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地之灯读后感(实用5篇)

小编:念青松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地之灯读后感篇一

高中的时候,最爱语文晚自习。偷得几时闲暇时光,拿本好书慢慢磨。那时同桌买了本《大地之灯》,封面上有朵巨大的莲花,枝叶花瓣恣意蔓延在纸张之上,跃然欲出,也撬动了我的阅读之心。可惜时间不多,只能囫囵吞枣读了一番,而今日又重读一次,别有风味。

《大地之灯》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出生的两个少年独特的成长经历。他们从开始的迷惘不知所措,到和现实生活的抗争,最后生命走向了通途。两条主线无形之中相交,又在同样的地方戛然而止。

作者七堇年是80后,可是作品和视野却有着不一样的高度。她的笔风老道凝练,不同于同时期的一些作家,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情情爱爱,其实只是堆砌,一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躯壳。那些烂大街的小说,俗套的情节着实令人生厌,顶多作为闲暇消遣。《大地之灯》是她对现实主义作品的尝试。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安定和强大,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不随波逐流,获得内心的安定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整个故事之中,我最爱的人物便是辛和。辛和是在男主角简生的大学时期出现的一个女子,她活泼开朗,笑起来阳光明媚,但是生性冷漠沉闷的简生却将她的心牢牢牵住。她用自己的温暖保护着心爱的人,为了他不顾一切。尽管简生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神秘女子“淮”的存在。我爱她的坦荡,爱她的执着。如果一个男人始终对你忽近忽远,冷冷淡淡,你是否还有勇气去牵手?如果他的心里住着另外一个她,你能否抛开一切放手让他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如果他当时决绝的与你离婚去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绝症女子,你是否还能选择原谅?辛和在书中告诉了我,“可以”。答案是如此坚定,正是这样,她也守来了自己的光芒。可以说,淮和辛和在简生寻找生命的隘口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淮在简生的少年时期,他在他最潦倒落魄的时候,给了一个近乎孤儿的他难以比拟的温暖和爱。而辛和在简生的大学及后期,让他的性格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孤僻,对于他的绘画事业也有了推动的作用。这两个女人所给的爱,成就了简生。他也最终通过自己的探寻,让生命得以解脱、救赎。

读完此书,忽觉心中暖暖地,辛和在简生重新回来的那个风雪之夜,安静地对他说“我一直都在等你回来。”这句话,灼热了我的眼眶。而大地之灯也在心中悄然亮起。

我们也在这或明或灭的世间寻找着,龃龉前进着,去点亮那盏灯。跌撞了百次,终而明了,因爱而生的大地之灯,永远都不会熄灭。

大地之灯读后感篇二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有震撼力的一本文学性作品。她的文笔,不逊于那些大师。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不少的美图,我看到了我所想看到的场景。在七堇年的文笔里,我看到了希望。

严肃文学,从她开始,又是一个起点。

1、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卡桑的幼年时代,她记忆里的冬天,雪是大地唯一的盛装。总是能够看到冰天雪地的景色,而正如她所深刻记得的: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更恐怖的事情。八岁以前的卡桑,引导她走向盲目的另一个方向的是爷爷,但是,爷爷的猝然离开带走了卡桑的依赖,八岁的她,面对爷爷的猝死,失声哭泣,清楚地明白所有的依赖和关心艘和爷爷一起奔向了盛大的死亡。

这个世界上,卡桑唯一剩下的只是晋美,她变得更加地沉默,而变成日朗家的人,不过也是无奈罢了。在无所需求的时候,即使饥饿疲乏,她依旧会独自咬着牙挺过去。当她把仁索当成自己所能依靠的唯一的亲人时,她对她说出了她的需求:我饿。

遇见辛和,遇见简生,是卡桑这一世最大的幸运。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遇见一些人,有幸运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人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呢?我会不会像卡桑一样幸运,离开厌烦的生活,去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会有人带我离开么?

2、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三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

不要把别人想象得对你很忠诚。

简生的童年,带着欢乐和玩耍的乐趣,却对自己的名字感到陌生,面对自己的母亲,面对“简生”这个名字,感到不知所措。离开婆婆和老房子,这是简生所不愿的,但是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简生又不得不离开婆婆和老房子。

简生的母亲仝素清和简生的父亲简卫东,知青年代的一段感情,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一些人被欺骗着,一些人被抛弃着,一些人被遗忘着。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最初简卫东并没有因为诗和大提琴而引人注目,如果最初仝素清没有表演口琴《山楂树》,如果简卫东没有犯错误,如果素清没有怀孕,如果简卫东没有欺骗仝素清,如果简生没有被抛弃,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所有,也将滑向另一个结局,那些痛和爱也就不会延续下去了。

十年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够不够遗忘一个人呢?十年的时间,仝素清渐渐忘记了简卫东,却想起了简生,于是就带着愧疚着心去接了简生,去不清楚,这将是另一个错的开始。

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逆转是从母亲接自己去城里的那个夏天开始。同学的嘲笑和孤立,成绩的低落,使他变得越来越沉默。画画使他看到了当时他的世界里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让他遇见了淮。或许是幸运,或许是不幸,他还是遇见了他的希望。

羞涩的暗恋,在简生的不懂表达下变的一塌糊涂,笨拙的表白,却得到了如雷击的拒绝。

李婆婆的去世,母亲的不堪,让简生想回乡去看看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淮的陪伴,使得这次的回去在记忆里有了一点美好的成分。

母亲的咒骂,使简生觉得绝望,却不仅仅是绝望而已,也付出了行动。正是简生的自杀,使得他自己清楚了淮在他生命中分量。

十八岁的生日,告别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和母亲的共度生日感到了自己和母亲的生疏,不知道怎样越过这条代沟去和母亲沟通。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和母亲的诀别。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个世界上,到底会不会有亲情的存在。

我似乎是感觉不到亲情的温度。

亲爱的,你说我该相信么?

3、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缘分。

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简生和辛和欲离开,却带上了卡桑。卡桑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却不知道这次的离开使她失去了晋美,使她的生活愈加变得寂寞。

上帝就是这个样子,他爱着我们,却又玩弄着我们。

亲爱的,我们该相信上帝么?

4、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是最后一次相别。

错误的时代结束了上一辈人的青春,依然将阴影留在了他们的集体命运上。

简生和辛和在吉卜的乞求下收养了卡桑。卡桑的命运呀就从这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着一些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遇见叶蓝。

叶蓝曾经告诉她,卡桑,其实没有人知道,不管我有过多少体面的男朋友,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的身边,除了敌人,就是恋人。

或许要除开你。卡桑,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比如说,叶蓝离开。

叶蓝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怎么会忘记你呢?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能够遇见一个像叶蓝这么好的女生?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才能够看见我的希望

5、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人总是需要安然遵循命运最初的旨意。常常绕了很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起点。这又有什么不同。

卡桑遭遇迦南,遭遇了一些命运。而简生遇见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企图得到原谅,简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的终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却遭遇了淮的生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命运的齿轮,到底要拐到哪个方向去?

上帝有这么喜欢捉弄人么?

6、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我们一生,能够对别人做出的,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儿。我怕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好,卡桑。

叶蓝这样的朋友,我是羡慕不来的。我总是期盼有一个会关心我的人,却总是等不到她的到来。

她是不是,被派去做别人的天使了?

7、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他说,辛和,我是否能回家。

我一直都在等着你回来。

她说,

爱情,终有甜蜜的时候。

大地之灯,七年之痒。

大地之灯读后感篇三

卡桑,在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因车祸双双遇难;简生,父母为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出生不久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直到十岁时被接回大城市,母亲却因为受x案件自杀。年幼的简生遇到美术老师淮,让他的人生走进一段新的岔口。简生长大后又偶遇卡桑,并将其带回城市,作为养女。两个有欠缺的少年,不同的时间,在不同人的庇佑下长大,并完成自我内心的救赎。

这本书的作者属于80后人群,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个数字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滥俗的言情小说。但七堇年用自己的坚持和尽心证明了她对于文学的决心。

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堕落的非主流,没有虚伪的美学,更侧重不同年代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在书的开头,她用西藏风情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好奇却也陌生的地方引出故事,冰寒的天地,虔诚的藏民,忠猛的藏獒,羊群,天x的风俗,寂冷的黑夜高原。后来,又陆续引出尼泊尔,中国东部,引出不同人物的命运纠葛。

或许这本书不只是严肃,而是悲剧。

简生,从小被父母抛弃,十岁的时候被亲生母亲接走,然后度过了苦闷的青少年,在他眼里,那段时间每天陪伴他的只有痛苦。淮的出现是他尚且幼稚的心灵窥见光明的天使,他把淮当作自己的老师,而后是母亲,后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幻想淮成为他的妻子。但事实毕竟不是童话,后来他辗转认识了了辛和,并与他结婚。但他一直固执的相信,他爱的是淮,他的心理只有淮,甚至于他娶辛和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淮了影子。再后来,为了弥补生命的缺憾,他收养了卡桑。在故事的最后,他固执地离开辛和,坚决去照顾淮。那样的痛楚和坚毅的决心是可以震彻我们的内心的。完成这一切,他给辛和打电话说,我想回家。辛和说,我一直在等你回来。

辛和,努力维持着与简生之间的平静以及和睦,她始终进入不了简生的内心,她也始终是活在表面的配角。她爱着简生,她看着简生痛苦而又无能为力。面对简生的离开,她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一个渐入中年的女子,丈夫因为另一个女人而离开自己,长达一年。这样的苦痛也绝非一般,他对简生的爱是疼痛式的,因为疼痛而持久,并且一直迁就。

卡桑的人生满是分离,阿爸阿妈、爷爷、晋美、叶蓝相继离去,后来与简生和辛和解除了养子关系,逃离与迦南的婚姻……年幼时被x暴,后来遇到好心的简生夫妇而有了新的人生。她为新的生活而努力,并且取得学业的进步。但她毕竟也还是长大了,她遇到了迦南。x爱之后成为迦南的另一任妻子,辗转到了尼泊尔却没有名分。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她靠叶蓝逃回北京,依旧孑然一身。她的人生艰难而又痛苦,尽管在青少年时看似光鲜,但在内心深处她有自己无法抹平的伤疤,在暗夜里独自舔着亲人死去的伤口。

淮,她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人生,并且不会跟简生交错。在简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她那样善良地去接受简生并且照顾他,没有任何血缘和物质的关系。她认真扮演一个老师的角色,同时还有母亲的角色,引导少年简生长大成人。简生长大,她也结了婚,但最后这婚姻没有完美。在她生命的末尾,只有年迈的母亲陪在她身边,躺在昏暗房间的床上,无奈等待死亡。那时,简生来了。在她命途的冬天,简生用宽阔的'肩膀挑起她生命的重量,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糟,视力模糊,活动障碍,无法自主呼吸,被迫裸露,浑身插满仪器。直到最后,瞳孔放大,心跳和呼吸全部停止。她安静下来,如同是安睡。这样一个善良安静的女子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叙述,留下沉重。

在书的末尾,七堇年写道:“现在完成的这本书,仅仅是这样一个开端。写的过程当中,我用了全部心思与精力去构架。其中有不可避免的无力和缺憾。但我依旧觉得这对自己的努力是一次比较尽心的交代。尽管知道困难——但我仍旧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告别。一如刚才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能真正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合上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在心中的感触还没有降温的时候,在那些岁月的痕迹还没有结上霜雪的时候,心中是这样的安静,就像是行走之后的旅途中,翻看一组组照片。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在序言中,安波舜说,“她的写作姿态和对语言的膜拜,预示着我们的严肃文学在隔代复苏。”书的质感和油墨的香气,拿在手里的真实感,以及内容的厚重感,使它成为不拘泥于青春文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事实也的确如此。

封面上的巨大莲花依旧静美。

大地之灯读后感篇四

《大地之灯》是朋友的推荐。她说,好久没有这样放不下一本书了。

本书作者七堇年,我不认识。从郭敬明的序中知道,她是一个比郭更为新生代的作者,年仅19岁。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她与很多十几岁写书,想做青春偶像的新新人类大不同,跟郭敬明这样的红人也不一样。她显然对文学有更大的野心,她是那种可以忍受孤独,安安静静写出严肃作品的人。于是,郭敬明在序言里,言辞恳切地推荐这本书,他说“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帮小七这样沉默和安静的女生,去摇旗呐喊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的心意。”

我在两天之内读完这本书,应该说并不是读得很细。但是,我也想讲讲我的感受,算是谢谢朋友跟我分享她喜欢的书。

没看之前,我曾经问朋友,这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她没有跟我说。

现在我看完了,如果有人问我《大地之灯》讲了什么?我同样觉得很难回答。

因为它不是简单一个故事情节可以描绘的,它留给你的印象,不像是看了一个故事,而是心里得到了一些感受。

什么感受呢?

有神秘感。

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当着母亲的面,一刀扎进自己的胸口的场景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他真是勇敢!这样的置之死地,换来的结果也不并非是冲破那层厚厚的隔膜,换来的自由,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样痛苦的成长,简生除了对老师淮——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感情寄托,他不再知道爱是什么。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的结果,作者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呢?

感觉就像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但是,比起很多连表达什么给你都没有欲望的书,这书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个小作者,也很不错了。等她慢慢地有经历了,明白到很多深刻的感受,如果心里有,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撼动人心,就像《活着》,会写得更好!

大地之灯读后感篇五

因了动物总是能够或多或少地带给人心灵上的慰藉,亦或多或少地增添生活中的乐趣。于是,喜欢养些小动物,但许久以来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小狗总喜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一个黑暗而阒静的角落结束自己的一生?直到看完小七的《大地之灯》后,才有点懵懂,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尊严。

在那个拥有最为稀薄而洁净的空气、最为廖烈的阳光、最蓝的苍穹、最广袤的大地的藏族高原,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秃鹫从不会把自己的遗体存于大地之上,他们的祖先相信每一个快要死去的秃鹫都会离开群体,腾空万里、往太阳深处飞去,直到融入太阳的光辉之中,让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绽放,所以藏族人民总会把秃鹫看成是比丘的化身。

大学是我们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时代,说起大学校园,恋爱是个永远的话题。诸如所有的一切,大学恋爱也承载着欢乐与悲伤。但总有那么多的人输给了欲望,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浪漫,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情调。但却忘却了生活并不只是一种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五彩斑斓中隐含着太多的出其不意。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尊严似乎不怎么被人看重,更有甚者,觉得尊严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值得一提。

总会在上学的路上亦或是小树林中见到恋人的身影,很是幸福的样子,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你亲我吻,也许这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吧!但这种过分的行为我实在无法苟同。

随处可见男孩俯身为自己心仪的女朋友系鞋带,也许这真的没什么。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给了我们生活的权利,试问:“又有几个人能俯身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系哪怕是一次鞋带啊!”恐怕没有吧!再说这样男孩子的尊严到哪里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应该去拼搏自己的事业,去应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非这样卿卿我我,屈尊做这些世俗的事情,因了尊严是包括男孩子在内的所有人活着的重要理由!

从来都认为女孩是圣洁的化身,她们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和典雅的举止。但有时候,恋爱中的女孩为了赢得男孩的原谅而死乞白赖的讨好,即使男孩再怎么狂吼。基于传统观念,就有或多或少的人对于女孩子存在不公平的歧视。所以女孩就更应该让自己活的有尊严一些,因了尊严是自己争取来的,要通过努力使自己拥有善美的灵魂与典雅的气质。

喜欢隔离于喧嚣的尘世,更是喜欢歆享于圣洁的灵魂与思想。让我们的生命有尊严一些吧,因了生命本身便是一种高贵与典雅,生命的色彩让我们每个人都存有生活的欲望,于是我们就不自觉的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深渊,警醒于世。

让生命更有尊严一些吧!这样才不枉人世的轮回。