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申论作文高分 申论高分汇总

小编:笔尘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申论作文高分 申论高分篇一

论据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何为论据,指的是证明观点正确性的素材、材料。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写作缺乏论据,将导致文章过于平淡,毫无说服力,只有大量论据的堆砌,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才能增强论证说服能力。论据来源,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可以从前方给定资料中提炼,亦可以动员学员自身的知识储备,因此学员应读懂读透材料,善于从材料中挖掘有用素材,灵活玩转材料,为己所用。需要注意的是,素材可使用材料中的素材,但忌讳原文照抄,需要进行语言的调整、换述,这样才能避免照搬材料的嫌疑。

论据类型有两种,其一为道理论据,其二为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即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被世人所公认的观点,例如名言警句、原理效应、领导人讲话、法律法规等;事例论据即为典型例证,“事实胜于雄辩”,已存在的既定现实,其说服力不言而言,“古今中外、名人轶事、社会热点”皆可以成为事例论据。但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一个注意事项,事例论据一定要做到典型、有针对性,倘若积累丰富的考生,也可以适当追求例证的新颖性,做到“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更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

论证,即为证明观点正确性的方法、方式。只有方法恰当,才能发挥论据的效果。论证过程最好能够使用多种论证方式,增强论证能力。比如可灵活使用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式。广大考生需要灵活掌握各类论证方式,最好做到有理有据,密切配合,既有道理论证,又有事例论证,它们彼此关照,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共同为论点服务,这是使议论文充实有力的主要方法。

申论作文高分 申论高分篇二

很多考生在考场写作文时会面临着时间紧迫、词穷等情况。下面小编与广大考生分享一些文章写作的素材,具体如下: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7.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8.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9.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0.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11.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要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12.群众利益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为民做事要从点滴做起。

13.责任重于泰山,任务就是命令。履行责任是义务,敢于担当是天职。

14.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谦让不成礼仪,法律是准绳,道德是灵魂,两者是治国之本。

15.环境因保护而美丽,我们因环境而生存,为子孙留下碧水蓝天,保护环境应常抓不懈,让美好的环境惠及全民。

16.子不正何以言孝,臣不正何以言忠,父不正何言教子,君不正何言爱民。

1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8.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19.兴一利不如除一害,生一事不如省一事。

20.近水不可枉用水,近山不可枉烧柴。

21.有善而归于民,则民善;有恶而归于民,民则怨。

22.国正天下顺,官清民自安。

23.水浊则鱼困,苛政则民乱。

2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林俊德--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穷其毕生隐姓埋名于西北荒漠,参加过我国所有核试验,共计四十五次。长年过劳与频繁参与核试验导致他晚年与癌症相伴。在他生命中最后几个月时间里,他拒绝做手术并坚持搬出重症病房,因为他手里有很多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仍没有保存好;在这位老人生命最后8天,拖着病弱的身躯完成了他一生最后一份工作表:将电脑里隐藏的几万个关系国家利益的保密文件逐一保存;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3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2次在病房召集课题组成员布置后续实验任务;完成了博士论文的修改,写下338字的6条评阅意见;与基地领导几次探讨基地爆炸力学技术的发展路线。他带着氧气面罩处于半晕厥状态还不停询问文件是否储存好。

2.黄大年--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

他是一名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一个听到《我爱你,中国》便会热泪盈眶的海归赤子。早年间他在海外名利双收,2009年12月,他毅然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怀一腔爱国热情回归祖国。他的归来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舰队后退了100海里。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他用了八年时间将中国深部探测达到世界一流水平,2017年1月他因胆管癌去世,在他的工作自述中,有这样一句话:“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后悔过,祖国高于一切!”

3.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国际知名天文学家南仁东让中国拥有一个全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天眼”--射电望远镜,这部望远镜能够看到137亿光年的距离,是人类认知宇宙的边缘。他翻遍了贵州山区,终于找到一块合适的场地。然后又用自己在国外的人脉和影响力,自学技术,克服种种苦难,终于,为中国造出了领先欧美20年的天眼。

4. 78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老先生

他从事测绘仪器研发工作55年,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中国测绘仪器的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地位。有报道说,他曾用很少的研究经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多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创汇1000多万元。

 

申论复习资料:个税改革

申论备考辅导:学好“提出对策”很重要

申论贯彻执行题中的那些逻辑你弄懂了吗?

申论备考:正确把握逻辑关系 告别佛系定位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