个字被你读得很好。你也来把诗句读一读。

(2)从他的朗读中,你感到了什么?(气势磅礴)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生紫烟”这个词被你读得活灵活现。男生一起读。

(3)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突出了“生”字,从这个字你感受到了烟雾的什么特点?(有灵气)读出烟雾的灵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样的场景你给他取个什么名字?(生紫烟)。

这团烟雾是这么迫不及待地涌了出来,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远远看到的瀑布的场景。

“遥看瀑布挂前川”:。

(播放瀑布声)这川瀑布真()。(大、活)。

(1)这川瀑布真活泼。你从哪儿看出来?(“挂”)如果你是那个瀑布,你会怎么落下来?(一泻而下)你来读出这川瀑布的活泼。这川瀑布真活泼,女生读。

(2)这川瀑布真大。你从哪儿看出来?(遥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瀑布。(气势磅礴)你来读好这种感觉。这川瀑布真大呀,男生读。

(3)这川瀑布真急。从哪儿看出来?(乱)你能给他换个词吗?(飞、溅、打、砸)你觉得哪个词更好?(乱更能体现雨大和急的特点)你来读好这杂乱的感觉。这川瀑布真急呀,齐读。

这样的场景你也来给他取个名。(挂前川)。

这场瀑布落得急,哪一组来说说瀑布泻落的场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

(1)“三千尺”给你怎样的感觉,从哪里看得出来?真的有“三千尺”吗?(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直下”,是什么意思?这川瀑布落地有声,气势汹涌。师示范,谁也来试试?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你也来试试。齐读。

(2)这泻落而来的瀑布震惊了诗人,映亮了天空,这川瀑布美不胜收,来给这个场景也取个名字。(三千尺)。

飞流直下的瀑布给了诗人怎样的错觉?哪一组来说说诗人的内心感受。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看到了(飞流直下的瀑布),不禁感叹这么美的景象,难道是天上的银河!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图片)看着这些图片,想到了哪些词?(壮观,明洁,融为一体)。

瀑布如银河一样的汹涌。你来读一读。(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如银河一样清澈,你来读读看。(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如银河一样壮观。读好这种感觉。(引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场景我们取个什么名字呢?(落九天)。

真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场瀑布给了诗人奇妙之感,你觉得诗人喜欢这瀑布吗?“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将这瀑布比喻成了从九天而落的银河,真是奇伟瑰丽,美不胜收呀!难怪诗人沉醉于此了。(板书:醉)让我们带着陶醉之意再读诗题。

这川气势磅礴的瀑布让诗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谁也来望着这庐山美景来背一背?(播放图片和音乐)让我们一起陶醉于美景做一回小诗人。

九、【练习】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用你俊秀的字体把庐山的瀑布描绘出来,比一比谁笔下的庐山瀑布最好看。(抄写《望庐山瀑布》)。

这庐山瀑布的美景真是奇特,难怪诗人沉醉其中。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来吟诵这首古诗。

十、【作业】课后作业。

这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把我们紧紧吸引,课后同学们用画笔或文字将《望庐山瀑布》所展示的美景描绘出来。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望庐山瀑布》是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游览了庐山,为庐山瀑布激荡磅礴的气势所激发,以其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描绘了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强烈的热爱之情。

品读感悟,体味诗情。

1、(课件播放:静止的瀑布画面),你能看着这幅画,再读读这首诗吗?

2、请你做小小诗歌评论家,李白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词写得特别好,你特别欣赏?(在学生的欣赏中指导美读)。

对于三年级学生,理解诗歌并不是惟一的目的,让学生真正进入诗境,就必须让学生去用情赏,用心悟。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启发引导。

生:把在红日照射下变成紫色的云雾描写成仿佛从一个顶天立地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化静为动。

生:“挂”,通过一个挂字告诉我们瀑布犹如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师:你们真了不起!还有要补充的吗?

对于学生的鉴赏,只要是经过他们深思的,带着他们感悟的,教者都应该予以肯定,让他们评价开去,这样学生精彩的理解才会多元呈现。

生:李白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已经深深陶醉了,他被震撼了,在大自然的美景面前他无话可说。

生:他可能在想:这仙境般的景色怎么会在人间出现。

生:他可能在想:人间居然有如此神奇的美景。

生:他可能在想:庐山你好美,我好爱你。……。

开放的问题,引来学生多元的思考、多元的答案。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同时,他们已经体味到了祖国山河的美丽,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体会到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感情及心理。

在学生深入感受到诗情诗意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再次美读,学生的激情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体会李白诗歌想象的神奇、大胆过人的夸张、酣畅淋漓的文字、豪放飘逸的诗情,从而更有激情地朗读。

广东中山菊城小学 潘 芸。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悟结合。

新授课。

一课时。

课件。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习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瀑布香炉疑问紫烟流水银河抽烟。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1、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着重体会“疑”的精妙之处。孩子们的解答让我惊叹不已。请看实录:

师:同学们,“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

生:怀疑是银河从很高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生:好像是是银河是从很高的天上落下来。

师:你说得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不用“像”而用“疑”,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像”是好像的意思,“疑”是误以为的意思。

生:“像”说明作者知道不是银河,只不过是像银河。而“疑”说明作者还没有肯定是不是银河,可能是银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作者还没有弄明白,因为瀑布太壮观了。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壮观,会让人误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

生:说明了瀑布非常有气势,看上去还以为是银河是从天下落下来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一个“疑”就让我们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多么精妙的一个字啊!这就是大诗人的出色之处。

2、  且看教学这首诗的导入颇有气势。自我臭美。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读。

师:说说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白也诗无敌”是说李白写诗是无敌的。

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说李白写诗时,下笔就惊动风雨,写成以后读起来让鬼神都哭泣。

师:真的这么厉害吗?我们还是从他的诗中去寻找理由吧!

生:我从“青天削出金芙蓉”中体会到了,因为他把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来的金芙蓉。

生:我从“吾将此地巢云松”体会到了,他说要用白云和松树做巢,真是不可思议。

师:没有什么,他看上去就不是个人。

生:他是个神,是仙。

生:怪不得人们称他为“诗仙”。

转载。

望庐山瀑布教案

1 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

3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庐山瀑布景色的感受和对古诗的理解。

4 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1 幼儿有感情朗读古诗。

2 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3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自制贴图画。

一、观看图片,自由表达欣赏的感受

观看的图片是什么风景?喜欢这些吗?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觉?

用完整、连贯的话来表达,根据幼儿的回答,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的词语。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并且知道大自然之魅力。

1)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讨论:听了这首古诗有什么感觉?

指导:这首古诗中说了什么?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还是不明白?

三、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采用互助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字、词、及古诗的含义。

(1)生生互动

幼儿互相讲解,让幼儿都可能浅显的听懂、理解。

(2)师生互动

1)听取幼儿理解的情况下,帮助幼儿详细解释不懂之处,让幼儿更清楚的明白。

2)自制贴图画,请幼儿完成图画。

四、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朗读古诗。

通过感受音乐和图片的相结合使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之中的美景。

1)欣赏音乐

2)随着音乐朗读古诗。(模仿古人学堂念书)

五、绘画《望庐山瀑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自由发挥,描绘出庐山瀑布美景。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在孩子们提起对古诗的朗读兴趣时,没有很好的反复朗读练习。在使用贴图画时,有些局限了孩子的想法,应该大胆的让孩子自由的发挥,开拓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让他们有无限的空间去开拓思维,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图。让他们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小百科: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望庐山瀑布教案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随着市小语会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株洲市的二年级小学生均可以背诵二十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背诵,但是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1、 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在本课设计时,吟读古诗是贯穿全课的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多次试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达到初步感知诗意的目的;接着让学生根据诗句想画面,因势利导学生逐句品读古诗,准确把握诗意;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诗人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再次深情吟诵。当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了较深刻的感悟,再引导学生向传统的吟诵形式挑战创编其他新颖的古诗朗读形式,既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又在潜移默化一种背诵古诗的方法,同时学生再次愉快地与古诗握手,又一次细细地品味诗中的古韵。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了风景优美的瀑布所在地庐山。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他们对于古诗中的画面都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说出一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画面边理解诗意,过渡无痕,如行云流水,学生对诗意的探究却是水到渠成。当孩子们对瀑布充满期待时,再展示声色并举的瀑布图片,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站在瀑布前的吟诵如痴如醉。全课老师恰当的语速,优美的态势,动人的音乐也让课堂古味盎然。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完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学生已经喜欢上大自然这道壮丽的风景了。教师趁热打铁推荐并绘声绘色地范读现代作家叶圣陶写的《瀑布》,激发学生搜集、背诵其他关于描写瀑布的诗文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积累语文素材。

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3、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4、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体会古诗意境。

(学生)查找李白的资料,积累李白的诗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一个。《瀑布》资料每生一份。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

1、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2、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

3、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4、 师述: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齐读诗题,书空瀑字,理解望字。

2、交流资料,了解李白。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 师述: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2、学生多次试读。(请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 师述: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诗意所联想到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随机板主题图。)

3、 学生多次朗读,不断增加脑海中的画面。

4、 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五)再读古诗,领悟诗情。`

1、 展示瀑布的景观,学生即兴描述瀑布的形状,激发学生热爱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

提问: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

3、换位诗人,再读古诗。

请学生带动作表情读古诗,读出诗人的情感。

(六)唱读古诗,细品诗韵。

1、 师述:瀑布雄奇、壮丽,李白的诗同样气势磅礴,耐人寻味。一首好诗不仅可以反复吟诵,还可以谱曲歌唱,变着花样诵读。

2、 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新颖的古诗读法。

3、 学生展示个性化读法,欣赏《望庐山瀑布》的歌曲。

(七)延读《瀑布》,引导积累。

1、点拨古诗的重要学法:反复吟读。

2、拓展延读《瀑布》。

(1) 师述:瀑布是大自然中壮丽的景观,古往今来,不只是李白,还有许多诗人作家看到壮观的瀑布都挥毫泼墨写下了一篇篇好文、好诗,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首叶圣陶老爷爷的新体诗。

(2)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之诗中画面。

(3)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背诵。

3、布置课后作业:找找关于描写瀑布的其他诗和文读一读,背一背。

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结合教材的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是:认识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

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并把自己的好方法告诉大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主动质疑,积极释疑,品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思维的空间,自主感悟、体验。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有:做游戏读词、同桌评价、朗读、小组讨论、想象等。

(见教案)

板书设计:

挂 图

望 庐 山 瀑 布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