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初一 初三以活着为题的读后感(汇总8篇)

小编:琴心月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让我们一起呵护。安全标语应该注意用词准确,避免产生歧义或误导。安全有你有我,风险统统走开。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一

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断讨论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直接以《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示他心中的话。

与书名《活着》的深沉不同,书一开始描写一个旧社会的地主家的儿子福贵,他嗜赌成性,游手好闲,“这样的人死了也罢了吧,他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在父亲临终的话下,他开始重新做人,而悲剧从此在他的生活里渐次上演。

他进城为母亲买药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失去了难得的朋友。几经辗转回到家,母亲已死,妻子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可女儿却是哑巴。接着妻子病倒,女儿含泪送人,唯一指望的儿子因给人输血失血而死,女儿在生孩子时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丧生,最后的亲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撑死……如果说世上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福贵一定是最好的体现。

面对无数次的“天崩地裂”,福贵的反应却令人惊叹。他并非拥有处变不惊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韧性。倾家荡产,他还有老婆孩子和一小片田地;被抓壮丁,他心里坚定着回家的念头;妻儿死去他还有哑女儿和孝顺女婿;他俩死了还有未谙人事的孙子等他抚养;最后连孙子都离开了他,他就放十块钱在枕头下让人替他收尸,终日以黄牛为伴!从令人憎恨的纨绔子弟,到让人泪流的悲惨农民再到受读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笔下的福贵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韧劲究竟多大。

我认为他是面对苦难时我们的好榜样,可以称其为生命的不倒翁。任凭残酷生活的拳打脚踢,他总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让自己摆回最合适的位置,就算命运残酷的像一把铁锤,将他最后一点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要捧起一抔土将它小心埋好,让自己死后的骨灰能与之相伴。

余华以《活着》为题,却专注描写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壮丽生命诗篇,却以琵琶轻轻弹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点,却像哄孩子一样温柔拍打。正是这样以平淡的口吻诉说着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给人以最朴实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活着,在苦难中静静绽放。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二

读过很多书,很多名著,可是只有《活着》让我有很大的感触。它讲述的是一个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人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后悔,可能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里面的主人公徐福贵因为好赌,从有钱人变成了穷人,从此他的生活就这样的不好。要是他不好赌就不会变成穷人,就不会每个亲人都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这个世上了。要是他珍惜他有钱人的生活,好好的利用他的钱,就不会落到这种地步。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好好的利用我们现在身边的东西,不要让自己后悔。我们读书就是这样,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好好的利用时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未来的自己过得幸福;不让未来的自己恨现在的自己;不让未来的自己后悔。

主人公变成穷人后,他后悔了,他努力的工作,想让生活过得好一点,可是命运却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好,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的黑暗,反而让他的亲人都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现在我们不好好学习,等老了才知道后悔,可那时候时间已经不可以倒回来,不可能让我们再读一遍书了。所以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这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将来,也为了回报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不能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不能让他们伤心。好好的利用现在所拥有的,不要浪费了,不要自己后悔难怪。

人知错能改是好事,可是要早点知错,不然就来不及了。主人公要是在他妻子叫回家时就不赌了,好好的做人就不会以悲剧收场了。我们可以学习主人公的知错能改这样的精神,不过要早点。人主社会要知错就改就是好的开始,就看你是否努力,当时的社会怎么样了。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没有偏心那一个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看你是怎样选择的了,人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每个选择都决定你一生。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只剩下福贵伴随着一头牛在阳光下回忆。他的亲人因为天灾人祸先后离他而去,让他孑然一身的活在这个世上。但是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他依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维持着他和命运的友情,他依然坚强的活着。我们就要学习他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抱怨命运,以友好的心态面对不乐观的生活.不管我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都要乐观的面对,都要勇敢的跟困难做斗争。

生命是父母给我们的,不管遇到什么磨难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就像《活着》里的主人公一样,亲人都离他而去,他依然坚强的活着,我们父母都还在身边更应该活着,努力的活着,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做贡献,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主人公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我想,他已经超脱了那样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带半点掩饰痛苦的虚假。经历的越多,懂得越多。

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伟大的、平凡的人物,让我们通过苦难体会了生存。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福贵带给我们重要的信息,坚持活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我们要像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坚强不屈、知错就改的精神,不要害怕苦难,要勇敢的面对。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三

作者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视,他们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解释:“活着”,作为一个词语,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忍受,成为生命之予生活的一种状态,是活着的一个必需条件,但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撑、爱的牵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这种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读过《安妮日记》这本书,书的主人,年仅十三岁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为逃避纳粹的迫害,同家人一起,躲避在几间密室里,忍受着名副其实暗无天日的日子,在那种牢狱一样的环境与低沉、紧张的气氛中,仍然坚持读书、记日记,她在日记中写道:“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她能忍受的力量,来源于她心中的光明。

沈从文先生的笔下、《边城》中的老船夫,“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亲人——翠翠”,他能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的力量,来源于他肩上的责任与心中的爱。

而我们,生活在真实社会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忍受呢?忍受生命的艰难与痛楚,忍受生活的琐碎与平庸,忍受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并在忍受的过程中,明了活着的理由,在忍受的过程中,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很欣赏余华说的一段话: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这种心态的使然下,他写出了这部小说《活着》,他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我赞同!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四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讲述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他的人生就像翻倒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千滋百味;又像六月的天,风云突变,反复无常。使得我在读书的同时,不自禁的也幻化成了书中的福贵,仿佛正是我前世经历的一生。

“活着”是一种责任。当福贵的父母去世时,全家的重担便落到了福贵一个人的身上。他自己种五亩地,带领全家大炼钢铁,鼓励春生好好的活着。参加国军拉大炮的同时还要照顾全家,独自一人默默的面对生活的困窘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也许大多数人会像县长春生一样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但是他还活着,坚强的活着!直至亲手埋葬了六个至亲至爱的人。或许有人会问他为什么活着?又是为什么而奔波?我想,答案有很多。至少,福贵的回答会有很多!我从福贵的经历中看到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气,因为只要活着就要敢于担当责任,履行义务。为了爱我的人,还有我爱的人而活着!

活着是一种体验。无论承受痛苦,还是享受幸福。福贵从富足无忧到倾家荡产;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公子哥”,转眼间变为彻头彻尾的“无产者”。他为母亲请医时却不幸被拉去当壮丁,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回到家,母亲却早已不在人世……这样的命运足以轻易的击垮任何一个人活下去的勇气,但福贵还是和以前一样,坚韧地活着!其实,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灾难,汶川大地震,刹那间就摧毁了无数的生命,想想那些同胞,无数的希望瞬间幻灭,着实让人感慨万千,感觉生命是那么的脆弱。经历了那么多生与死的较量之后,我们对活着的内涵感悟也应该更加深刻。把一切都看淡一点,从容面对每一天,珍惜每一天的生活,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一句话,活着就是一种体验。

活着,就要自强不息。当福贵遭遇了一连串的打击后,他决定重新做人。他拿起农具,穿上了粗布衣服,一改往日贪钱嗜赌的恶习,带领全家一起面对社会的动荡、生活的挫折。福贵之所以能好好的活着,肯定是具有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古人说“天不救人人自救”。漫漫人生,青春即逝,明天的日子依然要过,除了努力还是努力,活着就要自强不息。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先生一语道破了活着本身的含义及《活着》一书的精髓,值得思索,值得参考。既然活着,既然能活着,那就用心过好每一天。

读完此书,思绪万千。活着就是责任,活着就要坚韧,活着就要自强不息!如此,生命便会演奏出人生最壮丽的歌。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五

读完活着,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或者因为福贵悲惨的命运,或者是因为他穷其一生,终究却只剩他一个人。

福贵是书中的男主角,但故事是以他的诉说展开的。余华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展开了以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再到大炼钢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一个小小的平凡人发生的事情而福贵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不幸。

这篇故事以“我”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为头,在初夏的时候“我”遇到了福贵,而与福贵开始交流,正是因为福贵在吆喝让牛时干活时喊的那几个名字。我想故事的开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福贵是旧时代的“富二代”,他的父亲是地主。但是却有个奇怪的癖好,喜欢去村口粪缸上拉屎。或者就是福贵这富二代的身份,她爱上了嫖,也爱上了赌。他怀着六个月身孕的妻子家珍曾去赌场劝过他,但福贵没听,后来被二龙和沈先生两个人骗去了所有的家产。他和父亲,母亲,女儿和怀孕的妻子一同搬回了乡下。父亲因为这件事去世了。而他因为去帮母亲找郎中而被国民党抓了被迫离开了家乡,他不敢逃,也逃不了,命运似乎对他特别无情。他离开后,母亲也离世了。等他回到家后,已经过去三年了,他的女儿凤霞因病聋了又哑了,儿子有庆长大了,却不认识他。在之后凤霞嫁给二喜之前,有庆因为给省夫人献血过多而死亡,之后凤霞也因为生孩子难产死亡,妻子因为软骨病死亡,女婿二喜因为凤霞死了之后心神不宁在做工时被石板砸死。而他唯一的外孙苦根,因为吃东西吃太撑撑死了。命运似乎对福贵特别不公,他的命运多舛,上天似乎总喜欢跟他开玩笑,他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他。书的名字叫《活着》。但我觉得福贵之所以活着,是因为他忍受了命运的不公折磨。忍受生活残酷,忍受人生的无奈,每个亲人的离世都是那么的毫无预兆,措手不及。

他无法对命运抱不公,他只能忍受,然后活着。这个或许就是余华想要告诉我们的。面对命运的不公平折磨,生活的残酷,努力而坚强的活着。

a >文章的结尾是这么写得:“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内容召唤她们的女儿,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这句话似乎平淡如水,却又意味深长,却又出乎情理其外,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尾让人无法不佩服余华。让人深思,让人回味。福贵的活着,注定是一种苦难,一种悲哀,但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的伴随下活着。这便是这本书的真谛。只是阖上书本之时,似乎还是不能平静。或是为福贵的悲惨生活罢,或者因为他穷其一生,最后只剩他自己。也许他是不孤独吧,他有那头牛,有那些悲伤却美好的回忆。这些会陪伴着他,直至死亡。

福贵,《活着》都以苦难为船,悲伤做桨,时间如水,独自划过历史的长河,不留一丝涟漪。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六

在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现代写实”作品中,余华的文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余华惯用冰冷的笔调,深沉的剖析他所经历过的那个动荡的年代。所以余华可谓是一个用心写作的优秀作家,正如他在其新版《活着》的中文自序中所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我想或许也就是基于此,余华的作品在几十年间,不但能经得住时代的推敲,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而他仅有的几部写实作品中,要数《活着》一书写的最为出色,可以说是余华写实作品中的上乘之作,这个有关“活着”的故事,也曾经一度感动了好几代人。

《活着》这部小说记录了主人公福贵的悲苦一生。他早年因为嗜赌成性,而把家业败得一贫如洗,更间接的把父亲活生生的气死了。后来他靠皮影手艺,在外漂泊了多年。再一次回到家的时候,福贵意外的得知母亲已经病逝。妻子家珍为他生了一儿一女,不幸的是女儿是位聋哑人。更不幸的是数年以后,儿子有庆被昔日的朋友开车误撞而死,女儿也因难产而离开了人世。接踵而来的死亡,足以让福贵一生都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与绝望,仿佛一切都是事先预设好的死亡诅咒,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只剩下福贵与一只也叫做“福贵”的老黄牛。

余华用了仅仅十二万字,精炼的写完了福贵不幸的一生,更引申的道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与“欲哭无泪的压抑”,足以警戒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要严于律己,免得如福贵一般乐极生悲,福贵用一生坎坷的命运证明了一个道理,“一步错,则步步错。步步错,则人生祸”。

我个人认为全书最醒目的“活着”一词,在余华的作品中,可以理解为命运在浴火中磐涅。这个词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中是充满力量的,这种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挣扎或反抗,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命运对我们无情的安排,去忍受现实留给我们的幸福与苦难、笑颜与苦泪。

全书最另读者难忘的画面,应该是年老的富贵与那只与他同名的老黄牛在安祥的望着夕阳,体会着生命里的片刻宁静。

曾有人这样问,《活着》一书告诉我们读者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七

一大早,我的美梦就被妈妈催醒了。我一边抱怨,一边极不情愿地起了床。“要是我能到未来去看看就好了!未来肯定会大有变化,既可以‘观光’,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以写一篇《金钊漫游未来》!”我想到。“那么就带你去看看吧!”一个魔术师般的老人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只听一阵咒语后,我真的和他来到了未来的世界!

可惜我高兴得太早了,不一会儿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全是废墟,到处都是断壁残垣。路旁的商店、银行早已被洗劫一空,街道一片死寂,没有任何人的踪影。“这里发生过战争了吗?”我惊讶地问道。可是老人并没有说话,只是指指自己的脑袋,示意我想。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打算去森林看看。本以为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可好象并非如此。原本树木茂盛,鸟语花香的森林变得面目全非——没有繁茂的树木,没有小鸟悦耳的歌声,没有小溪欢快的流水声……再加上遍布灰尘的天空,简直跟地狱一般!

我惊奇地问老人:“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才不是呢!我绝对不会念错咒语,送错地方的。”“那这世界怎会如此呢?”“告诉你一切的真相吧,我就是自然界的使者,森林老人。城市和森林之所以变成‘地狱’,都是因为未来世界的人们无休止地砍伐森林,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残忍地捕杀动物,以及无数大规模的战争所造成的。”

“为什么?为什么人类要这么做?我们不希望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啊!”我朝着天空大喊。

“金钊,醒醒!”我又被妈妈催醒了。我抬起头环顾四周,根本没有什么森林。原来那还是一场梦啊!我边穿衣服边想,那不只是一个梦,而是个启示,它告诉了我们:为了能让我们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让地球万岁,让地球永生!

以未来为题作文初三作文600字

活着读后感初一篇八

世上的技术很多种,但都不是生来就会的,要经过“尝试”和“学”才能掌握。

8岁那年的冬天,我们去金佛山旅游。金佛山上正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漫山遍野都银装素裹。我第一次看到雪,很是兴奋,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心里更想快点去滑雪。

我们终于来到了滑雪场。爸爸给我租了雪杖、滑雪鞋、滑雪板。我立刻穿上了滑雪鞋,哇,怎么这么重,这下寸步难行了。这时,教练把滑雪板安在了滑雪鞋上。我试着由雪杖撑了一撑,结果脚下一滑,我住后一仰,摔了个“四脚朝天”。这时,老爸开口了:“身子往前倾,才不容易摔跤。”我试着往前倾,再用雪杖撑一下,不料倾斜过度,“咚“的一下摔了个“猪拱雪。”老爸过来扶住我,我再尝试了几次,总算掌握了方法。我立刻滑到一个雪坡上,“呼”的一声从上面滑下来,正巧另一个人滑了过来,我立刻急刹车,总算没撞上。我正准备转移,雪坡上有一个人向我滑来,这下我可没准备,我决定滑开,可我的滑雪板在关键时刻竞然“感冒”了。我费尽力气都没滑动。“滑雪祸”发生了,我们俩都被撞倒在地。我站起来查看滑雪板,没有问题啊!看来是技术不佳的问题。我这个初学者看来还需训练啊!

这次尝试滑雪我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