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汇总8篇)

小编:HT书生

励志故事可以让我们看到希望,激发出我们的潜能。突出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成就。以下是一些鼓舞人心的励志语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也逐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品质,将爱心教育纳入了课程中。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近几年对学校爱心教育的实践总结,我深切体会到了爱心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此进行的五段心得体会。

首先,学校爱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们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爱心教育可以使学生们主动关心他人的需要,并体验和理解别人的困难。在同学遇到困难时,学生们会去主动倾听、帮助和关心;在生活中,他们会懂得节约用水用电,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通过这样的行动,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培养起同情他人的能力,学会为别人着想,从而形成较强的同理心。

其次,学校爱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精神。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往往会与不同的同学和老师进行交往和互动。通过学校爱心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能够学会帮助别人,乐于与他人分享知识和资源。他们会主动承担起课堂协作学习中的一部分工作,愿意提供帮助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的乐于助人精神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进一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发展。

第三,学校爱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友善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们需要和各种不同背景的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爱心教育的培养,学生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正确表达和解决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他们会主动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友善交往和沟通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也能够备受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第四,学校爱心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益志愿服务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爱心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们亲身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体验自己为他人付出的喜悦。学生们通过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从而培养起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热爱,形成促进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学校爱心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职业道德素养。在学校爱心教育的引导下,学生们会学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他们会懂得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理解和遵守职业道德,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素养将会伴随学生们一生,并在他们成为未来社会中的一份子时更好地展现出来。

总之,通过学校爱心教育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乐于助人精神、友善交往和沟通能力、公益志愿服务意识以及自我约束和职业道德素养。这些品质和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展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因此,学校爱心教育应当持续推进并加强,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发展机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二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通过阅读该书,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教育之路还很漫长,能有这样的材料给予帮助,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之中将会完善我的的工作,现就对这本书的感受总结如下:

教师只有在爱学生的情感推动下,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创新自己的教育思路,才能赢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收获自己教育事业的成就。

师生之爱,有别于亲情之爱,有别于友情之爱。这种爱的潜能在于她得到不断的拓展和升华之后,是我们对祖国的爱。是爱的教育追求的境界。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中,仅教育“后进学生”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就有十种之多。这些还是他提练归纳出来的。还有更多具体事例中,达不到归纳写出程度的灵机之动就更多了。他不比别的教师多长个脑子,但他的这一个头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付出的爱心促进和提升了他个人的智力智慧。

我们每个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教师如果也能付出这样的爱心,必然也会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教育能力的发展。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师,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促使我追求教育的幸福。使我认识到学生是教师的幸福之源。学生在教师节来临时送我的一张贺卡、一封短信都让我幸福无比。平时的课堂互动,课下交流使我的生活变得开心,生命因此而变得精彩!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认识到课堂是体现教师生命价值的地方,教师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上课不能享受到快乐,那么教师的一生就不会快乐。我努力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探讨中,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有时候,教育是一种含蓄而明朗的暗示以及暗示之后充满信心的期待。

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是在演戏,那么,教师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了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

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

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最后我要以一句话来勉励自己——让生命,变得充实而宁静; 让教育,变得自然而然!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三

校园爱心教育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校园爱心教育,我们的孩子不仅能够关爱他人,还能够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更优秀的人才。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我有幸参与了校园爱心教育的实践,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感悟。

第二段: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培养爱心

校园爱心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爱心活动、组织志愿者队伍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到关心他人的快乐。同时,家庭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正面施教,教育他们珍惜他人的付出,并身体力行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学校与家庭的联动,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可以共同培养学生爱心的环境。

第三段:提供具体的机会,引导学生锻炼爱心

在校园爱心教育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机会,来锻炼他们的爱心。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利院、动物收容所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的困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关心之情。此外,还可以组织义卖活动、资助贫困生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感受到乐善好施的快乐。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校园爱心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爱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当学生因为自己的行动给他人带来帮助和快乐时,他们会感到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提升自信心。同时,通过参与爱心活动,学生也能够培养起责任感,明白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关心他人的需求。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

校园爱心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关爱他人,更能自我提升。学校和家庭要共同配合,提供具体的机会,引导学生锻炼爱心,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参与校园爱心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爱心教育。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会培养出更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四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关注他人、关心社会的爱心教育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作为一位学生,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校园爱心教育的意义和影响力。下面将从参与公益活动、关爱他人和培养爱心意识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在校园爱心教育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爱心的重要途径。作为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例如义务植树、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意识到自己尽力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的重要性。在义务植树活动中,我们不仅为环境增添了一抹生机,还培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而这种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帮助他人的快乐所带来的满足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进一步理解了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了爱与奉献的意识。

其次,关爱他人是校园爱心教育的核心。在校园中,我们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烦恼。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给予关怀。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我和其他同学积极筹集善款,帮助他购买了所需物品,并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支持。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校园爱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在爱心教育中,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在每个星期一的主题班会上,我们学习了关于爱心的故事和模范人物的事迹。通过这些故事和事迹的传播,我感受到了大爱精神的力量,并受到了鼓舞。同时,学校也开设了志愿服务的课程,让我们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人。这样的教育让我们明白,爱心不仅仅是一种内心感受,更是一种需要付诸行动的实践。

在校园爱心教育中,我认识到关心他人和助人为乐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我不仅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关爱他人不仅仅是对他人的责任和关怀,更是能够让自己成长和变得更加完善。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保持关心他人的心态,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为社会献出自己微薄的爱心。

总之,校园爱心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关爱他人和培养爱心意识等方面,我深切感受到了校园爱心教育带给我的积极影响。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爱心教育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也体会到爱心的力量,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五

在这个假期中,我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深深被李镇西老师深邃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的教育观点、广博厚重的文化功底所打动,我的教育理论及人格魅力再次得到升华。

《爱心与教育》是李老师的教育手记,分为“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优秀生的培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和“沉重的思考”几个部分。在这本书中,李老师的字字句句都高扬民主、科学、个性教育的旗帜,处处诠释着一个大大的“爱”字。爱是当好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的情感。

李老师从教17载,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贯穿到教育教学的细枝末节。这种爱细致入微,滴水不漏,这从李老师不管接手哪个班,都精心给每个学生过生日,在生日这天送他们一本励志的书,一本笔记本、自创一首诗、或开个生日宴会等体现出来;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亲和、实实在在、不掺一点杂质,这表现在李老师经常把想家的同学或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请到家大吃一顿,学生在这里无拘无束,有种回家的感觉,假期师生一起出去郊游、在草坪上和学生摔跤,斗鸡,打扑克等等,学生推心置腹地称李老师为兄长。

李老师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突出表现在对差生的转化上,更展示出了李老师过人的教育智慧,既有心贴心的情感交流又不失严父的温情,对不同的问题学生投其所好,如对上课好思想溜号,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李老师帮他出主意,就是对自己“每天十问”,如一问今天学习任务完成了吗?二问明天的新课预习了吗等。连问十个问题,并且要坚持这样做;如对基础很差,上课听不懂又捣乱的学生,李老师便送给他一本《烈火金刚》,老师讲课他也有事做这样就不打扰别人听课了。他以自己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与这些学生同喜同悲,吃喝玩乐,打成火热一片,再玩世不恭的顽童也会被李老师伟大的爱心所俘虏,孩子们于是敞开心扉,心甘情愿接受李老师的谆谆教导,李老师用自己博大厚重的爱融化了一块块坚冰,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想想我们在工作中又是如何对待差生的,虽不是暴力加棍棒,那对优生和差生的态度也是亲娘和后娘!结果呢?不但没把差生从“泥沼”中拉回来,而且心离我们越来越远。

《爱心与教育》给了我内心以极大的震动,是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不能把错误、罪责一股脑地都扣到学生的头上,我们要常常自我反思,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守好脚下这块净土,让学生在这里自由茁壮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参加托班爱心教育讲课,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在这次讲课中,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发现自己的许多教育观念和方法需要改进。本文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二段:爱心教育的理念(200字)

爱心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爱为中心,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根据孩子的情感需求和认知水平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孩子在尊重他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托班爱心教育在每个环节都贯穿了这一理念,例如,教师引导孩子感知自身的情感需求、教师提供认同和支持等等。这些细节中透露出的爱心,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完整发展。

第三段:爱心教育的实践(300字)

在这次讲课中,我看到了很多爱心教育的实践案例,最喜欢的是教师在角色扮演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教授孩子们不同的情感认知技能。孩子们通过模仿角色的举动和对话来感知自己需要做出什么反应,和如何回应异性、如何处理情绪等基本的情感认知技能。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让孩子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情绪管理等技能,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

第四段:掌握爱心教育的方法(300字)

掌握爱心教育的方法是关键,教师有必要学会一些实践课程中常用的爱心教育方法。例如,由单词“love”代表着不同的表情,让孩子们感觉到不同的表情和自己的感觉之间的联系;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孩子们可以灵活运用,增加自我表达的信心。极佳的教学技巧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让教育变得更有意义。

第五段:结语(250字)

结语中,我想强调的是爱心教育讲课的价值和作用。这次参加爱心教育讲课,让我领悟到,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在工作中有激情,更要有关爱和责任之心,帮助孩子们成为一个充满健康情感和认知的人。爱心教育的方法和理念需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每个小的细节都有作用。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是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需要体现出人性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将孩子们从内心养成关爱和支持的认知,来驱动他们在教育中的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七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武汉大学生卖淫案,艺校学生夜总会实习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伪善的教育,如何导致道德的大规模塌方!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篇八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后进生。李老师说: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这是他十几年从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对于爱与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结晶,翻阅厚厚一本《爱心与教育》,每一章、每一页、每一句无不是对这话的生动阐释。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大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