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州园林教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4篇)

小编:翰墨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苏州园林教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

2 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

3 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4掌握说明方法。

5欣赏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导

学生利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课文,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师:我国有一座建筑,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获得金奖,你们知道是什么建筑吗?

师: 它叫“明轩”。想看看吗?

师: 就是这个(图)。但它的原名不叫“明轩”,叫“殿春簃”,“簃”是书房。这是它的内景(图)。它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园林“网狮园”中的一个庭院。这是它的庭院(图)。美不美?

师在苏州,像这样的园林很多,有些甚至比“殿春簃”这样美的园林建筑更美!不信咱们再看一些图片。

(背景音乐:在古筝曲《高山流水》中欣赏苏州园林)

这是网狮园„„这是留园„„这是狮子林„„这是拙政园„„这是沧浪亭„„

问题:谈谈你的感受?用一个比喻形容你刚刚看到的苏州园林的风景? 提示:苏州园林就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令人陶醉

如果能去苏州游览它的园林,会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但限于条件,现在去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神游”苏州园林,领略苏州园林的美丽风景。

二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字词。

2 了解说明对象及对象特征。

3 理清本文的结构及顺序。

三 作者介绍

他教过小学,教过中学,教过大学,做过教育部副部长,是我国现代首屈一

指的语文教育家„„他写过童话、写过散文、写过小说、写过诗歌,他是有名的作家„„他编写过教材、编辑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刊物,是编辑家 „„,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投影介绍:叶圣陶,教育家,作家,儿童文学家,苏州人)

四 生字检查预习(多媒体投影)

轩榭(xuānxiâ)重峦叠嶂(zhàng)丘壑(hâ)

嶙峋(lín xún)阑干(lán)池沼(zhao)

镂空(lòu)相间(jiàn)模样(mú)着眼 zhuo

(易读错的有“镂、间、着、沼”易写错的有“嶂、壑”)

五 整体感知课文

1 配笛子独奏《姑苏行》,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 明确:本文体裁?------说明文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六、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投影:叶圣陶先生:“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多媒体投影问题)

提示:

(1)首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若无中心句,可找出重点词语或概括大意。

(2)同学们先自主学习,然后同桌、小组相互交流,求同析异,统一看法,完成结构层次划分;

2分析主体部分,理清说明顺序

(1)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的?

(2)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哪四个"讲究?

(3)速读7-9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

(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4)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明确:

1、结构:总——分——总

2、(1)苏州园林的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3)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4)说明文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具体,从主要—-—次要,从整体----局部)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附“板书设计”

对象-----苏州园林

结构----总——分——总

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顺序-----逻辑顺序(从概括----具体,从主要—-—次要,从整体----局部)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神游”苏州园林,了解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感受到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同学们也一定从文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八课堂检测

1注音或写字

轩榭嶙峋斟酌镂空相间丘壑重峦叠嶂2 《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江苏苏州人,家,家,编

辑家。

3.填空

①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的布局,讲究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九 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了说明对象及特征,理清了文章结构及

说明顺序,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说明方法。

2学习准确、生动、严密的说明语言。

3重点学习第四段、第五段。

三 复习常用说明方法

为了把说明文对象的特征介绍得更清楚,说明文常常会运用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等

1 阅读3-6节,找出文中所用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师举例: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像图画一样美

2 学生找出一些句子并分析

3归纳总结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品析准确、生动、严密的说明语言

1提问学生:你知道对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吗?

明确:准确(因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你给阅读者的知识一定是准确无误的)。

2提示:一般说来,说明文语言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3 举例,让学生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③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另外,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分析

4另外,除了上面分析的句子,还有一些语言除准确,还非常有文采。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起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五 小结

六 课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回答问题

1.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2.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4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苏州园林教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提示:(1)再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2)同桌、小组讨论完成结构层次划分;

(3)全班订正。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总。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假山池沼的艺术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美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分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细处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总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五、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前两日我们明确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了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顺序。还剩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特征方面没有学习,另外本文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希望同学们下来复习中预习一下。

六、作业:

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小结时,我叫大家下去找一下本文的说明方法,不知同学们找得怎么样了?好,我们这一节课就先来解决说明方法的问题。

二、新授

(一)课堂小测:

默写出说明方法的种类。

(二)明确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见下板书。

(三)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四)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精读

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

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六、作业:

练习:课后练习

三、四。

第三课时

《苏州园林》重点段落分析

(一)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答: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答: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二)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名———,著名的——家、——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童话《》。

叶圣陶 绍钧 教育 文学 古代英雄的石像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举例子、打比方)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会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六、布置作业

1.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2.预习《故宫博物院》,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

苏州园林教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八年级(上)语文教学案系列 主备:杨海香 时间:2015年1月23日 审核:备课组长:杨海香 教研组长:陈建丽 教科室:李春明 课题:《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4、在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名胜古迹,文明出行,不在文物上乱刻乱画。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你们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近美丽的苏州,真实的感受一下苏州园林之美。

请大家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资料。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有的园林距今2600多年,经过历代修建,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自主学习(检查预习):

三、知识回顾、明确目标: 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

四、朗读欣赏。

1、我准备找几个同学朗读展示一下他们的自学情况。同时为了让他们的阅读不枯燥乏味。老师给他们配了一首很好听的古筝曲,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读。别的同学仔细看书看他们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哪些地方值得学习。(读后师生共同点评)

2、接着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读。按照“抓特征—理结构—找方法—品语言”的步骤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幻灯片展示。

四、合作探究与成果展示 同学们刚才读了,那大家回答一下:苏州园林在我国的地位用文中一句话回答?他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哪些自然段来说明的这些内容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后边哪些段和来详细说明这一特征。找找这些段分别和哪句话相对应。(学生思考后回答)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说明的。根据这一结构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学生讨论后回答。

2、段落层次划分

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们来概括下每部分的内容。

讨论明确:

第一段(第1、2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第二段(第3——9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其中,第3—6节是第一层,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第7——9节是第二层,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第三段(第10节),总说苏州园林该说的还有许多。

3、学习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影响,请同学们找找看?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

讨论明确: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4.讲读第一段(第2节):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

讨论明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其中,“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

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是本文的说明中心,课文第二部分是对这一中心的详细说明。本段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二)学习第二段第一层(第3—6节)老师谈话: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总体特征的详细说明。3---6小节是从整体上来介绍园林的,7----9是从局部来介绍的,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为两层来学习。

学习第一层。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把古代的宫殿、现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相比较,并把前两者比成是图案画,后者是美术画,突出了苏州园林之美。

2.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重峦叠

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艺术不可复制,技术通过努力可以学到,这两个词生动准确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讲究各种景物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作者先作正面解说,一个

“俯仰生姿”,道出了各种树木的美丽姿态,两个“相间”,说明这里鲜花不败春常在。这些词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

讨论明确: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三)、讲读第三段第二层(第7------9节)。

1、第7节主要讲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找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 讨论明确: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些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2、分析第8节的主要说明内容。并分析文中准确生动的用词。

这一节主要主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几个词用得准确。“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3、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的。

4、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二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

讨论明确:本段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四)、分析第三段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从说明顺序和用词方面归结本文写作特点。 讨论明确:

1、本文具有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的第2节提出了说明中心,从第3节开始,按照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加以说明。在组织材料加以说明时,大致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的。

2、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1)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第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课堂检测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4分)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曼延 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把下面三项内容排列组合成一段话。要求着重肯定晓雪在学习方面的优点,语言要简明。(5分)

(1)晓雪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2)晓雪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

(3)晓雪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

3、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闲适:清闲安适。

4、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3分)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5、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分)(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6分)

7、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8分)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8、依照例句,仍以“天上的明星”为本体构造一个比喻句。(4分)例句: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仿句: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__

9、你在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向你祝贺,你准备对大家说些什么?请写在下面。(4分)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园林教案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苏州园林教案苏州园林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优秀教案怎么编写?以下是的苏州园林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微软中国1] 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 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微软中国2],如

轩(xuān)榭(xie)丘壑(he)嶙峋(lin xun)镂空(lou)蔷薇(qiang wei)2、解决难理解字词 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 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微软中国4]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具体找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分析段落[微软中国5]。通过上一节课的讨论和提问,我相信大家对苏州园林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段(1)总领全文,引出要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为什么我们把第一自然段划为第一段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看,这一段中有个标志性的词。

第二段(2—3)拿苏州园林跟古代建筑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两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手法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找找看。

第三段(4—9)详细地对苏州园林的假山、池沼、树、墙廊、角落、门窗和彩绘进行了对比,从细微的地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点,再次强化。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如此详细的进行说明呢?这样会不会显得很累赘?同时作者是从怎样的一个结构进行说明的?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假山:重峦叠嶂或配合着竹子花木;池沼:中心;树:高低搭配、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墙廊:层次多;角落:图画美;门窗:别具匠心;彩绘:不刺眼的。

第四段(10)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研讨与练习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微软中国6]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三、课后作业

结合本文的说明方法,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园林或公园,字数不限。[微软中国7] 亮点:首先,本教案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为了避免说明文讲解过程中过于枯燥,在开始的导入中,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进行切入,先引起学生一些感性的感受,为接下来的讲解和深入学习埋下伏笔;再次,课堂的讲解和重复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这个符合了人的遗忘规律;最后,在正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

不足:提问掌握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出现混乱,给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困难,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提问是很关键的。[微软中国1]《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和散文要枯燥的多。如果导入方式不当,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导入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和音乐,是为了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为下面做一个良好的开端。

[微软中国2]这个看起来很传统,但是确实是一个给予学生一定压力的好方法。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能在课外进行一定的预习。[微软中国3]图文相结合,显得形象化,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从多个器官上刺激大脑记忆层,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微软中国4]这个是拉近师生关系的良好途径。从教育心理学看,这是“个体与群体心理的相互作用”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老师不应该是为教而教,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去学。

[微软中国5]从教育学看,这个是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是扮演的主要角色,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角色,所以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老师引导学深入思考。[微软中国6]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学生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适当的回到讲解过程中的问题,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

[微软中国7]课后的作业是少不了,目的是为了加强理解和记忆知识。这也是与心理规律有关。

叶圣陶

教学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2、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家。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三、简介苏州园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比较出名的有这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四、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提示:(1)再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2)同桌、小组讨论完成结构层次划分;(3)全班订正。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总

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处 假山池沼的艺术美。

第二部分(3-9)分类具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

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分

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细处 门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总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

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五、小结

同学们回忆一下,前两日我们明确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那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学习了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掌握说明顺序。还剩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特征方面没有学习,另外本文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希望同学们下来复习中预习一下。

六、作业:

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小结时,我叫大家下去找一下本文的说明方法,不知同学们找得怎么样了?好,我们这一节课就先来解决说明方法的问题。

二、新授 (一)课堂小测:

默写出说明方法的种类。(二)明确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见下板书。

(三)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引用: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摹状貌: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四)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2)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处处写“画”。(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1)结构形式?(怎么找出来的?)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三、总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六、作业:

练习: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苏州园林》重点段落分析

(一)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解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答: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答: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二)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 ,名,著名的 家、家。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童话《 》。

叶圣陶 绍钧 教育 文学 古代英雄的石像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举例子、打比方)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句中的“败笔”是与上半句中的“图画”相照应,换成“地方”,则没有这层照应了。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效果会不好。第一种说法好。第一种说法是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强调了苏州园林设计的成功,确实能够做到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后一种是肯定句,语气不如前一种双重否定句强。

六、布置作业

1.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2.预习《故宫博物院》,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后记: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