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六篇)

小编:影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篇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育起来的企业价值观、经营观、企业信誉及企业制度、传统和企业精神等的总和。在当前市场经济中,大力建设企业文化,尤其是良性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笔者从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入手,探讨一些有益的做法,使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同时承担起社会的道德责任。

一、界定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企业是以市场为向导,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而企业文化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企业为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虽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构建成社会集合体,其间要有共同目标、共同追求、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制度、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融合、约束导向、激励辐射等几方面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建设只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搞好生产经营和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这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惟一使命。

2.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首先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其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信念追求和价值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符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宗旨,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它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企业道德和作风建设上,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二、探索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1.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形式是视觉和行为上统一。两者统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企业发展中,统一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模式,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其次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

1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2.企业文化建设的结构模式。其一是物质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层部分,它包括厂容厂貌,企业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等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思想、工作作风、审美观,也能反映出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其二是制度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间层,主要指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的部分,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一些特殊制度,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在制订这些制度时,要切实符合本企业、本单位的实际,使其科学有效。其三是精神层建设,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使命、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包括企业管理、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风气、企业道德等方面。这是衡量一个企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志和标准。也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

三、营建良性企业文化的几个关键

1.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企业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探索新的企业行为方式,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在管理中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

2.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而管理又有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与文化管理三个层次。第一,做企业,科学管理是前提、是基础;人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声的监督,是无为而治。在实践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员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这是企业科学管理价值观的基本体现。要使企业兴旺发达,就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依靠人才兴业,依靠科技兴企。第二,抓好企业科学管理的过程,同时是改造人的过程,是改造人的习惯系统的过程,也是人本管理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第三,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搞好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创新,修订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第四,提倡团队精神,当价值理念、愿望在员工心目中不断强化,形成该群体的一致行为后,团队的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而在实际工作中,把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融

为一体,把理念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做到“人人心中有企业,上下左右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团队合力与竞争力。

4.寓教于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行为文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企业能量的聚合,取决于职工的政治素质,职工的政治素质,又取决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统一性表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价值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应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紧扣经营任务和改革新举措的出台,搞好思想发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尤其是在变革的时代,要找准驱动点,用活动吸引,竞赛激励,典型引路,启发职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形成人人既是生产劳动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局面。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广大职工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个核心项目,必须正确的对“企业文化”加以认识。同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总之,有了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将不战而胜。

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篇二

论文提要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国有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是其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打造,优秀的、富有内涵、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前,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突出问题,如: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其内涵,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增强企业的自我认知,正确理顺企业文化关系,凝聚企业的精神。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必须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手段,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重视企业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员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管理和社会交往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亦即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与销售以及管理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持久的影响因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企业文化建设服从、服务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把员工思想与行为引导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这无疑为企业管理工作打开了一条新思路。企业文化建设是构造强大企业力量和凝聚员工个人力量的制度体系,它把个人

1“脑”凝聚成企业“脑”,把个人创造力凝聚成企业创造力,使广大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形成一致的认识与统一的行动。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利益取向的差异,员工自发的思想与行动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按照企业发展目标统一全体员工思想观念与实践行为的主要方式,是将全体员工的奋斗方向引到集约化、信息化、知识化发展目标上来的一项重要举措,用共同目标、共同价值与信念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使员工思维与行动成为体现企业精神的有机统一整体,从而构建出一个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对员工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建立完整实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可以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

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艰苦创业”、“主人翁意识”“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等许多优良的企业文化,但也沉积了“官商”、“老大”等不良的行业作风。国有企业要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必须进一步深入发掘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对企业文化的创新途径进行深入的思考。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企业的自我认知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的企业管理形式,是管理科学与现代文化的融和与创新。今天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无法在全球的舞台上竞争。一个企业的文化如何,有没有企业文化,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的自我认知,也就是企业对于其使命、优势、定位、愿景、环境等方

面的清晰的认识,企业文化不是面对企业生产、技术、市场、人才、资本等具体实际问题,而是要回答“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和“怎样成为这样一个企业”的问题,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存在”和“我们靠什么存在”的问题。如果企业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就不可能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核心价值观和管理理念,也不可能形成特有的企业精神。因此企业文化是基于战略的哲学思考,可以说是战略的战略。

(二)正确理顺企业文化关系

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从组织到社会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1.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换句话说,企业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文化的引导、规范、约束来激励员工,近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效率。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

3.企业精神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摄作用。当我们臵身于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汪洋大海时,利益动机也许可以在某个阶段或某种情形下提供足够的创业动力,但短期的利益动机与企业长期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以及人们对物质财富边际满足感的下降,都注定了物质动力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此时,惟有秉持坚定的精神动力,才可以不为短暂的荣辱得失所左右,企业也才可以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企业短期成功是因为有产品,企业中短期成功是因为会营销,企业的中长期成功是因为有战略,只有有文化的企业才能长期成功,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精神,能够世世代代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有精神的企业。

因此,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精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凝聚企业的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属于企业自己的精神动力,而这种精神动力作为一个永动系统是可以带动企业走向未来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关键是要把各种积极因素凝聚成为文化力这样一种能够驱动企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就是要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氛围,激发员工创业报国和建功立业的热情,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形成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长远来看,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和精华,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有明确的指导方针,有强烈的经营信念。

综上所述,新时期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是:拥有特色鲜明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职工通过耳闻目睹,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企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自己将自己融合到企业之中,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依托。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自己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探索形成有企业特色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现代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002,(1)

[2]叶少帅:论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筑经济,2003,(5)

[3]邓泽洪: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工地文化,建筑,2002,(8)

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篇三

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地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特殊而重大的作用,准确地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集团或组织文化,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以公司内部创新为主,外部文化刺激、输入为辅形成的不同形态的复合体系,有其特定的精神核心、内容、支撑、工具,对企业发挥着维系、约束、激励、阻抑作用。正因为企业文化有上述内涵,而且从各国先进企业持续发展的历程的无数实证也表明,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系统,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此,笔者就企业文化构成中的内容、文化支撑体系、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等方面,结合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对企业文化培育的深入调研与系统思考

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新认识

1.优秀企业文化的四大效能

效能一:企业文化是经营活动的“路标系”。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它把企业员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很难参与市场角逐,更难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来引导员工,而如果有了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一股力量向既定的方向努力。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的实质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

效能二:企业文化是团队建设的“文化场”。企业文化场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并为企业所有成员认同和遵循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这些精神成果自成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种场。对劳动行为来讲“文化场”是自律、他律的舆论氛围。作为一个组织,企业即使有了千万条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是用一种无形的文化约束力量,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和行为规范,制约员工的行为,以此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使信念在员工的心理深层成为一种定势,构建成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号发生,即可以得到积极的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的行为。这就形成了有效的“软约束”,它可以减弱硬约束对员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理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一种心理抵抗力,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对组织功能来说“文化场”是凝聚力,归属感的动因。企业文化有极强的凝聚力量,它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他们感到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个集体,将企业视为自己最为神圣的东西,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企业文化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际关系,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互相关心、密切合作、互相尊重,使企业成员对企业产生一种依恋之情,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的一种心理沉淀。正是在员工中形成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依恋感,使企业产生了强大的磁性效应,把企业组织中各种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学历、不同爱好、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脾气性格、不同目的的成员凝聚为具有共同追求、方向一致、锐不可挡、勇往直前的战斗团体,使企业从胜利走向辉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效能三:企业文化是组织活力的“共振链”。企业文化是共振链,它能产生协调共振,激活组织的功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要创造出共同的价值观念,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创造出一种人人受重视、受尊重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形成自身的发展机制,产生激励效应,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效能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长寿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

企业文化定义的三处不同:

一是突出地强调了对建行人影响力较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与既定的企业文化比较,这里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就是紧紧围绕建行人进行定义的中性文化,以及在建行人创造和间接创造形成的所有价值观念、制度建设、行为准则及产品形象的基础上,浓彩重写的是建行人。它涵盖了建行人过去、现在和未来创造或间接创造的、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具有鼓舞人、激励人和较强向心力、凝聚力的所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比如:服务热线95533、向党工作站、龙卡、企业标识、行歌、报纸、企业网站、先进的制度和观念,以及具有建行风格特色的办公、营业场所等等。

二是在这个定义中附加了“间接创造”。我觉得创造与间接创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忽略了间接创造,也就不能明确地反映出由建行人决策并具体贷款支持建设的、社会美誉久盛不衰、或能够彪炳史册、令建行人感到自豪,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能忘怀的、能提升建行人精神品质的建筑文明,以及服务产品,等等。

三是在新的定义中,规避了对企业文化形成的时间限制。在既定的企业文化定义中,对企业文化形成时间锁定为“近半个世纪”。我认为,就单纯的定义来说,企业文化应该是建设银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因为企业文化还一直在建设、发展过程之中。

企业文化概念和内涵的确立,是人与家园这一天然的、亲切入骨的关系决定的。人是家园的主人也是灵魂。家园是人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归依。人之于家园,就象游子之于母亲、小草之于绿洲、江河之于大海、白云之于蓝天那般自然与美好,那般热爱与眷恋,那般虽九死而无悔的忠诚与自觉……由企业文化熏陶、培养、化育出来的建行人的那种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品格,才是坚定而持久的,是什么力量也不能撼动的。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构想

企业文化的定义是全方位的,既要兼顾既往,又要考虑来者。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从今天要看到明天,从现在要想到将来,是一项激励今人,更恩泽子孙的千秋功业;他与建设银行的各项工作既有渗透性、附着性的联系,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有所区别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里仅以自己对企业文化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谈谈个人尚不成熟的几点想法:

1.对企业文化的系统思考是培育文化的前提。如果说企业规章制度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直接约束功能的话,那么企业的文化氛围就体现了企业文化的间接约束功能,这种约束虽然是间接的、无形的,但它一旦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比直接约束的作用更大。因为,企业规章制度只能规定劳动纪律而不能规定员工的劳动态度,而企业文化氛围则可以引导员工的劳动态度和行为取向。“制度永远都是不完全契约”,制度下的管理只能规范人的基本行为,人的基本行为以外的很多行为不可能都由制度下的管理来规范,而个人的价值观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决定着人们的很多行为,常言道:“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气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因此,为了有的放矢的培育我行的个性企业文化,笔者从我行资产负债情况、经营效益情况、市场竞争表现力、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和员工的地域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研,评估了员工地域性负面文化心理特点,即:“理性过犹,热情不足;意见分散,缺乏共识;适己者多干,不适己者应付;安于舒适,失于勤奋”。根据“并非事件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而往往是人对事件的看法决定人的情绪与行为”的管理理念,针对上述现状和特点,按照“用文化共识塑造行为,以改变认知强化管理”、“因势而变之,择优而固之”的企业文化管理思路,本着易记、易知、易行的原则,提炼出我行企业文化管理纲要及核心价值理念,以增强文化管理的多视角包容性与统摄性。我行的企业文化管理纲要是:依托零售主导型发展战略,坚持提高经营收入和个人收入,全面降低内控风险的战略目标,保持优势,做强业务,拓展来源,强化管理,创建阳光和谐氛围的文化理念;建立“文化统驭、战略牵引、机制保证、执行到位”四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机制,推行“以始为终”的高效能工作作风,培育“员工成长、客户忠诚、银行发展”的共赢性良好企业文化。基于此,我行培育支行良好企业文化活动的序幕已逐步推开,以期把员工行为规范在企业的统一目标之下。

2.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共同规范、共同追求,是企业精神和品质的集中体现,故有人将其称之为企业的“灵魂立法”。正如美国学者劳伦斯·米勒说:“企业唯有发展出能够在激励中获得成功的一种文化,才能在竞争获得成功。”基层行要致力于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用企业价值观构筑企业文化的核心,把它作为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基本目标,作为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价值的终极判断。持续成功的企业价值观都必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反映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二是企业价值观中必然包含成本效益观和效率观;三是必然要强调社会责任,追求精神价值的实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有特色鲜明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如壳牌公司的价值观是“诚实、正直和尊重他人”;英特尔公司的价值观是“客户至上、纪律严格、质量为本、冒险精神、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注重结果”等等。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中之重的是要做好“人”的这篇大文章。但目前对建行人的研究似乎还没有专门的学术机构;而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一知半解、对企业文化建设无可适从或业绩平平的地方还相当普遍。建议一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对有关领导者和管理者应举办一期企业文化进修班,开展对企业文化及其建设的学习和研讨;二是以报评“五个一工程”那样的规格与高度,要求县级以上机构,每年向其上一级报送一至两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拳头”产品,经层层筛选后上报总行评比,并予以重奖。

3.在建设银行系统内的各企业网站建立企业文化信息库,主要承载并敞开以下内容:一是经各分支机构精心挑选的、由建行人自己过去和现在创造或间接创造形成的优秀文化成果,向所有员工展示,以激发其创新意识;二是建立员工业绩档案,对每一位员工的个人工作业绩进行彰显,以激励、鼓舞员工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建功立业的豪情;三是在尊重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将员工的自然状况,包括个人简历、特长爱好、以及影像资料等收集保存在相关的文件夹中,为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创造和谐、阳光亲切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让员工之间虽隔千山万水却宛在咫尺,虽属千家万户却情同手足成为可能。

4.建立研讨与奖励机制,倡导快乐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工作。它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质量高低、价值大小,主要是由其对人的影响程度及其意义决定的。分行领导把员工视为分行发展的宝贵财富,想方设方经营好员工,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为企业创造服务价值的同时,也能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就感和归属感。一是重视员工参与。发动员工积极参与,集中员工智慧,使员工体现自身的价值。二是重视员工激励。通过不断优化企业内部薪酬制度和完善各项保障制度,稳定员工的职业心理预期,增强归属感。组织各基层负责人走出去、请进来,学习现代管理经验,纷纷推出一系列人性服务管理方式来激发员工工作激情。三是积极开展活动。为了给员工减负,调节员工心情,让员工充分展示自己才华,举办各种比赛活动等,激发员工的爱岗敬业的热情;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强化团队精神,又能凝聚人心。

5.要彰显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先进文明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育人塑形的丰腴土壤,也是培育企业经营理念的智慧源泉。日常工作中,要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彰显建设银行的核心企业文化内涵,创建一种向上、和谐、信任、互助、团结的人际关系,造就一支勇于开拓、锐意改革、讲求奉献精神的员工队伍。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转化为服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价值创造力和综合竞争力。首先让员工满意,要在不同级别的管理层达成齐心协力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共识。如出台制度时尽量关注到员工特别是基层一线员工的切身利益,以合适的薪酬使员工的贡献与收益一致;以适当的方式使员工接受再教育的程度与时代需求、业务发展相一致;以科学的岗位分布使员工个人发展与建行整体目标一致。让“忠诚满意”建行的“好员工”吸引来更多“忠诚满意”建行的“好客户”,让员工在实现客户满意最大化过程中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做到各居其位、各行其是、各成其事。

其次要以人为本,善待员工,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管理者应以满腔的热情、平等的态度善待员工,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实实在在地为员工排忧解难。通过人性化的帮助,使员工真正感受到建行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建行的忠诚度和服务的贡献度。

二、运用培训机制,规范员工在共识文化下的行为

作为基层行,就是要形成自己的共识文化,即在于以“三个代表”、“和谐理念”的要求去认知总行党委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政策意图,正确认识到建设有建设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不是总行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客观现实的要求。我行在文化培育的过程中,重点是突出“执行力文化、合规力文化和态度力文化的“三力”企业文化的培育,并按照“文化重理念,理念要共识;共识应认知,认知当明理;明理变态度,态度化动力;动力促执行,执行结硕果”的文化认知心理机制及理性行为动力机制,渐进推进文化建设。其机制原理是: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和对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直接影响人的态度;态度属于行为的指导和动力系统,对人的行为有很直接、很重要的影响,它由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因素构成。培育文化就是要通过转变员工对“三力文化”理念的根本认知并形成认同心理后,才能将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为建行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就是“管得有理”。

通过“三力”企业文化的教育训导,培育全行员工正确认识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处理好经营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深入全行开展企业文化理念深度培训,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其价值的自我实现搭建文化平台。在制度及其落实上加以确保。从而,在切实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人才的同时,实现建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增强竞争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准备条件。同时,配合文化理念开展一线操作层面争做“五一”劳模和“创优争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源正”了广大一线员工的理性文化认识,增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作为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必然具有文化的共性,但对于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来讲又有其个性,而对于建设银行这个经济个体来说,还有其独具的特质和形态。总结国际先进企业的实践经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在企业经营的某个历史时期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但是,在目前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或多或少地,在一些领导和管理人员中仍不能将总行党委的政策意图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仍不能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硬道理,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改革工作的支持作用,片面地将股改理解为企业体制地转变、经济指标的一时表现,放松乃至放弃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

建设企业文化的必然性表现为: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企业是生产力的载体,但生产力本身并不是仅仅限于物质,更关乎人,以及人的力量,而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人及其力量的整合和效能的有机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对企业的必然要求。二是建设银行发展的内源性要求。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日益突出,企业对文化特别是管理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部份,在建设小康生活,保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受建设银行发展进步的连续性决定和制约,总行党委将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10年之内建设成为亚洲一流银行,这就存在着重新审视并构建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以期从文化环境角度保障这一战略的实现。这既是将建设银行铸造成为国际先进银行这一改革历史任务的物质需求,也是建设银行企业面对激烈的金融竞争,应对外资金融机构抢占内地金融市场的内在文化需求。

建设企业文化的内在方向。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只跟着感觉走,敷衍于纸面,不坚持“实事求是”,不去正视客观存在的矛盾,以积极解决矛盾的态度,去观察问题、判断形势、解决问题,“企业文化”就不能深入人心,就不能发挥在经营管理中的先导作用。要解决以上存在的不足,一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我行企业文化建设在当前客观条件下存在的企业文化冲突,在实际工作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先进性,着眼于树立全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着眼于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使“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二是要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的要求,这是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应当牢记的工作标准和行动指南。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将“企业文化”推向新的高度;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建行的日常工作之中;只有通过群众的积极参与,员工的自觉践行才能确保“企业文化”能渗透到建设银行的整体组织系统之内。

把合规文化的培育寓于以激励与约束制度的文化心理强化活动之中,培养员工良好的内控行为习惯

把合规文化的心理强化寓于不良贷款清收的问责过程之中、寓于“责任意识”的深刻认知与观念转变之中、寓于“增业绩、强管理、创亮点、树形象”活动之中。改变“制度执行不到位,规定动作时有缺失”的惯性操作习惯,大会小会讲内控,遇到同行业清收不良贷款中的典型事例谈合规,采取“举一反三、旁征博引、理性当先、影视兼容”育导手段,持续传播严格遵章守则的“火炉效应”,逐步形成全行执行“火炉法则”的心理氛围,带动全行“科学发展与合规经营”文化风气的形成。同时,要在全行开展各级人员“事事先想责任”就能尽职履责和免于问责,“没有人比自己更对自己负责”,“责任意识”就是“想得通才做得好的”的文化观念的认知问题。在具体的工作中,用合规文化的内动力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培养员工良好的内控行为习惯,以形成建行富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篇四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此,电力工业正在努力进行着改革,电力企业内部积极进行公司制改组,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加强企业管理,转变经营机制,突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更应该加快创新与发展的步伐,给电力改革以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

建设电力企业文化首先要培育有文化和市场竞争意识的人,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当前,不仅要对员工进行技术、技能、业务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及企业形势的教育,给员工宣传企业改革的思路、政策,注重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沟通,使员工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利益调整,积极投入到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创新工作中,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建设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要把探寻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方法、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作为一项基础工作。企业的经营理论、方法、规章制度、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我们要在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的基础上,加快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改革和创新企业的经营机制、规章制度,全面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形成自己的经营之道和发展战略。我们必须强调,在探寻企业经营之道、改革企业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贯彻竞争、创新、效益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特性的要求。

树立企业的价值观,凝聚富有电力企业个性的企业精神

企业的价值观、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向人们展示出企业的思想境界和整体风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使企业获得成功而形成的并得到企业群体认同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简单说,就是判断企业中各种行为、观念对错的标准。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为企业建立一套成功的价值观念,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什么是企业所鼓励和倡导的,什么是企业所反对的。企业精神是建立在企业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基础上的,集中反映在企业各项工作和员工行为中。

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两个人编造出来、靠宣传和灌输给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是否有效存在,其判断标准应是:是否为企业员工广泛认同,是否自觉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举止和各自的工作中。为此,我们强调在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提炼、凝聚过程中,仍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信任、尊重,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大家共同参与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提炼和凝聚,只有这样,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才会被员工广泛认同。一旦认同后,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必将对员工产生感召力和约束力,在员工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继而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确立后,企业的领导人要率先示范,带头实践,亲自倡导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成为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形象代表。企业还要培养一批体现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弘扬,使之起到感召和鼓舞示范的作用。

每一个企业都有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电力企业文化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或许下面的范例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长虹集团:“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

海尔集团:“先造人才,再造名牌”。

联想集团:“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平安保险公司:“举手投足,莫不遵于君子之道”。

一个成功的企业,它的价值观和精神中必然包涵如下理念:责任、道义、创新、团队精神和对人的尊重。

精心塑造电力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神和对人的尊重。精心塑造电力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形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会大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整体上认真设计和精心塑造自己的企业形象。首先要塑造好产品形象,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经营的质量和水平,向社会提供安全、稳定、质优、价廉的电力产品。其次改善服务形象,纠正以电谋私的不正之风,改变“电老虎”的不良形象定位,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变电力用户为客户,追求消费者的最大满意度。第三,塑造电力员工队伍的素质形象,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技术业务、文化修养、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电力员工的综合素质。第四,要树立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电力企业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厂容厂貌要整洁优美,富有文化气息。第五,企业要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各种传媒,通过公关活动扩大企业的对外文化交流,向社会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的企业公关形象。第六,要精心设计运用好企业的标识形象,如图案、服装、旗帜、歌曲、印刷品等。

电力企业文化浅谈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目的是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由于理论研究及宣传的不足,在电力企业员工队伍里,人们对企业文化认识不一致,在我们电力企业中有相当部分人把企业文化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范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工作范畴。一个企业要使企业文化,在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抓住其精神实质领会其精髓和精华,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培养企业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对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的作用与实践,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营造企业文化,确立准确可行的指导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企业的精神,培养一种企业的作风,塑造一种企业的形象,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觉悟、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需要持之以恒的建设和培养,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广大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要求员工在思想文化、技术、技能、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参与热情,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培育“四

有”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总体素质,增强企业活力,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电力企业要坚持文化营造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它是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服务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

电力企业文化应坚持领导倡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者文化。企业领导班子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倡导者,但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调群众性,员工群众是企业文化设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需要广大员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生动实践。只有抓住这些原则,才能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本质,才能建设好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坚持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在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不是完全包含,又不是完全重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互为补充,表现为以下几点:(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确定

企业价值观,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职工企业形象,其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注重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企业文化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科学,它也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的主体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了体现,并由思想政治工作加以保障。(2)企业文化建

设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没有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则不同,它不仅是新形势,新情况下产生的,而且,它是从本企业实际出发,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企业理念体系和价值观念,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从而扩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3)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做法是由有关人员以组织谈话和个人谈心等形式来开展进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各种载体,使思想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不断满足员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的多方面需要。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电力企业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等原因,不少企业在实践企业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脱节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理解落实党中央“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和有关社会主义文化的论述。在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新成果的同时,努力创新,坚持以先进文化精神为指导,突破思维定势,联系电力企业的实际,创造出反映历史潮流的在本质上区别于国外企业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企业文化。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大

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一手抓经营生产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对员工进行“崇尚科学思想,民主意识,竞争观念,文化行为和奉献精神” 的灌输,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过程中,始终围绕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把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具体工作,贯穿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和营销过程中。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境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以及员工的培训切实结合起来,通过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的薰陶感染,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推动了电力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也是电力企业开展有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篇五

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哲学家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液,文化是灵魂。一个没有经营思路的企业缺乏灵气,一个没有经营活力的企业缺乏人气,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企业缺乏底气。企业文化虽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有形资源,但却会对资源的利用方式起重大作用,导向成功与失败的可能。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导向和支配作用而产生的,企业文化的功能在组织中有多种功能和力量:激励作用、稳定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辐射力、互动力、约束力、执行力等等。企业文化既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同样也为战略目标服务,这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能够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通过收购兼并扩大自身实力和规模,他们将原有的管理模式、营销模式、管理制度等移植或融和到新企业中,但难以发挥作用,其中不乏失败的例子。而一些成功的企业首先注重把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不断渗透融合到被收购、兼并对象中,两个不同企业文化经过融合后,再进行管理体制融合,最终实现被收购对象的平稳过渡,达到了收购、兼并的目的。有些企业在收购兼并企业的成功,表面上看是企业战略的成功,倒不如说是企业文化的成功。企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是竞争者最难以复制的。

二、企业领导对塑造企业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涵盖着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和工作作风,明确界定了企业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风尚、管理制度、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具有无形性管理功能,发挥的是道德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而观念和精神的载体是人。人本身的文化素质关系到其文化倾向性,企业领导人的文化素质又是重中之重。作为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各层次的负责人,他们不仅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企业文化走势、模式等的设计者和倡导者,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当解决好企业领导人和各层次负责人的文化观念建设问题,领导者应成为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化身,要率先垂范。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人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公道正派,对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带头廉洁从业,坚定理想信念,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实践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不断辐射和延伸参与面,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其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实践证明,企业的党政工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而且他们的积极倡导、严密组织、分工负责和身体力行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三、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在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作为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企业中人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是活的生产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企业活力的源泉。企业文化不仅要靠人来创造,而且还要靠人来丰富。应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帮助员工在文化认可中接受正确的观念,培养员工先进的文化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活力,塑造富有凝聚力、具有强烈爱岗敬业意识、团队意识的职工队伍,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极大地发掘人的潜力,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现有的团队中,不断壮大的提升团队的价值,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事关员工利益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和员工反映的问题,都应当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排查需要解决的问题,主动关心,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尽力帮助解决,这样才能赢得人心,得到最广大员工的认同,使企业文化具有更强、更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员工素质提高了,员工,员工自身的价值得到拓展,企业价值也就会得到提升。

四、企业要在管理过程中融入文化

不能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规范员工行为、宣传培训、搞企业形象设计,这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挖掘出企业文化与经营活动有机结合的强大力量。管理的主导要素由资金、技术、制度等传统要素逐步向文化转变,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许多学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经济因子与文化因子更加紧密地联系、糅合在一起,企业管理软性化、柔性化成为一大趋势。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基础平台,企业的生存、改革、发展必须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在企业管理中,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管理中基础上注入企业文化,逐步潜移默化,提炼总结企业团队文化、融合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产品文化、营销文化、制度文化、质量文化,使各项管理更具有文化内涵,让制度在自觉中得到贯彻落实,同时不断修订企业制度上与企业文化建设不相符合的部份,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各项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规范作用,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纵观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无不得益于其企业文化的哲学和艺术。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不断复杂和激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软实力和不可复制性,其价值将更加凸显,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建议篇六

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哲学理念创新与飞跃的结晶,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本源。要实现东风基业长青、驰骋百年的梦想。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用“文化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制胜与文化制胜并举,开创现代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的新局面。就我们车身厂来说,在车身厂构建和谐工厂、创建节约型企业的进程中,怎样更好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打造工厂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下面结合学习贯彻更是《纲要》精神,就基层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它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业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与企业同时并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观念、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等的母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上。因此,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不容忽视。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观念形态文化的作用。企业的产品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宣传,良好的企业声誉要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优秀的企业形象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要面向市场,产品要在复杂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于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影响力。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没有希望的企业。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文化是员工追求与理念的集中表现。一

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企业才能形成鲜明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位员工品格将直接关系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成长,培育良好道德品格,树立企业全局观念是企业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通用电气公司、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三、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好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对外,可以形成市场的竞争力。就车身厂而言,要保持工厂在商用车行业的“领跑者”地位,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把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用“文化力”提升工厂核心竞争力,开创现代管理与文化管理相结合的新局面。

(一)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需要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本质要求和内涵来讲,与我们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课题是一致的。车身厂以“造中国最好的驾驶室”为使命,将“学习、创新、拼搏、争先”作为工厂的企业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改善、数据、业绩、和谐”作为工厂的核心管理理念,在培育和弘扬中予以升华。以提高工厂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潜能,使工厂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需求,努力实践“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着力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员工与工厂同生存、共忧患,为工厂发展竭尽全力。同时,积极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强工厂凝聚力,推动工厂健康发展,努力实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实现工厂发展与员工发展双赢为目标,直面机遇与挑战,积极引导员工为实现工厂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努力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无一不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工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可以树立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是工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培育

具有车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养成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文化、团队的文化、崇尚业绩的文化、诚信承诺的文化和执行力文化,并将这些文化的养成落实到工厂管理流程中,体现到员工的行为上。要通过提高认识,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工厂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工厂强筋固体、内树品牌、外树形象、提升竞争力的法宝。

(三)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工厂的必然需要

构建和谐工厂是车身厂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工厂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工厂来说,和谐出生产力,和谐出经营绩效,和谐有利于提高工厂的核心竞争力,和谐有利于工厂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和谐工厂,致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每个人都能心情愉快地工作和学习的氛围,它体现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为友好和整体向上。通过建设具有车身特色的和谐文化,最终努力实现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员工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因此,构建和谐工厂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必须要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车身厂提出“管理管理者”,就是把管理者的作用提高到构建和谐工厂“领头雁”的位置,通过提升管理者素质,为构建和谐工厂打好基础。

(四)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的迫切需要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思想,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通过提炼、升华、灌输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创造出一种团结和凝聚员工的文化力量,能够培育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利于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形成能干事、干成事的文化氛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工厂的“铸基”和“铸魂”工程,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决不能凭空想象一蹴而就,要树立“打持久战”的理念,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五)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为工厂生产经营服务,都是以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其方法和载体具有相通性,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加强和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建设拓展了工厂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了对广大员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管理为纽带,融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这是工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载体。我们要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与学习《员工手册》、落实员工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认真抓好落实,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工厂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力抓手、重点工作和精品工程。

基于上述认识,车身厂党委下发了《车身厂创建学习型组织纲要》和《车身厂文化建设纲要》(以下简称“两个《纲要》”)。作为我厂企业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两个《纲要》的出台为维护员工的长远利益和确保工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四、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六个方面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关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首先,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当今国际市场的竞争主要的已不再是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能否不断地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其次,是加强领导。“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我们党多年来在实践中得到的认识。

第二,关于继承与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辩证地扬弃。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文化是不能替代的,可以吸收和借鉴,但是不能拿来,必须要经过融合、消化和系统思考之后,形成自己的文化。

第三,关于企业文化与生产管理。企业追求经营绩效的最大化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因此,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与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形成内化与固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四,关于企业领导倡导和员工积极参与。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视其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充分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员工的创造,开展各种活动需要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促进企业发展有强大推动力,意义非常重大,领导要重视,要有专门的组织来管理和推动,每一位员工对企业文化都有责任和义务去认真思考和提炼。政工部门的干部要积极思考、传播和推广已经固化下来的文化,使企业文化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对不相适应的文化要不断创新、丰富、发展。

第五,关于博采众长与以我为主。建设企业文化,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不断借鉴先进单

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一步丰富创建体系。因此,必须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借鉴吸收外来的优秀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要从工厂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企业的特点,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着力抓好企业文化的升华发展。既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企业文化内容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复制”与“克隆”。

第六,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体现出与时俱进。东风与日产合资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要体现与时俱进,要有新的文化推动,要符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的本质、内涵,文化一旦形成,必须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企业文化建设要有操作性强的建设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工厂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和规划企业文化的内容。此外,要建立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既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文化角度看,规章制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管理科学的体现;另一方面又是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对塑造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建立各种保障机制时,必须坚持企业文化做指导,要防止保障机制与文化理念不一致的现象。

实践证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只有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保持不竭的发展源泉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推进东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万众一心、步调一致,全员践行东风文化,并以开放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和融合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神圣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书写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篇章。要把文化真正融入到管理中,用强大的文化力提升企业的经济力,从而把东风文化的强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上的胜势,打造和提升车身厂的核心竞争力,为东风有限中期事业计划和东风公司的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东风梦想的腾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