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模板16篇)

小编:雅蕊

高中教案的编写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

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一课时。

小黑板。

引入:

一、复习。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4.185.256.03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5.3478.7852.864。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自学提示:结合目标以及学过的小数乘法近似数知识,独立自学,掌握要点。

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研学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合作讨论:

当堂作业: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书上的作业。

全课总结: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案数学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五)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3.了解散文看起来内容零散,但是表达的中心却是一致的特点。

4.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了解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准备。

冰心的资料,《和小鸟最相亲爱》的写作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积累,直接导课:

2.板书《和小鸟最相亲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词语:玲珑娇小倚枕倾听心魂俱静幕天席地偷卵捉雏。

(1)学生自由小声练习读词语,然后指名或开火车读一遍。

(2)注意几个字的字音:偷卵捉雏。

(3)重点理解一下“幕天席地“的意思: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原形容心胸开阔。现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冰心在国外求学,在山中养病,在大自然中流连的经历。

2.预习课文之后,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可以从写作背景和文章内容两方面谈自己的初步认识,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然后教师抓住重点强调。)。

交流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冰心23岁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的拥抱着大自然,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

交流文章内容:

1.《和小鸟最相亲爱》中作者记录了自己对小鸟和昆虫的观察和了解。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并写提纲。1-5自然段写小鸟,6自然段写昆虫。

3.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可是作者却各有侧重,详细介绍的是小鸟,昆虫更是寥寥几笔。这样安排文章材料就做到了有详有略。

三、整体感知,品读细节。

1.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遍课文,说说自己感受到什么?(动物的可爱……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2.作者是怎样爱这些动物的?她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这节课让我们先来细细品读课文详写小鸟的部分。

3.浏览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作者都介绍了哪些鸟?按照叙述顺序是(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4.青鸟就是翠鸟,我们在《翠鸟》一文中欣赏过它鲜艳的羽毛,可是作者爱青鸟是因为它美丽吗?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引导学生从“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这两句话中体会青鸟报春早,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5.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当张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想象作者会做什么?(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的鲜艳的颜色……学生充分想象)。

6.当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鸟——蜂雀出现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做的?指名读“我在山亭中有时瞥见,只屏息静止,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

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从“眼珠都不敢动、弱不禁风、小仙子等词语感受作者对蜂鸟的怜爱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7.当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体会作者倚枕倾听,领略以鸟鸣春境界的欣赏之意)。

引导学生从破壳而出、学走路、学唱歌、离家筑巢等方面体会小鸟成长过程的有趣。同时体会,作者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必定是观察良久,经常观察的结果,从而感悟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情。

9.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的爱的语句,读一读“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诵。

10.这句话是直接表达对小鸟一家的爱,还有间接表达的语句,找一找。通过“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小鸟的保护之情。

11.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现自己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12.在这么多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再读句子“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谈谈学生自己的理解。联系上文中“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冰心爱家人,也爱动物,能将心比心,拥有一种博爱的胸怀。

13.小结:在外求学的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的双亲的同时,也是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心声。写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下节课,我们再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体会另一部分课文的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本课时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环节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全册教案文案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五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全册完整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x+50=150。

x+50200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2)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

等式50+50=100x+50100x+50=150。

方程x+50200x+x=20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书第54——55页,有趣的测量及试一试第1、2题。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不规则石头、长方体或正方体透明容器、水。

一、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不规则石快。

师:这个石块是什么形状的?(不规则)。

什么是石块的体积?

你有什么困难?

二、教学新知。

1.测量石块的体积。

(1)小组讨论方案。

师:我们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可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2)小组制定方案。

(3)实际测量。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师: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师:为什么会有水溢出来?

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1.实际应用。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你是怎么想的?

(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反馈,订正。

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2×1.5×0.2=0.6(立方分米)。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1.书第55页第2题。

本题引导学生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一粒黄豆比较,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2.学生再找一些实物,测量出体积。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方案一:

方案二:

“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2×1.5×0.2=0.6(立方分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50+10=50+10解:x+10=50。

x=40。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1、复习:果园里有梨树42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杨树和柳树一共120棵。

杨树比柳树多120棵。

杨树比柳树少120棵。

3、出示线段图:梨树:

桃树:

从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树的棵树用x表示,桃树的棵数怎样表示?

4、出示条件: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5倍。

5、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练习二十一第1题)。

6、交流:板演,你是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答的?

7、导入:在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

(1)齐读。

(2)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边问边画出线段图。

(3)“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这道题要求的.数量有两个,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做比较简便?

(4)下面我们就以小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道题用方程来做,学生讨论。

(5)交流。

(6)通过讨论和同学们的交流,你们会解这道题了吗?请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校对板演。还可以怎样求桃树的棵树?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准备怎样检验?(把问题作为已知数进行检验,)生说,师板书,齐答。

2、教学想一想。

现在我们把第一个条件改一下,变成“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出示改编题)。

一生板演,其余齐练。

集体订正。提问:设未知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题,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因此,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4、小结。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看出,如果两个数量有倍数关系,就可以把1份的数看做x,几份的数就是几x;把两部分相加就是它们的和,两部分相减就是它们的差。我们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来解答。

1、练一练。校对:你是根据哪个条件说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的?

2、只列式不计算。

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2.2倍。

(1)已知天鹅和丹顶鹤一共有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鹅的只数比丹顶鹤多3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3、选择正确的解法。

明明家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鸡和鸭一共56只,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1)解:设鸡和鸭各有x只。x+3x=56。

(2)解:设鸡有x只,鸭有3x只。x+3x=56。

(3)解:设鸭有x只,鸡有3x只。x+3x=56。

商店里苹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苹果比梨多26千克。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2)解:设梨有x千克,苹果有3.6x千克。3.6x+x=26。

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为什么今天学的应用题用方程来做比较好,而复习题用算术方法做比较好呢?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练习二十一/2—5。

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案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19页内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2、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节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举例验证。

2、能被2、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3、能被2、3、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2、着重强调;。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四、运用拓展(11分钟)。

(一)学生自编习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为什么?

72567951890111120373。

2、58115207210451008。

有因数3的数:()。

有因数2和3的数:()。

有因数3和5的数:()。

有因数2、3和5的数:()。

让学生说说怎么找的。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