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范文(17篇)

小编:文轩

调查报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撰写报告等方面加强方法论的学习和实践。以下是一些调查报告策划和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的调查工作有所帮助。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一直都是备受家长、教师和校方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等关注的群体,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最强的时候,因此对于中学生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现在互联网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其中有一部分人群就是中学生,对于中学生上网现在国家虽然有规范不让未成年人进网吧,但是通过一些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这一现象依然存在。

据调查,大部分的中学生中,都是喜欢上网的。包括上过网的学生和没有上过网的学生,对于网络都是有种特殊的情结的。大多数的中学生上网以玩游戏的居多,尤其是男生,另外的一部分就是查阅自己爱好的相关信息,其次就是聊天,看电影,收发邮件,下载资料图片和看新闻之类的。

一些专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学生上网的时间都是在节假日,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跟同学一起结伴上网的。主要的途径都是在家里上网,然后在是去网吧,或是同学的家里上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网络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毋庸置疑,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它给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巨大的飞跃。“网络”已成了当今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衣衫快捷的窗户。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的中学生一族。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然而“网络”在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的大门,对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可谓“一半是馅饼,一半是陷阱”。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1、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

2、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

3、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15—17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是男同学,几乎每天上网,偶尔上网的和从未上过网的女生居多。上网费用的来源多数人是节省的饭钱。大多的人在网吧上网。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态度是少有约束。很少正确使用。上网的目的部分聊天,大多是玩游戏。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占少量。谈到对网络的看法,认为内容既有健康。也有不健康内容的占一半。所里据熟悉网站的名称都市游戏和歌曲网站。

(2)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第四。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3)青少年上网的利弊分析: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诱发中学生犯罪。上网费用入不敷用时产生邪念欺骗家长或者抢劫校学生钱物。这种现象现在时有发生,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也会导致中学生的行为道德不规范。学生光顾不良网站,也容易使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5)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网吧环境较差,大量的基岩导致烟雾缭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有的学生上网时间太长,容易引发很多疾病。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节省午饭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更可怕的是以导致心理疾病,这将给中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6)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中学生上网的人数也呈不断增多的趋势。这是他们的权利,学校和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禁止。但是中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他们上网弊远远大于利,特别是“不健康上网”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必须对他们的上网行为给予关心、引导和教育,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1、加强各方教育。作为学校,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使学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社会,通过各种媒体普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设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作为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强加干涉,配合好学校、社会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2、加强政府管理。要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止不健康的进口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能对非法网吧只是罚款了事,更不能就知道伸手向网吧收钱而疏于管理,使网吧经营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3、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法制力度。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外网站进行严格过滤;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中学生“健康上网”。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因此方便快捷的网上生活方式就成为了现代人的理念之一,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便成为了娱乐学习为一体的“伙伴”、“导师”,赢得广大青少年的亲睐,但是随着近几年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普及,“网瘾”、“网络犯罪”也就应运而生,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也面临巨大危机,作为祖国接班人的我们,更要学会合理运用网络。所以,我们小组为了更好了解并运用网络。就进行了这样一个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的课题研究。

研究目的和价值。

研究目的:

1、了解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情况;

3、给青少年提出一些合理使用网络的建议。

研究价值:关注青少年与网络关系,引导青少年合理正确使用网络。

知识准备。

我国网络的发展:

发展,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是世界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39.9%,且手机首次成为网民的“第一上网端”。

我国青少年上网的现状:

1、触网低龄化,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在初中前已经开始接触;

2、网络内容低迷不齐,部分未成年在网络浏览方面常会被“好奇心”所诱导;

4、未成年与成年人在网络认知上存在巨大差异,部分家长对网络方面的知识不足,过分否定网络,造成孩子与家长隔阂。

5、未成年相当一部分拥有自己的手机,手机上网成为青少年的重要网络生活之一。

研究过程。

走访调查:

趁着暑假,我们小组成员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几处网吧进行调查。

网吧中,未成人大大多于成年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某网吧中52个座位,49座满。有3名成年男性,1名成年女性,剩余全部为未成年。

未成年人中男生略多,占到4左右,女生则略少。根据身高观察,小学生初中阶段的学生众多。发现这帮学生中上网内容大多是游戏,暴力倾向是玩游戏的主流。为了更加了解未成年上网吧的思想,我们向他们提出几个问题,幸运的是他们回答了我们。当我们问及他们对网吧的看法时,有3的学生认为外面网吧安全情况还可以,则认为有些让人担心。当问及家中是否有电脑时,吃惊的是将近3的学生家中有电脑,问及为什么到网吧上网是,有90%的学生说上网吧是为了放松,摆脱父母的压力。

我们又问了关于上网吧的经济来源时,有78%的学生是积攒的零花钱。

问卷调查:(对象:学生)。

1、您的上网时间是多少?()。

a不足1小时b1至3小时c3小时以上。

2、您的上网地点是()。

a网吧b家中c其它地方。

3、您上网浏览的内容()。

a玩游戏b聊天c查阅资料或其它。

4、您多长时间上一次网()。

a每天b一星期c更少。

5、对网上结交朋友的态度:

6、您认为网上内容的真实性:

7、您父母对你上网的态度:

8、网络带给您的影响:我们发放“未成年人上网状况”的问卷调查共计15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5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1.有23%的学生是不足1小时的,69%则在1至3小时之间,另有8%的学生上网时间是3小时以上。

2.有将近2%的学生上网地点在网吧,家中以及其他地方占3%.

3.在上网内容方面有75%的是玩游戏,将近15%在和朋友聊天,10%的人在浏览网页,其他事。

4.在暑假,有40%的同学是每天上网,60%是一星期或更少。但在上学期间,70%的同学一星期上一次网,30%不上网或更少。

5.有55%的同学在网络交友方面抱着随便聊聊的态度,38%的同学认为与现实朋友不一样,7%认为不是真正的朋友,13%有网络外与朋友见面的经历。

6.69.3%的青少年认为网上的内容50%的真实,24.6%的同学认为网上的内容80%真实。

7.70%的家长是拒绝孩子上网的,16.5%的学生家长是让孩子能合理上网,13.5%的家长对子女上网不闻不问的。

8.有87%的同学认为网络是正确的发明,能给自己带积极,带来活力,自从上网后,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学习也会变得相对轻松,只有13%的同学认为上网会让自己他人变得消极,造成朋友疏远,成绩下降等情况。

统计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12—17岁的青少年。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是男同学,在暑假,几乎每一星期上三四次网。偶尔上网的女生居多。上网吧的费用来源多数人是节约的零花钱,上网的目的部分是聊天,浏览网页,大多数是玩游戏,上网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占少量,谈到对网络的看法,认为内容既健康,也有不健康的。

2、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娇宠惯了,一点点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体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控制情绪不强,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

【主要资料】: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与思维,对新鲜事物总是持续亢奋状态的青少年便成了网络时代的排头兵,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优势有目共睹,但由于他们生理、心理的不成熟性和非稳定性,使得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极大,且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应对网络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并使之降到最低程度,关键是做好“引导”和“规范”两文章,细的来说就是要求政府、社会、家庭和青少年个人要达成共识。

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

风靡一时、势头正劲的互联网,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1969年,互联网的前身arpa网在美国国防部诞生,主要用于军事与科研。1986年,互联网的名称被正式使用。互联网诞生和广泛发展只用了短短4年的时刻,到1999年,全球的网民数量已经到达了1.76亿,2000年增长到2.2亿。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目前,全球与因特网联网的主机近2000万台,上网人数到达6.55亿。各种调查数据已证明了网络技术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有关权威部门预测,2002年,透过互联网的交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0%至15%。据悉,我国的网络购物交易额已由1998年的800万美元增长为目前的约9000万美元。而且,互联网开始对全社会民众的思想、行为、工作、学习与生活都开始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成为推动跨世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巨变将是由计算机网络所创造的奇妙景象,我们已开始进入一个交通畅达、管理有序而且有效的网络礼貌世界。

据去年我国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上网人数已经到达7800万人,仅次于美国,并以每年50%的增长速度增长,预计不用几年,中国上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互联网用户群。

青少年学生与网络。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在上网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占上网总人数的80%,青少年学生正逐步以“参与人”的主角体现其网络社会的主体地位,据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理解调查的中小学生中上过网的占37.7%,没上过网但想上网的占40.8%。

青少年学生上网目的是好奇心、虚拟聊天、刺激娱乐、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追求。据抽样调查,其中有62%的人玩网络游戏,54.6%的人去聊天室聊天,其次是48.6%的人使用电子邮件,但也有12.1%的人表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主页,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期望透过这样的渠道展示自己的风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究其原因,由于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侧重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比较重,网络就极易成为许多青少年学生躲避负担和压力的“防空洞”,同时网络也成了他们感受、实现自我价值的场所。

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学生在网上能够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学生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学生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给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能够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平等的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带给了崭新的交流场所。青少年学生上网能够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学生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就应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是一个带给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青少年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能够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利用因特网就能够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因特网上的资源能够帮忙学生找到适宜的学习材料,甚至是适宜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目前,网上的各种学校和课程很多,它们能够为学生带给一个经过严格梳理编织后的知识系统,能针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带给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抗击“非典”时期,北京地区的网络教育走出了全国的第一步,而中国教育专网也第一个站出来为十分时期的青少年学生带给免费的网络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再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接触新事物、理解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是现代科技的结晶,也是信息社会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网络的这些特征有利于培养上网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意识,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也成为青少年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已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的必要。随时随地的德育和学习渗透已经成为必需,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二场所。“润物细无声”,随着我市教育网站的增多,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工作。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调查报告

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

中国网民。

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平台发布的小说,更新速度快、风格自由,受到不少人追捧。但由于网络小说写作门槛低,一些写手为了保证阅读量,往往连夜赶稿,这也导致部分网络小说情节和语言经不起推敲,甚至用暴力、色情为噱头吸引读者。

由于网络小说的读者多是青少年,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小说对青少年影响的担忧。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阅读过网络小说。但只有20.0%的人觉得当下网络小说的整体质量好,30.7%的人直言整体质量差。

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表示曾阅读过网络小说,其中23.6%的人经常阅读。

在受访者看来,网络小说受热捧的原因,首先是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56.7%),其次是作者想象力丰富(53.3%),第三是可以随时随地阅读(52.9%)。

福建某地产信息网站新闻主管叶仁忠在上大学时,曾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读网络小说。最夸张的`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读后来发现,网络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往往大同小异,有新意的极少。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故事脉络也经常驴唇不对马嘴。读完之后感觉特别空虚。

辽宁某高中语文老师李元栋说,自己在上高中时,很喜欢读大陆新派武侠代表人物风歌写的《昆仑》。作者旁征博引,涉及天文地理、机关算数等各种知识,很有魅力。受这部小说感染,我既想当作家写出世界,又想遍识物理数学知识去改变世界,总之对很多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都有了热情。虽然青春梦短,我最终当了老师,但《昆仑》对我的影响却很深远。

现在我的学生也常拿着手机看小说,但我发现现在很多小说情节离奇,宣扬暴力、色情。粗制滥造的小说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把他们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引入歧途。李元栋说。

调查中,30.7%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网络小说整体质量差。48.2%的人感觉一般。认为质量好的仅为20.0%。

36.9%的人认为网络小说不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35.4%的人认为能带来正面影响。27.7%的人表示不好说。

对于受访者来说,打发时间(71.4%)、释放压力(50.3%)和丰富想象力(33.0%)是阅读网络小说的主要意义。

从调查结果就能看出,网络小说的最大意义就是打发时间,就和速食食品一样,并没有什么营养。广东汕头的李江直言,网络小说并非全都不好,但好作品较少,判断标准就是时间。能在一年以上时间里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肯定,才有阅读的必要。

知名出版人、磨铁图书产品经理布狄认为,网络小说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接地气,包括题材的互动性和内容的易传播性等。从语言到取材都很贴近生活,这是网络小说受到热捧的主要原因。

其实像早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经典作品,都是积极向上、很有文学性的好小说。后来之所以良莠不齐,既源于网络文学的爆发性繁荣,基数变大,也由于网站和出版商缺乏正确规范和引导,为了利益一味跟风,使得很多劣质作品充斥市场。

现在网络小说的读者还是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其中高中生超过了半数。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可否认一些作品对他们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布狄坦言,要规范这个市场,首先,文学网站要承担责任,在筛选、推荐作品时不仅要关注话题效果,更要审视文学性和价值观;其次,作为出版商,在发掘有才华的作者时,应以出版出书和市场认可刺激网络写手,帮助其完成从业余到职业的转变,这种转变会对作品的连贯性和思想性提出更高要求。

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对象:中国网民。

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平台发布的小说,更新速度快、风格自由,受到不少人追捧。但由于网络小说写作门槛低,一些写手为了保证阅读量,往往连夜赶稿,这也导致部分网络小说情节和语言经不起推敲,甚至用暴力、色情为噱头吸引读者。由于网络小说的读者多是青少年,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小说对青少年影响的担忧。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阅读过网络小说。但只有20.0%的人觉得当下网络小说的整体质量好,30.7%的人直言整体质量差。

56.7%的人表示网络小说受热捧原因在于“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

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表示曾阅读过网络小说,其中23.6%的人经常阅读。

在受访者看来,网络小说受热捧的原因,首先是“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56.7%),其次是“作者想象力丰富”(53.3%),第三是“可以随时随地阅读”(52.9%)。

福建某地产信息网站新闻主管叶仁忠在上大学时,曾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读网络小说。“最夸张的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读……后来发现,网络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往往大同小异,有新意的极少。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故事脉络也经常‘驴唇不对马嘴’。读完之后感觉特别空虚。”

辽宁某高中语文老师李元栋说,自己在上高中时,很喜欢读大陆新派武侠代表人物风歌写的《昆仑》。“作者旁征博引,涉及天文地理、机关算数等各种知识,很有魅力。受这部小说感染,我既想当作家写出世界,又想遍识物理数学知识去改变世界,总之对很多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都有了热情。虽然青春梦短,我最终当了老师,但《昆仑》对我的影响却很深远。”

“现在我的学生也常拿着手机看小说,但我发现现在很多小说情节离奇,宣扬暴力、色情。粗制滥造的小说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把他们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引入歧途。”李元栋说。

只有35.4%的人认为网络小说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

调查中,30.7%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网络小说整体质量差。48.2%的人感觉“一般”。认为质量好的仅为20.0%。

36.9%的人认为网络小说不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35.4%的人认为能带来正面影响。27.7%的人表示“不好说”。

对于受访者来说,“打发时间”(71.4%)、“释放压力”(50.3%)和“丰富想象力”(33.0%)是阅读网络小说的主要意义。

“从调查结果就能看出,网络小说的意义就是打发时间,就和速食食品一样,并没有什么营养。”广东汕头的李江直言,“网络小说并非全都不好,但好作品较少,判断标准就是时间。能在一年以上时间里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肯定,才有阅读的必要。”

知名出版人、磨铁图书产品经理布狄认为,“网络小说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接地气’,包括题材的互动性和内容的易传播性等。从语言到取材都很贴近生活,这是网络小说受到热捧的主要原因。其实像早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经典作品,都是积极向上、很有文学性的好小说。后来之所以良莠不齐,既源于网络文学的爆发性繁荣,基数变大,也由于网站和出版商缺乏正确规范和引导,为了利益一味跟风,使得很多劣质作品充斥市场。”

71.6%的人担忧过度阅读网络小说“会陷入不实际的幻想中”。

当被问到“是否赞成青年少阅读网络小说”时,52.2%的受访者表示,“可以读,但要适度”。11.7%的人表示“赞成,多多益善”。也有29.9%的人明确提出“反对,不读”。

过度阅读网络小说会带来哪些影响?71.6%的人认为“会陷入不实际的幻想中”,57.5%的人认为“暴力、色情内容太多,容易让人产生错误价值观”,52.5%的人表示“被快餐文化侵蚀,难以深入思考”。

“现在网络小说的读者还是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其中高中生超过了半数。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可否认一些作品对他们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布狄坦言,“要规范这个市场,首先,文学网站要承担责任,在筛选、推荐作品时不仅要关注话题效果,更要审视文学性和价值观;其次,作为出版商,在发掘有才华的作者时,应以‘出版出书和市场认可’刺激网络写手,帮助其完成从业余到职业的转变,这种转变会对作品的连贯性和思想性提出更高要求。”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

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思维的方式,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也已突现,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教师该如何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利用网络,同时减少甚至消除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趋利,重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试问,如果学生只会简单地浏览一下网页,甚至连浏览网页都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找感兴趣的东西;只会用qq聊聊天,甚至连qq都不知道该到哪里下载,如何安装,那么利又从何而来呢?对于现在的学生和现在的教材,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信息检索的能力。根据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对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技能的培养,仅限于会使用ie浏览网页,会保存一些图片、文件,而对于如何通过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并没有更多的指导。如果不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基于关键字的检索,那么网络的功能就已失去了一大半了,趋利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无从谈起了。

二是信息的处理能力。目前学生通过网络检索资料只是停留在一个文字摘录这样一个浅层次的应用上,并不能做更高级一加工。

总之要想学生通过网络获益,就必须教会学习必备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只有学生能熟练地驾驭网络,才能从中获益。

避害,重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设。

对于中小学生上网的问题,禁止或是严格的管理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中学阶段可以通过学校、家长的联合管理也许能暂时地取得一定的效果,可等他们考进了大学,脱离了这样一种监管之后呢,如果没有在中学阶段为学生建立一个道德的防火墙的话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网络社会的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则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这也正是老师和家长们最担心的。

避害还要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青少年在网络上受到伤害,固然与其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有关,但更多的是因为缺乏防范意识,对网络的黑暗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对此,信息课教师也有责任给予帮助和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教训之外,更要告诉学生该如何去防范,比如不要太轻信你的网友,不要轻易告诉网友你的真实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更不要随便告诉别人你的身份证号码等;在用户注册时在一些小网站上不要轻易填写真实的身份证号;邮箱等账号的密码不要都设成一样的,还要常换换。这些细节上的具体的做法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网络对青少年影响调查报告【】

随着科学提高,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使用电脑,而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却不在少数。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来说,网吧便是首选去处,如果这样下去会不会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发生影响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东方市的网吧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刻:

3月份至4月份,每一天晚上的这段时刻,在网吧里活动的人较频繁。

调查方式:

调查以网吧访问为主,同时从网上进行收集相关材料。

调查过程:

先对网吧的区域有大致了解,然后上网向相关状况的网友了解状况,确定调查资料之后开始对网吧进行访问。

互调查成果:

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这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宏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应对不可拦阻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精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用心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但是,互联网络究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程度,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施展它的用心作用,采用相应的办法,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期的发展、与时俱进。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构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次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守单一的次序。而在网络中超多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情势来构筑和处置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动身,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需思考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接洽,并透过这种网状的接洽来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育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辅助他们精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建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能够培育青少年以一种体系的目光看待问题和用心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期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发明潜质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青的网络建立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超多朝气蓬勃的年青人。知识与发明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盛,而且更新速度十分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盘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发明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育创新潜质、实现创新资料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换、沟通和明白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便利、奇特的交换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空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涌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接洽在一齐。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普遍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一样。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摸索性的调查、剖析、研讨,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礼貌建设服务。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到达一个完好的状况。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潜质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资料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为青少年带给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道路,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增进学业;网络能够为青少年带给一种自由、简单、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育和施展创新潜质;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青少年透过网络获取必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带给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能够透过网上聊天有效地辅助青少年解除懊恼和怀疑;网络为青少年控制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讨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敬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潜质的用心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联,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育和构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联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带给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带给了主角的练兵场,有助于增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重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精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构成;互联网上信息理解和传布的隐藏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职责感降落;网络交换的隐藏性、无束缚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重要资料,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潜质和注意力;盘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刻;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少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附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遇破坏,学习时刻无精打采,学习造诣降落,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重要体现为:长时刻持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发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杂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侵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消极影响重要体现为: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绪淡漠,对现实社会发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系列情绪纠葛,导致各种情绪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藏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刻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愁闷、警觉、不遵从社会规范,甚至涌现精力障碍、自杀等状况。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潜质的消极影响重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重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动和潜质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主角的获得潜质;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动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网络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在网上得到各种资讯,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享受网上视听娱乐。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学生把上网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是为了娱乐,例如:打网络游戏、聊天等。在网络逐步普及的今天,大学生玩网络游戏已成为一种风气,他们把网络游戏作为最主要的休闲活动,有些人甚至为此放弃学业,一头扎入这个虚拟世界之中。大学生这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也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大学生网瘾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利用暑期实践就“大学生沉迷网络状况”这个问题采用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调查,从而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寻求其解决方法,促进大学生适度上网、文明上网、和谐上网。

(三)、在而通过走访网吧,调查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相关信息;

(四)、最后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状况。

虽然90%以上的同学都清楚地知道电脑游戏易上瘾,浪费时间金钱,对身体和学业都有很大影响。对那些长期沉溺网络游戏的同学来说,一副耳机,一张网络游戏充值卡,一瓶水,一包饼干,就是一个世界,往往一坐下来就是一整天。这些同学普遍有逃课习惯,甚至经常通宵上网等,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明显低于其他同学。

在取样调查和问卷分析过程中,我们还特别留意了专业的不同和年级的高低对大学生接触网络游戏的影响。但并无发现明显差异,每个专业和年级都有同学深受网络游戏的危害。

二、大学生沉迷网络原因。

(一)、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缺陷,使其在网络环境中寻求补偿;

(二)、网络的多样性和虚拟性使其成为心理脆弱大学生的“避难所”;

(三)、部分大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自主控制能力,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

(五)、大学生对网络认识不够深刻,主观上没有认识到网络所扮演的一个知识宝库的地位,而是把认识简单地停留在网络所创造的娱乐效应上。

三、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导致人格异化。长期迷上此类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三)、影响人际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有可能埋下悲剧的种子。

(四)、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左前脑发育受到伤害后,会进一步影响右脑发育,处于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网络游戏对的大学生的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

大学生长期迷恋网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公害。所以,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关注和解决好这一问题。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担当了主要管理者的角色,所以学校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把大学生从网瘾中拉回来。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

规章制度是规范一个人行为的有效措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各高校都有一些规章制度,但还没有细化,比较笼统。有的制度比较完善,但执行不力。这些宽松的制度环境对大学生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所以,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现象的发生,学校要有相应的校纪予以防范。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与家长通气,让家长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使家长不仅在经济上支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还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交友、处事等等。事实证明,一些网络成瘾同学的转变,家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完全是出于一种对游戏本身的痴迷和热爱,是出于一种内部动机的驱使。要真正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就必须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予以强化。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依靠教师授课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只注重教科书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上网时的学习兴趣。由于网络上的知识可谓是无所不及,所以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阅读与查询等知识的宣传普及与培训讲座,介绍上网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开办网上信息资源检索培训班,讲授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技术、技巧,让大学生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特点,推荐一些有特色、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网站。同时加强大学生在因特网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训。通过这些手段,可以使那些沉迷游戏的大学生逐渐地淡忘和最终远离网络游戏。

(三)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应该是汲取知识信息、学习网络知识以及适当的休闲娱乐。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采用一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经常更新、信息可靠并提供轰动性、趣味性信息的校园网站来吸引大学生。学校校园网的内容应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听听他们的建议,并在实际运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同时,要尽可能地提高校园网的速度。很多同学就是因为校园网的速度太慢,而舍近求远到外面网吧的。而到了网吧,又不能控制自己,继而沉迷在网络游戏与色情暴力之中。

许多网络成瘾的学生除了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外,他们对电脑知识也非常感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让其共同参与网站的建设。校园网的内容应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那种网络成瘾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被校园网有益的活动所吸引,沉迷网络的病症也就不治自愈。

(四)创造大学生健康、和谐的人际沟通环境。

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生除了生活、学习问题之外,平时还要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对身处高校校园的大学生来说,其人际交往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单纯的状态。但是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日渐密切,一些社会不良风气也渗入到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功利心态有增长的趋势。大学生一旦不能面对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使得“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实思想,容易产生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2]。当这种不良心理产生时,网络就成了他们最好的“朋友”,最终迷上了网络。为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多和学生接触、交流,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交朋友,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班级气氛。另外,要多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和接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还能锻炼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等,从而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五)适当的心理咨询和生理治疗。

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使得他们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而网络成瘾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咨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助能力,解决一些因上网过度带来的问题。通过心理疏导,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消除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形成的不良心理,缓解心理紧张的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塑造健全人格,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尤其对已经沉迷上网络,而且不可自拔的学生,可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手段来矫正。首先要对有成瘾行为的学生讲明其行为的危害性,了解其内心的意图或动机,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要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上网打游戏成瘾的危害性,而不要强制性的灌输。让他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想办法克服网瘾。

五、自我总结。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internet像一把‘双刃剑,有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接受新观念、了解新技术并关注世界前沿课题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尤其那些诸如游戏方面的娱乐性内容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有效地克制自己,成了网络成瘾一族,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也给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伤害,还危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通过学校扮演主要的管理角色,从教育疏导、制度建设、丰富业余生活等多方面入手,规范校内上网秩序和净化内部网络资源,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共同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我相信,通过这种全方位的综合措施,大学生网络成瘾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网络调查报告

当今的网络直播平台在很多大学生里面都很受欢迎,此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直播平台的态度以及了解。为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做出一点参考。本次资料不参与商业活动。谢谢。

性别、年级、观看原因、观看类型、观看时间、是否想成为主播,以及对于网络直播的态度。

首先,调查的前提默认为观看网络直播,从浏览量到回收量可以看出:高达75%的人是观看网络直播的。这说明网络直播这个行业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进入大众的眼中,并且大多数的人都接受了网络直播这个互联网新兴行业。并且在对于网络直播的支持态度占大多数。可以看出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是十分具有潜力的。观看直播的时间方面,一般都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占比69。4%,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在无聊时观看。这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管理时间的能力还是很好的,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时间,不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网络直播的观看时间相对的'健康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的受欢迎,很多人在这个直播平台的观看时间相对应的自由。由此看出网络直播的优势。

在所有类型的直播中,游戏类和才艺类直播最为受欢迎,其中才艺类更甚。这也反映了电竞行业的兴起,直播行业也更应该注重与电竞行业的关联。同时,体育类直播看的人最少,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增加更多体育类型的直播,以及加入更多的娱乐主播来增加直播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总的来说,网络直播行业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电竞行业的发展,但任何行业不能胡乱发展,我们要杜绝网络直播中不好的现象,制定良好的行业规则,并且在内容上做出更多的改进与监管,使得这个行业良好发展。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网络直播的态度表示支持,在许多年轻消费力的推动下。网络直播的发展十分良好。总结: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程度及大学生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看法有了一定科学的认识。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卷设计不完整,问题不太准确。很多方面不足。希望这次能吸取经验。以后更好的发布问卷调查。

网络调查报告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网络在我们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网上购物已经从以前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了当今最火爆,最适合年轻族购物口味的一种购物方式。

网上购物已经慢慢地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思维和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了解并寻求大学生购物的趋向以及大学生的购物标准等问题。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

淘宝、商家信誉、旺旺——这些词语如今是大学生的常用语,在校园里、在宿舍里,怎样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也是每天都能听到的讨论。再看看那些快递公司每天中午就像开展销会一样,在学校里摆开一长串各式各样的邮件。求乐、求廉、求方便是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主要消费动机,男女消费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视价格。从网上买来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满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誉、运送满意度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几个重要方面。

但是还有许多同学不懈于或不愿尝试网上购物,主要心理障碍因素是:产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性、保质期等方面,以及网站上同类产品的信息丰富程度、可筛选性、可对比性是否能够达到购买者的预期标准。此外,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与否也是影响因素。

男生更多怀疑的是网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则更多怀疑的是网上购买产品的质量。

因此,网上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将就此类问题进行简述与分析。

1、目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正以越来越强的力度冲击着各国的消费群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是不可忽视的进行网购的庞大群体。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的基本情况,为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提供一定的参考。

2、调查地点: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3、调查对象:各高校的在校学生。

4、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858份)、到部分学校寝室做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寝室数有50个)。

5、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号——20xx年6月16号。

1、大学生网购网购人数和网购频率分析大学生网购人数比例分析经常网购20%从不网购7%从不网购偶尔网购经常网购偶尔网购73%如图所示:

2、大学生网购产品类型分析60%50%40%30%10%0%7%食品电子产品服装其他13%26.67%网购产品类型53.33%如图所示:从我们的《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经常购买的产品类型。

首先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的是服装类产品,其次是选择在网上充值话费,当然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数码、图书类和食品类产品。

3、大学生网购过程中是否有受骗的经历网上购物,看不见,摸不着,即便商家需讲求信用,但一些无良商家还是借此欺骗顾客,从而达到自己盈利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还是有部分人有受骗的经历。

4、大学生网购消费金额情况分析消费的金额主要是由生活水平所决定,而大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收入,所以一般的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30-60段和60-100段,其中女生偏多。

5、大学生对于网购商品的满意程度情况分析网上商品无论图像多么的吸引人,颜色艳丽,但都可能经过修改,跟实际收到的有所色差及型差,所以有时购物人对收到的商品会不满意,觉得被商家欺骗。

大学生对于网购的商品满意程度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满意”这两项,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很满意”和“不满意”。

网络购物,是一种极其方便的购物方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上购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

1、“网络购物”之所以可以深受时代青年的亲睐,第一大特点应该就要数它的便捷性,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可以随时上网“逛商店”,选商品买商品,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2、网上购物要比传统购物还便宜对于网店比实体店价格还要便宜,主要是由于网店不像实体店,需要花钱租店面以及其他一系列的花费,并且开网店不要任何税收,这样就可以省下很多与实体店拼价格。另一点,很多开网店的人都是一手商,拿货价就要比很多实体店经营者还要低,所以在网上开店价位更低也就合理了,不过并不是所有价格低廉的网店都是这样的理由,里面不排除有黑心老板将次货混在里面将价位打低。所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商家的信誉度。

3、可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货比n家现在的网上商场越来越多,习惯网购的朋友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只选一家,看上就购买,而是随意的挑选,只要你输入你想了解的商品,同样的商品不同的商家就会出现,你可以任意挑选,现实中的货比三家,在网上就可以变成货比n家,而且不会浪费你很多的时间,而更好的一点是,如果你想选择一件现实中很难找到的商品,就好像几十年前的一本很老的小说,现实中你可能很难找到,但在网上要找到你需要的并不是一件难事。

4、不必怀揣巨款购物在购物缴费的时候,网上购物不必像传统购物那样,怀揣巨款或拿着信用卡刷卡时候担心身边有人会窥伺你,而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网上支付就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你可以安心的支付而不用过多的考虑周围是否有坏人在等着抢劫你,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1、配送时间不定虽然方便性让很多大学生爱上了网购,不过不能说网购就是完美的,在货物的配送速度问题上,网购就不如传统购物方便,当你在网上选购好商品,再下单,到收到真正的产品中间短则一到两天,多则一个星期也有可能,这一点就不像传统选购,你当时就可以拿到你满意的产品,而且当你拿到网购的商品后,有可能出现这些或那些小问题,解决起来也比较麻烦,需要再通过邮寄或配送环节更换产品,这样中间就浪费很长的时间,而在传统的商场购物的话,当时不满意的.话就可以随意的更换。

2、质量不好选择就像上面说的,的确网店价格低廉是网店吸引消费者的另一法宝,不过不是每家价格标的很低的商家都不能保证他们销售的产品质量上是没有问题的,里面会有以次充好的商品,甚至是假货,在选择的时候由于消费者无法见到实物,所以上当受骗是难免的。这种事情在实体店一般就不会出现,大家选产品都会注意挑选,有问题当时就可以解决,如果发现假货就可以立刻退换。

3、不能当场试用的确,在网上选购你可以随意的挑选,也不会有不耐烦的服务小姐对你的絮叨。不过,它也有先天的缺点,那就是网购的商品你只能在网上看到他的照片,却不可能当时就见到实物,如果是选购衣服之类的产品,你更不可能当时就试穿或试用,这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或许你看上的产品与实物的差距会很大,这一点在实体店就会令人放心很多。

4、售后很难保证从网上购物的缺点之一就是消费者往往得不到发票,产品得不到保修服务,消费者想要进行维权会很难。发票是消费者维权的基本凭证,没有发票也就无法受理和解决质量纠纷。

5、网上支付也有风险不要以为像上面说的,就以为网上支付是万能了,当然不是,他的安全性体现在不必担心周围人的窥伺,但却不能保证网上有没有窥伺着你,网上盗密码的也大有人在,而且更不好应付,除非你自己就是个电脑高手,打好了所有的漏洞补丁,做好了所有的安全措施,否则网络高手要比现实的强盗还要令你头疼。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采取的措施是在网店看好产品的价格,再去实体店选购,以免上当受骗,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帐号密码被盗取。

调查显示,有大部分大学生喜欢偶尔在网上购物,主要是因为网购节省时间、节约费用和在网上比较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其次是因为在网上购物操作方便和可以享受购物的乐趣。

少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是为了追求时尚。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商品主要是服装类产品。

大多数大学生网上购物的金额也符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曾经有过网购经历的人大多数对网上购物的优点具有更强的认同感,她们比起没有过网络购物经验的更相信网络商家,更习惯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这一结果也说明,上网购物会逐渐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一旦开始,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我国网络购物的经营者在多年的经营之后,已经比较理性,知道在网络购物的发展中应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

根据我们这次的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这一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对网上购物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说明网上购物这个市场还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相关网站,企业和商家应提高宣传力度,同时对于网络管理与支付程序等不足加以改进。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以此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群体并且增加老客户的忠诚度。

不仅让大学生这一群体了解,也要让广大民众参与进来,促进网上购物的发展。同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适时的节制自己网购的次数,量力而行。另外,我们的注意力也不应集中在一些外在事物上面,要从内而外的发展自己,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五、大学生网购情况调查问卷您好,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代的时尚消费,大学生更是作为当中的主力军,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具体网购情况我们特设计了此问卷调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网络调查报告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通过这一调查,我们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沉迷网络,合理安排大学生活,使他们的大学生活蓬勃发展。

1.问卷调查。

2.观察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分布在大二,男女生差异不大。这项调查的对象也集中在科学和工程。不满2年、2-4年、4-6年、6年以上的分别占互联网学生的17.14%、37.14%、31.43%和14.29%。14.28%、48.57%、25.71%和11.43%的`人每天上网时间少于1小时、1-3小时、3-5小时和5小时以上,51.43%、31.43%和5.71%的人分别在一天、一到三天、一周或更长时间内感到不适(其他问题的详细统计请参考本调查报告的最后几页)。

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情况的调查,我深切地感受到,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仍然没有充分利用资源。从问题5和问题8可以看出,我们每天花几个小时上网,但是我们花很多时间在娱乐上,比如玩一些游戏,买东西。然而,我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这让我们反思。我们用父母的血汗钱买的现代工具有哪些,只是为了娱乐?从问题12和14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已经意识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性。但是面对网络,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只能在迷茫中浪费时间。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学校举办一些讲座,举办一系列的计算机竞赛,每个班可以推荐几个计算机专家,帮助大家一起在计算机方面取得进步,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现代化设备。

通过这次调查,我也觉得自己在正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电脑的优势,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影、玩游戏,而很少使用电脑进行学习。所以在以后的使用中,我决定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或者通过电脑看一些新闻,关注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努力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学生。

网络调查报告

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平台发布的小说,更新速度快、风格自由,受到不少人追捧。但由于网络小说写作门槛低,一些写手为了保证阅读量,往往连夜赶稿,这也导致部分网络小说情节和语言经不起推敲,甚至用暴力、色情为噱头吸引读者。由于网络小说的读者多是青少年,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小说对青少年影响的担忧。近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阅读过网络小说。但只有20.0%的人觉得当下网络小说的整体质量好,30.7%的人直言整体质量差。

56.7%的人表示网络小说受热捧原因在于“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

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表示曾阅读过网络小说,其中23.6%的人经常阅读。

在受访者看来,网络小说受热捧的原因,首先是“阅读门槛低,不用过多思考”(56.7%),其次是“作者想象力丰富”(53.3%),第三是“可以随时随地阅读”(52.9%)。

福建某地产信息网站新闻主管叶仁忠在上大学时,曾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读网络小说。“最夸张的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读……后来发现,网络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往往大同小异,有新意的极少。作者水平参差不齐,故事脉络也经常‘驴唇不对马嘴’。读完之后感觉特别空虚。”

辽宁某高中语文老师李元栋说,自己在上高中时,很喜欢读大陆新派武侠代表人物风歌写的《昆仑》。“作者旁征博引,涉及天文地理、机关算数等各种知识,很有魅力。受这部小说感染,我既想当作家写出世界,又想遍识物理数学知识去改变世界,总之对很多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都有了热情。虽然青春梦短,我最终当了老师,但《昆仑》对我的影响却很深远。”

“现在我的学生也常拿着手机看小说,但我发现现在很多小说情节离奇,宣扬暴力、色情。粗制滥造的小说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把他们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引入歧途。”李元栋说。

只有35.4%的人认为网络小说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

调查中,30.7%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网络小说整体质量差。48.2%的人感觉“一般”。认为质量好的仅为20.0%。

36.9%的人认为网络小说不能给人带来正面影响。35.4%的人认为能带来正面影响。27.7%的人表示“不好说”。

对于受访者来说,“打发时间”(71.4%)、“释放压力”(50.3%)和“丰富想象力”(33.0%)是阅读网络小说的主要意义。

“从调查结果就能看出,网络小说的最大意义就是打发时间,就和速食食品一样,并没有什么营养。”广东汕头的李江直言,“网络小说并非全都不好,但好作品较少,判断标准就是时间。能在一年以上时间里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肯定,才有阅读的必要。”

知名出版人、磨铁图书产品经理布狄认为,“网络小说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接地气’,包括题材的互动性和内容的易传播性等。从语言到取材都很贴近生活,这是网络小说受到热捧的主要原因。其实像早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等经典作品,都是积极向上、很有文学性的好小说。后来之所以良莠不齐,既源于网络文学的爆发性繁荣,基数变大,也由于网站和出版商缺乏正确规范和引导,为了利益一味跟风,使得很多劣质作品充斥市场。”

71.6%的人担忧过度阅读网络小说“会陷入不实际的幻想中”

当被问到“是否赞成青年少阅读网络小说”时,52.2%的受访者表示,“可以读,但要适度”。11.7%的人表示“赞成,多多益善”。也有29.9%的人明确提出“反对,最好不读”。

过度阅读网络小说会带来哪些影响?71.6%的人认为“会陷入不实际的幻想中”,57.5%的人认为“暴力、色情内容太多,容易让人产生错误价值观”,52.5%的人表示“被快餐文化侵蚀,难以深入思考”。

“现在网络小说的读者还是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其中高中生超过了半数。他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可否认一些作品对他们产生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布狄坦言,“要规范这个市场,首先,文学网站要承担责任,在筛选、推荐作品时不仅要关注话题效果,更要审视文学性和价值观;其次,作为出版商,在发掘有才华的作者时,应以‘出版出书和市场认可’刺激网络写手,帮助其完成从业余到职业的转变,这种转变会对作品的连贯性和思想性提出更高要求。”

网络调查报告

1、大部分青少年喜欢上网。

2、青少年上网的目的:

(1)青少年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浏览新闻等等。(2)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多半女生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土豆、优酷等。

4、青少年上网时间:

大部分青少年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青少年上网途径:

大部分青少年在家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者说同学朋友家上网。

6、是否支持青少年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青少年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青少年的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4)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

8、网络对青少年的坏处。

(1)容易上瘾:许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影响:许多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青少年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青少年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容易荒废学业:许多青少年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学习。

(4)网上交友问题:许多青少年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使青少年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1)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青少年上网就是为了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青少年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2)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3)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纪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和沟通等性格。

分析:

1、青少年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青少年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学习,二是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青少年并不多。绝大部分青少年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3、一些青少年迷恋网吧的原因:

(1)假期缺少能使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

(2)缺少可以供青少年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免费场所。许多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现在缺少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而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但门票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青少年不可能常去。所以,青少年就去网吧放松娱乐。

(3)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

1、青少年要自己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时间,不要太长,合理地控制好上网时间。

2、老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还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青少年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青少年的网站。

新建的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青少年并能使青少年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青少年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青少年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的贴近青少年,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青少年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够用许多青少年都喜欢的方式,不但使青少年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青少年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青少年“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还有,青少年也要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使自己成为一位文明公民。

附: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网络调查报告

三只松鼠作为典型的电商性企业代表,在20xx年成立至今,成长得十分迅速,相较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而言,三只松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20xx年“双十一”单日全网交易额高达5.08亿元,比20xx年同时期的数额增长了90%。作为一个致力于打造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生态产业链的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同时也是当前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无论是在推广方式还是在与顾客互动方面,都有很多可以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一)产品推广。

淘宝、京东、1号店等各大电商平台进行。

(二)推广渠道。

(1)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上搜索“三只松鼠”,除了被付费置顶的了三条广告(直接链接到三只松鼠的旗舰店)以外,首条信息就是三只松鼠的官网。用户可通过点击词条,直接进入三只松鼠的官网进行查看。

(2)微信。

微信搜索“三只松鼠”,最先看到的就是三只松鼠的公众号,也包括了关于三只松鼠的朋友圈、小程序表情等一系列相关信息。

(3)微博。

微博搜索“三只松鼠”,页面上会显示很多关于三只松鼠的相关信息,在页面的最上面有三只松鼠的官位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关注“三只松鼠”,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三只松鼠的最新动态。

(4)百科。

百度百科上,有对“三只松鼠”这个品牌的具体介绍,能让用户更加方便、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这个品牌。

(5)知乎。

在知乎上搜索“三只松鼠”,会弹出很多关于三只松鼠话题的讨论,每个用户都可以查看或编辑回答。可以通过知乎,进行用户与用户间的交流。另外,知乎上也有“三只松鼠”已认证的官方账号。

(6)贴吧。

“三只松鼠”贴吧,在介绍中,用一句“主人,来愉快的玩耍吧!”,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

(三)品牌推广。

(1)制作周边产品。

根据“三只松鼠”的品牌形象制作了一些周边产品,通过“松鼠口袋”进行销售,大到毛绒玩具、水杯、抱枕,小到回形针、指甲钳,消费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这些衍生品,使“三只松鼠”的形象更加立体化,也使品牌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2)利用自有杂志、系列动漫短片等特色媒介。

通过打造自有杂志以及制作系列动漫短片,对品牌进行推广。

(3)利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

不只是互联网企业,甚至连大多数传统企业都会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其他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三只松鼠”也不例外。“三只松鼠”微信公众号经常会给消费者发一些优惠券或者其他福利。一方面可以促进消费,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老顾客进行了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

(4)口碑营销。

通过细微的服务,让三只松鼠走进客户的内心,客户会主动向自己周围的家人、朋友推荐,并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增加了顾客粘性和二次购买。而在现在这种被各种品牌充斥着的时代,口碑营销是最有效、成本也最小的一种品牌推广方式。

(5)植入广告。

由于“三只松鼠”自身有着精准的品牌定位,将目标人群定位在80、90后这一具有个性鲜明、期待美好的购物体验等特征的群体。通过在热播电视剧植入广告,例如《好先生》、《欢乐颂》、《小别离》等进行品牌推广。

(四)互动渠道。

(1)“松鼠与主人”式的拟人化客服沟通方式。

当顾客点开三只松鼠客服对话框时,出现的第一句问候语就是“主人,您有什么需要?”

(2)各平台的互动。

“三只松鼠”不只是通过拟人化的客服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它也注重各平台与用户的良好互动。在微博、微信、知乎等可以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平台,都有官方的账号,可以实时与用户进行互动,给用户一些良好的体验。利用微信、微博、自有杂志、系列动漫短片等平台入口,实现与消费者更好更及时地互动分享,增加了品牌的趣味性、独特性和互动性。

(3)附赠的产品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除了言语上的互动,“三只松鼠”在每笔订单结束前,都会给用户很好的购物体验。,每次寄给消费者的包裹里面除了用户付费购买了的产品之外,三只松鼠通过附赠的产品(开箱器、果壳袋、湿巾等)与用户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

“三只松鼠”作为电商企业的代表之一,能够充分地利用互联网,与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形成了良好的情感的纽带,从各平台收集到的信息来看,“三只松鼠”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走进了消费者的内心,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个很体贴、人性化的企业形象,这与“三只松鼠”的网络营销方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网络调查报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传统媒体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作为信息时代的强力推进者,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消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电脑逐步走进大学校园,网络的使用和其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自身的关注。然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究竟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活跃在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同时,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有力的监管与协调机制又该如何制定与实施?为了了解与解决上述问题,我在我校进行了一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主要是对大一与大二同学的调查。调查目的是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好好了解我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能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上网行为,能有效地让大学生计划、规划自己的上网时间,能加强学校对大学生上网的监督,增强我们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还有利于大力开展网德宣传,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在网络中不被迷失,不沉迷网络这个虚幻世界。

调查大学生中上网时间为3个小时的约占41%,上网时间为3-6小时的约占50%,上网时间为6-9小时的约占7%,上网时间在9小时以上的约占2%。调查大学生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约占22%,通过学校机房上网的为6%,通过网吧上网的约为6%,通过用自己或家里的电脑上网的约为65%。

调查大学生中认为上网对学习没有影响的为0%,认为上网对学习有一点影响的约为22%,认为上网对学习影响很大的约为48%,认为上网有益于学习的进步的约为30%。

调查大学生中主要时间用于与原本上网目的不一致经常的为43%,偶尔目的不一致的为22%,很少的为22%,目的永远一致的是13%。

调查大学生中上网主要是为了聊天的.约为43%,为了购物的约为7%,为了网络游戏的约为15%,为了看电视剧或电影的约为22%,为了查学习资料的约为13%。

调查大学生中完全不了解自己所使用的网络词语的含义的约占2%,了解一点的约占22%,大多数了解的约占56%,完全了解的约占20%。

调查大学生中,认为网络规则的监管者应该是政府部门的约占11%,认为是网络营运商的约占28%,认为应该是网站管理者的约占35%,认为应该是网民本身的约占26%。

调查大学生中对于现今网络利用情况,认为网络盛行,大学生变成了宅男。

宅女的约占52%,认为合理利用,相互间联系频繁的约占35%,认为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约占9%,认为成为一些分子犯罪的媒介的约占4%。

调查大学生中绝对相信网络信息,毫不怀疑的约占0%,相信绝大部分信息,偶尔持怀疑的约占44%,仅仅相信一部分,并且经常怀疑的占44%,所有网络信息都不相信的约占13%。

调查大学生中对网购这种文化十分支持并进行宣传的约占26%,对其支持但不会宣传的约占43%,对其不支持也不反对的约占26%,对其强烈反对的约占4%。

调查大学生中调查人中每每上网时间过长而却难以自控是的为78%,能够控制自己的为22%。

调查大学生中是否受到网络负面不健康信息的影响的有26%,没受影响的为74%。

调查大学生中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学会正确认识使用网络,学习网络相关技巧是的为87%,不关心的为13%。

从调查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可以得知,大多数大学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及3-6小时左右,甚至有的更久。这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还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的频率也随之升高;还有的是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自由的觉得无聊与空虚;甚至还有的是因为上课没趣,而宁愿上网的。综合看而上网时间不会太长是因为在校期间除了有课程安排,课外社团活动,还受学校断电、断网时间的限制,致使许多同学被动减少了上网时间。

从调查大学生上网的方式可以看出,大学生大多用自己或家里的电脑上网。而网吧作为上网场所的重要性在弱化,特别是在校园内,校机房已逐渐被寝室上网所取代。另外,在3g带来的手机上网热潮下,有的更倾向于另一种上网工具——手机。据走访了解,手机上网在调查者中,用的如此高是因为上课无事时用,还有的在断网后用,要摸是没电脑采用手机上网,可有22%的同学都会使用手机上网。可见,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除电脑外的第一位上网工具。

关于网络的运用形式,多数的学生用来聊天,还有用于看电影。因此,不难看出,随着网络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与网络言论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表达观点,思想碰撞的机会进而增多。所以,本就激情四射的大学生就更愿意在网络的平台上释放个性,追求思想解放。这也是交流沟通日趋火热的原因所在。而学习用电脑反而占得不是太多。

对于网络词语的出现和使用,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比较了解自己所使用的网络词语,并且有着自己的理解。这些新兴词汇的出现,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群众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词汇的出现,并不都是好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低俗的词汇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网络语言泛化也对汉语文化的规范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让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误解,还有的一些混淆含义的网络词语,也对人民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那些新兴词汇的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好还是不好,更不能草率地评价对错,而是应该全面地、辨证地看待。

对于网上交易活动,过半的人都持支持但不宣传的态度。结果显示,许多的大学生正在尝试网上交易,主要形式有网上购物,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如订购机票等)。可见作为当前新兴交易形式,了解与会使用还是有必要的。

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持半信半疑的态度,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查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用的与各种不良、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因此有许的大学生认为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于网络的监管工作到底由谁来负责,同学们各抒己见。但认为要自觉规范自己的人多些。目前我国网络监管的主要矛盾是我国现有薄弱的网络监管能力和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的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网络监管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监管活动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网络监管“政出多门”,各职能部门权力分散,难以行成合力,监管效率不高,能力较弱。为维护网络安全,为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的合法有序,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出台更多的措施。

大学生,虽然已成年,但仍在一个逐步成熟的阶段,所以每每上网时间过长而却难以自控,有的更是不上网而心情郁闷,易怒而上网后情绪稳定,因此主要时间用于与原本上网目的不一致,所以大多数的认为对学习影响还是有的。可见网络合理性咋大学生中还需要进步的了解与关注。

互联网是一个无奇不有的信息库,其内容不仅丰富、新鲜,而且传播迅速。这一点正好符合当下大学生追求时效的个性特点。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好有坏,好在网络让大学生创新思想,为其提供学习的新渠道,还有利于开拓大学生的全球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大学生而言,互联网还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互联网上大量没有明确价值目标的杂乱无章的信息知识也让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其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好的思想。不健康、垃圾信息等也让他们道德受负面影响,重的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大学生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互联网像一把“双刃剑”在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空间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是大学生文化交流有益平台。加强网络监管不是对网络自由的干涉,而是对于网络秩序的一种必要的规范。提高网络监管水平,维护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大学生,还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1大学生自身意识要提高,养成良好上网习惯。网络合理利用的关键还是在使用者个人。所以,大学生自身要提高自我控制力,使网络成为有益的工具,使用于学习,而不是使自己成为网络的奴役。

2.家长应该教育好子女,关心孩子,让孩子学会正常使用网络,学会正确接收网络知识,正确看待网络问题。

3.学校有力的配合,调控好网络供给时间,实行断网制度,会使大学生网络合理利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社会监督加强,让一些非法网站无法生存,大众发现不合理、不健康信息,应当及时举报。

5国家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多措并举,以政府为主导,加大管理力度,构筑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进一步深化网络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不合法的网络内容,营造一个“绿色网络空间”。

6互联网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正当经营。

网络调查报告

现今许多高校大学生对网络使用较为普及,网络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影响的负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一些学生因“网瘾”而离家出走、辍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使用网络,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调查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提供相关资料,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具有价值指导,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和网络依赖现状进行了探讨。其中,网络使用状况包括网龄、每日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主要使用网络功能等方面;网络依赖状况包括耐受性、人际健康和学业问题、强迫性、戒断性和时间管理等问题。

1.3、网络依赖度的基本含义。

对于网络的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由美国纽约市的一位精神医师ivangoldberg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络成瘾”。但是“网络成瘾”的概念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有些反对者认为“成瘾”(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用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药的行为,比如吸毒,网络对用户的吸引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和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人们在网络上花很多时间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在阅读、看电视和工作上也花许多时间,并因此忽视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却没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成瘾。

在网络成瘾早期,成瘾者先逐渐感受到上网的乐趣,随着上网时-1-。

间不断延长,出现对网络的依赖症状。网络成瘾者开始是精神上渴望上网,逐渐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疲乏无力等,上网以后精神状态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根据文献中对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的界定,分析认为上网用户在“网络成瘾”的早期,还未达到可以称之为“成瘾”的严重程度,但这时他们的身心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预防,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网络成瘾。因此我们把“网络成瘾”的早期定义为“网络依赖”,是指一种心理上对互联网络的依赖,表现在用户对互联网络使用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的依赖。

2.1、调查方法。

2.2、样本份数。

此次调查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采取随机抽样法,考虑性别、年级两方面的`平衡,抽取我院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回收率为88%。

2.3、研究工具。

通过专业网络调查问卷网站问卷星编制《大学生网络依赖成都调查表》。

3.1、问卷基本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包括16个题目,调查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网络使用者的网龄、上网时间、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主要的网络服务功能等,以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二是网络依赖状况。另外还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两个层次。

3.2、问卷具体情况。

3.2.1、参与此次问卷的性别成分。

本次随机抽取成功参与调查的44名学生中,其中有女生15人,占调查样本的34.09%,男生29人,占调查样本的65.36%。

3.2.2、参与此次问卷的年级成分。

大一17人,大二16人,大三9人,大四2人,分别占样本空间的38.64%,36.36%,20.45%,4.55%。

3.2.3、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的情况。

小于2各小时的有8人,3-5小时的有26人,6-8小时的有9人,大于9各小时的有1人。

3.2.4、大学生网络依赖度。

其中吃饭的时候还在上网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经常12点之后还在上网的达到35人,占样本空间的79.54%;不上网就焦虑的有16人,占样本空间的36.36%;上网上过通宵的有22人,占样本空间的50%;心情不好就上网的有13人,占样本空间的29.55%;如果可以不用工作,会与电脑相伴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觉得没有网络生活照样过的不是的有11人,占样本空间的25%。

3.2.5、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影响。

其中因为上网和父母闹过矛盾的有8人,占样本空间的18.18%。

3.2.6、上网目的。

其中觉得上网觉得有事做,与安全感,很踏实的有4人,占样本空间的9.09%;上网是为了游戏的有18人,占样本空间的40.91%;qq聊天的有27人,占样本空间的61.36%;听歌的有30人占样本空间的68.18%;看新闻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学习的有28人,占样本空间的63.64%;打发时间的有29人,占样本空间的65.91%。

3.2.7、对上网利弊的认识。

有44人利弊都知道清楚,占样本空间的100%。

4.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

4.1.1、女生、男生在网络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4.1.2、在网络依赖程度上,大一年级到大三年级是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大四年级有所降低。而不同年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是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大一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三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大二与大四年级学生的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4.1.3、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关系上,两者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4.1.4、根据大学生网络使用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网络关系功能、网络娱乐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以此为据,把网络依赖分为网络关系功能依赖、网络娱乐功能依赖和信息收集功能依赖。网络依赖程度得分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而中间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对网络功能的使用比较均衡。

4.2、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的问卷调查、对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的网络依赖向更严重的情况发展。

4.2.2、对于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不同特点以及各年级间不同的差异性程度,我们认为虽然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但其与大三年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总的来说从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发展仍是一个上升的趋势。这就提醒我们,对于预防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来说,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效果越好。为此,应在对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就要着重指出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严重后果,并且在大学阶段长期开展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教育与引导工作。各年级学生也都要有一个对网络使用的正确认识,从低年级阶段就开始遏制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4.2.3、由于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具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应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有效手段。规范电子游戏市场,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中的防“沉迷”系统。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网的资金投入,完善学校机房的硬件设备,在校园网中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网络文化氛围,使同学们更多的集中在校内上网。

对于大学生自身,在去上网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上网目的性,要根据学习要求和生活规律规定自己的上网时间,并限定上网的时间,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上网,不在网络上无目的的浏览网页,不做或少做对大学生活学习没有意义的事情,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控制上网时间,防止网络依赖。

4.2.4、针对网络依赖程度高的这部分学生使用网络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网络的娱乐功能的显著特点。对于学校,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

网络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中。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即可以为人们带来便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也会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使网络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让大学生掌握安全上网知识、强化安全上网意识、形成自觉的安全上网行为,从而避免各类网络诈骗事故似乎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处于宣传教育阶段,远未达到有计划、有目标、规范化教育的层次,但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网络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一项基础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研究方法的选取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92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

3.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3.1研究对象的年级分布

从上图可看出,大一的学生所占的比重最大,高达62.43%,超过全部样本量的一半;大二学生所占比重排名第二,比例为29.34%;研三的学生比重为2.75%;大三学生比重为2.46%,仅次于研三学生;研二所占的比重为1.73%;研一学生的比重为1.01%;大四学生所占的比重最小,数值为0.29%。

3.2研究对象的专业分布

此次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医学院的学生,医学专业的人数比重高达91.18%;在教育部设定的12个学科之中,其他11个学科所占的比重较小,其中法学所占比重为2.75%;管理学所占的比重次于法学,比重为1.59%;理学所占的比重为1.3%;经济学所占的比重为1.01%;工学和哲学所占的比重均为0.43%;农学和艺术学所占的比重分别为0.29%和0.14%。

3.3研究对象的性别分布

在全部调查对象中,男生所占的比重很小,只有24.13%,尚不到全部样本量的一半;而女生占全部样本量的比例为75.87%。

4.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4.1目前的网络安全问题较为严重

目前整个社会网络安全问题较为严重,网络安全问题普遍存在。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65%的人认为目前的网络环境非常不安全;44.51%的人认为网络环境不太安全;认为网络安全状况为一般的人占了43.93,将近全部人数的一般左右;而认为网络环境很安全的占3.76%,认为网络环境非常安全的占全部人数的1.16%。

目前由于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网络诈骗,网络营销无处不在。大部分受访对象对于网络上的人和事物存在这很大的警惕。其中一直存在警惕的比例占27.02%;经常存在警惕的占33.24%;一般的占30.92%,而偶尔存在和从来没有的全部比例仅为8.82%。这说明目前的网络安全漏洞比较大。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目前的网络整体安全性较差,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存在着普遍的不信任和怀疑态度。由此可以得知,加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肃清网络上的不文明和欺诈行为,对于加强网络安全,确保高校大学生获得安全的网络环境意义重大。

4.2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

在“您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的问题中,16.04%的人表示“非常重视”,这个比重是比较小的;34.97%的人表示“很重视”;46.39%的人表示“一般重视”;2.02%的人表示“不太重视”;0.58%的人表示非常不重视。这说明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亟需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在“您是否有意识去关注网络安全知识”问题中,仅有9.68%的人表示“非常关注”,这个比重是相当小的;有18.79%的人表示“很关注”;表示“一般关注”的`人比例达63.58%,高达全部受访对象的一半以上;表示“不太关注”的有7.23%,比重较小;还有0.72%的人表示“从来不关注”。这些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并不关注网络安全知识,或者说网络安全知识较为匮乏。这需要学校、学业、辅导员、班委等协力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普及网络安全知识,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性。

在“您是否经常参加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中,只有3.03%的学生表示“非常经常”;4.91%的学生表示“很经常”;41.04%学生表示“一般”;37.72%的学生表示“不太经常”,还有13.29%的学生从来不参加网络安全教育。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太经常”和“从来不参加”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这说明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缺失,学生们缺乏正确的规划和引导。

4.3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处理能力不强

在“您在网络上转载消息时是否考虑其真实性”中,只有16.04%的人提出会“总是考虑”,比重不到全部人数的四分之一;33.53%的人提出会“经常考虑”;35.55%的人提出“一般”;13.15%的人提出会“偶尔考虑”;1.73%的人提出“从不考虑”。这可以说明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地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性。这需要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识别能力,有效地应该网络信息的处理问题。

在“当您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您会怎么做”的问题中,进行“网络举报”的占6.21%;“转载并评论”的占1.73%;“了解情况再决定的”占46.82%;“不予理睬”的占42.05%;其他的占3.18%。这说明在涉及一些网络敏感问题时候,还有一部分在校学生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4.4高校大学生网络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在“您在网络上下载或者上传别人的东西时,是否考虑过会损害其知识产权”的问题中,回答“考虑过,停止行为”的占全部受访对象的47.69%;“考虑过,但继续行为”的占22.4%;“从未考虑过”的占29.91%。可见“考虑过,但是继续行为”的和“从未考虑过”的占全部调查数据的52.31%,占全部数据的一般以上。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无法正确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

在“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中,其中“学习”仅占13.44%;购物占4.91%;娱乐占到50.43%;社交占24.13%;其他占7.08%。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购物活动的比较少,而大部分学生的网络目的用于娱乐和社交的较多,其中娱乐的比重占到一半以上,社交的比重也将近四分之一。虽然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鱼龙混杂的网络娱乐节目,蒙蔽了人们的眼睛,混淆了视听,扭曲了人的价值观。而网络交友更是给现实的人身带来了极为不安全和不和谐的因素。

5.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5.1充分利用课堂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法制教育

5.1.1在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中增加网络安全知识的内容

目前,高校计算机普及课程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比较少,大部分涉及的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应在该课程中增加两方面的知识:

一是计算机系统管理知识,应该适当增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等知识,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使之了解系统管理用户、文件和其他硬件资源的安全机制。这可以提高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自学能力和抵御网络侵害的能力。

二是网络安全知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算法、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与作用、系统漏洞及修补方法、硬盘保护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增加正确使用网络、病毒的处理等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使之正确、安全地利用网络资源。

5.1.2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课程,只是在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涉及健康、安全上网的内容,但是几乎没有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相关法律的空白。因此,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同时,绝不能忽视网络安全法制教育,应当把网络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范畴。比如,在课程中增加《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通过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网上自我约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5.1.3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顺利成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把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防止因网络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和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要细致研究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疾病,发动学生中的骨干(如学生会干部、班级干部等)在大学生群体内部协助做好网络心理服务工作,比如组织心理卫生服务和网络心理素质等专门课程或者专题讲座,积极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和相关知识培训,让大学生理性对待上网,保持健康心理。另外,加强对部分过于沉迷于网络大学生教育和引导,真心关爱和帮助他们,防止其患上“网络依赖症”。对待由网络引发的心理问题,各级要加强关注,注意疏导,防止发生不良事件。

5.2积极拓展课外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

5.2.1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也是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就课堂教学中不能深入讲解的问题或薄弱环节举办讲座,如网络行为规范、个人计算机安全策略、计算机病毒的新动向、病毒查杀软件的使用等。通过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可以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5.2.2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

学校应该定期对师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让全体师生一起了解网络风险,形成安全责任意识及行为习惯。在对学生的培训中应指导学生掌握并遵守学校网络使用条款,了解网络中存在的风险,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如何寻求帮助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培训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有关数据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自身的权利既是限定也是保护。

5.2.3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举办网络安全知识大赛、网络安全知识调查、网络安全主题漫画比赛等,这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在校园中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5.2.4建立脱离网瘾帮控小组

学校可以组织辅导员、学生会成员以社会有相关资质的志愿者组成帮控小组。针对所有网络成瘾的同学,按照每个人的成瘾不同,量身定做制定一整套合理的帮控计划。譬如网络交友成瘾的同学,就要让他们练习社交技巧,扩大生活范围和视野,并且所有同学要形成组内的相互监督,从而摆脱网络对自己无形的束缚。还有一些网络游戏成瘾的同学,要在帮控人员的监督下,将电脑中的游戏删除,并且阅读一些喜欢的书籍来分散注意力,并且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帮控小组可以针对一些成员组织一些慢跑运动、羽毛球比赛等体育活动。从而带动大学生将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加有计划性和规律性。还可以建立家庭帮控小组。高校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在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身心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的家长不仅熟悉自己子女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而且也熟悉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因此,学生家长以及亲属也可以组成帮控小组,发现孩子有不对的苗头,马上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孩子人认知到自己过度使用网络的危害性;帮助孩子逐步树立起时间观念,培养出自控能力,从而逐步减少上网时间。在寒暑假期间,家长还要做好防范工作,注意观察、监督孩子,避免浏览一些有不健康内容的信息,为孩子指定科学的合理的作息时间,适当控制孩子的经济来源。一旦发现孩子沉溺于网络,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耐心讲解利弊,如果沟通不起作用,要及时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5.3成立校级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5.3.1.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负责校园网的日常安全与管理工作。及时了解本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定期发布最新的网络安全信息,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动态。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指导下,使学生养成“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

5.3.2大力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教育,倡导网络文明行为

自觉遵守网络文明规定;积极推进网络“清洁”工作,定期查看校内网络以及学生自己创建的论坛、博客,及时清除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有效落实网上“治病”工作,及时发现隔离和清除网络垃圾信息和病毒,并努力找到问题的来源,对相关责任人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理。

5.3.3建设网络安全教学网站

网络安全教学网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体网络安全防范,包括机房、网络服务器、线路和主机的安全;

(5)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各项规定的介绍;

(6)黑客专题介绍,如黑客攻击的动机、方法、步骤、目的;

(8)网络犯罪法律介绍;

(9)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等;(10网络安全bbs块。

网络调查报告

昨日,千龙网联合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57。8%的中学生使用微信沟通,微信成为中学生最主要的聊天工具。但晒照片、网购、扫二维码等习惯,在不经意间造成的安全隐私问题却被中学生们所忽视。同时,还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在微信中屏蔽家长及老师。

昨天上午,北京市徐悲鸿中学的一间教室内座无虚席,在专家的引导下,60名师生和家长以新媒介素养为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青少年网络安全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57。8%的中学生选择微信作为与朋友沟通的媒介,微信已经成为他们最常用的新媒体交流工具。有4%的受访者会把网上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59。4%的受访者会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家人或朋友照片,即近六成受访者会在网上将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公开,透露了个人隐私。同时,还有四分之一的中学生选择在微信中屏蔽家长及老师,23。5%的人的理由是不想听父母唠叨。另外,中学生微信中,个人头像的真实程度接近50%,姓名的真实程度超出50%,46%的.人会显示个人位置,有四成多的中学生没有设置好友添加验证权限,个人隐私受到威胁。

对于微信内容的真实性,高达69。6%的中学生认为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来源中,大部分是可靠的。正确辨识虚假与真实的信息、提高中学生安全上网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扫二维码更是很多青少年的随手习惯,还有37%的青少年使用过微信支付进行消费。

针对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建议中学生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小心微博相册、签到、足迹等,学会朋友圈照片、地理定位、评论功能等权限设置,合理选择软件安全控件,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学校应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教育使中学生不断增强自控和自护能力。家长应对孩子进行安全上网的引导,让孩子能快速识别网络不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