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优秀14篇)

小编:MJ笔神

环保问题关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强化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力度。这些环保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未来的环保行动具有参考价值。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一

打开常生龙编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就被书中介绍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这一辑一共介绍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们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创造。教学工作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我读完这一辑后最深的感悟。

在教学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本上,不会有错,但如何把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却需要老师的创造性。

学生为何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因多才多艺的老师的堂是丰富的,是灵动的,老师自身的知识的博大和自身素养会影响到孩子。孩子欣赏博学多才的老师,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记得读师范时,"选与写作"是比较枯燥的,而那位老师,每节都是很快讲完本上的知识,就会给我们讲他心中的《红楼梦》,讲细节,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就是因老师的讲解,才让我用心去读这部经典巨作,注重书中的细节部分,甚至跑到图书室寻找关于解读《红楼梦》的一些刊物和。看评论,会让我读得更深一些。写作成了我的最爱,我喜欢老师的博学,期待他能给我们介绍更多的名著经典。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那些没有多少吸引力。这位老师把选上得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去读经典名著的热情。也是从那时起,我才深深地爱上阅读与写作。

第一辑中写到夏昆老师,他不甘于每天对字词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态化的教学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于学生人素养提升的程内容。于是他开始了语、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等四门程的教学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学科学习任务之中,给学生们送上了一份份心灵鸡汤。看似夏老师在不务正业,其实如果学生学会了鉴赏,从电影中,从歌曲中,从诗歌中体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素养,学生们的语素养自然提升,我相信语成绩也会自然提高的。

特别是语教学工作,如果仅仅抱着本在教,那孩子们不会走得高远,也不过是做题的机器而已。如果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读写习惯,看似老师在做与教学无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阶段,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无用"变得那么"有用",甚至让孩子的语素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至关重要,它会让孩子们看到不一样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堂上,老师的引领和发散思维,会让孩子们看到更广袤的世界。我喜欢多彩的堂,喜欢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老师把手中的线收放自如,让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上翱翔的堂。堂虽小,但我们的思维不能狭隘。老师在堂上的创造性就尤为重要了。

在刚刚接触孤独症谱系的孩子后,我有一段时间很是迷茫,后因阅读了一些理论专著,我突然领悟到,他们更需要灵动的堂。虽然是个训,他们也需要丰富一些的语言训练。本身孩子们就有刻板行为,如果仅仅运用aba训练方式,孩子们更是呆板。但运用vb进行语言训练,就灵动了许多。每一节的个训,我都设置了多方面的训练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这一个环节,我也要设置多方面的训练内容,既有身体部位识别,也有绘画和粗大动作训练。特别是手指谣,边做动作边填词,孩子们很是喜欢。有时会根据孩子的情绪,调整程,只有让孩子喜欢上我的个训,我才能给予最佳的康复。

我们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史沃普这位童书作家,仅仅是辅导孩子十天的写作后,就爱上了孩子们,坚持为孩子辅导写作,陪伴小学毕业。他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成就。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创造性。麦考特、雷夫、钟杰就是这样的老师。麦考特能让最调皮捣蛋的孩子认可是最好的老师,雷夫能让6号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爱上阅读,并在教室里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让每个孩子学会远足前做好准备。雷夫的6号教室充满了魔力,我很早就买过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启发,佩服雷夫的创造性教学模式。(fsir)钟杰在转化问题生上有自己独创的方法,仅仅靠爱是不够的,关键是老师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才会让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吉诺特所说的这句话,对老师而言是一定要牢记心中的:"语言既能使人明,也能诗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常言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为老师,说话的方式尤为重要,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常见的表现方式,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但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原我们教聋孩子,因手语的限制,可能老师的话语不能完全传递给学生,即便是有语言暴力,学生仅从表情和动作上也感受不那么真切。而如今我们学校已经转型,面对新的群体,我们真的要在说话艺术上下点功夫,如何把话说好,让孩子们接纳,让家长们接受,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们需要我们鼓励,家长们需要我们去倾听。鼓励,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倾听,让我们理解家长们的内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纳,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老师的认可,是一缕阳光,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会催孩子们上进。我们都从孩童走过,回想过去的时光,能让我们深记心中的老师,往往是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的老师。特别是那真诚的善意的话语,让人牢记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是更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一堂,不再是单一的程,需要多方面训练融合在一起,语中融合着动作康复,体育中也渗透着语言康复。孩子们千差万别,对孩子的要求也变得有梯度,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设计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最适合的康复教育。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二

王妍妍

有一本书,你读了后,会有读过50本书的收获,那就是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一个人,你了解后,会不由自主地从他身上汲取力量,让你找到前进的方向,那就是此书的作者常生龙。很多年前,偶然的机会,在新浪博客读到了他的文章,知道了他是一位日理万机的教育局局长,却每天更新博客,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做个总结,每年做个回顾。博友们都尊称他为船长,觉得是他在引领着大家航行。船长在此书的后记中写道:“我将书放在自己的手提包里,将旅途、会议间隙、饭前饭后、睡觉之前等各种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就读上几页。……有一次到韩国出访,一整天的任务都安排得满满的,等回到房间放下行李时已经是夜里11点了,可一本书的读后感还没有完成,怎么办?简单地洗漱后,坐在地板上,将电脑放在腿上,熬夜赶写文章。我心里明白,只要对自己放松一下要求,所有的坚持都会泡汤。就这样,十年下来,我阅读了500多本书,为每一本书都写了读后感,这些读书随想累积起来已超过200万字。”相信读到这段文字的每一个人都会对船长的这份坚持和毅力而肃然起敬!那么,这本书,就是从500多篇读后感、200多万字中挑选出来的50篇读后感、20万字!这是怎样的精选,怎样的精华?做为读者,能读到这本书,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幸福!尤其是教师,因为船长就是以一名老师的身份去读书,去思考,去撰写。

他把这本书分为五个专辑: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还没真正走进书本,我就被这五个观点吸引:正如船长所说,“教师是改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教学,靠我们老师去研究,去探讨,去探索,必定是创造;教育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是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家校关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等”,让人们“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即生活;一所学校就是孩子的社会,“让学生爱上学校,在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学校即社会;做为教育的实践者,我们需要掌握教育原则,需要归纳教育策略,我们需要理论做支撑,所以,理论是我们的支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育的变革,一股脑儿地冲刷着我们的思想,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去接受。

这本书中呈现的太多方面我都非常喜欢和认同,比如:第2至5页于永正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中的诀窍一“自己先变成孩子”;第27至30页道格·莱莫夫著的《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中的“设定高的学习期望”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第31至34页海姆·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的“防止暴力”、“善用鼓励”、“学会倾听”、“拒绝伪善”;第67至70页张贵勇著的《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中的“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阅读有方法,成效见课堂”、第79至82页蔡兴蓉著的《下辈子还教书》中的“语文教师的使命”;第105至108页罗恩·克拉克著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中的“给予高期待,收获大进步”、“信任添力量,细节显功夫”;第138至141页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把了解学生的工作落在实处”、“像医生了解病人那样去了解学生”;第142至145页金林祥等著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中的“新教育”、“新学校”、“新学生”、“新教师”等等。

另外,我还想特别说明的是120至123页高万祥著的《学校里没有讲的教育》中,船长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要关注的三个方面”:一是阅读习惯;二是满腔热忱;三是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要求老师自身拥有阅读的习惯。一是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二是通过阅读,能“让老师拥有思想”,“获得更多的爱心、良心和责任心”,“收获诗意和创造情怀”。作者还告诉我们,老师要“像写情书那样写日记、随笔”。热忱,也是我一贯推崇的思想。我认为,一个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将自己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教育当中来,才会不知疲倦、不计较得失、全心全意、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爱教学。船长在此文中,也强烈地表达他的观点:“热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热忱是行动的动力”,“一个充满热忱的人,不管他从事什么工作,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并有着浓厚的工作兴趣;不论工作有多么艰辛,历经多少磨难,或者需要多少训练,都会用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认真执行”。

“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船长在自序中向大家呼吁。感谢船长付出的辛勤劳动,让老师们拥有了一本智慧书——教学中发现了问题可以随时到书中找到答案;让老师们拥有了一本动力书——每天可以翻翻,洗涤自己心中的尘埃。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三

1930年11月,胡适先生在上海青年会发表了题为《为什么读书》的演讲,回答“为什么要读书”,他总结了三点:

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暑假在家阅读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此书是常老师多年海量阅读的基础上用心挑选出的50部作品的精华。全书分五个专辑: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每一个专辑给大家呈现了风景迥异,但又自成体系的一副副优美图画。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仿佛一块美丽的玉石,使人不禁却步,拂身拾起,抬头之时,眼前出现一座更为丰富的宝藏,等待人们去探索和发掘。下面根据书中的五个专辑,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教学即创造。常老师举了很多创造性教学的例子。期望读者能够改变惯性思维,在恰当的时候使用逆向思维,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才施教,转化“问题生”,提高沟通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的教师更加侧重教学的管理,或者说更加重视对课堂的把控,而忽视了创造性。有很多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创造没有任何兴趣。教师们常常不把自己当作创造者,常常一成不变地套用已有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教学。实际上,创造性不是一闪过的灵光或者对于事物的洞察力,创造性更多的是一种习惯,通过不断读书学习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得到因才施教。

第二,教育即生活。书中通过几个很好的故事讲述了教育的生活之路。有童年成长之路,学生成长之路,教师成长之路以及科学家成长之路。

我非常认同这一点。教育即生活。教育不止是为了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像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长途赛跑,当生命终止时,赛跑才算结束。在这一场长途赛跑中,唯一一个可以一直陪着我们,形影不离的伙伴就是教育和学习。有人认为,一旦我们成年,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技能之后,就可以不需要阅读。这种观点实在是大错特错,如果我们不持续学习下去,我们将会逐渐被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所抛弃,所淘汰。教育不止是为了知识,它提供了我们遇事分析的方法,处世态度的培养,它是我们人类区别普通动物的一个最重要的高级活动。

第三,学校即社会。书中列举一些优秀的学校案例,要求我们提供学生接触生活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锻炼。

第四,理论即支点。书中精选了9本书评,拓展了老师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这些书籍,教师能够切实体会到其中的效果。

第五,变革即未来。书中说明了目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教育方法对目前教育手段带来的正面冲击,引导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认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当前我们处在知识信息化工业时代。人类的知识的发明和创造达了前所未有的速度。这要求教师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手段。通常新的教学手段会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认识需求。

通过这五个专辑,我深深体会到了读书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长,自身意识的变化,自身修养的提高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我将以此为契机,做一个爱读书,读好书,用心读书的青年教师。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四

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据美国商业年鉴统计,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任何借口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极限的潜力。它是在强化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其次,忠诚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集体、忠诚于国家的高素质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群体。这也是组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元素。忠诚如何体现?我认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社会,经常反问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当然,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经常是肯定的话,那么没有人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同时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悲同喜,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是一个要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动力,追求成功并不把自己的失败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认识,更不能让借口成为拖延的温床。我清楚的知道,工作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作对,其次是努力、正确的付出代价,努力地去实行,没有任何借口。

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就是人的思想;改变你的思想,就等于改变你的人生。《没有任何借口》给予我们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习惯,是我们每一位优秀教师和追求成功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思想。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太多这样和那样的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事情没有做,有借口。很多人现在都变成了借口专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我们决心去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完美?甚至有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一些工作都完不成呢?当一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还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论做什么,都应该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要以生生不熄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内在动力责任,有了这种内在的动力,工作是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发自内心的。那么,有效执行就会在我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做到炉火纯青。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不管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去干好工作。我认为,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当我们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要去埋怨工作、埋怨别人、埋怨其它部门,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的缺陷,不要总认为别人能完成任务是巧合、是偶然、是机遇。自己完不成任务却是必然、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时运不好;要多去想想自己身上的问题,我认真学习了吗?我勤奋工作了吗?我的工作方法对吗?我积极付出了吗?我是不是敢于承担了责任、是不是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是不是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呢?从自身上找原因,这才是自我提升的根源。

从每天、每时、每刻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件小事开始,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贯彻

没有任何借口的思想,积极地去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件小事及遇到的困难,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多做实事,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以顽强的毅力、必胜的信心,不断地、自觉地激发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潜能。让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属于那些不寻找借口的人!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五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有感

文兰心儿

打开常生龙编写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第一辑“教学即创造”,就被书中介绍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这一辑一共介绍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们无论在教育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创造。教学工作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我读完这一辑后最深的感悟。

在教学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课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课本来上,不会有错,但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却需要老师的创造性。

学生为何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因多才多艺的老师的课堂是丰富的,是灵动的,老师自身的知识的博大和自身素养会影响到孩子。孩子欣赏博学多才的老师,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记得读师范时,“文选与写作”课是比较枯燥的课,而那位老师,每节课都是很快讲完课本上的知识,就会给我们讲他心中的《红楼梦》,讲细节,讲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就是因老师的讲解,才让我用心去读这部经典巨作,注重书中的细节部分,甚至跑到图书室寻找关于解读《红楼梦》的一些刊物和文章。看评论,会让我读得更深一些。写作课成了我的最爱,我喜欢老师的博学,期待他能给我们介绍更多的名著经典。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那些课文没有多少吸引力。这位老师把文选课上得丰富多彩,激发了我们去读经典名著的热情。也是从那时起,我才深深地爱上阅读与写作。

第一辑中写到夏昆老师,他不甘于每天对字词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态化的教学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课程内容。于是他开始了语文、诗歌鉴赏、音乐鉴赏、电影鉴赏等四门课程的教学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学科学习任务之中,给学生们送上了一份份心灵鸡汤。看似夏老师在不务正业,其实如果学生学会了鉴赏,从电影中,从歌曲中,从诗歌中体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自然提升,我相信语文成绩也会自然提高的。

特别是语文教学工作,如果仅仅抱着课本在教,那孩子们不会走得高远,也不过是做题的机器而已。如果从多方面入手,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读写习惯,看似老师在做与教学无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阶段,你就会发现,所有的“无用”变得那么“有用”,甚至让孩子的语文素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至关重要,它会让孩子们看到不一样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课堂上,老师的引领和发散思维,会让孩子们看到更广袤的世界。我喜欢多彩的课堂,喜欢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老师把手中的线收放自如,让孩子们在蔚蓝的天空上翱翔的课堂。课堂虽小,但我们的思维不能狭隘。老师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就尤为重要了。

在刚刚接触孤独症谱系的孩子后,我有一段时间很是迷茫,后来因阅读了一些理论专著,我突然领悟到,他们更需要灵动的课堂。虽然是个训课,他们也需要丰富一些的语言训练。本身孩子们就有刻板行为,如果仅仅运用aba训练方式,孩子们更是呆板。但运用vb进行语言训练,就灵动了许多。每一节的个训课,我都设置了多方面的训练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这一个环节,我也要设置多方面的训练内容,既有身体部位识别,也有绘画和粗大动作训练。特别是手指谣,边做动作边填词,孩子们很是喜欢。有时会根据孩子的情绪,调整课程,只有让孩子喜欢上我的个训课,我才能给予最佳的康复。

我们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史沃普这位童书作家,仅仅是辅导孩子十天的写作课后,就爱上了孩子们,坚持为孩子辅导写作,陪伴小学毕业。他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与众不同的成就。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创造性。麦考特、雷夫、钟杰就是这样的老师。麦考特能让最调皮捣蛋的孩子认可是最好的老师,雷夫能让56号教室里的每个孩子爱上阅读,并在教室里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经济体,让每个孩子学会远足前做好准备。雷夫的56号教室充满了魔力,我很早就买过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从中获得了许多的启发,佩服雷夫的创造性教学模式。()钟杰在转化问题生上有自己独创的方法,仅仅靠爱是不够的,关键是老师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才会让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吉诺特所说的这句话,对老师而言是一定要牢记心中的:“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诗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常言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最为老师,说话的方式尤为重要,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常见的表现方式,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但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原来我们教聋孩子,因手语的限制,可能老师的话语不能完全传递给学生,即便是有语言暴力,学生仅从表情和动作上也感受不那么真切。而如今我们学校已经转型,面对新的群体,我们真的要在说话艺术上下点功夫,如何把话说好,让孩子们接纳,让家长们接受,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们需要我们鼓励,家长们需要我们去倾听。鼓励,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倾听,让我们理解家长们的内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纳,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老师的认可,是一缕阳光,会让孩子感到温暖,会催孩子们上进。我们都从孩童走过,回想过去的时光,能让我们深记心中的老师,往往是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爱的老师。特别是那真诚的善意的话语,让人牢记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学工作是更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一堂课,不再是单一的课程,需要多方面训练融合在一起,语文课中融合着动作康复,体育课中也渗透着语言康复。孩子们千差万别,对孩子的要求也变得有梯度,需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设计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最适合的康复教育。

2018/4/15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六

要想成为一名最好的数学教师,有一条可取的路径,即"站在巨人肩上"。只是可以作为数学教师的"巨人",不是很多。怎么办?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到"高人"上,作为数学教师的"高人",也就是数学名师,相对多一些。我以为,若研究名师的特征,就能从名师身上学到从教为师之经,悟出走向优秀之道。名师,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他们工作出色,教学效果好,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

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想努力成为名师。只要想成为名师,数学教师就能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就能够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基础和根本;挑战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成为名师的永不满足的目标。要真正地认识自我,就不能孤立、静止地审视自己,而要在动态的对比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短处。找出自己在教学能力和教育责任方面的不足,找出自己在制作课件和教学精力方面的不足等等。

科学地认识自我后要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对自己的缺点、弱点、无知的不足发起进攻,逐步完善。我们不能停留在某一阶段、某一层次上。当今时代,"慢进则退,不进则亡"。因此,我们要用更高的.要求超越自我。

教师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书教的比较好,还是班主任当得比较好,都是事业的基础。但是要持续发展,还是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规律,提升教育实效,进而将研究的东西整理出来,也就是写作。这其实也就是学者化的进程。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一个教师也是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应多写作文,将自己的观点想法整理出来,对于我来说,当时特别有灵感,如果不马上动笔写下来,最后会忘记,连该如何说都忘记,所以写作非常重要。

只要踏踏实实地沉下去,只要经得起教育探索的艰辛,每天都优于昨天的自己,一路坚持不懈,平凡的教师也能一点点地走向优秀,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首先,精通所教的学科,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应该首先精通他所教的学科,不懂得这一门学科或对这一门学科知道得不是很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

其次,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让自己越来越专业。如果不能让自己更专业,就无法成为优秀教师,只能沦为教书匠。再其次是博学,广泛汲取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培养和发展个人的兴趣、特长。

每位教师都期望成为优秀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实现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赢得社会的认可。尽管优秀之路艰辛而遥远,但许多教师始终坚持探索,并留下了成长的足迹。著名特级教师任勇老师的新著《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教师》,就为我们展现了一条走向优秀的道路。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七

教育改革,千头万绪,但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师是改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我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室的阵地是课堂,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要让课堂确确实实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场,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做我们的观众;我们要把回答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我们要欢迎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而不是自顾自讲自己的课;我们要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回答学员问题,而不是只关注举手的少数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愿作答的学生,“我不知道”是这些学生的口头禅,一些教师由于赶进度等原因,往往不再继续追问,而是选择另一个愿意配合自己的学生来回答。当一个学生发现他在课堂上回答“我不知道”比回答具体问题来得方便,更好应付老师的话,他就会选择不回答;当一个学生发现自己趴在桌上睡觉,而老师不管的话,他就会经常趴着,学生不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很多时候是为了逃避责任。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倾向,让其在课堂上一次次“得逞”,最终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导致课堂死气沉沉。

该怎样处理这种问题,文中提出“杜绝退出”的技巧,即从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开始,直到他能给出正确答案,或能重复正确答案为止。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时时处在课堂文化场中,无从躲避,无法偷懒。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们课堂上偶尔的疏忽和懈怠,都会让学生有机可乘,带来不良后果。只有制定高远的目标,严格要求学生,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不教不是因为知识学完了,而是因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且学一辈子,如何做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当然先要从培养学生的习惯入手。一个人培养的好习惯越多,这个人的能力就越强。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最细微最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以身示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我们还要清醒地明白,教师并不能真正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知识只有自己去求,别人的知识只能由别人去应用。读到这里,我心里不停的犯嘀咕:这么多年,是不是自己一直教的都是假语文?文中还这样写道,知识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教给别人的,生活经验不是随便谈谈随便听听就可以取得的。只有将外界一切融入我们的生命,将教材内容与孩子们的实际相整合,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感悟、体验的时空,才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终实现不需要教。

原来,教育教学这条路,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那样平坦,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去工作吧。

当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忙碌和劳累的时候,最容易堆积负能量,负面情绪一旦引爆,对人对己都有害处。活在当下是给予自己正能量的最好方法。

曾经在樊登老师的读书会听到一本书《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作者一行禅师的悟性非一般人能比,樊登老师的讲解更是明白有趣,我喜欢这种充满正能量的内容。怎么样才能活在当下?首先我们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有觉察力的安于当下。并时时用正念提醒自己,以全部身心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事,比如吃饭、穿衣,比如工作、休息……其次,要完全接纳自我,对工作中的不良情绪,用慈悲之心对待她,照顾她,温暖她,做自我情绪的主人公。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专注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走好脚下的路,那么每一步都是通向成功的路,即使路途再遥远,我们也终能抵达。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风挡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就像一把梯子,引领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我们要担负起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就要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就要做一个情感健全的人,而不是仅仅把学生当作分数的机器,让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就要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如果没有分数,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无法面对今天;如果只有分数,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教育何去何从,迷雾重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你的第一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个使自己幸福的人,也就能使别人幸福。”阅读之美,美在感悟;阅读之美,美在积累;阅读之美,美在常读常新。阅读能够促使教师的自身成长,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使教师享受教育成功带来的幸福。

掩卷沉思,再次感谢作者,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让我们看到教育天地的无限风光和万千风景。衷心希望能够每一位教师都能热爱读书,让我们一路修行读起来,一路修行写起来!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八

人的理想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变化,免不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的时候在课堂上听着老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讲授,心想:老师这么伟大,懂得这么多,将来我也要做一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渐渐地懂事以后,明白了老师其实很辛苦,而且似乎也没有那么威风,于是就对别人说:“我这辈子无论如何都不要做老师。”说的时候还特别坚决,生怕别人不信。再后来,屈从于现实的社会随波逐流。很多人都说教师是个铁饭碗,生活有保障,尤其女孩子当一名老师是最好的了。而且很多人在考教师的路上挤破了头,于是我也加入了这只雄壮的队伍中去了。同时,当我了解到我以前的老师常常趁着各种假期到各个地方去旅游,心中艳羡不已,心想,这样的生活多么自在潇洒,只要我成为老师,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了。然而,真正的走上这个岗位,才知事实并非如此,生活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不知不觉踏上工作岗位三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时而为了学生的调皮跳脚不已,时而为了孩子的天真充满惊喜,时而为了工作的难题莫名委屈甚至痛哭流涕,时而为了家长理解的笑容满心欢喜。虽然我是一个新人,依然是雄心壮志,心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怎样做一个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周围的人都认可你?这似乎是一个难题。直到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个谜题才渐渐被解开。

并不是你认认真真的备课上课了你才是好老师,也并非是你次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你才是好老师,真正的老师是教书育人,而我们往往只做到了教书,而忽略了育人,说到底我们顶多算是一个还算称职的教书匠,却不是一个好老师。

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当我看到别人的优秀时,会忍不住的跟别人学习,本意是希望自己能尽快的成长,却一直在重复的模式中失去了自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真正的走在一起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想想我自己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调皮好动,上课的时候与其他同学说话,或者趁老师不在的时候与同桌打闹嬉戏惹得老师生气不已,我们也是从小孩子过来的,既然我们都不能保证自己小时候乖巧懂事,遵规守纪,又如何要求现在的孩子能够多么的听话,老实。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时换一种方式,用心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里,弄清楚楚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然后再像朋友一样去和他们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一直走下去,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使每个孩子都能绽放自己的美丽。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不已。读了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争取做最优秀的自己!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九

读书感悟

《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感悟

读了王维审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反思。我们的教室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校园里有教育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们却没有像王老师一样,去发现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总结那些故事。

书本是一样的,但教书育人的方法却有很多种。王老师就是这样把一个个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干净、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用他那双仿佛能透视教育的慧眼,从那些不被常人关注的现象里,敏锐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从那些寻常的细节里,发现动人的教育力量,让我们读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带给了我们直抵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对教育的自我审视与思考。尤其是今天读到其中的一节"我们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时,感触较大。作者提到在与第一届学生聚会之时,他问他的学生,你们都是靠什么小有成就的?结果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比如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担当、坚持、诚信、爱心等等,但是没有人提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是让自己成功的关键。从而让作者意识到:从某个角度来说,学生的成功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副产品,是我们无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种子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最终葱茏了他们的生命,而我们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绩、名次,在他们的生命之中却只是一片过眼云烟。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我们除了将知识教给学生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什么?我想,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为善……学校一直强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责任、有智慧,充满正能量的好少年。

初二年级组

李海霞

读书小笔记

换个角度看学生,快乐与我常相随

读过王晓春老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中的《不同角度看环保》这个章节,我觉得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似乎是自己在自寻烦恼,完全没有必要。

文章中写到,非洲很环保,那里的有如画般的美景,那里有清晰的银河和灿烂的星空,那里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人间净土,可是非洲人却并不喜欢,这是不发达,这是贫穷,他们更喜欢污染环境带来的金钱。环保在某种意义上是富人的环保而不是穷人、穷国的环保,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学生也是一样,也有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每天总看到学生的优点,很少去挑剔学生的缺点,当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会无比的愉悦,就会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每一个需要我们去鼓励、帮助的人,从每个人的优点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多表扬,少批评,换个角度看学生,快乐就会与我们常相随。

姜志鹏

读书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有一项重要的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实际生活中,人和人的区别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朋友?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安排怎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

初一年级组

毕丽云

读书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悟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人的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得工作,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就很难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才有一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也要享受生活,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悲哀……这样就把教师从高高的"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要做一个最好的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普通人才会尽品生活的酸甜苦辣,才会走过风风雨雨,才会爱自己的学生,读了《建议》一书,书中浅显普通的知识河道里给了我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悟:

一、教师应想方设法让知识变得瑰丽吸引学生

教育不是机械的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概念简单的复制到大脑中。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进行每一节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既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难懂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津津有味的体会其中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享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自己所任教的学科。

二、教师应加强学习多带点新鲜东西走进课堂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理由很多,教师要继续学习,不但是为了使自己的个人素养进一步发展,更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而言,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我认为继续学习可以达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学会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只有教师自身教育素养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识积淀,在课堂上的教学才不会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驾驭,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所有这些皆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三、教师应学会用用赞扬去嘉许许自己的学生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有天才的一面。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反之,你只会看到无数的缺点。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必对他们进行严加管教,他们也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学困生时,一旦出了点问题,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教育指导。其实一味的处罚和说理未必能触及后进生的心灵,相反,你的赏识赞许往往能让孩子改变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赏识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把那些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赞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多给后进生一点关爱,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爱护他,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小学低年级组

慕慧敏

读书感悟

陪伴是最好的爱

常生龙先生的《让教育更明亮》中说"全力陪伴孩子",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他们都不知道如何爱,他们只知道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而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孩子想要的很简单就是跟最亲爱的家人在一起就会很开心。在更多的玩具,美食和漂亮衣服和陪伴之间,孩子会选择陪伴。陪伴,不只是呆在孩子身边,更应该和她一起玩,让他感受到父母亲的爱。在玩的过程中,我们施以恰到好处的教育,()而不是靠物质类的东西让孩子得到暂时的快乐。

再也不要自诩我那么爱孩子,其实我们给孩子的爱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所给与的都是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做到的,我们所做不到的就是真正的陪伴,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令孩子完全相信你的师长、家长。

小学部高年级组

蔡小蓉

读书感悟

心染芝兰久自香

——读《我这样做教师》有感

"教书是门技术活,管理学生有方法。"这是我读了魏书生的《我这样做老师》之后的最大感受。其中"做一名快乐的老师"和"教书与育人并重"两章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

魏书生老师说,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生活;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不快乐多因自寻烦恼;立足长处,培养自信等都在思想上给了我深深的触动。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甚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我想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大事做不了,我们就从小事做起,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享受,少批判,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快乐。

小学部综合组

董文科

读书小笔记

不做无证驾驶的"司机"

细细品读了朱永新的《致教师》一书,看着书中的那一个个问题,真是而生动,其中的一些问题非常符合我,在阅读中我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朱教授的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个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够用一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朱教授说:我们的家庭之路上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现在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而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我们的老师教育学生不得法,那和无证驾驶的司机没有多大区别。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十

当今社会的竞争如此的激烈、残酷,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一个位子而苦苦打拼。在这个打拼的过程中,有的人升职,有的人却落聘。当每个人都怀揣希望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时,我相信,我们的憧憬都是一样的,我们对未来的期许也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们的结局却不一样呢?费拉尔·凯普谱写的《没有任何借口》对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成功和失败看起来似乎天壤之别,但促成它们形成的原因,也许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小小的习惯,比如:常常为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而寻找借口。“要成功,就不要给自己寻找任何借口”,是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他体现的是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寻找借口就是对所作事情的拖延和放弃,它会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包括上司、朋友。“朋友是最宝贵的财富”朋友不仅是心灵,精神上的慰藉,有时他也是你事业的得力助手。如果你总是约会迟到,朋友不会抛弃你,也可以包容你。如有一天,你的朋友要开拓自己的事业,他需要寻求合作伙伴时,他一定会想到你,但他转念一想,就会否决,因为他觉得你在事业上是不值的信赖的。

“没有任何借口是执行力的表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是呵,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是执行任务的机器。我们是鲜活的、富有思想的、情感丰富的人。我们工作时,并不是像机器那样按照指定程序进行流水性进展,而是在接受指令后,明确工作的重要性及目标与完成时间,考虑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作为完成工作的方法然后,按照既定的步骤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执行人员的思维方法问题。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执行而不注重对执行人员的心理分析,有可能让执行结果变得非马非象。

思维方法,其实就是思维惯性与工作习惯。当我们将所有对事态发展有影响的思维及工作方法持久地加以重复时,习惯也就悄然形成了。工作时,我们的大脑总是按照惯性搜索最近使用与最常使用的信息,并引起外显的条件反射。借口,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与温水煮青蛙的韧性,也有着铜墙铁壁似的顽固性,正是因循了人类思维的这种特性,肆无忌惮,以致于让许多人都成了它的阶下囚。可能有许多人会说他并不希望如此,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克服借口的漫延。就此,我们试着结合借口的各项属性来谈谈解决的办法:

对一件事情,你完全有把握将它完成得很出色,但是由于惰性,你不停地对自己说“再等一会儿”、“等一等”,时间就在你等的过程中慢慢溜走,当你发现时,却又对自己懊恼不已。对此,我们应该首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清楚自己的奋斗方向并制定一个相对中短期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有利于你在找借口的同时与目标加以权衡,并马上行动以驱赶借口。

也许你会否定这种看法:推卸责任可以和习惯联系在一块吗?有这么严重吗?是的,正是这种经常性的习惯在影响你的潜意识,你的潜意识进一步地影响着你的习惯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并让主动性与责任感带着我们驶向更为宽广的领域,尽情舒展与充实自己。

首先,让工作成为你的爱好,这样,因为有爱,所以你会想方法对所爱之物做出贡献。其次,工作给予了我们生活的保障、心智的发展与自我的完善,也给予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奋斗的激情与灵感的原动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它视为珍爱之物,并将它恪守成习惯。

只有立即行动,才能平定心中的惶恐。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见证历程的辉煌。我们不愿让时光蹉跎了本应灿烂的岁月,不愿让退缩模糊了本是鲜明的路线,更不应让借口断送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风采!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十一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我便想到了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在旅途中,我们能够与世间各种美景相遇;在读书时,我们也能够与最美的风景邂逅。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河南老乡常生龙老师,他在书中写到:“在阅读的过程中,他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他,给他启迪。”常老师的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开始爱上阅读,学会反思。

翻开这本书的第一辑的第一篇文章《让学生喜欢的诀窍》,就让我爱不释手。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很对教师的愿望。书中告诉了我们许多让学生喜欢的诀窍。

诀窍一:做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牵着6岁的孩子去商场购物。她原以为孩子会开心,没想到孩子在商场里却哭哭啼啼,无休无止。当她蹲下身子的时候发现,孩子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哪有什么快乐可言?我想,这就是成人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事物的视角、处理事务的方法与孩子有很大的区别。于永正老师也说过:“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陶行知先生也说:“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于是,我也向两位专家学习。在我们班级里,我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就不太像老师。每次班级里进行大扫除,我都会让班长安排学生分工,最后还会询问:“班长,我的任务是什么?”刚开始孩子们以为我只是开玩笑,我说:“不要紧,你认为老师能做什么就尽管安排给我。”从刚开始的让我检查他们大扫除成果到现在让我擦黑板、整理讲座,我都乐此不疲。课间,我也尽量多待在学生身边,和他们说说话,问问最近他们喜欢看的哪本书。课堂上,学生们自觉性更高了,总是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作文里我的名字也出现的越来越多了:“万老师是个童心未泯的老师,是一个好奇学生世界,有点孩子气的老师,虽然有时候很严厉,但是我觉得她真是可爱。”

诀窍二:做一个让学生不变笨的老师

有时候想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目前做的这些真的。能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吗?看完这本书,我得到了答案,如果我们再按照以往的方式来教孩子们,他们真的会越来越笨!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才刚开始慢慢健全自己的自我意识,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老师们会加以干涉,会对他们说“你必须这样写,这样子你考试才不会丢分”就是在这样子一次次的扼杀中,学生开始失去自我,开始变笨。他们变得不会思考,也不敢思考,只是等着老师给答案。看书之余,回想现实,真的觉得自己应当转变观念,书中说得好“我们应该相信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一扇成长的门虚掩着,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找到这扇门,然后温柔地将它推开”。

诀窍三:做一个像医生一样的教师

我常常苦恼“学生的成绩为什么不好?”,马上想到的理由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学习不刻苦,学习不能专心致志,经常开小差,在游戏、娱乐方面耗时过多,等等。但是,这些只是教师的以为,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去询问孩子,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后来发现,有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身体原因造成的,有的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掌握重要的技能和方法造成的。我们班的小阳同学就是个典型学生,他的爸爸妈妈前几年在郑州工厂里打工,想方设法让孩子在郑州上学,孩子进了我们学校。可是,前年都市村庄拆迁,工厂倒闭。小阳的爸爸妈妈就都回到了老家,可小阳却还留在这里上学。那孩子怎么办?谁来带?吃喝住宿谁管?——午托部。就这样,每周一早上,他的爸爸把他送来,一周的时间孩子一个人在午托部吃住,每周五下午爸爸再把他接走。就这样,一直持续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我看着这个孩子从原来的活泼乐观变得孤僻忧愁;成绩中等下滑到倒数。我也曾跟家长不止一次地交流,可孩子的父母却一意孤行。一个10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原因,又怎么能感受到被爱和学习的快乐呢?所以,教师应当去真正全面的了解学生。要了解一个学生,应当从家长入手,平时多跟家长沟通,从家长那里获取信息。还有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从学生们的日常小事中了解学生。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像小阳的这种原因是不可逆的,了解到这个状况,就不会去逼迫孩子做不可能完成的事了。总之,教师要像医生那样,善于从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各类信息,去体谅学生。

读书就是最好的修行——拥有阅读的能力,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我们的工作很忙,但若能像挤海绵那样挤一挤,看书的时间还是会有的。不要忘了,多读书带给我们的诸多感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为此,我们应该相信龙常生先生说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让我们多多读书,去一次次邂逅最美的风景吧!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十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读完《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新的感悟。

一、学会读什么书重要。

在这个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一些根本书籍是捷径也是正道,围绕对应主题,思考相关问题,相信一定收获多多。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每个专辑里的选书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比如在“教学即创造”中,作者选取了名家于永正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我的为师之道》。于老师是大家公认的当代教学名家,他的课堂如行云流水,与学生互动亲切自然,于自然处显功夫,学生学得开心也学得扎实。作者从于老师书中提炼出“自己先变成孩子”的学生观、“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观、“要时刻以身示范”的为师观。没有说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

二、看书更要学会如何阅读。

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当我捧起这本书时,着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从“要读书”这一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

三、懂得从书中找到解决办法。

教学中既要做到了解、信任学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和睦共进关系。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吧。但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的,不能只是个旁观成败的看客。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学生只有认同教师,信服教师了,才会效仿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向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一个方向是向外,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但书籍确实能给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内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说,阅读能够让我们活得更好。

读完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更加懂得了我们要给自己阅读的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阅读是深度的。只有深层的阅读,让灵魂完全与哲人对话,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精神的滋养与洗礼,让自己不断的获得丢弃再获得再丢弃的过程。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十三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收录了作者对50本书阅读后阐发的感受。作者10年来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十年如一日。本书是在500多本书500多篇读后感中挑选出来的。很多文章当初在作者的博客里曾经阅读过,但打开浸着墨香的新书,发现这些似曾相识而今又经推敲修订过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构的五个小专辑,分别是“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足见作者的用心。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内在有着严密逻辑联系的教师阅读图谱。书中作者列举的书,也跟着买了不少,但认真阅读引发自己新的思考,不多。近日阅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偶尔还会翻出对应的书籍,愈发感受到常局阅读的思考之深及论述之广。

作为教师,按理说应该是读书人。但是,倘若没有培养读书习惯,根本就不算是读书人。最近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些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读到,但仍旧有很多共鸣。正如本书里所说的,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看完本书后,更是同样的感受。现摘录几点感受与心得:

没有了解,就没有有效沟通,没有有效沟通,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用柔软的眼睛看待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而改变,找出任何一种和他深层对话的可能,那么你会发现你身边的孩子,正在开始学会微笑,那潜藏在内心的热情,也即将会大大地发光,大大地发热。教师和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互相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成人只有放下架子,怀一颗真诚的心,才能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挡风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学生的无能,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急功急利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商的关注与培养。

只有学生自愿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老师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达到的位置在那里。学科教学应该有宏观目标与规划,中观计划与策略和微观的课堂设计与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每节课,学生都应该明确知道本学科对自己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的。导入部分,不仅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让他们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也应该激发对新知的学习欲望,明确自己要去什么地方。

身在教育前线的教师会发现,儿童正逐渐丢失羞耻心,变得无所畏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的信息资源占据了儿童的时间,良莠不齐的知识进入他们的大脑,儿童成人化日趋严重。没有羞耻心和敬畏感、没有思考力,儿童犯罪屡见不鲜。若干年后,今日的儿童将会成为世界的公民,可想而知那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在物欲膨胀、信仰缺失的时代,社会呼吁道德重建、教育转型、尊重个性。让孩子远离轻浮喧嚣的环境,家庭和学校应该有所作为。

老师们常常奇怪为什么自己反复讲的东西学生总是记不住,原来是这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得怎么卖力,知识如何重要,老师所讲的根本没有进入他们的认知系统。由此可见,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是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授课方式比学科和教材内容重要。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向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地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其实,阅读应该像吃饭穿衣一样,成为我们生活的方式。一个好读书的民族,幸福指数高,社会问题少。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然,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但书籍确实能给我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内在的精神享受,也就是说,阅读能够让我们活得更好。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事实还证明了阅读是一剂医治心灵的灵丹妙药。

除此之外,独立思考的能力离不开批判性阅读。阅读是最重要的课程,阅读不是科目而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只读教科书上的东西,未来的人生只能走进死胡同。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政府、社会、学校应该联合大力鼓励、倡导读书运动,形成亲子阅读、师生共读、全民阅读的环境。相信那时很多青少年和成年所出现的问题都会大大减少。

想起了那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们要给自己阅读的时间,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阅读是深度的,而非微信、网络、报纸的阅读,那些阅读是浅层的信息的浏览,充其量增加了许多莫名的烦恼。只有深层的阅读,让灵魂完全与哲人对话,精神交融,而非功利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精神的滋养与洗礼,让自己不断的获得丢弃再获得再丢弃的过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经典语录篇十四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是我在无意中看到的一本书,他的作者是常生龙,--人,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曾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国教师报》“--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的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等报刊专栏作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里,作为教师的我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少走很多的弯路。和作者一起用阅读来增添教育智慧,享受幸福的阅读时光。身为特级教师的作者以10年的阅读功底,分享了50本对教师自我提升有助益的教育类图书。让学生喜欢你的诀窍,转变问题生的各种“法宝”。杜威、佐藤学等经典著作的精华,慕课、微课、反转课堂的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发展趋势等一并展示给你。好老师始于读书的那一刻。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作者给出三个诀窍:其一自己先变成孩子,其二遵循教育的规律,第三要时刻以身示范。

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因为我也读过好多书,我怎么就没达到常生龙老师所说的读书境界:“每当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时,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看完了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我豁然开朗了,原来常老师读书是这样的。

一、善于找书

常老师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中50篇文章就是50本书,在5个专辑后面还罗列了本辑延伸阅读书目》共71本,纵观其121本书。紧跟国际教育,用国际眼光看我国的教育、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方向,因此他对教育、教学,已经达到了“游于艺”的程度,游刃有余,自由游走于教育领域之中。

二、善于联想

“读书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

三、善于思考

常老师对于阅读而得来的知识,能够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提出某些理论该怎样应用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具体想法。

四、善于总结

“支撑教师每天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以下三点: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学问)的发展性、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

最后,我将《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这本书中的后记送给大家:我选择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为了期望通过阅读来为自己增添智慧,厚实精神底色。读书是一个方面,读后要领会作者的意图,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写感受,也是必要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就在那里等着我。

敢问教师成长的路在何方?路在我们的阅读中!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5篇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1000字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