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题目(实用21篇)

小编:琴心月

通过分析范文的结构和逻辑,可以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写作内容。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它们兼具思想性、观点性和表达性,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中职美术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中职院校美术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程式化的,教师详细讲解视觉对比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对学生积累色彩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会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改进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重视和强调色彩教学。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或谈话、问答的方式为学生介绍色彩来源,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应用实际案例,这样学生理解的难度也就有所降低。

2.优化教学模式。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美术色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实现色彩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指导和启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此外,教师应该注重转变自身的身份和形象,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之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疑惑。教师在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同时,还要提升其技能水平,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色彩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写生、观摩、实验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和理解色彩的同时,也领悟了色彩规律,进而强化了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色彩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3.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为了使中职院校美术教育发挥色彩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美术专业中,色彩静物写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与素描一起构成了主要的专业学习内容。色彩静物写生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学生只有全面、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色彩静物写生之后,才能有效地应用相关色彩理论。学生在临摹时,静物处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并保持静止的状态,这样学生掌握、研究、认识和观察静物时会更加方便。对于绘画初学者来说,这是锻炼基本功的最佳途径。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方法和观察方法之后,就能够简单认识色彩造型规律。静物画的绘画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静物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训练课题的形式,教师还应该注重体现其艺术创造空间。在色彩静物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和表达,能够有效地培养自身的视觉感受能力,将自身的感情和思想赋予事物,这样才能体现出色彩静物画的价值。

要想有效地提升中职美术教育质量和效果,教师就要提高对色彩教学的重视程度,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基础,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增强色彩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吴玲.当代中职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商,2015(52).

[2]白云.中职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策略探讨.才智,2013(35).

[3]官水凤.试论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美术教育研究,2014(12).

[4]李璐.关于中职美术的色彩教学.中国校外教育,2013(25).

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成果是衡量个人、团体乃至地区、国家的美术教育学术水平,是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具体他说,论文的撰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1.1取得社会效益。

通过美术论文的撰写,得到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广成果,以达到转变美术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等目的。

1.2成果共享,促进交流。

在论文表述中,提供了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其他研究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进行美术教育的研究,也有利于美术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1.3提高研究水平。

在论文表述过程中,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以及把某些美术教育现象上升为规律或理论,既促使了研究的深化,又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或新的事实,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1.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论文表述的过程也是提高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过程。

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探讨和研究,美术教学能变得更好更顺利,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那么就一起来欣赏下面三篇美术教学论文吧!

“写意”造型对中国画教学问题的探讨【1】。

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其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贯彻落实。

这些问题的继续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为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

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

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

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

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

“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

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

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

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

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

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

启美启智启德启信【2】。

一、启美启美,即是引导学生欣赏美、理解美,进而最终能够创造美。

对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传统绘画、雕塑作品的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欣赏可以增进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学中的技法训练则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美术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

如讲《生活与设计》这一节时,谈到服装设计,我特别联系了中学生的服装设计——“衣服是无声的语言,它随时向别人传递着你的身份、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同学们正处在充满活力的学生时代,因此,服装应当能体现出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耳环、戒指、美容化妆等成人的打扮暂时还不适合同学们。

不是有人说,青春就是最好的化妆吗?”同学们笑了起来,下课后,原来佩带饰物的同学悄悄把饰物摘了下来。

二、启智启智,即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记忆画和想象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

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

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三、启德德为立身之本。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四、启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

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

因此,选择实施成功教育、快乐教育就应成为每节课的总体构思。

数年来,我一直坚持每节课结束前的好作业评点,只要是有可取之处的作业,都可以得到展示、表扬,使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3】。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

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

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

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

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

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

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

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

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

真使人意想不到。

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

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

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

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

再刷刷几根头发。

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

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

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

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象,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

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

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

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

他想画这个场面。

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

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

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

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

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一次我带着孩子参观盲童学校,那儿环境清静,一尘不染,绿树成荫,真如到了一座大花园,看到盲童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处处有人照料,健康愉快地成长。

更使孩子们惊奇的是他们还能以手代目,进行雕塑,刺绣等艺术创作,甚至还能学习推拿医疗技术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在祖国的怀抱里,残废人生活幸福,使孩子们很爱感动。

中职美术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地方乡土资源有机地整合进自己的教学,是对课程资源必要的扩展、延伸和补充,能够解决我国美术课程资源结构单一、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的现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们应以本乡本土的媒材为载体,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使美术课堂和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农村;美术教育;乡土资源;丰富课堂。

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文化的限制,很多时候美术课程无法被充分利用、实施,使学生享受美、创造美受到了阻碍。在我读小学时就根本记不起有美术课,隐隐约约记起有美术课时已经上初中了。那时的美术课对教师来说就意味着一块黑板,几支粉笔,对学生来说,也仅仅是铅笔加橡皮和图画本罢了。如今,农村的学习、教学条件和城镇已相差不了多少,更是多了乡土资源可利用。我认为这是农村教学的优势,只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将会魅力无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文本教材断然不可缺少,但我们决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之中,而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探索、学习、创作。我个人认为的确如此,“美术”其实就是生活的缩影,应该是“我手画(制、贴、作……)我心”。农村学生相比城里的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他们和大自然靠得最近,对生活的感受较深刻,了解“审美的第一材料”也很丰富。如果美术教师能恰当地开发和利用那些有利资源,将对促进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以及实现素质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充分利用大自然这本活教材,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会利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去观察、去体验。大自然的景象千姿百态,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创作对象。如通过看那“锄禾日当午”辛勤劳作的农民(其实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感受劳动美(多时可亲自参加);听那树林里“百鸟朝凤”感受自然美;观察“水中月,雾中山”,欣赏山水风光美……在教二年级《和妈妈在一起》一课时,我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领学生到离校不远的小河边去上课。河滩上遍地都是粘性强、可塑性好的红浆泥。我先教学生自己动手采泥、摔泥,因为摔好的泥才有可塑性,然后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玩泥,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恰巧沿河有一老人在放羊,其中就有两只母羊和它们各自的小羊羔在一起吃草,小羊羔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躺下打滚,真是其乐无穷。趁此机会,我便指引学生画面就在跟前,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赶快捕捉住创作灵感。有些学生已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经过我的指导、大家激烈地讨论后,他们很快便动起手来。不一会儿,每个小组就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作品:猪妈妈安祥地平躺着,四、五只圆滚滚的小猪崽正在哼哼着抢奶吃;吃饱的羊妈妈安静地和小宝宝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不停地反刍食物;劳累了一天的黄牛妈妈正细心舔着小牛犊;鸡妈妈则率领着孩儿们在草丛中觅食;驴妈妈喝足了水正在含情脉脉地望着狂奔乱跳的小毛驴……我简直被孩子们创作的一个个“奇迹”陶醉了。在农村,自然景观气象万千、五彩缤纷,教师只要善于捕捉,恰当引导,就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又能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定西是全国干旱的地区之一,但盛产马铃薯,有中国署都之称。当地老百姓习惯称马铃薯为洋芋。从商业或实用的角度看,越规则一致的洋芋越受人欢迎,个别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营养不良或受虫害等因素导致成为奇形怪状的洋芋往往受人鄙夷,市场上不会被收购,但就是这些“坏”洋芋,却有奇妙的艺术效果。我充分利用洋芋资源设计了《丑洋芋不丑》一课。洋芋是定西人的命根子,定西农村的孩子对洋芋是很熟悉的,他们跟着家长种洋芋、收洋芋,几乎每顿饭不离吃洋芋,学生对洋芋的感情是很深的,他们在以前已学过泥塑等造型艺术的知识,已经有了造型设计和创作的基本能力,本课试图把洋芋的自然造型和雕塑的基本原理与造型教学相结合,营造问题情境,通过启发生成,使学生完成具有创意与美感的洋芋造型作品:小猴浓浓的母子亲、机灵的小老鼠上灯台、威风凛凛的小猫、憨憨的小狗、笨笨的小猪、可爱的小白兔、嘎嘎叫的小鸭子、啄尾的小鸡……真是让人拍手叫绝。这些动物形象都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只要教师善于发动学生,激励学生,在农村可供美术创作的材料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树叶粘贴、布毛线娃麦秆、雪娃娃、苹果摆的猪八戒、蛋壳人、泥塑、土墙上的家园玉米棒树根、各种蔬菜瓜果、妙趣横生的花石头、植物籽粒大聚会等都是美术创作的好材料。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许多散落在民间的艺人载于册中。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有许多鲜为人知却极具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如陶器、根雕、木雕、砖雕、石器、古庙彩绘、秸杆编的工艺品、瓷器烧造、剪纸、皮影、刺绣等,这些农村艺人所制作出的艺术作品观赏价值远胜过城市工厂批量生产的东西。我们可带领学生直接到烧瓦烧罐工场参观,或专门请民间艺人进行指导、示范、讲解,也可以收集民间剪纸、鞋垫、虎头枕儿、虎头鞋、莲花帽、针插儿、少数民族服饰等,让学生看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它。”农村的生活较落后,却很朴实、自然、美丽,也很丰富。一颗热腾腾的洋芋,便可体会人间真情;一脸错综的皱纹,便可通晓人生沧桑;一句土里土气的问候,便可感知人对人的真诚。山沟沟里两腮泥巴脏兮兮的玩童,茶炉旁他道你短、你说她长的老两口,年青人麦浪深处嬉笑俏皮的的花儿腔……谁说这不是艺术创作的好素材?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很好的教学手段。笔者提倡让农村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农村学生都能在美术课上流露出童真、童心,创出个性、特色。

中职美术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在美术教学的领域里,评价的作用很重要,《美术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美术课程评价,以保证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

现在“评价”的意思已经从原来的“比较”扩展到“反馈-矫正”,又到现在的“反思”。这说明评价是不断地发展进化的,评价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改进工作之中。

如今对评价的概念有着诸多版本,在此我们暂时把它的概念归属为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

再说美术课程评价,它是对课程的某些方面或其总体的价值给予评定。具体到课程评价活动中,美术教学的课程评价对学生引导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在新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老师要注重少年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使美术活动所必须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着眼于儿童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评价目的,我们要树立一种全新的美术课程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活动中的表现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式。因此我们评价学生不应该过于看重他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强调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强调他们在课堂上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1.多元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过程,顺利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潜能加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教师应该提供有益的反馈。同时,老师要求家长和社区对学生在课外的表现进行评价,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多元评价重视收集学生日常的表现和教师指导的情况,以及课堂学习的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多元评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体系构建不仅包括对课程、教材以及教具等各种构成因素的评价。

美术学科的教育评价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质量监控和导向,更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重激励、重发展、重创造。

2.多元评价对美术课程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术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因素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发展,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个体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教学评价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敢转变观念,家长都以学生画得好坏来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所以就出现了评价的相对滞后。老师由于受到家长及社会的评价压力,对学生的美术评价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念。

观念一:(传统评价)大部分教师都认为美术评价就是评学生的习作优劣,课堂上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既打分或优、良、及格、不及格等,学生被评分数高的就开心一点,但不知自己的习作好在哪儿,被打及格的同学也不清楚习作差在哪儿。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了,特长发挥不出来,美术作业就流于形式了。如果教师把美术教学的形式转化为活动形式,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使学生学习有激情,随着激情转化为成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给予学生鼓励,满足他们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以一种开放的、现代的艺术眼光去看待和品评。让学生能自信面对每一件事,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观念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每一幅习作,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造型准确等为标准来评判。这样就抑制了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同时传统评价也有形式单一的缺点,因为它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定反映方式。我们老师就是要把美术教育定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人类发展的首要任务来完成。为此,教师要科学地看待每一个同学的作业,不要按照“像与不像”或哪里的颜色没涂均匀等来评价。相反要用肯定、赞美、鼓励的语言来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多么的了不起,每一幅作业都各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做法就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而是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

观念三:(单一评价)老师在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评定时,只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即让老师出一个考试题目,学生画一张来交)的做法,是不好的。因为这样做不仅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同时也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要让学生不仅学到会画,更要学到会欣赏,分辨别,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基于上述的错误观念,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得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尤其重要,我们要让评价成为连接教师、学生、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学生有兴趣学,学得好,学得久。真正让评价成为美术教育的坚实基石。

美术教学论文

这是由论文的性质决定的,美术教学论文的价值就在于正确地剖析美术教育现象、发表美术教育教学坟革意见、揭示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研究者有开阔的视野、系统的理沦基础、扎实的实践经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这样才能使论文的理论对美术教学实践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指导性的意义,才能真正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客观性。

论文的客观性的要求是与科学性紧密相关的。论文的客观性要求研究者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周密地考察研究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因为往往会有某些调研材料与原先的设想、主观的愿望并不一样。但作为研究者必须避免一切主观臆断、以偏概全以及个人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

2.3创造性。

论文的创造性要求也是由论文的性质决定的。论文的价值在于揭示美术教育领域中的种种本质和规律,所谓“揭示……本质和规律”就是要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规律,揭示前人尚未承认的本质。所以,论文的本质就在于突破和创造。也就是说,写论文是要有勇气和服识的,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敢于向传统和习惯势力提出姚战,要能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新思想、新理论、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开辟新的研究空间,不断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要在美术教学的某个方面提出一个新的见解,实属不易,至于要在美术教学领域中有重大发现或提出带有全局意义的新观点、新理论,就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光有勇气和胆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基础。

中职美术教学论文题目范文

当今中职美术色彩教学存在这同质化严重,中职生色彩观察力不足和艺术创作力匮乏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中职院校的美术老师大多是从师范院校或者同类专科学校毕业的美术特长生,他们接受的严格的科班教育,而十多年的专业学习造就了他们美术专业知识非常扎实,但是师范教育能力有所欠缺。反映到中职美术色彩教学中,美术教师对于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水平认识不够,开展的素描、色彩等基础教学课程千篇一律,缺乏足够的创新知识点,不能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结合。反映到中职美术课堂实践中,很多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式多样的美术课程都沦落为美术欣赏课和理论研讨课,中职美术老师缺乏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中职生将美术色彩教学变成了绘画临摹和创作照搬,往往出现了色彩教学成果千篇一律,学生的色彩创作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1.2中职学生的色彩观察力匮乏。

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重点是培养中职生的色彩观察力,调动其色彩创作的创新力,有效掌握色彩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色彩创作。我们的中职生面对繁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很难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美术色彩学习中。而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差,也造成了他们很难跟上中职美术老师的教学进度,对于艺术大师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线条勾画、明暗度运用都缺乏直观的认识,很多时候只能是仅仅停留在对于色彩绘画的视觉和知觉认识上。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也容易造成中职美术老师只是注重静物的摆放,缺乏有效的色彩搭配,更不能有效诠释互补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中职学生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引导,不能对于美术作品做出正确的色彩判断,在艺术创作中不能有效表达色彩关系,缺乏足够的色彩观察力。

1.3中职学生的艺术创作力匮乏。

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是发现色彩、欣赏色彩和创作色彩的过程,它对于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和创新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中职生作为中职美术色彩教学的主体,理应享受个性化教学服务和艺术创作力指导的教育。但是,我们的很多中职美术老师没有摆正自身的教学地位,对于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没有清醒的认识,往往屈从于中职学校领导和专业课程教师的压力,中职美术色彩教学成为走过场,不能将课堂教学中的色彩知识运用到艺术创作之中。很多中职美术老师对于美术教学没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不能通过色彩的结构重组来引导中职生进行创作提炼和思维创新,限制了学生对于更深层次领域色彩的尝试,个性化创作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艺术创造力极度匮乏。

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8、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2、艺术院校国防教育特色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3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精神气象。

32、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3、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及其对策--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34、大学生艺术类慕课课程学习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35、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

36、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37、艺术院校团体辅导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3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39、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0、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

41、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评价研究。

42、浅谈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43、让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44、谈谈《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45、浅析初中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6、人文素质的美育诠释--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内涵研究。

47、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48、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

49、幼儿园多媒体美术教学实例探析。

50、以西方现代设计史为例探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

教学论文的题目

3、纳米结构zno研究状况。

4、纳米尺度中的量子力学。

5、由相对论的创立看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6、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思想体系探讨。

7、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8、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9、计算半径为r的球的热传导现象(热学及统计物理学)。

10、用麦克斯韦方程组讨论晶体双折射现象(电磁学,光学)。

11、用傅里叶变换计算(单缝、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光学)。

12、论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

1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flash/authorware)。

14、激光全息实验的设计(光学)。

15、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探讨(物理学史)。

16、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17、简易稳压直流电源设计。

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8、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mooc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2、艺术院校国防教育特色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31、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精神气象。

32、论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33、高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及其对策--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34、大学生艺术类慕课课程学习现状抽样调查研究。

35、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生深度学习研究--以“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为例。

36、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37、艺术院校团体辅导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38、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39、大理定制教育的实施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质性研究。

40、高职院校艺术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

41、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教学艺术评价研究。

42、浅谈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

43、让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44、谈谈《再塑生命》中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45、浅析初中艺术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46、人文素质的美育诠释--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内涵研究。

47、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

48、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艺术。

49、幼儿园多媒体美术教学实例探析。

50、以西方现代设计史为例探索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翻转课堂。

51、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探索。

52、构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体艺特色示范校。

53、改进美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

54、用影视艺术启发教育者思考。

55、如何让少儿艺术培训回归教育本身。

56、青岛学生美育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57、河北民间美术现状及引入高校教学的思考。

58、高职院校艺术类教育培训研究。

59、东北地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研究。

60、论翻转课堂与环境艺术教学。

6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当代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新思考。

62、浅谈鼓励教育在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63、“互联网+”时代艺术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64、浅析当前高职艺术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发展制约。

65、网络新媒体对艺术类课程教学影响。

66、高等艺术院校在线课程开发的趋势研究。

67、浅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少儿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68、重视艺术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

69、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

70、美术馆美术教育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案例开发。

71、重建诗性主体: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

72、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73、视觉文化的视角: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叙事策略探究。

74、职业学校教育不能缺少积极语言。

75、关于艺术团训练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

76、绘画艺术介入高职院校团体心理辅导初探。

77、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79、构筑教学楼外部环境的公共艺术设计。

80、艺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定位与对位思考。

82、论素质教育视阈下艺术生的心理关注。

83、谈新政策下的广播影视类专业艺考热的理性回归。

84、卢梭的消极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新探。

85、高校舞蹈教学融入多媒体教学研究。

86、美术治疗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87、论中国现代美育思潮的理论起点与历史困境。

88、虚拟卡通教师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研究。

89、论当代美育实践:艺术与生命教育。

90、当代网络环境下的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1、“三力”与媒体并驾打造情境艺术课堂。

92、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93、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94、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95、美育不能局限于审美教育。

音乐教学

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4、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6、互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8、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10、小学音乐教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

11、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情感教育的巧妙渗透分析。

12、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

13、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14、小乐器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15、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

17、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18、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9、基于互联网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个案研究。

20、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1、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索。

22、试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24、论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5、信息技术让小学音乐教学充满魅力。

26、优化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究。

27、用器乐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旋律。

28、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活小学音乐教学。

30、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2、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

33、浅谈电化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34、电子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35、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36、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39、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0、翻转课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41、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

42、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43、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45、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46、多元化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47、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初探。

48、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49、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50、浅析互联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推动作用。

美术教学论文

小学生的最大特质就是,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力可以说是“天然去雕饰的”,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学理念所看重的,下面是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的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对情感渗透的具体操作方式展开论述,希望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渗透;教育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

理智感是人们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过程中,因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生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画和为什么这样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无形中增加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绘画技巧,不能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对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知识的传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论道德,利用美术教材的优势,借助时间的灵活性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优势,运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时,不断熏陶审美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创造美。

2.情境教学,培养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聆听,“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元素产生关联性与感悟,不利于培养美、创造美所需的条件。例如,学习《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小鸟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花朵和鸟类的特征,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语花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感受,教师开始讲述本堂课的关键,即如何绘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怎样让花朵更加有层次感,怎样让小鸟更逼真,表现出飞翔的张力。但是该怎么样才能画好线条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在一张大纸上标上不同的汉字、数字等,让学生用黑色的线将相同的数字连接起来,用黄色的线将相同的汉字连接起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表达美术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跃然纸上的过程,进而感受到愈发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如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笑脸,表示空气环境良好;有的学生在小鸟的脸上画上泪水,表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找不到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收获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感悟与生活阅历。

3.实践活动提升审美水平。

美术教学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本领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将心中所想、内心所感表达出来。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泥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纳入到课堂中来,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样的物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文化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更为全面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小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间接提升审美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将情感渗透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鲁雅婕.人教版与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在中学德育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德育方法和手段单一。在评价学生的德育成绩上,没有采用新课改要求的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用考试分数来衡量,这是非常不合理和荒谬的。古板的德育方法和评价方式,忽视了初中生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逆反,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初中班主任不应限制自身的教育方法,多跟学生沟通,多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如果频繁地组织活动,使活动流于形式,失去它本该有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好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1.充分利用新课改提供的机遇,更新德育内容。

新课改的目的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因此,初中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好新课改创造的条件,改变原有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更多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初中班主任应更新德育观念,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开展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清洁工服务站,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体验清洁工的脏和累,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乱丢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做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等。

2.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

新课改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要求班主任教师必须改进德育方法和德育手段,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强调的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对应的教学手段。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务必要针对初中生的思想实际,避免形式化、简单化的教育。将理论教育法和实践锻炼法等进行结合,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德育方法和手段,科学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3.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

初中班主任要认识到新课改的大背景,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时代的网络手段,借助网络的力量,创新和发展德育,探索德育在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网络与其他德育资源间的关系,构建网络互动平台,使班主任与学生实现网上、网下都能互动,构建网络平台的德育体制。学校要加强德育网络建设,准确把握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征,全面积极地引导学生吸收正能量,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

4.班主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初中班主任自身的素质要跟上新课改的要求,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中学德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与德育相关的教育理论、心理理论、社会学等知识。最后,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学生面前,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提要求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班主任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开拓德育精神,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新课改的教学大背景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有之前传统教学留下的问题,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利用好信息时代的手段,多了解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

随着美术教育被纳入总体教育改革体系,我国中小学美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自《全日制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起,美术课程正式进入了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使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得到相对完善。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新课程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内容,拓展其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教师。尤其,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一些旧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2新课程体系下美术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应试教育大潮与素质教育实施之间的分歧。

第一,“应试为大”的观念在小城市仍然具有统治性的影响力,从学校到家庭,从校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几乎全是功利主义教育的推动者和信奉者,美术教育仍然摆脱不了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的尴尬地位。始终是高中课程中的鸡肋,学生心目中万年不变的副科,成绩好的学生纵然想学却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完成,而成绩差的学生连主课都学不好,对美术更是不抱兴趣。第二,部分学校开始狠抓美术教学,旨在培养数量相对较少的艺考生,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走的却还是应试教学的路子。基于艺术类高考近年来依旧火热的现状,这种情况在各大中学开始普遍化。因为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故而所实施的美术教育只是单调的纯技能性的训练,实践教学完全压倒了认知教育。尽管有时也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但到底还是忽略了美术教育本身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能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真正功能。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仅具备基础的绘画技巧,而没有健全的审美意识。这就好比一个人学会了电灯,却不知灯火的功能意义。我们所追求的美育理想,如美国艺术教育家马丁杰史逊在其《创造性》中所说的:“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很遗憾直到现在,不仅未能实现,还任重道远。

2.2新课程实施所需课程资源的匮乏。

在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的体系下如果没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做保障,恐怕也是很难达成的。课程资源在硬件上主要包括可供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所需的美术教学设施和设备,如专用的美术教室及设施、美术活动必备的材料和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可供学生使用的电脑等。硬件课程资源还可以被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师备课所需的资料资源,如美术理论书籍、美术作品集、美术杂志、美术音像资料等;校外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可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公共文化设施,如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或私人博物馆等,当地的文物资源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如建筑、园林、公共雕塑、自然景观等。软件则指的是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格,专业才能突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美术师资。现在在小城市的很多中学特别是乡镇中学,没有相应的美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美术器材,没有可供学生浏览的图书资料室,甚至连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临时兼任,使得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而城市本身也并没有建立图书馆、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必需的公共文化机构,导致城市文化气息淡薄,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学生们在校外环境中很难得到熏陶,这也不利于中学生美术素质教育的开展。

2.3课程设置与美术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性矛盾。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许多门类,新课程体系下中学的美术教学包括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内容的设置,无疑要求美术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且随着时代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美术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促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但是在现实情况下,中学一些美术教师思想上松懈,在教学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空洞。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根据实际情况,动不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虽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多媒体依赖症。授课形式被单一化,仅依靠视觉传授,忽视了抽象理论的讲解和手动示范,让美术课堂的传统流失殆尽。三是统一机械化。美术课是强调个性的学科,一些教师喜欢“标准答案”,整堂课都是一言堂,从而否认学生的思考结果和创作成果,致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四是定位不清。一些教师认为美术教学教无定法,可以随心所欲,因此上课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等这些原因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倦怠的情绪,严重影响了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3.1让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美术教育可以振奋人心,激励人的崇高情感,发挥创作想象,使人得以辨别社会的美丑现象,培养道德情操并提升人的境界。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教育改革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优化这个考试,使考试科学化、合理化;不是要取消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评价制度,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还应该包括道德、责任感、人文精神等方面。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美的熏陶、创造性思维、丰富的审美感受、高雅的生活情趣;素质教育则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展现的舞台。我们的美术教育需要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等多方面来进行教学,使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3.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注重与时俱进,鼓励并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做到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下有几点意见:首先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期美术教师师德风貌,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要做到热爱学生,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多鼓励多引导,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利用美术教研会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提出问题,指出不足,互相交流观摩经验,为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老师了解不同年级段的教学情况,使美术的整体教学更有连贯性和针对性,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紧凑、更有实效。最后还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激励同行之间不断学习、相互促进。进一步深化教研力度,在研讨过程中,以教学中一些现实的问题,相互交流学习,使每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3.3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高中美术课的有效教学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感的激发。如何在枯燥的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其一,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填灌”,改以“启发”为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进行讨论,而且,不要在当堂就给出答案,而告诉学生,答案会留到下一次课揭晓,他们要做的就是利用课余时间来思考和寻找解答。这样会使课程变得更有意义。第二,“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远比答案更有价值,掌握了方法,学生才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第三,教师应在课堂上注入更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和元素,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美术课的亲切感,并多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表述方式,这样,学生会对美术课备感新意,自然会喜欢起置身于美术课堂的感觉。而且注意书本内容能否实现对他们实际生活的改变,如对色彩的理解和认识能帮助他们今后改善对自己的房间布置、着装打扮,让学生真正从心底爱上美术,爱上美的生活。第四,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尽量简化教学环节,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的“诱导”其实就是强调对教学思路的把握,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又快乐地学习。另外,在美术教学中,还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衔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最后,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做到并做好实践和理论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刻,也更有自己尝试的愿望。在班级中如果发现在美术上有着特殊禀赋的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开发其潜力,鼓励并帮助其将自己的天赋全面展现出来。

新课程体系下小城市中学美术教学作为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不断修剪、培植和浇灌,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紧随并跟上在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上已经走在前面的城市地区。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

3、论音乐表演中的创造性。

4、浅议音乐治疗。

5、论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诊。

6、探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取向。

7、浅探“轻声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8、浅谈声乐学习中的正确发声方法。

9、简析傣族舞蹈的审美。

10、浅论歌曲演唱二度创作。

11、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12、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13、谈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4、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15、舒曼“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在其作品中的呈现。

16、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17、时代的音乐审美差异对和声运用的影响。

18、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论音乐对服刑人员的教化作用。

21、论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22、论音乐教育协同理论在中小学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23、论音乐教育中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24、古希腊音乐中的古今之争:普鲁塔克《论音乐》研究。

25、汉斯立克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影响:研究与反思。

26、马勒《大地之歌》和声研究。

27、论音乐欣赏教学中对立统一理论的体现和运用。

28、论音乐剧《蝶》的艺术特色与美学追求。

29、论音乐接受心理。

30、古典主义时期声乐艺术反映出的情感论音乐美学特征研究。

31、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

32、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

33、创造的创造。

34、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体系的逻辑考察。

35、论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拓展。

36、论音乐教育网站的功能与意义。

37、论音乐选秀节目中的音乐。

38、上海音乐学院女声合唱团案例研究。

39、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研究。

40、论音乐对电影叙事的构建。

41、论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

42、论音乐在现代人身心疾病治疗中的辅助功能。

43、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4、论音乐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

45、论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46、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

47、论音乐听觉在声乐钢琴伴奏中的作用。

48、论音乐题材纪录片的主题。

50、论音乐艺术的功能。

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乡土美术资源古建筑地域特点校内资源传统节日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或称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可有可无。可以说,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历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应该重视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在稳步发展中实现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我国教育部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老师”。在新课改目标下,要更加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具体方法的科学性展开,在推行小学课程教育中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工作十分必要。本文根据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特点展开探讨,提出几点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深化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具体方法。

在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对内改革速度加快,对外开放的格局也不断加深,由于经济发展速度推进比较快,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在面对现代化方向转变。在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广大学生群体的精神要求不断丰富,对于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模式的需求不断加深。但是,由于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并没有实现和学生能力需求的同步发展。因此,为了实现现阶段小学教育领域的繁荣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我国的小学教育事业必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

一、推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小学美术教学,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教育学界有一种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推行阶梯型难度讲学方式,在素质教学观念背景的影响下,教师应该淡化美术课程考试的相关要求。而是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通过适当放缓教学的节奏,易于学生加深对于小学美术课本中相关艺术画作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展开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工作,从而加强对于小学生的情感世界的陶冶工作,提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需要。

二、开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重点要进行对于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美术课程积极性。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大家的美术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能够在气氛热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整体性的提高。除了采用情景式美术绘画活动教学模式,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小学美术教学还可以采用“音乐”、“文学”感染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对于艺术创造学习兴趣的专注提高。在讲解罗中立著名的画作《父亲》时,教师可以配合播放音频材料同名曲《父亲》,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能够实现艺术作品的表现张力增加。

三、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工作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和运用能力。

在日常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强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美术的能力。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教学片的展示活动,学生在观看了“小蝌蚪”们寻找“青蛙妈妈”的视频材料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青蛙”和“蝌蚪”的关系。通过动画作品切入的手段,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小蝌蚪”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二)开展个性化教育,体现教学活动的“生动活泼”

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应该在个性化教育中,实现教学水平的稳定和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稳步推进。在锻炼学生的美术技能过程中,应该通过基础知识教学和科学教学内容编排,激发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热情。为了在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美术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先通过讨论,然后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三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孩子”、“荷叶叔叔”和“青蛙妈妈”,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在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对青蛙这种常见动物的头部、四肢和大体躯干部分的形态特征有重点的把握,利于课程学习活动中的绘画活动展开。

(三)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能力挖掘。

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挖掘,让学生在课堂的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绘画方向。自己挑选出喜爱的角色进行绘画活动。学生可以选择画“一条腿、全身漆黑的小蝌蚪”,也可以选择画“四条腿、全身褐绿,三角形头部的青蛙”,也可以选择画“玉盘状、通体碧绿的荷叶。”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通过ppt图片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几幅优秀作品让学生参考。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对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情景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综合评比活动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投票和打分,选出本节课时中在画幅立意、笔画和线条表达中最出色的作品。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活动的有效推进,我国在小学美术教学方面应该更加重视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工作。我国的新课标小学美术教育计划中指出“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更加重视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科学地编排课程教育目标,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2]陈彤光.浅析美术教学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现状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2:105.

[3]赵亚男.对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5,03:267.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德育课堂有时是枯燥的,甚至是与学生的想法冲突的。例如,在德育课上,有时班主任要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甚至批评教育,这就与学生的行为、思想冲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在进行此类的德育课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学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违规违纪不文明行为,简单的说教几乎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况且经常出现学生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却死不承认的情况。笔者的做法是,通过照相、摄像手段把学生的违规违纪不文明行为拍下来,与学生共同探讨违纪行为的细节、危害,使违纪者无地自容,有效提高了德育的效果。

1.2切实提高课堂容量。

在德育课上,传统的授课模式就是班主任一言堂式的讲授,其实是呆板的说教,这样既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大大降低了课堂容量。在德育课堂上,最重要的是用鲜活的例子打动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激励学生,用丰富的视频感染和警醒学生。这些,都不是传统的课堂能做到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却能够轻而易举地达到德育教育目的。例如,在一次关于“自强自立、尊老爱老”的德育主题班会上,笔者把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展现的有关此方面的人物事迹进行了剪辑,制成了一个约40分钟的视频资料,这份视频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如果班主任口授相传的话起码要三课时才能完成,并且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形态、喜怒哀乐是大多数班主任传达不了的。视频中的背景信息也是班主任无法再现的。所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能极大提高德育课堂的容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灵活。

德育课堂与其他学科课堂相比,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出现呆板单一现象。而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德育课堂的方式和方法,使德育课堂灵活多变,及时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积极辩论,有效互动。笔者在主题班会“纪念九一八勿忘国耻”的德育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真现在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侵华的残忍血腥及战后的不思悔改,激起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共鸣,他们纷纷发言,群情激愤,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热烈。在学生的发言后,笔者及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现状,重点强调了安定团结的重要性,奋发图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一节课结束,借助多媒体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使德育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笔者做过一次统计,班级内90℅以上的学生经常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尽管他们获取的信息会良莠不齐,但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教师常常会担心学生会获得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但是作为班主任是不可能阻止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既然堵不住,就要进行疏导。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业服务,为自己的思想健康服务。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互联网与我的学习”、“网络对我的精神世界的影响”等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保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这样,既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获得了知识和快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德育与时俱进,二者的完美结合是每位班主任应追求的目标。

音乐教学

3、浅谈音乐表演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评《音乐表演艺术论稿》。

4、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角度分析《二泉映月》的演奏版本。

5、音乐表演与服装设计——评《演艺服装设计》。

6、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复合型钢琴教育模式释论。

7、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校内外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8、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促进。

9、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

10、音乐表演中的音乐表现力及其提升途径。

11、小班音乐表演区材料投放案例探析。

12、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研究讨论。

13、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以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为例。

14、歌唱心理与音乐表演探究——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

15、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

16、新中国初期音乐表演艺术滥觞——“中西融合”观念下“”独唱独奏概观。

17、地方高校卓越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8、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

19、音乐表演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今年梅花开》三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20、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1、音乐表演专业雷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2、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23、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阐释。

24、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探究。

25、关于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6、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7、创新型音乐表演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研究。

28、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9、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声乐课程和钢琴伴奏合作型课程教学研究。

30、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31、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2、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33、音乐表演专业“演、学、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4、谈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35、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36、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37、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

38、艺术类五年制高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40、当代电子媒介传播下的大众娱乐音乐表演初探。

41、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43、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初探。

44、综合类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45、浅析音乐表演心理在爵士鼓演奏中的启示作用。

美术教学论文

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文章应有的逻辑顺序初步拟定一个提纲,并把各部分材料根据提纲进行分类,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但是提纲并非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在写作过程中发生改变。

3.2撰写成文。

根据现有的材料和业已形成的思路,先一气呵成地写下去,将论文的整体框架写出。为了保证思路的流畅性、连贯性,暂时可以不考虑措词、用语、修辞等细节。在稿纸的实用方法方面请注意,在写作时可空出一小半纸留作添加和修改用;反面不要写,便于剪贴、修改。

3.3修改定稿。

论文的修改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艰苦的工作,要用很多的时间来反复推敲,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一般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3.1调整结构。

检查中心论点是否正确,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一致,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纳、遗漏的问题。看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逻辑关系,顺序是否通畅,对不合适的段落进行前后调整。相关的段落可以合并,说不清的部分可以重新分段。

3.3.2则蟹就简。

看文章的行文顺序是否很有条理,套话、重复、多余、无关的文字要删除,前后矛盾的观点要选择有用的留下,将矛盾的文字删除.使文章重点突出,文字精练。

3.3.3充实加强。

经调整和删除后,看文章是否出现一些薄弱环节、不到之处,对事例不典型、论证不足之处再找材料加以补充,使之丰满起来。

3.3.4斟酌修辞。

文章的顺序和论证基本确定之后,然后可以开始对文字、语言、修辞等方面逐字逐句地加以推敲、斟酌,使之主题鲜明、材料详实、文字精练、行文通畅,方可定稿。要注意文字规范化,切忌错字、别字、不规范简化字、繁体字等。

如采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就会方便得多,它不需要一遍遍地剪贴、誊写,无论是增加或删除都很方便,最后打印出来的效果更是手工抄写无法比拟的。

如果将写好的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如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再作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是因为原有的思惟定势已有所改变,或有了新的材料、新的想法,此时再重新修改,文章的质量会更高,甚至会有新的突破。我们的思路和理论水平往往会在文章的修改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常锐伦.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体音美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识字教学论文题目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识字教学非常有效,苏教版中的词串识字法是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弊病研究出的一种适应现代学习方法的新方法。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不同的是苏教版是通过对小学生在识字学习过程中的认写比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苏教版教材主要从会写、会识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从会识字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会识字方面的研究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将近1350个字的学习任务,和最低标准相比还差大约240个字。相对于人教版和上教版的数量而言较低一些,因为识字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往往认写比率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因此,认字的比例也会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我在这里所说的会写的具体含义就是会读字音、能够理解字义以及能够基本的识别字三个环节。我对其中的两个环节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分析说明。

1.从会读字音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这些多音字大部分都是音同意不同,还有一些是音同形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开始学习识字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字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

2.从能够理解字义方面进行分析。

在汉字里面许多的多音字、形近字、相反字。在汉字里面的相反字很多都是意思相反,这很好区别,因为我们的汉字就是从吸形表意的历史过程中演变过来的,但是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却是意思相近读音相近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而苏教版在会认字数量上面低于最低标准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二、从会写字方面进行分析。

会写字是应用汉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做到会写、会读才会具备会用的能力。写汉字会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记忆理解汉字对使用汉字非常重要,因为汉字的使用学习过程是会读、会写,接用就是用汉字组词、造句一直到后面的看图写话甚至是写作。因为在汉字里面有许多的多音字和形近字和在记忆方面非常复杂,因此只有加强写字方面的练习才能够使小学生在记忆和理解汉字方面的学习效果迅速提高。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规律。

总之,从各个方面来说,在小学语文识字方面苏教版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和许多其他教材唯一不同的地方,不管是在学习识字数量上还是在识字方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