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瓢虫(热门17篇)

小编:笔砚

大班教案是指教师为幼儿园大班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时有所启发。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瓢虫旅行记》

设计意图:

以猜谜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关于企鹅的知识,引起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叙述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废弃物的再利用,有助于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操作步骤详细说明,易于幼儿理解与操作。动手创作体现出幼儿的个性化。启发幼儿创作其他物品。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动脑利用废弃物做小手工。

2、在制作中让幼儿了解南极企鹅的形态。

活动重难点:

启发幼儿创造企鹅的动态变化。

活动准备:

废弃的白色纸杯3个(其中一个在外层涂成全黑色晾干)剪、胶水或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话题引出活动中心——小企鹅。

1、师:“在南极啊,有一种动物,它呀,有着白呼呼的肚皮,和黑色圆滚滚的胖身体。刀会游泳,走起路来啊,还一摇一摆的,你们能猜到这是什么动物吗?”(企鹅)。

2、师:“嗯,真聪明,就是企鹅!企鹅属于鸟类,它有着一对翅膀,可是却不会飞,但它有例外一种本领,你们猜猜看是什么?(游泳)。

3、师:“企鹅有2只脚,它也可以像我们小朋友一样站着,但是它太胖了,所以走路时一摇一摆的(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企鹅走路)。

二、阐述废弃物再利用的好处。

2、师:“老师这里就有一只用废弃物做的`企鹅,你们看一看这是用什么废弃物做的?(纸杯)。

3、师:“原来平时不用的东西可以做出这么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不想做啊?那仔细听一听,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做这只小企鹅的。

三、教师说明制作方法,提出制作要求。

1、将白色的纸杯剪去底部,再剪开,变成一张类似长方形的纸板。在这张纸板上先用黑色水彩笔勾画出一对翅膀,一个半圆形的白肚皮,一对可以站立的脚,一张企鹅的嘴巴,和2个小圆圈。(1个杯子画不下的幼儿可以将第2个纸杯剪开备用),画完以后将这些都剪下。

2、上色:将翅膀和脚涂成黑色,嘴巴都涂成橘黄色,2个小圆圈当中点上一点黑色用做眼睛。

3、将已经在家涂成黑色的纸杯倒扣在桌子上。(先黏眼睛和肚皮在黏嘴巴,这样做比较容易掌握好嘴巴的位置)。

4、翅膀和脚可以根据企鹅的动作贴出不同动态中的企鹅。

四、幼儿自己动手参与。

1、提醒幼儿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2、教师巡察指导。

五、教师总结欣赏作品。

1、相互欣赏作品,让做好的小朋友拿着做好的小企鹅学企鹅走路。

2、纸杯还可以做成什么?互相讨论,回家与家里人尝试制作别的动物或东西。

六、延伸活动。

1、企鹅一直呆在南极可无聊了,它想出去旅行。小朋友们想带它去哪里?

2、让幼儿画出想带小企鹅去的地方,小企鹅出发旅行咯!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及时挖掘其中闪光的东西,激励幼儿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维持了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幼儿在活动中不用欲言又止,真正能全力参与活动,享受活动,使活动最终只属于幼儿自己。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瓢虫旅行记》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秋天的虫子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带有颜色的瓢虫,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孩子平时的绘画中发现,幼儿涂色不均匀,力度不够,而且同种色深浅对比涂色的经验缺乏,因此开展了本次活动《七星瓢虫》。力图提高与丰富这方面的技能与经验。提高孩子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特征,体验秋天之美。

2、区分同种深浅,尝试对比配色。

活动准备:

范例,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这是什么虫?数数它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几个小?长在哪儿?

小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红色?

二、分辨深浅色。

1、瓢虫生活在哪儿?怎样让叶子和瓢虫的颜色丰富点呢?

2、引导幼儿找出颜色深浅的蜡笔(红色和绿色蜡笔)。

三、幼儿创作。

1、瓢虫的造型幼儿能否表现出黑点数量、腿的方向以及对称。

2、能否注意画面的深浅配合。

四、引导评价。

哪些地方深浅配合比较好?

活动延伸。

瓢虫是不是都是益虫?

活动建议:

能够启发幼儿想象创作:在背景添画上,不要注重强调深浅配合,而更应该引发幼儿想象瓢虫生活的环境,添画些叶子和草地等等,这样作品更丰富,更美观。

下一页更多精彩“七星瓢虫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瓢虫旅行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帽子进行大胆地想像,把帽子变成不同的形像。

2、能运用添加背景内容的方法来丰富画面,创造并讲述富有幻想的情节。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帽子》课件,实物草帽一个、油性笔、白纸若干。章鱼图一张。

活动过程:

1、讲故事《会变形的帽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图进行想像。

放课件,把帽子放在图画前让幼儿想像:帽子放在草地上会变成什么?(请幼儿分别在纸上进行添画)3、放课件让幼儿欣赏不同形状、不同样式的帽子。

师:帽子有许多兄弟姐妹,它们也想去旅行,看它们来了。

4、拓展幼儿的想像,启发幼儿根据帽子的形状进行想像。

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帽子?你想把它带到什么地方去旅行?你会把变成什么?

5、引导幼儿观察范画图并找出让画面变丰富的方法。

师:老师也带着帽子去旅行,小帽子变成了一只小章鱼,你觉得这幅美丽吗?为什么?小章鱼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它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尝试对画面进行添画后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教师小结:我们要把画画得美丽一些,就是要在画面中间的地方把帽子画大,画成你想要变成的东西,然后在这基础上添加一些背景。

6、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提出作画要求,提醒幼儿在作画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的清洁和美观,比例要协调,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内容。

师:小朋友你也来试试,带着你喜欢的帽子去旅行吧!画完后我们一起来讲讲《帽子的旅行》的故事吧!

7、共同欣赏画面内容,请幼儿讲述故事《帽子的旅行》,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幼儿给作品上色,将作品制作成故事书,投放到图书区。

课后反思: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启发幼儿想象力为主,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应当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内容,并能将这些内容与幼儿的实际能力相联系,用不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相融合,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瓢虫旅行记》

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让幼儿临摹范画,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把形象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过多地突出了教师的灌输作用,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显然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美术教学应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幼儿用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本课时。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七星瓢虫的主要特点,大胆设计美丽的外衣和舞台。

2、尝试运用深浅颜色表现空间的同时能用黑线流畅勾线。

3、学习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同伴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深浅颜色表现空间的同时能用黑线流畅勾线。

教学难点:学习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同伴的作品。

活动准备。

七星瓢虫图片、教师范画、蜡笔、画纸、知识准备熟悉儿歌《大老虎照相》。

活动过程。

一、谈话猜谜语引入。

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

二、欣赏图片,认识七星瓢虫。

师:孩子们:七星瓢虫也来到我们教室做客,我们一起来和它打打招呼吧!(你好,七星瓢虫)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七星瓢虫是什么样子?(教师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并用语言描述)。

1、头是什么形状?头上有什么?

2、身体是什么形状?身体上有些什么?

3、仔细观察,七星瓢虫的翅膀有几个花纹?是什么形状?

教师小结:七星瓢虫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和两对翅膀;翅膀覆盖下的腹部成节状,这样的小虫子就是一只小昆虫。

三、教师示范绘画,学习用黑线流畅勾线。

1、教师示范画七星瓢虫的样子;(先画椭圆形的身体、再画半圆形的头,头两侧有一对半圆形的眼睛,头顶有一对触角。身体用一根横线分成胸部和腹部,两侧共六只脚)。

2、教师请幼儿大胆想象设计七星瓢虫的外衣并用语言描述;。

提问:你想给它设计什么图案的外衣?

3、教师请幼儿大胆想象七星瓢虫照相的舞台并用语言描述;。

提问;你想给它设计什么样的舞台?

4、教师出示范画,幼儿仔细观察教师作品:(鲜艳的外衣、彩色的舞台、浅色的背景、黑色勾线)。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出作业要求。

师:孩子们,我们开始给七星瓢虫设计吧!记住我们设计的步骤:

1、先画出它的样子,然后添画出外衣的图案、再设计不一样的舞台;。

3、给七星瓢虫和舞台用黑色勾线(注意勾线要流畅);。

4、绘画的时候注意物体的位置大小是否合适、添画的图案是否有创意、画面是否干净、自己的坐姿是否端正。孩子们,赶快设计吧!

五、评价活动: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看法。

1、幼儿用欣赏的眼光互评,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看法;。

2、请有个性的幼儿自评或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评价。

六、结束活动。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瓢虫旅行记》

让幼儿懂得背上有七个斑点的瓢虫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有些瓢虫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八个斑点的瓢虫是害虫。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形纸剪贴成锥形。

2.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剪刀、双面胶若干,画有树叶的图画和画有纵向格子的游戏纸若干。

2.每个幼儿《快乐手工》一册。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步骤图制作的先后步骤来完成作品。

1.先剪出七星瓢虫头部和身体的轮廓。

2.在裁剪处剪一刀,提醒幼儿别剪太深。

3.在粉色粘贴处贴上双面胶,注意粘贴的边缘要对齐,贴紧,压平.帮助幼儿掌握内贴的粘贴方法,教师巡视给予动手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帮助。

4.展示作品,相互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教师给予表扬。

二、七星瓢虫是益虫。

1.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它们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2.小朋友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瓢虫?

3.教师小结:背上有七个斑点的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它们喜欢住在植物从中,捕食麦蚜,棉蚜,桃蚜等害虫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被称为“活农药”有些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个八斑点的瓢虫是危害植物的害虫。

三、七星瓢虫游戏。

1.把七星瓢虫放在桌子上,吹气让它前进,到达有害虫的叶子上消灭害虫。

2.分组让幼儿将瓢虫放在1—10的格子上,以石头,剪子布前进一格,比一比谁先到终点。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瓢虫旅行记》

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七星瓢虫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画,并会均匀涂色。

2、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

会根据七星瓢虫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画,并会涂上恰当的颜色。

活动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画不同动态的七星瓢虫。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七星瓢虫图、绘画纸、画笔、蜡笔。

活动环节:

一、欣赏与讨论。

(一)看图,让幼儿数一数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的,几个小的,都长在哪里。

(二)看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都是些什么颜色。

二、画结构。

1、画身子,画一个大圆。

2、画头部,形成另一个小半圆;

3、画触角;

4、画背部,也就是把大圆从脖子到尾部一分为二画一条直线;

5、分布背部圆点,对称的装饰性强;

6、上色,注意色彩的明暗过渡,深红/大红/橘色/桔黄色过渡。

三、分辨深浅色。

(一)瓢虫生活在叶子上,瓢虫是小小的、红色的,叶子是大大的、绿色的,很美丽,在图画上只有大红和翠绿,颜色太少,怎样使合并这两种颜色。

(二)找出合适的红色涂上。

(三)涂上恰当的绿色。

四、观察后修改。

(一)注意瓢虫造型,认真判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提醒幼儿注意黑点的`数量和对称。

(二)引导幼儿按画面已有的瓢虫的大小、位置确定画面安排。

(三)用黑色笔画好轮廓、涂好黑色后再去涂其他色。

(四)先用红色蜡笔涂瓢虫的翅膀,鼓励幼儿选用各种红色,并注意画面上的深浅配合。

活动延伸:

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七星瓢虫生活习性的资料,投放到图书角,供孩子们阅读,丰富幼儿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手工课,总的来说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骤图来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虫是益虫,就是在延伸游戏的时候,我选择在室内进行,没能让幼儿自主的发掘幼儿的玩法。我应该把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玩法。

中班美术《瓢虫》教案

1、熟悉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初步学念诗歌。

2、尝试运用肢体动作大胆地模仿瓢虫的动态。

3、发挥想象力,创编诗歌内容,萌发喜欢瓢虫的情感。

瓢虫教具两个。

1、出示瓢虫教具:小朋友看这是谁?小瓢虫长什么样?漂亮吗?

2、小瓢虫老是脚步ss,它要去哪里呢?

3、教师操作瓢虫教具不停地在幼儿身边飞舞,边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的一段,念完后将瓢虫停在手指上当戒指。

4、刚才小瓢虫飞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5、小瓢虫还会飞到哪里去呢?教师边操作瓢虫教具,朗诵诗歌第二段.。

6、小瓢虫又飞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7、教师边操作教具边带领幼儿念诗歌2遍。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瓢虫飞到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像什么?先让幼儿自由与同伴交流。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想象的内容,教师示范将个别幼儿的.回答编到诗歌第七句和第九句:谁来说说你觉得小瓢虫会停在身上的什么地方,会变成什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把他说的也编成好听的诗歌吧。

4、请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内容编成诗歌说给大家听听:谁能把自己想到的编成诗歌说给大家听。

5、瓢虫除了会停在我们的身体上,还会停到许多它想去的地方,比如。

说漂亮的花朵上,瓢虫停到漂亮的花朵看上去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编成诗歌说一说。

6、瓢虫还会停到什么地方,又会变成什么.?请小朋友再来想一想编一编。

1、我们也来变一变,变成一只小瓢虫。

2、教师同幼儿一起扮演瓢虫,改编诗歌中的话并做出相应动作。如:停。

在花朵上,一动也不动,变成一个香香的花蕊吧。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说说小瓢虫飞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4、刚才小瓢虫飞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5、小瓢虫还会飞到哪里去呢?教师边操作瓢虫教具,朗诵诗歌第二段.。

6、小瓢虫又飞到了哪里,看上去像什么?

7、教师边操作教具边带领幼儿念诗歌2遍。二、会变的瓢...

《瓢虫的花衣裳》小学美术教案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让学生养成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习惯。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几种方法来表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了解瓢虫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不同材料制作立体瓢虫。

3、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瓢虫衣裳图案的设计。

教具学具:半圆形物品(瓶盖等)、纸(彩纸、糖纸、包装纸等)、剪刀、胶棒、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老师有一个瓢虫的故事,大家要认真听并回答问题:

(1)瓢虫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富有光泽,有斑点,且左右对称,色彩也很丰富,有黄色、红色、黑色、灰褐色等。

(2)瓢虫有几部分组成。

(3)瓢虫有什么本领。

师小结:原来我们熟悉的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那同学们要不要爱护它们呀?

2、师总结:瓢虫也像同学们喜欢穿上漂亮的'衣裳。瓢虫也有自己美丽的花衣裳(引出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3、新授(发展阶段)。

(2)瓢虫有几个部分组成。

身体:呈半球状,翅膀为半圆形、上面还布满花点。飞行时,翅膀展开为半圆;休息时,俩翅膀合成一圆形。

头部:基本为半圆形,头上有一对触角。

脚:有三对。

(3)(拓展想象)你们想瓢虫可以有哪些漂亮衣裳呢?

除了花纹,颜色对比也要强,指瓢虫背上与花纹的色彩对比。

4、看书上使用了哪些材料,他们又是怎样进行交流的?

师小结:有的用绘画形式、还有的使用橡皮泥、彩色纸等制作美丽的瓢虫。

5、同学们想怎么打扮瓢虫呢?

三、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收拾整理: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五、课题拓展。

欣赏蝴蝶标本。

师小结: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植物身上都有漂亮的图案。只要小朋友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自然界存在许多美好的事物。

在人行道旁的绿篱丛中,房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身披盔甲,色泽鲜艳,斑纹多彩,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它就是瓢虫,俗称“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土。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美国加洲的柑桔树上,长满了吹绵介壳虫,几乎毁灭了全部桔园,用药去杀也不解决问题。后来他们想到澳洲的吹绵介壳虫为什么就不能造成灾害?在1886年通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有一种专门吃这种介壳虫的瓢虫。全世界已记录的瓢虫有5000多种,其中五分之四都是肉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害虫,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和小型节肢动物等都是它的口中食。中国已记载650多种,目前我国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已取得显著效果。

中班美术教案《绘画七星瓢虫》

1.会根据七星瓢虫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画,并会均匀涂色。

2.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唤发对动物、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树立尊重自然,爱护昆虫的思想感情。

:会根据七星瓢虫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画,并会涂上恰当的颜色。

:ppt课件、七星瓢虫图、绘画纸、画笔、蜡笔。

一、欣赏与讨论。

(一)看图,让幼儿数一数这个瓢虫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的,几个小的,都长在哪里。

(二)看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都是些什么颜色。

二、画结构。

1.画身子,画一个大圆。

2.画头部,形成另一个小半圆;

3.画触角;

4.画背部,也就是把大圆从脖子到尾部一分为二画一条直线;

5.分布背部圆点,对称的装饰性强;

6.上色,注意色彩的明暗过渡,深红/大红/橘色/桔黄色过渡。

三、分辨深浅色。

(一)瓢虫生活在叶子上,瓢虫是小小的、红色的.,叶子是大大的、绿色的,很美丽,在图画上只有大红和翠绿,颜色太少,怎样使合并这两种颜色。

(二)找出合适的红色涂上。

(三)涂上恰当的绿色。

四、观察后修改。

(一)注意瓢虫造型,认真判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提醒幼儿注意黑点的数量和对称。

(二)引导幼儿按画面已有的瓢虫的大小、位置确定画面安排。

(三)用黑色笔画好轮廓、涂好黑色后再去涂其他色。

(四)先用红色蜡笔涂瓢虫的翅膀,鼓励幼儿选用各种红色,并注意画面上的深浅配合。

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七星瓢虫生活习性的资料,投放到图书角,供孩子们阅读,丰富幼儿的知识面。

对于这节手工课,总的来说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骤图来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虫是益虫,就是在延伸游戏的时候,我选择在室内进行,没能让幼儿自主的发掘幼儿的玩法.我应该把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玩法。

瓢虫旅行记大班教案

一次餐后散步,孩子们发现一只可爱的小瓢虫停在一片冬青树叶上,因而驻足观看。由于大家观看时声响太大,小瓢虫吓得飞走了。孩子们追了一会儿,可小瓢虫还是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中。孩子们有些失望,惦记着小瓢虫的去向。根据这一情景,我设计了手工活动“小瓢虫旅行记”。

1.尝试用彩色纸浆制作立体小瓢虫。

2.能运用辅助材料进行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小瓢虫旅行的1青景。

3.体验自由创作的快乐。

1.请家长带幼儿到小区绿化带和公园里寻找瓢虫,对瓢虫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2.幼儿操作材料:红、白、黑等颜色的稠纸浆每桌一份,牙签、火柴头若干,大纸盘每人一只,棉花、树枝、树叶、窄纸条、各种形状的彩纸片、记号笔、固体胶、透明胶、剪刀、糨糊、各种颜色的稀纸浆、塑料刮刀、擦手布。

3.各种形态的瓢虫图片,瓢周娟虫旅行的视频(选自互联网《瓢虫恋爱史》视频1、23——4、37、、之间的一段),电脑、投影仪,一幅由16张不同大小、形状的卡纸拼接而成的大路线图(16张卡纸均可取下,让幼儿用于设计旅游景点)。

1.利用已有经验导入课题。

师:你们见过小瓢虫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欣赏各种形态的瓢虫的图片,观察并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师:今天我也请来了几只小瓢虫,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播放瓢虫图片的幻灯片,最后把所有图片定格在同一画面上。)。

师:找找看,这几只小瓢虫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师:我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浆,现在就请你们用纸浆来做立体的小瓢虫吧。

3.幼儿用纸浆制作立体小瓢虫,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1.观看《小瓢虫旅行》的视频。

师:小朋友们做的瓢虫真可爱,现在请它们在你的盘子里休息一会儿,看看我带来的瓢虫都去干什么了。(幼儿观看瓢虫旅行的视频,教师为视频配音。)。

2.想象瓢虫会去哪些地方旅行。

师:看来小瓢虫很喜欢旅行。你想让小瓢虫到哪儿去旅行呢?

3.幼儿制作旅游路线图。

师:刚才你们说了许多很好玩的地方,可是小瓢虫还不认识这些地方呢。不如我们把刚才说的好玩的地方做到这张卡纸上面,为小瓢虫做张旅行图,然后用纸浆把它们连起来,让你的小瓢虫快乐地去旅行吧!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有纸片、棉花、吸管、棒子、树叶,等等。你可以选择最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幼儿到户外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共同欣赏幼儿合作完成的.瓢虫旅行图。

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的稠、稀两种纸浆,既可当橡皮泥进行立体造型,又可当水粉颜料进行平铺涂色。在幼儿灵巧的手中,各色纸浆变成形态各异的瓢虫和五彩斑斓的小路;小小的牙签成了瓢虫的脚,黑色的火柴头成了瓢虫的触角;树叶、纸条、棉花变成了天空、大海、花园、房屋、球场等瓢虫爱去旅游的景点。丰富多样的材料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活动中,瓢虫和旅游景点的设计及制作对幼儿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我把活动过程安排为“引入课题一幼儿操作一再引入一再操作一作品评价”,这样有利于幼儿保持积极投入的状态,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中班美术《瓢虫》教案

1、瓢虫图片或课件若干。

2、油画棒、橡皮泥、绘画纸、彩色卡纸各若干,固体胶和剪刀各若干。

一、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

1、观看课件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叫瓢虫?它的身体有什么特征?

小结:对,是瓢虫。瓢虫的形状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瓢虫。瓢虫的身体很小,只有一粒黄豆那么大,踏实一种办个圆球那样的小甲虫,有两层翅膀,外面的一层叫鞘翅,鞘翅小妹有一层软翅膀,能够飞翔。

2、这只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

七个,这是七星瓢虫,我们可以根据瓢虫身上的斑点来确认是什么瓢虫?如有两个斑点就是二星瓢虫。

3、观看课件提问:瓢虫喜欢吃什么?

小结:瓢虫喜欢吃叶子上的蚜虫,会保护庄稼。一只瓢虫一天能够100多只蚜虫。瓢虫分益虫和害虫。

益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

害虫有:十一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等。无论是益虫还是害虫都喜欢吃蚜虫。

4、观看课件,请幼儿说出图中瓢虫的名称。

5、提问:瓢虫怎样保护自己?

小结:瓢虫身体虽小,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特别是七星瓢虫,它的3对细脚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能分泌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受不了而逃走,它还有一种装死的本领,瞒过敌人而求生。

二、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瓢虫。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瓢虫,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只瓢虫。

2、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剪贴、泥工、绘画。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观赏评价。

将幼儿作品按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展示。

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操作过程。

我觉得老师设计的教案内容必须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教案的兴趣以及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与情景是紧密联想的。使学习对象和学习者密不可分。这次教案是幼儿在主动的观察中自然产生,由此小小瓢虫激发了孩子有趣的探索,幼儿的探索精神得等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能力提供了,也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一、设计意图。

4月21日那天,我班赵家乐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瓢虫,这些有趣的昆虫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争着观看,并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它们是谁呀?它们吃什么呢?他们的眼睛在哪里呢?它有翅膀吗?它背上怎么会有黑点呢?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又是黑色呢?”孩子们纯真的提问和渴望的眼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对孩子的提问进行一一的解答,而是就此设计关于《有趣的瓢虫》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作为老师,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我们究竟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走进幼儿的生活,及时地观察并追随幼儿的兴趣与兴奋点,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育内容,及时地为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索,主动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和探索,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瓢虫的特点。

2、愿意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分享自己的经验。

3、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瓢虫、放大镜、相关资料、昆虫盒。

四、活动实录与分析:

活动一:

幼:哇,这是什么呀!好漂亮。

幼:我知道,瓢虫!

幼:我也知道!(同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动力)。

师:(非常夸张的表情与口吻)哇,这么漂亮的小昆虫,我好喜欢。(教师要对幼儿的兴趣与热情给予积极的应答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探究,及时生成教育活动内容)。

幼:它吃什么呀?

幼:吃饭。

幼:吃草。

幼:吃树叶、蔬菜、吃水果、花。

幼:肯德基。

师:在幼儿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幼:老师,瓢虫究竟吃什么呀?

师:刚才小朋友都积极的开动了脑筋,想出了那么多答案,瓢虫到底吃什么,其实我也不大清楚,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在幼儿面前不是绝对的老师,适当的装笨,可以更加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有热情投入到探索中去)。

2、幼儿与教师一同寻找草、饭、树叶、蔬菜、水果等实物,让幼儿亲自来喂瓢虫,试一试它究竟是吃哪种食物。

幼:老师,它们不吃草,

幼:哎呀,它也不吃饭。

幼:看,看它什么也不吃,跑了。

幼:它们怎么了?

幼:它们到底吃什么呀?

幼:老师,它们什么都不吃,肚子饿坏了怎么办呀?(幼儿围上来,有的开始用手抓,有的开始抢)。

中班美术教案七星瓢虫

让幼儿懂得背上有七个斑点的瓢虫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有些瓢虫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八个斑点的瓢虫是害虫。

1、学习将圆形纸剪贴成锥形。

2、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完成作品。

1、剪刀、双面胶若干,画有树叶的图画和画有纵向格子的游戏纸若干。

2、每个幼儿《快乐手工》一册。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步骤图制作的先后步骤来完成作品。

1、先剪出七星瓢虫头部和身体的轮廓。

2、在裁剪处剪一刀,提醒幼儿别剪太深。

3、在粉色粘贴处贴上双面胶,注意粘贴的边缘要对齐,贴紧,压平、帮助幼儿掌握内贴的粘贴方法,教师巡视给予动手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帮助。

4、展示作品,相互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教师给予表扬。

1、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它们住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2、小朋友还见过哪些不一样的.瓢虫?

3、教师小结:背上有七个斑点的是七星瓢虫,它们是益虫、它们喜欢住在植物从中,捕食麦蚜,棉蚜,桃蚜等害虫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被称为“活农药”有些有十二个斑点或者二十个八斑点的瓢虫是危害植物的害虫。

1、把七星瓢虫放在桌子上,吹气让它前进,到达有害虫的叶子上消灭害虫。

2、分组让幼儿将瓢虫放在1—10的格子上,以石头,剪子布前进一格,比一比谁先到终点。

对于这节手工课,总的来说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得很好,基本都能自己按照步骤图来完成作品,也能懂得七星瓢虫是益虫,就是在延伸游戏的时候,我选择在室内进行,没能让幼儿自主的发掘幼儿的玩法、我应该把游戏延伸到户外进行,让幼儿自由发挥玩法。

小班美术教案七星瓢虫

1.能按点子的数量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初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

2.能按要求乐于参加操作活动,能边操作边讲述。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3.儿歌《小瓢虫》。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紧紧追上害虫(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瓢虫的花衣裳》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

2、能够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制作瓢虫。

2、是否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瓢虫的资料和实物,收集半球形(或接近半圆形的)物体、各种透明的包装纸。准备透明胶带、彩色纸、剪刀、糨糊、金属丝、笔等工具材料。

2、老师准备范作及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在人行道旁的绿篱丛中,房前屋后的庭园植物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些身披盔甲,色泽鲜艳,斑纹多彩,体呈半球形的小型昆虫,它就是瓢虫,俗称“花大姐”。瓢虫是肉食性昆虫,主要捕食蚜虫、蚧壳虫等小型昆虫,是植物忠诚的铁甲卫土。在十九世纪的中后期,美国加洲的柑桔树上,长满了吹绵介壳虫,几乎毁灭了全部桔园,用药去杀也不解决问题。后来他们想到澳洲的吹绵介壳虫为什么就不能造成灾害?在1886年通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有一种专门吃这种介壳虫的瓢虫。全世界已记录的瓢虫有5000多种,其中五分之四都是肉食性的,可以捕食多种害虫,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和小型节肢动物等都是它的口中食。中国已记载650多种,目前我国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蚜已取得显著效果。

三、新授。

小朋友们知道大都数的瓢虫都是益虫,观察一下瓢虫的外形,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富有光泽、有斑点、左右对称。

瓢虫很美丽,想一想你准备如何表现?(为了让瓢虫更漂亮,上色时可以用对比色)。

欣赏范作。

书上的作品用了哪些材料,你猜想是怎么做的?

拼贴、绘画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只瓢虫。

五、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六、讲评。

七、小结。

教后随感。

二课时。

一、导入。

瓢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来看一看,上节课小朋友制作的瓢虫用到了哪些方法?

二、新授。

教师介绍几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瓶盖上画上或贴上斑点,在贴上触角;将一纸团揉成圆球形,用透明包装纸或彩色纸将它包起来,用一根金属丝将开口处捆扎起来,金属丝成为瓢虫的触角;用废乒乓球作为瓢虫的身体,再贴上足和触角:用赤豆等状如瓢虫的物体做身体,再在上面进行装饰加工。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

涂好颜色再粘贴,动作快的小朋友,可以为你制作的瓢虫制作一个背景图。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瓢虫旅行记大班教案

1、熬炼钻、爬、跑的行动,生长行动的和谐性和敏捷性。

2、感觉到场大型亲子体育游戏运动的兴趣。

拱门3个、淘米竹筐15个、瓢虫头饰15个、毛毛虫30条、明白菜一棵、滑滑梯3组垫子3组。

1、幼儿饰演瓢虫从出发点爬下,幼儿园教案沿垫子爬过,然后钻过拱门,站起跑向明白菜,捉一条毛毛虫回出发点。

2、每组10人,分三组举行。法则:家长不克不及在幼儿的运动园地走跑,幼儿自力完成。

中班美术《瓢虫》教案

1、欣赏故事并想像画面的内容,尝试表现不同姿态的瓢虫,大胆添画背景,丰富画面。

2、喜欢同伴的作品,感受和朋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要求孩子能够画出不同姿态的瓢虫,并能想像画面内容,大胆创造,丰富画面。

1、幼儿对瓢虫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已有一定的了解。

2、关于瓢虫的ppt(孤单的瓢虫,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瓢虫,以及上下层叠的瓢虫)。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感受森林的场景,渲染活动气氛)。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一只瓢虫。它是一只红色的有许多斑点的漂亮瓢虫。但是,小红瓢虫却很孤单,很寂寞。一天,它想,如果能邀请到森林里的所有瓢虫朋友来举办一个舞会,那该多热闹多快乐啊!小红瓢虫开始呼喊他的朋友:我的朋友,你们在哪儿?快来参加舞会吧!

“我来啦,我来啦”,瓢虫们听见了小红瓢虫的呼唤都急急忙忙的飞了过来。瓢虫们为了来参加舞会都穿上了他们自己最漂亮的衣服。

1、师:他们穿的衣服的颜色一样吗?衣服的花纹一样吗?

小结:小瓢虫们穿的衣服五颜六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橘色的。衣服上的花纹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点点,有的是条纹真漂亮呀。

二、讲解故事,拓展幼儿思路(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为瓢虫设计不同的'舞蹈动作,互相交流,表述不同姿态的瓢虫)。

第一只瓢虫说:我来我来,我第一个来表演。我要表演一个倒立舞。

1、教师边画边讲解头朝下的瓢虫。(瓢虫是什么样子的呀?圆圆的身子,六条腿。怎么样的舞蹈叫倒立舞?要头朝下的,头朝下,眼睛和触须在什么地方呢……)。

瓢虫小姐说我也想表演,就是还没有想好。

2、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帮瓢虫小姐设计舞蹈。

小结:我们帮瓢虫小姐设计的节目真是丰富多彩啊!有的是……有的是……还有……。

3、师幼共同合作,翅膀张开的瓢虫。(半圆形的脑袋,打开了翅膀才能飞舞起来,翅膀打开露出了圆圆的肚皮……)。

“告诉你们个秘密啊,我还知道有对瓢虫也准备了个节目,保证你们都没看到过,你们想不想知道?”(出示ppt3)。

4、观察ppt3(上下层叠的瓢虫),请幼儿根据这个舞蹈的特征给她取个名字,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发挥想像,自由创作(尝试表现瓢虫的特征与不同姿态)。

现在有三个节目了,可是三个节目一下子就表演完了,还不够热闹,想想看这么多的瓢虫聚在一起多么开心,舞会一定要热闹才好,你们还有什么好节目吗?让你的小瓢虫也赶快加入他们,跳起来吧。

1、瓢虫有圆圆的身体,六条腿,别忘了还有一对触角哦。(瓢虫特征)。

2、你的瓢虫是来参加舞会的,要让他表演一个拿手的与众不同的舞蹈哦。(表现姿态)。

3、你的瓢虫在什么地方跳舞,花丛中、树叶上、树枝上或者是其他地方?(添画背景)。

1、鼓励并帮助幼儿画出瓢虫的基本特征,并大胆表现不同姿态。

2、和幼儿交流,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瓢虫的姿态。

四、交流作品(大胆交流,喜欢同伴的作品)。

1、请幼儿推选自己心目中最漂亮的舞会公主(交流瓢虫的特征、花纹、颜色)。

2、请幼儿推选自己心目中最佳舞者(交流瓢虫的动作姿势)。

中班美术《瓢虫》教案

1、在观察图片、与老师的交流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2、用红色来涂七星瓢虫的的身体,用树叶添加背景,初步让感受画面的完整性。

黑色蜡笔,红色、绿色蜡笔用黑色蜡笔画七星瓢虫的外形与黑点,用红色蜡笔色涂瓢虫,

1、欣赏与讨论。

(2)七星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红色?(头部、触角、圆点和六条腿是黑色,翅膀是红色。)。

2、教师介绍瓢虫一家有许多的种类,要从那些圆点上去分辨,有一个圆点的是一星瓢虫,有七个圆点的是七星瓢虫,没有圆点的是大红瓢虫,他们都是益虫,今天,我们来画益虫,不要画害虫,要把圆点画准确。

3、表现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我们把七星瓢虫变到纸上来吧,看。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画圆形问幼儿这是七星瓢虫的什么部位?(身体)对了,在圆形外面画上半圆形问画了什么?(头部)……一只七星瓢虫妈妈变出来了,你们会变吗?快来变一变。

5、幼儿作画。

(1)注意瓢虫造型,认真判别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否则腿就断了),身体两边各三条腿,头部和尾部没有腿。

(2)引导幼儿能画出向不同方向爬的瓢虫,同时注意到大小的来排列在画面上。

(3)用黑色蜡笔画好轮廓、涂好黑色后再去用红色或橘红色涂在瓢虫身上。

(4)最后树叶作为背景。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