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用

小编:字海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篇一

1.1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员工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主体,因而也是安全生产的主体。部门各级领导都要把加强班组安全管理放在班组建设的重要位置。

1.2 为了统一班组安全管理规范内容,提高管理效果,把好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特制定本方案。

1.3 各车间、工段应根据本方案,结合不同班组的生产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真正达到规范班组和员工的管理规范和行为规范。

2.1 班组的安全目标:根据公司全年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各班组以不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严重损坏事故为目标。

2.2 按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部门,一级保一级的原则,制定实现班组安全目标的措施,并分解落实到个人,各级签订《聚烯烃生技部20xx年度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

3.1 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并指导、监督员工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对本班组员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3.2 严格执行车间制定的安全生产计划和措施,并分解落实到个人,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目标。

3.3 切实抓好安全思想、安全知识技术教育,组织做好新员工入司第三级(班组)安全教育,提高班组技术业务和安全管理水平,表扬安全生产上的好人好事。批评制止违章、违纪的不良倾向。

3.4 认真开好班前列队会,认真贯彻生产“五同时”,掌握班内职工安全思想动态和技术特长,合理组织安全生产,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负责做好每项工作任务的事先“两交”(交工作任务、交安全措施)工作。

3.5 组织好安全日活动,全面分析每周的安全情况,做到有内容、有记录、有实效。

3.6 经常性认真进行设备巡回检查和作业现场检查,制止违章作业,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缺陷,及时汇报,积极组织消除。

3.7 班组发生各类不安全事件或安全事故,要保护现场,及时汇报上级,详细记录,并组织全班组员工认真分析,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3.8 组织保管、使用、管理好安全工器具,消防器材一经使用必须及时上报车间负责人或部门安全小组,并做好记录。督促工人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1 备有的安全规程

4.1.1 《行车安全操作规程》

4.1.2 《管材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4.1.3 《管件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4.1.4 《行车维护和检修制度》

4.1.5 《行车使用注意事项》

4.1.6 需补充砂轮机、台钻、液压机、焊机等的安全操作规程

4.2 备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2.1 《管材车间班长岗位责任制》

4.2.2 《管件车间班长岗位责任制》

4.2.3 《聚烯烃生技部20xx年度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待拟)

4.2.4 《聚烯烃生技部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制度》(待拟)

4.2.5 安全生产责任制(待拟)

4.2.6 本部门制定的其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及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办法等。

4.3 需备的安全记录

4.3.1 安全日活动记录。

4.3.2 员工违章档案。

4.3.3 事故、异常调查分析记录。

4.3.4 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交部门存档)。

5.1 试进行每周一次不少于1小时的安全日活动。

5.2 安全日活动建立专用的记录簿。

5.3 安全日活动内容

5.3.1 班组及个人一周来的安全情况小结和分析。

5.3.2 对发生的异常和险情做到“三不放过”,制定防范措施。

5.3.3 表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好人好事。

5.3.4 学习安全规程、事故通报、上级文件,结合班组实际制订落实贯彻措施。

5.3.5 安排下周安全事项,讨论制定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5.4 安全日活动的布置与检查

5.4.1 安全日活动的前一天,由部门安全小组和车间具体布置班组安全日活动的内容,以书面材料发到班组,并附在班组安全日活动记录上。

5.4.2 安全小组成员及车间领导分别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并在安全日活动后的一周内,检查各班组安全日活动记录,签署评价,提出要求。

5.4.3 部门领导及安全员,有重点地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每月抽查50%的主要生产班组安全日活动记录,并作出评价,提出意见和要求。

6.1 安全思想教育

6.1.1 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劳动法》、《浙江省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部门所制订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6.1.2 经常开展事故案例追忆,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2 安全知识技术教育

6.2.1 认真做好新员工第三级(班组)安全教育。

1)教育对象:新员工、临时工、各车间工段转借人员和实习人员。

2)教育对象的特点:

a)不了解生产过程,不懂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好动好摸,容易进行冒除作业、冒险行为。

b)不适应作业环境,特别是从事高空、高温作业,容易发生事故;

c)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对作业危险性和发生事故的后果认识不足,不听从指导而做出不安全的行为;

d)对公司、部门各项安全规程、制度的有关规定理解不深,认识不足,似懂非懂,凭主观想象,违反安全规章制度。

3)教育的内容:

a)介绍本班组的概况、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安全设施等;

b)讲解安全规程和岗位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出危险作业地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c)讲解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d)学习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和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与作用;

e)讲解安全操作要领,强调不遵守操作规程违章冒险作业的危害。

6.2.2 建立安全教育记录簿(表),登记参加人员、讲解内容、考试成绩。

6.2.3 新员工安全考试合格,才能允许按有关规定上岗。

7.1 班组日常工作安全管理可分为:上班前的班前列队会、班中生产和安全的巡察、班后总结列队会。

7.2 班长充分利用现有上班前的班前列队会,在布置生产工作的同时,根据当天的工作任务、人力、物力及现场条件布置好安全工作,其特点是时间短、内容集中、针对性强

7.2.1 班长在前一天应做好班前列队会的准备工作,特别要写好工作日记,了解掌握、熟悉工作现场条件,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安全措施、分工搭配、机具工器具使用等,做好“两交”(交工作任务、交安全措施)准备。

7.2.2 班前列队会“两交”的主要内容:

1)交待当天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要求;

2)交清现场条件、作业环境;

3)交待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器具的性能()和操作要求;

4)交待应采用的安全措施、重点注意部位和注意事项;

5)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环节、部位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6)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7.3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班长应进行巡视检查,查看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正确使用,安全措施防护设施是否完备,机械设备是否正常,制止违章作业。

7.4 下班交接完成,班组站班后总结列队会,主要内容:

7.4.1 扼要小结当天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安全情况。

7.4.2 对工作中发生的险情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防范要求及措施。

7.4.3 提出第二天的工作任务、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分工调整。

7.4.4 对违章作业者提出批评教育。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篇二

(一)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二)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四)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

(五)“三同时”管理制度;

(六)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

(七)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八)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九)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十一)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和使用制度;

(十二)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

(十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十四)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十五)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十六)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