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电能计量管理论文(案例13篇)

小编:BW笔侠

有了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快地掌握写作的要领,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论文

在电力系统众多设备内,电能计量装置是其中基础性设备。电能计量装置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电压互感器、电能表及二次回路导线,电能计量装置测量精确性,直接决定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因此,提升对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质量,采取有效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措施,最大程度提升电能计量有效性及精确性,有效提升电能消耗数量。

电能计量装置在实际应用内主要作用就是对用户电能应用数量进行记录,是电能计量内主要设备。电能计量装置主要包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及计量电压设备。电能计量装置与相同类别设备相比较,在电力生存工序上面具有显著特征,有效将供电部门、发电部门及用电部门进行整合,增加不同部门之间的结合。供电部门怎样对电能进行销售、发电部门怎样生产电能、用户部门如何对电能计量,这些工作全部都需要专门计量工具进行计量,同时对不同环节电能数量计算,电能计量装置就是主要设备。要是缺少电能计量装置,计量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电能销售工作也就无法精确实现[1]。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论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电力集团公司20××年电能计量工作会议在我公司召开,充分体现了对××供电公司的关心、信任和支持。

我代表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供电公司工作的集团公司领导、电力研究院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同志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供电公司1991年1月组建,属国家大二型企业。

公司共有职工××人,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2座,变电容量2464.2兆伏安,输电线路1358.4公里,担负*区*县供电管理服务工作。

近年来,在集团公司正确领导下,××供电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一强三优”统领改革发展全局,以“三抓一创”统揽各项工作,公司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

今年1-5月份,完成售电量14.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8%。

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称号的基础上,又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山东省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华北电网公司先进基层党委”等称号。

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电能计量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确保了计量公正、公平、精确、安全、可靠,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维护了供[本文自[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营造了和谐用电环境。

为适应电力改革新形势,积极构建电力营销集约化管理模式,今年又投资建成了我市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标准电能计量中心,进一步改善了计量检定环境,健全完善了计量标准及其配套设备,使计量检定能力显著提升,电能计量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天,集团公司电能计量工作会议的召开,必定对提高电能计量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检测服务质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议在我公司举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好机会。

我们将竭诚为会议搞好服务,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祝××电力集团公司20电能计量工作会议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在××期间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谢谢大家!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论文

随着厂网分离等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发电厂、电力用户密切关注电能计量装置,电力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考核也越来越重视,其核心就是保障贸易结算过程中电能计量的准确和可靠,因此电能计量装置的技术管理就愈发重要。

摘要:现如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用户对电能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一目前状况,电力企业进行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管理尤为必要。进行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管理,能够降低电路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为供电线路提供了安全保障,满足了广大用户的需求。本文深刻探讨了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管理,并对电能计量装置常见故障进行了具体分析。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基于这一形势,各电力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纷纷开始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管理。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故障管理,能够减少供电线路的耗损,为电力企业及用户节省了大量电能资源,有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1、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进行细化分析的必要性研究。

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故障不仅影响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管理,更影响整个电路的安全运转,因此对于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应进行细化分析,全面了解该装置出现故障的具体理由,从而优化电能计量装置,保证供电运转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细化分析尤为必要,理由在于:

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转中的关键环节,该装置中所采用的计量技术及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生产发展的状况,不仅如此,电能计量也是保证用户安全用电的关键。若电能计量装置运转时出现安全故障,会导致供电线路无法正常供电,从而直接影响用户对电能的需求,因此对电能计量装置故障进行细化分析尤为必要,当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正确把握故障出现的理由及规律,并加以解决,从而确保电能计量装置的安全运转,给用户提供良好安全的电能资源。

1.2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能计量装置在一定作用上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它主要针对电能销售进行销售资金回收,做好用户电能使用状况记录,它在供电设备中就如一杆秤,其对电能销售多少及资金回收进行精确计算,体现了交易的公平性,与此同时,从某种作用上讲,它的使用减少了供电过程中的电能耗损,节约了供电企业及用户双方的资金消耗,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细化分析是降低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的重要手段。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在蓬勃发展着。而电能计量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推动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在此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能计量;创新发展。

推动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的创新发展受限要确保电能计量在运行时的安全与稳定。需要电能计量装置准确地对数据进行测量。(1)电能计量装置符合规范。电力企业需要对及两个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本身运用的电能计量装置检查其测量数据是否真实,是够适中都在运行当中,对其质量进行详细且科学的分析。对于老化或者过时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淘汰并且换新。(2)电能计量够装置换新时符合标准。针对新购买的电能计量装置,需要电力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在和供应商和生产商进行订货的协议中明确地支出购买的验收项目、技术要求以及验收依据等,和在技术条件没有达到己方要求时的处理办法,以及责任该如何划分的方法,对购买的电能计量装置进行详细地检查,对于不合格的商品应该予以退货处理。确保电力企业所引进的电能计量装置负荷行业的标准规定,也负荷自身的需要。(3)定期的检测与分析。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电力企业要委派专人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对其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确保电能计量装置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被查询到,也确保了电能计量装置在出现微小的问题是能够予以解决。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对于电能计量的管理模式上还并不完善,只有将此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才能推动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的整体发展。

2.1监督机制的完善。

(1)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在电力企业内部,需要人员在电能计量的管理上建立起合理的监督机制。对于监督岗位要进行专门的设立,做到权责明确,对于监督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适当地考查。因为电能计量的工作涉及了多个内部部门,这些相关的部门也需要对电能计量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通过内部的监督,促使在电能计量的管理上不出差错,让电能计量的工作环境复合要求。同时,对于相关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1]。(2)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电能计量的监督不仅仅局限于内部,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公民的监督。可以通过设立电话或者是邮件等形式的公民反馈渠道,或者是主动进行调查,对于公民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些问题之中,把和电能计量相关的问题进行记录且归类,在解决此类问题之后,还要对这样的问题予以额外的重视[2]。

2.2机构合理的布局。

要想推动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的创新发展,完善电能计量的管理模式,就必须对与之相关的技术机构进行合理地布局。具体要求了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于计量数据的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与准确,并且将数据作为生产、管理与运行的根据;其次需要电力企业它们的计量技术机构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认可或者认证;最后需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好确保计量检测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性。

2.3人员素质的提高。

(1)人员能力的提高。从事电能计量的人员能力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状态和装置的寿命,而电力企业的发展是迅速的,电能计量装置的相关技术也是逐渐进步的。所以要想推动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的创新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员工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专家地聘请或者是组织员工进行学习的方式来提高电力企业员工人员的能力,可以让老员工传授给新员工经验,而让新员工传授给老员工新的技术,做到整体能力的提升以配合所使用的电能计量装置。(2)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除了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除了能力之外,还需要对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行一定程度地提高。在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中,现在电力企业中的服务能力已经成为了评价电力企业整体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将服务意识在员工中进行贯彻,让员工拥有“顾客是上帝”的服务意识,并且在具体服务时有着良好的服务态度。对此,可以通过会议或者是宣传的方法来提高电力企业从事电能计量工作的员工服务意识。对于员工之中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都相对较好,且有突出表现的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可以竖立模范作用,让其在员工之中产生榜样的力量,让其他员工向其学习,对于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相对较差的员工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帮助,如私下谈话或者是进行一定的惩罚,用奖惩分明的制度,让员工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意识都得到提升,进而推升电力企业电能计量工作整体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飞速进步,电力企业的电能计量管理上也与之进行了密切地结合,所以要做到提高电能计量的管理水平,推动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的创新与发展,就需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科学化管理、计量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和电能计量信息的网络化管理。(1)电能计量装置的科学化管理。因为电能计量装置类型繁多,数量庞大,所以在对其状态和信息的管理上要是用手工的统计会十分复杂,未免会因为一些人为的原因出现一些错误,从而影响整个电能计量的工作。所以,电力企业应该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这些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条形码的设置,以实现电能计量装置的科学化管理。(2)计量数据的自动化管理和计量信息的网络化管理。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计量装置所得出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采集、存储,并运用合理的运算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电力企业可以将计量信息进行网络化的管理,通过完善的网络脉络,将各种数据的信息共享给与电能计量相关的所有部门,监督机构也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对电能计量进行监督。

4结论。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只有在电能计量方面进行内部的完善和创新,外部良好的宣传和服务,才能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能力,才能让电力企业的素质得以提升,才能让电力企业的形象得以塑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客户满意,让政府放心。

参考文献:

[2]段建兵.电力企业创新电能计量工作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4(08):100+102.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电能表是电力系统各环节能量结算的工具,结构与性能在随着新型用户的出现而不断优化,电能计量的非线性越来越强。

如今,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用电需求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对电能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的要求逐渐提高。

该文就电能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论文

在实际操作中,电能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种类各种各样,本文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问题进行分析,为电力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1.引言。

在实际操作中,电能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情况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常见错误接线形式进行检查与分析,可以对电力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电量损失和电费纠纷,对反窃电和电力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分析了电能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找出电能计量装置中接线存在的问题。

2.电能计量装置及错误接线类型。

电能计量装置中最重要的是互感器和附件、电能表、失压计时仪以及二次回路。

通过电能计量装置的常见错误接线形式检查与分析,对电力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处理,电能计量装置发生错误接线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出来。

常见的接线错误有以下几种类型。

2.1计量单相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

整个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中最为常见的错误类型是计量单相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在这种错误类型中,存在以下情况:在接线时,工作人员忘记连接电压钩连片,或者在计量380v单相负载电能时,工作人员习惯用一只220v的单相电能表读数乘以2的方法来计量,然而这种方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2.2计量三相四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

计量三相四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类型中,主要包括以下3种:(l)在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电压线圈连接的过程中,电压线圈中线出现断线状况;(2)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在运转的过程中,本应经过一台电流互感器接入电路,然而在某些状况下经过两台电流互感器连入电路,由此造成错误接线;(3)在计量三相四线电路有功电能时,工作人员习惯使用三相三线两元件来对其进行计量,这样的计量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很大的偏差。

2.3计量三相三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

计量三相三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类型有:(1)电流端子进出线接反;(2)电压端子接线顺序不对;(3)电压与电流相位不对应等。

3.电能计量装置要求。

电能计量装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准确的记录用电居民的准确用电量,避免偷电、漏电的现象发生。

而在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的过程中,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1)安装人员要仔细检查电能表及互感器,确保其误差在装置运行的范围内,以此来保障电能表与互感器的顺利运行。

(2)在互感器以及电能表的运行中,工作人员要对互感器的变比、性能以及组别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还要保障互感器及电能表倍率的准确性。

(3)在电能计量装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确保电能表的铭牌数据与线路电压、电流、频率以及相序等保持一致。

(4)在装置安装的过程中,其铭牌上都有规定的额定值,由此对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载范围做出了规定。

与此同时,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降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0.5%。

(5)工作人员在接线的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到整个线路的实际状况,然后选择合理的接线方式。

其次,在接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使用正确的接线方法进行接线,确保接线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4.1停电检查。

在电能计量装置检查的过程中,电能表在停电状态下,通常处于停滞状态。

工作人员可以在此时对其接线进行检查。

针对电能计量装置的投入使用,都要在之前进行停电检查,以此来确保安装的整体质量。

4.2带电检查电压回路的情况。

顾名思义,带电检查电压回路就是在电能表正常运行的状况下对其接线进行检查。

在带电检查电压回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检查的核心放在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检查上,通过检查来确定两侧之间没有将断线、极性搞错。

在带电检查电压回路的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只交流电压表对二次线间的电压,通过对测量电压的分析,确定电压值、接线方式、二次负载情况的具体状况,以此来判断接线的正确性及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4.3带电检查电流回路的情况。

在检查三相三线两元件有功电能表电流回路中是否存在断线和短路时,检查人员可以通过圆盘转动来判断。

首先,检查人员可以在检查的过程中,依次断开一相和三相电压端子的引线,如果圆盘在这个时候仍处于转动状态,则表明接线正确,反之,则存在断线或短路。

其次,在断开三相电压后,圆盘停止了转动,则说明在三相回路中存在断线或短路。

而断开三相电压后圆盘停止了转动,则在一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存在断线或短路。

然而在使用该方法时,必须注意当负载功率因素为0.5时,一元件在正常情况下同样不会转动。

4.4相量图法。

相量图法是利用一些电气仪表测出各相的电压、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不管负载是否对称,都可根据所测出的数据绘出表示电流间相互关系的相量图,然后再结合负载的实际情况判断三相电能表接线是否正确,并从相量图中找到改正错误接线的方法。

4.4.1基本步骤在绘制六角图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测量电能表电压端之间的线电压,应保持其测量值在大致相同。

第二,在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确保二相电压端子的准确位置。

第三,对电压相序进行相应的测定,以此来确定接入电能表的电压相别。

第四,在测出电压相序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数值绘制相应的电压向量。

4.4.2用六角图判断接线在使用六角图进行接线判断时,工作人员首先应了解功率的方向、负载性质以及功率因数的最大范围,以此来确定接线判断的范围。

而在六角图判断接线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工作人员在作图的过程中,若得出两个大小相近的电流,且相位差在1200时,则两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都正确或两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同时接反:当两个电流相位互差600时,则其中必有一只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2)工作人员在作图的过程中,若得出的相差值不是1200或600时,则需要工作人员结合现场的实际安装进行判断。

5.结论。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用电检查工作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对用电检查人员的工作除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检查人员能仔细的对电能进行计量。

电能计量装置中的错误接线,在影响电能装置使用的同时,还影响着用户的整个用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就需要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电能计量装置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在避免错误接线的同时,还能从根本上保障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

现场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的检查【2】。

摘要:带电检查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检查电压互感器断线、极性、接地点情况并分析判断;检查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地是否正确;带电检查电能表接线采用六角图法分析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是否正确,停电检查法最为可靠是保证计量装置接线正确的基础。

关键词:断线极性相序接地六角图向量图停电检查。

本文简要介绍带电检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能表及停电检查计量装置接线的正确判别方法。

单相电能表只有一组电磁元件,接线较为简单,出现接线错误时容易发现,三相四线电能表可以看成由三只单相电能表所组成,采用分相法即可检查接线的正确与否。

这里就以带电检查三相三线错误接线来具体说明。

1带电检查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接线。

1.1检查电压互感器接线的正确性。

检查内容:主要检查电压互感器一、二次侧有无断线或极性反接。

电能计量的信息化管理论文

摘要】多数供电企业的效益是通过电费的收取来体现的,电能计量也就显得尤为关键,与供电企业的前途发展密不可分。

所以,计量的准确度首先应得到保证,为提高其准确度,有必要引进智能化电能计量装置。

如今,智能电网在全世界广受关注,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尚需很长时间的实践探索。

就当前来说,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建立双向的智能计量系统、如何该进电能计量装置等方面,尤其是智能电表的替换。

本文主要对智能计量系统以及智能电表做了分析。

1.1组成。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部分:(1)智能电能表和互感器,主要负责数字化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2)高速通信网络,主要作为所收集信息的传输媒介,将其发送至信息分析处理中心;(3)信息分析处理中心,主要负责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4)管理子系统。

对信息处理完毕后,再次借助通信网络,将整理过的信息发给用户。

整个过程,无论是采集信息,还是对其处理,亦或是发布信息,都是依靠自动化和数字化完成的。

1.2功能。

该系统在智能电网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对智能电网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实现有着密切关系,能为其提供足够的保障。

首先是电能计量工作,该系统不但能够分阶段地对有功电能进行计量,而且还实现了双向测量,并能对全年数据进行保存。

可对4种费率同时进行编程工作,支持阶梯电价。

其次是显示功能,由于该系统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智能电表和计算机相互连接,一般的用户可直接通过电能信息显示屏来获取所需信息,或者登陆相关网址以查看详细信息,不但缩短了时间,还能使信息更加安全,给用户带来了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还可以利用传感器将家用电器和智能电表相连,形成区域网,用户可选择打电话或上网等方法,由该系统对智能电能表下达指挥命令,对家庭电器实行远程控制,以满足安全、经济、合理用电的目的。

再者是读取功能,又叫通讯功能,该系统具有很多种通讯方法。

包括远方的gprs/gsm和本地的红外以及rs232,而且能够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与多方同时通讯。

也可利用无线网络和远方主站进行通信,支持短信激活的形式。

还有就是对负荷进行预测和控制的功能。

对于一些用电量较多的用户,供电企业可对其用电时间、容量等酌情安排,有利于负荷预测的精确度,一旦负荷超过了提前设置的值,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实行跳闸动作,同时做好记录。

2.1智能电表。

传统的电能表多是感应系式的,功能较为简单,且不支持双向通信,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智能电表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主流,其不但能够实现双向通信,功能也呈多样化,测量的范围更加广泛,精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智能电表其实就相当于联网的pc机,以数字化信息网络为基础,借助互联网以及电能信息显示屏等形式,将详细的用电信息(包括用电量、消耗费用及其他通知等)发送给用户。

另外,在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还发挥着数据终端采集器的功能,连续向智能电网提供详细的电能计量及用电现状的测量数据,包括电耗量、线损网损程度、电能最大需量等。

对用于。

不同地方的电能表,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1)对一些用电量较大的用户来说,智能电表除了基本的计量功能外,还应具备以下功能:实现对谐波和电能质量等的测量,具备自动报警、事件记录等功能。

(2)对于在电网关口用的电能表,应具备低负荷且360度测量的功能,同时保持费率时段和周期的同步。

(3)在配电变压器安装使用的智能电能表,除了基本功能,在停电时应能够进行采集工作,且能实现对中性线电流以及变压器油温的测量,同时还能对有功和无功的线路损耗进行核实等。

(4)另外,还要实现电能表远程校准,对主表和附表进行对比。

目前,全国各地的电表在功能、费率、外观以及尺寸等方面都各有差异,智能电表今后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普及,而且会实现全国联网,有利于全国电能表的统一,与之有关的制造标准或功能要求也将会随之发生改变。

当全国电能表统一后,一切工作都会显得更加方便。

由于对电能表的需求量较大,对其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厂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厂家不得不提高制造水平,合并一些技术水平地低的企业,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研发水平。

2.2智能互感器。

当前使用的互感器多是电磁式互感器,受自身条件约束,其绝缘性能和安全性都较低,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要求。

在计量时,电磁式互感器常会出现磁饱和、铁磁谐振等状况,再加上受谐波影响,往往会使测量的准确度有所降低。

而且,传统的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难以和智能电能计量系统相联接。

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已不符合现在的智能化。

智能数字式互感器是当前国内研究的热点,光电型互感器作为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以光电子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为基础,绝缘性能优越,成本低,没有铁芯,也就不存在上述的磁饱和或铁磁谐振等状况;高压和低压之间只有一种联系,就是光纤联系,凭借其高超的绝缘性能,可保证高压回路和二次回路在电器上的完全隔离。

总之,对于传统的互感器所存在的问题,智能化互感器都能给予有效解决,使其安全性和精确性都有所提高。

3结语。

智能技术是未来的发展主方向,在电能计量领域同样如此,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广泛普及,电能计量和电能计量装置也将更新换代,从事此行业的人员的操做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电能计量装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都得到了有力保证。

智能电能计量系统的建立,是电能计量领域的大转折,应以全新的面貌积极去应对。

参考文献:

[2]潘烨锋.浅谈智能技术技能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5).

[3]董哲.浅谈智能电能表的应用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17).

[4]史超.电能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能计量的计量管理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电能计量仪器的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供电企业的重视。

文章通过阐述在智能化管理中常用的几种智能化装置,指出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智能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为电力行业的同行提供一点借鉴价值。

1.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发展,传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用电计量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能计量装置的智能化论文

电力的生产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不一样,其特点是发、供、用这三个部门连成一个系统,不能间断的同时完成,而且是互相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他们互相如何销售,如何经济计算,就需要一个计量器具在三个部门之间进行测量计算出电能的数量,这个装置就是电能计量装置,没有它,在发、供、用电三个方面就无法进行销售、买卖,所以电能计量装置在发、供、用电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在电力系统发、供、用电的各个环节中,装设了大量的电能计量装置。用来测量发电量、厂用电量、供电量、售电量等。为制定生产计划,搞好经济核算合理,计收电量提供依据。

在工、农业生产、商贸经营等等各项工作用电中,为加强经营管理,大力节约能源,考核单位产品耗电量,制定电力消耗定额,提高经济效果,电能计量装置是必备的计量器具。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用电量与日俱增,电度表已逐渐成为千家万户不可缺少的`电器仪表,总而言之凡是有电之处,就少不了电度表。

3.电能表(电度表)的发展概况简介。

电度表在世界上的出现和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电度表是在1881年根据电解原理制成的,尽管这种电度表箱每只重达几十公斤,十分笨重,有无精度的保证。但是,这在当时仍然被作为科技界的一项重大发明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赞扬,并很快的在工程上采用它。

1888年,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又向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一些科学家的努力,感应式电能表诞生了,由于感应式电能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价廉耐用、又便于维修和批量生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发展很快。每只单相电能表有的还不到1公斤重,精度达到了0.5-0.2级,并且有了几十个品种、规格。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电子技术、电子元器件已得到一些国家在电能表生产中的应用。研制生产了全电子式电能表,电子式电能表具有精度高(目前已达到0.01级)并能做多路遥测等功能,为电能表的发展开辟了又一新的途径,也为电能测量自动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我国电能表的生产始于五十年代,从仿制外国电能表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在电能表生产制造已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和规模。我国自行设计和大批量生产各种类型的电能表不仅供给国内,还远销国外。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国内电能计量需要的各种类型、功能的电能表生产、制造能力。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对电能表的生产和发展极为重视。为了提供电能表的质量、产量和降低制造成本,各国都在电能表的结构、使用、材料及元件等方面不断的研究改进。在提高电能表的质量方面,是以提高精度、过载能力和延长一次使用寿命等几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目前生产的单相感应式电能表准确度等级可达到1.0级,三相可达到0.5级(电子式可达到0.2s级)。单、三相电能表过载能力基本电流的400-600%,一次使用寿命5-或15-30年检验一次。电子式电能表一次寿命可达10年,过载能力基本电流400%。近年来,新品种也不断增加,如为了降低高峰负荷、节约能源,电力公司推行的一种分时计量电度表,在电价上奖励避峰用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集多表功能为一体的全电子式多功第一文库网能表。

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商贸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求等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电能表的品种、规格不断增加,如今较为繁多,其类别可按不同情况划分如下:

1)?按照不同电流种类可分为:直流式和交流式。

目前技术条件下,除标准表以外,所有特种表均由所生产的多功能电能表所包涵。按照准确度等级可划分为:普通电度表(分为3.0,2.0,1.0,0.5,0.5s,0.2s级),标准表(0.2,0.1,0.05,0.02,0.01级)。更高的进口的,德国,瑞士,美国的能达到0.005级,0.003级国家级最高标准。

3)?铭牌标志:每只出厂的电能表在表盘上都有一块铭牌。通常标注了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电能计算单位、标定电流和额定最大电流、额定电压、电能表常数、频率等项标志、国批机电产品许可标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标识等。

4)?电能表名称:单相电能表、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三相无功电能表等。

5)?电能表型号。

我国对电能表型号的表示方式规定如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类别代号。

第二部分:组别代号。

第三部分:设计序号。

例如:dd――表示单相,dd86电能表。

ds――表示三相三线,ds86电能表。

dt――表示三相四线,dt86电能表。

dx――表示无功电能表。

dz――表示最大需量。

db――表示标准电能表。

ddy、dty――预付费电能表。

ddfg、dtfg、dsfg――复费率电能表。

dsd?――单相电子式电能表。

dssd?――三相三线式电子式电能表。

dtsd――三相四线式电子式电能表。

注:各类表计、用途根据时间进行介绍。

6)?电能表的准确度等级:表示,2表示2.0级,1,0.5代表1级,0.5级。

有功电能为“千瓦・小时”(即通常所说的“度”)或kw・h,无功电能为“千乏・小时”或kvar・h。

8)?标定电流(基本电流)和额定最大电流。

电能表上作为计算负载的基数电流值叫标定电流。用ib表示。把电能表能长期正常工作,而误差与温升完全满足规定要求的最大电流值叫做额定最大电流。用iz表示。电能表铭牌上一般表示5(20)a,10(40)a,20(80)a。

额定电流――指用于互感器二次电流的。如1a,5a。

9)?额定电压。

三相电能表铭牌上额定电压有不同的标注方法,需要说明一下。如标注为3×380v,表示相数是三相,额定线电压是380v;如标注为3×380/220v,表示相数是三相,额定线电压是380v,额定相电压是220v。这就是说,此表电压线圈长期承受的额定电压是220v。如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的电能表,一般即用电压互感器的额定变比的形势来标注。如,3×100v,表示此表额定电压为100v。

石油工程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

石油工程信息化推进过程需要相应的信息化人才进行推进,他们的作用和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管理人才需要同时掌握石油开采和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推进石油工程信息化管理,不断的为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可以发现,石油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专业信息化能力的人才并不多,不能满足我国石油信息化的需求,这是制约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进步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改变领导观念,提高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石油工程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之中首先需要相关领导的重视,只有这些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引起充分的重视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不断的推进石油信息化管理过程的进步与发展,切实提高石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进步。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应该积极转变相关领导的思想观念,让领导充分认识到石油工程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此来推进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的.推进,促进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2)更新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

石油工程信息化管理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没有硬件设施空谈石油管理信息化就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应该重复注重积极引进相应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极其辅助设备,这是发展石油工程信息化基础,也是发展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必要条件。

(3)建设完善的石油工程信息化数据中心。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加剧,原有传统的分专业建库的模式已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石油工程建设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对各个单位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管理,有效地将数据集成问题给以解决,为石油工程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和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4)积极引进和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石油工程信息化的推进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撑与引导。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发展石油工程信息化归根结底需要信息化人才的具体工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进石油工程信息化相关管理人才,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努力提高我国石油工程管理人员信息化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推进与顺利发展。人才引进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这可以整体上提高石油工程信息化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如果人才引进收到约束,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应该积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以此来推进信息化过程的发展。

石油工程计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其技术手段是基于项目管理要素的信息化。海洋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策略可生成工作量级的五级工作计划,可在项目开工前提前图料匹配,可对施工计划予以更完善的计划反馈等,海洋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还可以根据输入信息自动生成各种进度跟踪统计报表。项目管理要素的信息化及其配套的项目管理流程,将项目管理中各种要素的计划与组织发挥到一个新的层次,可有效提高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海洋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五级计划;图料匹配;计划反馈闭环。

1背景分析。

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在海洋平台制造中承担重要作用,项目管理承担起整个制造项目的计划、进度控制、资金、人员、装备、图纸、材料等的关键因素规划组织工作。随着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提升逐渐成为控制项目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必须,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正是基于这一需求提出和不断改进的。目前的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形式主要是基于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生产实际,通过人员直接安排工作量,设计文件、计划、材料等大量项目的关键因素的信息以纸面的形式在项目内部流转。该项目管理方式的缺点在于各种关键因素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化。项目关键因素实现信息化后,可自动关联、自动匹配。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图纸信息和所需材料信息、计划信息、人员信息等可自动匹配关联,不需要管理人员人工把大量信息手动进行关联和下发;项目实现信息化后,各种数据各自动生成表单、图表进行比对、跟踪、统计。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将目前的生产管理流程进行摸底,掌握项目的输入数据信息的种类、输出数据信息的种类、数据信息的`组织形式。

pms平台为公司各生产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化系统支持;工程数据、图纸、文档和其他相关信息通过平台实现集成与共享;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逐步推行电子化交付和质量控制,最终建立起协同的建造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平台能够与上下游和内外部的相关系统实现信息交换,满足海洋工程统一的工程设计数据标准(文档编码、设备编码、材料编码)以及未来其他业主的电子化交付需求。pms系统包括文控模块、材料模块和生产模块三大功能模块,整体功能需求如下:模块内功能专业性强,整体性完整,集成度高,工作流相对独立。

3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输入输出信息分析。

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输入信息主要包括:设计图纸、设计材料、材料信息、计划信息、人员信息、定额信息等。三维设计系统和二维设计系统及其它程序根据要求输出图纸、料表、数据、文档等,分别进入材料模块与文控模块。系统与生产模块通过成熟的接口导入计划进度数据,材料模块根据需要将订单信息、材料状态等信息分别传输给文控模块和生产模块。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输出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工单(项目输入信息的按计划分组与关联)、项目kpi等统计报表。材料模块自动生成材料请购,与erp系统集成,在erp系统、emptoris系统内进行采购业务,并将采购订单及合同等节点信息反馈材料模块。生产模块也可以实时调用文控模块图纸和数据。由此,生产模块集成了动态的材料、设计图纸模型数据、生产计划信息,可以通过工单形式指导实际生产。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各专业工作完成量、质控专业工作完成量等。海洋工程管理涉及的设计信息主要包括图纸、材料、方案等。可以作为数据模型输入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一般来源是三维设计系统,因为在三维设计系统中,图纸、模型和材料是相互关联的;海洋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计划信息主要来自计划编制软件,其信息以excel表格的形式导入管理信息系统。

4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可施工材料评估:将设计系统导入的工作量(杆件等信息)与仓储部导入的材料入库信息进行比对,确定哪些工作量具备开工条件。该步骤是保障先到货材料优先施工,提高施工进度的重要保障。可施工材料的评估是项目尽早施工的两大关键因素,另一个因素是设计资料的完成。可施工材料的到货更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在施工前期更为重要。在目前的海洋工程管理中,需要项目材料工程师比对到货清单和已出图纸,确定哪些模块和区域具备施工条件。由于目前的图纸和材料不具备一一对应的图料匹配程度,因此材料工程师将已到货材料分配给已完成的部分图纸上,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图料匹配,可匹配已到货材料对应的图纸,为项目开工提供技术支撑和管理保障。五级计划生成:将杆件、图纸、材料、计划等信息导入系统。将四级计划进行分解,分解成五级计划,将设计图纸、料单、工作量、人员等信息按照五级计划进行分包,生成施工工单,指导现场施工。目前的海洋工程施工管理是使用四级计划进行项目进度控制,每天施工的工作量由生产车间控制,施工车间每天会指定某施工区域需要加工的工作量数目。基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可直接从项目组级别将工作计划细化到五级计划,该五级计划不只包括每天某施工区域需要加工的工作量数目,还包括这些工作量的具体杆件参数、相关图纸材料等。更精细化的工作量、图、料计划给项目带来了精细化管理,也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更准确的图料参考。工单下发现场进行加工制造。工单中已包括项目施工所需的图纸、材料、计划等信息,施工现场可依据下发的工单进行施工。目前的海洋工程施工管理中,工人得到的图纸和对应的材料都是成批的,工人需要有较高的读懂加工图纸的能力,并且需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查找图纸。海洋工程信息管理模式可将工人每天或者几天的工作量分配好,对应的图纸、材料、施工位置、施工装备、施工步骤、施工人数等信息一应俱全,降低了工人的脑力劳动量,也减少了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工作量。现场反馈工作完成量实现项目管理的闭环控制。加工制造现场将现场完成的工作量,主要是施工完成量和质控完成量,每天次反馈进入系统。系统根据输入数据和反馈工作量,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实时跟踪项目施工进度。目前的海洋工程施工管理中,反馈工作非常粗糙,项目组不能精细地掌握工作进度。海洋工程信息管理可精细化地反馈到杆件,直观得得出各种进度报表。施工进度统计更精确,且极大减少了统计人工工作量。

5结语。

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计划、图纸、材料的控制,海洋工程信息化项目管理可有效地提升这些项目关键因素的管控效率。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海洋工程制造产业需要不断的技术进步来提升制造效率,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将给海洋工程产业的长远发展带来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宝洁.海洋平台安全建造管理[j].行业论坛,,09:32(9).

[2]王后发.浅谈海洋工程平台建造的项目管理[j].工程技术.

[3]白雪.基于信息化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1:(18)2.

[4]施雪峰.浅谈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j].理论前沿,2015,5:278.

[5]王q.信息化技术在总承包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化学.

[6]黄楚雄.浅谈海洋石油平台上部组块工程建造配管专业管理[j].管理创新.

电能计量装置防窃电管理措施

随着电力系统计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有机械表逐渐被电子表代替,自动抄表系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有些抄表人员素质不高,计量管理部门又没有重视再培训,导致不应有的电量误抄误计。

同时他们对各种窃电方式现场查获能力不够,难以发现各种技术窃电手法。

要加强对供电企业职工的培训,完善用电营销监督管理办法。

3.2定期审核抄表记录制度。

抄表负责人应定期审查抄表员抄录的表示数和计算电量、电费等数据,必要时到装表现场检查是否正确。

3.3计量装置初装建档制度。

初装或换装的电能表及互感器,必须写明表号、原电量计数、表倍率、互感器变比、地址及经办人等资料情况,以利有关的管理工作。

实际工作中,曾发现因计错倍率导致电量长期少计的情况。

高压计量装置出了故障,通常有两名以上专业人员就地解决问题,以规章为准绳,一般不易有偏差。

撤回的事故电能表须经专业检定员,从表面外观到内部逐项检验。

做出符合要求检验报告,为妥善处理所谓事故电能表提供依据。

电能表和互感器应在相应的条件下保存和运输(例如,表库的温度应在0~+40℃以内,相对湿度不超过85%,电能表应在其包装条件下运输)。

3.6电能表和互感器的抽检制度。

使用中的高压电能计量装置,一般均由专业人员定检不误,并且供电公司定期对其检查,一般不会有问题,就是出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但在实际使用当中,低压电能表和互感器数量较多,同时所处地点较为分散,专业的检查人员还较少,所以相对较多的任务量,在定检时很难完成,因此部分有问题的计量装置就无法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发现,有时会拖到很长时间才会在定检时发现。

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应定期对低压电能表和互感器进行抽检,这样在抽检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电力资源的'流失。

管好用好电能计量装置的封印是防窃电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它的作用常常被忽视,因此就留下防窃电隐患。

有的电能表端钮盖缺少封印或者用电工钳子卡一个印就算是有了封印,因此,个别人可能很顺利地在端钮接线上做手脚窃电:有的计费用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端子不加封印,于是个别人就私自更换电流互感器(变比改换大的),大量窃电;封印管理不善,导致封印流出,有些电力用户可以轻而易举搞到封印,造成防窃电漏洞。

封印管理并不难,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是可以杜绝封印管理不善问题的。

另外,采用技术含量高的封印,可以大大增加窃电难度。

电力部门对电能计量用的表板、表箱和计量柜都有相应的标准图纸要求,并设专业人员管理审核图纸,因此新装和改装的电能计量装置一般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为准确计量电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3.9违章用电和反窃电的处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该制订严格的违章用电和反窃电的处理制度,同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采取定期进行检查窃电的工作,检查了发现有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的行为要提取好证据,同时要严格进行处理。

结语。

电力企业防窃电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窃电问题,供电企业不仅要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措施,同时还要加大惩处的力度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有效的杜绝窃电行为的发生,保护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维护国家的电力资源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吉林.电网防窃电技术措施[j].山东电力技术,,(2).

[2]张蒂如,刘彦刚.反窃电单相电能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江西能源,,(4).

电能计量装置的智能化论文

在实际操作中,电能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种类各种各样,本文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问题进行分析,为电力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1.引言。

在实际操作中,电能计量装置的错误接线情况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常见错误接线形式进行检查与分析,可以对电力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处理,最大限度的避免电量损失和电费纠纷,对反窃电和电力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电能计量装置的常见错误接线形式检查与分析,对电力作业中的常见问题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处理,电能计量装置发生错误接线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出来。

常见的接线错误有以下几种类型。

2.1计量单相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

整个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中最为常见的错误类型是计量单相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在这种错误类型中,存在以下情况:在接线时,工作人员忘记连接电压钩连片,或者在计量380v单相负载电能时,工作人员习惯用一只220v的单相电能表读数乘以2的方法来计量,然而这种方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2.2计量三相四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

计量三相四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类型中,主要包括以下3种:(l)在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电压线圈连接的过程中,电压线圈中线出现断线状况;(2)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在运转的过程中,本应经过一台电流互感器接入电路,然而在某些状况下经过两台电流互感器连入电路,由此造成错误接线;(3)在计量三相四线电路有功电能时,工作人员习惯使用三相三线两元件来对其进行计量,这样的计量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很大的偏差。

2.3计量三相三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

计量三相三线电路有功电能的错误接线类型有:(1)电流端子进出线接反;(2)电压端子接线顺序不对;(3)电压与电流相位不对应等。

3.电能计量装置要求。

电能计量装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准确的记录用电居民的准确用电量,避免偷电、漏电的现象发生。

而在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的过程中,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

(1)安装人员要仔细检查电能表及互感器,确保其误差在装置运行的范围内,以此来保障电能表与互感器的顺利运行。

(2)在互感器以及电能表的运行中,工作人员要对互感器的变比、性能以及组别进行仔细的观察,同时还要保障互感器及电能表倍率的准确性。

(3)在电能计量装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确保电能表的铭牌数据与线路电压、电流、频率以及相序等保持一致。

(4)在装置安装的过程中,其铭牌上都有规定的额定值,由此对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负载范围做出了规定。

与此同时,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降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0.5%。

(5)工作人员在接线的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到整个线路的实际状况,然后选择合理的接线方式。

其次,在接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使用正确的接线方法进行接线,确保接线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4.1停电检查。

在电能计量装置检查的过程中,电能表在停电状态下,通常处于停滞状态。

工作人员可以在此时对其接线进行检查。

针对电能计量装置的投入使用,都要在之前进行停电检查,以此来确保安装的整体质量。

4.2带电检查电压回路的情况。

顾名思义,带电检查电压回路就是在电能表正常运行的状况下对其接线进行检查。

在带电检查电压回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检查的核心放在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检查上,通过检查来确定两侧之间没有将断线、极性搞错。

在带电检查电压回路的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只交流电压表对二次线间的电压,通过对测量电压的分析,确定电压值、接线方式、二次负载情况的具体状况,以此来判断接线的正确性及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4.3带电检查电流回路的情况。

在检查三相三线两元件有功电能表电流回路中是否存在断线和短路时,检查人员可以通过圆盘转动来判断。

首先,检查人员可以在检查的过程中,依次断开一相和三相电压端子的引线,如果圆盘在这个时候仍处于转动状态,则表明接线正确,反之,则存在断线或短路。

其次,在断开三相电压后,圆盘停止了转动,则说明在三相回路中存在断线或短路。

而断开三相电压后圆盘停止了转动,则在一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存在断线或短路。

然而在使用该方法时,必须注意当负载功率因素为0.5时,一元件在正常情况下同样不会转动。

4.4相量图法。

相量图法是利用一些电气仪表测出各相的电压、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不管负载是否对称,都可根据所测出的数据绘出表示电流间相互关系的相量图,然后再结合负载的实际情况判断三相电能表接线是否正确,并从相量图中找到改正错误接线的方法。

4.4.1基本步骤在绘制六角图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测量电能表电压端之间的线电压,应保持其测量值在大致相同。

第二,在测量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确保二相电压端子的准确位置。

第三,对电压相序进行相应的测定,以此来确定接入电能表的电压相别。

第四,在测出电压相序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数值绘制相应的电压向量。

4.4.2用六角图判断接线在使用六角图进行接线判断时,工作人员首先应了解功率的方向、负载性质以及功率因数的最大范围,以此来确定接线判断的范围。

而在六角图判断接线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工作人员在作图的过程中,若得出两个大小相近的电流,且相位差在1200时,则两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都正确或两组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同时接反:当两个电流相位互差600时,则其中必有一只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2)工作人员在作图的过程中,若得出的相差值不是1200或600时,则需要工作人员结合现场的实际安装进行判断。

5.结论。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用电检查工作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对用电检查人员的工作除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检查人员能仔细的对电能进行计量。

电能计量装置中的错误接线,在影响电能装置使用的同时,还影响着用户的整个用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就需要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电能计量装置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在避免错误接线的同时,还能从根本上保障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

摘要:带电检查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检查电压互感器断线、极性、接地点情况并分析判断;检查判断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地是否正确;带电检查电能表接线采用六角图法分析判断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是否正确,停电检查法最为可靠是保证计量装置接线正确的基础。

关键词:断线极性相序接地六角图向量图停电检查。

本文简要介绍带电检查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能表及停电检查计量装置接线的正确判别方法。

单相电能表只有一组电磁元件,接线较为简单,出现接线错误时容易发现,三相四线电能表可以看成由三只单相电能表所组成,采用分相法即可检查接线的正确与否。

这里就以带电检查三相三线错误接线来具体说明。

1带电检查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接线。

1.1检查电压互感器接线的正确性。

检查内容:主要检查电压互感器一、二次侧有无断线或极性反接。

热量计量收费管理论文

教育成本是为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教育成本的计量方法有三类:统计调查、利用现有会计资料转换计算和成本核算。从计量的主体看,教育成本有社会成本、学校成本和个人成本之分。高等院校的功能是提供教育服务,所以高校教育成本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目前,高校教育绩效的评价,高校收费标准的制定,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的教育成本核算。但迄今为止,各高校都难以得到系统、准确的教育成本数据。本文拟对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意义与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目前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存在的问题。

要讨论高校教育成本计量问题,首先必须对高校教育成本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舒尔茨在其《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中作了经典的阐述。他提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二是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1]。第一部分成本包括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成本,维持学校运行耗费的要素成本,以及房屋、土地等的折旧、报废及利息成本。但不能包括与教育服务无关的附属活动的成本,如学生食堂、住宿、运动队活动等项成本,也不能包括向学生提供的奖学金、补助等“转移支付”性质的支出。第二部分成本可用学生上学而放弃的收入来衡量。科恩提出教育成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但也有一部分是学生因上学而发生的支出;额外(比不上学的)住宿费、服装费、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通费,以及书费、运动器械等学校用品费用。间接成本主要有:学生上学放弃的收入,学校享受的税款减免,用于教育的建筑物、土地等资产损失的收入(利息或租金)[2]。王善迈认为,教育成本是“高等教育服务供给方――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不包括学生(或家庭)支付的个人教育成本,也不包括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间接教育成本(或机会成本)[3]。”

从上述各学者对教育成本的阐述,可以看出在理论上人们对教育成本的含义和计量原则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教育成本的实际计量工作却不尽人意。舒尔茨在《教育的经济价值》中分析教育成本时曾指出,教育成本的资料来源于“学校经费”的统计,而“学校经费”并未包括全部的成本内容,但又包括一些并非教育成本的内容。他列出的六个未解决的教育成本问题,几乎全是教育成本数据计量问题。迄今为止,教育成本还仅仅是一个质的概念。现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因不适宜于生均教育成本核算,并且学费与教育成本之间并无确切的因果关系。高校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并不象营利机构那样实行权责发生制,高校通过投资和采购形成的固定资产,包括各种建筑物、价值较高的大型仪器设备等也不存在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和折旧基金的提取制度,导致高校不可能提供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现有所谓教育成本信息不过是按照实际发生支付作为计量依据,由学校财务决算给出的学生平均培养支出,并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分摊,也没有区分成本和费用的差异,成本项目与非成本项目的界限比较模糊,难以准确反映高校成本项目与成本水平。因此必须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合理计量和核算,明确学生平均培养支出和教育成本的模糊界限,解决近几年高校收费上涨过快,收费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二、合理进行高校教育成本计量。

1、确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主体。亦即教育成本核算主体或成本主体的确定。教育成本计量的主体指在什么空间范围内计量教育成本,计量谁的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必须从产品生产者或提供者的角度考虑。具体到教育产品,其提供者是学校,学校就自然地成为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也有人认为高等学校的院系可以作为准会计主体[4]。院系作为一级记账单位或记账主体,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问题。但是作为成本核算的主体是不恰当的。首先,院系不能独立提供教育产品,它需要学校提供行政管理服务、教学辅助服务,如图书馆、计算中心、后勤等各项服务,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服务。院系的教学服务成本只是教育成本的一部分。其次,院系没有经济上的独立性,无论是财政和经常性拨款还是资本性支出拨款,政府都是直接向学校拨付的。学费的收取也是学校统一组织的。院系不能独立取得经费来补偿所消耗资源的支出。但是从学校管理的要求出发,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内部成本核算,提供管理所需的成本信息以考核、控制院系的成本支出,是可行的。因此,可以将高等学校作为对外提供成本信息的教育成本核算主体,院系作为提供内部成本信息的成本核算主体。在具体的核算组织上,可分为两级进行:院系一级核算教学成本;学校一级核算公共成本,并将公共成本分配到教学成本中去,核算出完全的教育成本。

2、确定高校教育成本计量的对象。教育成本计量的对象是指教育资源耗费的载体或目的物,即计量什么的成本。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学校的产品就是教育服务。知识、能力、价值等变化是学生接受教育服务后的结果,是教育服务和学生自身因素结合的产品。所以教育成本的计量对象应是教育服务,是计量教育服务的成本。服务产品的基本计量单位是时间长度,教育产品的计量单位有学时、学期、学年等,因此可以计量学时成本、学期成本、学年成本等[5]。学校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是不同的。因此应将不同年级的学年作为不同的教育产品,分别核算其成本。在高校中,相同年级的学生还有专业的区别,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也是不同质的,因而应视不同专业的学年为不同的教育产品,分别核算其成本。在实际上核算中,应是先将各年级、各专业的学年教育服务总成本核算出来,然后除以年级、专业学生数,就可以处到向每一学生提供一学年教育服务的成本,即单位成本,也就是人们常用的年生均成本。将各年级教育成本相加就可得到全校的教育总成本。

3、明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期间。教育成本核算的期间,是指核算、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从正确的核算成本的要求看,以自然的业务运作周期作为成本核算的期间比较适当。如将教育的产品定义为学生接受到的一定时间的教育服务,则学期或学年作为教育成本的核算周期比较合适。如将教育产品定义为各级毕业生,则各级毕业生的培养周期作为教育成本的核算周期比较合适。笔者倾向于将教育产品定义为学生接受的教育服务的时间量,主张教育成本的核算周期为学年。因为学校的教学是按学年组织的,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是学年(年度)拨付的,学费是按学年收取的。将几年学年的教育成本相加,很容易得到各级毕业生培养周期的教育成本。不过将教育成本核算的期间确定为一个学年,就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各级学校会计制度规定的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的要求不一致。可以有两种思路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学校会计年度与教育成本核算周期不要求一致,即学校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教育成本核算期间为学年,教育成本报告与其他财务报告分别编制。从现实的可能性看,这一思路更可行。二是修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各级学校会计制度,允许学校将会计年度按学年确定。这样,学校的会计年度与教育成本核算期间就能保持一致,成本报告与其他报告就能同时编报。但按这一思路,由于政府财政年度为公历年度,会使学校会计年度与政府财政年度不能保持一致,不利于政府部门对教育经费的年度统计。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要求学校按每月的会计报表,形成1~12月的公历年度会计报告上报,以满足政府部门的需要。

[1][2][3]下一页。

历史成本计量的不足。

5、确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对于教育成本的界定,目前理论界还存在着许多争论。笔者将其定义为:办学主体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按国家有关标准和高校现行实际支出指标测算的`各种教学性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总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办学主体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为了剔除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本文研究的教育成本是标准成本,也就是相当于工业企业中的计划成本的内容,而不是各主体的实际财务成本。同时,本文也只研究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成本,而不考虑各种非教学性支出,譬如有关税费、筹融资金成本、后勤社会化成本等等。具体来说,本文所指的办学成本的基本成本要素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固定资产(包括土地)使用费以及其它费用等项目。

(1)人员经费支出。它类似于企业的人工费,但又不同于人工费,包括教师及教辅人员工资、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奖助学金以及各种社会保障支出,但不能包括后勤社会化后的后勤人员、专职科研人员、校产经营及管理人员等与教学无直接关联的校内人员的工资支出。这里的工资项目主要包括学校支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各种津贴、授课费、福利费、劳动保险与社会保障费等,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成本内容。用于学生的各种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生活补助等学生事务支出,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实际出发,我们也将其计入高等教育成本的人员经费中。关于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是包括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及活动费、医疗费、公积金、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这部分费用在人员经费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2)公务费。它是指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日常支出。如办公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邮电费、取暖费、差旅交通费、车辆使用费、会议费、接待费等。

(3)业务费。指高等学校为完成高等教育任务所发生的消耗性费用。如实习费、招生费、毕业就业指导费、资料印刷费、教学实验用材料消耗费、外事经费、教研教改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费、体育维持费、网络使用费、教学用低值易耗品摊销费等。

(4)固定资产使用费。它也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内容。目前高等教育成本中关于固定资产使用费还有很多理论与实际的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合理的折旧年限的选择。理论上,固定资产使用费包括三部分: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维修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计入成本的大修理费是指会计期间内按一定标准计提的大修理基金);固定资产折旧费。

(5)其他费用。是指不包括上述内容但应计入高等教育成本的费用。如:学生医疗费、学生活动费、按规定上交政府的有关政策性基金、罚款、捐赠、意外损失等。

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合理计量分析后,政府或高校就应该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收费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高校收费水平快速上涨的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收费要遵循公平、效率的基本原则。自90年代以来高校收费政策已对社会公众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大学的学费是地方政府管制价格,学费标准差异反映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的差距,教育成本分摊属地化。既没有明确学费统计口径,也没有统一收取标准,各校学费自收自用,从学费上反映不出高等教育领域的层次和特点,也无法反映学校所能提供教育服务产品质量的高低,尚未形成一个以质量、生源、学费为主要指标的市场竞争体系。单凭收费各自定价,对就读于不同学校的学生来说有失公平。加之我国地域经济差异,生均成本的计量缺乏可比性,所以,对大学收费这一技术性和制度性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合理性和政府职能的发挥。学费不是教育服务的价格,而是教育成本的分摊,它必须依照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决定。

第二,利用收费机制加强高校的成本约束和核算。高校的成本约束问题有着众多体制性原因。从收费管理角度看,最根本的在于作为投资者之一的学生在教育体制中没有选择权。因此,只有在学生的自主选择和院校间的有效竞争这两前提下,高校才能主动压缩成本,高等教育收费才能合理发挥成本补偿功能,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有效配置。所以,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机制和相应的收费形式,强化学生作为教育投资者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应作为收费体制创新的重要目标。试行学分制收费的出发点也正在于此:其一,通过学生对专业甚至学校的选择,可促使学校尽可能压缩教育成本,通过提供质优价廉的教育服务来吸引学生的教育投资。其二,为保证生源,学校将改变原有各专业“一刀切”的收费形式,而是根据各专业热门程度来确定有差别的收费标准,使区别定价政策得以真正落实。其三,可推动学生尽可能通过缩短教育时间或同一时间尽可能多地加修学分,提高投资回报率,也为贫困生通过自身努力减轻学费负担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

第三,高校必须确定合理的高校办学成本。引起高校收费水平快速上涨的一个原因是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增加,导致高校教育成本上升。在通常情况下,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增加有其合理的原因,比如社会工资水平在提高,研究和教学活动对仪器设备等投入要求越来越高。但我们同时也应注意,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高校生均培养成本增加?据有关资料,兰州大学生均成本比增长64.5%,而两年支出项目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19人员经费仅仅比19增长了15%,公务经费增长了19.8%,生均业务费却减少16.2%,增加最多的是其他费用,增长479.3%,从生均812元增加到生均4704元,修缮费是另外一项增长最快的费用,增幅达246.5%,“修缮费”与“其他费用”两项开支的增加额占到了生均成本增量的79.8%[6]。很显然,生均成本的增加并不是教学业务费的增加,即不是直接教学成本的增加,可见在校学生的直接受益是十分有限的。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增加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增加的收入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从许多高校装饰豪华的办公大楼和令人惊叹的办公条件中也不难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教育经济学界一些学者指出,如果不受到约束,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有无限增加的可能。

最后,必须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改革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使其与社会对接,改变目前教育成本核算滞后形成的种种弊端。实行财务监督,使学校由财务核算型向经营核算型转变,促进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优化资源配置,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在高等教育规模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高等教育经费还非常不足的前提下,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速度,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学适当缴费,是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一条可选之路。但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高校教育成本计量和收费管理时应该尽可能地降低高校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将一些与高校教学无关的费用剔除出去;政府加强对高校成本核算的监督,以平均教育成本作为收取学费的根本依据,而不是以各学校自己上报、自己计算的所谓“成本”为基准;同时还应将高等教育成本个人的分担比例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严禁各高校私自提高比例,多收学费。

参考文献:。

[1]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科恩[美].教育经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王善迈.论高等。

上一页[1][2][3]下一页。

[4]荆新.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