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望洞庭写景三年级 洞庭色谱写景散文(模板8篇)

小编:BW笔侠

典礼在社会交往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是人们相互联系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典礼的音乐和演讲等节目要素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以增添气氛和引起参与者的共鸣。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动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多的成功和荣誉。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一

春天的岳阳,鸟语花香。登上岳阳楼,遥望八百里洞庭,只见湖中有湖、鱼帆点点,鸥鹭翻飞、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湖心的君山,宛若白玉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隐隐约约、似见非见。

岸堤上,婀娜多姿的杨柳,携着三月桃花的妩媚,漫舞在水平如镜的湖面。

绿草地上,牛羊如云游动。那一排杨柳树的青,一枝红桃花的艳;那一片油菜花的黄,一湖猫眼绿的'亮;汇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游走在拍客锲而不舍的双眼。

黄昏时,金色的夕阳,辉映着晚归的渔船,划向鱼米飘香的村落……敞开的小窗里,传出的一串串欢笑声,拨动了多少人想家的心弦?!

远处的灯光,近出的渔火;清澈的湖水,皎洁的明月;遥遥相望,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邹是好看。

绮丽的风景,在镜子里变换,我喜不自禁!怀揣着这一面天然的宝镜,走下了岳阳楼,楼下灯火阑珊。

未了的情愫,割舍不下,像一颗红豆结在眉心。

借着银色的月光,守船的渔翁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老人舀来一壶洞庭水,在月光下煮开,沏了一杯热茶给我。

我双手捧着这香浓四溢的茶,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二

夕西下,一片绚丽的晚霞染红了天际。街道上许多学生、下班的人,翘首盼望车子快来,。公车姗姗来迟,大伙蜂拥而上,都顾不得我是“淑女”,你是“绅士”,反正拼了命也要抢到立足之地。

下班的人潮,川流不息的路人,车水马龙的街道,及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谱成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惊愕交响曲”。

黄昏,带给人们的是紧张,也是团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三

月光,月光,清脆悦耳的月光!

风过处,铺洒万点银光。浪拍沙岸,似箫笛声脆,马啼声碎!

驾一弯月牙小舟,悠荡在浩淼无垠的湖面,舟随风行,心儿和着风舞的节拍展袂飘飞。

仰望夜空寥落的星辰,那星辰似冬日无人采摘的果实,写满一天的无奈,满空的孤寂,又恰如一群失去爱抚的孩子,仰头期冀月亮阿姨温柔的哄慰,酽酽的青睐。

今晚的孤独终于不属于我!这月光,这星辰,这泱泱湖水,这随一心一所一欲的小舟,都是我的最爱!

透过茫茫的夜色*,我看得见你明亮的眸子再也没有闪烁的泪光。你静立于灯火阑珊的幽径尽头,深情注视着我的方向,欣赏着我的悠然怡情,恬静安然。

凭借月光的电波,我感触到你柔一嫩的心房已经愈合了昔日的伤痕。你的快乐和兴奋写满嘴角,你欲言欲止亦倾亦立的姿影,如临风的玫瑰一支,飘逸曼舞,淡芳轻溢。

于是,我的`小舟找到了行进的方向,朝着那幽径的一隅,沿着你心的航道,一路踏浪飘然如飞。

你舒展的双臂,是要把八百里洞庭一揽于柔一弱的怀抱?

舟过芦苇处,惊起夜栖的野鹤,野鹤扑腾着翅膀,发出几声恐怖的哀鸣,消失于茫茫夜色*之中。

而芦苇如蔓如藤如蛇如蝎缠咬着小舟。我挣扎,我撕扯,我狂喊,我哀号,我试图拼尽全力去摆脱这死亡般的吞噬,却一切都是徒劳。

我分明看见,你在昏浑的灯光下踮起脚尖,翘首苦望!

我分明听见,你心灵发出震颤凄婉的呐喊,唤我归来!

我何尝不想急急而归!

我何尝不想揽你入怀!

你的怀抱里有我整个的世界!

你温润的胸怀是我一生的温床!

然而。

云散月辉,风止浪落。

月华如水吗?而我此时正困于幽幽深水之中!

星光皎洁吗?为何点亮不了我心空那盏孤寂的灯?

八百里洞庭哦,你将是我最后的归宿么?

不!不!我依然在深情地翘盼,在梦醒时分,在熹微薄露的晨光处,再见你花姿般飘逸的身影。当我们目光交接的那一瞬,当你重新伸出莲藕般娇一嫩双臂的一刹那,我会再度感染到你爱的无穷的力量!

永远永远,我都不会放下我手中的橹,努力划向你心中的那一片芳草地!

那里,才是我快乐的宿地,生命的港湾!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四

古时候,诗人刘禹锡被朝廷派往和州去做官。一路上匆匆忙忙,看到不远处便是洞庭湖。诗人想:白天的洞庭湖烟波浩渺,十分优美。不知晚上的景色如何,不妨去看一看,于是便来到了洞庭湖边。

这天晚上,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一轮明月透着清辉,把皎洁的月色洒向平静的湖面,湖上的光和月光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令人分不清哪个是湖水,哪个是月光。湖面上没有一丝微风,好似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水面罩着一层雾气,模模糊糊,若隐若现,显得十分神秘。远远望去,在月光的辉映下,洞庭湖的青山显得越发翠绿挺拔,碧绿无暇。这么的山和纯朴的洞庭湖合在一起,真有一般说不出的风味。碧水显示着清澈宁静。碧水、青山、明月,让诗人感觉好像走进了美妙的画卷,看着这画中的山水十分的心旷神怡。此时洞庭湖中的君山青翠欲滴,恰好像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而湖就像一个晶莹的白银盘。

刘禹锡见到洞庭湖如此幽静的景色便吟到: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五

大黄谷黄

极富质感的色彩,是黄;极富动感的色彩,是黄;极富情感的色彩,是黄;极富美感的色彩,还是黄。

邂逅黄黄的色彩,忆起祖祖辈辈赤足走过的土地与汗水浸泡的稻穗;忆起祖祖辈辈渴望已久的酒幌与始终向往的梦乡黄,最终源于谷黄之黄。

谷黄之黄,自远古的村庄、远古的史册、远古的神话渗透过来。江南的稻谷熟了,洞庭的稻谷熟了。

岳阳的版图熟了。

巴陵儿女的心,熟了。

谷黄,大黄。

大黄,谷黄。

驻守湘北的米业集团与收割机们,收获一片片大黄,又播种一片片大黄。

棉白遍野

白云一簇簇从湛蓝的`天空走过;白羊一群群从深绿的草原走过;瑞雪,从北国漫长的冬季走过;柳絮,从江南温暖的春天走过;耀眼无比的银棉,从茫茫无际的洞庭原野走过走过原始的遮羞的岁月,走过不远的畏寒的年代,走过多少朴素无华的春秋,走向了故乡一株挺拔的开满银色花朵的树。

走近棉田。

走人云梦异常温暖的怀抱。

一片椒红

有一种颜色自生命的深处透射出来;

有一种颜色自燃烧的红烛透射出来;

有一种颜色,熟透了夏天,熟透了秋日,熟透了洞庭汉子洞庭女子幽闭已久的,食欲与幻想

一片椒红。

这是故乡夺目的经典之色。猛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这片色泽与橘红橙黄同样躲躲闪闪,带给乡亲太多太多的惊慌与茫然。

现代物流渐渐发育的日子里,洞庭湖畔这片红红火火的色彩争先恐后抵达遥远的城市,纷纷亮相长方形、正方形、圆得无法再圆的餐桌。

“潘家大辣椒”红透了三湘四水,红透了大江南北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简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七

洞庭湖位于长沙。那儿风景优美,群山环绕。它的周围都有山,可谓有“白银盘里一青螺”之称。山有高有矮,高的如同雄狮般,矮的如同雄狮的宝座。当然,山的样子形态各异,不只像雄狮,还有更多,有鸟儿、山羊……连绵不断。

现在就是“青螺”了。那水被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微微涟漪出现了。远看水面上有一层层薄雾,如同仙境一般,让人赞许。中午,雾渐渐消失了,太阳把水面照得如此之美,闪闪发亮。那时,可以坐小船去跟洞庭湖来一个亲密的接触了。

假如你坐上小船,来到洞庭中央,就能感受被群山环绕,被太阳照射的感觉。如果有机会你还能拿着钓竿,坐一上午,等着鲜美的鱼儿上钩呢!洞庭湖有着十分多的鱼,假如你一脚伸进去,说不定就是免费的一次鱼料呢。

洞庭湖不愧是当年刘禹锡所赞叹的“白银盘里一青螺”啊!下次我还会去长沙游玩的。

望洞庭写景三年级篇八

长江之南,潇湘之北,巴丘山下,八百里洞庭湖泊,烟波浩渺,横无际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闻名天下的岳阳楼就高高耸立在这岳阳市西门城头,八百里洞庭湖畔。与江西的腾王阁,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从外面看,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光四射。登楼远眺,可一览洞庭湖的风光美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名扬四海,洞庭湖享誉九洲。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纷纷前来登楼观景,壮怀抒情。凡是来的人都会发出:“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这样的赞叹。

千百年来,岳阳楼游人不断。或观景,或览胜,或抒怀,或寄情。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的诗词文章。来这里的人,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文人骚客,他们都要登上岳阳楼,一边把酒临风畅想人生,一边倚栏遥看洞庭的山水风光。总想在短暂的人生里,找到一种能使心灵得以安栖的温暖家园。在这里,他们的梦做成了,他们的情留下了,他们的愿实现了。于是,他们的喜怒忧乐,爱恨悲欢化成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一首首感人的诗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随着洞庭湖飘散的云烟传向西面八方。

遥想东吴鲁肃当年,筑台巴丘山上,挥舞着战旗,操练着洞庭湖上的水军。他遥望着波涛凶涌的洞庭湖和秀美壮丽的山河,心怀着家国天下,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气势如巴蜀山脉,巍峨壮观,激情似洞庭波涛,凶涌澎湃。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见证了那个时代,一代英雄豪杰们的勃勃雄心壮志。在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画面里,真不知蕴含着多少动人的'传说啊!浩浩长风英气在,滚滚湖水憾岳城。凭栏把酒邀谁饮?碧水倒影一空楼。美文也罢,美诗也好。读罢只能给人的心中凭添些愁绪,令人思之;令人叹之;令人念之;令人恋之。人生就像这洞庭湖景,有时美的清澈透明,一碧万里,水天一色,令人惬意舒畅;有时如朝晖染云红,浓的鲜艳,重彩缤纷,令人赞叹不已。有时似阴雨绵绵,凄风苦雨打心头,令人愁肠白结,悲痛不已;有时如湖上云雾,迷迷蒙蒙,空灵浩荡,不知身在何方,心欲何往?令人身感欲退不能,欲进无路。

鲁肃来了,看后可能会想说:八百里洞庭真寬广,波涛滚滚,巨浪滔天,这里真是个训练水兵的好地方,在这里训练出的水兵一定能战无不胜,不仅能据敌保国,还能拓疆扩土,与天下争锋。一个成熟军人的眼中的美,能据有江河之险,而护国安民。心中装的是冲杀之气。无心顾及这洞庭湖上的风华雪月;也无意留恋着洞庭湖的奇特景观。在他眼中什么湖光山色,什么鲜花小草,都不值一看。

杜甫带着满心忧伤与委屈来了,一生报效家国的心愿未了,到了晚年才有幸能登上这岳阳楼,来观看着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惜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丝丝感念中透露着诗人对坎坷多难人生真实描写,好在今生还能了却人生一桩心事。心中的喜悦之情随着登楼远眺,而激情奔放。“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洞庭湖吞天纳地的气势,与诗人心系国家,挂念百姓疾苦的胸怀融为一体,在悲凉凄苦中。说出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一生飘泊无定的辛酸情境。“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李白也来了,雄伟的岳阳楼,寬阔的洞庭湖,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中,是那么的气势磅礴:“楼观岳阳尽,川廻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这是何等的惬意与豪迈啊!来的人走了,走了的人又来了。人来人往中。不断的是洞庭湖的人气,不息的是岳阳楼的神气啊!

千百年来,波涛凶涌的洞庭湖水,见证了岳阳楼的盛衰兴亡。有形的是雄伟壮观的乐阳楼和寬广的洞庭湖,还有那些令人惊叹不已的诗词文章与绘画雕刻作品。而无形的是那些一代又一代的贤圣、志士、仁人们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高贵品质,以及在这里为这个民族所塑造的奋斗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也忧,退也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今天,我又登上这雄伟壮观的岳阳楼,思千古,观洞庭。把酒临风中我慷慨高歌,醉意朦胧中凭栏欲飞。真想能生出一对双翅,飞离这岳阳楼,乘长风,跨迷雾,览君山,观湖色,怡心情,壮豪志。将此生、此情、此志。融在这青山碧水之间。永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