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实用14篇)

小编:文轩

四年级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高一教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一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知道印度地形和气候的发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的主要农产品以及粮食生产发展状况;知道印度的工业及其发布;知道印度的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及首都和主要城市。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资料展示和气候直观讲解,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通过印度实行“绿色革命”后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状况的实例,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通过对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印度的自然地理、经济特点。

初步学会对印度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图册,世界地理填充图。

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

唐僧取经是到哪个国家?当时是学习哪种宗教呢?

图片上的荷花就是印度的国花,在许多有关佛教的场所我们能够看到,今天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再盛行,大多数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这些也导致印度的政治版图的变化。

恒河沐浴。

印度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开发较早和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印度的人口也很多。

人口问题严重。

提供参考网址:印度的人口,阅读印度人口、民族和语言。

欣赏印度的沙丽和泰姬陵印度世界建筑奇迹泰姬陵。

在“印度”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恒河、德干高原、印度洋。

恒河三角洲世界最大,灌溉和航运价值高。由于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是世界最大的黄麻产区。

为什么恒河没有印度河长,但流量远远超过印度河?

观看影片:热带季风气候。

绝大多数耕地种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其次是小麦。

主要通过培育和引进高产的稻麦新品种为中心提高粮食产量,初步扭转粮食不能自给的局面。

看图分析印度的“绿色革命”前后粮食产量的变化。

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黄麻种植发展迅速,茶树自我国引种,现茶叶产量巨世界第一位。

分析印度农业主要分布地区及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的关系。

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水热条件好.沿海地带平原为主.

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

恒河上游地区地处德干高原背风坡,地面起伏平缓、降水较少、日照充足,土壤肥沃。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中部

茶东北部雨水充足,有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黄麻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热。

阅读观看印度的牛。

是世界养牛最多的国家。

现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基础最好,机械、化工发展快,原子能和电子等新兴工业有一定发展,空间技术、核能利用、电脑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加尔各答是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工业,孟买是著名的棉纺织城,两地分别是重要的海港,并为全国第一和第二大城市。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印度的软件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世界农业大国之一

1.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

2.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3.“绿色革命”

4.经济作物

5.经济作物

6.印度的牛

三、发展中的科学技术

1.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2.加尔各答和孟买两大工业中心

3.发达的电脑软件业

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熟悉的印度的古代文明作为导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上我又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顺序的调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气候部分的知识采取观看教学录像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印度的气候,并且客观分析降水对印度的影响,理解降水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将一节课的知识点精心组合,层层深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二

(总结板书)

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民族与宗教

(引申提问)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除了印度外,还有哪几个?大家知道这四个国家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课外知识—紧邻大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注意总结)农业—生活—交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光热(位于热带,光热充足)、水(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土(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提问,出示印度农业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

根据地图及所学内容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1、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发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发达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

(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

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总结: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发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发达。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民族工业。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发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印度正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引入)在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另外三个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也可提问学生)。这四大古国创造的绚丽多彩的文明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

(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是在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遭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宣布独立,1950年才正式成立印度共和国。印度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比如它的饮食和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展示)世界文明古国

(牛—印度教)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玄奘到西天取经,目的地是印度,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但今天在印度第一大宗教不是佛教而是印度教。

(简要介绍印度是一个宗教复杂、民族众多的国家)

(展示)印度地形图、印度气候类型图

(学生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

(展示)(土地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降水适宜较好,多就涝灾少就旱灾)、

(展示印度农业分布图及降水量分布图)

印度主要农作物有什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应的农作物,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承转)印度是个农业大国,但是粮食出口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

(展示)印度粮食人口对比表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太快,数量巨大,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取得的成果,对农业生产构成很大的压力。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人口与粮食的矛盾?

(教师总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技种田;提高单产;培育良种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一、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农业发展的条件

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探究活动

利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在课上任选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收集印度有关的资料,介绍印度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内容,办一个知识竞赛或表演。

2、讨论:人口对印度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是什么?

3、上网收集印度与巴基斯坦有关克什米尔地区的争议的原因,关注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和中国影响。

目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三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失败之处

1、运用与印度有关的图片配以解说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本意是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文本设计过于冗长,精彩部分不够突出,使效果不如预想。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四

第七章第三节

课题

印度

授课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

1.知道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

2.记住印度的季风气候特征以及西南季风给农业带来的影响。

3.记住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4.知道印度重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5.明确印度的北中南三大地形区。

能力目标:

1.能在印度季风图上介绍印度旱雨季盛行的季风,并分析西南季风所造成的水旱灾害。

2.利用作物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3.利用矿产与工业分布图,分析矿产资源、经济作物与工业分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人地观念。

2.树立人定胜天的必胜观念。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2、3、4

能力目标1、2、3

教学难点

能力目标2、3

教学方法

提纲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板图、地图册、课本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导入

讲授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它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唐代高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天竺)同学们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里吗?(现在的南亚)打开课本第三页在图上找出南亚,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国呢?(印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日本之后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另一个国家——印度。(板书课题,手绘印度板图)

(一)位置

对照地图,介绍一下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二)历史

印度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说出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板书: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邻国

印度的邻国很多,有陆上邻国,也有海上邻国,对照投影图,完成活动1(1),找出邻国,并说出它们各位于印度的哪个方向上。

学生互相交流。

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照世界地图,介绍印度的位置。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悠久历史。

学生从课本上找出印度的主要邻国,然后在黑板上指出介绍。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地形

在印度的国土上,南北分布着三大不同的地形区,在地形图上,依次找出,并分析印度地形的分布特点。

学生到板图上填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

(五)人口

印度和中国一样,也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增长很快,看图说出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亿?(10亿)仅次于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板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由图推算,未来印度人口增长趋势会怎样?(继续增长,增长数目会越来越大)

读材料分析:印度人口继续增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政府没有采取行动吗?(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黑板填写出三大地形区的名称。

学生回忆印度的人口数量。

读图计算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

读材料了解印度的政策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间的差异。

学生通过总量与人均占有量相比,了解人口众多对经济的影响。

学生有感而发。

(六)水旱灾害频繁

1.看两幅水旱灾害图,说明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水旱灾害频繁)

2.看“印度气候类型图”,说出印度属于什么气候?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旱雨季)

3.对比印度与东南亚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讨论为什么印度多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雨季降水量特别多,易形成水灾,其它时间则降水过少,易形成旱灾。)

学生看图了解印度的自然灾害。

查找印度的气候,读图总结这种气候的特征。

了解两种不同的季风及带来降水的多少。

完成表格连线。

内化知识

拓展延伸

课堂总结

西南季风对印度的农业影响最为严重,它的时间长短与风力强弱会造成不同的水旱灾害,分析讨论活动内容,弄清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

6.如何抵御水旱灾害呢?印度人民做了哪些?结果怎样呢?(修了很多水利工程,仍显不足,但是,印度政府和人民一定会想尽办法,治理好水旱灾害,相信人的力量一定会战胜大自然的。

老师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掌握知识要点。

应该说,印度和我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水旱灾害频繁,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相信我们都有信心团结起来,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学生思考讨论,填写表格。

学生自己了解课本知识。增强战胜大自然的信心。

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讲知识,做基训相应的练习题。

学生谈论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五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经纬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地理位置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俄罗斯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俄罗斯主要地形区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3.对比法

五:教具准备

课件,音乐素材,图象素材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伴随着乐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循环播放莫斯科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好奇中开始学习.

[教授新课]

课件:俄罗斯

教师:引导学生俄罗斯与苏联的关系,并请个别来学生介绍

学生:……

学生:国土辽阔等

教师: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国土辽阔的俄罗斯的相关内容

课件:本节课框假结构图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地图册或书本的俄罗斯的地形图,进行以下分析

课件:一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分析俄罗斯经度和纬度范围

课件:俄罗斯地形图

闪烁出现经度范围

同时教师请学生归纳因经度广产生的现象

学生:1.跨东西半球

2.跨亚欧两洲

课件:闪烁纬度范围

同时请学生归纳因纬度分布产生的现象

学生: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气候区

课件:2.海陆位置及临国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与周围海洋和临国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

课件:二地形特征

同时放映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总结地势和主要地形

学生……

教师:总结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地形有:山脉,平原,高原,山地

课件:分别显示所述地形

学生:对以上地形进行特点描述

教师:总结主要地形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课件:重点显示以上主要地形区及相互之间的分界线

教师:从课件放映的分界线承转到河流,进而讲述下面的学习内容。

课件:三:河流和湖泊

同时显示俄罗斯地形图,请学生归纳主要的河流

学生:……

课件:重点出现以上河流和湖泊

教师:对以上河流和湖泊进行讲解

课件:练一练地形区与河流和湖泊综合填表题

学生:……

课件:给出正确答案,并重新出图让学生结合图进行记忆

课件:四俄罗斯的气候

同时出现俄罗斯气候气温降水分布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课件:气候类型列举

同时出现雅库茨克气温降水图,请学生总结

学生:气候特点——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六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七

(一)、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及其分布

2.亚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称

3.亚洲之最

(二)、重点: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三)、预习:

活动自学4—6页“地形和河流”部分内容。

1.读书上第4页图6.5

2、看书第6页图6.7和6.8

说出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和北美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不同点?

3、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陆地最低点

(7)世界最大半岛

(8)世界最大群岛

(一)预习交流:

(二)典型例题: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八

1.初步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2.初步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的手段与途径,让他们了解学习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能,就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进而发展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

3.认识到地图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初步掌握地图各要素的判读与使用。能够完成要素齐全的学校平面简图。

4.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应用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七年级学生的感受和知识积累中,已经积淀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为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技能储备。特别是相关学科知识的提升,也为地理课程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对过去的探求和未来的关注更为主动,地理课程在初中单独设立便自然而又必要了。

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的感受往往是以众多的、饶有兴趣的、缺乏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他们能够说出许多连老师也未听说过的奇闻趣事,却很少关注其中的联系和规律。也就是说,他们的地理知识,起于兴趣,仍止于兴趣,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应该体现的教师的价值所在:将学生的兴趣导向对规律的探求,在规律的探求和应用中,激发更高的兴趣。

本章是初中学生接触地理的第一课,此时学生对本学科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很高的期望值,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满足这种好奇,达到学生对学科的高期望,将对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务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以生动、有趣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变好奇为探究,化期望为参与。

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疑问本身就千奇百怪,富有想象力和吸引力,如果能很好的利用,便可化疑问为资源、化想象为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说出自己的疑问,为教学创造和谐却又充满问题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建议多为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将课本提供的内容作为学生发散思维的线索,使其畅所欲言,感受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本节内容在教材的第2-5页。

本节教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知识与能力

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完成活动要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社会生产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联系实际列举出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有关的现象。通过仿照举例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生产的原因。列举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不同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白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知所想。

教学突破

关键是让学生通过事例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师生间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一些搜集地理资料的途径,如图书馆、网络教室等。2.将学生分组,以便课堂活动。

3.布置学生搜集一些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图片。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一些老师布置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地理图片。

本节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1.导入新课。

2.提出一些地理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列举与生活、生产建设以及风土人情相关的地理知识。

学生活动1.激发学生求知欲。

2.思考问题,并出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并提出问题。3.通过事例亲身感受地理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地理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常识性和知识性学科。地理是一门很有意义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解开地理之谜二、地理与日常生活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调查住家附近的商场是如何选址的,归纳其选址所考虑到的因素。将调查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

2.家里都有产自哪里的工业日用品和农产品?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1.新疆有句俗语:“早穿棉,午穿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对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强求学生掌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地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愿意主动接触地理知识,形成探索地理的观念。

补充资料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九

1、理解什么是聚落,通过读图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学、读图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泉州景观图引入新课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观赏

利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从宏观上对城市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交谈铺垫。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主要差异引导学生分析城乡景观差异

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图

2、聚落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

与同学交谈或与老师交谈读图:比较不同地区乡村的景观

阅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将相关知识用直线划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易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学生在交谈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到“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

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落实到书上,以达到巩固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字的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问题:三明聚落的形成因素?2、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举例,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运用已学的人口分布知识判断聚落的集中分布地

思考、回答

选择感兴趣的民居阅读、讨论:各地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由学生共同选择几个代表性民居分析

利用旧知识做铺垫引出新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利用乡土地理作为分析问题的载体,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能力选择,扩大知识面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讲述聚落的发展组织学生对有关四合院的问题进行讨论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加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意识了解聚落的`发展学生活动:

1、讨论

2、小记者采访

3、小记者小结

让学生知道事物在不断变化

树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十

知识与能力: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十分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闻名遐尔,吸引了无数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轮廓、范围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主要国家、首都

展示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指导学生按照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湿润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单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十一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引入课题.

活动1

用多媒体演示某城市地区的一部分.(如北京市、上海市或本地区的一部分)

问题:

(1)如图6.2-1,你是怎样确定各条街道位置的?

设计意图:

生:

(1)用坐标可以表示各条街的位置.

(2)“东四十条街”和“天安门广场”的东5格,北8格处.

师:很好,在(3)的约定条件下,你能把其他街道的位置表示出来吗?

生:能,西长安街的位置是(-3,-1.3)

建国门内大街的位置是(5,-1).

……

在活动1中教师要关注: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2)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十二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十三

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矿产资源

经济特点

南非教学课件

(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

(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

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

(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

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

(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

(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

(简要讲解)

(课件展示)开普敦

(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

(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

(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

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

(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黄金占世界的39%,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提问)南非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利用丰富矿产发展以矿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工业,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和先进的工矿业国。

(课件展示)南非的矿产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约翰内斯堡

(讲解)南非最大的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中心

(承转)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该大陆最富裕的国家,被誉为“非洲之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非在国家上的声誉却很不好,那时我国与南非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原因在与当时的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抵制。

(课件展示)南非人种统计图

(提问)南非的主要人种有哪些?

(讲解)南非的长期统治者是白种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在南非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才被废除的。

(课件展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

(讲解)曼德拉的事迹

(设问)我们能够从曼德拉从囚犯到总统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第三节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

南非最大港——开普敦

2.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1)主要矿产

(2)经济特征

3.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七年级地理教案印度版篇十四

1.能够看图说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够说出不同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并说出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点。

亚洲的地理位置。

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

:播放中东的战争新闻,请问中东在什么地方?——亚洲。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自主预习: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

2、亚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亚洲的海陆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经度范围:

4,、亚洲的纬度范围:

合作探究:读课本p3图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洲和大洋,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预习:阅读p4-5,完成下列各题。

1、亚洲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的大洲。亚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

合作探究

1、读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

2、大致认识亚洲的一些国家分别位于亚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亚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分别为。达标测验:

1、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峡或运河,不是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

3、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缅甸位于亚洲的哪个区域?()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4、与亚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邻的大洲分别为()

a、欧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d、欧洲、大洋洲

5、中国位于()

a、东亚b、东南亚c、南亚d、西亚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